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加曲班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动脉-动脉栓塞发病机制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卓 《中国疗养医学》 2020年第12期1233-1236,共4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加曲班、氯吡格雷对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LAA)且发病机制为动脉-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加曲班、氯吡格雷对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LAA)且发病机制为动脉-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的CISS分型为LAA且发病机制为动脉-动脉栓塞的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住院时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阿司匹林联合阿加曲班)和对照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比较两组入院时NIHSS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Barthel指数(BI)评分、出院时BI评分、住院天数等,分析两种治疗方案对此类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间比较,入院时NIHSS评分及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2,P=0.11);出院时NIHSS评分及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3,P=0.11)。两组内出院时与入院时比较,NIHSS评分及BI评分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但对有效率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观察组基本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对CISS分型为LAA且发病机制为动脉-动脉栓塞的脑梗死患者有效,且疗效可能更好,但总有效率并不优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阿加曲班 大动脉粥样硬化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与临床短期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付娜娜 袁薇 石正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5期2951-2953,共3页
目的探讨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与临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49例,按照CISS分型标准分为五类。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患者入院及出院时神经功能状态,以出院时神经功能好转率评价其临... 目的探讨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与临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49例,按照CISS分型标准分为五类。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患者入院及出院时神经功能状态,以出院时神经功能好转率评价其临床短期预后。结果五种病因亚型中,穿支动脉疾病比例最高(40.2%);入院时NIHSS评分最低,为(4.71±1.58)分;出院时神经功能好转率最高(50±13)%,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卒中、病因不确定卒中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源性卒中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最高,为(14.56±5.06)分;出院时神经功能好转率最低(25±7)%;与大动脉粥样硬化、穿支动脉疾病、病因不确定卒中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支动脉疾病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病因类型,该亚型患者入院时病情最轻,临床短期预后最好;心源性卒中患者入院时病情最重,临床短期预后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预后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A—S—C—O分型、TOAST分型及CISS分型的信度检验 被引量:36
3
作者 李晓蕾 李菁晶 +1 位作者 李轶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1年第5期359-365,共7页
目的评定缺血性卒中A-S-C-O分型、急性卒中治疗Org10172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及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fication,CISS)的信度检验。方法连续收集我院新发缺血性... 目的评定缺血性卒中A-S-C-O分型、急性卒中治疗Org10172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及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fication,CISS)的信度检验。方法连续收集我院新发缺血性卒中患者100例,由两位研究者对其进行分型,对3种分型分别进行信度检验。结果本研究A-S-C-O分型的Kappa值为0.504,P<0.01;TOAST分型的Kappa值为0.769,P<0.01;CISS分型的Kappa值为0.710,P<0.01。结论 A-S-C-O分型的一致性中等,TOAST分型及CISS分型的一致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A-S-C-O分型 TOAST分型 CISS分型 信度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CISS分型的亚型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晓蕾 廖晓凌 +1 位作者 白水平 韩臻臻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28期3084-3086,3099,共4页
目的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CISS分型方法进行亚型分析,归纳总结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学特点。方法选择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500例,均具有完善的数字血管造影(DSA)、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CT等影像学检查及其他病... 目的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CISS分型方法进行亚型分析,归纳总结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学特点。方法选择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500例,均具有完善的数字血管造影(DSA)、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CT等影像学检查及其他病因学检查资料,根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及各项辅助检查结果,采用CISS分型方法对每位患者进行亚型判定。结果 CISS亚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占69%,其中以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穿支动脉闭塞病因所占比率最高为23%;穿支动脉性卒中占12%,心源性卒中占7%,其他病因性卒中占1%,病因不明性卒中占11%。不同性别间CISS各亚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原因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最为常见,其中尤以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穿支动脉闭塞原因比例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CISS分型 病因分型
下载PDF
中医体质分型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梁英香 梁奕强 冯妹娇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22期52-54,共3页
目的:探究中医体质分型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相关性,为临床上防治脑卒中复发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阳春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6例,根据ESSEN卒中风险评分(ESRS)将其分为ESRS≥3分的脑卒中复发... 目的:探究中医体质分型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相关性,为临床上防治脑卒中复发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阳春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6例,根据ESSEN卒中风险评分(ESRS)将其分为ESRS≥3分的脑卒中复发高危组和ESRS <3分的脑卒中复发低危组,各58例。按照中医体质量表测评两组患者体质,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危组患者中的平和质占比明显高于高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危组患者中的阴虚质占比明显高于低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平和质的患者,其复发概率比不复发概率大;阴虚质的患者,其不复发概率比复发概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分型 缺血性脑卒中 疾病复发
下载PDF
基于中医体质分型的Cox风险模型评估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价值
6
作者 宋建英 董丹丹 沈晓明 《医药论坛杂志》 2024年第10期1046-1049,1053,共5页
目的探索基于中医体质分型的Cox风险模型评估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并整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展开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详细资料。共120例纳入本研究并进入统计分析。基于患者... 目的探索基于中医体质分型的Cox风险模型评估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并整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展开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详细资料。共120例纳入本研究并进入统计分析。基于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是否复发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复发组36例,未复发组84例。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中医体质的分布情况。Cox回归分析筛选缺血性中风复发的风险因素。结果复发组合并有高血脂的患者显著多于非复发组(P<0.05),复发组饮酒的患者显著高于非复发组(P<0.05);复发组的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和气郁质显著高于非复发组(P<0.05)。单因素Cox分析表明,伴有高血脂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复发的风险增加0.513倍(P<0.05),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气郁质中风体质分别使复发风险增加0.72、0.51、0.79、0.71倍(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高血脂(Wald=1.374,95%CI:0.827~1.977)、中医体质阴虚质(Wald=1.628,95%CI:0.829~2.473)、气虚质(Wald=1.284,95%CI:0.628~2.473)、痰湿质(Wald=0.728,95%CI:0.273~2.385)为缺血性中风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中医体质分型对评估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有一定价值,其中,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中医体质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啊的独立影像因素。建议临床根据患者中医体质给予早期干预,以减少患者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分型 COX分析 缺血性脑卒中 复发
原文传递
替罗非班治疗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不同亚型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2
7
作者 袁军 董芹芹 +6 位作者 陈碧红 谢垒 金善 郭洪伟 曹秉振 尹俊滨 胡怀强 《慢性病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80-185,共6页
目的探讨经阿替普酶(alteplase,rt-PA)静脉溶栓后48 h内出现血管再闭塞的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桥接静脉给予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4例经r... 目的探讨经阿替普酶(alteplase,rt-PA)静脉溶栓后48 h内出现血管再闭塞的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桥接静脉给予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4例经rt-PA静脉溶栓48 h内出现血管再闭塞情况的ACI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提高≥2分]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组(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41例和穿支动脉病变组(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PAD)33例。两组患者在发病后均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在溶栓48 h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加重时复查头颅CT,排除出血后给予静脉泵入替罗非班,持续泵入约48 h;结束替罗非班前2 h衔接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双重抗血小板药物序贯治疗21 d后,停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单独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持续90 d。记录两组患者在静脉溶栓前、溶栓后1 h、症状加重时、应用替罗非班48 h后、发病14 d后及发病90 d后NIHSS评分;静脉溶栓前、发病后90 d时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详细记录治疗时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于rt-PA静脉溶栓后出现血管再闭塞的ACI患者采用替罗非班强化治疗后,两组溶栓前、溶栓后1 h、症状加重时及应用替罗非班48 h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发病14、90 d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组NIHSS评分高于PAD组。两组脑梗死14、90 d时NIHSS评分均较症状加重时显著下降,LAA组分别下降(3.46±2.22)、(4.17±2.25)分,PAD组分别下降(4.73±2.32)、(5.36±2.61)分,两组评分下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组和PAD组溶栓前和发病90 d时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病90 d时LAA组和PAD组mRS评分分别为(1.41±0.81)、(1.06±1.03)分,均较本组溶栓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A组预后良好36例(87.80%),预后不良5例(12.20%);PAD组预后良好30例(90.91%),预后不良3例(9.09%),两组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应用于经rt-PA静脉溶栓后出现的血管再闭塞ACI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在CISS分型中,PAD型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优于LAA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替罗非班 血管再闭塞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卒中CISS分型与TOAST分型的比较及实用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杨雪莲 蔡丽瑛 +5 位作者 孙家兰 江梅 柴长凤 顾夏菊 朱玮 孙鑑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4年第8期466-470,共5页
目的初步比较CISS分型与TOAST分型,探讨CISS分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实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1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由两位经分型培训的神经科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及相关辅助检查盲... 目的初步比较CISS分型与TOAST分型,探讨CISS分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实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1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由两位经分型培训的神经科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及相关辅助检查盲法行TOAST分型及CISS分型。比较两种分型法各亚型的构成比及差异。结果 1TOAST分型中各亚型分布为:小动脉闭塞型54例(36.00%),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型39例(26.00%),不明病因型35例(23.33%),心源性栓塞型19例(12.67%),其他明确病因型3例(2.00%)。CISS分型中各亚型分布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78例(52.00%),穿支动脉疾病33例(22.00%),心源性脑卒中19例(12.67%),不明病因17例(11.33%),其他病因3例(2.00%)。2 150例患者分别按TOAST分型和CISS分型方法分别进行分型,其中50例(33.33%)患者的分型发生变化。3 2位经过培训的神经科医生使用TOAST分型时130例(86.67%)相同,Kappa值为0.82;采用CISS分型时132例(88.00%)相同,Kappa值为0.8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CISS分型能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其病因及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的发病机制,减少原因不明的缺血性脑卒中的比例,为其诊治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CISS分型 TOAST分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