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lf and Other in Contemporary German Literature Confrontation With the Foreign World in the Novels by Renate Ahrens
1
作者 Albrecht Classe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2年第3期365-376,共12页
The experience of"The Other" has become a common one for people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yet it continues to be a major problem for everyone involved. Increasingly, however, immigrants and their descendants adjust a... The experience of"The Other" has become a common one for people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yet it continues to be a major problem for everyone involved. Increasingly, however, immigrants and their descendants adjust and soon participate in and with the new culture(s). At the same time, those who encounter "The Other" through the contact with immigrants, have also to adapt, to learn, and to realize considerable changes in themselves in that process. Recently, a new German novelist, Renate Ahrens, has created several major works in which she reflects on this intricate phenomenon typical of our times. The present study might well be the first critical analysis of her last two novels, Zeit der Wahrheit (Time of Truth, 2005) and Fremde Schwestern (Alienated Sisters, 2011), which prove to be outstanding and first-rate literary treatments of the theme of"The Other" in an intercultural context. As Ahrens illustrates in both novels, each individual carries a heavy baggage imposed on them by the own family history, and so in both cases the confrontation with "The Other" serves exceedingly well to break open the shell of self-isolation and self-alienation. Love finally overcomes ancient conflicts and paves the way for new integrative forces support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global village" we all are really living 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Other" IMMIGRATION foreign cultures Renate Ahrens German novelist German literature postmodern literature
下载PDF
ESP理论视角下的西方戏剧文学育人功能探微——以《玩偶之家》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彩红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第3期76-80,共5页
《玩偶之家》是挪威戏剧家亨里克·易卜生的戏剧作品,被西方公认为经典作品,在中国译介次数多、影响大。这部作品尽管创作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欧洲工业革命浪潮风起云涌、挪威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时代,被世人看作是"社会问题... 《玩偶之家》是挪威戏剧家亨里克·易卜生的戏剧作品,被西方公认为经典作品,在中国译介次数多、影响大。这部作品尽管创作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欧洲工业革命浪潮风起云涌、挪威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时代,被世人看作是"社会问题剧"或"家庭伦理剧",但作品所展现的主题思想、道德观念等却对后世影响深远。ESP教学理论是以满足学习者特定需求为目标,学习与特定学科、职业或社会活动相关联的英语。文章以ESP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特点,以《玩偶之家》的英文剧本为例分析,旨在帮助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了解经典的西方戏剧创作,在提高英语素质的同时,学会挖掘经典作品中呈现的文化内涵,增强思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玩偶之家 EsP 西方戏剧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区域文化视角下的重庆文学 被引量:4
3
作者 吕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7,共7页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是学术界提出的"重写文学史"理念的原质性延伸。重庆文化是重庆文学的摇篮,又是重庆文学重要的审美对象。重庆文学在文化遗传和文化发展中形成自己的特色,这就是从远古的"下里巴人"开始的浓厚的...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是学术界提出的"重写文学史"理念的原质性延伸。重庆文化是重庆文学的摇篮,又是重庆文学重要的审美对象。重庆文学在文化遗传和文化发展中形成自己的特色,这就是从远古的"下里巴人"开始的浓厚的诗歌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文化 重庆文学 诗歌
下载PDF
民族情结与开放情怀——论重庆土家族作家群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学振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1-136,共6页
重庆土家族作家的小说创作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形成了有一定影响的小说创作群体。重庆土家族小说作家的创作各有特色,却又表现出民族情结与开放情怀的共同特点:就民族情结而言,他们的优秀之作不但表现了土家族的风物风... 重庆土家族作家的小说创作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形成了有一定影响的小说创作群体。重庆土家族小说作家的创作各有特色,却又表现出民族情结与开放情怀的共同特点:就民族情结而言,他们的优秀之作不但表现了土家族的风物风情和性格心理,而且在语言上也体现出一定的民族特色;就开放情怀而言,他们表达了土家人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变革欲求,对民族性中的负面因素进行了冷峻的解剖和批判;他们继承了土家族文学中居于主流地位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却又没有固步自封,而是进行了艺术方面的多元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文学 土家族作家群 小说创作 民族情结 开放情怀
下载PDF
论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的地理性 被引量:4
5
作者 郝明工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10-115,共6页
区域文化与文学形成与存在的空间之维,呈现出区域文化与文学的地理性。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的地理性,一方面表现为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的陪都效应,另一方面表现为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的山城意象,共同扩大了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在中国文化与... 区域文化与文学形成与存在的空间之维,呈现出区域文化与文学的地理性。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的地理性,一方面表现为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的陪都效应,另一方面表现为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的山城意象,共同扩大了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在中国文化与文学现代发展过程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都重庆 文化与文学 地理性
下载PDF
深呼吸:巴渝文化与文学的现代理想 被引量:2
6
作者 吕进 梁笑梅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7-11,共5页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是学术界提出的“重写文学史”理念的原质性延伸,整体文化与文学是区域文化与文学的整合,区域文化与文学是整体文化与文学图谱中的区域文化与文学;区域文化与文学既具有异于他者的区域性,又具有同于他者的整体性。城...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是学术界提出的“重写文学史”理念的原质性延伸,整体文化与文学是区域文化与文学的整合,区域文化与文学是整体文化与文学图谱中的区域文化与文学;区域文化与文学既具有异于他者的区域性,又具有同于他者的整体性。城市发展的任何战略都必须立足于文化战略,现代化都市发展的战略原则是“大都市以文化论输赢”。重庆无论在深厚的文化积淀、丰沃的文化土壤和密集的文化人才方面,还是在鲜明的文化个性和开放的文化心理方面,与其他一些大都市相比都有着绝对的差距。重庆已逐渐表现出其文化自觉,正在努力将重庆的城市文化特征经过现代整理,实现创造性的转换。区域文化形成作家不同的内在气质及其作品的外在特征,也是文学流派形成的重要原因。重庆文化是重庆文学的摇篮,又是重庆文学重要的审美对象。重庆目前并没有形成成熟稳定的文学面貌,成就和影响都极其有限。但是时间一定会孕育出具有明显区域文化特征的文学流派和作家群体,重庆作家会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在文化选择和文化开放中形成自己的文学禀性和特色,完成具有特色区域性的文学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渝文化 文学 区域文化 重庆 现代化 现实关注焦点 审美对象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链接中的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波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59,共6页
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研究,必须从意识形态与文化形态等多元文化视角进行全方位观照,尤其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对其进行定位解读,从而作出更为科学、全面的阐释;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研究与当代文艺理论的建构都属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及文论的... 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研究,必须从意识形态与文化形态等多元文化视角进行全方位观照,尤其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对其进行定位解读,从而作出更为科学、全面的阐释;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研究与当代文艺理论的建构都属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及文论的传承和发展,只有取得中国传统文化的身份认同,才能获得更为广阔的理论视野和文化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链接 毛泽东文艺思想 研究
下载PDF
全球化趋势下文艺学的民族性问题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慧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2-84,共3页
全球化的浪潮不仅对各国的民族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同样也作用于各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在这种环境下,我国的文艺学不仅不应放弃民族文化,相反,还应对其进行保护,使其得到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 全球化 文艺学 民族文化 民族性
下载PDF
论《徐霞客游记》对保山独特风貌的展示 被引量:3
9
作者 邓忠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1-14,共4页
《徐霞客游记》以其独特的科学文学手法,用六万字、长达十分之一的篇幅全面介绍了保山的地质地貌、气候环境、风土人情、史迹典故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方方面面。《徐霞客游记》犹如点睛之笔,一扫保山“蛮夷瘴地”的历史蒙尘,对... 《徐霞客游记》以其独特的科学文学手法,用六万字、长达十分之一的篇幅全面介绍了保山的地质地貌、气候环境、风土人情、史迹典故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方方面面。《徐霞客游记》犹如点睛之笔,一扫保山“蛮夷瘴地”的历史蒙尘,对保山独特的风貌作了真切的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霞客游记 科学文学 保山风貌
下载PDF
文学语境的三层境遇及其阶段性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杰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5期80-86,共7页
文学语境在空间维度分为文学作品语境、文学情景语境与文学文化语境。三层语境的空间构架并不是从文学诞生之初就如是这般地层域分明地存在着,而是经历了三层文学语境混融于文化或者生活语境的初期阶段,到作品语境和情境语境独立出来的... 文学语境在空间维度分为文学作品语境、文学情景语境与文学文化语境。三层语境的空间构架并不是从文学诞生之初就如是这般地层域分明地存在着,而是经历了三层文学语境混融于文化或者生活语境的初期阶段,到作品语境和情境语境独立出来的文学语境雏形阶段,再到文学语境内部空间结构成熟化的阶段。文学语境的成熟体现在文学作品语境对传统规则的突围、作者地位的上升与沦陷、读者群体的真正形成、媒介的现代化等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语境 文学情景语境 文化语境
下载PDF
陪都文学的书写意向与文化蕴涵 被引量:1
11
作者 郝明工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1期110-115,共6页
陪都文学是抗战时期的重庆文学,其区域文学构成具有从陪都气象到山城意象这一由表及里的双重文化蕴涵,并且在从抗战前期到抗战后期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在文化导向转换之中文本书写的史诗建构这一趋向。
关键词 陪都文学 重庆文学 抗战文化
下载PDF
海外潮人文学刍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翁奕波 《华文文学》 2009年第6期34-38,共5页
语言是文学的工具,海外华文文学就是以其使用工具之文字国别来划分的。海外潮人文学作为海外华文文学大家庭的一分子,在文字国别上,选取的也主要是"用华文作为表达工具而创作的文学",但它与海外华人文学一样,并不排除用其他... 语言是文学的工具,海外华文文学就是以其使用工具之文字国别来划分的。海外潮人文学作为海外华文文学大家庭的一分子,在文字国别上,选取的也主要是"用华文作为表达工具而创作的文学",但它与海外华人文学一样,并不排除用其他国别文字作为表达工具。从文化人类学的事业考察,海外潮人文学与海外华人文学注重的都是其海外华人这一创作主体,是具有中华文化传统和海外各国各地区文化特色的海外华人。而海外华文文学则不限制创作主体的人类文化种属。海外潮人文学是海外华人文学的一部分,与海外华文文学一样,都是大中华文化圈里催生出来的文学。略为区别的是,它是由一种地域范畴的人文现象——潮人文化产生的,是中华大文化圈里的潮人文化催生出来的一种"类族群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海外华人文学 海外潮人文学 潮人文化 “类族群文学”
下载PDF
重返现场:“十七年文艺”的建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云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3-19,共7页
"十七年文艺"在很大程度上已被视作一个自然时间的发展段落和不证自明的分期标准,通常是指从1949年到1966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和巩固时期的文学以及相关的文学样式。但回到历史现场,"十七年文艺"的生成、演化与... "十七年文艺"在很大程度上已被视作一个自然时间的发展段落和不证自明的分期标准,通常是指从1949年到1966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和巩固时期的文学以及相关的文学样式。但回到历史现场,"十七年文艺"的生成、演化与重构实际上经历了从"人民的文艺"到"无产阶级的文艺"的规划和设计、50年代末60年代初一批文学史的同步叙述和建构、最终作为"文革"的"他者"而被规定和确立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回溯,"十七年文艺"内在的规定性亦随政治语境的变迁而不断生产出复杂的面向,应该被视作文学史上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艺” 人民的文艺 无产阶级的文艺 社会主义文学 “文革”文艺
下载PDF
论成吉思汗形象的传播和接受——以《蒙古秘史》、《元史》和《青史演义》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美琼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22-26,共5页
历史上的铁木真是成吉思汗形象符号化的载体,成吉思汗形象的生成、传播和定型是文化选择的结果。不同文化背景的传播者根据自己的文化需要塑造本群体理想的成吉思汗形象。从《蒙古秘史》到《青史演义》,成吉思汗由普通的人、民族英雄而... 历史上的铁木真是成吉思汗形象符号化的载体,成吉思汗形象的生成、传播和定型是文化选择的结果。不同文化背景的传播者根据自己的文化需要塑造本群体理想的成吉思汗形象。从《蒙古秘史》到《青史演义》,成吉思汗由普通的人、民族英雄而成为神、仁君,成吉思汗形象由历史进入文学再进入宗教、政治,形成一个具有特定象征意味和复杂内涵的文化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吉思汗形象 传播 接受 历史 文学 文化阐释
下载PDF
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的作者构成、写作特点及其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颖 《东南亚纵横》 CSSCI 2011年第9期42-46,共5页
东南亚华文文学的研究领域中,关于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的论述极少。事实上,新加坡有大量华文旧体诗的文本,这些旧体诗的作者主要由新加坡的"过客"、新加坡的"流寓"者和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 3 类人构成。他们的写作特点... 东南亚华文文学的研究领域中,关于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的论述极少。事实上,新加坡有大量华文旧体诗的文本,这些旧体诗的作者主要由新加坡的"过客"、新加坡的"流寓"者和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 3 类人构成。他们的写作特点体现在:一是新加坡地域文化风貌的体现;二是语言的杂糅;三是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这一类诗作的研究具有比较文学和文化交流的意义,同时也是新加坡本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文学 旧体诗 南洋风貌 比较文学 文化交流
下载PDF
论国产商业电影叙事空间新质——以《老炮儿》和《火锅英雄》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晓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120-125,共6页
《老炮儿》和《火锅英雄》运用视听语言细致地再现了北京和重庆两地的地域文化景观。影片中的空间环境与叙事相交融,作为电影的重要物质场所,成为情节链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情感相交融,通过饮食和方言勾连起关于城市的特殊记忆,展... 《老炮儿》和《火锅英雄》运用视听语言细致地再现了北京和重庆两地的地域文化景观。影片中的空间环境与叙事相交融,作为电影的重要物质场所,成为情节链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情感相交融,通过饮食和方言勾连起关于城市的特殊记忆,展现出富有个性的民间文化图景;与审美相交融,表达出当代社会人地关系中普遍的"共生"形态。对于地域文化景观的集中刻画,使《老炮儿》和《火锅英雄》具备了特有的真实质感,从而突破了以往影片对于叙事空间类型化的呈现,是国产商业电影类型及风格突破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商业电影 叙事空间 地域文化景观 《老炮儿》 《火锅英雄》
下载PDF
学人荟萃 共襄盛举——试述陪都时期重庆的比较文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向天渊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95-99,共5页
陪都时期的重庆曾一度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呈现出高校林立、报刊云集、学人荟萃、群贤毕至的局面。尽管抗战时期的中心工作是抗日救亡,但这并未妨碍众多深受中西文化洗礼的文学家、文学理论家们以跨文化的眼光探讨文学与艺术的各种问题... 陪都时期的重庆曾一度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呈现出高校林立、报刊云集、学人荟萃、群贤毕至的局面。尽管抗战时期的中心工作是抗日救亡,但这并未妨碍众多深受中西文化洗礼的文学家、文学理论家们以跨文化的眼光探讨文学与艺术的各种问题。一时间,大量具有比较文学性质的文学批评、文学研究以及文艺研究的著述,发表于重庆的各大报刊或出版于重庆的各个出版社,使得陪都时期的重庆在比较文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今日重庆的比较文学界留下了一批丰厚的学术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陪都 比较文学研究 跨文化视野
下载PDF
民生主义的“陷阱”——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三民主义文学批判之二 被引量:2
18
作者 洪亮 《宜宾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7-13,共7页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孙中山反复强调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这表明孙中山的思想确实受到了社会主义相当大的影响。但是对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国民党官方文人而言,这却无异是个"陷阱&quo...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孙中山反复强调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这表明孙中山的思想确实受到了社会主义相当大的影响。但是对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国民党官方文人而言,这却无异是个"陷阱",因为他们在提倡三民主义文学时必须小心翼翼,否则一旦涉及"民生"问题,就很容易不知不觉地靠近其对手即左翼文学的立场。无论从张道藩等人阐释文艺政策的文章中,还是一些官方文人的文学创作中,这种窘态都很容易体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民主义文学 文化先锋 文艺先锋 民生主义
下载PDF
后苏轼时代的斯文曲折——宋室南渡之后的苏文命运与文统接续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挺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150-156,共7页
经历元祐党禁与靖康之乱的苏学如何在南宋重建,并开启新的统绪,对于当时的官方与士林,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南渡之后,苏文统绪经历了皇家的尊崇与定型、名臣的弥合和发掘、江西诗派的分流与掩映、道学家的批评与重释、东莱吕氏的经... 经历元祐党禁与靖康之乱的苏学如何在南宋重建,并开启新的统绪,对于当时的官方与士林,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南渡之后,苏文统绪经历了皇家的尊崇与定型、名臣的弥合和发掘、江西诗派的分流与掩映、道学家的批评与重释、东莱吕氏的经典化与程式化、永嘉叶适的兼合与综练等多种变化,其间的斯文曲折与南宋文坛继往开新的多方探索相伴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苏文 经历 文统 接续
下载PDF
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儿童与儿童文学 被引量:2
20
作者 方卫平 《昆明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后现代"是一个最早在先锋艺术领域兴起、后来逐渐蔓延到社会文化各领域的词语。要完整地理解后现代语境中儿童与儿童观的变化,应从本质论和建构论的辩证视角,来看待和分析当代童年生存现实的新问题。当代童年生存现实及儿童... "后现代"是一个最早在先锋艺术领域兴起、后来逐渐蔓延到社会文化各领域的词语。要完整地理解后现代语境中儿童与儿童观的变化,应从本质论和建构论的辩证视角,来看待和分析当代童年生存现实的新问题。当代童年生存现实及儿童观的变化,对儿童文学创作的童年精神、表现题材、艺术手法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值得警惕的是,艺术技法上的创新,绝对不是为新而新,而是应当与一种深厚的当代童年和儿童文学的精神结合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 后现代文化 文化语境 当代儿童观 儿童生存现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