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梯次推进: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一体化建设 被引量:5
1
作者 李静 马雪莲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教育作为继往开来、培基铸魂的基础工程,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发挥着夯实基础、筑牢根基的重要作用。学校构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一体化教育体系格局,既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要遵循青少年心理发展和成长规律,形成不同学... 教育作为继往开来、培基铸魂的基础工程,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发挥着夯实基础、筑牢根基的重要作用。学校构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一体化教育体系格局,既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要遵循青少年心理发展和成长规律,形成不同学段纵向螺旋上升、不同学科横向融合贯通和不同部门协同发力的“一体化”教育网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导向的一体化育人体系,使教学、育人、管理体系有序衔接。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并注重学生认知能力的梯次性,使教育内容循序渐进推进;以不同区域“试点引领、示范带动、以点带面”的形式,解决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深入推进各学科融通、各学段贯穿的课程体系,实现教材和课程的一体化设计;通过梯次发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作用,深化“大思政”育人格局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基于“四个维度”的梯次推进,助推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一步一级逐渐提升,按照梯次推进的理念不断积累以达千里之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校教育 梯次推进 一体化建设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国音乐史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
2
作者 陈艳秋 孙文怡 王欣昕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第8期105-108,共4页
中国音乐史课程蕴含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是音乐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阵地。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可以深入挖掘、有效整合课程内容,确立与中国音乐三大发展阶段相对应的6个思政主题、25项思政案例和思政点,构建线索鲜明、专题突出... 中国音乐史课程蕴含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是音乐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阵地。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可以深入挖掘、有效整合课程内容,确立与中国音乐三大发展阶段相对应的6个思政主题、25项思政案例和思政点,构建线索鲜明、专题突出、案例典型的“音乐+历史+现实+思政”四位一体育人体系。在课程改革中进一步探索数字赋能教学新模式,并以“思政+通识”为目标,在“三全育人”格局下打造高质量中国音乐史公共选修课和线上慕课,对音乐课程思政推进和数字化革新等具有探索、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中国音乐史 课程思政 行动研究法
下载PDF
新时代职普融通的教育强国战略与评价改革赋能路径 被引量:17
3
作者 朱德全 王志远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9,F0002,共13页
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职普融通作为党的二十大在以往实践基础上提出的创造性新思路,对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职普融通是一个发展性概念,从“普职融通”到“职普融通”,凸显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强调职业... 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职普融通作为党的二十大在以往实践基础上提出的创造性新思路,对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职普融通是一个发展性概念,从“普职融通”到“职普融通”,凸显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强调职业教育要融合普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升吸引力;从“层次”到“类型”,职普融通是同等地位下两种教育类型的等值融通;从“类型”到“理念”,职普融通要超越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上升为一种理念,以人民为中心,使职业教育在教育与生活中时时处处渗透融通。其表征指向人的发展的完整性的本质特征,开放、跨界与协同有序格局的结构特征,高质量发展与服务高质量发展相统一的内容特征。职普融通教育强国战略的实现路径需要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赋能助力。但在现实推进过程中,职普融通仍面临观念束缚、制度瓶颈、思维局限以及评价制约的现实困境与评价痼疾,阻碍职普融通教育强国战略的价值实现。应通过文化再塑,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和吸引力;制度重构,构建职普融通的国家资历框架;思维进阶,遵从融合共生的系统思维范式;评价引领,扭转不科学评价的负向功能,推动新时代职普融通在教育强国战略中的价值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普融通 教育强国战略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评价改革
下载PDF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8
4
作者 向驰 雷鹏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9,共9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是推进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也是推动高校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有效途径。学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是推进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也是推动高校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有效途径。学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制度乏力、课程单一、形式窄化、支撑不足等困境,当前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办学治校和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组织体系、课程体系、实践体系、资源体系“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不断优化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路径,从而提升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交往交流交融 育人机制
下载PDF
民族职业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优势、定位与路径 被引量:2
5
作者 许可峰 刘沛森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5,共7页
民族职业教育在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同理想、共同目标以及共享发展机会、共建精神家园等方面肩负着神圣使命,同时由于发展上的全国支持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紧密啮合性、教育模式上的强烈实践性以及教育内容上的鲜明融创品格,在铸牢中... 民族职业教育在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同理想、共同目标以及共享发展机会、共建精神家园等方面肩负着神圣使命,同时由于发展上的全国支持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紧密啮合性、教育模式上的强烈实践性以及教育内容上的鲜明融创品格,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先天优势。要在提高政治站位、夯实基石地位、明确发展方位和特色定位的基础上,处理好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对立统一关系,包括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铸魂”与“培能”并重,在教育支援理念上要“道义”与“共赢”并重,在人才培养面向上要“本地”与“全国”兼顾,在教育发展方向上要“现代”与“特色”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职业教育 中华民族共同体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边疆民族地区“大中小一体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建构与实践反思 被引量:3
6
作者 普丽春 子华明 赵伦娜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在大中小思政课程“一体化”的背景下如何构建“大中小一体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这已经是一个急需解决的时代命题,但当前关注重点更多的是在高校的相关教育方面,对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不多,尤其涉及“大中小一体化”的相... 在大中小思政课程“一体化”的背景下如何构建“大中小一体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这已经是一个急需解决的时代命题,但当前关注重点更多的是在高校的相关教育方面,对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不多,尤其涉及“大中小一体化”的相关教育体系构建研究更加匮乏。“大中小”教育体系是个有机衔接的整体,而基础教育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强国的关键,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础,边疆民族地区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因此,本研究从对概念、理论上梳理的理论逻辑、为体系提供导向的国家治理逻辑以及现实需求的实践逻辑等体系建构逻辑出发,回应边疆民族地区相关教育体系“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之问,并在理论逻辑和政策逻辑框架下进行反思,为构建“大中小一体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大中小一体化” 教育强国 认同
下载PDF
融媒体视域下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推进路径
7
作者 满鑫垚 蒋泽枫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138-144,共7页
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在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推动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的紧迫性。全觉传授特征的融媒体传播,深刻改变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生态环境和实际效益,有助... 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在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推动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的紧迫性。全觉传授特征的融媒体传播,深刻改变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生态环境和实际效益,有助于加深当代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知,增强“五个认同”,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在统筹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时,以激发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体能动性,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多元教育载体,以及实现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多方联动三个方面为着力点,深入探索和优化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大学生 融媒体时代 推进路径
下载PDF
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观念”变革:严复的探究与推进
8
作者 沙邱怀 杨卫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4-19,F0003,共7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严复依托源于西方的社会进化论和经验科学方法论,立足中西文化宏观比较,揭橥“力、智、德”并重、提升全体国民素质;倡导“西学格致”、变化士民“心习”;突破“中体西用”、实现中西汇通等应... 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严复依托源于西方的社会进化论和经验科学方法论,立足中西文化宏观比较,揭橥“力、智、德”并重、提升全体国民素质;倡导“西学格致”、变化士民“心习”;突破“中体西用”、实现中西汇通等应对思量,赋予“教育救国”理念深层蕴涵,彰显教育变迁的时代气息,助推中国教育近代化迈向“观念”变革的新阶段。尽管他的探究似有避重就轻之嫌,但瑕不掩瑜。其中,“三育”模式奠定的人的质量规格的近代化因子;注重科学方法训练与科学精神陶冶;不论新旧、不问中西,汲取精华冶为一炉等主张,对于当今教育改革仍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三育”救国 中西汇通 中国教育近代化 “观念”变革
下载PDF
大中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的路径探究
9
作者 孟洋洋 张丽娟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2期46-50,共5页
本文从大中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的重要意义出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学段教学目标,实现跨学段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善用社会“大课堂”和学校“小课堂”,与此同时,提升家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能力,... 本文从大中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的重要意义出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学段教学目标,实现跨学段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善用社会“大课堂”和学校“小课堂”,与此同时,提升家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能力,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对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现一体化路径进行积极探究,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久久为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一体化 路径
下载PDF
从宗室教育看十六国时期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认同何以深入
10
作者 宣扬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6,共10页
十六国宗室是十六国政权得以维持的根基和骨干,这一群体的政治能力和文化认同,直接关乎十六国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之自在发展的历史进程。在十六国统治阶层的提倡下,东宫机构和官学成为重要的教育形式,宗室成员还通过拜师求学、重视家学... 十六国宗室是十六国政权得以维持的根基和骨干,这一群体的政治能力和文化认同,直接关乎十六国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之自在发展的历史进程。在十六国统治阶层的提倡下,东宫机构和官学成为重要的教育形式,宗室成员还通过拜师求学、重视家学、侍读讲论等途径掌握各种文化知识和实践能力。十六国宗室教育具有规模宏远、政治导向、内容多样、师资优异、考核严明、重视女教等时代特征和价值取向。宗室教育为十六国诸政权造就了一批优秀人才,一些割据政权得以创造性继承华夏政治文明成果,表现出强烈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为十六国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国 宗室教育 历史文化认同 民族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经学知识融入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实现路径
11
作者 腾兴建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9期52-56,63,共6页
在儒家经典及历代经学家对经典的阐释即经学中,不仅记录着先秦时期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应该成为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历史叙事和现今的教材体系都难以阐明中华民族交往、... 在儒家经典及历代经学家对经典的阐释即经学中,不仅记录着先秦时期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应该成为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历史叙事和现今的教材体系都难以阐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情况下,将经学知识融入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自己要深入学习和掌握儒家典籍中关于民族史的内容,深入挖掘大学生历史观教育同经学知识的契合点,并努力将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相关史料和理论进行收集整合,开设以中华民族发展史为主线,以经学知识为中心,包含社会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知识在内的选修课,集中系统讲授中华民族发展史,使学生全面理解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脉络,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历史观 经学 民族精神 历史观教育 民族融合
下载PDF
民族地区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作用机制研究
12
作者 宁盛卫 黄菲 +1 位作者 冯浩 姜凤云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0-26,共7页
为探究民族地区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作用机制,通过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民族交融态度的中介作用以及少数民族朋友的数量、父母是否同族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民族地区994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铸... 为探究民族地区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作用机制,通过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民族交融态度的中介作用以及少数民族朋友的数量、父母是否同族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民族地区994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能显著正向预测民族地区中小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民族交融态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对民族交融态度的影响受到少数民族朋友数量的调节。少数民族朋友相对多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对民族交融态度的影响会更小。(4)民族交融态度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受到父母是否同族的调节。相对于父母同族,父母不同族下民族交融态度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正向影响会更大。家校社共同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将有助于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增加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少数民族朋友的数量,促进民族地区不同民族中小学生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父母有不同民族之间的交融等是提升民族地区中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民族地区 民族交融态度 同族
下载PDF
从萧友梅与中华教育改进社的互动看其国民音乐教育思想
13
作者 徐金阳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6-42,共7页
萧友梅在北京时期与“中华教育改进社”有密切互动,如积极参加改进社会议、举办国民音乐会等,这些互动,展示了他较为丰富的国民音乐教育思想和实践成果。萧友梅的国民音乐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参与改进社会议”“举办国民音乐会”“编... 萧友梅在北京时期与“中华教育改进社”有密切互动,如积极参加改进社会议、举办国民音乐会等,这些互动,展示了他较为丰富的国民音乐教育思想和实践成果。萧友梅的国民音乐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参与改进社会议”“举办国民音乐会”“编辑基础音乐教材”“创演教一体的教育策略”“国民美育的功能目标”以及“学科专业化的教育理念”等多个方面。萧友梅的国民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始终如一、一以贯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友梅 中华教育改进社 “创、演、教”一体 国民美育 学科专业化
下载PDF
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体育教学一体化的核心要义、价值意蕴及实施策略
14
作者 赵旺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第6期168-171,共4页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积累的优秀文化,对现代学校立德树人教育有着思想引领、实践借鉴的作用。本文围绕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体育教学一体化核心要义的解读、价值的剖析、实践策略的提出3个方面,...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积累的优秀文化,对现代学校立德树人教育有着思想引领、实践借鉴的作用。本文围绕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体育教学一体化核心要义的解读、价值的剖析、实践策略的提出3个方面,梳理出在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红色文化与数字技术的耦合,既能实现红色文化传承的创新转化,又能为体育教学提供丰富文化资源。据此,提出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体育教学一体化构建策略,让学生在价值观形成初期通过体育育人的主渠道种下红色种子,凸显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与功能,进而夯实红色文化传承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数字技术 体育教学一体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中文纳入东盟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特征、优势及启示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宝贵 庄瑶瑶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4-70,共7页
中文纳入海外国家国民教育体系是国际中文教育本土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东盟是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发展最好的区域之一,开展中文纳入东盟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中文纳入东盟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区域特征鲜明,不仅纳... 中文纳入海外国家国民教育体系是国际中文教育本土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东盟是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发展最好的区域之一,开展中文纳入东盟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中文纳入东盟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区域特征鲜明,不仅纳入比例高、纳入程度深,纳入层级也更高。根据影响中文纳入的政治、经济、教育和文化四维互动模型,东盟国家中文纳入发展的优势突出,为中文纳入更多国家国民教育体系提供了启示:一是加强政策沟通协调,助力中文平稳纳入;二是借力数字经济新引擎,赋能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发挥区域特色,推动“中文+”高质发展;四是增进理解互信,夯实中文纳入的民意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研究 东盟 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中文%PLUs% 产教融合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高校各民族学生融合育人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芳转 李明敏 +2 位作者 刘再营 吴滑 刘娟宁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68-74,共7页
培养各民族学生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检验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试金石”。新时代高校要做好各民族学生融合育人工作,就要把铸牢各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融合育人的根与魂,作为贯穿融合育人... 培养各民族学生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检验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试金石”。新时代高校要做好各民族学生融合育人工作,就要把铸牢各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融合育人的根与魂,作为贯穿融合育人始终的主线和核心。目前,我国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学生融合育人工作多注重理论引导的“漫灌”,而不能做到实践教育的“滴灌”,特别是实践载体不丰富、工作抓手无力度和教育成效不明显等问题较为突出。高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班集体建设与大学生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学生干部(骨干)教育培养等方面为切入点、突破口,开展好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学生融合育人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学生 融合育人
下载PDF
“大思政”观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体化建设 被引量:9
17
作者 朱兴国 郭本禹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51,共8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民族问题的重大原创性论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指南与行动遵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体化建设是在“大思政”观引领下,以马克思主...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民族问题的重大原创性论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指南与行动遵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体化建设是在“大思政”观引领下,以马克思主义整体论为哲学基础,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突破学段壁垒,通过特定的培育机制构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合力体系的整体形态。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建设的内在理路分析,以理念碎片化、内容片面化、认知主体局限化与教学范式单一化等现实困境为逻辑起点,从建设理念、课程体系、主体保障、育人模式等维度,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拓展新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体化建设 立德树人
下载PDF
中文纳入毛里求斯国民教育体系:样态、动因、困境与纾解
18
作者 李宝贵 张琪 《中国语言战略》 2023年第2期103-113,共11页
中文纳入毛里求斯国民教育体系是国际中文教育走深走实的表现。研究发现,中文纳入毛里求斯国民教育体系有自身发展样态,呈现“先低后高”的纳入方式、处于“部分纳入”状态,且具有已进入其国民教育考试体系、在语言教育中处于初级层次... 中文纳入毛里求斯国民教育体系是国际中文教育走深走实的表现。研究发现,中文纳入毛里求斯国民教育体系有自身发展样态,呈现“先低后高”的纳入方式、处于“部分纳入”状态,且具有已进入其国民教育考试体系、在语言教育中处于初级层次等特征。中毛经贸往来频繁、政治关系长期互信、人文交流不断深入、教育合作不断拓深是纳入的主要动因,两国在纳入过程中起到的推拉力作用是纳入的重要动力。但中文纳入目前仍面临缺少统一的中文教学规划、缺少优质的中文教学资源、面临复杂的语言教育环境、后疫情时代面临崭新挑战等现实困境。对此,从顶层设计、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机构助力、资源优化五方面提出纾解对策,以期推进中文持续纳入毛里求斯国民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纳入毛里求斯国民教育体系 实践样态 驱动因素 现实困境 纾解路径
下载PDF
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广西大学及其附属中小幼学校为例
19
作者 莫惘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2-36,共5页
我国德育教育逐步进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共振的一体化时代,文章以广西大学及其附属中小幼学校为例,对民族地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进行探讨,提出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野下,以学生为中心,统筹聚合各类德育资源,聚焦一体... 我国德育教育逐步进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共振的一体化时代,文章以广西大学及其附属中小幼学校为例,对民族地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进行探讨,提出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野下,以学生为中心,统筹聚合各类德育资源,聚焦一体化德育建设,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纵向衔接,横向协同,提高德育发展的整体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大中小幼一体化 德育
下载PDF
独当其任:语文课程的尊严——重读叶圣陶《国文教育的两个基本观念》
20
作者 马豫星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05-108,共4页
叶圣陶先生《国文教育的两个基本观念》成文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独当其任”的清醒与理智,确立了语文课程存在的尊严,超越了两种基本观念的朴实阐述。语文课程的尊严由四个方面构成一个整体,即:以育人的活动,区别于非教育类活动;聚... 叶圣陶先生《国文教育的两个基本观念》成文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独当其任”的清醒与理智,确立了语文课程存在的尊严,超越了两种基本观念的朴实阐述。语文课程的尊严由四个方面构成一个整体,即:以育人的活动,区别于非教育类活动;聚焦言语形式,区别于其他课程;以鲜明的学段边界,体现全民性、基础性;最终,时时具备独当其任的担当立场。这样,它才能以不可替代的方式展示自己存在的尊严,不会被非语文课程的观念或行为随意、任意、肆意地介入或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圣陶《国文教育的两个基本观念》 语文课程尊严 独当其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