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楚式“镇墓兽”与东周时期楚民族的巫文化 被引量:7
1
作者 丁兰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1-154,共4页
东周时期南方楚地巫风炽盛,巫术的执行者巫觋在楚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运用考古和文献资料,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楚墓出土的漆木器"镇墓兽"为楚国巫觋死后载魂升天法器的新说,并进一步分析认为战国时期楚地不... 东周时期南方楚地巫风炽盛,巫术的执行者巫觋在楚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运用考古和文献资料,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楚墓出土的漆木器"镇墓兽"为楚国巫觋死后载魂升天法器的新说,并进一步分析认为战国时期楚地不仅巫文化分布范围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巫术与政治权力结合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式“镇墓兽” 巫觋阶层 巫文化
下载PDF
生命轮回与文化传承——散文集《春天的十二条河流》内蕴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冬梅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熊育群散文集《春天的十二条河流》带有浓重的生命意识和巫楚文化特色,其多重存在的"河流"意象晕染出生命与文化的"水气",古老"招魂"曲的神秘吟唱与古罗子国的艰难探寻渗透出生命与文化的"巫气&quo... 熊育群散文集《春天的十二条河流》带有浓重的生命意识和巫楚文化特色,其多重存在的"河流"意象晕染出生命与文化的"水气",古老"招魂"曲的神秘吟唱与古罗子国的艰难探寻渗透出生命与文化的"巫气",抒情主体的自我成长和文化传承体现出作者散文创作"小中见大"的"灵气"。作者把散文的真实情思贯穿在自然风物与人文历史之中合而为一,在极具作者情韵与个性的独特书写中彰显了当代散文的生命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意识 河流 巫楚文化 文化传承
下载PDF
汉文化形成中的“巫蛊”考义、嬗变与规制——以西汉年间巫蛊案为线索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超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17年第1期114-127,共14页
根据正史,"巫蛊"二字的习惯性合用肇始于汉武帝征和年间的巫蛊之祸。学者论及巫蛊,往往杂糅厌魅、蛊毒、左道、谶纬、妖言等多种行为一并探讨,但对巫与蛊的本质区别以及巫蛊之祸本身,并未结合历史、法律与文化多个层面作出更... 根据正史,"巫蛊"二字的习惯性合用肇始于汉武帝征和年间的巫蛊之祸。学者论及巫蛊,往往杂糅厌魅、蛊毒、左道、谶纬、妖言等多种行为一并探讨,但对巫与蛊的本质区别以及巫蛊之祸本身,并未结合历史、法律与文化多个层面作出更细致的考察。巫者与史家同源已成为学界既定之论,这一群体在上古时期掌卜筮祭祀,社会地位极高;而左道、厌胜等蛊术却多为后世律令明确禁止。巫蛊案的发生、巫蛊语义的变迁,表征着汉代官方对巫者态度转变,背后所暗藏的是地域与族群,官方古典与民俗等多个系统之间的文化传播、冲突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职 楚地巫风 巫蛊之祸 文化冲突与融合
下载PDF
再论《国殇》与《九歌》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凤显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6-61,共6页
《九歌》是屈原在民间“九歌”基础上写定的 ,可以认为是屈原所作或创造的。《国殇》是为牺牲的楚国将士而举行驱鬼活动的主祭歌。《国殇》以外的《九歌》其他篇 ,主要是表现对九位天神地的恭敬、赞美和依恋 ,《九歌》中的神、巫、人... 《九歌》是屈原在民间“九歌”基础上写定的 ,可以认为是屈原所作或创造的。《国殇》是为牺牲的楚国将士而举行驱鬼活动的主祭歌。《国殇》以外的《九歌》其他篇 ,主要是表现对九位天神地的恭敬、赞美和依恋 ,《九歌》中的神、巫、人、鬼关系 ,就是一个由人和巫迎请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殇》 《九歌》 屈原 楚辞 巫祭
下载PDF
论屈原楚辞创作中的巫覡色彩——以当今湖湘巫术信仰民俗为参证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铁峰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44-48,共5页
屈原生活于具有浓郁巫文化传统的楚地,受当时崇巫世风的影响,他的思想、情感与创作都染上了鲜明的巫覡色彩,这体现在他对巫术话语的引用、对巫祭场面的摹写、对神灵体系的解读等方面。可以说,在屈原楚辞系列作品中,巫覡元素是其主要的... 屈原生活于具有浓郁巫文化传统的楚地,受当时崇巫世风的影响,他的思想、情感与创作都染上了鲜明的巫覡色彩,这体现在他对巫术话语的引用、对巫祭场面的摹写、对神灵体系的解读等方面。可以说,在屈原楚辞系列作品中,巫覡元素是其主要的素材源地和情感生发基点。以当今湖湘民间巫术信仰习俗为现实参照,从湘楚巫覡民俗传承的角度去解读和赏析屈原的楚辞创作,应不失为一条值得尝试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楚辞 巫文化 巫覡 湖湘巫术信仰
下载PDF
武当山“端公”民间祭祀歌舞浅析
6
作者 李征康 康平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2期1-7,共7页
武当山"端公"是在沿袭楚地巫风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祭祀歌舞,是除道教文化外的另一支奇葩,它社会功能广泛,艺术形式特别,在音乐、舞蹈、服装道具上较为集中地体现了楚风古韵。
关键词 端公 楚巫 艺术形式 文化特点
下载PDF
巫祝“立言”论 被引量:2
7
作者 胡大雷 《中原文化研究》 2016年第5期74-81,共8页
巫,以动作沟通人与鬼神,"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祝,以言语沟通人与鬼神,"祝,祭主赞词者",或为主人飨神,或为神致福主人。祝官之辞常兼具"事鬼神",通人间"上下亲疏"的功用,以"利民之语&q... 巫,以动作沟通人与鬼神,"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祝,以言语沟通人与鬼神,"祝,祭主赞词者",或为主人飨神,或为神致福主人。祝官之辞常兼具"事鬼神",通人间"上下亲疏"的功用,以"利民之语"为特征。因此,巫祝沟通人与鬼神,以人为主。巫祝之辞,或询问,或祈福,或赐福,或诅咒。巫祝"立言"以"六辞"为代表文体,《逸周书》有《殷祝》《周祝》以"祝"命名之篇,又是"祝文"总汇。祝官之辞又与颂、诗等文体相关,且与祭文、赞文、哀文、诔文等有所关联,任昉《文章缘起》以汉董仲舒《祝日蚀文》为最早的"祝文"。巫祝"立言"的本质特点即以人为主的人神交流,对人神交流、天地交流文学境界的开创有所影响,屈原所作之《九歌》《招魂》《橘颂》《离骚》等,都具有以人为主沟通人与鬼神的意味。巫祝"立言"的人神交流传统,对古代文学创作的影响,在于创造出人神交流的世界而非单纯的鬼神世界。巫祝"立言"的人神交流传统,促进着抒情意味的强化、文字撰作的诚敬等古代文学观念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祝 人神交流 楚辞 抒情 诚敬
下载PDF
论楚巫觋的身份与地位 被引量:1
8
作者 叶立青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65-68,共4页
楚巫觋可以分为官方巫觋和民间巫觋两种。官方巫觋包括楚王、巫官和宫廷中的歌巫、神巫;民间巫觋包括邑巫、私巫和游巫。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巫觋的地位已经一落千丈,但楚国巫觋依然在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 楚国 官方巫觋 民间巫觋 身份 地位
下载PDF
楚国巫觋研究概述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文龙 《铜仁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59-63,共5页
楚国巫风极盛,巫觋作为荆楚社会特殊的阶层,始终受到广泛的尊重。它影响着荆楚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的发展。近年来,对于楚国巫觋的各个方面的研究有很多的论著问世,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对于整个巫觋阶层始终没有一个清晰的面貌,限制... 楚国巫风极盛,巫觋作为荆楚社会特殊的阶层,始终受到广泛的尊重。它影响着荆楚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的发展。近年来,对于楚国巫觋的各个方面的研究有很多的论著问世,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对于整个巫觋阶层始终没有一个清晰的面貌,限制了楚国巫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本文就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概述,以期对巫觋研究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对楚国巫觋的进一步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觋 研究 概述
下载PDF
沈从文自然观的形成原因探析
10
作者 范淑华 《安康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67-69,共3页
从沈从文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沈从文非常崇尚自然人性,推崇人与自然的契合,大自然在其心目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受湘西传统的巫楚文化、老庄道家文化和其独特的人生经历的影响。
关键词 沈从文 巫楚文化 道家文化 独特人生经历
下载PDF
试论先秦楚国灵巫信仰
11
作者 张光燕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3期49-50,共2页
楚人尚巫鬼,巫风极盛,春秋战国时期更是登峰造极。后经过发展楚国形成了一整套有序的以楚王为首的宗教系统。巫的信仰不仅给楚人精神慰藉,而且还是民族文化的缩影,展现了楚国浪漫的文化特色。
关键词 灵巫 民族信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