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留苏学人及其视野中的“苏联形象”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建华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52-60,共9页
20世纪50至60年代,有8000余名中国留学生在苏联的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明斯克等城市学习和生活,这是中苏两国历史上最正式、最规范和持续性最久的文化交流行为。论文回顾了历史上留学俄苏的兴起;从留学人数、类型、领袖鼓励等方面... 20世纪50至60年代,有8000余名中国留学生在苏联的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明斯克等城市学习和生活,这是中苏两国历史上最正式、最规范和持续性最久的文化交流行为。论文回顾了历史上留学俄苏的兴起;从留学人数、类型、领袖鼓励等方面对五六十年代的留苏潮进行分析评价。认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留苏学人以其个性化视角,对苏联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感知,他们其亲身经历和思想激荡后形成的深刻认知,犹如百川汇流,建构起更加直观和真实的"苏联形象",并且通过各种渠道将这种"苏联形象"传递到国内,在沟通中苏民间关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和特殊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留学史 留学生 中苏关系 文化教育 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中国留苏学员托洛茨基反对派始末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泽宇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9-24,共6页
20世纪20年代中国留苏学员中的托洛茨基反对派产生于大革命失败这一特定历史背景,其成员均由于对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指导方针的正确性产生怀疑而接受了斯大林的反对者托洛茨基的思想.他们在中国留学生中开展活动,针锋相对地反对... 20世纪20年代中国留苏学员中的托洛茨基反对派产生于大革命失败这一特定历史背景,其成员均由于对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指导方针的正确性产生怀疑而接受了斯大林的反对者托洛茨基的思想.他们在中国留学生中开展活动,针锋相对地反对苏联当局的政策,策动中国国内的托派组织建立并为其提供理论思想上的支持,其行为的不断升级最终导致苏联当局对中国留学生进行整肃,成为导致20世纪20年代留学苏联运动结束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对派 苏联 理论思想 托洛茨基 托派 中国革命 共产国际 年代 大革命失败 斯大林
下载PDF
瞿秋白与“中国留苏学生风波”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伟民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49-53,共5页
在瞿秋白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期间,由来已久的中国留苏学生中间的派别纷争愈演愈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瞿秋白对学生中的派别争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留苏学生的教育问题提出了质疑,从而与共产国际产生了意见分歧。在随后展... 在瞿秋白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期间,由来已久的中国留苏学生中间的派别纷争愈演愈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瞿秋白对学生中的派别争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留苏学生的教育问题提出了质疑,从而与共产国际产生了意见分歧。在随后展开的联共(布)清党运动中,瞿秋白受到强烈冲击,并被解除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职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秋白 共产国际 中国留苏学生
下载PDF
论1950年代留苏生的派出——中苏关系的另一面
4
作者 白冰 刘寒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6-11,共6页
在中国近现代史和中苏关系史中,有过两次规模和影响较大的中国学生赴苏留学运动——1920年代"留苏潮"和1950年代"留苏潮"。20世纪50年代,国家曾有计划并大规模地向苏联派遣留学生。1950年代的留苏生是建国初期中共... 在中国近现代史和中苏关系史中,有过两次规模和影响较大的中国学生赴苏留学运动——1920年代"留苏潮"和1950年代"留苏潮"。20世纪50年代,国家曾有计划并大规模地向苏联派遣留学生。1950年代的留苏生是建国初期中共鉴于国内需要和国际形势的发展作出的决定,是在当时"学习苏联热潮"的背景下选派的。1950年代留苏生的派出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层层选拔的过程,是"国家行为"下的一种留学运动。因此,留苏生的派遣既受当时中国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也因其"国家行为"的色彩,应时反映了国家政策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年代 留苏生 中苏关系
下载PDF
20世纪20年代国民党员留学苏联述论
5
作者 张泽宇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4-69,共6页
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国民党、共产党和苏联三方合作的历史背景下,苏联在莫斯科设立中山大学,专门招收国民党留学生并用苏联式革命理论对其进行培训,同时,部分具有国民党员身份的中共党员也加入其间。国共苏三方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这一特... 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国民党、共产党和苏联三方合作的历史背景下,苏联在莫斯科设立中山大学,专门招收国民党留学生并用苏联式革命理论对其进行培训,同时,部分具有国民党员身份的中共党员也加入其间。国共苏三方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这一特殊环境中,展开一段合作共进与纠纷矛盾共存的特殊历史。随着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与苏联关系日趋冷淡,这一特殊背景下的留学运动最终于1927年划上句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 苏联 国共合作 莫斯科中山大学
下载PDF
20世纪20年代留苏热潮的产物:留俄同学会
6
作者 刘振宇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2,共6页
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在苏联的支持援助下分期选派了一批留苏生,以培养政治、军事等方面骨干,从而掀起了留苏热潮。但在国共合作破裂后,这股热潮即戛然而止,众多国民党员留苏生被遣送回国。随着归国留苏生人数的增加,建立相关留学生团... 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在苏联的支持援助下分期选派了一批留苏生,以培养政治、军事等方面骨干,从而掀起了留苏热潮。但在国共合作破裂后,这股热潮即戛然而止,众多国民党员留苏生被遣送回国。随着归国留苏生人数的增加,建立相关留学生团体的条件也逐渐具备,以国民党员留苏生为主体的留俄同学会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并因其与政治密切相关的特殊性而产生独特、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依附于汪伪政权的"中国留俄学生同学会"也粉墨登场,为日本帝国主义与汪伪政权俯首卖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苏 留俄同学会 中国留俄学生同学会
下载PDF
中国现代法学转型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猛 《法学教育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203-230,共28页
清末之际,中国法学开始了从传统律学向现代法学的转型进程,在二十世纪的历史时段里,通过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的方式,先后继受日本法学、欧美法学、苏联法学,这三种路径选择在中国次第登场,共同作用。它们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方式各不相同,... 清末之际,中国法学开始了从传统律学向现代法学的转型进程,在二十世纪的历史时段里,通过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的方式,先后继受日本法学、欧美法学、苏联法学,这三种路径选择在中国次第登场,共同作用。它们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方式各不相同,都是中国现代法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中国,法学发展必须重新吸收各国不同的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实现在地发展,建设独立于西方各国法学的汉语法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法学 法科留学生 苏联法学 汉语法学
下载PDF
中俄科学哲学问题域比较研究
8
作者 裘杰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0-122,共3页
科学哲学的问题域决定了科学哲学研究的理论范围。苏联(俄罗斯)科学哲学的问题域包括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科学结构、科学基础和科学动力学。我国科学哲学的研究域主要涉及四个方面,西方科学哲学主要流派的观点评述,科学哲学的基础理论,科... 科学哲学的问题域决定了科学哲学研究的理论范围。苏联(俄罗斯)科学哲学的问题域包括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科学结构、科学基础和科学动力学。我国科学哲学的研究域主要涉及四个方面,西方科学哲学主要流派的观点评述,科学哲学的基础理论,科学哲学的前沿理论问题和对新兴科技的发展所给予的哲学思考。两国的科学哲学都坚持马克思主义传统,均突出地表现为对于问题的把握。苏联(俄罗斯)和中国科学哲学比较研究的意义在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俄罗斯)科学哲学 中国科学哲学 问题域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中国派遣留苏学生问题的考析
9
作者 李海媚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33-138,共6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应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同时解决国内人才紧缺的局面,新中国向苏联派遣了大量留学生。这些留苏学生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身体检查及业务考查,最终派往苏联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在学成后回国进行社会...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应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同时解决国内人才紧缺的局面,新中国向苏联派遣了大量留学生。这些留苏学生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身体检查及业务考查,最终派往苏联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在学成后回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他们在科技、教育、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是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苏学生 作用贡献 20世纪50年代
下载PDF
建国初期留苏学生国外学习生活状况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尚文 李鹏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08年第5期13-19,共7页
留苏学生在苏联的学习生活是紧张而有秩序的.以祖国的需要为己任的留苏学生克服了语言和专业难关,经受了政治上的考验,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通过各种渠道也加深了同苏联人民的友谊和感情。
关键词 留苏学生 专业学习 异国婚恋
原文传递
建国初期留苏学生对国家建设的贡献和历史评价
11
作者 周尚文 李鹏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08年第6期14-18,共5页
建国初期的留苏学子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他们无怨无悔的履行着这个光荣而神圣的承诺。在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留苏学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关键词 归国贡献 院士群体 留苏学子
原文传递
1949—1956年中国赴苏参观代表团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肖钊 罗玉明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89-104,159,共17页
1949—1956年,中国组织了大量参观代表团赴苏联参观学习。围绕参观代表团的组建、参访活动、回国后的经验总结和推广等,党和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与此同时,苏联方面也对参观代表团的参访活动予以了积极支持与配合,使其参访活动得以顺利开... 1949—1956年,中国组织了大量参观代表团赴苏联参观学习。围绕参观代表团的组建、参访活动、回国后的经验总结和推广等,党和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与此同时,苏联方面也对参观代表团的参访活动予以了积极支持与配合,使其参访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并产生了广泛影响。这些参观代表团为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培养了大批人才,增强了民众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既增进了中苏友谊,也塑造了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赴苏参观代表团 参观学习 中苏关系
原文传递
中共旅莫支部清除小资产阶级思想运动与干部教育(1921—1926)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会修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6-79,共14页
中共旅莫支部依托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建立,其成员绝大多数出身"中国式的小资产阶级"家庭。在缺乏革命实践条件的背景下,支部将清除小资产阶级思想作为干部训练的着力点,要求成员集体化、纪律化,积极参与批评运动,反省自己... 中共旅莫支部依托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建立,其成员绝大多数出身"中国式的小资产阶级"家庭。在缺乏革命实践条件的背景下,支部将清除小资产阶级思想作为干部训练的着力点,要求成员集体化、纪律化,积极参与批评运动,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实现对党团员的整全性改造。清除小资产阶级思想运动以重塑党团员的感情和家庭观念为抓手,促使其树立革命人生观,思想、生活方式乃至于人格均达到无产阶级革命的要求。这场运动峻急而严格,虽有不足之处,但整体较为成功。旅莫支部归国干部积极将莫斯科的工作方法应用于国内,对中共从思想和组织上建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莫支部 小资产阶级思想 留苏学生 干部教育
原文传递
对1950年代中国教育服务贸易的考察——以派遣留苏学生和聘请苏联专家为中心
14
作者 冯洁 《珠海潮》 2018年第4期221-240,共20页
新中国成立之初有两种教育服务贸易形态:派遣留学生与引进外国专家。本文通过对1950年代派遣留苏学生和聘请苏联专家进行了详细考察,包括对规模、费用的梳理和分析,认为1950年代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深深嵌入了新中国的社会变革之中,国家... 新中国成立之初有两种教育服务贸易形态:派遣留学生与引进外国专家。本文通过对1950年代派遣留苏学生和聘请苏联专家进行了详细考察,包括对规模、费用的梳理和分析,认为1950年代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深深嵌入了新中国的社会变革之中,国家关系之于教育服务贸易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文化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的文化生产力,同时苏联模式也给我国带来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困境和国家文化安全的担忧;新中国的人才战略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关键因素在于国家主导,政府顶层设计;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从'公益性'走向'产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服务贸易 派遣留学生 聘请苏联专家 社会变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