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早期水文化及其特征探微——以简帛所记楚地为例
1
作者 王佳 郑晓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7,共10页
楚地是长江流域早期文化的核心区域,长江决定了水对于这个区域文明起源发展的特殊意义。楚地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而形成了丰富的水文化现象,这其中包括了对水的崇拜和相关的社会习俗。对水和楚地文明之间关系的理解对于我们理解长江... 楚地是长江流域早期文化的核心区域,长江决定了水对于这个区域文明起源发展的特殊意义。楚地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而形成了丰富的水文化现象,这其中包括了对水的崇拜和相关的社会习俗。对水和楚地文明之间关系的理解对于我们理解长江文明,进而理解中华早期文明有重要的意义。楚地有关水文化的记载多不见于传世典籍,而大量记录于简牍帛书中,因此简牍帛书的钩沉不仅可以补充既有文献的不足,同时也可以从中窥管到更为细致可靠的其时社会中水的观念、习俗、行为和治理等,还原当时的社会风貌,故而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通过对简帛文献相关记述的梳理,我们也可以看出楚地早期的水文化在特征上和后面的水文化较大的差别在于,当时的人们所关注和实践的水文化总体来说还是人和自然之间的根本关系,也就是对于世界与生命的来源、人类如何获得更强的生育能力和身体机能以延续生命、如何维持人类的生计三个方面,以此形成早期楚地的水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化 简帛 水崇拜 水习俗 楚地
下载PDF
从汉画看楚俗在汉代的延续及其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玉金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8-82,共5页
本文主要根据汉代画像石资料从六个方面对楚俗在汉代的延续及其影响进行了探讨。根据河南南阳、江苏徐州、安徽等楚国曾管辖区域出土的大量汉代画像石资料论证了:楚国的舞乐之风、急促之风、信鬼好巫、迷恋升仙、尊凤、崇熊等风俗在汉... 本文主要根据汉代画像石资料从六个方面对楚俗在汉代的延续及其影响进行了探讨。根据河南南阳、江苏徐州、安徽等楚国曾管辖区域出土的大量汉代画像石资料论证了:楚国的舞乐之风、急促之风、信鬼好巫、迷恋升仙、尊凤、崇熊等风俗在汉代仍有延续并且对汉代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 楚俗 延续 影响
下载PDF
楚俗在楚髹漆家具上的体现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胡娟 张亚池 +1 位作者 孙光瑞 江天长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1年第5期86-87,共2页
楚人具有"尊凤拜日崇火"的基本信仰以及"尚赤、尚东、尚左、尚巫"、"贬龙"、"贱虎"的风尚,这些都可归结为楚俗。本文以这些楚俗为脉络,阐述了其历史由来,分析了其在楚髹漆家具上的具体表现,以... 楚人具有"尊凤拜日崇火"的基本信仰以及"尚赤、尚东、尚左、尚巫"、"贬龙"、"贱虎"的风尚,这些都可归结为楚俗。本文以这些楚俗为脉络,阐述了其历史由来,分析了其在楚髹漆家具上的具体表现,以此来揭示楚髹漆家具在纹饰、造型、色彩、陈设等方面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俗 髹漆家具 体现
下载PDF
楚风俗对楚器物造型和装饰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祖龙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01-104,共4页
楚国的造物品类繁多、主题鲜明、格调清奇灵秀、色彩斑斓繁艳,开创了上古南方审美文化的新视界。楚器物从造型到装饰所表现出来的楚风特征表明,楚器物的产生与楚风俗有着密切的关联,楚风俗是楚器物发育生长的母胎。
关键词 楚国 风俗 器物 造型 装饰
下载PDF
刘禹锡诗的风物民俗钩沉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彤 白俊奎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69-74,共6页
刘禹锡久贬南方巴楚地区,其殊异的风物民俗在诗中多有反映,尤其对于生产劳动、衣食住行、婚姻恋情、宗教节庆、自 然景观、物产等方面探论深入,充分展示了刘禹锡诗歌的历史和民俗价值。
关键词 刘禹锡 巴楚 风物民俗
下载PDF
《孔雀东南飞》与中国古代“出妇”婚俗 被引量:3
6
作者 丰建霞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559-563,共5页
通过文献研究阐述了中国古代出妇婚俗,并从出妇婚俗的角度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进行了解读。出妇礼俗是古代婚姻礼俗制度的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七出之制"即出妻的七种规定,出妇行为遵循特定的礼... 通过文献研究阐述了中国古代出妇婚俗,并从出妇婚俗的角度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进行了解读。出妇礼俗是古代婚姻礼俗制度的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七出之制"即出妻的七种规定,出妇行为遵循特定的礼仪程式进行,出妇享有一定的尊严和财产所有权。《孔雀东南飞》是一首出妇(妻)诗。兰芝被遣属"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的情形,诗歌叙写了兰芝被遣的过程,反映了她对自己私物拥有处置权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婚俗 出妇 《孔雀东南飞》 出妇诗
下载PDF
台静农《淮南民歌集》与两淮文化风俗 被引量:3
7
作者 谢昭新 《华文文学》 2009年第6期46-50,共5页
台静农曾于1924年的8月底,回故乡霍丘叶集搜集歌谣,达半年之久,搜集到当地歌谣2000多首。整理发表了167首,1970年台北东方文化书局印行的《淮南民歌集》,收113首。这些民歌充分反映了两淮风俗人情,显现楚风、楚韵,情调激越、浪漫飞旋,... 台静农曾于1924年的8月底,回故乡霍丘叶集搜集歌谣,达半年之久,搜集到当地歌谣2000多首。整理发表了167首,1970年台北东方文化书局印行的《淮南民歌集》,收113首。这些民歌充分反映了两淮风俗人情,显现楚风、楚韵,情调激越、浪漫飞旋,直抒胸臆、坦荡无羁;在艺术形式上继承了《诗经》"十五国风"的"赋、比、兴"手法,叙事与抒情兼顾,内容实在、易懂,口语生动、易记,音韵流畅、易于传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静农 淮南民歌 文化风俗 楚风楚韵
下载PDF
论韩少功寻根小说的楚文化底蕴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晓燕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2期90-91,共2页
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韩少功的一系列寻根小说和他作于九十年代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中,表现了浓郁的楚地特色,作家深受楚文化的滋养与浸润,使得他的寻根小说蕴含着深厚的楚文化底蕴。他作品中表现的原始巫性思维方式和楚地风俗以及屈... 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韩少功的一系列寻根小说和他作于九十年代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中,表现了浓郁的楚地特色,作家深受楚文化的滋养与浸润,使得他的寻根小说蕴含着深厚的楚文化底蕴。他作品中表现的原始巫性思维方式和楚地风俗以及屈骚艺术精神对其作品的潜在影响都是楚文化底蕴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少功 寻根小说 巫性思维 屈骚艺术精神 楚地风俗
下载PDF
浪漫的情怀 神秘的边地 率真的生命──沈从文创作对楚巫文化的承袭 被引量:2
9
作者 涂鸿 《武陵学刊》 1999年第4期51-53,共3页
沈从文是在湘西那块古老神奇的丰沃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作家,他以其结构灵活、形式自由、感情色彩浓郁、文笔质朴清新、表现湘西边地风情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坛上独树一帜。以湘西这块特殊地域上源远流长的楚亚文化对沈从文的熏陶、影响,... 沈从文是在湘西那块古老神奇的丰沃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作家,他以其结构灵活、形式自由、感情色彩浓郁、文笔质朴清新、表现湘西边地风情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坛上独树一帜。以湘西这块特殊地域上源远流长的楚亚文化对沈从文的熏陶、影响,来探讨他作品中显示的那种浪漫的人性世界、独特的民情风俗以及雄健的民族生命元气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有助于理解沈从文小说的文化视野与审美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巫文化 人性世界 风俗 生命元气
下载PDF
独特的楚人婚俗文化
10
作者 李倩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6-109,共4页
楚婚俗不拘礼法,不重媒妁,择偶缔婚形式多样而且具有自由开放的情韵。楚婚俗在历史承传中由宗教性色彩衍变为交换性(交换婚)色彩。
关键词 楚人婚俗 独特形态 自由特征
下载PDF
战国时期楚秦两国风俗之比较
11
作者 顾久幸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7-72,77,共7页
战国时期 ,楚、秦两国在中国进行着最激烈的争夺 ,他们在军事上进行的殊死搏斗 ,实际上是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观念行为的较量。因此对于这段时间楚、秦两国的社会生活习俗进行一些比较 ,可以看出两国社会生活的大致发展状况。他们在观念... 战国时期 ,楚、秦两国在中国进行着最激烈的争夺 ,他们在军事上进行的殊死搏斗 ,实际上是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观念行为的较量。因此对于这段时间楚、秦两国的社会生活习俗进行一些比较 ,可以看出两国社会生活的大致发展状况。他们在观念行为、婚姻生活和对待女子的态度上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 ,他们在社会生活方面的一些习俗 ,直接反映出他们的价值取向和观念行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楚国 秦国 风俗
下载PDF
清末民初东北地区满族婚俗特征
12
作者 聂翔雁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29-32,共4页
婚姻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基本形式,东北地区的婚俗文化呈现出东北地方特色和民族特征,在清末民初,东北地区各民族婚姻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不同于旧礼的婚姻形式,其中以满族的婚姻习俗最具有代表性,本文以满族的传统婚礼为基础,阐... 婚姻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基本形式,东北地区的婚俗文化呈现出东北地方特色和民族特征,在清末民初,东北地区各民族婚姻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不同于旧礼的婚姻形式,其中以满族的婚姻习俗最具有代表性,本文以满族的传统婚礼为基础,阐述清末民初东北地区满族的婚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满族 婚姻习俗 传统婚礼
下载PDF
宗曲流域藏族的丧葬习俗述略
13
作者 羊措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74-77,共4页
本文拟以宗曲流域藏族丧葬习俗中普遍流行的土葬和火葬为主要内容,浅析历史渊源、自然地理条件和周边民族间的交往等因素对其葬俗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宗曲流域 藏族 丧葬习俗
下载PDF
南楚民族服饰的民俗特点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秋英 《山东纺织经济》 2005年第5期67-69,共3页
文章着重从头帕、童帽、衣裤和裙、鞋袜、佩饰几个方面介绍了南楚民族服饰的民俗特点。
关键词 南楚 民族服饰 民俗特点 民族服饰 民俗 南楚
下载PDF
论从屈原到宋玉的四大转型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广平 《职大学报》 2005年第1期31-34,共4页
宋玉是战国晚期楚国著名的辞赋作家,历来与屈原并尊为"中国文学之祖"。但屈原是楚辞的代表作家,而宋玉则是楚赋的代表作家;屈原所创作的楚辞重抒情,而宋玉所创作的楚赋重体物;屈原喜犯颜直谏,宋玉好微辞讽谏;屈原崇高伟大,宋... 宋玉是战国晚期楚国著名的辞赋作家,历来与屈原并尊为"中国文学之祖"。但屈原是楚辞的代表作家,而宋玉则是楚赋的代表作家;屈原所创作的楚辞重抒情,而宋玉所创作的楚赋重体物;屈原喜犯颜直谏,宋玉好微辞讽谏;屈原崇高伟大,宋玉自然亲切。从屈原到宋玉,实现了由楚辞向楚赋的转移、由缘情向体物的嬗变、由直谏向曲谏的发展、由崇高向世俗的回落。这些都标志着中国文学的重大转型,对后代作家及其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宋玉 楚辞 楚赋 体物 曲谏 世俗 文学转型
下载PDF
台静农《淮南民歌集》与两淮文化风俗
16
作者 谢昭新 《吉林地质》 2009年第4期-,共5页
台静农曾于1924年的8月底,回故乡霍丘叶集搜集歌谣,达半年之久,搜集到当地歌谣2000多首。整理发表了167首,1970年台北东方文化书局印行的《淮南民歌集》,收113首。这些民歌充分反映了两淮风俗人情,显现楚风、楚韵,情调激越、浪漫飞旋,... 台静农曾于1924年的8月底,回故乡霍丘叶集搜集歌谣,达半年之久,搜集到当地歌谣2000多首。整理发表了167首,1970年台北东方文化书局印行的《淮南民歌集》,收113首。这些民歌充分反映了两淮风俗人情,显现楚风、楚韵,情调激越、浪漫飞旋,直抒胸臆、坦荡无羁;在艺术形式上继承了《诗经》"十五国风"的"赋、比、兴"手法,叙事与抒情兼顾,内容实在、易懂,口语生动、易记,音韵流畅、易于传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静农 淮南民歌 文化风俗 楚风楚韵
下载PDF
从《荆楚岁时记》看南朝荆楚地区的节日饮食习俗
17
作者 王增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1年第5期72-77,共6页
南北朝时期荆楚地区的饮食习俗具有较为鲜明的时代和区域特色,《荆楚岁时记》一书对其节日饮食习俗给予了全方位描述。利用饮食人类学的视角与饮食习俗的象征意义,将南朝荆楚地区的节日饮食习俗分为象征食物、象征饮食器具和象征饮食行... 南北朝时期荆楚地区的饮食习俗具有较为鲜明的时代和区域特色,《荆楚岁时记》一书对其节日饮食习俗给予了全方位描述。利用饮食人类学的视角与饮食习俗的象征意义,将南朝荆楚地区的节日饮食习俗分为象征食物、象征饮食器具和象征饮食行为三方面,探析节日饮食与维持人类基本需求、宗教信仰的关系,以及节日饮食习俗的变迁以及馈赠行为。该时期荆楚地区的节日饮食习俗具有神圣性、严肃性和节律性的特点,并且具有满足人们对营养的需求,表达畏敬之情,维持社会交往和整合社会功能等多重涵义。而当下节日民俗渐淡,正是这些丰富的文化内涵缺失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楚岁时记 荆楚地区 饮食习俗
下载PDF
试探闽地中元节文化传承之渊源 被引量:1
18
作者 汤漳平 《闽江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11,共11页
闽文化是以中原移民为基础,以传承中原文化为核心而形成的一种族群文化。它所保存并流传至今的节日习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中元节的习俗就是其中之一。闽人早期多由河南固始迁入,固始在春秋战国时代... 闽文化是以中原移民为基础,以传承中原文化为核心而形成的一种族群文化。它所保存并流传至今的节日习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中元节的习俗就是其中之一。闽人早期多由河南固始迁入,固始在春秋战国时代为楚地,保存楚文化的习俗,其后相关习俗随固始移民的南迁而传入闽地。近年来,在出土文献中发现大批有关楚人祭祀内容的竹简,这里着重介绍在几座楚墓竹简中记载的人鬼的祭祀状况,让我们从中了解战国时代楚人与中元节的文化传承相关联的祭祀内容。通过研究,将使我们更好地知晓今日闽地民间习俗与古代之间的接续关系。中元节的习俗,即使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自古至今也已流传1 500年之久,它融民间祭祀与佛、道两教文化于一体,有着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是中国古老传统文化的延续,并为民众所广泛重视,这种全民共同参与的习俗节日,作为文化遗产理应引起社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元节习俗 楚墓竹简
下载PDF
刘禹锡贬谪诗与楚文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伟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6-79,共4页
楚地和楚文化历史悠久,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因"永贞革新"被贬楚地的刘禹锡在他贬谪诗的创作中受楚地敬巫祝、日火崇拜等风俗影响,其诗显现出新的光芒色彩;对楚地的古迹风物这类人文意象的描写,使其诗有了深刻的内涵;对楚地风... 楚地和楚文化历史悠久,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因"永贞革新"被贬楚地的刘禹锡在他贬谪诗的创作中受楚地敬巫祝、日火崇拜等风俗影响,其诗显现出新的光芒色彩;对楚地的古迹风物这类人文意象的描写,使其诗有了深刻的内涵;对楚地风雨四季这类自然意象的描绘,使其诗有了更多的灵动气息。不幸的遭际却让刘禹锡的诗歌创作有了新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禹锡 贬谪 楚文化 风俗 人文意象 自然意象
下载PDF
评石川三佐男教授的《诗经》《楚辞》研究
20
作者 王锺陵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49-51,共3页
本文介绍了日本著名汉学家石川三位男教授在研究《诗经》、《楚辞》上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并举实例对石川教授将文化人类学引入到文学研究中来的学术路径作了说明。文章希望中国学人能从石川教授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中吸取到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石川三佐男 宗教 民俗 考古资料 文化人类学 《诗经》研究 《楚辞》研究 学术成果 研究方法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