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CMA和核型分析研究NT增厚胎儿的产前诊断
1
作者 张风琴 张文晓 +2 位作者 孙建 董艳 宋花蕾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4期51-53,共3页
目的:应用C M A(染色体微阵列)和核型分析,研究N T增厚胎儿的产前诊断。方法:选择2017年—2019年在我院进行产前筛查的40例N T增厚胎儿行羊水穿刺,进行C M A和核型检测,本研究分四组,I组NT 2.5~3.0m m;II组NT 3.1~4.0mm;III组NT 4.1~5.0... 目的:应用C M A(染色体微阵列)和核型分析,研究N T增厚胎儿的产前诊断。方法:选择2017年—2019年在我院进行产前筛查的40例N T增厚胎儿行羊水穿刺,进行C M A和核型检测,本研究分四组,I组NT 2.5~3.0m m;II组NT 3.1~4.0mm;III组NT 4.1~5.0mm,IV组>5mm。结果:40例NT增厚胎儿中,21例CMA异常,15例核型异常,终止妊娠者15例,在NT增厚胎儿中,(1)随着NT的增加,CMA及核型异常发生率均增加,I组+II组与III组+I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是7.0、4.1,均P<0.05);(2)NT越厚,胎儿发生结构异常的概率增加,I组+II组与III组+I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P<0.05);(3)单纯NT增厚胎儿与合并其他结构畸形NT增厚胎儿比较,妊娠不良结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P<0.05)。结论:在NT增厚胎儿中,联合CMA和核型分析,对产前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微阵列cma 核型分析 NT增厚
下载PDF
CMA和核型分析在胎儿染色体异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闪闪 张艳芳 +2 位作者 谢丰华 李冬秀 黄湘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26-129,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胎儿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和核型分析的检测结果,评价两者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47例因超声异常、高龄、唐筛高风险及无创结果异常等选择有创CMA和核型分析的胎儿作... 目的回顾性分析胎儿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和核型分析的检测结果,评价两者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47例因超声异常、高龄、唐筛高风险及无创结果异常等选择有创CMA和核型分析的胎儿作为研究对象,对两者染色体结果进行分析以明确其临床价值。结果 CMA,核型分析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0.95%和9.22%,相符率89.63%,两者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2);CMA能敏感地检出染色体微重复和微缺失,核型分析能更好地检出染色体平衡易位。结论核型分析和CMA在染色体异常的检出中具有互补性,临床医生应合理地将CMA结合核型分析应用于有创产前诊断,以提高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型分析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染色体病 产前诊断
下载PDF
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无创产前检测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21
3
作者 朱赛娟 张月萍 +5 位作者 伍俊萍 雷彩霞 孙海燕 吴佳龙 徐建忠 周静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17-920,共4页
目的:研究胎儿游离DNA无创产前检测(NIPT)胎儿非整倍体筛查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行羊水穿刺及胎儿染色体检查的孕妇共800例,孕妇均已获得外院NIPT检测结果,其中NIPT阳性557例,包括21三体高风险256例,18三体高... 目的:研究胎儿游离DNA无创产前检测(NIPT)胎儿非整倍体筛查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行羊水穿刺及胎儿染色体检查的孕妇共800例,孕妇均已获得外院NIPT检测结果,其中NIPT阳性557例,包括21三体高风险256例,18三体高风险85例,13三体高风险37例,性染色体异常85例,其他染色体异常94例;NIPT阴性243例,包括超声畸形筛查发现胎儿结构畸形或软指标183例,高龄27例,上胎异常7例,早孕用药1例,无指征要求做羊水穿刺25例。NIPT检测结果来自国内11家医院或检测机构。染色体检查采用核型分析和染色体芯片分析(CMA),分析比较800例孕妇的有创产前诊断与NIPT无创产前诊断结果。结果:NIPT对21三体、18三体、13三体和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1.6%(209/256),68.2%(58/85),8.1%(3/37)和41.2%(35/85),NIPT对21三体的阴性预测值为99.6%(242/243),对13三体、18三体和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的阴性预测值均为100%(243/243);NIPT对其他染色体非整倍体的阳性预测值为1.6%(1/61),NIPT对CNV的阳性预测值为54.5%(18/33)。结论:分散在各家检测机构模式下的NIPT检测结果阳性预测值较低,NIPT的临床应用需加强规范和质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非整倍体筛查 NIPT 染色体核型分析 cma染色体芯片分析
下载PDF
不同检测方法在羊水细胞性染色体嵌合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9
4
作者 周静 周冉 +5 位作者 王玉国 李璃 刘安 季修庆 王艳 许争峰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产前羊水检测技术的性染色体检测结果,评估不同检测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指导临床工作中正确认识各项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羊水细胞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提示为性染色体嵌合体的标本,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比较不同检测方... 目的比较不同产前羊水检测技术的性染色体检测结果,评估不同检测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指导临床工作中正确认识各项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羊水细胞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提示为性染色体嵌合体的标本,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比较不同检测方法提示的性染色体的结果。结果核型分析提示为性染色体嵌合体的22例孕妇的23例标本中,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了20例,染色体微阵列检测(CMA)检测了9例,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了4例,11例标本核型结果与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一致,12例标本核型结果与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不一致。结论经典的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作为传统认为的“金标准”在性染色体嵌合体的检测中,其检测结果并不准确,可能原有部分细胞的丢失或者优势生长,甚至异常细胞的分裂和异常细胞类型的获得,需要选择不同的技术组合,综合分析得出结论,以提供更准确的临床信息,指导产前诊断和临床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染色体核型分析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 染色体微阵列检测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下载PDF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在胎儿唇腭裂畸形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孟卓 熊礼宽 +1 位作者 林小影 王辉林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336-338,共3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MA)在产前诊断胎儿唇腭裂畸形(CL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产前超声诊断的19例CLP胎儿和2例产前超声漏诊的单一腭裂患儿,其中12例单纯性CL...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MA)在产前诊断胎儿唇腭裂畸形(CL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产前超声诊断的19例CLP胎儿和2例产前超声漏诊的单一腭裂患儿,其中12例单纯性CLP,9例综合征性CLP。21例样本中羊水13例,脐带血1例,引产胎儿组织2例,新生儿外周血5例。采用染色体核型技术和CMA技术对样本进行检测,获得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s),对比CMA技术和传统染色体核型技术对唇腭裂患者检出异常结果的敏感性,评估不同类型唇腭裂患者携带CNVs的差异。结果 CMA结果中33.3%(7/21)为CNVs,染色体核型结果中9.5%(2/21)为染色体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A结果中单纯性CLP检出CNVs率为25.0%(3/12),综合征性CLP检出CNVs率为44.4%(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管是综合征性的唇腭裂,还是单纯性的唇腭裂,使用CMA技术进行分析均较传统染色体核型技术能提高异常检出率,但尚需进一步证实CMA在产前超声诊断唇腭裂胎儿时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超声 胎儿 唇腭裂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 基因组拷贝数变异
下载PDF
549例颈部透明层增厚胎儿的遗传学病因及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宏 赵光临 +3 位作者 段纯 袁晖 郝颖 文华轩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0年第9期1243-1248,共6页
目的探讨颈部透明层(NT)增厚胎儿的遗传学病因及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因胎儿NT≥3.0mm(孕11~13+6周)行产前诊断的单胎孕妇共549例,其中361例行微阵列分析(CMA),对胎儿的NT值、核型、... 目的探讨颈部透明层(NT)增厚胎儿的遗传学病因及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因胎儿NT≥3.0mm(孕11~13+6周)行产前诊断的单胎孕妇共549例,其中361例行微阵列分析(CMA),对胎儿的NT值、核型、CMA结果及胎儿的结局进行分析。结果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108例,异常率为19.67%(108/549),其中21三体综合征(T21)55例,18三体综合征(T18)和13三体综合征(T13)共12例,性染色体异常12例,其他异常核型29例;T21、T18、T13、Turner综合征的NT均值分别为4.0mm、5.1mm、6.3mm、6.5mm;核型异常率随NT增厚而增加(χ2=22.62,P<0.01);361例胎儿行CMA,核型异常59例(16.34%),302例核型正常胎儿中检出拷贝数变异(CNVs)36例,其中8例异常占2.65%,包括3例致病性CNVs(1例Williams-Beuren综合征、2例DiGeorge综合征)、4例疑似致病性CNVs和1例单亲二倍体;随访妊娠结局,508例有明确结局,随访率92.53%,终止妊娠共117例(23.03%);核型正常胎儿活产率随NT增厚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81,P<0.01)。结论染色体异常率随NT增厚而增加,CMA在核型正常胎儿中检出致病性CNVs,提高了诊断率,核型正常胎儿活产率随NT增厚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透明层厚度 染色体核型 微阵列分析 染色体异常率 妊娠结局
下载PDF
肾缺如胎儿的遗传学病因及妊娠结局分析
7
作者 陈菲 袁婷婷 +5 位作者 陈敏 谢亦农 李南 翦薇 刘予 李志华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2年第12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肾缺如胎儿的遗传学病因、影像学诊断及相关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产前超声诊断为肾缺如的141例胎儿,并分析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的32例病例的遗传学检测结果,同时追踪所有病例的预后。结果141例肾缺如病例中,98... 目的探讨肾缺如胎儿的遗传学病因、影像学诊断及相关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产前超声诊断为肾缺如的141例胎儿,并分析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的32例病例的遗传学检测结果,同时追踪所有病例的预后。结果141例肾缺如病例中,98例为单发,43例合并其他系统异常。对29例肾缺如胎儿进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结果提示2例为非整倍体,3例含有致病性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s),2例为临床意义不明CNVs。3例双肾缺如胎儿因合并多发畸形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检测,结果显示均存在基因变异,其中1例为致病变异,1例存在可能致病变异,1例为不确定意义变异。对所有病例进行追踪随访,自然分娩或剖宫产65例,人工终止妊娠65例,胎死宫内3例,产后死亡1例,失访7例。出生的65例病例中,2例患者出生后复查超声提示为异位肾,18例复查超声同产前,余45例出生后未行泌尿系统相关检查但出生后生长发育均正常。无遗传学异常的孤立性单侧肾缺如胎儿预后不良率为4.41%。结论孤立性单侧肾缺如胎儿不良妊娠率较低,预后较好,产后一般可正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超声 肾缺如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全外显子组测序 预后
下载PDF
染色体微阵列联合核型分析在NT增厚胎儿的产前诊断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敏 王昊 +1 位作者 毛爱芬 张艳珍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年第4期465-468,共4页
目的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联合核型分析对颈项透明层(NT)增厚胎儿进行产前诊断,了解病因。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孕11~13+6周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检测胎儿颈项透明层增厚患者(NT≥2.5mm)51例,行绒毛穿刺/羊水穿刺获... 目的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联合核型分析对颈项透明层(NT)增厚胎儿进行产前诊断,了解病因。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孕11~13+6周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检测胎儿颈项透明层增厚患者(NT≥2.5mm)51例,行绒毛穿刺/羊水穿刺获取胎儿标本进行染色体核型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检测,联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结果 51例标本中染色体核型异常11例,阳性率21.57%,SNP异常20例,阳性率39.22%。SNP异常而核型检测正常10例,其中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NV)3例,临床意义不明的CNV 5例,可能良性CNV 2例。高龄孕妇与非高龄孕妇SNP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P>0.05)。颈项透明层增厚合并超声其他异常、终止妊娠胎儿的SNP异常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28,24.32,均P<0.05)。结论对NT异常胎儿的产前诊断采用染色体核型+染色体微阵列检测模式,能覆盖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对产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颈项透明层 核型分析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拷贝数变异 产前诊断
下载PDF
55例生长受限胎儿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马玉红 韩瑾 +5 位作者 陆军燕 陆萍 陈基强 杨济敏 彭拥花 刘玉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年第7期828-832,共5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产前超声提示胎儿生长受限(FGR)的遗传学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东莞康华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和产科就诊并超声提示为FGR的病例55例,对胎儿样本进行芯片检测基因组DNA...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产前超声提示胎儿生长受限(FGR)的遗传学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东莞康华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和产科就诊并超声提示为FGR的病例55例,对胎儿样本进行芯片检测基因组DNA拷贝数变异(CNV),并应用ChAS软件和相关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对结果进行判断。结果在55例FGR样本中,致病性CNVs检出8例,检出率为14.5%,分别为18三体综合征、Wolf-Hirschhorn综合征、Williams-Beure综合征、19q重复综合征等;不明确意义CNVs(VOUS)检出2例,检出率为3.6%;其中单纯性FGR组致病性CNVs检出率为9.1%(3/33),FGR合并其他超声异常组致病性CNVs检出率为22.7%(5/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3,P=0.358)。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胎儿FGR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议对FGR胎儿进行基因芯片检查的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生长受限 染色体 染色体微阵列 产前诊断
下载PDF
17q12微缺失综合征的产前超声表现和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小金 宋金爽 +5 位作者 丛潇怡 刘效伊 牛宏艳 周飞 李双武 郭岩芸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3年第1期133-136,共4页
目的分析产前孕中晚期17q12微缺失胎儿的超声发现、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结果、妊娠结局和跟踪随访,探索17q12微缺失综合征的基因组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为产前咨询与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6例因超声提示胎儿肾脏实质性回声增强或... 目的分析产前孕中晚期17q12微缺失胎儿的超声发现、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结果、妊娠结局和跟踪随访,探索17q12微缺失综合征的基因组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为产前咨询与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6例因超声提示胎儿肾脏实质性回声增强或结构异常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羊水或脐带血穿刺,CMA检测结果为17q12微缺失的胎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16例17q12微缺失病例的缺失片段大小在1.42~1.94 Mb,区域内均包含HNF1B、LHX1等相关致病基因。14例为新发突变,2例遗传自母亲。15例肾脏双侧或单侧高回声,1例除肾脏结构畸形外还伴有心脏和肺部结构畸形。5例遗传咨询后选择终止妊娠,11例选择继续妊娠。结论产前胎儿17q12微缺失综合征的临床表型差异大,超声肾脏回声增强与其存在密切相关性。产前胎儿肾脏高回声行CMA检测,可准确诊断该综合征并明确其基因组学信息,为孕妇妊娠选择提供指导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17q12微缺失 超声表现 染色体微阵列
原文传递
151例高通量测序无创产前筛查高风险胎儿的产前诊断结果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贾颐舫 张燕 +6 位作者 郝万晓 石东红 孟金来 赵和永 连岩 谢鲁文 王谢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9-763,共5页
目的评估联合应用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明确151例高通量测序无创产前筛查(noninvasive prenatal screening,NIPS)提示高风险的病例的临床意义。方法以高通量测序NIPS提示胎... 目的评估联合应用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明确151例高通量测序无创产前筛查(noninvasive prenatal screening,NIPS)提示高风险的病例的临床意义。方法以高通量测序NIPS提示胎儿13、18、21、性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以及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高风险、需进行产前诊断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在征得知情同意后,经羊膜腔穿刺或脐静脉穿刺获取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及CMA分析。结果在151例胎儿中,有142例为非整倍体高风险,其中21三体高风险83例、18三体高风险17例、13三体高风险2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40例,经染色体核型和CMA分析确认21三体81例、18三体15例、47,XXY10例、47,XXX4例、47,XYY2例、46,X,del(X)(q26.1)1例,其余2例21三体高风险、2例18三体高风险、2例13三体高风险、23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病例经染色体核型和CMA检测均为46,XN;另外9例高通量测序提示CNVs高风险,其中13号染色体微缺失1例、18号染色体微重复1例、18号染色体部分缺失1例均经CMA证实,1例2号染色体重复30Mb合并8号染色体重复25Mb病例CMA未发现拷贝数变异,胎儿脐血染色体核型为46,XX,dup(2)(p23.Ip25.3)[13]/46,xx[87],其余5例经检测均未见异常。结论高通量测序NIPS高风险的胎儿,仍有必要通过介入性产前诊断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联合CMA分析,以区分真阳性与假阳性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无创产前筛查 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全基因组高分辨率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在超声结构异常胎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燕 符芳 +7 位作者 李茹 谢闺娥 韩瑾 潘敏 甄理 杨昕 李东至 廖灿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9-174,共6页
目的探讨全基因组高分辨率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技术在先天性结构异常胎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美国Affymetrix公司全基因组高分辨率CytoScanHD芯片对651例孕期超声检查提示先天性结构发育异常,... 目的探讨全基因组高分辨率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技术在先天性结构异常胎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美国Affymetrix公司全基因组高分辨率CytoScanHD芯片对651例孕期超声检查提示先天性结构发育异常,但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的胎儿病例进行基因组学研究。包括发生单一畸形者264例,多发畸形者387例。其中产前绒毛样本130例,羊水样本192例,脐血样本329例。全部胎儿样本DNA的提取及CMA实验操作流程均按照生产商提供的标准流程操作。CMA分析所发现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s,CNVs)都进一步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或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进行验证。结果CMA分析发现475例(73%)胎儿的基因组发生拷贝数变异;其中75例(11.5%)胎儿发现与临床疾病相关的致病性CNVs,包括2例单亲二倍体和2例隐匿性的嵌合体;另外13例(2.0%)胎儿病例中发现临床意义不明确的拷贝数变异。结论全基因组高分辨率CMA在超声结构异常胎儿的遗传学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将检出率提高11.5%左右。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对单亲二倍体和低水平的嵌合体均具有独特的检出能力。实验操作人员和遗传咨询医生之间的充分交流,结合家系分析以及内外数据库之间的比对能够显著降低临床意义不明确的CNV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染色体微缺失 染色体微重复 单亲二倍体 嵌合体
原文传递
单纯性染色体18p部分三体综合征患儿的产前遗传学诊断和文献回顾 被引量:6
13
作者 邓林贝 熊诗诣 +2 位作者 周佳 邢娅 孙路明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84-588,共5页
目的探讨单纯性染色体18P部分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产前诊断特点。方法联合运用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基因芯片技术对家系成员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检测。结果胎儿羊水染色... 目的探讨单纯性染色体18P部分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产前诊断特点。方法联合运用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基因芯片技术对家系成员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检测。结果胎儿羊水染色体核型结果为46,XY,der(18),父母双方染色体核型均未见异常;胎儿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为arr[hg19]18p11.31p11.21(3,521,718-15,099,116)×3,即胎儿基因组18号染色体短臂p11.31p11.21区域存在11.58 Mb的片段重复,父母双方基因芯片结果均为阴性,提示该胎儿的18号染色体结构重排为新发生的。结论在一个有不良生育史家系的胎儿中检出一个罕见新发的单纯性染色体18p部分三体变异,这是世界少见的单纯性染色体18p部分三体综合征的产前病例报道。联合运用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 M A基因芯片技术在预防不良产史家系中胎儿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产史 产前诊断 单纯性染色体18p部分三体综合征 染色体微阵列(cma) 染色体微 缺失微重复综合征
原文传递
18755例孕妇无创DNA检测的产前诊断结果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晓莉 孙丽洲 《现代医学》 2022年第8期1015-1021,共7页
目的:讨论非侵入性无创DNA检测技术(NIPT)在筛查胎儿染色体疾病方面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我院接受NIPT检测的孕妇共18755例,对于NIPT高风险孕妇在知情同意后进一步进行羊膜腔穿刺术进行胎儿染色体核... 目的:讨论非侵入性无创DNA检测技术(NIPT)在筛查胎儿染色体疾病方面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我院接受NIPT检测的孕妇共18755例,对于NIPT高风险孕妇在知情同意后进一步进行羊膜腔穿刺术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检测,对所有病例的检测结果及妊娠结局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8755例孕妇中,NIPT提示高风险的孕妇共409例,阳性率为2.18%。其中360例孕妇接受了羊膜腔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MA检测,确诊21-三体48例,18-三体1例,13-三体1例,性染色体异常42例,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症73例,其他染色体异常6例。NIPT检测技术对于高龄、超声异常、血清学检测高风险、血清学检测临界风险、自愿要求检测不同分组的孕妇的阳性染色体异常的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分别为55.84%、50.00%、51.43%、47.14%、42.41%,对于21-三体、18-三体、13-三体、性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症、其他染色体异常的PPV分别为90.57%、12.5%、8.33%、40.78%、54.07%、12.24%。经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检测确诊为染色体异常的比例分别为29.44%和47.22%。结论:利用母血中胎儿游离DNA对胎儿非侵入性无创DNA产前检测对于以上各类人群都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但是对不同类型染色体异常的阳性预测值差异较大,部分疾病的检测准确性偏低,同时也存在假阳性风险,可以作为侵入性产前诊断之前的筛查方法,检测阳性孕妇应接受侵入性产前诊断进一步明确诊断。CMA技术比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具有更高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建议对于NIPT检测阳性的孕妇进行两项联合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DNA检测 产前诊断 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阳性预测值
原文传递
“全面二孩”时代产前诊断指征变迁及诊断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淑凤 肖建平 +2 位作者 施楠 杨岚 尹新红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1年第12期42-45,共4页
目的探索"全面二孩"时代介入性产前诊断指征变迁及对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12041例接受羊膜腔穿刺术孕妇的一般资料、产前诊断指征较往年变化趋势及产前检测技... 目的探索"全面二孩"时代介入性产前诊断指征变迁及对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12041例接受羊膜腔穿刺术孕妇的一般资料、产前诊断指征较往年变化趋势及产前检测技术的变迁对诊断结果的影响。结果12041例孕妇均取样成功,按指征构成从高到低,依次为:血清学高风险(41.84%)、高龄妊娠(35.42%)、胎儿超声软指标异常伴/不伴生长趋势异常(7.44%)、既往有不良孕产史(4.57%)、胎儿结构畸形(3.90%)、无创筛查结果异常(2.633%)、既往染色体患儿妊娠史(1.92%)、夫妻一方外周血核型异常(1.25%)、孕期不良环境暴露及其他指征(1.03%)。无创送检指征前三位依次为:血清学筛查临界风险、高龄、血清学筛查高风险拒绝介入性产前诊断。血清学筛查高风险接受产前诊断与接受无创筛查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共1029例,指征构成前三位分别为胎儿结构异常、胎儿软指标异常伴/不伴生长趋势异常及胎儿血清学高风险。结论"全面二孩"时代,高龄妊娠作为产前诊断指征占比较前明显增加,但因无创产前筛查技术的临床应用,目前高龄妊娠指征排序仍稳居第二;无创检测技术应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压力;产前筛查超声广泛应用及遗传学检测技术进步增加染色体结构畸变检出率,同时使胎儿结构异常、胎儿软指标异常伴或不伴生长趋势异常指征排序较10年前明显前移,且孕妇介入性产前诊断接受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性产前诊断指征 羊膜腔穿刺术 胎儿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