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SSR标记研究甘蓝型油菜叶绿体基因组DNA多态性
1
作者 陈碧云 吕培军 +1 位作者 许鲲 伍晓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55,共10页
叶绿体基因组具有母性遗传、单倍性、高度的保守性和明显的种内差异等特点。研究不同品种叶绿体基因多样化程度,可为甘蓝型油菜的收集与引种及遗传改良提供指导。利用15对特异性叶绿体SSR标记对287份国内外甘蓝型油菜叶绿体基因组多样... 叶绿体基因组具有母性遗传、单倍性、高度的保守性和明显的种内差异等特点。研究不同品种叶绿体基因多样化程度,可为甘蓝型油菜的收集与引种及遗传改良提供指导。利用15对特异性叶绿体SSR标记对287份国内外甘蓝型油菜叶绿体基因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15对叶绿体SSR特异引物中,5对引物扩增产生多态性条带合计19条,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出3.8条多态性条带;287份材料共划分成14个单倍型,优势单倍型H01占比74.91%、H02占比13.59%、H03占比4.88%,其余11种单倍型(H04-H14)占比合计6.62%;H02为波里马、陕2A胞质类型,为中国特有单倍型;国外甘蓝型油菜中,俄罗斯与瑞典的单倍型较丰富,引进俄罗斯与瑞典的资源能更高效拓宽中国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本底。本研究还获得2对引物(MF-4和ccmp2)得到特异条带,并为此建立了快速鉴定波里马、陕2A胞质类型的方法,为波里马与陕2A细胞质类型材料的鉴定与保护提供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叶绿体SSR dna多态性 单倍型
下载PDF
Exploitation of Concatenated Olive Plastome DNA Markers for Reliable Varietal Identification for On-Farm Genetic Resource Conservation
2
作者 Muhammad Noman Wajya Ajmal +2 位作者 Muhammad Ramzan Khan Armghan Shahzad Ghulam Muhammad Ali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5年第19期3045-3074,共30页
Rapid and reliable identification of olive plants using DNA markers has been attempted in the past but the selection of polymorphic regions for discrimination at varietal level remained obscure. Recent sequencing of p... Rapid and reliable identification of olive plants using DNA markers has been attempted in the past but the selection of polymorphic regions for discrimination at varietal level remained obscure. Recent sequencing of plastid genome of the olive flaunts high resolution Cp markers for olive DNA fingerprinting. Using this information, we designed a combination of chloroplast markers to amplify genes recruited in photosynthesis, ribosomal and NADH energy metabolism for varietal identification of olive plants. Concatenated DNA sequences of more than 100 unknown and 10 reference plants samples were analyzed using various bioinformatics and phylogenetic tools. Conserved blocks of nucleotide sequences were detected in multiple alignments. Phylogenetic reconstruction differentiated the unknown plants into various clusters with known varieties. Further narrowing down of the samples through UPGMA tree clearly separated the plants into Arbosana, Frantoio and Koroneiki as the major varieties. Multiple alignments of these clusters revealed important variety specific SNPs including G and T nucleotides at specific positions. Sequence identifying at intra cultivar level was more than 98.79% while it dropped to 97%, and even to 96% at inter varietal level. Furthermore, a neighbor net network analysis separated these three clusters, thus validating the results of UPGMA tree. Over all, out of 100 plants samples, 49 plants were identified that fall into 10 varieties including Arbosana, Carolea, Chetoui, Coratina, Domat, Frantoio, Gemlik, Koroneiki,Leccino and Moraiolo. The maximum number of known plants belongs to Frantoio and Gemlik (8 each). The least number of samples was identified from Carolea, Domat and Moraiolo with 2 samples each. However, 51 plants could not be identified, as plants were not clustered with any of reference control. Our results have implications in on-farm conservation of olive germplasm and provision of genuine material for multiplication of authentic varieties. This strategy can be extended to varietal identification of other plant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Fingerprinting OLIVE marker chloroplast Genome Identification PHYLOGENETIC
下载PDF
非AA型野生稻叶绿体DNA籼粳特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武汉 邓华凤 +4 位作者 陈良碧 何强 舒服 陈觉梁 袁隆平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93-97,共5页
籼粳分化现象广泛存在于亚洲栽培稻(O.sativa)中。大量研究表明,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的叶绿体DNA也存在籼粳分化。为进一步探明非AA型野生稻的叶绿体DNA是否存在籼粳分化现象,利用2个长度多态性籼粳分型标记(ORF100和ORF29-TrnCGCA)... 籼粳分化现象广泛存在于亚洲栽培稻(O.sativa)中。大量研究表明,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的叶绿体DNA也存在籼粳分化。为进一步探明非AA型野生稻的叶绿体DNA是否存在籼粳分化现象,利用2个长度多态性籼粳分型标记(ORF100和ORF29-TrnCGCA)对12个非AA型野生稻种的叶绿体DNA进行籼粳特性分析。研究发现,非AA型野生稻叶绿体DNA都呈现偏粳趋势。对叶绿体DNA碱基多态性最丰富的2个区域(rps16基因内含子和TrnTUGU-TrnLUAA间区)进行测序比较,在4个位点的籼粳分型标记中,非AA型野生稻有3个位点与粳型标记一致,1个位点与籼型标记一致,但另有多个位点的碱基与栽培稻不同。研究结果表明,非AA型野生稻叶绿体DNA总体偏粳,但与典型粳稻存在一定遗传差异。推测粳型叶绿体可能为稻属原始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AA型野生稻 叶绿体dna 分子标记 籼粳特性
下载PDF
江淮流域杂草稻叶绿体DNA的籼粳分化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杰 王军 +6 位作者 曹卿 陈志德 汤陵华 王艳萍 方先文 王才林 仲维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1-397,共7页
为了探明江淮流域杂草稻的细胞质来源,根据水稻叶绿体DNA ORF100(Open Reading Frame 100)序列在籼粳间存在69 bp差异的特征,设计了InDel标记cpDNA69。利用该标记对2个分别以籼稻和粳稻为母本的F2群体、22份栽培稻(Oryza sativaL.)、3... 为了探明江淮流域杂草稻的细胞质来源,根据水稻叶绿体DNA ORF100(Open Reading Frame 100)序列在籼粳间存在69 bp差异的特征,设计了InDel标记cpDNA69。利用该标记对2个分别以籼稻和粳稻为母本的F2群体、22份栽培稻(Oryza sativaL.)、3份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Griff.)进行了分析验证。PCR结果可以获得缺失和非缺失两种带型,缺失带型与以籼稻为母本的F2群体、10份籼稻材料完全对应;非缺失带型与以粳稻为母本的F2群体、11份粳稻材料完全对应,3份广西普通野生稻为非缺失带型,属粳型,1份以粳稻为母本的籼粳杂交材料为粳型。因此,cpDNA69可以用作叶绿体籼粳鉴定标记。利用该标记对22份杂草稻的叶绿体DNA鉴定的结果表明,7份早年发现的杂草稻,即江苏省连云港穭稻和安徽省怀远、来安、全椒、肥东的塘稻的叶绿体DNA为非缺失带型,属粳型,而近年来在江苏省扬中、高邮、灌云、洪泽、盐都、兴化、如皋等地直播稻田发现的15份红米杂草稻的叶绿体DNA为缺失带型,属籼型。这为进一步研究江淮流域杂草稻的来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稻 栽培稻 叶绿体dna 籼粳分化 细胞质来源 分子标记
下载PDF
珍稀濒危飘带兜兰叶绿体全基因组种内变异研究
5
作者 高鑫祯 唐露 +2 位作者 汪雨 邵士成 罗艳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飘带兜兰(Paphiopedilum parishii)分布范围狭窄,仅在中国、缅甸、泰国以及老挝有少量分布。近年来,因生境破坏和人为滥采而导致飘带兜兰野生种群极度缩减。为开发种内多态性的分子标记用于保护生物学研究,该研究对飘带兜兰4个野生个体... 飘带兜兰(Paphiopedilum parishii)分布范围狭窄,仅在中国、缅甸、泰国以及老挝有少量分布。近年来,因生境破坏和人为滥采而导致飘带兜兰野生种群极度缩减。为开发种内多态性的分子标记用于保护生物学研究,该研究对飘带兜兰4个野生个体经测序、组装、注释获得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与已公布的飘带兜兰2个个体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飘带兜兰叶绿体基因组的种内差异。结果表明:(1)飘带兜兰叶绿体基因组具有典型被子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环状四分体结构,基因组长度为154 403~154 809 bp,共编码129个基因,包括78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9个tRNA基因、8个rRNA基因,以及4个假基因。(2)在飘带兜兰6个个体叶绿体基因组中检测到103~107个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s)位点,其中21个SSR位点具有多态性。此外,在6个个体叶绿体基因组中还检测到60个长序列重复,包括17~21个正向重复、18~29个反向重复、9~16个回文重复、4~9个互补重复。(3)通过比较6个个体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的核苷酸多样性,共发现70处变异,包括1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s)、60个插入缺失(InDels)。其中,有3个SNP位点发生了非同义替换,导致编码功能基因的氨基酸发生改变;19个插入缺失多态性较高,具有开发为分子标记的潜力。(4)通过计算核苷酸多样性值(Pi)共发现8个有变异的区域,Pi值为0~0.006 32,其中变异度较大的是rps3-rpl22、trnL-UAC-rpl32、rpoB-trnC-GCA以及ycf4,这些高变区可开发为分子标记用于评估飘带兜兰遗传多样性。(5)系统发生分析结果表明,飘带兜兰6个个体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聚在一起,与长瓣兜兰互为姐妹群。综上表明,飘带兜兰叶绿体基因组的SSRs、长序列重复、SNPs、InDels以及核苷酸序列呈现了足够的种内多样性,可开发成分子标记用于该种的系统演化及保护生物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全基因组 飘带兜兰 序列差异 多态性分子标记 插入缺失 微卫星
下载PDF
cpDNA标记在马铃薯杂交亲本选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胡祚 郝大海 +5 位作者 段晓艳 王兆富 李周 苏跃 冯泽蔚 李灿辉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9-33,共5页
亲本选配是马铃薯杂交育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叶绿体DNA(cpDNA)标记方法,对两个马铃薯杂交组合(Shepody×CIP 004和PB06×CIP 004)的亲本、及其杂交实生种子后代群体的细胞质遗传背景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Shepody拥... 亲本选配是马铃薯杂交育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叶绿体DNA(cpDNA)标记方法,对两个马铃薯杂交组合(Shepody×CIP 004和PB06×CIP 004)的亲本、及其杂交实生种子后代群体的细胞质遗传背景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Shepody拥有T-型cpDNA标记,属于普通栽培亚种(Solanum tuberosum ssp.tuberosum);CIP004和PB06拥有A-型cpDNA标记,均属于安第斯栽培亚种(Solanum tuberosum ssp.andigena);在cpDNA两个标记位点(H1和H2)上,2个杂交组合实生种子后代群体的细胞质遗传背景分别与其母本完全一致,平均生育期分别与其母本接近。上述结果表明,cpDNA标记技术在马铃薯杂交亲本选配和早世代选育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亲本选配 叶绿体dna标记
下载PDF
水稻不同组织总DNA对叶绿体标记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周索童 刘志文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12期27-30,共4页
叶绿体DNA标记是水稻分子生物学分析中的常用方法之一。但是水稻叶绿体DNA的提取过程复杂且耗时,为了简化分析步骤,本试验使用CTAB与SDS方法分别提取栽培水稻籼93-11和粳沈农265的叶、根、种子3种组织总DNA,选择3对叶绿体基因间隔区标记... 叶绿体DNA标记是水稻分子生物学分析中的常用方法之一。但是水稻叶绿体DNA的提取过程复杂且耗时,为了简化分析步骤,本试验使用CTAB与SDS方法分别提取栽培水稻籼93-11和粳沈农265的叶、根、种子3种组织总DNA,选择3对叶绿体基因间隔区标记(psbA-trnH、petG-trnP和infA-rpl36)以及2对水稻叶绿体籼粳分类标记(ORF100和ORF29-TrnCGCA)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以它们种子、根为模板的扩增效果与叶片模板的扩增效果相一致,并与预期的结果相符合。最后对60份杂草稻种子总DNA进行叶绿体籼粳分类标记扩增分析,结果表明,杂草稻种子总DNA中扩增出目的片段同样能够进行有效的籼粳分类。这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水稻叶绿体标记的分析过程,加快分析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dna提取 叶绿体标记 PCR扩增
下载PDF
温敏核不育系株1S籼粳的属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平 戴小军 +4 位作者 杨远柱 李文嘉 欧立军 梁满中 陈良碧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112-2120,共9页
温敏核不育系株1S是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水稻优良早籼型不育系品种。以典型籼稻和粳稻为对照,采用ISSR、SRAP和TRAP三种分子标记方法对株1S核DNA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株1S核DNA以籼型基因为主,但含有部分粳型特异性片段,具有一定... 温敏核不育系株1S是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水稻优良早籼型不育系品种。以典型籼稻和粳稻为对照,采用ISSR、SRAP和TRAP三种分子标记方法对株1S核DNA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株1S核DNA以籼型基因为主,但含有部分粳型特异性片段,具有一定的粳型血缘;3种分子标记方法都能建立株1S所特有的分子指纹。对株1S叶绿体DNA中ORF100、ORF29-TrnCGCA、TrnTUGU–TrnLUAA、rps16基因内含子等序列分析表明,株1S为籼型叶绿体,对照材料培矮64S、准S为粳型叶绿体;株1S在TrnTUGU–TrnLUAA片段中存在2个特异碱基。利用籼型细胞质和含有适量粳稻血缘的两用核不育系可能是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高产稳产早稻组合的育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核不育系 分子标记 dna 叶绿体dna
下载PDF
含当归中成药的DNA提取及其分子鉴定 被引量:12
9
作者 苟惠 王译伟 +2 位作者 郑茜 王钦 张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4-50,共7页
目的:优化含当归中成药的DNA提取方法,并利用叶绿体trn L-F基因及当归特异分子标记对当归中成药进行鉴定。方法:采用传统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法,磁珠法以及改良CTAB法对10种含有当归成分的中成药进... 目的:优化含当归中成药的DNA提取方法,并利用叶绿体trn L-F基因及当归特异分子标记对当归中成药进行鉴定。方法:采用传统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法,磁珠法以及改良CTAB法对10种含有当归成分的中成药进行DNA提取,利用微量紫外分光光度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所得总DNA的完整性、纯度和浓度。对10份当归中成药的trn L-F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利用当归特异鉴别分子标记对10种当归中成药中的当归成分进行分子鉴别。结果:利用改良CTAB法获得了纯度较高,质量较好的DNA。10种中成药中当归的trn L-F序列与正品当归序列相似度为99.88%-100%,系统发育树显示10份中成药中的当归与正品当归聚为一类。利用当归特异性鉴别分子标记进行验证,10种中成药DNA样品均能得到明亮的扩增条带。结论:改良CTAB法可以有效提取当归中成药中的基因组DNA。利用trn L-F序列和当归特异性鉴别分子标记,成功对10份市售当归中成药进行了分子鉴别,为当归类中成药的分子鉴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中成药 dna提取方法 叶绿体trn L-F序列 特异性鉴别分子标记 分子鉴定
原文传递
野生大麻叶绿体基因组分子多态标记的筛选与开发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庆滢 陈璇 +4 位作者 郭孟璧 郭蓉 许艳萍 杨明 郭鸿彦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79-985,共7页
以6份不同生态区野生大麻为试验材料,对叶绿体17个高变区的通用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同时基于已公布的大麻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开发新的多态性引物。结果显示:(1)17对通用引物,通用性达76.5%... 以6份不同生态区野生大麻为试验材料,对叶绿体17个高变区的通用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同时基于已公布的大麻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开发新的多态性引物。结果显示:(1)17对通用引物,通用性达76.5%,但仅ndh F-rpl32引物产物多态性好;(2)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表明大麻叶绿体基因组多态性比较低,但存在极少的高变区,针对全序列高变区段设计的4对引物(trn L-rpl32~a,rps8-rps11,psa I-acc D,rps16~a)在6份野生大麻群体材料中分别有2~8个变异位点,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叶绿体非编码基因片段通用引物ndh F-rpl32及本研究针对大麻开发的trn L-rpl32~a、rps8-rps11、psa I-acc D、rps16~a引物在大麻中具有专一性强、产物多态性高等特点,可作为高效分子标记应用于大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保护、物种起源与遗传进化、种下分类鉴定、工业大麻育种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麻 叶绿体基因组 遗传多态性 分子标记
原文传递
药食两用藠头叶绿体基因组解析、比较基因组学及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杨俏俏 姜梅 +3 位作者 王立强 陈海梅 刘昶 黄林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3-181,共9页
藠头(Allium chinense)为百合科葱属常用药食两用植物。为探究部分葱属植物系统发育关系不明确及该属物种鉴别通用DNA条形码匮乏的问题,本研究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藠头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测序、组装、注释及系统进化研究。结果显示藠... 藠头(Allium chinense)为百合科葱属常用药食两用植物。为探究部分葱属植物系统发育关系不明确及该属物种鉴别通用DNA条形码匮乏的问题,本研究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藠头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测序、组装、注释及系统进化研究。结果显示藠头叶绿体基因组为152 525 bp,呈典型的四分状结构,共编码116个基因,其中蛋白质编码基因81个,转运RNA (transfer RNA)基因31个和核糖体RNA (ribosome RNA)基因4个。对6个葱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比较分析发现了7个变异较大的区间,包括基因编码区ndhA和ycf1,以及非编码区rps16-trnQ、trnT-trnF、ndhF-rpl32、rpl32-trnL和rpl16-rps3。利用葱属和非葱属53个物种的58个共有蛋白序列构建了进化树,发现除百合属、重楼属外其余各属物种所在分枝的支持率都达到66%~100%,有效地解决该类植物的系统进化与分类问题。此外,利用EcoPrimer软件成功发现了7个可用于葱属物种鉴定的候选DNA条形码序列并设计了引物。本研究首次获得了藠头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明确葱属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发现了一系列葱属物种特异的DNA条形码序列,为深入研究葱属植物的系统进化、分类及物种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藠头 叶绿体基因组 分子标记 系统发育 dna条形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