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1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ought Patterns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1
作者 Shi-hua DING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7年第4期239-244,共6页
Translation involves not only formal transformation of two languages concerned, but also conversion of thought patterns. The oriental thought pattern is considered "concrete", "man-centered", and "ordinal"; whil... Translation involves not only formal transformation of two languages concerned, but also conversion of thought patterns. The oriental thought pattern is considered "concrete", "man-centered", and "ordinal"; while the western one is believed to be "abstract", "object-centered", and "conversed". These are the decisive factors for the existence of the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expressing.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study these differences and make some adjustments in terms of syntactic structure, semantic focus, and time order so as to achieve a natural ren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formation of thought patterns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yntactic structure semantic focus timeorder
下载PDF
Thoughts on Transformations in International Finance
2
作者 陈凤英 陶坚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1998年第12期9-17,共9页
Asuccession of shock waves from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has revealed pro-found transformations in the power 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which willredraw the global financial landscape and exert a tremendou... Asuccession of shock waves from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has revealed pro-found transformations in the power 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which willredraw the global financial landscape and exert a tremendous impact on the worldconfiguration in the next century.A scramble is on among major powers for com-manding heights in the new financial scene through strategic adjustments.China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seek a niche for itself in this emerging world map,while guarding against risks in the defense of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thoughts on transformations in International Finance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Memory Ethics and Thought Transformation Pattern and the Applications o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3
作者 Xinxin 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6年第4期34-36,共3页
In this paper, we conduct research on the memory ethics and thought transformation pattern and the applications o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Compared to scientifi c thinking, historical thinking, the thinking process c... In this paper, we conduct research on the memory ethics and thought transformation pattern and the applications o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Compared to scientifi c thinking, historical thinking, the thinking process characterized by direct image of literary creation of system integration, literary creation process is a fi ction. Literary psycholog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transmission of literature as a kind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is far from perfect memories of feature, but memory, association, imagination, illusion, such as the result of the comprehensive sports psychological function, is in the creation subject specifi c emotions and a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appearance of the restructuring, merger. From the discussion above we can see that whether it is a literary language of authenticity, or false judgment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ry language, explain the fact that in literary text is not has direct realistic context, but a self-reference words, and it is a virtual space of the empirical.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related theory with modifi cation that is innova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MEMORY ETHICS thought transformation PATTERN Mode
下载PDF
Using Transformation Thought to Simplify Reciprocal Function Derivatives
4
作者 JIANG Man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6年第1期62-62,共1页
Derivatives are the foundation of mathematical calculations,however,for some functions, using the rules of finding a derivative may lead to cumbersome steps. Therefore, this paper provides a simple way using transform... Derivatives are the foundation of mathematical calculations,however,for some functions, using the rules of finding a derivative may lead to cumbersome steps. Therefore, this paper provides a simple way using transformation thought for the reciprocal function deriva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formation thought reciprocal function first derivative
下载PDF
混合白鲸优化算法求解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孟冠军 黄江涛 魏亚博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25-333,共9页
针对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flexible job-shop scheduling problem,FJSP),提出一种混合白鲸优化算法(hybrid beluga whale optimization,HBWO)对其求解,旨在最小最大化完工时间。采用既定策略改进标准白鲸优化算法(beluga whale optimiz... 针对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flexible job-shop scheduling problem,FJSP),提出一种混合白鲸优化算法(hybrid beluga whale optimization,HBWO)对其求解,旨在最小最大化完工时间。采用既定策略改进标准白鲸优化算法(beluga whale optimization,BWO),加快其收敛速度;基于机器选择和工序排序问题设计双层编码方案,解决FJSP离散化问题;采用主动编码及种群初始化策略,提高求解质量;基于工序的开始和结束时间确定关键路径和关键块,注重各工序时间维度;引入贪心思想至基于关键路径的混合变邻域搜索策略中,加大勘测搜索空间及减少无效搜索;此外,引入遗传算子防止算法陷入局部最优;通过35个标准算例的仿真实验与分析,证明了算法在求解FJSP问题中具有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作业车间 白鲸优化算法 最大完工时间 离散位置转化 混合变邻域策略 贪心思想
下载PDF
“道家式教师”:缘由、内涵与本土探索方法
6
作者 刘峻杉 孙钰欣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4,共7页
“道家式教师”是近30年来西方学者提出和使用的概念。它是道家思想在教师形象和行为上的反映。在已有研究中,“道家式教师”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能够以“静”守住教师人格和身份的“本真”,以“接纳”带来对全体学生的“包容”,以“无为... “道家式教师”是近30年来西方学者提出和使用的概念。它是道家思想在教师形象和行为上的反映。在已有研究中,“道家式教师”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能够以“静”守住教师人格和身份的“本真”,以“接纳”带来对全体学生的“包容”,以“无为”开展自然流动式的教学。对“道家式教师”进行本土探索和现代转化需要以研究方法上的思考为前提,注重从先秦道家经典中探索“道家式教师”的理论原型,通过理论比较来构建其现代教育场域中的概念内涵,并以实证研究来探索其可行性,这有助于这个概念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理论和实践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思想 “道家式教师” 本土探索 现代转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材为中心的考察
7
作者 袁红 侯鑫磊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14,共7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用好教材和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必然要求。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三个要素相互作用的有机系统。针对转化的逻辑体系和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环境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用好教材和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必然要求。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三个要素相互作用的有机系统。针对转化的逻辑体系和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环境三个方面的困境,教师应以立德育人为根本,遵循教学的基本原则,综合运用多种教学资源,促进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的有机统一,形成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教材体系 教学体系 转化
下载PDF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下档案文化创造性转化的逻辑理路 被引量:9
8
作者 周林兴 黄星 《档案与建设》 2024年第1期3-10,共8页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为档案文化创造性转化提供了指引。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档案领域践行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指明了方向,要求档案领域更加坚定地担负起新时代推动档案文化创造性转化的使命任务。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推进国家文...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为档案文化创造性转化提供了指引。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档案领域践行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指明了方向,要求档案领域更加坚定地担负起新时代推动档案文化创造性转化的使命任务。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布局,档案领域应增强历史自觉,树牢文化自信,立足档案文化内涵精粹与精神特质,结合时代语境与实践需求,通过坚定政治立场、担负档案文化时代使命,聚焦数智赋能、助益档案文化效能增量,开辟利用新局、推进档案文化活态传承,构筑人才生态、锻造档案文化智力引擎,探明新时代档案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实践理路,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档案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档案文化 创造性转化 以人为本
下载PDF
文化数字化战略视阈下的乡村文化记忆转型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思源 孙彦斐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3,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这为乡村文化记忆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文化记忆价值实现的当代路径。乡村文化记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乡村文化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当前数字化时代的转型既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这为乡村文化记忆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文化记忆价值实现的当代路径。乡村文化记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乡村文化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当前数字化时代的转型既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对国家战略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高度回应。实现乡村文化记忆的数字化转型,必须厘清乡村文化记忆时空式的场景性、框架式的集体性以及身份认同式的原真性等构建逻辑。然而,乡村文化记忆的数字化转型仍面临诸多困境,主要体现在数字化面临未能准确捕捉文化记忆的隐喻性,且乡村文化存在原真性保护缺失、文化记忆的数字化参与主体失衡、数字化技术与文化记忆实践脱节等。因此,从文化记忆的文本“符号”化向“情境”化转变、特质化记忆情境重构、主体地位提升、数字化技术真正落地等角度重构数字化记忆建构进路,旨在为实现文化数字化战略视阈下的乡村文化记忆转型提供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化 文化记忆 数字化 数字化转型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下载PDF
脾不藏意不寐论治刍议
10
作者 李振辉 张星平 +3 位作者 陈旭 肖春霞 吴金鸿 王慧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44-47,共4页
脾不藏意不寐以思虑纷纭所致的迟寐或不寐为主要症状特征,核心病机为脾意失养或脾受邪扰致脾意不安于舍而生不寐,治疗当以安脾意为法。补中益气汤、归脾汤、附子理中汤、参苓白术散、连朴饮、沙参麦冬汤等均具有安脾意的作用,其中,补中... 脾不藏意不寐以思虑纷纭所致的迟寐或不寐为主要症状特征,核心病机为脾意失养或脾受邪扰致脾意不安于舍而生不寐,治疗当以安脾意为法。补中益气汤、归脾汤、附子理中汤、参苓白术散、连朴饮、沙参麦冬汤等均具有安脾意的作用,其中,补中益气汤补脾益气升阳以安脾意,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以安脾意,附子理中汤温脾阳以安脾意,参苓白术散运脾湿以安脾意,连朴饮化脾热以安脾意,沙参麦冬汤滋脾阴以安脾意,最终达到治疗脾不藏意不寐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不藏意不寐 安脾意 脾主运化 思虑纷纭 论治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话语逻辑体系的三维向度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雪姣 高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5-22,共8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理论,是一套科学严整、内涵深厚、逻辑分明的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话语体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话语逻辑体系,需要从价值立场上正确认识其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社会主义本质...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理论,是一套科学严整、内涵深厚、逻辑分明的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话语体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话语逻辑体系,需要从价值立场上正确认识其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从战略图景上科学把握其远景目标规划与阶段性任务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路径实践上遵循其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开启多层次全方位的动力机制。因此,需要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话语逻辑体系中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对资本主义运行模式的整体性超越,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科学性描绘,对连接过去、当下和未来变革方案的创新性探索,从而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绿色政治阐释潜能,强化绿色变革主体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话语逻辑体系 社会生态转型 环境政治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东利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60-265,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探源其核心思想理念,阐释其价值意蕴及推进路向,有助于进一步深化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邃意蕴。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历史孕育了底蕴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探源其核心思想理念,阐释其价值意蕴及推进路向,有助于进一步深化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邃意蕴。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历史孕育了底蕴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品格、治理理念、交往之道、文明理想等核心思想理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要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与“两创”工作,加强与世界多样文明的交流互鉴,不断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不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两个结合”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性转化的德育面向
13
作者 李健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9期13-18,共6页
深入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新时代德育的启示和借鉴,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客观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被简单地“照搬”或“复制”,而是需要以时代性转化作为理路上的桥梁或通路。时代性转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对中国共... 深入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新时代德育的启示和借鉴,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客观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被简单地“照搬”或“复制”,而是需要以时代性转化作为理路上的桥梁或通路。时代性转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对中国共产党“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以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主张的学理探讨及设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性转化的德育面向,可以从价值升华、人性基础、信仰建构、资源丰富、路径完善、方法拓展、载体创新这七个宏观维度予以总结和提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时代性转化 德育面向
下载PDF
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中国的“本土化”转换与演进研究
14
作者 张玉平 虞志淳 《城市建筑》 2024年第9期154-157,163,共5页
本研究主要对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中国的本土化转换与演进现象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对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反思,探明了中国本土化建筑的发展根源。进一步梳理出在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影响下中国本土化建筑的转换... 本研究主要对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中国的本土化转换与演进现象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对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反思,探明了中国本土化建筑的发展根源。进一步梳理出在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影响下中国本土化建筑的转换及演进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反思总结中国建筑在现代主义本土化过程中所遇问题与困惑。最后针对问题与困惑,通过案例分析、设计归纳、理性反思等方式进一步探讨中国本土化建筑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 建筑思潮 本土化 转换与演进
下载PDF
何谓与何为: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两创”方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绪鹏 《长白学刊》 2024年第2期29-46,共18页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贡献。中华传统廉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以来形成并代代相传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主张廉洁自律、廉洁从政、廉洁为民。中华传统廉洁文...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贡献。中华传统廉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以来形成并代代相传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主张廉洁自律、廉洁从政、廉洁为民。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推进“第二个结合”的现实需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创造性转化是指文化的现代转型,创新性发展是指对文化的提升和超越,两者各有侧重,却又融合贯通,被统称为“两创”方略。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两创”包含形式、内容和功能三个方面的转化与发展。在“两创”的基本原则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必须坚持服务于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在主要方法上要做到批判与继承相结合、理论阐释与实践运用相结合、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民族性与国际化相结合。在实践路径上,现阶段需要加强阵地建设、创新话语表达、优化传播载体、推进科技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华传统廉洁文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党风廉政建设 科技赋能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16
作者 钟声 黄梅珍 贺新春 《嘉应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5-29,共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通过坚持继承性与批判性相统一、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实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通过坚持继承性与批判性相统一、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新阐释和表现形式的新转化,以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这是对在新时代如何继承好、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新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
下载PDF
《资本论》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鲜明特征及文明意蕴
17
作者 谢璐妍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1,共8页
对《资本论》生态思想的科学研究,首先在于确定其研究对象。《资本论》的生态思想围绕着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关系的批判展开,是对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关系、过程及其结果批判的统一。《资本论》的... 对《资本论》生态思想的科学研究,首先在于确定其研究对象。《资本论》的生态思想围绕着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关系的批判展开,是对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关系、过程及其结果批判的统一。《资本论》的生态思想基于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运动发展规律的认识,通过对人与自然界辩证统一关系的规律性把握,聚焦劳动者创造财富、劳动者主体性的彰显以及为劳动者利益而斗争等问题,意图在批判的基础上通过斗争实践打破资本逻辑的制度规定,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和实践性特征。《资本论》的生态思想通过资本逻辑批判的独特视角将对人与自然的认识推进到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历史中,揭露了作为历史发展动力的资本文明的文明暴行,蕴含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文明趋向,对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生态思想 人与自然 物质变换
下载PDF
经济生活中的认同感、批评欲与工农情——论延安文人的三次思想转变
18
作者 田松林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122,共9页
延安文人的思想经历了三次重要转变,这除了缘于前后不同的政策等因素外,特有经济生活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抗战初期,文人在供给制的经济生活中体验到了一种民主、平等与尊重感,这使他们在思想上表现出了对延安民主政治与集体生活的认同... 延安文人的思想经历了三次重要转变,这除了缘于前后不同的政策等因素外,特有经济生活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抗战初期,文人在供给制的经济生活中体验到了一种民主、平等与尊重感,这使他们在思想上表现出了对延安民主政治与集体生活的认同。“皖南事变”后,随着经济生活质量的下降、差异性的突显以及些许不合理现象的发生,文人改变了对前期延安的固有印象,并在文艺领域掀起了一股书写经济生活中“琐末的‘小事件’”的批评潮流。文艺整风后,作为经济行为的劳动进入了文人的日常生活,成了思想改造的重要方式。文人的思想、情感由此开始了“工农化”转向,显示出了“深入实际斗争”在思想改造中的意义。因此,讨论延安文人的经济生活及其生命体验,不仅可以还原他们极具特色的生活环境,也将为其思想转变问题打开新的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生活 延安文人 思想转变
下载PDF
杨慎前后期文学思想之变与不变
19
作者 张淑颖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6-102,共7页
学界很多论者都曾论及杨慎前后期文学思想的转变,其转变节点即是杨慎因“大议礼”事件触怒嘉靖帝而后被贬云南。论者一派认为,杨慎前期在朝为官时文学思想以偏重儒家为主,崇尚积极向上的经世致用价值观,被贬云南后,杨慎的文学思想逐渐... 学界很多论者都曾论及杨慎前后期文学思想的转变,其转变节点即是杨慎因“大议礼”事件触怒嘉靖帝而后被贬云南。论者一派认为,杨慎前期在朝为官时文学思想以偏重儒家为主,崇尚积极向上的经世致用价值观,被贬云南后,杨慎的文学思想逐渐转为儒释道兼通,呈现出消极被动的不合作心态。另一派则认为,杨慎前期以崇尚六朝文学为主,作品绮丽风华,后期则由于经历了磨难洗礼而呈现出初唐文学苍劲老练的一面。然而细辨文本,发现杨慎前后期作品的内容和风格有变,但其文学思想一直未变,即“六朝观”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慎 文学思想 转变
下载PDF
抗战与朱自清文论思想的转变
20
作者 许丽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35-40,共6页
一般认为朱自清文论思想的转变发生在抗战胜利后。事实上,朱自清的转变与1937年以来的抗战密切相关。通过抗战前后的文本比对,可见朱自清在文学本质论、文学语言论、文学效用论等方面的变化。从文学本质论看,他由拥护“人的文学”转向... 一般认为朱自清文论思想的转变发生在抗战胜利后。事实上,朱自清的转变与1937年以来的抗战密切相关。通过抗战前后的文本比对,可见朱自清在文学本质论、文学语言论、文学效用论等方面的变化。从文学本质论看,他由拥护“人的文学”转向倡导“人民文学”。从文学语言论看,他由提出“文贵曲不贵直”转向认同“喜闻乐见”的“活语言”。从文学效用论看,他由强调“自然效用”转向迎回“文以载道”。这不为朱自清所独有,而是抗战后审美派思想变化的缩影。故抗战后中国现代文论呈现“向左转”的整体态势。不过,对艺术性的持续关注、对民间复杂性的认知、对文化多样性的坚守等仍构成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自清 文论思想 抗日战争 转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