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5篇文章
< 1 2 1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rowth of RB Population in the Conversion Phase of Chlamydia Life Cycle
1
作者 Frederic Y.M.Wan 《Communications on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EI 2024年第1期90-112,共23页
Upon infecting a host cell,the reticulate body(RB)form of the Chlamydia bacteria simply proliferates by binary fission for an extended period.Available data show only RB units in the infected cells 20 hours post infec... Upon infecting a host cell,the reticulate body(RB)form of the Chlamydia bacteria simply proliferates by binary fission for an extended period.Available data show only RB units in the infected cells 20 hours post infection(hpi),spanning nearly half way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cycle.With data collected every 4 hpi,conversion to the elementary body(EB)form begins abruptly at a rapid rate sometime around 24 hpi.By modeling proliferation and conversion as simple birth and death processes,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optimal strategy for maximizing the total(mean)EB population at host cell lysis time is a bang-bang control qualitatively replicating the observed conversion activities.However,the simple birth and death model for the RB proliferation and conversion to EB deviates in a significant way from the available data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RB population after the onset of RB-to-EB conversion.By working with a more refined model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a small size threshold eligibility requirement for conversion noted in the available data,we succeed in removing the deficiency of the previous models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RB population without affecting the optimal bang-bang conversion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amydia Life cycle Optimal control Maximal infectious spread Specie competitive survival
下载PDF
Seroprevalence of Chlamydia trachomatis Infection in Women of Procreate Age in the Mayo-Boneye Department in Chad
2
作者 Gédéon Walbang Ossoga Ban-Bo Bebanto Antipas +2 位作者 Halallah Ngayam Langolo Hagassou Bakarnga-Via Issakou 《Open 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2023年第4期251-262,共12页
Introduction: Chlamydia trachomatis infections constitute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particularly in women.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dentify Chlamydia trachomatis to improve the health of women in the De... Introduction: Chlamydia trachomatis infections constitute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particularly in women.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dentify Chlamydia trachomatis to improve the health of women in the Department of Mayo-Boneye. Methodology: This is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that took place from October to December 2021, including 168 patients with their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The venous blood of the patients was collected in dry tubes and centrifuged to obtain the serum. The Chlamydia IgG Rapid Test Cassette was used for the detection of antibodies to Chlamydia infection. The Epi Info 7<sup>TM</sup> software was used to perform the statistical analyses. Results: A total of 168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 average age was 26.36 ± 9.21 years, the median was 25.5 years with the extremes of 14 years and 70 years. Among these patients, 46.43% were illiterate, 5.95% and 20.83% wer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respectively, and 26.79% university students. For marital status, 66.67% were single, 16.67% married, 10.71% divorced and 5.95% widowed. Regarding the profession, 26.79% were traders, 8.93% were employees and 64.29% unemployed. In this study, the 168 patients had performed Chlamydia trachomatis serology among whom 02 (1.19%) were excluded for invalid results and 10.71% presented positive cases. The city of Bongor was the most infected with 61% of cases. Among these patients, 54.22% were linked to risk factors for Chlamydia trachomatis. The most infected age group was between 25 and 35 with a seroprevalence of 5.36% of cases. Conclusion: In this study, Chlamydia trachomatis was positive for 10.71% of diagnosed cases. The most affected age groups are young, sexually active women. The State should emphasize the screening of women, the awareness of students and academ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OPREVALENCE chlamydia trachomatis WOMEN CHAD
下载PDF
Co-infection of Chlamydia psittaci and Tropheryma whipplei: A case report
3
作者 Zhu-Man Du Pei Che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29期7144-7149,共6页
BACKGROUND The co-infection of Chlamydia psittaci(C.psittaci)and Tropheryma whipplei(T.whipplei)is unusual,and the detection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diseases or ... BACKGROUND The co-infection of Chlamydia psittaci(C.psittaci)and Tropheryma whipplei(T.whipplei)is unusual,and the detection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diseases or poor experience in treatment.Early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Targeted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tNGS)is currently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for various infectious diseases,including respiratory infections,to achieve early,accurate,and rapid microbial diagnosis.CASE SUMMARY We report a case of a 40-year-old female patient with a history of contact with parrots who was diagnosed with C.psittaci and T.whipplei infection through bronchial lavage fluid targeted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After moxifloxacin treatment,the patient's symptoms improved significantly,and the imaging changes were obviously resolved.CONCLUSION Coinfection with C.psittaci and T.whipplei is not common.In this case,timely and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both pathogens was achieved using tNGS.Moreover,the efficacy of monotherapy with moxifloxacin was confirm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ectious diseases chlamydia psittaci Tropheryma whipplei Targeted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Case report
下载PDF
流产衣原体非典型重症肺炎的诊断及临床特点
4
作者 曾海文 陈巧莉 +2 位作者 丁志荣 陈伟文 林天来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8-363,共6页
目的 探讨流产衣原体非典型重症肺炎的诊断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1月某院收治并诊断为流产衣原体非典型重症肺炎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面分析该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治要点及注意事项。结果 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3~73岁... 目的 探讨流产衣原体非典型重症肺炎的诊断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1月某院收治并诊断为流产衣原体非典型重症肺炎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面分析该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治要点及注意事项。结果 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3~73岁,急性起病,均表现为高热、咳嗽、咳痰;3例患者有家禽接触史,1例有流产山羊接触史。4例患者从有临床症状到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的间隔时长为1~6 d,且入院时氧合指数(PaO_(2)/FiO_(2))均<200 mmHg,随病情发展呈进行性下降,需积极呼吸机支持。2例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4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3例血小板计数轻度降低;4例患者中2例患者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2例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升高,3例患者肌酸激酶升高,4例患者血清肌酐均升高,2例轻度低钠血症;4例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明显升高。4例患者胸部CT表现以单个或多个肺叶累及为主,渗出实变,后期累及多个肺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均检测出流产衣原体DNA序列。结合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接触史、胸部CT、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等结果,诊断为流产衣原体非典型重症肺炎,通过及时调整以多西环素为基础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流产衣原体也可能导致人类肺炎发生,感染后可导致严重临床后果,当患者有动物接触史时,需警惕此类疾病;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可以检出流产衣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衣原体 肺炎 人畜共患病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非典型肺炎
下载PDF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胸部CT影像表现
5
作者 朱巧 任翠 +1 位作者 李美娇 王晓华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6,共6页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胸部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资料,分析肺内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及肺外影像表现。结果:22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中,15例肺内病变表现为大叶性肺炎,5例表现为斑片结节,...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胸部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资料,分析肺内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及肺外影像表现。结果:22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中,15例肺内病变表现为大叶性肺炎,5例表现为斑片结节,2例表现为支气管肺炎,常见伴随征象包括:小叶间隔增厚(12例)、小叶内网状影(11例)、铺路石征(6例),少数可见晕征(3例)、反晕征(1例)、小叶中心性结节(1例)、支气管壁增厚(2例)、支气管牵引性扩张(1例)。所有病变均未见坏死或空洞。肺内病变分布:累及单肺19例,双肺3例;累及上肺区6例,下肺区13例,上、下肺区同时受累3例;外周分布12例,支气管血管周围分布4例,弥漫分布6例。10例合并胸腔积液,3例伴纵隔淋巴结增大。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影像表现以大叶性肺炎最多见,典型者表现为斑片状实变伴空气支气管征,多合并磨玻璃密度影,常伴小叶间隔增厚、小叶内网状影及铺路石征等间质受累表现,可见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CT表现特征
6
作者 杨登法 郭宇闻 +3 位作者 杨婷 陈建华 许晓琴 罗建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8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经宏基因二代测序(macrogene second-generation sequencing,m NGS)技术确诊10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胸部CT图像。结果7例(70%)患者与鸟(禽)类或其粪便有接触史。...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经宏基因二代测序(macrogene second-generation sequencing,m NGS)技术确诊10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胸部CT图像。结果7例(70%)患者与鸟(禽)类或其粪便有接触史。入院胸部CT均表现为团片状渗出实变影,均位于单肺,其中累及单叶8例(80%)、双叶2例(20%);10例(100%)均伴有支气管充气征,9例(90%)有磨玻璃影,8例(80%)局部小叶间隔或小叶内间隔增厚;1例(10%)病灶呈“扇形”改变,1例(10%)病灶见“反晕症”,9d内复查9例(90%)有进展,表现为病灶融合增大呈更大范围实变或新出现病灶。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鸟(禽)类接触史可提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宏基因二代测序 CT
下载PDF
不孕不育人群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邓宝清 叶云凤 +7 位作者 宁宁 晏瑞琳 温桂春 黄李成 邓勇峥 袁青 蔡于茂 陈祥生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2期82-87,共6页
目的了解不孕不育门诊人群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该人群的CT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4—12月在深圳市宝安区4家开设有不孕不育门诊的医疗机构的常规就诊者中招募调查对象。在获得知情同意情况下,收集其社... 目的了解不孕不育门诊人群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该人群的CT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4—12月在深圳市宝安区4家开设有不孕不育门诊的医疗机构的常规就诊者中招募调查对象。在获得知情同意情况下,收集其社会人口学相关信息并采集尿液标本进行CT核酸检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该人群CT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招募954例不孕不育患者,CT阳性率为3.5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25岁(OR=3.91,95%CI:1.58~9.67)、文化程度为大专(OR=4.33,95%CI:1.23~15.24)、最近1年性伴数量≥2个(OR=4.25,95%CI:1.72~10.55)是该人群感染CT的危险因素。在调查对象中,74.42%不了解CT感染的相关症状,73.90%既往未检测过CT。结论深圳市宝安区不孕不育人群CT感染率较高,性活跃年龄段、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有多个性伴是CT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在不孕不育专科门诊中针对以上人群开展CT筛查,同时开展健康宣传,提高人群生殖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 不孕不育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分析
8
作者 陈明诚 郑彩云 余丽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1期1-6,共6页
目的综合分析25例确诊为社区获得性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为高效诊治鹦鹉热,降低并发症,提高重症患者的生存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2月由我院收治的25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综合分析25例确诊为社区获得性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为高效诊治鹦鹉热,降低并发症,提高重症患者的生存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2月由我院收治的25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结果25例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中位数年龄为69岁(41~80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咳嗽、气喘、乏力,均有鸟类或家禽类接触史,从起病到就诊时间为4 d(1~10 d)。患者白细胞基本正常,常规CRP、降钙素原(PCT)明显升高。15例患者进行细胞免疫检查,其中13例CD4、CD8细胞数量降低。气管镜检查主要表现为气道黏膜充血水肿,气道中痰液较少。患者存在低氧血症,严重者出现呼吸衰竭,医师对患者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利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及时调整以四环素类药物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后病情好转,缩短了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诊断时间和病程。结论有鸟类或家禽类接触史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利用mNGS可提高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诊断的准确性,尽早启动以四环素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显著,但仍需警惕在病程中继发细菌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肺炎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多西环素
下载PDF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IgA、超敏C-反应蛋白、血管生成素-2变化及预后预测价值研究
9
作者 刘永政 刘晓静 +3 位作者 扈洁 王俊侠 刘平原 刘淑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92-695,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IgA(CP-Ig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管生成素-2(Ang-2)变化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CHD患者135例为观察组,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19例)及预...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IgA(CP-Ig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管生成素-2(Ang-2)变化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CHD患者135例为观察组,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19例)及预后不良组(16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35例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PCI前后以及两个亚组血清CP-IgA、hs-CRP及Ang-2水平。分析血清CP-IgA、hs-CRP及Ang-2与PCI术后CHD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血清CP-IgA、 hs-CRP及Ang-2对PCI术后CH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CP-IgA、hs-CRP及Ang-2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PCI术后血清CP-IgA及Ang-2水平较PCI术前降低,血清hs-CRP水平较PCI术前升高(均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CP-IgA、hs-CRP及Ang-2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均P<0.05)。血清CP-IgA、hs-CRP及Ang-2与PCI术后CHD患者预后呈正相关(均P<0.05)。血清CP-IgA、hs-CRP及Ang-2单独预测PCI术后CHD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小于三项联合(均P<0.05)。结论:CHD患者血清CP-IgA、hs-CRP及Ang-2水平升高,PCI术后血清CP-IgA和Ang-2水平降低,hs-CRP水平升高。预后不良患者血清CP-IgA、hs-CRP及Ang-2水平升高,且三者联合对PCI术后CH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肺炎衣原体抗体IgA 超敏C-反应蛋白 血管生成素-2 预后
下载PDF
沙眼衣原体质粒编码蛋白3的致病性及免疫保护性研究
10
作者 邓晗 程瑞琴 +7 位作者 陈土地 宋雅欣 梁银迎 李平露 赵婉星 马璟玥 王惠平 侯淑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 探索沙眼衣原体(CT)质粒编码蛋白3(Pgp3)的致病性及免疫保护性。方法 CT L2构建株(GFP)、野生株(WT)和质粒缺失株(PF)分别感染Hela细胞,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Pgp3蛋白表达水平;L2 GFP、WT... 目的 探索沙眼衣原体(CT)质粒编码蛋白3(Pgp3)的致病性及免疫保护性。方法 CT L2构建株(GFP)、野生株(WT)和质粒缺失株(PF)分别感染Hela细胞,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Pgp3蛋白表达水平;L2 GFP、WT和PF菌株经阴道分别感染C3H小鼠,感染后不同时间点经IFA评估生殖道包涵体形成单位(IFU)数量;组氨酸标记的Pgp3(His-Pgp3)体外刺激人输卵管上皮细胞,24 h后经Hoechst 33 528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L2 WT体外感染L929和L929-Pgp3细胞,在感染后30、60及80 h固定细胞并计算IFU和细胞核数量。L2 GFP和WT菌株经阴道分别感染C3H小鼠,50 d后各组均以L2 WT菌株攻毒,攻毒后不同时间点评估生殖道IFU数量。结果 L2 GFP Pgp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L2 WT,L2 PF无Pgp3蛋白表达;小鼠感染后第3、7、10和14天,L2 GFP感染组IFU数量显著高于L2 WT和L2 PF感染组,且L2 GFP组感染周期最长;Pgp3体外干预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空白组,L2 WT体外感染L929和L929-Pgp3细胞60 h和80 h后,L929-Pgp3组IFU值显著高于L929组,且宿主细胞消亡数量显著低于L929组;动物实验显示L2 GFP组经L2 WT菌株攻毒后下生殖道IFU数量显著低于L2 WT组,且L2 GFP组感染周期显著短于L2 WT组。结论 Pgp3可抑制宿主细胞凋亡并促进CT在细胞间播散感染;内源性Pgp3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质粒编码蛋白3 致病性 免疫保护性
下载PDF
长沙生态动物园野生动物衣原体感染情况调查
11
作者 张林 曾光哲 +4 位作者 王文 张卫忠 邱启官 尹崇 胡仕凤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7,共6页
为了解长沙生态动物园野生动物衣原体的感染情况,本试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562—2015),采用巢式PCR方法对采集到的园区内63种动物的231份粪便样品进行衣原体检测,并对阳性样品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检测样品中... 为了解长沙生态动物园野生动物衣原体的感染情况,本试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562—2015),采用巢式PCR方法对采集到的园区内63种动物的231份粪便样品进行衣原体检测,并对阳性样品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检测样品中有13份样品呈衣原体阳性,总阳性率为5.63%(13/231),其中植食类动物阳性率为11.43%(4/35)、灵长类动物阳性率为13.95%(6/43)、禽鸟类动物阳性率为3.13%(2/64)、肉食类动物阳性率为1.12%(1/89)。所有动物中感染风险最大的是灵长类动物,11种灵长类动物中有5种检出阳性,占比45.45%,且优势比(OR)=4.19(P<0.01)。基因测序和比对结果显示,仅从1份绿孔雀阳性粪便样品中获得有效的衣原体序列(序列号:OK033359.1),其与美国分离株c149(序列号:KY206900.1)相似度达99.72%,可鉴定为Chlamydia gallinacea,且处于较早进化阶段。结果表明,该动物园存在衣原体感染,但感染率不高,感染风险最大的是灵长类动物,禽鸟类存在Chlamydia gallinacea感染。衣原体在生态动物园野生动物中的存在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威胁,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动物园 野生动物 衣原体 巢式PCR 基因测序
下载PDF
1例鹦鹉热衣原体重症肺炎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及药学监护
12
作者 赖宗强 李俊 商永光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246,共5页
目的为鹦鹉热衣原体重症肺炎的抗感染药物治疗及药学监护提供思路和用药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鹦鹉热衣原体重症肺炎患者治疗的全过程,根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检验结果等情况,协助临床医师动态调整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针对鹦鹉热... 目的为鹦鹉热衣原体重症肺炎的抗感染药物治疗及药学监护提供思路和用药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鹦鹉热衣原体重症肺炎患者治疗的全过程,根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检验结果等情况,协助临床医师动态调整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针对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给予患者替加环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并结合病原体检查结果对治疗其他感染的用药方案进行动态调整。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了QTc间期延长和脂肪酶、淀粉酶升高的可疑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药师进行了药学监护并提出合理建议。结果临床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经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治疗鹦鹉热衣原体重症肺炎,应兼顾患者、药物、病原体三者的特点个性化制定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四环素类抗生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鹦鹉热衣原体感染有明确疗效,但是在临床应用中需关注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重症肺炎 替加环素 阿奇霉素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下载PDF
重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1例
13
作者 荣蓉 林惠贞 +3 位作者 黄祎丹 崔鑫浩 蔡孝桢 蒲晓雯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15-117,共3页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是一种较为少见的人畜共患病,肺部病变重,多合并急性呼吸衰竭及多器官功能受损,因缺乏特发性,常被误诊或漏诊。该文对1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诊疗进行报道。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肺炎 宏基因组
下载PDF
GBS、衣原体联合解脲支原体检测对胎膜早破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作用
14
作者 罗婷婷 施云 张丽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3期398-402,共5页
目的 研究B族链球菌(GBS)、衣原体联合解脲支原体(UU)检测对胎膜早破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胎膜早破产妇16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孕检且结果正常的165名孕... 目的 研究B族链球菌(GBS)、衣原体联合解脲支原体(UU)检测对胎膜早破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胎膜早破产妇16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孕检且结果正常的165名孕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GBS、衣原体、UU阳性率;分析GBS、衣原体、UU单一检测对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结果;分析GBS、衣原体、UU三者联合对观察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GBS阳性率、衣原体阳性率、UU阳性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BS阴性122例,GBS阳性46例,GBS阳性胎膜早破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衣原体阴性128例,衣原体阳性40例,衣原体阳性胎膜早破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U阴性117例,UU阳性51例,UU阳性胎膜早破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8例胎膜早破孕妇中,GBS、衣原体和UU均为阴性117例,GBS、衣原体和UU为单一一个或两个为阳性11例,GBS、衣原体和UU均为阳性40例;GBS、衣原体和UU均为阳性胎膜早破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比单一或两个感染及阴性胎膜早破孕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膜早破孕妇的GBS、衣原体和UU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妊娠孕妇,且GBS、衣原体和UU联合检测可更准确地预测母体和胎儿不良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链球菌 衣原体 解脲支原体 胎膜早破 妊娠结局
下载PDF
IL-10通过上调socs3抑制衣原体感染细胞炎症因子表达
15
作者 罗玲艳 杜昆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0-533,共4页
目的:研究SOCS3蛋白在IL-10抑制衣原体感染细胞炎症因子表达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IL-10对衣原体感染细胞STAT3蛋白活化的影响,以及在socs3 siRNA作用下p38及ERK1/2活化情况;RT-PCR技术检测衣原体感染细胞在I... 目的:研究SOCS3蛋白在IL-10抑制衣原体感染细胞炎症因子表达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IL-10对衣原体感染细胞STAT3蛋白活化的影响,以及在socs3 siRNA作用下p38及ERK1/2活化情况;RT-PCR技术检测衣原体感染细胞在IL-10或Stattic作用下socs3基因表达情况;ELISA检测衣原体感染细胞在socs3 siRNA作用下,炎症因子IL-6和IL-12产生情况。结果:IL-10可以通过激活STAT3蛋白上调socs3基因表达;衣原体能诱导IL-6及IL-12产生,但IL-10可以通过上调socs3基因表达抑制IL-6及IL-12产生;SOCS3蛋白能抑制p38和ERK1/2通路活化。结论:IL-10通过诱导SOCS3蛋白抑制p38和ERK1/2通路活化,从而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炎症因子 白细胞介素10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
下载PDF
杭州市首例鹦鹉热死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16
作者 王哲 孙昼 +4 位作者 冯爽 陶明勇 金新叶 王乙 杨流雯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对杭州市首例鹦鹉热死亡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为鹦鹉热病例调查处置及防控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病例流行病学资料,采集密接和环境样本开展病原学检测。结果该病例以咳嗽为首发症状,未引起重视,数日后出... 目的对杭州市首例鹦鹉热死亡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为鹦鹉热病例调查处置及防控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病例流行病学资料,采集密接和环境样本开展病原学检测。结果该病例以咳嗽为首发症状,未引起重视,数日后出现腹胀黑便,先后前往两家医疗机构就诊并住院。病例的痰液和外周血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测为鹦鹉热衣原体感染。采集病例家庭成员、密接和病家环境样本,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均为阴性。病例最后因消化道出血去世。结论该病例为杭州市报道的首例因基础疾病而死亡的鹦鹉热病例,因暴露于患病鹦鹉而感染。应针对医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尽早通过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进行辅助诊断,对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早诊断、早治疗,避免死亡的发生。同时,开展健康宣教,提高群众对疾病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死亡病例 流行病学调查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下载PDF
四川地区24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17
作者 周燕 邹娅 +5 位作者 卢鋆 郭西芮 邹雍维 叶永琴 刘欢 李刚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3期778-783,共6页
目的分析四川地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通过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确诊的24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主要以发热... 目的分析四川地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通过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确诊的24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主要以发热为首要表现,其他临床症状包括畏寒、寒战、头晕、头痛、乏力、咳嗽、咳痰、肌肉酸痛等,主要并发症为急性呼吸衰竭和肝功能不全,胸部CT多呈单侧肺叶炎性改变,一半以上患者出现胸腔积液。采用多西环素、氟喹诺酮类单药或联合用药的方案进行抗感染治疗后预后良好,联合用药在退热时间上优于单药治疗,但是不能缩短住院时间和用药疗程。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多有鸟类接触史。对不明原因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应仔细询问其流行病学史,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对疑似鹦鹉热的患者尽早通过mNGS技术进行辅助诊断。多西环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治疗中有效,联合用药能使患者体温更快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 肺泡灌洗液 宏基因二代测序
下载PDF
L929细胞无血清悬浮驯化及其在流产衣原体灭活疫苗中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刘东慧 李兆才 +6 位作者 梁林 谭书敏 闫海全 白天俊 王淑芳 闫文军 周继章 《中国兽药杂志》 2024年第4期1-13,共13页
为通过悬浮细胞培养方法规模化生产流产衣原体抗原,采用逐步降血清悬浮驯化法使贴壁L929细胞逐步适应悬浮培养环境,最终获得了一株可无血清悬浮培养的L929细胞株。将流产衣原体接种于L929悬浮细胞上,研究不同的促感染试剂以提高收菌量,... 为通过悬浮细胞培养方法规模化生产流产衣原体抗原,采用逐步降血清悬浮驯化法使贴壁L929细胞逐步适应悬浮培养环境,最终获得了一株可无血清悬浮培养的L929细胞株。将流产衣原体接种于L929悬浮细胞上,研究不同的促感染试剂以提高收菌量,并选择出最佳的培养方法制备流产衣原体灭活疫苗。以25μL、50μL、100μL的剂量免疫Balb/c小鼠,攻毒后检测其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当该L929悬浮细胞初始接种密度为5×10^(5)/mL时,培养72 h后细胞浓度可达到约7×10^(6)/mL,细胞活力在95%以上;在细胞密度为6×10^(6)/mL,接菌量为5.5×10^(4) IFU/mL,加入脂质体2000的量为1.7μL/mL、放线菌酮浓度为0.4μg/mL时,菌量增殖倍数最大,48 h内约扩增了52倍。经流产衣原体悬浮培养细胞灭活疫苗免疫后,小鼠产生的抗体水平随免疫剂量的增加而提升;接种50μL、100μL疫苗组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IFN-γ、IL-2的含量远高于接种25μL疫苗和注射PBS组的小鼠;对免疫后的小鼠进行攻毒,接种疫苗组小鼠的脾脏、十二指肠、子宫中的流产衣原体基因组含量远低于未接种疫苗组小鼠。注射PBS组及接种25μL疫苗组的小鼠子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坏死及炎症,而其余两组小鼠的子宫无异常变化。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驯化出1株L929悬浮培养细胞株,并且通过悬浮培养工艺制备的流产衣原体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良好,接种50μL、100μL该灭活疫苗可以有效抑制流产衣原体的感染,该L929细胞全悬浮培养株的成功驯化为疫苗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929贴壁细胞 悬浮培养驯化 流产衣原体 灭活疫苗 免疫评价
下载PDF
51例社区获得性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影像学与疗效分析
19
作者 周倩倩 王东升 +4 位作者 蒋旭琴 费广茹 鲁怀伟 许实成 胡晓文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9-64,共6页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影像学特点,从而指导早期诊断及治疗,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3年4月间通过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诊断的51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住院患者资料。结果51例患者主要症状为高热(47/51,92.16%)、...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影像学特点,从而指导早期诊断及治疗,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3年4月间通过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诊断的51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住院患者资料。结果51例患者主要症状为高热(47/51,92.16%)、咳嗽(35/51,68.63%)、咳痰(24/51,47.06%)、胸闷(18/51,35.29%)、呼吸衰竭(17/51,33.33%)。外周血中白细胞正常或减低(38/51,74.50%)、CRP升高(51/51,100%)、转氨酶升高(34/51,66.67%)、D-二聚体增高(48/51,94.12%)。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肺实变(46/51,90.20%)、磨玻璃样改变(15/51,29.41%)、胸腔积液(23/51,45.10%)、多叶病变(13/51,25.50%)。治疗:单药治疗(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或大环内酯类)27例(52.94%),总有效率为88.89%;联合治疗(喹诺酮类联合四环素类或大环内酯类)22例(43.14%),总有效率90.90%。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以高热、咳嗽伴肺实变、磨玻璃样改变为特点,应尽早诊断加用针对性抗生素治疗,重症患者建议早期联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肺炎 宏基因组病原学二代测序 影像学
下载PDF
二代测序技术诊断鹦鹉热衣原体肺炎8例
20
作者 郑文川 吴敏丹 +5 位作者 庄嘉 吴树瀚 周琪鹏 蔡俊福 郑泓斌 张淇钏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9-12,共4页
目的探索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随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经mNGS确诊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中男1例,女7例,年龄为33~81岁。4例有鸟类/家禽的... 目的探索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随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经mNGS确诊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中男1例,女7例,年龄为33~81岁。4例有鸟类/家禽的接触史。临床表现主要为高热(8/8)、咳嗽(8/8)、咳痰(4/8)、神经系统症状(3/8)。实验室检查提示白细胞升高(4/8)、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8/8)、淋巴细胞比例均降低(8/8);所有患者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明显升高伴有低蛋白血症(8/8);谷丙转氨酶(8/8)、谷草转氨酶(8/8)、肌酸激酶(4/8)、乳酸脱氢酶(6/8)升高;胸部影像学多表现为斑片状渗出实变(7/8)、团块状实变(1/8),累及单侧居多(7/8)。所有患者均由肺泡灌洗液mNGS确诊,确诊后调整为多西环素(4/8)或奥玛环素(2/8)或莫西沙星(2/8),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有一定的特征性,但临床诊断仍然困难。mNGS检测快、准确性高,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尽早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临床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