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seed production in a first-generation seed orchard of Chinese pine (Pinus tabuliformis) 被引量:4
1
作者 Huwei Yuan Shihui Niu +3 位作者 Xianqing Zhou Qingping Du Yue Li Wei Li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003-1008,共6页
We evaluated seed production in a first-gener- ation orchard of Chinese pine (Pinus tabuliformis) during the crucial transition period from first generation to advanced generations. Clones varied significantly in al... We evaluated seed production in a first-gener- ation orchard of Chinese pine (Pinus tabuliformis) during the crucial transition period from first generation to advanced generations. Clones varied significantly in all traits related to seed production. Repeatability of these traits ranged from 0 to 0.96. Seed production per ramet (SPPR), seed producing index (SPI), the number of relative female strobili (RFS), the number of scales, and the num- ber of ineffective scales had comparatively high repeata- bility at 0.86, 0.87, 0.89, 0.96, and 0.91, respectively.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PPR was greatly influenced by RFS and by the number of full seeds per cone. Finally, we showed that SPI was the best predictor of the seed-producing ability of clones. Our findings will assist seed orchard managers in effectively predicting and improving seed production of Chinese pine seed orcha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pine tabuliformis. Seed orchard Cone HERITABILITY pinus Seed production
下载PDF
The Potential Effects and Use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ine Pollen(Pinus pollen):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Pharmacological and Clinical Studies 被引量:8
2
作者 Shi-Bing Liang Ning Liang +6 位作者 Fan-Long Bu Bao-Yong Lai Ya-Peng Zhang Hui-Juan Cao Yu-Tong Fei Nicola Robinson Jian-Ping Liu 《World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0年第2期163-170,共8页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are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search and bibliometric analysis to identify the breadth and volume of pharmacological and clinical studies on pine pollen(Pinus pollen)and to ide...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are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search and bibliometric analysis to identify the breadth and volume of pharmacological and clinical studies on pine pollen(Pinus pollen)and to identify the potential effects and the use of pine pollen.Three Chinese electronic databases and two English electronic databases were searched for pharmacological and clinical studies on pine pollen.Data were extracted and analyzed and included publication year,authors,study type,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topics or clinical diseases/conditions,usage and type of preparation,authors’conclusions,and adverse effects.Of 239 publications identified,180 were pharmacological studies,37 were clinical trials,and 22 were reviews.Numbers of publications increased particularly from 2004 onward.The top 10 most frequent topics in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were immune regulation,antisenility,antioxidation,liver protection,inhibiting prostate hyperplasia,inhibiting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lowering blood glucose,lowering blood lipids,antifatigue,and improving intestinal function.The top 10 most frequent clinical diseases treated or where pine pollen was used as an adjuvant were bedsores,diaper dermatitis,hyperlipidemia,oral mucositis,eczema,hyperplasia of prostate,hypertension,prostatitis,type 2 diabetes mellitus,and radiodermatitis.Eight trials reported no adverse events associated with pine pollen,one reported mild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s,but symptoms disappeared without special management.There have been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ublications on pine pollen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Pharmacological studies have shown many potential benefits,and clinical studies have indicated some positive effects when it is either used as a single herb or as an adjuvant to treat disease.Its use as a topical agent,especially for skin diseases,was not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bliometric analysis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ine pollen pinus pollen skin disease
原文传递
土壤氮浓度对油松天然林新生枝叶碳氮磷化学计量及其内稳态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闫鑫泽 段嵩岚 +5 位作者 郑蓉蓉 刘立宝 岳国强 张芸香 刘晓娥 郭晋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4-300,309,共8页
为了解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天然林新生枝叶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对土壤氮浓度改变的响应及其林龄差异,揭示不同龄级油松新生枝叶N、P元素内稳态对短期氮添加的响应。以关帝山林区孝文山林场Ⅴ~Ⅶ龄级油松天然次生林为... 为了解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天然林新生枝叶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对土壤氮浓度改变的响应及其林龄差异,揭示不同龄级油松新生枝叶N、P元素内稳态对短期氮添加的响应。以关帝山林区孝文山林场Ⅴ~Ⅶ龄级油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原位氮添加试验的方法,设置对照(N 0,0)、低氮(N 1,5 g/m 2)、中氮(N 2,10 g/m 2)和高氮(N 3,15 g/m 2)4个施氮水平,形成不同土壤N浓度梯度,分析不同N浓度新生枝和叶C、N、P计量指标和内稳态指数。油松枝叶C、N、P含量随土壤氮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C/N和C/P减小;油松枝叶C含量、C/N和C/P随龄级增加而增加,N、P含量随龄级增加而减少;根据针叶N/P,该地区油松生长主要受N限制;新生枝和叶N、P含量及N/P与土壤指标的关系均能很好被内稳态模型模拟(p<0.1),其中新生枝P含量对土壤供氮水平变化敏感,而其他指标较稳定,新生叶的内稳态高于新生枝。该地区油松通过调节枝叶氮磷吸收与利用策略保持新生枝叶内稳态以适应土壤氮浓度增加及由此带来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浓度 生态化学计量 内稳态 新生枝和叶 油松天然林 关帝山林区
下载PDF
油松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被引量:1
4
作者 付永玲 《林业科技情报》 2023年第1期78-81,共4页
该文以实践工作经验作为主要论述依据,通过查询相关文献,对油松病虫害发生现状及发生原因进行简要阐述。与此同时,从检疫检查技术、预测预报技术、化学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入手,总结目前油松病虫害防治相关技术。在此... 该文以实践工作经验作为主要论述依据,通过查询相关文献,对油松病虫害发生现状及发生原因进行简要阐述。与此同时,从检疫检查技术、预测预报技术、化学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入手,总结目前油松病虫害防治相关技术。在此基础上,对油松常见病害和虫害的防治措施加以探讨和总结,目的在于为油松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更多思路,指导油松造林管理实践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病虫害防治 松材线虫
下载PDF
岷江上游油松造林密度对油松生长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6
5
作者 孙书存 高贤明 +1 位作者 包维楷 王中磊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3,共6页
调查了岷江上游20 a龄油松人工林样方17个(20 m × 20 m),测定了油松生长参数、林下植被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盖度,以分析油松生长和群落结构变化的密度效应.结果发现:油松高度生长随密度增大而增加,在密度2 500~3 500 hm-2时达最大... 调查了岷江上游20 a龄油松人工林样方17个(20 m × 20 m),测定了油松生长参数、林下植被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盖度,以分析油松生长和群落结构变化的密度效应.结果发现:油松高度生长随密度增大而增加,在密度2 500~3 500 hm-2时达最大,随后下降;胸径生长在2 200~2 800 hm-2时达到最大,随后下降.油松单位面积生物量由低及高,在3 500~4 000 hm-2达到最大,随后稍有下降;而个体平均生物量约在2 500 hm-2时最大.随着油松盖度的上升,灌木层盖度开始下降,林下散射光增加,导致草本层盖度上升,中等密度时(2 500~3 500 hm-2)油松林乔灌草层次盖度配置较为合理;物种丰富度与油松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但不同密度油松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无一定规律.因此,如果不以追求生物量最大化为单一目标,中等密度(2 500 ~3 500 hm-2)的油松林具有较好的群落结构配置、较高水平的物种多样性和种群更新能力,符合可持续林业发展的要求. 图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密度效应 物种多样性 可持续林业
下载PDF
辽西油松纯林林分改造效益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15
6
作者 郭浩 步兆东 +2 位作者 田福军 王占龙 范志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9,共4页
针对辽西地区大面积油松纯林的松毛虫危害严重、水土保持功能差、生态和经济效益低的现状 ,自 1982年起 ,在辽西地区通过采用带状皆伐后栽植阔叶树方法对油松纯林进行了更新改造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油松纯林改造成针阔混交林近 2 0年... 针对辽西地区大面积油松纯林的松毛虫危害严重、水土保持功能差、生态和经济效益低的现状 ,自 1982年起 ,在辽西地区通过采用带状皆伐后栽植阔叶树方法对油松纯林进行了更新改造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油松纯林改造成针阔混交林近 2 0年后 ,林分的小气候逐渐向良性转变 ,相对湿度提高 2 0 %~ 5 7%,气温降低 0 4~ 1 9℃ ,松毛虫虫口密度降低了 2~ 2 0头 株 ;同时水土保持功能增加 ,油松树高增加 16 8%,胸径增长 2 2 94%;经济效益有了较大提高 ,每公顷利润平均增加了 2 1倍 .因此 ,油松纯林改造成混交林是根治松毛虫危害 ,提高林分生态功能 ,增加林分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应进行大面积推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林分改造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辽西地区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两种主要退耕还林树种生态系统碳储量和固碳潜力 被引量:83
7
作者 刘迎春 王秋凤 +6 位作者 于贵瑞 朱先进 展小云 郭群 杨浩 李胜功 胡中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4277-4286,共10页
黄土丘陵区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而原有植被却遭受严重破坏。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大型生态恢复工程,在本区均有大面积分布。这些工程已经对生态恢复起到重要作用,并将对全球碳素... 黄土丘陵区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而原有植被却遭受严重破坏。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大型生态恢复工程,在本区均有大面积分布。这些工程已经对生态恢复起到重要作用,并将对全球碳素循环起到积极作用。以黄土丘陵区的主要造林树种——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为研究对象,共设置样方28个,测定森林乔木、灌木、草本生物量及凋落物碳储量;钻取并分析土样516份,获得土壤有机碳储量。结合文献数据和农田碳储量数据,建立0—86年生油松林和0—56年生刺槐纯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林龄序列;在此基础上分析造林对生态系统碳储量和固碳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后的油松林和刺槐林生态系统的植被、凋落物及土壤碳储量逐渐增加;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19、27、36、86年生油松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70.76、143.43、167.30、271.23—332.26Mg/hm2;8、17、39年生刺槐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80.37、94.08、140.77 Mg/hm2。受间伐干扰、45、52年生油松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136.42、168.56 Mg/hm2,相对于没有人为干扰的油松林,其植被碳储量明显下降,而土壤碳储量保持稳定甚至升高。受乱砍滥伐干扰的71年生油松林和56年生刺槐林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118.87、76.99 Mg/hm2,相对于没有人为干扰的森林,其植被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种植油松林之后的86a时间内,其生态系统固碳潜力为211.61—272.64 Mg/hm2;而种植刺槐林、在39a时间内的生态系统固碳潜力为81.15 M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生态系统碳储量 固碳潜力 油松 刺槐
下载PDF
土壤干旱对油松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杨建伟 梁宗锁 +1 位作者 韩蕊莲 王培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8-92,96,共6页
 在适宜土壤水分(田间持水量的70%)、中度干旱(田间持水量的55%)和严重干旱(田间持水量的40%)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了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r.)苗木生长及水分利用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油松叶水势、叶含水量、...  在适宜土壤水分(田间持水量的70%)、中度干旱(田间持水量的55%)和严重干旱(田间持水量的40%)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了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r.)苗木生长及水分利用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油松叶水势、叶含水量、生长速率显著下降。油松枝条的快速生长和干物质迅速积累时期主要集中在4~5月;总耗水量和总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适宜水分>中度干旱>严重干旱;水分利用率(WUE)则表现为中度干旱最高,严重干旱最低;在适宜水分条件下油松的日、旬、月耗水量明显高于中度干旱和严重干旱处理;3种土壤水分处理下,油松耗水高峰期均为5~8月,最高旬耗水量均在7月上旬,最高耗水日均在7月5日,但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其耗水日进程存在差异;在中度干旱和严重干旱条件下,SOD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规律,在严重干旱条件下,SOD活性高峰期维持时间较短;3种处理下的K+含量在胁迫后期均高于胁迫初期,表明K+含量与油松抗旱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干旱 油松 生长 水分利用率 苗木生长 黄土高原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黄土高原3个不同降水量地点油松林地水分生产力与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军 王学春 +2 位作者 邵明安 赵玉娟 李小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5-35,共11页
应用WinEPIC模型模拟1957—2001年期间黄土高原半湿润区洛川、半干旱区延安和半干旱偏旱区榆林油松林地水分生产力演变规律和深层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结果表明:洛川、延安和榆林油松林地逐年生物量模拟值在9~17年生达到最大值(平均值... 应用WinEPIC模型模拟1957—2001年期间黄土高原半湿润区洛川、半干旱区延安和半干旱偏旱区榆林油松林地水分生产力演变规律和深层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结果表明:洛川、延安和榆林油松林地逐年生物量模拟值在9~17年生达到最大值(平均值分别为4.29,3.62和2.73t.hm-2),之后随降水量年际波动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降低趋势;1~22年生期间油松林地平均年耗水量高于同期年降水量,导致林地0~10m土层土壤强烈干燥化,逐月土壤有效含水量波动性降低,洛川14~20年生、延安9~20年生和榆林6~19年生期间是油松林地土壤强烈干燥化阶段,年均土壤干燥化速度分别为176,111和69mm,此后油松林地土壤有效含水量在0~150mm范围内的较低水平上随降水量变化而波动;洛川、延安和榆林油松林地0~10m土层土壤湿度剖面分布变化剧烈,土壤湿度逐年降低,土壤干层逐年加厚,分别从15,10,6年生开始土壤干层厚度超过3m,在19年生时均已超过10m,20年生以后2~10m土层土壤湿度保持相对稳定的干燥化状态;洛川、延安和榆林油松林地水分生产力和土壤干燥化效应区域差异显著,林地土壤水分可持续利用年限约3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油松林地 水分生产力 土壤干燥化 WINEPIC模型
下载PDF
油松松针的挥发油成分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回瑞华 高博静 +2 位作者 孙志昆 侯冬岩 张惠祥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4期114-118,共5页
对辽宁油松松针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测得松针挥发油的含量为1.7%.用GC/MS法从油松松针挥发油中分离并确认出22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HP-59970C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
关键词 GC/MS法 油松 松针 挥发油
下载PDF
油松松针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3
11
作者 钟胜佳 高岩 +1 位作者 袁久志 孙启时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89-892,共4页
目的研究油松松针中的黄酮类成分,为松属植物的化学分类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反复硅胶、聚酰胺、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质谱等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 目的研究油松松针中的黄酮类成分,为松属植物的化学分类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反复硅胶、聚酰胺、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质谱等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油松松针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3″-O-反式-对-肉桂酰基)-(6″-O-反式-阿魏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 3-O-(3″-O-E-p-coumaroyl)-(6″-O-E-feruloyl)-β-D-glucopyranoside,1]、山柰酚-3-O-(3″,6″-二-反式-对-肉桂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3″,6″-di-O-E-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2]、山柰酚-3-O-(3″-反式-对-肉桂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3″-O-E-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3]、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isorhamnetin3-O-β-D-glucopyranoside,4]。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松针 化学成分 黄酮类化合物
下载PDF
古油松衰弱衰老诊断的生理指标 被引量:11
12
作者 郭希梅 丛日晨 +2 位作者 张常青 古润泽 高俊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48,共6页
选取颐和园不同树龄油松及其衰弱株的一年生针叶为试材,测量不同季节的针叶单位质量的长度、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健康油松比较,衰弱油松树冠不完整,一年生针叶柔弱细长,针叶单位... 选取颐和园不同树龄油松及其衰弱株的一年生针叶为试材,测量不同季节的针叶单位质量的长度、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健康油松比较,衰弱油松树冠不完整,一年生针叶柔弱细长,针叶单位质量的长度值大;衰弱油松叶绿素含量低、光合能力弱,叶绿素a/b值低,光能利用效率低。在一年的生长季节中,油松MDA含量随针叶的发育逐渐升高;与健康油松比较,衰弱油松针叶MDA含量远高于健康油松,而针叶SOD总活性和SOD比活力均低于健康油松,其抗氧化能力弱。这些结果说明:针叶单位质量的长度、叶绿素含量、MDA含量、SOD活性等可以作为古油松衰弱衰老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 油松 衰弱 诊断 SOD MDA
下载PDF
油松表型性状三水平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郭军战 李周岐 毕春侠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3-16,共4页
运用巢式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油松亲本和苗期13个表型性状在种源—林分—家系三个水平上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三者中以家系间变异最大,种源次之,林分最小,分别占总变异的58.7%、28.1%和13.2%。遗传力估值也以种... 运用巢式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油松亲本和苗期13个表型性状在种源—林分—家系三个水平上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三者中以家系间变异最大,种源次之,林分最小,分别占总变异的58.7%、28.1%和13.2%。遗传力估值也以种源和家系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表型 林分 变异 遗传
下载PDF
油松针叶精油萜烯组成的研究(Ⅰ)─—油松针叶的萜烯组成及其与其它两针松的比较 被引量:14
14
作者 金幼菊 吴京科 +3 位作者 孙福 邓文红 王洪举 孙文成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8-47,共10页
对辽宁兴城油松种子园的油松针叶油进行了色谱。质谱联用(GC-MS),气相色谱-付立叶红外光谱(GC-FTIR)及气相色谱(GC)分析,利用Kovats指数,部分标样和标准谱图鉴定出44个萜烯类化合物(其中有33个组分... 对辽宁兴城油松种子园的油松针叶油进行了色谱。质谱联用(GC-MS),气相色谱-付立叶红外光谱(GC-FTIR)及气相色谱(GC)分析,利用Kovats指数,部分标样和标准谱图鉴定出44个萜烯类化合物(其中有33个组分为该种植物中首次报导),并与国外部分两针叶松的萜烯组成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针叶 萜烯组成
下载PDF
华北油松人工林冠层穿透雨空间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战伟庆 张志强 +1 位作者 武军 肖金强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6年第3期26-30,35,共6页
为说明林冠截留的空间分布特征,揭示其空间异质性,采用网格状机械布设采样点测定穿透降雨量。结果表明:穿透雨的变异系数随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冠层达到饱和后变异系数趋于一稳定值,接近林冠叶面积指数的变异系数0.18。认... 为说明林冠截留的空间分布特征,揭示其空间异质性,采用网格状机械布设采样点测定穿透降雨量。结果表明:穿透雨的变异系数随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冠层达到饱和后变异系数趋于一稳定值,接近林冠叶面积指数的变异系数0.18。认为冠层叶面积指数的变异系数是穿透雨量变异系数的极限值。由于油松针叶的特殊排列方式,并且下层枝干下垂引起林冠截留负值,出现林冠截留负值的穿透雨样本占总样本数的13%,其中最大超出林外降雨高达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林 林冠截留 穿透雨 变异系数 叶面积指数
下载PDF
油松松针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2
16
作者 郭春晓 吕静 +1 位作者 袁久志 孙启时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研究油松松针中的化学成分,为松属植物的化学分类学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反复硅胶、聚酰胺、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等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油松松... 目的研究油松松针中的化学成分,为松属植物的化学分类学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反复硅胶、聚酰胺、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等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油松松针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3S)-15-羟基半日花烷-8(17)-烯-19-酸[(13S)-15-hydroxylabd-8(17)-en-19-oicacid,1]、5,4′-二羟基-3,7,8-三甲氧基-6-甲基黄酮(5,4′-dihydroxy-3,7,8-trimethoxy-6-methylflavone,2)、柚皮素(naringenin,3)、芹菜素(apigenin,4)、高良姜素(galangin,5)、β-谷甾醇(β-sitosterol,6)、胡萝卜苷(paucosterol,7)。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松针 5 4'-二羟基-3 7 8-三甲氧基-6-甲基黄酮 柚皮素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地土壤水分动态的时间序列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石辉 刘世荣 +1 位作者 孙鹏森 李秧秧 《山地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411-414,共4页
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地土壤水分序列和降水序列之间的关系。在黄土丘陵区,降水时间序列不存在自相关关系,相反土壤贮水量之间存在自相关关系;这说明了前期降水对后期降水没有影响,而前期土壤含水量的高低影... 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地土壤水分序列和降水序列之间的关系。在黄土丘陵区,降水时间序列不存在自相关关系,相反土壤贮水量之间存在自相关关系;这说明了前期降水对后期降水没有影响,而前期土壤含水量的高低影响了后期含水量的多少。降水时间序列与人工油松林地0~80cm土层总贮水量序列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同时油松林地贮水量与降水时间序列相比表现出1个滞后时间距(1月),说明贮水量主要受当月和前一个月降水的影响。对于上部三个层次(0~10cm,10~20cm,20~40cm)的贮水动态与降水时间序列相关;而20cm以下的土层,与一个滞后时间距的降水时间序列相关系数增大;说明20cm以上土层的贮水量主要受当月降水的影响,20cm以下土层贮水量与当月和前一个月的降水有关。当月降水可以补充到40cm深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油松林 土壤水分动态 时间序列分析
下载PDF
土壤铝对林木根系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丁爱芳 俞元春 陈萍萍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9-122,共4页
采用孔洞根系生长法 ,进行铝对杉木和湿地松根系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中加入铝离子后 ,活性铝含量明显增加 ,pH值下降 ;孔洞中根系生物量与对照比较 ,虽无明显差异 ,但均表现出铝毒害症状 ,根中铝和钙的含量增加。加入钙离子... 采用孔洞根系生长法 ,进行铝对杉木和湿地松根系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中加入铝离子后 ,活性铝含量明显增加 ,pH值下降 ;孔洞中根系生物量与对照比较 ,虽无明显差异 ,但均表现出铝毒害症状 ,根中铝和钙的含量增加。加入钙离子后 ,土壤pH升高 ,土壤中活性铝含量显著下降 ,根生长得到改善 ;根中铝含量降低 ,但钙含量继续升高。这说明铝对杉木和湿地松根系有抑制作用 ,而钙对铝有拮抗作用。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湿地松 土壤铝 根系 林木
下载PDF
油松受松毛虫危害后恢复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镇宇 陈华盛 +2 位作者 丛秀玉 韩义生 乔秀荣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24-427,共4页
油松经人工模拟失去一定量的1年生针叶后对第2年高生长、针叶长度有明显的影响:失叶越多,影响越大,经2a后其高生长虽仍有差异,但均可恢复到正常生长状态,而失去少量2~3年生针叶后的油松具有补偿和超补偿效应,失去1年生针... 油松经人工模拟失去一定量的1年生针叶后对第2年高生长、针叶长度有明显的影响:失叶越多,影响越大,经2a后其高生长虽仍有差异,但均可恢复到正常生长状态,而失去少量2~3年生针叶后的油松具有补偿和超补偿效应,失去1年生针叶后油松不具有补偿和超补偿效应。在松毛虫大发生年份,油松失去95%以上1、2年生针叶后,3a后在立地条件好的松林可恢复到正常生长状态,在立地条件差的干旱阳坡,仍未恢复到原有的生长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赤松毛虫 补偿效应 恢复能力
下载PDF
油松毛虫优化管理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夏乃斌 屠泉洪 +2 位作者 宋长义 李镇宇 张俊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97-208,共12页
本文以油松林-油松毛虫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组建了油松生长子模型,油松毛虫种群生长子模型以及油松毛虫危害油松的子模型。并将它们耦联在一起,形成了油松林-油松毛虫系统模型。 为了寻求油松毛虫的优化管理途径,在上... 本文以油松林-油松毛虫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组建了油松生长子模型,油松毛虫种群生长子模型以及油松毛虫危害油松的子模型。并将它们耦联在一起,形成了油松林-油松毛虫系统模型。 为了寻求油松毛虫的优化管理途径,在上述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油松毛虫的10种常用管理措施的效果和费用,结合危害子模型,组建了油松毛虫的动态经济阈值模型。然后再根据最优化理论,建立了油松毛虫管理决策模型。最后对影响系统的主导因子进行了灵敏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毛虫 优化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