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Chinese Education Philosophy of "Truth, Kindness, and Aesthetics Combination "
1
作者 龚丹 《海外英语》 2011年第15期95-97,共3页
Chinese Education Philosophy of "Truth, Kindness, and Aesthetics Combination" manifests in the research on Chinese education from aesthetics perspective. It aims at the "narrow and limited view" of... Chinese Education Philosophy of "Truth, Kindness, and Aesthetics Combination" manifests in the research on Chinese education from aesthetics perspective. It aims at the "narrow and limited view" of "not the general aesthetics, but the artistic beauty only", and it aims at biased opinion of "the interest saying", "the fine arts saying", "the esthetic sense saying" on aesthetics. It also aims at serious distraction of "LEFT in form but RIGHT in essence" of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the thought", "the revolution", "politics" and so on. It is a complex study of Chinese education from the philosophy of the unity of Truth, Kindness, and Aesthetics of oriental aesthetics, the consensus of Truth, Kindness, and Aesthetics of Western aesthetics, and the identity of Truth, Kindness, and Aesthetics of Marx aesthetics. From aesthetics perspective, it studies Chinese education, "combing" the reversed relationships among "truth", "kindness" and "aesthetics" in Chinese, adopting the methods of "research with great ease", "cases study", and "combination of ration and perception", to achieve "truth" of in Chinese, "kindness" of and "aesthetics" of ,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tellectual education", "Chinese moral education", and "Chinese aesthetic education" harmoniously, to realize the "Truth, Kindness, and Aesthetics Combination" of Chinese education and to reach the brand-new boundary territory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integrity construction"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education philosophy Truth Kindness and aesthetics COMBINATION Ideal target Brand-new boundary territory
下载PDF
中医美学“和合”思想的理论阐释及其实践机制研究
2
作者 王瑛 谢汉卿 +1 位作者 王春艳 王樱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67-71,共5页
中医美学蕴含着丰富的“和合”思想,研究中医美学“和合”思想的理论渊源与实践机制,追溯“和合”思想的哲学根源,凸显其在中医美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从多个维度剖析中医美学“和合”思想的时代价值,助力中医“和合”的美学底蕴与生态... 中医美学蕴含着丰富的“和合”思想,研究中医美学“和合”思想的理论渊源与实践机制,追溯“和合”思想的哲学根源,凸显其在中医美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从多个维度剖析中医美学“和合”思想的时代价值,助力中医“和合”的美学底蕴与生态和谐、社会“和合”的实践理念与文明进步、人体“和合”的医学探索与健康保障以及医患“和合”的审美准则与和谐医疗。融入自然,实现和谐养生;注重实践,培养审美情操;调和阴阳,实现身心健康;提升医德,构建医患关系,为中医美学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也为中医事业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美学 中医哲学 “和合”思想
下载PDF
中国古典美学与当代世界的对话:以美国《中国哲学季刊》特刊为中心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松 祝越 《社会科学论坛》 2023年第2期182-197,共16页
美国《中国哲学季刊》(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2020年开设了“当代世界的中国美学”特刊,通过该刊物所载论文可以了解中国古典美学在国际学术话语中的思想坐标,以及研究者对中国古典美学当代价值的发掘。海外学者多采用比较研... 美国《中国哲学季刊》(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2020年开设了“当代世界的中国美学”特刊,通过该刊物所载论文可以了解中国古典美学在国际学术话语中的思想坐标,以及研究者对中国古典美学当代价值的发掘。海外学者多采用比较研究与理论还原的方法展开中西美学思想的对话与交流,使西方美学对中国古典美学体系固有的传统框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中国古典美学与当代世界对话的可能性与合理性需要在研究实践的效果中接受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季刊》 当代世界 中国古典美学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中国武术“势”的身道逻辑及当代美育启示 被引量:6
4
作者 金玉柱 李婉琳 +1 位作者 李晨然 陈保学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5-461,共7页
武术美育是中国式具身美育最为典型的代表,它是一种身心交互影响的体验性美育,强调身体-主体的自我塑造与自我培育。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与阐发武术势的身道逻辑及当代美育启示。研究指出:“势”的身道逻辑体... 武术美育是中国式具身美育最为典型的代表,它是一种身心交互影响的体验性美育,强调身体-主体的自我塑造与自我培育。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与阐发武术势的身道逻辑及当代美育启示。研究指出:“势”的身道逻辑体现在“势”之基、“势”之筑、“势”之动、“势”之壮、“势”之合等5个阶段,是“可见的”身体之形与“不可见的”身体之能的和合过程。虽然它们各有侧重,但都属于身体-主体自我关怀的美育实践。武术“势”的身道逻辑主要有以意生势、以象取势、以势体道等3个维度,分别指向身体认知的“本体论”遵循,显微之间的“动力学”基础,下学上达的“方法学”路径。建立联觉体验的认知理念,超越视觉之困的美育实践;建立见微知著的传习模式,夯实身教为先的美育方法;滋养怡情养性的生命精神,开显身心合一的美育理念将是开显武术美育的主要路径启示。对“势”所蕴有的“可见的”与“不可见的”身道逻辑进行深入理解与把握,既是一种对超越视觉性与回归联觉性的美育自觉,更是对这种以联觉而建立的身心合一美育观的深度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身体哲学 身道 美育
下载PDF
中国叙事艺术的西方批评话语阐释——赛珍珠的中国传统小说写实美学观析论
5
作者 刘澍芃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64-73,共10页
作为具有双重文化身份的作家、学者,赛珍珠是从跨文化视角审视中国传统小说的。她从艺术哲学的高度谈中国小说写实性时往往借用西方文艺批评的范畴和理路。赛珍珠根据摹仿、再现理论和“镜子说”将中国传统小说比作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和... 作为具有双重文化身份的作家、学者,赛珍珠是从跨文化视角审视中国传统小说的。她从艺术哲学的高度谈中国小说写实性时往往借用西方文艺批评的范畴和理路。赛珍珠根据摹仿、再现理论和“镜子说”将中国传统小说比作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揭示了中国传统小说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具有圣哲典籍无法企及的历史高度和独特价值,并从反映现实与艺术加工关系的维度对中国传统小说的写实美学特征及内涵予以解读。她认为中国传统小说体现了追求真实与艺术加工的统一,同时也带有自然主义冷静、客观、实录性的书写及观察、记载人性在具体环境中的表现等特征,不是仅停留在“像生活”的层面,而是创造出一种“是生活”的感觉,与自然主义“实验小说”的原则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珍珠 中国小说 跨文化 艺术哲学 写实美学 实验小说
下载PDF
没有李泽厚的时代,中国美学“敢问路在何方”
6
作者 范藻 《铜仁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47-54,共8页
走向未来的美学,就是重建并铸就美学的生命本体而抵近“第一哲学”或审美哲学的疆域,具体的路径是体验生命之思,把哲学诗化;反思生命之诗,把诗哲学化;实现生命之爱,让人生诗意,建构起“生命之美大境界”的生命美学,从而实现著名文化人... 走向未来的美学,就是重建并铸就美学的生命本体而抵近“第一哲学”或审美哲学的疆域,具体的路径是体验生命之思,把哲学诗化;反思生命之诗,把诗哲学化;实现生命之爱,让人生诗意,建构起“生命之美大境界”的生命美学,从而实现著名文化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倡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 生命美学 审美哲学 生命境界
下载PDF
从中西比较看西方美学范畴的特质 被引量:5
7
作者 朱立元 刘旭光 寇鹏程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9,共7页
对中西哲学、美学进行比较研究,可从美学体系的学科性和思维方式,从中西美学范畴产生和存在模式可以看出,从中西哲学、美学范畴的历史等角度入手,从而辨析中西美学范畴的差异与基本特点;西方美学范畴在内涵上具有确定性、变异性和科学... 对中西哲学、美学进行比较研究,可从美学体系的学科性和思维方式,从中西美学范畴产生和存在模式可以看出,从中西哲学、美学范畴的历史等角度入手,从而辨析中西美学范畴的差异与基本特点;西方美学范畴在内涵上具有确定性、变异性和科学逻辑的学理性等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哲学 西方美学范畴 美学范畴史
下载PDF
从海德格尔看中西哲学美学的互动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朱立元 刘旭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9-83,98,共6页
本文主要论述海德格尔在接受老庄“道”的思想的某种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的“此在在世”的存在论命题,指出它超越了西方“主客二分”二元对立的传统;同时指出这一命题又反过来对中国当代哲学美学思想发生了重要影响,由此论证了中西文化对... 本文主要论述海德格尔在接受老庄“道”的思想的某种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的“此在在世”的存在论命题,指出它超越了西方“主客二分”二元对立的传统;同时指出这一命题又反过来对中国当代哲学美学思想发生了重要影响,由此论证了中西文化对话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中西哲学美学 互动影响
下载PDF
徽州艺术的中和之美 被引量:5
9
作者 李顺庆 秦杨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0-137,286,共8页
徽州艺术的存在本身就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和的反映,有其深刻的理学基础。徽州艺术之所以能以鲜明的特点著称于世,在于其具有和谐、适度、至善的美学内涵,具备一种独立的特质,世代相传,不断发展,形成了一种自成体系的艺术形态。作为中... 徽州艺术的存在本身就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和的反映,有其深刻的理学基础。徽州艺术之所以能以鲜明的特点著称于世,在于其具有和谐、适度、至善的美学内涵,具备一种独立的特质,世代相传,不断发展,形成了一种自成体系的艺术形态。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人类最为本源的精神特质及其创造本能体现在艺术中的生机。无疑,发掘徽州艺术美学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艺术 儒家 美学 中和 理学
下载PDF
环境审美:科学认知还是情感参与?——从两种环境审美观看中西哲学自然观的整合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清平 王希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4-87,共4页
当前西方环境美学中两种有代表性的看法——艾伦.卡尔松的“科学认知主义”和阿诺德.伯林特的“参与式美学”——从一个角度折射出了中西传统哲学在自然观方面存在的一些内在差异,由此启示我们应该通过批判地汲取中西传统哲学中的有关... 当前西方环境美学中两种有代表性的看法——艾伦.卡尔松的“科学认知主义”和阿诺德.伯林特的“参与式美学”——从一个角度折射出了中西传统哲学在自然观方面存在的一些内在差异,由此启示我们应该通过批判地汲取中西传统哲学中的有关合理因素,对它们展开有机的整合,以解决当代环境美学面临的一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美学 科学认知主义 参与式美学 中西哲学比较
下载PDF
佛教与中国翻译学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秀明 姜春兰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12,共6页
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部分,影响了中国的哲学、艺术、民族、社会、语言等多科领域,尤其是对中国翻译学的影响至为深远。我国翻译学正是依赖佛经的翻译,通过借鉴佛教概念范畴、理论命题、思想方法、思维模式四种途径建立和发展... 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部分,影响了中国的哲学、艺术、民族、社会、语言等多科领域,尤其是对中国翻译学的影响至为深远。我国翻译学正是依赖佛经的翻译,通过借鉴佛教概念范畴、理论命题、思想方法、思维模式四种途径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本论文旨在探讨我国翻译学是怎样受佛教哲学及美学影响而发展成熟的,为今后翻译理论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哲学 美学 影响 中国翻译学
下载PDF
“音乐美育”的内涵与实质 被引量:45
12
作者 代百生 《美育学刊》 2012年第4期7-16,共10页
中国现代学校音乐教育观念是伴随着现代美育思想的产生而形成的。从"音乐美育"到"音乐审美教育"到"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可以称为20世纪初以来中国音乐教育思想发展的脉络。其中"音乐美育"... 中国现代学校音乐教育观念是伴随着现代美育思想的产生而形成的。从"音乐美育"到"音乐审美教育"到"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可以称为20世纪初以来中国音乐教育思想发展的脉络。其中"音乐美育"的思想,即音乐教育被视作美育的重要内容与形式在人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一直贯穿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思想发展的主线,集中体现在不同时期政府颁布的教育文件和相关文论中。这种"音乐美育"思想不同于西方"音乐审美教育哲学",除了纯粹的审美教育以外,更看重音乐的非本体价值,强调其辅助德育的工具价值和社会功能,充满了实用主义的功利性色彩。它源于对德国古典哲学"审美"与"美育"观念的吸收,也体现了中国儒家礼乐思想的文化传统的影响,其所以能够长期占据"正统"的地位,是文化历史的惯性以及现代中国社会发展与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正确认识"音乐美育"的内涵,将有助于建立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哲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美育 音乐教育哲学 音乐审美 中国音乐教育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人如何诗意地存在?——论汉诗的语言机制与审美心理 被引量:6
13
作者 顾明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81,共14页
在对语言和诗歌本质的形而上反思中,存在主义哲学家不再将语言视为人们通常使用的工具;而是将其视为构成了"世界"的主题和材料。语言不仅是诗歌的本源,而且还赋予其创造的文本世界以展示自身的潜力。此外,它还绘制使作者和读... 在对语言和诗歌本质的形而上反思中,存在主义哲学家不再将语言视为人们通常使用的工具;而是将其视为构成了"世界"的主题和材料。语言不仅是诗歌的本源,而且还赋予其创造的文本世界以展示自身的潜力。此外,它还绘制使作者和读者被限制和统领的地图,构建创作和阅读时的主体性,决定想象和理解的心理活动。在抒情诗一直占有绝对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诗歌语言构建了诗人存在于此的"世界",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如何诗意地存在。从分析王维、杜甫、刘禹锡、李白、温庭筠、马致远等人的诗歌入手,可以看出,中国诗歌语言的材料被赋予了梦境意象的特征。汉字的象形性,汉字少有的词形限制,以及诗行的句法自由,使得中国古代诗人能够创造自由的语言缝合,这种缝合类似但超出电影场景的缝合。它暗含许多主体立场,从而使诗中的诠释空间变得飘忽不定,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自行滚动的意义生成,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个跟主体相关的新"世界",诗人得以栖居其中,在瞬息之间达到一种诗意的"此在"(Dase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哲学 中国古诗 汉语文言 审美心理 诗意存在
下载PDF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对太极拳审美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孟慧清 孙立涛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10-13,共4页
从中国古典美学视角出发,探讨了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对太极拳审美特征的影响。通过对中国古典哲学、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以及太极拳审美特征的分析与研究,帮助习拳者找到太极拳审美特征的理论根基。此研究对进一步丰富太极拳审美理论体系,弘... 从中国古典美学视角出发,探讨了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对太极拳审美特征的影响。通过对中国古典哲学、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以及太极拳审美特征的分析与研究,帮助习拳者找到太极拳审美特征的理论根基。此研究对进一步丰富太极拳审美理论体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美学 太极拳 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哲学
下载PDF
从哲学美学看中西方传统园林美的差异 被引量:6
15
作者 沈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0-85,共6页
通过对中西文化中"摹仿自然"与"心师造化","典型"与"意境"2组概念的比较,从哲学美学的视角对中西方园林美的差异缘由进行了探究。中西方文化中对于自然(nature)含义的不同解读、"摹仿&qu... 通过对中西文化中"摹仿自然"与"心师造化","典型"与"意境"2组概念的比较,从哲学美学的视角对中西方园林美的差异缘由进行了探究。中西方文化中对于自然(nature)含义的不同解读、"摹仿"与"心师"自然方式的差异以及对于审美对象向内或向外地探索,是造成中西方传统园林美差异的重要原因。无论是中国园林还是西方园林,它们都是在向自然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园林形态只是对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不同人群关于自然概念的不同认知的侧面反映,并无谓"自然"与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西方传统园林 比较 哲学美学
下载PDF
儒家心性之学与中国现代美育话语的发生 被引量:3
16
作者 冯学勤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54,共7页
中国现代美育话语的发生,是西方美学引进的结果,这一西学脉络已成为国内学界的共识。然而,也应该看到,中国现代美育先贤引进西方美学的动机、接受西方美学的路径、阐释西方美学的方式,皆受到儒家心性之学的决定性影响。换言之,中国现代... 中国现代美育话语的发生,是西方美学引进的结果,这一西学脉络已成为国内学界的共识。然而,也应该看到,中国现代美育先贤引进西方美学的动机、接受西方美学的路径、阐释西方美学的方式,皆受到儒家心性之学的决定性影响。换言之,中国现代美育话语是儒家心性之学选择西方美学的结果,从而构成另一条至关重要的本土谱系脉络。研究者极易因西方知识体系的强势介入,而忽略中国现代美育与本国学术传统斩不断的历史连续性。梁启超、蔡元培、王国维、朱光潜等人对于西方美学的接受动机及本土化阐释等问题,将使这条内在的学术谱系变得更加清晰,从而凸显中国现代美学思想的本土文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美育话语 儒家心性之学 学术谱系
下载PDF
论老子哲学思想对中国绘画理念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曹洞颇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13-115,共3页
中国绘画对形式美的突破和超越,强调形态之外去表现一个更深远的意境,追求“妙在笔画之外”,这与老子所说的宇宙本体(道)的超越性质是相通的。老子“道法自然”命题的论述为中国绘画立了一个很高的“得之自然”的美学标准。老子的“... 中国绘画对形式美的突破和超越,强调形态之外去表现一个更深远的意境,追求“妙在笔画之外”,这与老子所说的宇宙本体(道)的超越性质是相通的。老子“道法自然”命题的论述为中国绘画立了一个很高的“得之自然”的美学标准。老子的“淡”、“素”、“拙”、“实”等一系列概念,对中国绘画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历代画论中都有大量的论述。老子的“有”和“无”、“虚”和“实”的统一论,直接影响了中国绘画“计白当黑”理论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美学 中国绘画 古典哲学 审美意识 老子
下载PDF
中国戏剧美学与中国哲学 被引量:3
18
作者 姚文放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8,共8页
中国戏剧美学始终受到中国哲学的凝聚和归整,后者包括儒、道、《易》、佛、禅、理等各家各派的思想。有时中国戏剧美学某一内涵的形成是各家各派的哲学思想共同影响的结果,有时同一种哲学思想则在中国戏剧美学中引出相互对立的两派意... 中国戏剧美学始终受到中国哲学的凝聚和归整,后者包括儒、道、《易》、佛、禅、理等各家各派的思想。有时中国戏剧美学某一内涵的形成是各家各派的哲学思想共同影响的结果,有时同一种哲学思想则在中国戏剧美学中引出相互对立的两派意见,而中国戏剧美学与中国哲学发展的不同步也不能不导致中国戏剧美学的某些深刻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美学 中国哲学 思想背景 内在矛盾
下载PDF
庄子的生态美学思想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良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35,共9页
庄子的生态美学思想可以概括为“和”。“和”既是庄子生态美学的本体精神,也是庄子生态美学的实践追求,庄子生态美学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模式以“和”为中心陶铸而成,庄子全部的生态审美活动也以“和”为根据系统展开。就自然生态来看,它... 庄子的生态美学思想可以概括为“和”。“和”既是庄子生态美学的本体精神,也是庄子生态美学的实践追求,庄子生态美学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模式以“和”为中心陶铸而成,庄子全部的生态审美活动也以“和”为根据系统展开。就自然生态来看,它表现为物与物的和谐对接、平衡并生;就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它表现为人与物的和谐适应、葆光互照;就“人”自身的生态来看,它表现为心灵与肉体的内外和谐、有序运动;就社会生态来看,它表现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互相肯定、和谐发展。庄子毕生所追求的自然天成、自由天放、和谐并生的审美理想,在他的生态美学思想和实践进程中得到了系统的贯彻,并由此体现了中华生态美学的本体方向和实践品格,闪烁出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光照千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道家 生态美学 先秦思想 中国哲学
下载PDF
提升人生境界 被引量:1
20
作者 叶朗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6-40,共5页
文章从人之需求的三个层面入手,揭示出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关于人生的最高境界为审美层面,即人的精神生活。审美活动可以引导人们有高远的精神追求,进而提升人的人生境界。
关键词 提升 中国传统哲学 中国传统美学 人生境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