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探闽地中元节文化传承之渊源 被引量:1
1
作者 汤漳平 《闽江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11,共11页
闽文化是以中原移民为基础,以传承中原文化为核心而形成的一种族群文化。它所保存并流传至今的节日习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中元节的习俗就是其中之一。闽人早期多由河南固始迁入,固始在春秋战国时代... 闽文化是以中原移民为基础,以传承中原文化为核心而形成的一种族群文化。它所保存并流传至今的节日习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中元节的习俗就是其中之一。闽人早期多由河南固始迁入,固始在春秋战国时代为楚地,保存楚文化的习俗,其后相关习俗随固始移民的南迁而传入闽地。近年来,在出土文献中发现大批有关楚人祭祀内容的竹简,这里着重介绍在几座楚墓竹简中记载的人鬼的祭祀状况,让我们从中了解战国时代楚人与中元节的文化传承相关联的祭祀内容。通过研究,将使我们更好地知晓今日闽地民间习俗与古代之间的接续关系。中元节的习俗,即使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自古至今也已流传1 500年之久,它融民间祭祀与佛、道两教文化于一体,有着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是中国古老传统文化的延续,并为民众所广泛重视,这种全民共同参与的习俗节日,作为文化遗产理应引起社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元节习俗 楚墓竹简
下载PDF
郭店楚简引诗论及毛诗《都人士》的文本生成 被引量:1
2
作者 熊良智 李领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0-155,共6页
湖北荆门郭店楚简《缁衣》第九章引《诗》,学者以为是《小雅·都人士》,但用字、用词、用韵、句数、结构、内容与《礼记》所引、《毛诗》迥然不同,也不见于汉代服虔所言逸诗。而《毛诗·都人士》首章与后四章在内容表达、主题... 湖北荆门郭店楚简《缁衣》第九章引《诗》,学者以为是《小雅·都人士》,但用字、用词、用韵、句数、结构、内容与《礼记》所引、《毛诗》迥然不同,也不见于汉代服虔所言逸诗。而《毛诗·都人士》首章与后四章在内容表达、主题思想、结构逻辑又难以统一。因而“三家则亡”,“毛氏有之”,不过是郑玄所见文本的一家之言。《礼记》引诗是对旧本的增益改换,后世《毛诗》学者将其中《缁衣》“子曰”文字写入诗序,也将诗句移入《毛诗》文本,成为《毛诗·都人士》首章。但有学者指出郭简为“节引”,“鲁、齐、韩三家诗没有《毛诗》的首章六句,当属脱漏”,也是值得再探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店楚简 《礼记》 《都人士》
下载PDF
浅论东周时期南阳地区楚墓的墓地制度
3
作者 司红伟 《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4期55-58,共4页
依据相关考古资料和文献,对东周时期南阳地区楚墓的墓地类型、墓地选址、墓葬形制进行了探讨。南阳地区楚墓的墓地选址、排列等都尊《周礼》,其墓葬与中原地区东周墓、江陵等地楚文化中心地带楚墓、信阳地区东周时期墓葬既有明显的差别... 依据相关考古资料和文献,对东周时期南阳地区楚墓的墓地类型、墓地选址、墓葬形制进行了探讨。南阳地区楚墓的墓地选址、排列等都尊《周礼》,其墓葬与中原地区东周墓、江陵等地楚文化中心地带楚墓、信阳地区东周时期墓葬既有明显的差别,但在某些方面又有类似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 楚墓 墓地制度
下载PDF
郧县肖家河楚墓出土几件青铜器的国属问题探析
4
作者 郭顺峰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3-18,共6页
在郧县肖家河村楚墓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叔姜簠和仲濒儿盘、匜、鈚4件青铜礼器上的铭文引起了学界重视,多位专家对其进行了考释,但在以上器物的国属问题上产生了较大分歧。叔姜簠有"申国器"、"缰国器"和"绞国... 在郧县肖家河村楚墓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叔姜簠和仲濒儿盘、匜、鈚4件青铜礼器上的铭文引起了学界重视,多位专家对其进行了考释,但在以上器物的国属问题上产生了较大分歧。叔姜簠有"申国器"、"缰国器"和"绞国器"之争,仲濒儿盘、匜、鈚出现了"唐子器"、"钖子器"还是"扬子器"之争。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认为叔姜簠是"申国器",仲濒儿盘、匜、鈚是"扬子器"最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家河 楚墓 国属 铭文
下载PDF
郭店楚墓竹简单纯否定副词研究
5
作者 萧海芳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75-79,共5页
本文对郭店楚墓竹简中的单纯否定副词进行分类,并对其中的"不"与"弗"、"亡"与"无"等几个比较难以区分的否定副词进行比较。
关键词 郭店楚简 否定副词 频率 语法功能
下载PDF
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墓主考论——兼论屈原生平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建忠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2-23,共12页
一些学者根据“漆耳杯铭文”与“鸠杖”论定墓主是“楚太子的老师” ,又有“陈良”、“屈原”等推测。据金文、简牍、帛书对“不”、“”二字有不同写法 ,漆耳杯铭文应为“东宫之杯” ,而非“东宫之师” ;据《左传》等典籍 ,楚国太子... 一些学者根据“漆耳杯铭文”与“鸠杖”论定墓主是“楚太子的老师” ,又有“陈良”、“屈原”等推测。据金文、简牍、帛书对“不”、“”二字有不同写法 ,漆耳杯铭文应为“东宫之杯” ,而非“东宫之师” ;据《左传》等典籍 ,楚国太子的老师应称为“傅”或“太傅”。据《周礼》、《礼记》、《吕氏春秋》 ,“八十九十 ,加赐鸠杖”之礼始于汉代 ,而楚系墓葬中出土的各种“杖”的形制特点 ,可证明此墓“鸠杖”不是手杖。屈原未担任过太子之傅 ,郭店一号楚墓墓主与屈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主 郭店一号楚墓 太子 铭文 墓葬 出土 简牍 屈原 考论 生平研究
全文增补中
从出土工艺品看楚文化艺术的域外色彩
7
作者 李会 《湖南考古辑刊》 2014年第1期201-208,共8页
楚地镇墓兽形象神秘、诡异,鹿角与吐舌和域外艺术较为相似。楚地所出土的蜻蜓眼式玻璃珠、蚀花石珠、二十八宿名以及巴泽雷克墓地所出土的楚国丝绸与山字纹镜进一步证实,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与域外存在文化联系。以往人们多关注楚国通过南... 楚地镇墓兽形象神秘、诡异,鹿角与吐舌和域外艺术较为相似。楚地所出土的蜻蜓眼式玻璃珠、蚀花石珠、二十八宿名以及巴泽雷克墓地所出土的楚国丝绸与山字纹镜进一步证实,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与域外存在文化联系。以往人们多关注楚国通过南方通道与印度的联系,而根据欧亚大草原所出土的艺术形式与工艺品,需要重新评估楚国北上与中亚一带的交流与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文化 镇墓兽 鹿角 欧亚草原
原文传递
论战国楚墓随葬车马坑
8
作者 印群 《东方考古》 2020年第1期145-159,共15页
战国楚墓随葬车马坑在东周楚国墓葬制度中具有重要地位。迄今发掘的战国楚墓随葬车马坑基本集中在战国中期以后,内涵丰富的战国楚墓随葬车马坑序列建立于诸多考古发掘出的该时期楚墓随葬车马坑资料基础上。与春秋时期楚国典型随葬车马... 战国楚墓随葬车马坑在东周楚国墓葬制度中具有重要地位。迄今发掘的战国楚墓随葬车马坑基本集中在战国中期以后,内涵丰富的战国楚墓随葬车马坑序列建立于诸多考古发掘出的该时期楚墓随葬车马坑资料基础上。与春秋时期楚国典型随葬车马坑比较,战国时期楚墓随葬车马坑与鼎制相结合的程度已经松弛,随葬车马等级制逐渐流于形式。战国楚墓随葬车马制度既有对春秋时期随葬车马特点的明显继承,也出现了较大的突破。到战国晚期,楚国高级贵族的随葬车马已经逐步明器化,其象征意义显然高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墓 车马坑 战国时期
原文传递
徐州北洞山西汉楚王墓墓主再考 被引量:4
9
作者 刘照建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5-93,共9页
关于徐州北洞山西汉楚王墓墓主的身份,目前有五种观点,但是五种观点都有缺漏和不足。从墓葬的排列顺序、结构形制以及随葬器物等方面综合考察,该墓墓主应是第二代楚王刘郢(客)。
关键词 徐州 北洞山 楚王墓 墓主 刘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