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rom the Iron Curtain to the European Green Belt Creating a Vision for a 2^nd Transformation to a Life-Sustaining Europe/World
1
作者 Marion Mueller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 2017年第9期489-491,共3页
The European Green Belt developed from the wasteland of the former death strip along the iron curtain over decades to a green life line of biodiversity. It is an ecological network with a unique natural and cultural h... The European Green Belt developed from the wasteland of the former death strip along the iron curtain over decades to a green life line of biodiversity. It is an ecological network with a unique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an emotional human and political history, meaning and transformative power. Due to the former border situation, it is a transnational green infrastructure with biodiversity hotspots in a more and more fragmented, intensively used and degraded European landscape and connects people from 24 European countries and valuable landscapes. But now, nearly 30 years after the peaceful transition in 1989, the gaps in the European Green Belt cover already 50%. These gaps are not protected and are subject to adverse effects, like ongoing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and ongoing chemo-industrial agriculture. Alarming signals of a new death zone are not only the gaps within the European Green Belt, but generally and closely related the mass extinction of species, climate change, resource depleti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risis, demographic change, emigration, unemployment and/or precarious work worldwide. To save the European Green Belt and life on earth there is a great need ofa 2^nd transformation to a life-sustaining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ropean Green Belt transformation narratives active hope.
下载PDF
Loving her into well-being one day at a time: Narratives of caring for daughters with eating disorders
2
作者 Kathryn Weaver 《Open Journal of Nursing》 2012年第4期406-419,共14页
When a child is diagnosed with an eating disorder, parents are expected to help the child recover. Yet, parents often feel under-prepared and alone, their experiences inadequately known to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Th... When a child is diagnosed with an eating disorder, parents are expected to help the child recover. Yet, parents often feel under-prepared and alone, their experiences inadequately known to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The research aim was to examine the meaning to parents of caring for a child with an eating disorder. Qualitative interviews with 29 parents were analyzed and the parents’ experiences were represented by a collective story of loving her into well-being one day at a time which consisted of two themes: Running on nerves and caring through transformational activism. Running on nerves included threads of feeling lost, traumatized, scarred, and disengaged that mitigated as parents engaged in transformational activism processes directed toward helping themselves, their child, and other parents and children. The findings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hearing parents’ stories in order to create supportive healing environments and to build capacity within families and health care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TING Disorder Parents narrative Analysis transformational ACTIVISM
下载PDF
《武则天四大奇案》的涉医叙事与晚清公案小说的转型
3
作者 周宇浩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0-56,共7页
《武则天四大奇案》是成书于光绪初年的公案小说。受西医重视客观的检查结果、人体解剖等思想影响,作者利用狄仁杰假扮医者访案、命仵作检验尸体、医治涉案病人等诸多涉医描写,塑造了具有较强对头特性的罪犯和重视科学断案方式与客观证... 《武则天四大奇案》是成书于光绪初年的公案小说。受西医重视客观的检查结果、人体解剖等思想影响,作者利用狄仁杰假扮医者访案、命仵作检验尸体、医治涉案病人等诸多涉医描写,塑造了具有较强对头特性的罪犯和重视科学断案方式与客观证据的狄仁杰,体现出西方侦探小说的创作特点及西方理性主义与英雄主义思想文化。这表明该小说在福尔摩斯系列侦探小说传入中国前,就已受到西方侦探小说的影响开始初步转型。只是在当时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影响下,《武则天四大奇案》并没有完全接受西医的思想观念,没有全盘西方侦探小说化,仍体现出传统公案小说的一些特点及对一些传统思想观念的坚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则天四大奇案》 医学 叙事 公案小说 转型
下载PDF
“跨媒介”视野下的电影叙事二题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显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79,共10页
从"跨媒介"的理论视野看,电影叙事已不再是单纯的、严格的、传统的银幕影像叙事,而是包容横跨了电视电影——荧屏影像、手机电影(包括电脑网络电影)——显示屏影像等多种媒体介质的影像叙事。银幕影像、荧屏影像与显示屏影像... 从"跨媒介"的理论视野看,电影叙事已不再是单纯的、严格的、传统的银幕影像叙事,而是包容横跨了电视电影——荧屏影像、手机电影(包括电脑网络电影)——显示屏影像等多种媒体介质的影像叙事。银幕影像、荧屏影像与显示屏影像三种影像形态各自具有的媒介特征与不同的叙事偏重,表明着电影叙事载体的流变和电影叙事格局的分化,意味着当下的电影叙事正在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单纯走向复杂,正渐次形成多种叙事形态共存的发展态势和多层次竞争互补的文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 电影叙事 影像载体 流变 分化
下载PDF
众语杂生与未竟的转型:1990年代诗歌综论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桃洲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92-102,共11页
论文站在新世纪的历史语境中对1990年代诗歌进行了全面反顾,在论述其诗学来源、表现形态、文本特征等的基础上,深入辨析了这十年中出现的一些理论问题和重要现象,如"叙事"、"口语"、诗歌与现实的关系、女性诗歌的变... 论文站在新世纪的历史语境中对1990年代诗歌进行了全面反顾,在论述其诗学来源、表现形态、文本特征等的基础上,深入辨析了这十年中出现的一些理论问题和重要现象,如"叙事"、"口语"、诗歌与现实的关系、女性诗歌的变化,等。作者认为,1990年代是一个杂语共生的时代,中国诗歌处于急速的转型之中,而这一转型过程尚未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诗歌 叙事 口语 转型
下载PDF
创伤记忆的叙事变形——《爱无可忍》的不可靠叙述 被引量:5
6
作者 黄一畅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6-60,共5页
长期以来西方叙事学界对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爱无可忍》的研究都集中在探讨小说后现代叙事技法带给读者的认知困惑上,忽略了文本不可靠叙述的成因,即叙述者作为创伤见证者在叙事重构中的心理记忆变形。
关键词 创伤叙事 创伤变形 不可靠叙述
下载PDF
遮蔽与突围:欲望叙事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轨迹 被引量:2
7
作者 马航飞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92-97,109,共7页
中国传统文化语境在很大程度上封闭了欲望叙事的可能性。由于个体生而自由的巨大渴望与欲望本能的顽强生命力,仍有现代思想意识萌芽和欲望叙事因子穿透坚硬的正统话语的壁垒,在压抑与遮蔽中勇于突围,在从古典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历经曲折... 中国传统文化语境在很大程度上封闭了欲望叙事的可能性。由于个体生而自由的巨大渴望与欲望本能的顽强生命力,仍有现代思想意识萌芽和欲望叙事因子穿透坚硬的正统话语的壁垒,在压抑与遮蔽中勇于突围,在从古典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历经曲折,并终在个性主义浪潮的冲击下获得叙事合理性。而当前市民文化与经济大潮的双重冲击则使得欲望叙事呈现狂欢性特质。通过考察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语境"讲述了怎样的欲望故事"以及"为什么竟如此讲述",探察欲望叙事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多重关联,在此基础上着重考察中国欲望叙事现代转型的内在原因、基本形态及其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望叙事 遮蔽与突围 转型
下载PDF
从《小说月报》看近现代小说从全知叙事到限制性叙事的演变 被引量:1
8
作者 潘正文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86,共6页
自"五四"时代,礼拜六派等受到新文化界的批评之后,学界普遍认为,前期《小说月报》主要属于传统的俗文学范畴,对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并没有作出多少贡献。但是,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并非是自"五四"一蹴而就的,从前期... 自"五四"时代,礼拜六派等受到新文化界的批评之后,学界普遍认为,前期《小说月报》主要属于传统的俗文学范畴,对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并没有作出多少贡献。但是,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并非是自"五四"一蹴而就的,从前期《小说月报》中已经可以明显地看到中国小说从全知叙事为主向限制性叙事过渡的轨迹,后期《小说月报》则对来自西方现代小说的限制性叙述作了更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在这一前一后之间,可以看出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现代转型的完整链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月报》 全知叙事 限制性叙事 转型
下载PDF
当代文学反典型化思潮的一种文化解析——从王安忆对小说的命名谈起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卫东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4-78,共5页
典型理论在20世纪中国波诡云谲的革命语境中,逐渐走向了以阶级性、共性来取代丰富的人性意味和个性特征的不归路。20世纪一大半进程中的中国典型理论,与文革时期盛极一时的"三突出"、"不断革命论"之间有着内在的逻... 典型理论在20世纪中国波诡云谲的革命语境中,逐渐走向了以阶级性、共性来取代丰富的人性意味和个性特征的不归路。20世纪一大半进程中的中国典型理论,与文革时期盛极一时的"三突出"、"不断革命论"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其实质基本上是反人性、反民主和反平等的,它把人的本质抽象化,并与社会中的阶级斗争理论相媾和,在文学世界中同构了一个等级制的社会模型。典型理论在"新时期"后的逐步瓦解,是中国社会民主化潮流推动的一个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叙事 反民主 反典型化 文化转型
下载PDF
主体欲望的碎片——对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文学转型的重新考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秦葆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71-75,共5页
从存在论意义上着力探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上这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大转型,并以主体欲望叙述重心的转换作为文学转型的内在驱动力和本质性表征,充分揭示了这次文学大转型的真正内核,从一个特定的视角为中国文学转型期的... 从存在论意义上着力探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上这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大转型,并以主体欲望叙述重心的转换作为文学转型的内在驱动力和本质性表征,充分揭示了这次文学大转型的真正内核,从一个特定的视角为中国文学转型期的文化思考提供现实内容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年代初 文学转型 主体欲望 叙述 碎片化
下载PDF
人性书写与城乡文明互认——李凤群访谈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诗人 李凤群 《写作》 2022年第3期15-22,共8页
李凤群近几年的小说在题材、风格、思想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大江》《大风》《大望》等作品视野宏阔、内容厚重,有大家气象,是21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在访谈中,李凤群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针对文学与市场关系、乡土与城市... 李凤群近几年的小说在题材、风格、思想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大江》《大风》《大望》等作品视野宏阔、内容厚重,有大家气象,是21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在访谈中,李凤群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针对文学与市场关系、乡土与城市写作、故乡情结、人性书写等话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李凤群认为,作家要有摆脱题材写作的能力,对时代的书写要超越简单的批判或肯定,要向伟大作品看齐,写出让读者都能感受到心灵震颤的作品。李凤群还表示,写人的“过错”与“承担”,是她所有作品的基本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凤群 乡土叙事 城市化转型 故乡情结
下载PDF
转型时代的叙事——彝族的现代叙述与传统语境的对话
12
作者 马辉 毛晓英 罗紫元 《红河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7-19,24,共4页
在这历史转型的时代,任何族群的文化都将面临着抉择。一方面回归其传统而做出恪守的努力;另一方面将回归大文化、大传统而做出一定的牺牲。作为中国大西南主体民族之一的彝族,其文化也毋勿置疑将受传统与现代纬度的考验,并做出历史思潮... 在这历史转型的时代,任何族群的文化都将面临着抉择。一方面回归其传统而做出恪守的努力;另一方面将回归大文化、大传统而做出一定的牺牲。作为中国大西南主体民族之一的彝族,其文化也毋勿置疑将受传统与现代纬度的考验,并做出历史思潮的回应。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文本体验"和"现实生活的实感"对彝族文化及其所属人群在传统与现代两种语境中的冷暖对视、对话的当下体验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 彝族 现代叙述与传统语境 体验与阐释
下载PDF
叙事“聚焦”——解读小说主题的钥匙
13
作者 梁玉敏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11-113,共3页
引导学生明确小说的聚焦模式,辨析小说中的聚焦变化现象,有助于学生从小说创作技法的角度去把握小说主题,深化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小说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叙事 聚焦模式 聚焦变化 小说主题
下载PDF
论新时期小说叙述策略的转型
14
作者 熊修雨 张晓峰 《新余高专学报》 2001年第3期15-20,共6页
新时期小说在叙述策略上完成了由写实到写意的转型。其原因是:一、文学社会功利性的淡化;二、美学观念的变迁;三、叙事话语的位移。其结果是:一、促成了新时期文学的风格化;二、带来了新时期小说哲理色彩的增强;三、对古典美的追求。
关键词 当代文学 叙述策略 写实 写意 转型 成因 美学观念 叙述话语 新时期文学小说
下载PDF
滇密观音幻化叙事的文本分析
15
作者 李艳峰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37-142,共6页
《南诏图传》是存录滇地佛法传说、观音幻化内容且流传至今最古的实物资料,叙述了南诏国时期滇密观音崇拜以及相关的南诏国历史。与其他史料相比万历《云南通志》关于观音幻化的内容更加接近于《南诏图传·文字卷》,是研究南诏国宗... 《南诏图传》是存录滇地佛法传说、观音幻化内容且流传至今最古的实物资料,叙述了南诏国时期滇密观音崇拜以及相关的南诏国历史。与其他史料相比万历《云南通志》关于观音幻化的内容更加接近于《南诏图传·文字卷》,是研究南诏国宗教文化的重要文献。而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下观音幻化叙事最初的意图及其影响值得我们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诏图传》 观音幻化 叙事 文本分析
下载PDF
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改造”叙事
16
作者 寇鹏程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30-38,共9页
20世纪中国的文学思潮有一个从改造群众到改造知识分子的范式转变:20世纪初直到40年代,文学中的主导话语是改造群众的启蒙文艺;随着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改造话语的广泛传播,文学作品中改造知识分子的话语模式逐渐兴起;在改造知识分子的... 20世纪中国的文学思潮有一个从改造群众到改造知识分子的范式转变:20世纪初直到40年代,文学中的主导话语是改造群众的启蒙文艺;随着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改造话语的广泛传播,文学作品中改造知识分子的话语模式逐渐兴起;在改造知识分子的文学范式中,知识分子形象逐渐"逊色"于群众形象,甚至淡出了文学视野,这改变了文学的格局。通过改造知识分子来提高群众的地位,这种"改造"叙事颠覆了既有的群众与知识分子形象,但却远离了他们各自的真实,对知识分子和群众都有一定的"误读"。知识分子与群众只有在双向互动的情况下才能使各自走向良性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知识分子 群众 “改造”叙事 话语权
下载PDF
从《桃之夭夭》看王安忆小说精神的内在转变
17
作者 董蕾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85-89,共5页
小说《桃之夭夭》体现出王安忆创作的一种"过渡",那种更加倾向于真实而平淡的底层化与民间化的姿态,可以看出王安忆小说精神的内在转变。王安忆在文本中倾入了大量的精力来探索女性内在的生命精神:《桃之天天》无疑是最能体... 小说《桃之夭夭》体现出王安忆创作的一种"过渡",那种更加倾向于真实而平淡的底层化与民间化的姿态,可以看出王安忆小说精神的内在转变。王安忆在文本中倾入了大量的精力来探索女性内在的生命精神:《桃之天天》无疑是最能体现普通女性日常生活姿态的作品,这种一以贯之的精神,是"地母的精神"或一种关于母系生命所创造的奇迹。从"上海传奇"再到这一次真正的"上海日常",王安忆以其细腻的笔触、真实而温暖的感情、熟悉的时空与生活,又一次完成了另一种"上海精神"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上海叙事 互文性 创作转变
下载PDF
被夸大的地方起义:阎连科小说的方言叙事
18
作者 艾翔 《云梦学刊》 2016年第3期119-122,130,共5页
在汉语普通话居于霸权地位的背景下,阎连科作品中"絮言体"带入了方言的革命性力量。与韩少功、张承志对比,阎连科方言写作实际的姿态其实是介于两者之间,既有前者对精英/民间的调和,也有后者鲜明的抗争意识,体现出一种"... 在汉语普通话居于霸权地位的背景下,阎连科作品中"絮言体"带入了方言的革命性力量。与韩少功、张承志对比,阎连科方言写作实际的姿态其实是介于两者之间,既有前者对精英/民间的调和,也有后者鲜明的抗争意识,体现出一种"暧昧""妥协"的意味。进一步说,这种含混立场一定程度上又趋紧于毛泽东的知识分子政策。总之阎连科的方言叙事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写作现象,无法简单判定为专注的抗议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连科 方言写作 反抗妥协 知识分子改造
下载PDF
“众生话语”的智慧穿透与全知叙事——从王安忆《富萍》看传统叙事学资源的创造性转化
19
作者 徐德明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07年第2期65-74,共10页
《富萍》标志着王安忆返向传统汲取叙述话语资源的成就,由此产生的'众生话语'有丰厚的诗学内涵。它将评话中包孕的前沿叙事因素与现代叙述方式进行整合,承载了对世俗生命的慈悲亲和与智慧穿透。它表现着中国小说的全知视界与西... 《富萍》标志着王安忆返向传统汲取叙述话语资源的成就,由此产生的'众生话语'有丰厚的诗学内涵。它将评话中包孕的前沿叙事因素与现代叙述方式进行整合,承载了对世俗生命的慈悲亲和与智慧穿透。它表现着中国小说的全知视界与西方全知全能omniscient之间的差异,构成一个超越意识形态、浑然自在的当下小说世界。它的现代性体现在立足本土、对传统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众生话语 全知叙事 传统资源 转化
下载PDF
从叙述者身份的转变看孔乙己的落难人生
20
作者 李圣传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23-25,共3页
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叙述者的身份三次转变,从伙计到专管温酒的温酒工,地位猛降了两级,也可理解成"我"从酒店的最高层降到了最底层,然后再安排与文本故事的主人公孔乙己相见。文本在上等人与下等人、有知识的人与没知识... 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叙述者的身份三次转变,从伙计到专管温酒的温酒工,地位猛降了两级,也可理解成"我"从酒店的最高层降到了最底层,然后再安排与文本故事的主人公孔乙己相见。文本在上等人与下等人、有知识的人与没知识的人到底谁更高贵的责问声中,流露出作者对世风日下的社会深恶痛绝的批判以及对孔乙己落难的人生的无尽同情。作者此种安排文本的叙述策略不仅能取得戏剧化般的效果,更能使读者从深层次中进入文本,挖掘出文章的主题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者 叙述视角 身份转变 《孔乙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