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牛DRB3特异性引物(LA31和LA32),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以及克隆测序技术,从12只黄麂个体中共获得20个DRB第二外显子等位基因,其中6个个体具有3~4个等位基因,提示利用该引物从黄麂中至少可以扩增出2个DRB...利用牛DRB3特异性引物(LA31和LA32),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以及克隆测序技术,从12只黄麂个体中共获得20个DRB第二外显子等位基因,其中6个个体具有3~4个等位基因,提示利用该引物从黄麂中至少可以扩增出2个DRB位点。所有序列均无插入、缺失和终止密码子。基于序列比对(与牛DRB3和鹿科DRB基因同源性非常高),以及所检测到的氨基酸变异位点主要位于抗原结合区,推测本文所获得的黄麂序列为表达的、且具有重要功能的DRB位点。抗原结合区氨基酸位点的非同义替换(dN)显著大于同义替换(dS)(P<0.01),说明历史上黄麂DRB基因经历过正选择作用。CODMEL程序中的模型M7和M8似然比检测(Likelihood ratio test,LRT)结果同样支持上述推论。进一步利用经验贝叶斯法准确地检测出6个受正选择作用的氨基酸位点(位点11、37、61、67、71、86),其中的5个位点位于PBR区。因此,正选择作用可能是维持黄麂DRB基因多态性的主要机制之一。基于DRB外显子2序列利用邻接法(NJ)构建了部分偶蹄动物系统发生关系,在NJ树上,黄麂DRB基因与其它鹿科动物DRB基因呈镶嵌式分布,提示跨物种进化是维持黄麂DRB基因多态性的另一重要机制。此外,黄麂两个等位基因(Mure-DRB1和Mure-DRB11)和马鹿的两个等位基因(Ceel-DRB34和Ceel-DRB46)与牛科的等位基因构成一个独立的进化枝,说明黄麂和马鹿的某些DRB基因具有非常古老的谱系。展开更多
文摘利用牛DRB3特异性引物(LA31和LA32),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以及克隆测序技术,从12只黄麂个体中共获得20个DRB第二外显子等位基因,其中6个个体具有3~4个等位基因,提示利用该引物从黄麂中至少可以扩增出2个DRB位点。所有序列均无插入、缺失和终止密码子。基于序列比对(与牛DRB3和鹿科DRB基因同源性非常高),以及所检测到的氨基酸变异位点主要位于抗原结合区,推测本文所获得的黄麂序列为表达的、且具有重要功能的DRB位点。抗原结合区氨基酸位点的非同义替换(dN)显著大于同义替换(dS)(P<0.01),说明历史上黄麂DRB基因经历过正选择作用。CODMEL程序中的模型M7和M8似然比检测(Likelihood ratio test,LRT)结果同样支持上述推论。进一步利用经验贝叶斯法准确地检测出6个受正选择作用的氨基酸位点(位点11、37、61、67、71、86),其中的5个位点位于PBR区。因此,正选择作用可能是维持黄麂DRB基因多态性的主要机制之一。基于DRB外显子2序列利用邻接法(NJ)构建了部分偶蹄动物系统发生关系,在NJ树上,黄麂DRB基因与其它鹿科动物DRB基因呈镶嵌式分布,提示跨物种进化是维持黄麂DRB基因多态性的另一重要机制。此外,黄麂两个等位基因(Mure-DRB1和Mure-DRB11)和马鹿的两个等位基因(Ceel-DRB34和Ceel-DRB46)与牛科的等位基因构成一个独立的进化枝,说明黄麂和马鹿的某些DRB基因具有非常古老的谱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