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cription Générale de la Chine and the Sprea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the West in the 18^(th) Century
1
作者 Zhen Li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2021年第3期181-187,共7页
Description Générale de la Chine is an important sinology masterpiece published in France in the late 18^(th) century.Its author Jean-Baptiste Grosier summarized and rearranged a large number of first-hand m... Description Générale de la Chine is an important sinology masterpiece published in France in the late 18^(th) century.Its author Jean-Baptiste Grosier summarized and rearranged a large number of first-hand materials to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 China’s national traditions and culture.A great part of this book introduced ancient Chinese medicine,which facilitated the unbiased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n Europe and fostered a knowledge dialogue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ystems.Such content also provided a historical reference for how to promote the further going out of TCM to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cription Générale de la Chine French sinology Jean-Baptiste Grosier sprea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the west
下载PDF
罗明坚拉丁文献《仁义礼知信》探析
2
作者 李青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6期30-37,150,151,共10页
拉丁文献《仁义礼知信》由意大利耶稣会士罗明坚写作而成,包含两部分内容。其一是对中华帝国的介绍,其二是拉丁文版的中国教理问答。本文通过梳理这份文献的写作背景,深入文本分析文献内容以呈现出罗明坚本人的西方宗教哲学思想背景、... 拉丁文献《仁义礼知信》由意大利耶稣会士罗明坚写作而成,包含两部分内容。其一是对中华帝国的介绍,其二是拉丁文版的中国教理问答。本文通过梳理这份文献的写作背景,深入文本分析文献内容以呈现出罗明坚本人的西方宗教哲学思想背景、对佛教的立场及其合儒的倾向,一并揭示该文献在西方早期汉学史、天主教中国化发展史以及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史方面的价值,展现文明交流互鉴视野下明清之际“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之间的呼应与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明坚 《天主圣教实录》 中国教理问答 中学西传
下载PDF
《北直农话报》传入的西方农学及其科技传播学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姚远 黄金祥 +1 位作者 颜帅 陈浩元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7-114,共8页
试图运用科技传播学方法,重新认识《北直农话报》的农林学术内容、学术价值和在全国所处的地位。认为:该刊为清末学堂所办仅有的两份农学期刊之一和中国北方旱作农业区创办最早的综合性农学刊物;它是中国近现代经由日本传入西方农学这... 试图运用科技传播学方法,重新认识《北直农话报》的农林学术内容、学术价值和在全国所处的地位。认为:该刊为清末学堂所办仅有的两份农学期刊之一和中国北方旱作农业区创办最早的综合性农学刊物;它是中国近现代经由日本传入西方农学这一历史过程的见证;其传入的西方农学具有新的系统性,特别是关于西方啤酒酿造技术、北美水稻生产技术、日本科学选种法等科学实验方法和俄国农业教育体制,以及农作引种、制造、展览和蚕桑、植树造林等实践,在农林科学技术的西学东渐中具有首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直农话报》 日本农学 西方农学 啤洒酿造 农业教育 科技传播学 中国科技期刊史
下载PDF
曲牌:中国传统音乐传播的载体和特有音乐创作思维 被引量:16
4
作者 冯光钰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15,共15页
曲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乐曲形式。在曲牌母体原型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各种子体,形成无数千变万化的再生变体曲牌,既是我国传统音乐传播辐射的重要载体,又是中国传统音乐特有创作思维的反映。本文从曲牌音乐的同宗概念、曲牌的由来与传... 曲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乐曲形式。在曲牌母体原型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各种子体,形成无数千变万化的再生变体曲牌,既是我国传统音乐传播辐射的重要载体,又是中国传统音乐特有创作思维的反映。本文从曲牌音乐的同宗概念、曲牌的由来与传播、曲牌变体的类型、曲牌千变万化与特有音乐创作思维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牌 母体 子体 载体 中国传统音乐 音乐传播 音乐创作思维
下载PDF
中西乐器和音乐分类法的多维关系比较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杨民康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6-104,共9页
长期以来,在西方音乐体系里较多习用宏观分类法和微观分类法这一对乐器分类观念和方法。但是根据对中国和其他非西方文化中的乐器分类法的考察,可说其中并未局限于从上述二元对立关系来谈乐器分类。受此启发,似可兼从其他的两分法诸如... 长期以来,在西方音乐体系里较多习用宏观分类法和微观分类法这一对乐器分类观念和方法。但是根据对中国和其他非西方文化中的乐器分类法的考察,可说其中并未局限于从上述二元对立关系来谈乐器分类。受此启发,似可兼从其他的两分法诸如“物质的和文化的”、“局内的(insiders)和局外的”(outsid-ers)、“主位的(emic)和客位的(etic)”、“人工的和自然的”、“形式化的和非形式化的”、“比较的和描述的”等交叉分类思维侧面,对上述“宏观-微观”分类体系予以补充。但是在这种交叉的分类思维系统中,宏观分类法和微观分类法乃位于核心,是一对最重要的分类概念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音乐 非西方音乐 中国音乐 乐器分类法 宏观-微观 局内-局外 主位-客位 人工-自然 比较-描述
下载PDF
萧友梅“国乐”思想剖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兴梧 《音乐探索》 2007年第3期6-9,共4页
在当代中国音乐界,"国乐"是一个似清似浊的概念,它抑或被视为中国民族器乐,抑或被视为中国传统音乐。那么萧友梅又是如何定义"国乐"的?其所定义的意义与目的何在?其"国乐"思想与中国音乐文化传统有何联系... 在当代中国音乐界,"国乐"是一个似清似浊的概念,它抑或被视为中国民族器乐,抑或被视为中国传统音乐。那么萧友梅又是如何定义"国乐"的?其所定义的意义与目的何在?其"国乐"思想与中国音乐文化传统有何联系?本文旨在这些问题上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友梅 国乐 旧乐 新音乐 中国音乐文化传统 以西为师
下载PDF
地理环境与戏曲的扩散——对菏泽地方戏的音乐地理学探讨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砚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4期46-53,共8页
菏泽地处山东省西南部地区,与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接壤。在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蕴藏着种类繁多的民间音乐品种,这种密集的音乐品种的分布就全国范围来说是具有相当特殊性的。文章以菏泽地方戏(外省市剧种不在论述范围内)为研究对象... 菏泽地处山东省西南部地区,与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接壤。在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蕴藏着种类繁多的民间音乐品种,这种密集的音乐品种的分布就全国范围来说是具有相当特殊性的。文章以菏泽地方戏(外省市剧种不在论述范围内)为研究对象,以音—地—人为理论基础,从音乐地理学的视角,借用文化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就菏泽地方戏曲的扩散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做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环境 戏曲扩散 菏泽地方戏 音乐地理学
下载PDF
传教士视阈下的汉籍传译——以理雅各英译《周易》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管恩森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65,共8页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经由入华传教士的传译而进入欧洲和西方世界,实现了"中学西传"。晚清入华的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各作为牛津大学的首位汉学教授,英译了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中国经典》。本文以理雅各...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经由入华传教士的传译而进入欧洲和西方世界,实现了"中学西传"。晚清入华的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各作为牛津大学的首位汉学教授,英译了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中国经典》。本文以理雅各英译《周易》为例,探讨理雅各透过传教士的视阈,在汉籍传译过程中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同情的理解",剖析了这种"同情的理解"所具有的多重命意及其体现出的"汉学"特征,肯定了理雅各汉籍传译的价值与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西传” 汉籍传译 理雅各 《周易》
下载PDF
东学西渐存遗篇——欧洲学者关于中国古代典籍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井梅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31-38,共8页
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构成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双向互动。不同时期欧洲学者对《论语》《易经》《史记》的译介和研究,大大促进了中国古代典籍在欧洲的传播与接受,显示了跨文化交流中东学西渐的一面及其重要性,对今后的史学发展有可贵的借鉴... 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构成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双向互动。不同时期欧洲学者对《论语》《易经》《史记》的译介和研究,大大促进了中国古代典籍在欧洲的传播与接受,显示了跨文化交流中东学西渐的一面及其重要性,对今后的史学发展有可贵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交流 东学西渐 中国古代典籍
下载PDF
欧洲启蒙运动中的中华文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晓亮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20-26,共7页
明清之际西学东渐与东学西传的历史过程是并行发展的,它既有长期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积淀和物质准备,也有西方传教士出于在华传教目的和启蒙思想的客观需要所创造的条件,而且也是中华文化本身博大精深、蕴力深厚的体现。根据欧洲思... 明清之际西学东渐与东学西传的历史过程是并行发展的,它既有长期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积淀和物质准备,也有西方传教士出于在华传教目的和启蒙思想的客观需要所创造的条件,而且也是中华文化本身博大精深、蕴力深厚的体现。根据欧洲思想家对中华文化的不同理解,这一时期在宗教、历史、政治、道德、语言等方面中华文化在欧洲都发生了影响,体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融汇和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欧洲启蒙运动 东学西传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与史蒂文斯的诗歌创作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畔 杨胜男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60-64,共5页
20世纪初,"东学西渐"思潮将中国古典诗词推入欧美诗坛。中国古典诗词以其优美的意境、丰富的哲学内涵吸引并影响了众多意象派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本文通过引入国外学者对史蒂文斯诗歌诗论研究的相... 20世纪初,"东学西渐"思潮将中国古典诗词推入欧美诗坛。中国古典诗词以其优美的意境、丰富的哲学内涵吸引并影响了众多意象派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本文通过引入国外学者对史蒂文斯诗歌诗论研究的相关文章和书籍,史蒂文斯书信、日记以及国外学界的评论,探究史蒂文斯接受中国古典诗词影响的思想文化背景;通过运用文本细读等方式,从创作技法的借鉴与意境表达的效仿等方面,对华莱士·史蒂文斯诗歌中的中国古典诗词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并分析中国史蒂文斯研究的现状,以期为未来史蒂文斯诗歌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学西渐 华莱士·史蒂文斯 中国古典诗词 意象派
下载PDF
日本“清乐”兴衰初析(上)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锦扬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32-36,共5页
日本“清乐”有着兴衰起伏的发展,其顺利传播的时间比逆境传播的时间长。其顺利传播与清初中国比较强盛、中日两国为近邻、中日贸易与海运的发展等有关,也与中日关系长期较顺利地进行、中国文化艺术在日本长久而广泛地传播有关。其逆境... 日本“清乐”有着兴衰起伏的发展,其顺利传播的时间比逆境传播的时间长。其顺利传播与清初中国比较强盛、中日两国为近邻、中日贸易与海运的发展等有关,也与中日关系长期较顺利地进行、中国文化艺术在日本长久而广泛地传播有关。其逆境传播与晚清以来日本对中国的战争、清朝覆灭,以及日本国内欧化、国民音乐教育以西乐为主、“和乐”的求新发展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清乐 音乐 发展历史 传播史 中国
下载PDF
中国早期钢琴教育的史学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安潮 《皖西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47-150,共4页
在专业音乐院校建立之前,西方的钢琴等键盘乐器就开始传入中国,教育也就随之发生。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在带有大国自居思想的背景下,钢琴教育只能在皇宫等上层阶层开展,虽然施教者虔诚朝贡,但受教者只是"玩玩"而已,钢琴教育举... 在专业音乐院校建立之前,西方的钢琴等键盘乐器就开始传入中国,教育也就随之发生。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在带有大国自居思想的背景下,钢琴教育只能在皇宫等上层阶层开展,虽然施教者虔诚朝贡,但受教者只是"玩玩"而已,钢琴教育举步维艰。中国近代史使钢琴艺术在维新思想的促进下得以发展,并逐渐深入到学堂之中,也在业余的学习中开展,这两种教育模式后来成为中国钢琴音乐教育的基本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钢琴艺术 钢琴教育 西学东渐 音乐教育学
下载PDF
从《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看中国音乐东传——兼论《宣和奉使高丽图经》音乐史料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曾美月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2-80,共9页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是研究宋代音乐东传高丽的重要资料,其独特的音乐史料价值为其他宋代史籍所不具备。它反映了高丽卤簿鼓吹乐效仿中国,乐器使用中国之制并融合本国特点,其"忌乐"期间持而不奏的礼仪也来自中国等历史细节...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是研究宋代音乐东传高丽的重要资料,其独特的音乐史料价值为其他宋代史籍所不具备。它反映了高丽卤簿鼓吹乐效仿中国,乐器使用中国之制并融合本国特点,其"忌乐"期间持而不奏的礼仪也来自中国等历史细节。《高丽图经》反映出,北宋熙宁、元丰年间,两国之间的音乐交流颇为频繁,高丽国王王徽曾向宋神宗请教与请赐中国宫廷音乐,并自此形成求学于中国音乐的传统、且至少延续至北宋政和年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中国音乐东传 史料价值
下载PDF
中国音乐艺术在海外华族的传播 被引量:2
15
作者 余幸平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22-128,共7页
中国音乐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教育和传播的功能。中国传统音乐艺术在海外传播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形式的发展,其形式与内涵也在与时俱进。近年来,海外华族合唱团体已经... 中国音乐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教育和传播的功能。中国传统音乐艺术在海外传播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形式的发展,其形式与内涵也在与时俱进。近年来,海外华族合唱团体已经成为中国音乐艺术在海外华族传播中的新宠。拟从中国合唱艺术在海外华族中的传播途径、传播动力、传播价值、传播建言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族 中国合唱 传播研究
下载PDF
西学东渐与中国美育传统形态的现代转换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东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5期75-83,共9页
在中国美育传统相当长的时间里 ,美育经历了乐教、美术教育、心灵教育、情感教育等发展阶段 ,展示出了中国美育传统实践形态现代转换的历程。而现代中国美育理论和思想理论的建构是与西方学人如鲍姆嘉通、康德和席勒诸人的西学美育理论... 在中国美育传统相当长的时间里 ,美育经历了乐教、美术教育、心灵教育、情感教育等发展阶段 ,展示出了中国美育传统实践形态现代转换的历程。而现代中国美育理论和思想理论的建构是与西方学人如鲍姆嘉通、康德和席勒诸人的西学美育理论在中国的译解和传播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 ,美育内涵从以听觉为主的乐教向以视觉为主的艺术教育的变迁 ,中国传统美育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的转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育传统形态 中国美育现代形态 西学东渐 现代转换
下载PDF
《楚辞》英译与中学西传 被引量:3
17
作者 严晓江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4年第9期121-124,130,共5页
《楚辞》是对中国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的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英译是融合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为一体的跨时空对话活动。在当今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形势下,尤其需要学贯中西、译研并举的中国译者的主动译介。译者应注... 《楚辞》是对中国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的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英译是融合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为一体的跨时空对话活动。在当今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形势下,尤其需要学贯中西、译研并举的中国译者的主动译介。译者应注意保持译文的异域风味与流畅可读性的统一,采用化深为浅、韵律变换、译注兼顾等方法再现原文的思想内涵和美学情致。《楚辞》英译作为中国典籍英译的缩影,在中学西传的过程中具有进一步推介中国学术、客观诠释中国形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英译 文化软实力 中学西传
下载PDF
20世纪前期中国文艺美学对西方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邵志华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0-77,共8页
20世纪前期是中西文化急剧碰撞和交融的特殊时代。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滚滚大潮,一度沉寂的古老东方文化亦曾再漾涟漪而掀起西进的热潮,中国哲学和文学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象表现以空前规模进入西方世界,汇聚成... 20世纪前期是中西文化急剧碰撞和交融的特殊时代。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滚滚大潮,一度沉寂的古老东方文化亦曾再漾涟漪而掀起西进的热潮,中国哲学和文学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象表现以空前规模进入西方世界,汇聚成"中学西传"的另一向道。该历史风景的形成具有深刻的文化背景。19世纪下半叶以降,西方科技理性的高度发展带来了社会异化的空前精神危机,20世纪初在所谓西方"衰落"的阴影下,西方知识界再次掉头东顾,试图从东方这"世外桃源"中觅寻拯救西方文明危机之良方。基于文化重塑之精神需求,西方对中国的文化接受带有浓烈的文化过滤倾向,他们所看重的是为其所需并能为其所用之处,主要是中国的道家美学、古典诗歌与中国艺术中的"写意"观念。当时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过滤和利用,本质上体现了他们对中国文化艺术审美价值的追求,中国文艺美学成为西方现代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意义有三:一是为西方呈示了一种借以克服其文明危机的文化精神;二是推动了西方文艺美学观念由"写实"向"写意"的现代转型;三是中国古诗与诗学传统对英美意象派新诗的形成性影响。20世纪前期西方对中国的文化接受,是出于"他者"相异性的诱惑和吸引,他们追寻作为"他者"的中国文化和美学精神,正是另一种返观自身、找寻自我的方式,其根本坐标在于其自身文化发展的深层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西传 文化过滤 中国文化艺术 他者
下载PDF
钢琴组曲《皖西素描》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江剑辉 《皖西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55-58,共4页
通过对钢琴组曲《皖西素描》的音乐研究,认识到该组曲中深厚的皖西地域音乐文化特色。组曲总体而言风格独特、色彩明丽,在和声、调式、结构、节奏方面亦有创新而独特的处理。该作品在演奏方面也应配合音乐风格而要有一些特性的触键要求。
关键词 中国钢琴组曲 皖西音乐文化 民间音乐 钢琴演奏与教学
下载PDF
近代西方中药观的变迁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瑜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76-80,共5页
西方对中药的实质性接触和认识始于新航路的开辟。从中西文明碰撞的早期到19世纪近代社会转型之后,西方视域的中药观历经了复杂的变迁。西方对中药的认知有别于中医理论和诊术,同时又是分阶段而多层面的。启蒙时代的欧洲对中药采取平视... 西方对中药的实质性接触和认识始于新航路的开辟。从中西文明碰撞的早期到19世纪近代社会转型之后,西方视域的中药观历经了复杂的变迁。西方对中药的认知有别于中医理论和诊术,同时又是分阶段而多层面的。启蒙时代的欧洲对中药采取平视、好奇的态度,传教士忠实记录在华所见中药及疗效,本草作为中国植物成为西方“博物学”的科考对象;在新教传教时期,西人对中药的研究发生转向,在质疑的同时采取“医”“药”分离对待,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研究深度增加,二是不可避免的殖民者视角,三是认识群体增多、角度多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观 中药西传 西方 变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