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rmination of Diffusion Coefficient and Analysis of Diffusion Factors of Cr(Ⅵ) Ion in Clay Soil
1
作者 杨清雷 张金利 +3 位作者 杨庆 唐小微 于永鲜 杨钢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11年第1期51-56,共6页
Some laboratory diffus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with diffusion device to determine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Cr(Ⅵ) ion passing through Dalian red clay samples. The concentrations of Cr(Ⅵ) at different places of th... Some laboratory diffus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with diffusion device to determine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Cr(Ⅵ) ion passing through Dalian red clay samples. The concentrations of Cr(Ⅵ) at different places of the samples were then measured spectrophotometrically after a standing time of 1 000 d. A one-dimensional solute transport equation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transport of Cr(Ⅵ) through clay samples. Back-calculation of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Cr(Ⅵ) was made with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Parametric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simulate variations in soil dry density, temperature, pH and standing tim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used in this paper is simple and effective.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Cr(Ⅵ) in Dalian red clay varies from 1.50×10-7 cm2/s to 2.08×10-7 cm2/s. After 1 000 d diffusion,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source solution drops down to 1.27 mg/L from 62.5 mg/L, and the diffusion distance is only 3.5 cm.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diffusion coefficient is constant, the diffusion effect becomes more obvious with lower density, lower temperature, higher pH value, and much more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FILL Cr() ion TRANSPORT clay soil diffusion coefficient
下载PDF
改性球形二氧化硅吸附重金属Cr(Ⅵ)离子实验研究
2
作者 陈蓉 牛延慧 王国松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3期25-29,39,共6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球形二氧化硅,并利用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MS)对制备得到的球形二氧化硅进行了氨基改性。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透射电镜(TEM)等技术手段对氨基改性球形二氧化硅进行表征分析。考察了溶液pH、吸附时间、初始浓... 采用水热法制备球形二氧化硅,并利用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MS)对制备得到的球形二氧化硅进行了氨基改性。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透射电镜(TEM)等技术手段对氨基改性球形二氧化硅进行表征分析。考察了溶液pH、吸附时间、初始浓度等因素对铬离子(Ⅵ)吸附量的影响,获得系统吸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氨基改性球形二氧化硅比未改性二氧化硅具有更优异的铬离子(Ⅵ)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二氧化硅 氨基改性 铬()离子 吸附
下载PDF
电去离子法(EDI)处理含Cr(Ⅵ)废水
3
作者 邓恩鹏 王译旋 +2 位作者 田鹏 苗雨欣 康艳红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2,共5页
采用电去离子法(EDI)处理模拟含Cr(Ⅵ)废水,考察了电压、pH、电解时间和Cu2+等因素对Cr(Ⅵ)去除率和阴离子交换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的增加,阴离子交换膜对Cr(Ⅵ)的透过率逐渐增大,Cr(Ⅵ)去除率逐渐升高;随着电压的增加... 采用电去离子法(EDI)处理模拟含Cr(Ⅵ)废水,考察了电压、pH、电解时间和Cu2+等因素对Cr(Ⅵ)去除率和阴离子交换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的增加,阴离子交换膜对Cr(Ⅵ)的透过率逐渐增大,Cr(Ⅵ)去除率逐渐升高;随着电压的增加,阴离子交换膜对Cr(Ⅵ)的吸附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0 V时,达到最大,为22.0%;pH为1.0~9.0时,对Cr(Ⅵ)去除率和阴离子交换膜性能的影响不大;在Cr(Ⅵ)初始质量浓度109.5 mg/L、电压20 V、pH 6.0~7.0、电解时间60 min的条件下,Cr(Ⅵ)去除率可达94.4%;Cu^(2+)(初始质量浓度100.3 mg/L)的存在使Cr(Ⅵ)去除率降低至80.2%,降低了14.2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膜 Cr() 去除率 透过率 吸附率
下载PDF
荧光碳点的制备及其对微量Cr(Ⅵ)的检测
4
作者 李鹏程 陈婧 +6 位作者 董佳艺 陈语欣 季玉杰 俞若寒 王慕华 孙晓丽 翁倩云 《丽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以乙醛和氢氧化钠为原料,通过化学氧化法,在常温常压下制备出了一种黄色的荧光碳点(Y-CDs)。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光谱及荧光光谱对Y-CDs进行了相关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Y-CDs平均粒径约为6 nm,荧光... 以乙醛和氢氧化钠为原料,通过化学氧化法,在常温常压下制备出了一种黄色的荧光碳点(Y-CDs)。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光谱及荧光光谱对Y-CDs进行了相关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Y-CDs平均粒径约为6 nm,荧光量子产率为16.3%,最佳激发波长为360 nm,最大发射波长为513 nm。实验发现:Cr(Ⅵ)对Y-CDs具有显著的荧光猝灭效果,这主要是荧光内滤效应及荧光共振能转移所导致的。基于此机理建立对微量Cr(Ⅵ)的检测方法。当Cr(Ⅵ)浓度在0~240μmol/L范围内时,Y-CDs荧光强度与Cr(Ⅵ)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03),检出限(LOD)为1.67μmol/L。该方法能够应用于微量Cr(Ⅵ)的测定,其加标回收率为97.05%~104.0%(RSD≤4.38%,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荧光光谱 离子检测 Cr() 荧光猝灭
下载PDF
竹炭对铬(Ⅵ)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胡志彪 陈杰斌 +3 位作者 张著森 周云龙 李福新 丁马太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23-525,共3页
研究了竹炭的粒径与用量,以及溶液的pH值与初始浓度、吸附时间、温度等因素对Cr(Ⅵ)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炭对Cr(Ⅵ)离子的吸附能力随其粒径的增大而降低;在酸性条件下,尤其是当pH值<3时,竹炭能够很好地适应Cr(Ⅵ)离子初... 研究了竹炭的粒径与用量,以及溶液的pH值与初始浓度、吸附时间、温度等因素对Cr(Ⅵ)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炭对Cr(Ⅵ)离子的吸附能力随其粒径的增大而降低;在酸性条件下,尤其是当pH值<3时,竹炭能够很好地适应Cr(Ⅵ)离子初始浓度的变化,120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对其有较好的去除率;按Cr(Ⅵ)/竹炭质量比为1∶1200投加竹炭,Cr(Ⅵ)离子的去除率可达到87.8%以上;竹炭对Cr(Ⅵ)离子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方程式,在低于20℃的较低温度下容易进行,吸附效果更好。竹炭可作为理想的除铬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炭 吸附 Cr()离子
下载PDF
有机改性承德沸石处理含铬(Ⅵ)废水 被引量:8
6
作者 吴奇 张瑛 +2 位作者 张琼 姚洛 谢刚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9-72,共4页
采用表面活性剂HDTMA对河北承德沸石改性,应用静态吸附实验对改性沸石吸附铬(Ⅵ)的效果进行研究,发现经HDTMA改性的吸附方式主要是静电吸附,其最佳改性质量浓度为0.5%,去除率提高30%以上;吸附过程最佳pH值为2左右,在0-200mg/... 采用表面活性剂HDTMA对河北承德沸石改性,应用静态吸附实验对改性沸石吸附铬(Ⅵ)的效果进行研究,发现经HDTMA改性的吸附方式主要是静电吸附,其最佳改性质量浓度为0.5%,去除率提高30%以上;吸附过程最佳pH值为2左右,在0-200mg/L浓度范围内,Freundlich等温线具有较高的符合性.同时通过对经质量浓度为7%NaCl与0.5%HDTMA复合改性沸石除铬(Ⅵ)的效率对比发现,沸石孔径孔容等物理特性对去除效率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除铬 含铬()废水 有机改性
下载PDF
离子交换纤维对Cr(Ⅵ)的交换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冯长根 邓琼 +2 位作者 曾庆轩 李明愉 周绍箕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2-145,共4页
 研究了苯乙烯系聚丙烯基阴离子交换纤维对Cr(Ⅵ)的交换性能,考察了酸度、温度和流速等因素对交换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 pH 值为 3时交换性能最好。离子交换纤维对 Cr(Ⅵ)的交换以液膜扩散为主,交换速度很快,8min 即可达到交换...  研究了苯乙烯系聚丙烯基阴离子交换纤维对Cr(Ⅵ)的交换性能,考察了酸度、温度和流速等因素对交换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 pH 值为 3时交换性能最好。离子交换纤维对 Cr(Ⅵ)的交换以液膜扩散为主,交换速度很快,8min 即可达到交换饱和,交换反应速率常数为0.015s-1,离子交换过程服从Freundlish等温式。测定了纤维静态饱和交换量为257.6mg/g。温度和流速影响动态交换性能,使得穿透曲线和穿透时间发生改变。与离子交换树脂相比具有交换速度快、交换量大的优点,是一种交换性能优良的分离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离子交换纤维 Cr() 交换性能
下载PDF
Cr(Ⅵ)离子在TiO_2表面的光催化还原机理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付宏祥 吕功煊 李树本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12-116,共5页
采用XPS和ESR表征技术研究表明,Cr(Ⅵ)离子在TiO2表面的光催化还原过程中,有Ti3+物种生成并参与了Cr(Ⅵ)离子的还原反应。实验结果表明,Cr(Ⅵ)离子的光催化还原主要以从Ti3+上得到电子的间接还原为主,同时也存在着从TiO2导带... 采用XPS和ESR表征技术研究表明,Cr(Ⅵ)离子在TiO2表面的光催化还原过程中,有Ti3+物种生成并参与了Cr(Ⅵ)离子的还原反应。实验结果表明,Cr(Ⅵ)离子的光催化还原主要以从Ti3+上得到电子的间接还原为主,同时也存在着从TiO2导带捕获先激发电子发生直接还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 机理 铬离子 光催化剂 二氧化钛
下载PDF
钛-铁双阳极电絮凝法去除电镀废水中的铬(Ⅵ) 被引量:41
9
作者 刘峥 韩国成 王永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1-54,共4页
对采用钛-铁双阳极电絮凝技术去除电镀废水中铬(Ⅵ)进行了研究。以铬(Ⅵ)去除率为考察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详细研究了不同阳极材料及组合方式、电流密度、电解时间、废水pH、电导率、静置时间等因素对其去除废水中铬(Ⅵ)效... 对采用钛-铁双阳极电絮凝技术去除电镀废水中铬(Ⅵ)进行了研究。以铬(Ⅵ)去除率为考察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详细研究了不同阳极材料及组合方式、电流密度、电解时间、废水pH、电导率、静置时间等因素对其去除废水中铬(Ⅵ)效果的影响,经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表明:对质量浓度为0.2g/L的含铬(Ⅵ)模拟废水,当电流密度控制在1.5A/dm2,电解时间为1.5h,电解质NaCl质量浓度为1.0g/L及废水pH=9时,铬(Ⅵ)的去除率最高,达96.57%。在此基础上应用于处理实际镀铬废水,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同时,初步探讨了钛-铁双阳极电絮凝法除铬(Ⅵ)机理,得出氧化和絮凝作用,是废水中铬(Ⅵ)被有效去除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铁双阳极 电絮凝 含铬()废水
下载PDF
水合氧化钛对Cr(Ⅵ)吸附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侯海军 黄立英 +2 位作者 单宝田 马根之 胡立阁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4-146,共3页
研究了水合氧化钛对水中 Cr( )离子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 ,吸附过程符合 Freundlich经验公式 ,最佳吸附 p H值范围为 2≤ p H≤ 4,温度对吸附作用影响较小 ;采用 Na OH溶液可使水合氧化钛的吸附能力得到较好再生。
关键词 水合氧化钛 吸附 试验研究 铬离子 废水处理
下载PDF
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铬(Ⅵ)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宋秀玲 钱会 +1 位作者 刘小丽 李璇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1期99-101,共3页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用201×7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Cr(Ⅵ)的过程和机理。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201×7阴离子交换树脂对Cr(Ⅵ)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以离子交换吸附为主,但Langmuir方程更能准确反映...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用201×7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Cr(Ⅵ)的过程和机理。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201×7阴离子交换树脂对Cr(Ⅵ)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以离子交换吸附为主,但Langmuir方程更能准确反映该交换吸附过程。测得热力学参数△H=4.182 kJ/mol,△S=34.80 J/(mol.K),△G=-6.195 kJ/mol。动力学研究表明,该树脂吸附Cr(Ⅵ)受颗粒扩散控制,铬的吸附速率常数为k=3.25×10-4s-1,内扩散系数随溶液pH值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树脂 吸附 热力学 动力学
下载PDF
离子交换法处理含Cr(Ⅵ)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46
12
作者 唐树和 徐芳 王京平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2-24,28,共4页
采用201×7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处理模拟含Cr(Ⅵ)废水,探讨了废水酸度、交换时间、浓度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以及树脂再生所需的合适温度和再生剂浓度。结果表明,201×7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处理模拟含Cr(Ⅵ)废水,具有交换容... 采用201×7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处理模拟含Cr(Ⅵ)废水,探讨了废水酸度、交换时间、浓度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以及树脂再生所需的合适温度和再生剂浓度。结果表明,201×7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处理模拟含Cr(Ⅵ)废水,具有交换容量大、交换效果好、树脂再生条件较简单等优点。并对实际含铬废水进行了处理,废水中Cr(Ⅵ)的初始浓度为1 540 mg/L,处理量达52 BV(床体积)时,出水中Cr(Ⅵ)的浓度仍小于0.5 mg/L,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树脂交换容量约80 mg/g。用8%NaOH溶液,在50℃条件下进行再生效果较好,再生率大于95%,可实现树脂的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树脂 含铬废水 再生
下载PDF
聚乙烯醇/壳聚糖/硝酸铈共混纤维毡的制备及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9
13
作者 卢丽萍 王芳芳 吴敏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19,30,共6页
以聚乙烯醇(PVA)、壳聚糖(CS)和硝酸铈(Ce(NO3)3)为原料,溶于稀乙酸中,进行静电纺丝,制备了PVA/CS/Ce(NO3)3共混纳米纤维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共混纳米纤维毡吸附Cr(Ⅵ)前后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研究C... 以聚乙烯醇(PVA)、壳聚糖(CS)和硝酸铈(Ce(NO3)3)为原料,溶于稀乙酸中,进行静电纺丝,制备了PVA/CS/Ce(NO3)3共混纳米纤维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共混纳米纤维毡吸附Cr(Ⅵ)前后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研究Ce(NO3)3对CS和PVA的作用;采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研究pH值、时间和浓度对Cr(Ⅵ)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纳米纤维毡对Cr(Ⅵ)的吸附是基团与基团的螯合作用;Ce(NO3)3改变了CS的分子构成,使CS更利于吸附Cr(Ⅵ),pH=4时吸附效果最好,吸附量最大;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对Cr(Ⅵ)的吸附饱和量为59.81 mg/g,Cr(Ⅵ)的去除率达到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壳聚糖 吸附 Cr()离子
下载PDF
离子交换树脂预浓集薄层树脂相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铬(Ⅵ)和铬(Ⅲ) 被引量:6
14
作者 曹丽华 闫永胜 +2 位作者 赵干卿 王赟 刘燕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74,共3页
在酸性条件下,Cr(Ⅵ)能将二苯碳酰二肼(DPC)氧化成二苯偶氮碳酰(紫红色),而二苯偶氮碳酰能与还原态Cr(Ⅲ)生成阳离子型颜色更深(深紫红色)的配位化合物,用200目732#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吸附Cr(Ⅲ)-二苯偶氮碳酰配位化合物,形成树脂(R-)-... 在酸性条件下,Cr(Ⅵ)能将二苯碳酰二肼(DPC)氧化成二苯偶氮碳酰(紫红色),而二苯偶氮碳酰能与还原态Cr(Ⅲ)生成阳离子型颜色更深(深紫红色)的配位化合物,用200目732#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吸附Cr(Ⅲ)-二苯偶氮碳酰配位化合物,形成树脂(R-)-Cr(Ⅲ)—二苯偶氮碳酰三元配位缔合体系,用薄层树脂相光度法测定Cr(Ⅵ)含量。用KMnO4氧化溶液中Cr(Ⅲ)为Cr(Ⅵ),同法测定总铬(∑Cr),通过差减法计算Cr(Ⅲ)含量。由于配位及与树脂离子交换缔合的选择性,使本法选择性极好,除Fe3+外,其余共存离子基本不干扰测定。三元体系的形成及树脂富集作用提高了灵敏度,本法灵敏度比水相光度法高11倍,ε540=4.4×105L.mol-1.cm-1。6次测定5.0μgCr(Ⅵ),RSD为2.30%。实测了工业废水和天然水中Cr(Ⅲ)和Cr(Ⅵ)含量,加标回收率97.0%~1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树脂 树脂相分光光度法 铬() (Ⅲ)
下载PDF
GO@MIL-101的制备及其对水中Cr(Ⅵ)的去除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亮 田聃 +5 位作者 刘安琪 赵斌 马树双 李君敬 张朝晖 惠旭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05-2111,共7页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掺杂氧化石墨烯(GO)的金属有机框架GO@MIL^(-1)01,并考察了GO掺杂量对GO@MIL^(-1)01形貌和性质的影响规律。GO的掺杂影响了MIL^(-1)01晶体的形成过程。随着GO掺杂量的增加,GO@MIL^(-1)01晶体的完整性降低、粒径减小,团...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掺杂氧化石墨烯(GO)的金属有机框架GO@MIL^(-1)01,并考察了GO掺杂量对GO@MIL^(-1)01形貌和性质的影响规律。GO的掺杂影响了MIL^(-1)01晶体的形成过程。随着GO掺杂量的增加,GO@MIL^(-1)01晶体的完整性降低、粒径减小,团聚现象越发显著。GO@MIL^(-1)01能够有效去除溶液中的Cr(Ⅵ),该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由Langmuir吸附等温线拟合得到的最大吸附量与GO掺杂量有关,在2%[相对于Cr(NO_3)_3·9H_2O质量]时达到最大,这与此时GO@MIL^(-1)01同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大的孔体积有关。Cr(Ⅵ)的去除过程伴随着溶液中3NO-浓度的升高以及pH的下降,电荷平衡计量分析表明MIL^(-1)01和GO@MIL^(-1)01对Cr(Ⅵ)的去除机制相同,主要依靠MIL^(-1)01的离子交换作用,并且所去除的Cr(Ⅵ)以24CrO-形式存在于固相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101 氧化石墨烯 Cr() 离子交换
下载PDF
环氧树脂-腐殖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Cr(Ⅵ)性能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成吾 李勇 +1 位作者 高景龙 刘艳辉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2-44,共3页
以天然腐殖酸和环氧树脂为原料,制备出具有吸附Cr(Ⅵ)性能的环氧树脂-腐殖酸复合材料。研究了环氧树脂的含量,吸附时间,pH对复合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环氧树脂含量的增加,环氧树脂-腐殖酸复合材料对Cr(Ⅵ)的吸附率和吸... 以天然腐殖酸和环氧树脂为原料,制备出具有吸附Cr(Ⅵ)性能的环氧树脂-腐殖酸复合材料。研究了环氧树脂的含量,吸附时间,pH对复合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环氧树脂含量的增加,环氧树脂-腐殖酸复合材料对Cr(Ⅵ)的吸附率和吸附量先增加后降低,当w(环氧树脂)为60%时,η吸附最大为76%;环氧树脂-腐殖酸复合材料对Cr(Ⅵ)的吸附率随着pH的增加而增加,饱和吸附时间为2h,m吸附为0.1507mg/g。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合成的环氧树脂-腐殖酸复合材料具有很多羟基、羰基等活性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环氧树脂 合成 Cr() 吸附
下载PDF
Cu_2O光催化还原含铬(Ⅵ)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刘自力 刘宏伟 李茹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8-92,共5页
采用亚硫酸钠还原法制备了Cu2O光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含铬(Ⅵ)废水降解还原的光催化反应,同时与Bi2WO6、TiO2等光催化剂进行了活性比较。研究表明,在300W高压汞灯照射下反应1.5h,Cu2O、Bi2WO6和TiO2光催化剂对铬(Ⅵ)的光催化还原降解率... 采用亚硫酸钠还原法制备了Cu2O光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含铬(Ⅵ)废水降解还原的光催化反应,同时与Bi2WO6、TiO2等光催化剂进行了活性比较。研究表明,在300W高压汞灯照射下反应1.5h,Cu2O、Bi2WO6和TiO2光催化剂对铬(Ⅵ)的光催化还原降解率分别为69.5%、61.5%和44.2%,与其禁带宽度(2.0eV、3.0eV、3.2eV)成反比,Cu2O较窄的禁带宽度使其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Cu2O光催化还原铬(Ⅵ)废水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废水的pH为3.0,Cu2O光催化剂用量为0.25g·L^(-1)。在上述工艺条件下,300W高压汞灯光照反应时间4h后,废水中的铬(VI)有82%被还原。采用微分法对Cu2O光催化还原含铬(Ⅵ)废水反应进行了化学动力学研究,其光催化反应速率方程为:υ=0.681CCr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铜 光催化 铬离子()废水 钨酸铋 光催化动力学
下载PDF
整体柱离子对色谱对铬(Ⅵ)的快速测定 被引量:5
18
作者 艾红晶 于泓 +1 位作者 周爽 李睿姝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91-993,997,共4页
研究了基于硅胶整体柱的离子对色谱快速测定Cr(Ⅵ)的方法,讨论了淋洗液浓度、乙腈浓度、流速、温度和pH等因素对分离的影响。用1.0 mmol/L四丁基氢氧化铵-0.8 mmol/L邻苯二甲酸(pH6.0)作为淋洗液,流速6.0 mL/min,可以在1 min内快速分离... 研究了基于硅胶整体柱的离子对色谱快速测定Cr(Ⅵ)的方法,讨论了淋洗液浓度、乙腈浓度、流速、温度和pH等因素对分离的影响。用1.0 mmol/L四丁基氢氧化铵-0.8 mmol/L邻苯二甲酸(pH6.0)作为淋洗液,流速6.0 mL/min,可以在1 min内快速分离测定Cl-、NO3-、Cr(Ⅵ)、SO42-离子。Cr(Ⅵ)的检出限为1.02 mg/L,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5)分别为0.2%和0.3%。将方法应用于测定地下水中的Cr(Ⅵ),回收率为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柱 离子对色谱 离子对试剂
下载PDF
壳聚糖凝胶球对Cu(Ⅱ)和Cr(Ⅵ)吸附行为的对比 被引量:21
19
作者 张艺钟 刘珊 +3 位作者 刘志文 吴文成 邓东阳 鞠勇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12-719,共8页
为使壳聚糖粉末吸附后易于固液分离,采用溶胶-凝胶-冷冻干燥法制备毫米级(2.8~3mm)壳聚糖凝胶球,比较了Cu(Ⅱ)和Cr(Ⅵ)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壳聚糖凝胶球对Cu(Ⅱ)和Cr(Ⅵ)吸附行为不同:Cu(Ⅱ)和Cr(Ⅵ)最佳吸附pH分别为5.5和3.0;达到吸附... 为使壳聚糖粉末吸附后易于固液分离,采用溶胶-凝胶-冷冻干燥法制备毫米级(2.8~3mm)壳聚糖凝胶球,比较了Cu(Ⅱ)和Cr(Ⅵ)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壳聚糖凝胶球对Cu(Ⅱ)和Cr(Ⅵ)吸附行为不同:Cu(Ⅱ)和Cr(Ⅵ)最佳吸附pH分别为5.5和3.0;达到吸附平衡Cu(Ⅱ)和Cr(Ⅵ)分别需要25h和2h;Cu(Ⅱ)的吸附反应是自发、吸热、熵增过程,而Cr(Ⅵ)吸附反应为自发、放热、熵减过程;吸附Cu(Ⅱ)后的壳聚糖凝胶球不易脱附,而吸附Cr(Ⅵ)后凝胶球脱附率相对较高。借助红外表征及Langmuir、Freundlich等温模型、拟一级、拟二级动力学、颗粒内扩散模型对吸附过程拟合表明,Cu(Ⅱ)吸附机理为单层化学吸附,而Cr(Ⅵ)是单层化学吸附与多层物理吸附共同作用的吸附-还原过程。壳聚糖凝胶球对Cu(Ⅱ)和Cr(Ⅵ)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55.67mg/g和185.08mg/g,说明冷冻干燥法可以强化壳聚糖的吸附量,同时毫米级的壳聚糖凝胶球改善了壳聚糖粉体吸附剂难分离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凝胶球 冷冻干燥 Cu(Ⅱ)和Cr() 吸附 还原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二安替比林邻溴苯基甲烷光度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的Cr(Ⅲ)及Cr(Ⅵ) 被引量:18
20
作者 尹家元 杨光宇 徐其亨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1997年第6期15-17,共3页
研究了在磷酸介质中,Mn(Ⅱ)和吐温20协同作用下,二安替比林邻溴苯基甲烷(DAoBM)和Cr(Ⅵ)生成橙色产物,λmax=480nm,ε=9.19×105L·mol-1·cm-1,Cr(Ⅵ)含量在每50... 研究了在磷酸介质中,Mn(Ⅱ)和吐温20协同作用下,二安替比林邻溴苯基甲烷(DAoBM)和Cr(Ⅵ)生成橙色产物,λmax=480nm,ε=9.19×105L·mol-1·cm-1,Cr(Ⅵ)含量在每50mL0~3.0μg内符合比尔定律。结合离子交换分离,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Cr(Ⅲ)及Cr(Ⅵ)的分析,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oBM 光度法 环境水样 形态分析 水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