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5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preting The Clockmak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eenblatt’s Cultural Poetics
1
作者 YAN Dan-dan WEI L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0年第4期296-303,共8页
Thomas·C·Haliburton(1796-1865)establishes a literary fame as“the first Canadian writer to establish an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and a great humorist,with the publication of his masterpiece The Clockmaker(1... Thomas·C·Haliburton(1796-1865)establishes a literary fame as“the first Canadian writer to establish an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and a great humorist,with the publication of his masterpiece The Clockmaker(1836).Centering on Nova Scotia,the origin place of Canadian literature and the first British colony in Canada,the book conveys deep concerns on local reality under the British colonization in the 1830s.Haliburton as a Loyalist firmly opposes violent revolution against the British Empire whereas promotes gradual evolution in the colony.This is a typical demonstration of ideological contradictions in colonies.Greenblatt’s Cultural Poetics generally explores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and ideology in literary texts.It surpasses the dichotomy mode of Western radical ideology and never vie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mination and resistance as a simple confront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eenblatt’s Culture Poetics,this essay interprets the process of“improvisation of power”,“subversion”and“containment”in the colony reflected in The Clockmaker in order to explore Nova Scotians’awakening of independence awareness in the 183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Clockmaker Greenblatt’s cultural poetics independence awareness
下载PDF
On Chengzhai Poetic Style and Shu Culture
2
作者 Deng Meng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3年第4期88-108,共21页
Yang Wanli,a renowned poet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1127-1279 AD),has left an indelible mark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with his unique artistic style.He pioneered the Chengzhai Poetic Style,a unique app... Yang Wanli,a renowned poet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1127-1279 AD),has left an indelible mark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with his unique artistic style.He pioneered the Chengzhai Poetic Style,a unique approach characterized by simplicity,naturalness,freshness,and liveliness in poetic creation.This style marked a turning poi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ng poetry and exerte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subsequent trends of Song poetry.As such,he was hailed as a“Leader in Poetry”by his contemporaries.The Chengzhai Poetic Style was gradually formed during Yang’s creation course,under the influence of several important factors,including the Bashu culture and its aesthetic taste represented by Zhang Jun and Zhang Shi,the Zen philosophy that emphasizes liveliness prevailing in the Shu area,and the view that the“Chinese Yi-ology has its roots in the Shu area.”Meanwhile,in the Collected Works of Chengzhai(Chengzhai Ji),there are many poems and essays about the Bashu area,which have provided valuable feedback to the Bashu literature and enriched its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ng Wanli Southern Song Dynasty “Leader in Poetry” Chengzhai poetic Style Shu culture
下载PDF
The Developmental Difficulties and Prospects of Chinese-style Animation:Taking Yao-Chinese Folktales as an Example
3
作者 CHEN Yao YANG Ze-kai ZHONG Yi-xua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3年第8期617-625,共9页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to sprea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Chinese-style animation has been on the rise in recent years.Many excellent works have emerged,among which the Chinese animated short film series Yao...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to sprea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Chinese-style animation has been on the rise in recent years.Many excellent works have emerged,among which the Chinese animated short film series Yao-Chinese Folktales is one of the good representatives.It aroused a strong reaction from the audience as soon as it was released on the Internet,and gave the audience a shock to their mind and vision,which has brought some though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style animation.Following a linear logic chain of past-present-future Chinese-style animation’s development,this paper takes Yao-Chinese Folktales as an example and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al difficulties and prospects of Chinese-style animation.At the end of the paper,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Chinese-style animation’s future are given from the aspects of creation and dissemination,for the aim of promoting the Chinese-style animation’s development and spreading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style animati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Yao-Chinese Folktales development
下载PDF
The Negotiation between Greenblatt and Jameson on Politics and Poetics in Contemporary China
4
作者 LI Jin-yi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8年第5期808-817,共10页
Stephen Greenblatt who first introduces the term“New Historicism”,for these years has gradually entered the mainstream from the edge of the academic and has influenced many fields fundamentally.For Greenblatt,the re... Stephen Greenblatt who first introduces the term“New Historicism”,for these years has gradually entered the mainstream from the edge of the academic and has influenced many fields fundamentally.For Greenblat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ety and literature,politics and poetics,is the key to the study of Cultural Poetics.Therefore,in the thesis of“Towards a Poetics of Culture”,he debated with Jameson,considering him asalien,and taking the contemporary China as an argument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functional distinctions between politics and poetics should be separated.Moreover,he deemed that these two must be adjusted in order to adapt to each other.If we learn from the methodology of New Historicism that focuses on contexts and interpretation patterns,we will find that the divergence of their views can be eventually traced back to the theoretical,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differ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phen Greenblatt Fredric JAMESON POLITICS poetics of culture political UNCONSCIOUS contemporary China
下载PDF
Bashu Culture and Du Fu's Poetic Space
5
作者 Zhang Zongfu Huang Yan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7年第3期50-67,共18页
Bashu culture 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Chinese culture. Du Fu's poems on the theme of Bashu account for a considerable portion of his poems, due to his long-term stay in Bashu and the vital effects of Bashu cu... Bashu culture 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Chinese culture. Du Fu's poems on the theme of Bashu account for a considerable portion of his poems, due to his long-term stay in Bashu and the vital effects of Bashu culture had on him. The unique Bashu culture enriched his creativity, and greatly expanded his poetic space. Du Fu's Bashu poems show the natural scenery, human geography, local customs and practices, and the cultural personality of the Bashu people. In addition, Du Fu combined organically his care for the fate of his nation and the people with Bashu culture, to realize more abundant and profound space of his po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hu culture Du Fu poetic space ABUNDANCE PROFUNDITY
下载PDF
诗意的丈量--景观诗词文本挖掘与空间制图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畅 梁启凡 翟俊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108,共6页
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研究诗词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有利于指引规划设计师对诗词文化景观的空间营建,引导人们在诗词文化景观中的意境感知。从发文趋势、研究区域、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技术汇总5个方面对诗词文... 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研究诗词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有利于指引规划设计师对诗词文化景观的空间营建,引导人们在诗词文化景观中的意境感知。从发文趋势、研究区域、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技术汇总5个方面对诗词文学文本挖掘与空间制图研究进行系统文献综述,并总结出当前诗词文学定量研究的技术指标。同时,对诗词文学文本挖掘与空间制图丈量技术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探讨了诗词文学中的时空耦合对景观发展的作用机制、空间营建及引导意境感知体验的应用途径,以期丰富诗意的丈量手段与诗意景观的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诗词文化景观 时空耦合 意境营造 诗词意境感知
下载PDF
批判诗学:开端、意图与方法——赵勇教授访谈录
7
作者 赵勇 徐晓军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批判诗学的早期开端也许可以追溯到《介入偏离与阅读倾斜》,因为此文隐含着20世纪80年代的某种问题意识。而所谓介入,自然是来自于萨特。在“后理论”时代,当越来越多的作家、学者具有了某种“后知识分子”的特征时,把萨特的介入拿过来... 批判诗学的早期开端也许可以追溯到《介入偏离与阅读倾斜》,因为此文隐含着20世纪80年代的某种问题意识。而所谓介入,自然是来自于萨特。在“后理论”时代,当越来越多的作家、学者具有了某种“后知识分子”的特征时,把萨特的介入拿过来就更具有某种现实意义。至于批判诗学形成的原因,其一是现实层面,其二在学理层面。前者意味着要直面中国当下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的现状,进而尽可能解决其批判精神不断流失的问题。后者则涉及文化诗学,是对童庆炳先生文艺理论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受阿多诺、伽达默尔和巴赫金等人的理论启发,可以把“亦此亦彼”“二律背反”“间性思维”等看成是批判诗学的方法或路径。而既要向阿多诺学习,又要向萨特取经;既要有理论深度,又要能通俗易懂,大概是批判诗学的批评实践的基本构想和努力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诗学 文化诗学 萨特 阿多诺 亦此亦彼 二律背反
下载PDF
“时空交错”叙事诗学的深化及其跨文化表征——从张翎的创作轨迹谈《余震》
8
作者 池雷鸣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8,共15页
在张翎小说的创作轨迹中,早期的《寻》为张翎“时空交错”叙事诗学的开启,《余震》则意味着其叙事诗学的深化。这一深化具体呈示在小说人物沃尔佛的结构性存在以及王小灯与李元妮的母女共生关系的形塑之中。从《余震》开始,张翎将“时... 在张翎小说的创作轨迹中,早期的《寻》为张翎“时空交错”叙事诗学的开启,《余震》则意味着其叙事诗学的深化。这一深化具体呈示在小说人物沃尔佛的结构性存在以及王小灯与李元妮的母女共生关系的形塑之中。从《余震》开始,张翎将“时空交错”叙事诗学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演绎出故土之源与新居反哺的双向性跨文化表征路径,使这种“双向交互”突破了情节性的束缚,且随着张翎“在故土之外”回归故土的情感和美学探索,逐渐形成一种隐性的、“在故事之外”的结构性叙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翎 《余震》 “时空交错”叙事诗学 跨文化
下载PDF
满族刺绣诗性意象在校园文创设计中的应用
9
作者 耿阳 刘婧 《设计》 2024年第9期8-13,共6页
研究满族刺绣诗性意象应用于校园文创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推导满族刺绣中的诗性意象生成过程,对校园文创产品需求进行分析解读。将朱志荣“意象创构论”应用于满族刺绣诗性意象视觉表现,实现物象—事象—意象的视觉转译。完成满族刺绣诗... 研究满族刺绣诗性意象应用于校园文创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推导满族刺绣中的诗性意象生成过程,对校园文创产品需求进行分析解读。将朱志荣“意象创构论”应用于满族刺绣诗性意象视觉表现,实现物象—事象—意象的视觉转译。完成满族刺绣诗性意象应用于《大连理工大学花字》系列校园文创设计的方法探索。将满族刺绣与校园文创设计有机结合,为当代非遗手工艺的活化发展与校园文化资源的现实性转化提供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刺绣 诗性意象 校园 文创设计 应用 保护与传承
下载PDF
晚明小品文中的“江南”与诗性文化
10
作者 张啸 梁华清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2-49,共8页
随着晚明时期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日趋繁荣的城市生活成为晚明社会的时代表征。江南经济进入高速成长时期,市民阶层也日益壮大,城市化进程得以加快,在这种富足环境中孕育生长的文学亦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晚明小品文家为我... 随着晚明时期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日趋繁荣的城市生活成为晚明社会的时代表征。江南经济进入高速成长时期,市民阶层也日益壮大,城市化进程得以加快,在这种富足环境中孕育生长的文学亦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晚明小品文家为我们建构了一个真实又具体的“江南”城市形象,写出了江南士人的生活情调,也勾勒了一幅全民的城市娱乐盛宴。与此同时,这一过程也暴露了“江南”颓废化和精致化的一面。在江南的繁华和奢侈的背后,实际是人的主体性的张扬和情感的自由宣泄,体现的是一种诗性的生活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小品文 江南 娱乐 诗性文化
下载PDF
汉魏六朝乐府诗中服饰文化词英译对比分析——以许渊冲和汪榕培译本为例
11
作者 孙越川 李丽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8-96,共9页
汉魏六朝乐府诗中涉及诸多具有时代烙印的传统服饰,它们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社会符号,像《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作品可谓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通过选取许渊冲和汪榕培两个权威译本中共同出现的诗歌进行分析,确定其中服饰文化词的具... 汉魏六朝乐府诗中涉及诸多具有时代烙印的传统服饰,它们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社会符号,像《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作品可谓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通过选取许渊冲和汪榕培两个权威译本中共同出现的诗歌进行分析,确定其中服饰文化词的具体数量及类别。同时从翻译方法和诗体美学两个层面入手,对其英译特点与内在文化内涵进行梳理分析,探讨服饰文化词在两译本中的直译意译之别以及在韵律、意象和修辞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乐府诗 服饰文化词 翻译方法 诗体美学
下载PDF
许真君传说资源的类型、传承与应用
12
作者 蒋明智 樊小玲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51-160,共10页
许真君传说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资源。根据传说的传承形式,许真君传说资源可以分为民间文学资源、旅游景观资源、民俗文化资源三个类型。从文化的生态场来看,它蕴含诗性智慧,是抚慰心灵的精神力量。从旅... 许真君传说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资源。根据传说的传承形式,许真君传说资源可以分为民间文学资源、旅游景观资源、民俗文化资源三个类型。从文化的生态场来看,它蕴含诗性智慧,是抚慰心灵的精神力量。从旅游文化层面看,它能够提升景区文化品位,以旅游助力经济发展。从文化认同角度分析,它可以保存活态民俗,增强地方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基于此,许真君传说资源可用于中国动漫创作、校本课程开发、恢复庙会活动传统、情境演出策划以及文化品牌建设。许真君传说资源的整理与应用研究既响应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又为我们提供一个经典的民间传说样本如何转化使用方式,实现资源价值和社会应用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真君传说资源 诗性智慧 文化品位 文化认同 文化品牌
下载PDF
文化诗学:建构中国文论自主话语体系之一途
13
作者 吴新纶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13,共5页
进入21世纪以来,建构中国文论自主话语体系成了学界的热点问题,讨论者众,但真正提出并建构中国文论自主体系者寡,蒋述卓教授提出并践行的文化诗学思想可谓其中佼佼者。蒋述卓的文化诗学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特性,从研究视角而言,兼顾文化... 进入21世纪以来,建构中国文论自主话语体系成了学界的热点问题,讨论者众,但真正提出并建构中国文论自主体系者寡,蒋述卓教授提出并践行的文化诗学思想可谓其中佼佼者。蒋述卓的文化诗学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特性,从研究视角而言,兼顾文化视野和审美特质;从精神气度而言,具有人文精神和实践品质。虽然文化诗学作为一种文论体系尚未完备,但文化诗学批评沟通文本内外,立足中国文学创作实践,面向中国文学和诗学的未来,有了相对成熟的阐释方法,并在实践中作出了出色的成就,批评的有效性已经凸显。也正是理论体系的不完备与实践层面的卓越成果之间的反差,让我们看见了文化诗学乐观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诗学 中国文论 话语体系
下载PDF
晚年心事与诗情勃发——论何其芳的写诗、译诗与编诗实践(1959—1977)
14
作者 蔡东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1-69,共9页
在何其芳疾病缠身、政治受挫的晚年,他毅然爆发无限的诗情,倡导建立中国现代的格律诗。他努力创作了一批新诗,同时还写就诸多的旧体诗,并更为积极地译诗与编选诗集。这些或公开或未公开的诗艺实践,集中展现了何其芳的晚年心事。在写诗... 在何其芳疾病缠身、政治受挫的晚年,他毅然爆发无限的诗情,倡导建立中国现代的格律诗。他努力创作了一批新诗,同时还写就诸多的旧体诗,并更为积极地译诗与编选诗集。这些或公开或未公开的诗艺实践,集中展现了何其芳的晚年心事。在写诗与评诗、新诗与旧诗、新诗与民歌以及外文与译文之间的悖论,导致其内在缠绕着深刻的苦闷与焦虑。不过,在始终如一的革命政治追求下,何其芳力求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虽然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在思想解放下整合独具特色的诗艺主张,彰显了诗人革命家坚定的生命理想与高度自觉的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其芳 晚年 诗歌行为 革命精神 文化自觉
下载PDF
论唐诗中“羽人”形象的诗风及文化内涵
15
作者 郑小琼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3-109,共7页
时隔千载,“羽人”形象千变万化,其起源与发展脉络清晰。发展至唐代,“羽人”原始形象渐趋褪去,逐步与道教“仙人”形象趋近或重叠。在35位诗人中,他们的诗歌风格独具特色,主要呈现出三种不同诗风,体现在雄奇壮丽、闲适恬淡、幻化浪漫... 时隔千载,“羽人”形象千变万化,其起源与发展脉络清晰。发展至唐代,“羽人”原始形象渐趋褪去,逐步与道教“仙人”形象趋近或重叠。在35位诗人中,他们的诗歌风格独具特色,主要呈现出三种不同诗风,体现在雄奇壮丽、闲适恬淡、幻化浪漫三方面。在《全唐诗》中,有48首诗作借“羽人”形象或言志或传情,他们或传递崇道的向往之情;或寄寓壮志难酬的苦闷;或表达坚定爱国爱民的信念;或抒发对现实的沉重哀切;或代表一种超然的心境;或追求一种桃花源式的理想社会。唐代诗人情感内涵丰富,概言之,他们咏‘羽人’形象的诗作蕴含着两种深刻的文化内涵:一方面反映他们受道家思想文化影响较深,在诗歌创作中追求道家崇尚自然、清静无为的思想境界,典型地体现时代性、思想性与文化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对生命的珍爱,以及对生命永恒的渴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羽人”诗风 文化内涵
下载PDF
拓衢路,置关键:蒋述卓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方法论
16
作者 朱海坤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蒋述卓基于文化诗学的理论立场,从多重维度深思明辨,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方法论,起到了“拓衢路,置关键”的作用。在研究内容方面,文化诗学突破了以范畴为核心的话语形态研究的局限,拓展到了古代文论的学理层面,注重... 蒋述卓基于文化诗学的理论立场,从多重维度深思明辨,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方法论,起到了“拓衢路,置关键”的作用。在研究内容方面,文化诗学突破了以范畴为核心的话语形态研究的局限,拓展到了古代文论的学理层面,注重中国古代文论的人文精神、民族性格、思维方式、批评形态研究。在研究路径方面,在文化诗学视域中,蒋述卓开辟了历史价值还原、中西比较融通及当代批评实践三个相互关联的研究方向,体现了中西古今交汇贯通的文化格局。在研究意义方面,文化诗学在文化、文学与文论的复合关系中审视并发掘出古代文论研究在文化建设、人格塑造、审美超越与话语创构方面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述卓 文化诗学 古代文论研究 方法论
下载PDF
诗性的复归:数字时代传统文化符号的具象表达
17
作者 闫文君 《符号与传媒》 2024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融合诗性思维理念与数字技术的表达方式,提供了新颖的传统文化现代传承路径。诗性思维中的感性可调动受众的感官参与度,引导其创造现实,并改变受众对文化审美过程中主客关系的认知;想象力可拓展传统文化符号的时空张力,助力多元文化融合... 融合诗性思维理念与数字技术的表达方式,提供了新颖的传统文化现代传承路径。诗性思维中的感性可调动受众的感官参与度,引导其创造现实,并改变受众对文化审美过程中主客关系的认知;想象力可拓展传统文化符号的时空张力,助力多元文化融合,并打开文化记忆空间建构现实;隐喻可以将传统文化符号打造成现代神话,激发受众在数字共在空间中的情感共鸣与民族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思维 传统文化符号 具象表达 感性创造 文化认同
下载PDF
边缘上的文化--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与卡米尔的中世纪艺术研究
18
作者 吴振宇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4年第2期59-66,87,88,91,共11页
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被广泛应用于众多学科,作为其对话哲学的重要组成,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人文科学的治学格局。本文聚焦巴赫金有关“边缘文化”的思想资源,特别是“巴黎的吆喝”与“白边绘画”,将其文艺表现形式视为一条独特的线索,借此... 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被广泛应用于众多学科,作为其对话哲学的重要组成,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人文科学的治学格局。本文聚焦巴赫金有关“边缘文化”的思想资源,特别是“巴黎的吆喝”与“白边绘画”,将其文艺表现形式视为一条独特的线索,借此在巴赫金与当代艺术史家迈克尔·卡米尔之间搭建起对话的桥梁。巴赫金考察拉伯雷的创作采用一套与传统的追求“中心化”迥异的文化运转机制,以“离心力”思维揭示文学创作所遵循的另一种逻辑——“边缘文化”的创造力。卡米尔接受这种文化逻辑,在中世纪艺术研究中指出,文艺的边缘性暂时会因弱小而敌不过现实主义的清醒,但有朝一日边缘亦会走向中心。狂欢化诗学在英美学界俨然成了释读中世纪绘画、抄本艺术、市场言语艺术以及能够帮助还原中世纪文化面貌的一把锐利解剖刀,以其为代表的俄罗斯诗学的国际影响由此亦可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上的文化 巴赫金狂欢化诗学 迈克尔·卡米尔 边缘图像 中世纪艺术研究
下载PDF
禅意的再生——文化诗学视角下王维禅诗英译新探索
19
作者 钟铭恩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6-102,114,共8页
“诗佛”王维的诗歌中,禅宗思想、文学价值和美学的体现是其独特价值所在。因此,翻译王维诗歌需要兼顾语言层面的转换和文化层面的传达。已有研究在平衡文本研究和文化传达上还可更进一步。童庆炳提出的文化诗学涵盖微观的语言分析和宏... “诗佛”王维的诗歌中,禅宗思想、文学价值和美学的体现是其独特价值所在。因此,翻译王维诗歌需要兼顾语言层面的转换和文化层面的传达。已有研究在平衡文本研究和文化传达上还可更进一步。童庆炳提出的文化诗学涵盖微观的语言分析和宏观的文化批评,是达到这一平衡的理想框架。以文化诗学为视角,本文探讨王维诗歌英译的语言审美价值,禅宗美学和思想在译本中的体现,以及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禅宗思想 文化诗学 诗歌英译 跨文化交流
下载PDF
基于古代诗词意象的茶具设计研究
20
作者 曾梓珊 纪毅 《工业设计》 2024年第1期48-51,共4页
文章以古代诗词意象为切入点,找寻诗词意象结构层次与茶具产品意象结构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茶具的市场调研和用户调研,提出基于古代诗词意象的茶具设计思路,最后通过设计实例对设计思路进行实证性研究。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应用... 文章以古代诗词意象为切入点,找寻诗词意象结构层次与茶具产品意象结构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茶具的市场调研和用户调研,提出基于古代诗词意象的茶具设计思路,最后通过设计实例对设计思路进行实证性研究。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应用于茶具产品设计,不仅能丰富日常生活中的茶具形态,还能为茶具产品赋予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 诗词意象 茶具设计 文化内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