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et of Great Knots (Calidris tenuirostris) during spring stopover at Chongming Dongtan,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璇 华宁 +5 位作者 马强 薛文杰 冯雪松 吴巍 汤臣栋 马志军 《Chinese Birds》 2011年第1期27-32,共6页
Variable and unpredictable food resources at stopover sites bring severe challenges to migrating shorebirds. Opportunistic foraging strategies, referring to shorebirds consuming prey in proportion to their availabilit... Variable and unpredictable food resources at stopover sites bring severe challenges to migrating shorebirds. Opportunistic foraging strategies, referring to shorebirds consuming prey in proportion to their availability, allow shorebirds to replenish fuel and nutrient reserves efficiently for continuing their migration. Chongming Dongtan, located in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of eastern China, is the first major stopover site of shorebirds on the Chinese mainland during their northward migration. We investigated the diet of Great Knots (Calidris tenuirostris) at Chongming Dongtan during the spring stopovers of 2009 and 2010 through benthos sampling and dropping analysis. The benthos samples were categorized into gastropods, bivalves, polychaetes, crustaceans and insect larvae. Dropping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gastropods and bivalves constituted more than 70% of the diet of the Great Knot, with Assiminea violacea and Corbicula fluminea being the most frequently consumed. Chi-square tests indicated that for each prey categor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requency of its occurrence in the benthos samples and dropping samples during the early stopover periods of 2009 and 2010 and during the late stopover periods of 2010. Although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of prey in the total macrobenthos and in the droppings of the Great Knots during the late stopover period in 2009, the more abundant prey were more frequently consumed by the Great Knots. This suggests that Great Knots adopted an opportunistic foraging strategy during their stopover at Chongming Dongt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idris tenuirostris chongming dongtan DIET foraging strategy Great Knot
下载PDF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alt marsh vegetation patterns,soil elevation and tidal channels using remote sensing at Chongming Dongtan Nature Reserve, China 被引量:7
2
作者 ZHENG Zongsheng ZHOU Yunxuan +1 位作者 TIAN Bo DING Xianwe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6-34,共9页
The analysis of vegetation-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 has always been a study hotspot in ecology. A number of biotic, hydrologic and edaphic factors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macrophytes within salt m... The analysis of vegetation-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 has always been a study hotspot in ecology. A number of biotic, hydrologic and edaphic factors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macrophytes within salt marsh.Since the exotic species Spartina alterniflora(S. alterniflora) was introduced in 1995, a rapid expansion has occurred at Chongming Dongtan Nature Reserve(CDNR) in the Changjiang(Yangtze) River Estuary, China.Several important vegetation-environment factors including soil elevation, tidal channels density(TCD),veget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 were extracted by remote sensing method combined with field measurement. To ignore the details in interaction between biological and physical proces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was discussed at a large scale of the whole saltmars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cirpus mariqueter(S. mariqueter) can endure the greatest elevation variance with 0.33 m throughout the marsh in CDNR. But it is dominant in the area less than 2.5 m with the occurrence frequency reaching 98%. S. alterniflora has usually been found on the most elevated soils higher than 3.5 m but has a narrow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rapid decrease of S. mariqueter can be explained by stronger competitive capacity of S. alterniflora on the high tidal flat. FVC increases with elevation which show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elevation(r=0.30, p〈0.001). But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FVC indicates that vegetation is not well developed on both elevated banks near tidal channels from the whole scale mainly due to tidal channel lateral swing and human activities. The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r=–0.20, p〈0.001) was found between FVC and TCD, which shows vegetation is restricted to grow in higher TCD area corresponding to lower elevation mainly occupied by S. mariqueter communities. The maximum occurrence frequency of this species reaches to 97% at the salt marsh with TCD more than 8 m/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ote sensing vegetation patterns chongming dongtan Nature Reserve salt marshes environmental factors
下载PDF
Coastal protection using building with nature concept:A case study from Chongming Dongtan Shoal,China
3
作者 Zhentao Chong Min Zhang +5 位作者 Jiahong Wen Luyang Wang Jie Mi Jeremy Bricker Stanley Nmor Zhijun Dai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152-166,共15页
With climate change and rising sea levels,the coastal zone’s flood risk is deteriorating.Previous researches have shown a gradually degrading capacity of traditional hard engineering structures(e.g.,seawall,dikes)on ... With climate change and rising sea levels,the coastal zone’s flood risk is deteriorating.Previous researches have shown a gradually degrading capacity of traditional hard engineering structures(e.g.,seawall,dikes)on flood mitigation due to problems such as land subsidence and insufficient maintenance.To remedy the defects,the"building with nature concept"for coastal protection with saltmarshes was examined by combining field measure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The advantages of saltmarsh over traditional seawall on flood protection was demonstra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th flood area mitigation and economic gain,based on scenario simulations.Results show that tidal wetlands are essential in mitigating significant wave heights(Hs)and current velocities even during storm conditions.The storm wave and current velocity reduction ratio(RRw and RRc)by saltmarshes on Chongming Dongtan Shoal(CMDS)during Typhoon 9711 is approximately 11%and 51%,respectively.The wave and current mitigation by Scirpus mariqueter are more efficient than Spartina alterniflora and Phragmites australis during measurements in 2010,which were approximately 0.3 m and 0.2 m/s,0.125 m and 0.155 m/s,0.086 m and 0.128 m/s per kilometer width,respectively.The summer saltmarsh area 54.2 km2 on CMDS protects approximately 32 km^(2)land area behind the seawall from being flooded,equivalent to the seawall heightening of approximately 0.42 m on equivalent flood mitigation.The performance of cost-and-benefit analysis shows a relatively higher(by 3%–7%)net present value(NPV)and a higher(by 1.5 times)benefit-cost ratio(BC)of nature-based solution(i.e.,saltmarsh restoration)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hard engineering solution(i.e.,seawall construction).Thus,building seawall with nature,such as a hybrid flood protection measure,should be implemented in the future coastal redesign and mainten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e-based flood protection storm wave mitig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cost-benefit analysis chongming dongtan Shoal
下载PDF
台风“梅花”对潮滩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李晶晶 史本伟 +2 位作者 彭忠 张文祥 彭彪彪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40,共12页
台风会对潮滩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分布影响显著。台风期间现场资料匮乏,导致人们对台风如何影响生态系统的认识仍十分有限。为此,本研究选取长江口崇明东滩盐沼-光滩断面于2022年9月台风“梅花”前、... 台风会对潮滩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分布影响显著。台风期间现场资料匮乏,导致人们对台风如何影响生态系统的认识仍十分有限。为此,本研究选取长江口崇明东滩盐沼-光滩断面于2022年9月台风“梅花”前、中、后进行水动力观测和大型底栖动物同步采样。研究发现:(1)台风“梅花”期间,盐沼中有效波高是正常天气下的2~4倍,浪流联合剪切应力是正常天气下的10倍;(2)台风“梅花”过后1周内,盐沼中底栖动物的物种数、丰度、生物量分别是台风前的1.9倍、3.8倍、3.0倍,优势种种类(谭氏泥蟹(Ilyoplax deschampsi)、拟沼螺(Assiminea sp.)、堇拟沼螺(Assiminea violacea)、河蚬(Corbicula fluminea))比台风过境前(拟沼螺、谭氏泥蟹、河蚬)增加了一种(堇拟沼螺),第一优势种由拟沼螺变为谭氏泥蟹;(3)台风“梅花”过后1周内,盐沼中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丰度和生物量均增加,而盐沼前缘光滩上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降低,原因是盐沼前缘光滩上的底栖动物(谭氏泥蟹、拟沼螺、河蚬)在台风导致的强水动力胁迫下,迅速迁移至水动力相对弱的盐沼中;(4)台风“梅花”过后2周,盐沼中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恢复。本研究结果表明盐沼植被不仅具有消浪缓流、保滩护岸等生态服务功能,还可在台风期间为底栖动物提供避难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水动力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 崇明东滩
下载PDF
上海崇明东滩湿地潮滩梯度下芦苇种群动态分析
5
作者 王虓 李德志 +5 位作者 计阳晴 李羚菱 Rasool Samreen Ghulam Tehreem Rafique 王莹 陈婧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7-664,共8页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是崇明东滩湿地潮间带的优势种,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与净化功能。芦苇种群主要在中、高潮滩呈带状分布,但在低潮滩也有小斑块状分布。作为典型根茎型克隆植物的芦苇种群,在盐沼湿地不同潮滩表现出怎样的种群...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是崇明东滩湿地潮间带的优势种,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与净化功能。芦苇种群主要在中、高潮滩呈带状分布,但在低潮滩也有小斑块状分布。作为典型根茎型克隆植物的芦苇种群,在盐沼湿地不同潮滩表现出怎样的种群动态特征,进而反映出怎样的差异化的适应能力,值得深入研究。以分布在崇明东滩湿地低、中、高3个潮滩上的芦苇种群为研究对象,全程定位追踪起始于4、6月的同生群在整个生长季的生长、发育过程,并定量分析它们的动态生命表、生存曲线、生存率和累积死亡率,系统揭示分布于3个潮滩的芦苇种群典型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起始于4月的处于低、中、高3个潮滩上的芦苇同生群,其生存曲线存在差异,它们分别趋近于Deevey-Ⅰ型、Deevey-Ⅱ型和Ⅲ型的过渡型,以及Deevey-Ⅰ型和Ⅱ型的过渡型;(2)起始于6月的处于低、中潮滩上的芦苇同生群,其生存曲线呈现出与4月同生群相似的特征,高潮滩同生群则由Deevey-Ⅰ型和Ⅱ型的过渡型转变成Deevey-Ⅱ型和Ⅲ型的过渡型;(3)经综合分析,高潮滩芦苇同生群稳定性最强,低潮滩同生群相对不稳定,中潮滩同生群在生长初期不稳定而在生长中后期趋于稳定;(4)基于上述研究结果,针对东滩湿地沿潮滩梯度分布的芦苇种群的保育与管理提出了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湿地 芦苇 动态生命表 种群动态
下载PDF
上海市崇明区东滩湿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其时空变化特征
6
作者 杨瑞妮 韩震 +1 位作者 周怿 翁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6-144,共9页
[目的]估算上海市崇明区东滩湿地植被的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探索小尺度区域湿地植被NPP估算方法,为有效评估湿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崇明区东滩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Sentinel-2B卫星遥感数... [目的]估算上海市崇明区东滩湿地植被的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探索小尺度区域湿地植被NPP估算方法,为有效评估湿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崇明区东滩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Sentinel-2B卫星遥感数据和地面气象数据,基于CASA模型对崇明区东滩湿地2017—2021年NPP进行了月、季、年尺度上的估算,并对影响NPP时空变化的自然因素做了相关性分析。[结果](1)2017—2021年崇明区东滩湿地NPP均值(以C计)分别为390.22±155.68,426.74±102.40,575.25±445.51,539.29±201.87和611.81±464.88 g/(m^(2)·a),总量(以C计)分别为1.56×10^(10),1.96×10^(10),2.54×10^(10),2.70×10^(10)和2.94×10^(10)g/a,增长趋势明显;(2)NPP高值区域不断向海淤积扩展,芦苇对研究区NPP总量的贡献率达54.73%~70.03%,其次是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3)月NPP均值呈正态分布,NPP均值随季节变化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夏季和秋季NPP均值和NPP总量有显著提升,春季和冬季变化不明显。[结论]月平均温度是影响月NPP均值的主要因素。采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湿地植被分类结果,并对估算模型参数本地化,可以提升估算结果的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植被 CASA模型 东滩湿地 上海市崇明区
下载PDF
崇明东滩吹填区黏性土层抗剪强度随时间变化特征及机理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清 吕作俊 +4 位作者 姚萌 董佳祺 夏玮彤 杨天亮 牛岑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63-1174,共12页
为了对上海市崇明东滩等吹填造陆区域进行工程地质评价,针对崇明东滩吹填区下伏黏性土抗剪强度的变化特点,考虑不同吹填时间,选取由西向东的5个不同吹填区(1949围堰内、1949-1964、1964-1976、1976-1990、1990-1998)内钻孔的黏性土进行... 为了对上海市崇明东滩等吹填造陆区域进行工程地质评价,针对崇明东滩吹填区下伏黏性土抗剪强度的变化特点,考虑不同吹填时间,选取由西向东的5个不同吹填区(1949围堰内、1949-1964、1964-1976、1976-1990、1990-1998)内钻孔的黏性土进行剪切试验,分析了不同时期及不同层位黏性土抗剪强度的变化,并对土样进行扫描电镜试验,观察土样的微观结构,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定性及定量地分析了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黏土在1949-1964吹填区内的抗剪强度最高,在50、100、200、300 kPa竖向压力下的峰值剪应力分别为33.31、46.68、102.10、147.15 kPa,粉质黏土在各级竖向压力的作用下,各吹填区内的抗剪强度差距不大;自西向东,黏土层的抗剪强度指标与粉质黏土层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与天然含水率的变化趋势有关。2)自西向东,各吹填区内土样的微观结构有显著变化,黏土层的微观结构从絮凝-团聚状结构向基质状结构变化,粉质黏土层的微观结构呈现骨架-团聚状—基质状—絮凝-团聚状结构的变化趋势。3)结构单元体的平均直径与土样的黏聚力负相关,与内摩擦角正相关,结构单元体的平均形状系数与土样的黏聚力正相关,与内摩擦角负相关。说明结构单元体的平均直径、平均形状系数与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标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吹填区 黏性土 抗剪强度 机理分析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崇明东滩盐沼生态系统退化评估
8
作者 杨幸幸 江灿 +5 位作者 周红宏 贾俊鹤 王腾 何彦龙 杨颖 纪焕红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3年第2期51-56,共6页
盐沼生态系统的科学评估研究可为生态系统问题的识别诊断、修复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崇明东滩盐沼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PSR)”模型建立了退化评估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各... 盐沼生态系统的科学评估研究可为生态系统问题的识别诊断、修复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崇明东滩盐沼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PSR)”模型建立了退化评估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结果表明:崇明东滩盐沼生态系统状态为“轻度退化”,主要压力源来自崇明东滩东南部岸滩的侵蚀和互花米草入侵,盐沼状态退化主要表现在底栖生物的密度、生物量等方面。盐沼生态系统的功能响应主要体现在盐沼植被本地种面积的减少,表明崇明东滩盐沼生态系统存在不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沼生态系统 PSR评估 生态压力 崇明东滩
下载PDF
Organic carbon accumulation capability of two typical tidal wetland soils in Chongming Dongtan,China 被引量:13
9
作者 Shiping Zhang Lei Wang +4 位作者 Jiajun Hu Wenquan Zhang Xiaohua Fu Yiquan Le Fangming Ji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1期87-94,共8页
We measured organic carbon input and content of soil in two wetland areas of Chongming Dongtan (Yangtze River Estuary) to evaluate variability in organic carbon accumulation capability in different wetland soils. Ob... We measured organic carbon input and content of soil in two wetland areas of Chongming Dongtan (Yangtze River Estuary) to evaluate variability in organic carbon accumulation capability in different wetland soils. Observed differences we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microbial activity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the soil at the two site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of wetland soil vegetated with Phragmites australis (site A) was markedly lower than that with P. australis and Spartina alterniflora (site B). Sites differences were due to higher microbial activity at site A, which led to higher soil respiration intensity and greater carbon outputs. This indicated that the capability of organic carbon accumulation of the site B soils was greater than at site A. In addition, petroleum pollution and soil salinity were different in the two wetland soils. After bio-remediation, the soil petroleum pollution at site B was reduced to a similar level of site A. However, the culturable microbial biomass and enzyme activity in the remediated soils were also lower than at site A.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greater petroleum pollution at site B did not markedly inhibit soil microbial activity. Therefore, differences in vegetation type and soil salinity were the primary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e variation in microbial activity, organic carbon output and organic carbon accumulation capability between site A and site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ngming dongtan organic carbon accumulation wetland soil microbial activity
原文传递
崇明东滩修复湿地水域有机物与营养盐的主要来源解析
10
作者 张嘉陆 董浩宇 +5 位作者 梅文萱 刘浩廷 冯雪松 鲁冰花 吴巍 王磊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3年第6期8-14,共7页
为阐明崇明东滩修复湿地水环境现状及其有机物和营养盐的主要来源,以东滩修复湿地区最大的开阔水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期现场采样,测定水体中C、N、P浓度,并结合实验室模拟和稳定同位素示踪实验,分析了修复湿地水体中有机物和N/P营养盐... 为阐明崇明东滩修复湿地水环境现状及其有机物和营养盐的主要来源,以东滩修复湿地区最大的开阔水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期现场采样,测定水体中C、N、P浓度,并结合实验室模拟和稳定同位素示踪实验,分析了修复湿地水体中有机物和N/P营养盐的现状及其季节特征,并探索了其主要来源和贡献权重。结果表明:东滩修复湿地区域水体中有机物浓度显著高于修复区域外潮汐水体,而营养盐含量基本相同或略低于堤外潮汐。修复湿地水体中有机碳含量变化仅与季节变化有关(r=0.501,P<0.05),NO_(3)^(-)-N含量变化和水位有较强相关性(r=0.655,P<0.05)。修复湿地内的植物腐烂是有机物的主要来源(72.3%),同时也是营养盐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适时收割修复湿地的枯萎植物,能显著降低修复湿地水体中TOC含量和氮磷营养盐含量。研究结果将为强化湿地管理、维持修复湿地的水环境质量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修复湿地 有机物 营养盐 稳定同位素示踪法
下载PDF
上海崇明东滩堤内次生人工湿地鸟类冬春季生境选择的因子分析 被引量:46
11
作者 葛振鸣 王天厚 +2 位作者 周晓 赵平 施文彧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4-150,共7页
2004年12月—2005年5月,对上海崇明东滩98海堤内200hm2次生人工湿地进行鸟类调查,在冬季统计到鸟类8目15科56种,以游、涉禽为主;在春季统计到鸟类10目19科55种,以涉禽为主。运用多元回归对鸟类种类数、数量、物种多样性、均匀性指数和... 2004年12月—2005年5月,对上海崇明东滩98海堤内200hm2次生人工湿地进行鸟类调查,在冬季统计到鸟类8目15科56种,以游、涉禽为主;在春季统计到鸟类10目19科55种,以涉禽为主。运用多元回归对鸟类种类数、数量、物种多样性、均匀性指数和科属多样性等群落特征以及调查样点内水位、水面积、植被盖度、底栖动物密度、鱼类捕捞和人类干扰等环境因子进行鸟类生境选择分析。回归模型显示冬季鸟类种类数与植被盖度呈显著正相关,鸟类数量、物种多样性、科属多样性等群落特征与水位高低、水面积比例以及鱼类捕捞强度等有关,底栖动物密度影响鸟类均匀度和数量;春季鸟类数量与鱼塘的水面积呈正相关,而种类和数量与水位呈显著负相关,物种多样性和均匀性明显受水位、水面积和植被盖度影响,鸟类科属多样性与底栖动物密度呈显著相关,捕捞状况对春季鸟类群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次生人工湿地 鸟类群落 生境选择
下载PDF
崇明东滩湿地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1
12
作者 王红丽 肖春玲 +5 位作者 李朝君 李艳丽 张文佺 付小花 乐毅全 王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522-1528,共7页
为了解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异特征,以长江口崇明东滩不同植被类型和冲淤性质的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3种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微生物量、以及与碳代谢相关的土壤酶活性,分析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 为了解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异特征,以长江口崇明东滩不同植被类型和冲淤性质的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3种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微生物量、以及与碳代谢相关的土壤酶活性,分析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湿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在不同潮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出高潮滩>中潮滩>低潮滩>光滩,即高潮滩具有较强的有机碳汇聚能力。3种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变异性较大,其特征表现为:芦苇型沙质土-A区([4.34±1.30)g·kg-1]<芦苇/互花米草混合型粘质土-B区([7.35±1.63)g·kg-1]<芦苇/互花米草型粘质土-C区([9.17±1.18)g·kg-1],A区有机碳含量空间变异系数最大为52%,C区最小为22%,而且有机碳空间分异受湿地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以及土壤含水、含盐量的影响。芦苇型沙质土-A区有利于微生物的呼吸、代谢与繁殖,具有较高的有机碳代谢能力,而芦苇/互花米草型粘质土-C区则更有利于有机碳的保留。研究结果用于阐明不同类型湿地土壤的有机碳保留能力,进而为湿地的管理与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湿地土壤 有机碳 分异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冬季水鸟对崇明东滩水产养殖塘的利用 被引量:44
13
作者 华宁 马志军 +4 位作者 马强 宋国贤 汤臣栋 李博 陈家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342-6350,共9页
自然湿地的丧失和退化给依赖湿地生存的水鸟带来了严重威胁,人工湿地作为水鸟栖息地的功能日益受到关注。水产养殖塘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类型之一。通过研究崇明东滩水产养殖塘冬季水鸟群落组成及其栖息地特征,发现大面积养殖塘比小面积养... 自然湿地的丧失和退化给依赖湿地生存的水鸟带来了严重威胁,人工湿地作为水鸟栖息地的功能日益受到关注。水产养殖塘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类型之一。通过研究崇明东滩水产养殖塘冬季水鸟群落组成及其栖息地特征,发现大面积养殖塘比小面积养殖塘吸引更多种类和更高密度的水鸟。养殖塘在放水前水位较高时吸引更多游禽栖息,而在放水后水位较低时吸引更多涉禽;在放水过程中,养殖塘中水鸟的种类最多,密度最大。另外,在放水的不同时期,不同的环境因子对水鸟群落的影响不同:放水之前,养殖塘水面面积和平均水深是水鸟种类和数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游禽种类和数量受水面面积影响较大,涉禽种类和数量受平均水深影响较大;放水过程中,裸地面积、芦苇面积、干扰程度、平均水深和水深变异对水鸟、游禽和涉禽的种类和数量起主要作用;放水之后,水深变异对水鸟种类和数量的影响较大,而影响游禽种类和数量的主要因子是水面面积,影响涉禽种类和数量的主要因子是水深变异。研究表明,通过对影响水鸟栖息地利用的主要因子的有效管理,养殖塘在提供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为水鸟提供适宜的栖息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塘 人工湿地 栖息地利用 崇明东滩 水鸟
下载PDF
放牧对滩涂底栖动物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赵云龙 安传光 +3 位作者 林凌 段晓伟 曾错 崔丽丽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86-1090,共5页
于2005年5月(春季)和10月(秋季),调查了放牧对上海市崇明东滩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调查采样设置3个样区,其中Ⅰ、Ⅱ样区在放牧区,Ⅲ样区在非放牧区,3个样区均在潮间带的中潮带,共计90个样方.采集到底栖动物13种,其中节肢动物7种,软体动物... 于2005年5月(春季)和10月(秋季),调查了放牧对上海市崇明东滩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调查采样设置3个样区,其中Ⅰ、Ⅱ样区在放牧区,Ⅲ样区在非放牧区,3个样区均在潮间带的中潮带,共计90个样方.采集到底栖动物13种,其中节肢动物7种,软体动物4种,环节动物2种.Ⅰ、Ⅱ和Ⅲ样区春季分别有6、8和10种,秋季6、8和12种.各样区秋季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均高于春季,春、秋季各样区的平均密度又均以Ⅲ样区最高.生物量与密度变化大体相似,以Ⅲ样区最高.与Ⅰ、Ⅱ样区相比,Ⅲ样区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均最高,说明放牧改变了底栖动物种类分布的格局,使底栖动物的密度、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且放牧对崇明东滩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底栖动物 崇明东滩
下载PDF
崇明东滩湿地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红丽 李艳丽 +3 位作者 张文佺 王磊 付小花 乐毅全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通过研究崇明东滩不同类型天然湿地土壤在不同潮间的有机质(OM)、全氮(TN)、全磷(TP)的含量与分布,进而分析不同类型滨海湿地土壤作为营养盐氮、磷汇与碳沉积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芦苇型沙质湿地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的平均值分别... 通过研究崇明东滩不同类型天然湿地土壤在不同潮间的有机质(OM)、全氮(TN)、全磷(TP)的含量与分布,进而分析不同类型滨海湿地土壤作为营养盐氮、磷汇与碳沉积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芦苇型沙质湿地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的平均值分别为1.36%、0.1%、0.03%,而芦苇/米草混合型黏质土壤中分别为2.41%、0.27%、0.07%。随着高程的增加(从光滩向高潮滩过渡),芦苇(Phragmitescommunis)型沙质湿地土壤与芦苇/米草(Phragmites communis/Spartina alterniflora)混合型黏质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含量平稳上升,但全磷变化并不显著。这表明芦苇/互花米草混合型黏质湿地土壤对造成沿海水域富营养化的氮、磷营养盐以及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碳排放具有更好的汇聚效应,同时高潮滩的汇聚功能总体较光滩为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湿地土壤 有机质 全氮 全磷 环境效应
下载PDF
上海崇明岛东部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 被引量:16
16
作者 朱颖 李俊祥 +2 位作者 孟陈 吴彤 张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040-2044,共5页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利用1982和2000年的航空照片对崇明岛东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近20年来该地区农业用地、水体、水产养殖场和滩涂为主要景观要素,非农建设用地占总面积比重有所增长,土地利用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土...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利用1982和2000年的航空照片对崇明岛东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近20年来该地区农业用地、水体、水产养殖场和滩涂为主要景观要素,非农建设用地占总面积比重有所增长,土地利用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土地利用类型总量变化显著,农业用地面积增加了4050.21hm2,水产养殖场和绿地分别增加2566.24hm2和901.38hm2,滩涂面积则锐减了7491.24hm2,土地利用年变化率最大的为水产养殖场,达54.64%,其次是绿地、交通、滩涂和农田,分别为13.24%、4.49%、-4.47%和2.57%;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变主要为滩涂向农业用地、养殖场、绿地和水体转变,农业用地向水产养殖场、居住用地和绿地转变,水体向农业用地、水产养殖场和滩涂转变.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策引导是崇明岛东部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GIS 崇明岛 崇明东滩湿地
下载PDF
崇明东滩湿地土壤生物活性差异性及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士萍 张文佺 +3 位作者 李艳丽 乐毅全 王少平 王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2-118,共7页
为了解不同类型滩涂湿地土壤生物活性和生态环境效应,以及不同农业利用模式对围垦滩涂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的影响,在崇明东滩选取堤内为不同农业利用模式、堤外为不同类型湿地的3个实验样区。分别采取湿地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微生物量、... 为了解不同类型滩涂湿地土壤生物活性和生态环境效应,以及不同农业利用模式对围垦滩涂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的影响,在崇明东滩选取堤内为不同农业利用模式、堤外为不同类型湿地的3个实验样区。分别采取湿地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微生物量、有机质含量、土壤酶活性,分析不同类型土壤的生物活性和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3类堤外湿地土壤中,沙质型的芦苇湿地土壤(A区)有利于微生物的呼吸、代谢与繁殖,具有较高的有机污染物净化能力,而粘土型的芦苇/米草混合湿地土壤通过微生物呼吸作用降解有机物的能力较弱,但是具有较高的碳积累能力以及氮磷等农业污染物的转化、吸收能力。堤内通过框围养鱼、水稻耕种以及果蔬种植等程序式农业利用模式,围垦滩涂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可以得到逐步提高,同时在上述各农业利用阶段可分别获得经济效益,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湿地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湿地 土壤 生物活性 环境效应
下载PDF
崇明东滩湿地降水化学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马琳 杜建飞 +2 位作者 闫丽丽 陈建民 李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68-1775,共8页
2009年5月~2010年4月收集了崇明东滩湿地降水,测定了样品的pH值、电导率和主要水溶性离子的浓度,并利用富集因子法和后向轨迹分析对降水中无机离子成分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崇明东滩整体空气质量良好,大气污染物浓度较低.降水的p... 2009年5月~2010年4月收集了崇明东滩湿地降水,测定了样品的pH值、电导率和主要水溶性离子的浓度,并利用富集因子法和后向轨迹分析对降水中无机离子成分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崇明东滩整体空气质量良好,大气污染物浓度较低.降水的pH值和电导率的加权均值分别为5.24,17.49uS/cm,为轻度污染的弱酸性水平;SO4^2-和NO3-是主要的致酸离子,加权浓度分别为52.27,21.39ueq/L;NH4+和Ca^2+是主要的碱性离子,加权浓度分别为33.36,27.13ueq/L;离子来源分析表明,Na^+和Cl^-主要来自于海洋,NH4+的中和作用大于Ca2+和Mg2+,大气颗粒物主要以(NH4)2SO4、NH4HSO4、NH4NO3的形式存在;后向轨迹分析表明降水主要受海洋风向影响,西北、西南方向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为污染物的中长尺度传输是造成崇明东潍酸雨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湿地 降水化学 源解析 大气传输 后向轨迹
下载PDF
基于数字海图及遥感的近60年崇明东滩湿地演变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郑宗生 周云轩 +2 位作者 田波 姜晓轶 刘志国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0-136,共7页
利用9幅崇明东滩湿地1951—2006年海图数据,10幅MSS,TM及ETM+卫星数据,采用水边线及等深线叠加技术,将湿地陆面及水下部分作为相互关联的整体,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综合分析崇明东滩湿地近60 a的演变。结果表明:①东滩湿地目前的演变过程... 利用9幅崇明东滩湿地1951—2006年海图数据,10幅MSS,TM及ETM+卫星数据,采用水边线及等深线叠加技术,将湿地陆面及水下部分作为相互关联的整体,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综合分析崇明东滩湿地近60 a的演变。结果表明:①东滩湿地目前的演变过程已趋于稳定,在长江口河势稳定的情况下,将保持"南冲北淤、部分交替、中部淤涨"的态势;②人类活动是东滩湿地自然演变的重要驱动力,白港潮汐通道的封堵使东滩湿地成陆过程大大加快,东滩湿地0 m线较为稳定地向东部扩展,在人类逐年围垦活动的干预下,湿地面积虽然逐年增加,但潮间带结构已偏离湿地自然状态,高潮滩面积所占比重减少,且成不连续分布,海堤直接暴露于外部海洋环境中,将降低对灾害天气的防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海图 湿地 遥感 演变分析 崇明东滩
下载PDF
刈割与水位调节集成技术控制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被引量:38
20
作者 袁琳 张利权 +7 位作者 肖德荣 张杰 王睿照 袁连奇 古志钦 陈曦 平原 祝振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723-5730,共8页
治理和控制外来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对维护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研究在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受损滩涂湿地生态修复示范样地中开展"刈割与水位调节集成技术&qu... 治理和控制外来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对维护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研究在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受损滩涂湿地生态修复示范样地中开展"刈割与水位调节集成技术"治理互花米草的物理控制实验,以期寻求有效治理互花米草的控制技术。示范研究结果表明,单一的水位调节方法虽然可以降低互花米草群落的密度和叶面积指数(LAI),但至水淹处理100d后,处理样区内互花米草的生长和生物量已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单一的水位调节方法不能达到有效快速控制互花米草的效果。通过在互花米草生长关键期(7月的扬花期)刈割+水位调节集成技术处理后,互花米草地上部分无再新生现象,至当年10月份(生长季末期),样区内互花米草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已完全死亡并开始腐烂,达到了有效控制互花米草的效果。因此,应用刈割+水位调节集成技术治理互花米草,必须选择关键季节刈割互花米草地上部分,同时配合一定水位的持续淹水(约3个月),才能有效发挥其迅速有效治理互花米草的效果。扬花期刈割+水位调节集成技术可为沿海地区大范围防治互花米草扩散提供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生物入侵 刈割+水位调节 示范样地 崇明东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