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 pgRNA、PreS1抗原表达与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李佳 何霞 李玲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709-713,共5页
目的 探究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前基因组RNA(HBV pgRNA)、前S1抗原(PreS1Ag)水平变化及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雅安市人民医院进行孕期检查的慢性乙型肝... 目的 探究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前基因组RNA(HBV pgRNA)、前S1抗原(PreS1Ag)水平变化及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雅安市人民医院进行孕期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孕妇27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病人是否患有ICP分为合并ICP组43例、未合并ICP组236例。比较两组病人血清中HBV pgRNA、PreS1 Ag水平,并分析两组血清HBV pgRNA、PreS1 Ag表达与HBV DNA表达水平相关性;比较两组病人妊娠结局,并分析合并ICP组病人血清HBV pgRNA表达水平及PreS1 Ag阳性表达率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BV pgRNA、PreS1 Ag光密度[D(λ)]值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合并ICP的效能。结果 合并ICP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HBV表面抗原(HbsAg)水平[(3.71±0.92)log IU/mL]、HBV e抗原(HbeAg)阳性率[65.12%(28/43)]、HBV DNA含量[(8.03±1.69)log copies/m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79.68±15.73)U/L]、丙氨酸转氨酶(ALT)[(72.08±16.95)U/L]、PreS1 Ag阳性表达率[88.37%(38/43)]、PreS1 Ag D(λ)值水平(1.24±0.25)及HBV pgRNA表达水平[(5.17±1.25)log copies/mL]明显高于未合并ICP组[(2.26±0.74)log IU/mL、24.15%(57/236)、(5.19±1.07)logcopies/mL、(23.01±12.47)U/L、(21.76±10.51)U/L、67.80%(160/236)、(0.92±0.23)、(3.02±0.98)logcopies/mL](P<0.05)。血清HBV pgRNA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合并IC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灵敏度为81.40%,特异度为80.50%。PreS1 Ag D(λ)值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合并ICP的AUC为0.83,灵敏度为76.70%,特异度为79.20%。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1,灵敏度为93.00%,特异度为78.40%。合并ICP组、未合并ICP组血清PreS1 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HBV DNA、HBV pg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PreS1 Ag阴性表达病人(P<0.05)。合并ICP组、未合并ICP组血清HBV pgRNA、PreS1 Ag D(λ)值均与HBV D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合并ICP组产后出血、早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ICP组(P<0.05)。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ICP病人血清PreS1 Ag阳性表达率、PreS1 Ag D(λ)值、HBV pg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病人(P<0.05)。结论 合并ICP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HBV pgRNA表达水平、PreS1 Ag阳性表达率及D(λ)值水平均明显升高,对ICP有一定诊断价值,且两者水平变化均与HBV DNA含量有关,并可能预示病人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乙型肝炎 慢性 HbV前基因组RNA 前S1抗原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相关性
下载PDF
HBV感染相关疾病患者AFP和HBVDNA定量结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青梅 任传梅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28-130,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HBV感染相关疾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的AFP和HBVDNA定量结果,了解AFP和HBVDNA在HBV感染相关疾病不同病程中的变化,为该病治疗,预后判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临床确诊HBV感染慢...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HBV感染相关疾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的AFP和HBVDNA定量结果,了解AFP和HBVDNA在HBV感染相关疾病不同病程中的变化,为该病治疗,预后判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临床确诊HBV感染慢性乙型肝炎211例,肝硬化80例,肝癌32例。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别检测AFP和HBVDNA。AFP〉20ng/ml为异常。HBVDNA〉5.00E2copies/ml为阳性。AFP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HBVDNA采用均值表示。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定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各组间率的比较采用计数资料y。检验;定量比较采用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AFP与HBVDNA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11例慢性乙型肝炎组和80例肝硬化组AFP异常检出率与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67,26.40,P值均〈0.01);32例肝癌组AFP异常检出率与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6,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AFP分别与肝硬化和肝癌组比较以及肝硬化和肝癌组AFP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63,2.75,3.10,P值均〈0.01)。慢性乙型肝炎组HBVDNA分别与肝硬化和肝癌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41,2.56,P值均〈0.05)。肝硬化和肝癌组HBVD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5,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AFP与HBVDNA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r=0.357,P〈0.05,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和肝癌组AFP与HBVDNA相关分析,均无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025,0.154,P值均〉0.05)。结论AFP和HBVDNA的检测,对临床了解肝脏损伤程度,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癌 甲胎蛋白 乙肝病毒核酸定量
下载PDF
妊娠期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特征和转归 被引量:2
3
作者 纪留娟 梅雪 +4 位作者 袁伟 邹颖 刘玉 王介非 钱志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88-792,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8年6月—2020年7月收治的26例妊娠期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发病孕周、产次、首发症状、入院时并发症、实验... 目的探讨妊娠期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8年6月—2020年7月收治的26例妊娠期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发病孕周、产次、首发症状、入院时并发症、实验室指标(WBC、Hb、PLT、ALT、TBil、Alb、SCr、MELD评分、HBsAg、HBV DNA等)、腹部超声、分娩方式、胎儿情况、治疗措施、预后转归等。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26例患者中8例均在发病后28 d内死亡,病死率达30.8%。经产妇22例,占84.6%,ACLF往往发生在妊娠晚期(20/26,76.9%),平均发病孕周为(30.9±5.8)周。HBV-ACLF临床表现不典型,首发症状常为乏力、纳差(21/26,80.8%)和尿黄(19/26,73.1%)等。死亡组的TBil(Z=-2.056,P=0.041)、凝血酶原时间(Z=-2.362,P=0.016)、国际标准化比值(Z=-2.528,P=0.009)、MELD评分(Z=-2.223,P=0.026)、首发症状至诊断时间(t=-2.468,P=0.021)、HBV DNA水平(χ^(2)=7.571,P=0.021)、肝性脑病严重程度(χ^(2)=24.775,P<0.001)、并发症发生率(χ^(2)=5.951,P=0.042)显著高于存活组,而纤维蛋白原(Z=-2.667,P=0.006)、凝血酶原活动度(Z=-2.365,P=0.016)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结论HBV-ACLF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经产妇多见,短期病死率极高。其早期临床表现隐匿,高MELD评分、高病毒载量和并发症的出现往往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妊娠并发症 体征和症状 预后
下载PDF
基于RFH-NPT营养风险评估的饮食管理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影响
4
作者 马赵诣 张炳勇 +3 位作者 杨嫚 高远征 时莉莉 罗晓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9期1322-1329,共8页
目的 探讨基于皇家自由医院-营养优先次序工具(RFH-NPT)营养风险评估的饮食管理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营养状态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3月-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 目的 探讨基于皇家自由医院-营养优先次序工具(RFH-NPT)营养风险评估的饮食管理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营养状态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3月-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营养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RFH-NPT营养风险评估的饮食管理,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状态[体质指数(BMI)、上臂肌围(AMC)、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单胺氧化酶(MAO)]、肝纤维化程度[Ⅲ型前胶原(PC-Ⅲ)、 Ⅳ型胶原( Ⅳ-C)、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酶(HA)]、希望水平[Herth希望量表(HHI)]、生活质量[慢性肝病问卷(CLDQ)]。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BMI、AMC、ALB、PA水平和HHI量表评分、CLDQ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ALT、TBIL、MA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PC-Ⅲ、 Ⅳ-C、LN、H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两组患者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腹膜炎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RFH-NPT营养风险评估的饮食管理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可有效改善其营养状态和肝功能,缓解其肝纤维化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家自由医院-营养优先次序工具 饮食管理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 营养状态 肝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病因病机演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绍能 陶夏平 +8 位作者 王融冰 徐瑞平 刘震 周斌 白宇宁 许德军 付菊萍 刘军民 孙凤霞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病因病机演变规律。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肝硬化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面对面访谈法收集临床资料,确定中医证候,按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受损的脏腑、证素分别统计,分析其病因病机演变规律。...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病因病机演变规律。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肝硬化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面对面访谈法收集临床资料,确定中医证候,按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受损的脏腑、证素分别统计,分析其病因病机演变规律。结果慢性乙型肝炎随着病情进展,单纯虚证、单纯实证减少,而虚实夹杂证增多;损伤的脏腑主要有肝、胆、脾、胃、肾、三焦等,其中肝、脾是其主要的受损脏腑,随着病情进展,肾、三焦、胆、胃受损频率均增加;单纯慢性乙型肝炎以气虚、气郁、湿、湿热为多,早期肝硬化以气虚、气郁、湿热、血瘀为多,肝硬化腹水以气虚、湿热、血瘀、阴虚、水为多。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在病性、病位及证素上均有自身的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病因病机 证素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杨先照 江锋 +4 位作者 茹淑瑛 张鹏 李莹 张露丹 叶永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8期157-160,180,共5页
目的基于既往临床研究文献资料来分析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系统检索Pub 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5个电子数据库,纳入从建库至2016年9月有关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肝... 目的基于既往临床研究文献资料来分析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系统检索Pub 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5个电子数据库,纳入从建库至2016年9月有关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方药数据库,统计每味药物使用频次,同时对所有药物的功效、性、味进行分类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文献共118篇,涉及中药复方121首,药物204味,共计1356药次。研究中所涉及的204味药物中使用频数>30次的药物共11味,按频次排前5位的依次为黄芪、丹参、鳖甲、白术、柴胡。所涉及的204味药物按功效不同可分为19类,使用频率最高的前5位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药物累计使用频率达80.23%;而在所有药物的药性频数统计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位依次为寒、温、平,寒性药物使用频率达37.75%;药味频数统计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位依次为苦、甘、辛,苦味药物使用频率达32.40%。结论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总的治则是将扶正和祛邪相结合,在具体治法上,以益气健脾养阴为基础,辨证施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水祛湿和疏肝理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用药规律 文献研究
下载PDF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临床特征及血浆置换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6
7
作者 刘菲菲 吴吉圆 +2 位作者 张海月 张冬琴 龚作炯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88-191,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血浆置换(PE)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的疗效。方法按肝衰竭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收集2012年5月至2014年2月我科诊治的52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住院临床资料。使用...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血浆置换(PE)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的疗效。方法按肝衰竭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收集2012年5月至2014年2月我科诊治的52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住院临床资料。使用德国BE公司血液凝固分析仪检测凝血功能指标;使用美国Beckman LH750血球分析仪检测血细胞计数;使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生化指标。结果 16例死亡患者入院时凝血酶原时间(PT)为(48.8±11.7)s、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为(65.8±19.0)s、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为(2.4±1.0)、血氨为(100.1±74.7)μmol/L,均显著高于36例生存患者[分别为(42.7±14.0)s、(48.0±11.4)s、(1.7±0.4)和(47.9±21.5)μmol/L,P〈0.05];死亡组入院时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为(31.8±12.9)%、血小板计数为(85.6±61.3)×10~9/L、白蛋白为(29.2±4.1)g/L、血钾为(3.8±0.5)mmol/L,均显著低于生存组[分别为(47.9±21.2)%、(133.4±50.7)×10~9/L、(32.8±4.7)g/L、(4.1±0.6)mmol/L,P〈0.05];死亡组发生肝性脑病、腹水、自发性腹膜炎、电解质紊乱和发生2个以上并发症所占比例(分别为37.5%、68.75%、25%、62.5%、62.5%)显著高于生存组(分别为2.8%、30.35%、2.8%、11.11%、11.11%,P〈0.05);患者在接受PE治疗后PTA[(44.8±23.5)%]、白细胞计数[(8.0±3.6×10~9)/L]、白蛋白[(36.4±3.6)g/L]、血尿素氮[(7.1±4.6)mmol/L]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分别为(36.6±14.6)%、(5.9±2.8×10~9)/L、(33.7±4.1)g/L、(5.4±3.8)mmol/L,P〈0.05],红细胞计数[(3.9±0.7×10~9)/L]、血红蛋白[(119.5±18.2)g/L]、ALT为[(100.6±67.9)U/L]、AST[(120.0±62.8)U/L]、总胆红素[(335.7±121.3)μmol/L]、间接胆红素[(226.3±77.9)μmol/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分别为(4.2±0.8×10~9)/L、(130.6±23.8)g/L、(300.0±302.3)U/L、(227.2±174.6)U/L,(410.8±129.8)μmol/L,(290.4±100.5)μmol/L,P〈0.05]。结论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和白蛋白是判断乙型肝炎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敏感的实验室指标,发生并发症的患者预后差,PE治疗可暂时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肝功能指标,却对其生存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肝炎 并发症 血浆置换 预后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9
8
作者 李才 崔巍 曹丽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3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6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2012年3月~2014年3月)与综合护理干... 目的探究与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6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2012年3月~2014年3月)与综合护理干预组(2014年4月~2016年3月),每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慢性乙型肝炎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服药、定期复查依从性,焦虑抑郁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提高,且综合护理干预组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护理组比较,综合护理干预组忘记服药、自行增减药物服用剂量、自行停药患者比例较低,定期门诊复查患者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综合护理干预组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组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继发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慢性乙型肝炎 肝衰竭 依从性 并发症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素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刘绍能 陶夏平 +8 位作者 王融冰 徐瑞平 刘震 周斌 白宇宁 许德军 付菊萍 刘军民 孙凤霞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324-326,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素特征及其演变规律。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肝硬化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面对面访谈的调查方法收集临床资料,统计受损的脏腑、病性证素,并分析其证素演变规律。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损伤的脏腑...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素特征及其演变规律。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肝硬化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面对面访谈的调查方法收集临床资料,统计受损的脏腑、病性证素,并分析其证素演变规律。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损伤的脏腑主要有肝、胆、脾、胃、肾、三焦等,其中肝、脾是其主要的受损脏腑,随着病情进展,脾、肾、三焦、胆、胃受损频率均增加;单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气虚、气郁、湿为多;早期肝硬化患者以湿、气虚、气郁、热、血瘀为多;肝硬化腹水患者以湿、血瘀、气虚、水为多。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在病位及病性证素上均有自身的特点和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证素
下载PDF
300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并发症及死因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学松 段雪飞 +4 位作者 陈丽 李蕴铷 金承刚 成军 范小玲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2期80-83,共4页
目的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的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别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2568例和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300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发现... 目的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的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别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2568例和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300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发现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症发病率最高为原发性肝癌,不同时期比较发现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00),其余并发症如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发病率呈下降趋势(P=0.000)。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合并症发病率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99,P=0.089)。除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外,肺部感染是肝硬化住院患者最易发的感染。对不同时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肝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上消化道出血均与病死显著相关(P=0.000)。结论原发性肝癌仍然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最常见并发症,也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最主要的病死原因,病死患者均伴发多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乙型肝炎 肝癌 合并症
下载PDF
中晚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立福 杨慧银 +1 位作者 周双男 李筠 《传染病信息》 2010年第5期282-284,共3页
目的探讨中晚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预后影响因素,为制定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7月—2009年7月我院收治的578例中晚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给予常规中西医结合保肝、退黄、抗病毒、支持和对症等治疗,部分患者接受人... 目的探讨中晚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预后影响因素,为制定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7月—2009年7月我院收治的578例中晚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给予常规中西医结合保肝、退黄、抗病毒、支持和对症等治疗,部分患者接受人工肝治疗。分析影响中晚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结果 57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治疗有效率为37.7%,无效率为62.3%;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包括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出血。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晚期患者预后差,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而并发症之间又相互影响,有效控制并发症是提高中晚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预后 并发症
下载PDF
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陆海英 曾争 +2 位作者 吴赤红 万华 徐秀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605-606,共2页
关键词 复方鳖甲软肝片 早期肝硬化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人工肝血浆置换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蕾 汪茂荣 +3 位作者 隋云华 何长伦 季付红 胡玲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9年第5期399-402,共4页
目的评价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疗法效果与安全性。方法113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其中男性95例,女性18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1.3岁。进行血浆置换共235例次,每次置换同型血浆3000ml,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脂代谢等... 目的评价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疗法效果与安全性。方法113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其中男性95例,女性18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1.3岁。进行血浆置换共235例次,每次置换同型血浆3000ml,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脂代谢等生物化学指标及电解质状况。随机抽取30份置换用血浆同时作相应检测。观察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并加以治疗。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明显降低(P<0.01),胆碱酯酶、胆固醇增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血糖、血氨显著增高(P<0.01),钙离子和总钙浓度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参考值比较,置换用血浆中糖、氨含量明显增高,钾、钠、氯浓度偏低或降低,钙离子和总钙浓度极低。治疗过程中,患者全身不适、肌肉抽搐19例次(8.1%),穿刺部位淤斑和出血42例次(17.9%),恶心、呕吐5例次(2.1%),过敏反应48例次(20.4%),一过性低血压6例次(2.6%),分别经补充钙剂或凝血因子、给予甲氧氯普胺或地塞米松、调整进出体内血液流速等加以防治。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疗法可改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和脂代谢等状态,妥善预防与处理治疗中并发症是确保该疗法安全性所必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 血浆置换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并发症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与乙型肝炎肝血管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14
14
作者 严家春 陈文笔 +3 位作者 马勇 田瑞霞 丁体龙 徐长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7期751-754,共4页
目的研究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血管增生及肝血管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CHB标本120例,CCl_4实验鼠肝标本50例进行TGF-β1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及TGF-β1 mRNA原位杂交,并检测了CHB肝组织中α-S... 目的研究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血管增生及肝血管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CHB标本120例,CCl_4实验鼠肝标本50例进行TGF-β1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及TGF-β1 mRNA原位杂交,并检测了CHB肝组织中α-SMA,FN,LN,Co-Ⅳ表达与TGF-β1的关系结果在CHB Ⅰ组TGF-β1阳性表达占93%,强阳性表达为70%;在CHB Ⅱ组其阳性表达占43%,强阳性表达为57%;在CHB Ⅲ组其强阳性表达占77%,阳性表达为23%;而在肝硬变(LC)组TGF-β1则皆示强阳性表达(100%),其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原位杂交显示,TGF-β1mRNA主要分布于血管纤维化区域、肝窦壁及部分肝细胞,同时TGF-β1在肝组织中的表达与α-SMA,FN,LN及Co-Ⅳ呈同步关系结论TGF-β1通过激活血管及肝窦内皮细胞,引发肝血管增生及内皮细胞凋亡,在细胞外基质等参与下,最终导致肝血管纤维化、肝窦毛细血管化及假小叶纤维间隔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并发症 血管疾病 病因学 血管疾病 病理学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柔肝散结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5
作者 宋春霞 张伯鹏 +1 位作者 阎志欣 赵艳 《河北中医》 2010年第8期1171-1173,共3页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柔肝散结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乙肝肝硬化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恩替卡韦0.5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柔肝散结汤,日1剂,水煎服。2组均以6个月...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柔肝散结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乙肝肝硬化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恩替卡韦0.5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柔肝散结汤,日1剂,水煎服。2组均以6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Child-Pugh)积分、血清生化学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结果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降低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复常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hild-Pugh积分均减少,HBV-DNA水平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柔肝散结汤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能协同改善肝功能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病 并发症 肝硬化 中药疗法 抗病毒药 汤剂
下载PDF
剪切波弹性成像和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用于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晓玲 宋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99-1503,共5页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和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用于诊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16例CHB患者,在肝脏穿刺活检前行SWE检测及血常规及肝功能检验,记录肝脏硬度(LSM),计算GPR。根据Metavir评...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和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用于诊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16例CHB患者,在肝脏穿刺活检前行SWE检测及血常规及肝功能检验,记录肝脏硬度(LSM),计算GPR。根据Metavir评分系统将活检所示肝纤维化分为F0~F4共5期,分析Elast PQ和GPR与肝脏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Elast PQ和GPR诊断CHB患者肝纤维化效能的差异,分析Elast PQ诊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患者肝纤维化的价值。结果Elast PQ和GPR与肝脏纤维化分期均呈正相关(r=0.94,P<0.01;r=0.92,P<0.01)。对于F1~F3期肝纤维化,Elast PQ的诊断效能优于GPR(Z=2.21,P=0.03;Z=2.16,P=0.03;Z=2.27,P=0.02)。Elast PQ对ALT≤1×ULN患者的诊断效能优于其对1×ULN<ALT≤2×ULN者。结论Elast PQ和GPR对ALT≤2×ULN的CHB患者早期肝纤维化分期具有较高价值,Elast PQ的诊断效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并发症 肝硬化 弹性成像技术 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
下载PDF
和络舒肝胶囊治疗慢性肝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朱越 索艾生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07-208,共2页
目的:观察和络舒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和络舒肝胶囊,5粒/次,3次/d,3~6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60例,并与随机抽取,以常规护肝药治疗30例肝硬化患者对照观察。结果:和络舒肝胶囊治... 目的:观察和络舒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和络舒肝胶囊,5粒/次,3次/d,3~6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60例,并与随机抽取,以常规护肝药治疗30例肝硬化患者对照观察。结果:和络舒肝胶囊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降低ALT、HA、LM、ⅣC、PCⅢ,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和络舒肝胶囊具有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转氨酶,改善肝功能及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对防止和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络舒肝胶囊 慢性肝炎 早期肝硬化 临床应用 疗效 中药疗法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维生素E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脂肪肝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蔡乐斌 陶娜 +1 位作者 陈娜 郭文 《现代医院》 2017年第5期732-734,共3页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维生素E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2016年收治的103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脂肪肝患者,根据治疗用药将其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给予...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维生素E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2016年收治的103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脂肪肝患者,根据治疗用药将其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联合维生素E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BV-DNA转阴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等水平变化,脂肪肝病情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HBV-DNA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脂肪肝病情也明显改善。同时,两组血清ALT、TBIL、ALP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效果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维生素E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脂肪肝可以明显降低病毒感染,改善脂肪肝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维生素E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脂肪肝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 早期肝硬化发病特点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震 姚乃礼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68-70,共3页
中医学采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有一定的优势。从中医角度论述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的发病特点,本课题研究表明,性别、病程、年龄、季节以及情绪因素都是引起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以及进展为早期肝硬化... 中医学采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有一定的优势。从中医角度论述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的发病特点,本课题研究表明,性别、病程、年龄、季节以及情绪因素都是引起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以及进展为早期肝硬化的相关因素,尤其季节因素的研究符合中医传统时间医学理论,为从中医时间医学的角度,研究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作和复发提供了依据,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临床特征研究为寻找中医防治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的有效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发病特点
下载PDF
慢性肝病患者血中白蛋白基因表达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许鸣 张智 +1 位作者 张珍 李泽泳 《中国医学工程》 2010年第3期1-3,9,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白蛋白mRNA表达与病变进程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VDNA;采用逆转录巢式荧光定量PCR检测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白蛋白mRNA基因表达。结果 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白蛋白mRNA表达与病变进程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VDNA;采用逆转录巢式荧光定量PCR检测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白蛋白mRNA基因表达。结果 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血清HBVDNA阳性26例,阳性率为56.5%。HBVDNA浓度为(3.6±3.4)×108copies/mL;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蛋白mRNA阳性17例,阳性率为40.0%。37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血清HBVDNA阳性28例,阳性率为75.7%。HBVDNA浓度为(4.7±2.8)×108copies/m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蛋白mRNA阳性12例,阳性率为32.4%。4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白蛋白mRNA阳性2例,阳性率为5%。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Р<0.05);慢性乙肝活动期和肝硬化失代偿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白蛋白mRNA阳性率显著升高。结论血清HBVDNA与慢性肝病患者病变活动和进展密切相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白蛋白mRNA表达与肝脏损害相关,二者可作为慢性肝病病情进展临床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HbVDNA 白蛋白MRNA 肝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