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7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xploration and Contrast of the View of Wittgenstein and Chuang-Tzu on Words and Meanings
1
作者 Wang Li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75-280,共6页
Although Wittgenstein and Chuang Tzu lived in utterly different backgrounds of times,geography and culture,they both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the world.What's more,they pointed... Although Wittgenstein and Chuang Tzu lived in utterly different backgrounds of times,geography and culture,they both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the world.What's more,they pointed out that there were indeed many things out of the reach of language,namely,the "unspeakable".The essence of Wittgenstein's early philosophy advocates that one has to remain silent for the unspeakable whereas the"Taoism"of Chuang Tzu,on the premise of the recognition of remaining silent,puts forward the highest state of expressing the"unspeakable"- that is,whether to make a statement or not.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re is a slight difference in textual representation and solutions,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y both focus their philosophical research on the"unspeak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庄子 对比度 词语 文化背景 文字表述 语言 哲学
下载PDF
笔花妙得天然趣 不是寻常梦里人--《庄子》“故事场景图”题画诗刍论
2
作者 李紫微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题画诗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名目繁多、内容丰富。《庄子》题画诗共分为两类,“诗画一律”类忠于画面,与画作互融情韵,“诗画异质”类则拓展了画作的意蕴,记录着诗作者与画作者真实而灵动的交流。《庄子》题画诗具有丰富的内容旨趣,是... 题画诗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名目繁多、内容丰富。《庄子》题画诗共分为两类,“诗画一律”类忠于画面,与画作互融情韵,“诗画异质”类则拓展了画作的意蕴,记录着诗作者与画作者真实而灵动的交流。《庄子》题画诗具有丰富的内容旨趣,是诗人个人志趣的体现,也是一种对《庄子》散文与图像作品的再解读,体现了后世文人对《庄子》的钻研与热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故事场景图 题画诗 图文关系
下载PDF
Thoughts of Lao Tse and Chuang Tzu in Brecht' s Works
3
作者 Xue So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74-280,共7页
Brecht once concentrated on the theories of Lao Tse and Chuang Tzu,which can be discovered in some works of him.Living in the turbulent times,Lao Tse and Chuang Tzu had dialectical observation of the troubled society,... Brecht once concentrated on the theories of Lao Tse and Chuang Tzu,which can be discovered in some works of him.Living in the turbulent times,Lao Tse and Chuang Tzu had dialectical observation of the troubled society,which evoked the critical thinking of Brecht,and he began to re-interpret the Chinese philosophy in his own way.Through the verfremdung,in which Brecht was expert,Brecht creatively combined the theories of Lao Tse and Chuang Tzu with the seemingly irrelative western thoughts to help him to further develop his theory system.Such philosophically rich stories helped him to achieve the verfremdungseffekt between the audience and the plot of the pl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老子 作品 中国哲学 批判性思维 辩证观
下载PDF
The Great Semblance Is Invisible Lao tzu and Chuang tzu's Cognitive Aesthetics
4
作者 ZHANG Xian-ju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6年第8期882-894,共13页
关键词 外表 老子 美学 自然美 人为事物 自然规律 艺术美 声音
下载PDF
Back to Simplicity and Nature: The Spiritual Bond Between Thoreau and Chuang Tzu
5
作者 YAN Xiao-chuan WANG Ying-hong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1年第12期797-801,共5页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 英语翻译
下载PDF
On the Uncertainty of“True-being”: from“Chuang Zhou’s Dreaming of Becoming a Butterfly”
6
作者 郭婷 《海外英语》 2021年第2期216-217,共2页
This paper tries to make a philosophical speculation towards the“uncertainty”of“true-being”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first,Chuang Tzu’s philosophy on skepticism and the uniformity of all things reflected o... This paper tries to make a philosophical speculation towards the“uncertainty”of“true-being”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first,Chuang Tzu’s philosophy on skepticism and the uniformity of all things reflected on“Chuang Zhou’s Dreaming of Becoming A Butterfly”;second,Descartes’skepticism on the existence of true being;last,the ongoing exploring of the true being.Through the reflections on different philosophers’speculations towards the same proposition,the belt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hilosophy is built,providing a broaden horizon and thinking mode towards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ILOSOPHY true being chuang tzu DESCARTES SKEPTICISM
下载PDF
《庄子》“适”的审美范畴论
7
作者 赵德鸿 《北方论丛》 2024年第3期79-87,共9页
庄子其全部的文本都在表达着适意的人生追求。“适”作为《庄子》的审美范畴,恰恰是庄子最为满意的人生状态,并成为庄子内心深处潜意识的人生理念。本文主要通过“适”的审美范畴分析,梳理庄子对于三种人生选择和生存方式的不同态度。... 庄子其全部的文本都在表达着适意的人生追求。“适”作为《庄子》的审美范畴,恰恰是庄子最为满意的人生状态,并成为庄子内心深处潜意识的人生理念。本文主要通过“适”的审美范畴分析,梳理庄子对于三种人生选择和生存方式的不同态度。一是“适人之适”,二是“自适之适”,三是“忘适之适”。庄子最为崇尚的人生场景即“忘适之适”,这也与其本人一贯崇尚的天地精神一脉相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适人之适 自适之适 忘适之适
下载PDF
“不知之知”与天地人三才之道的贯通--对《庄子·应帝王》开端的理解 被引量:3
8
作者 陈赟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5,共11页
《庄子》对政治生活的思考以"四问而四不知"为起点,以浑沌之死为终点,"知"作为"人的机制"乃是凿破浑沌的关键。"不知"不是知的"否定",而是意味着更深层的"不知之知",从&qu... 《庄子》对政治生活的思考以"四问而四不知"为起点,以浑沌之死为终点,"知"作为"人的机制"乃是凿破浑沌的关键。"不知"不是知的"否定",而是意味着更深层的"不知之知",从"知"到"明"到"神"的层层深入、上达的认识运动,内蕴在"不知之知"的深层。也正是"神"、"明"构成了通达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帝王之德的内容,与此相对,"知"则将认识限制在"人的机制"中,阻碍了对未知的天道、地道的开放。就此而言,庄子以"不知之知"为起点的政治思考,通向的则是天地人三才贯通的帝王政治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不知之知 神明 帝王
下载PDF
生命力·变化力·创造力--否定主义哲学问题下的庄子 被引量:1
9
作者 吴炫 《社会科学论坛》 2022年第1期179-189,共11页
基于否定主义关注中国人生命力和创造力被儒道哲学遮蔽的问题,从审视《易经》凶吉占卜思维之局限,发现先秦儒家哲学的伦理异化和老庄哲学的生命异化,进而以宇宙天道神秘、生命地道复杂、文化人道创造之中国当代文化哲学分析庄子生命哲... 基于否定主义关注中国人生命力和创造力被儒道哲学遮蔽的问题,从审视《易经》凶吉占卜思维之局限,发现先秦儒家哲学的伦理异化和老庄哲学的生命异化,进而以宇宙天道神秘、生命地道复杂、文化人道创造之中国当代文化哲学分析庄子生命哲学的如下三个问题:出于保心考量的生命内在自由建立在轻视世俗权力上,弱化了生命自由在现实污辱、伤害面前捍卫生命意志尊严的生命力;出于天乐虚静自足的生命自由境界,解释不了苏轼随物赋形利用权力为百姓造福之自由,从而弱化了生命的变化性;因为不能直面生命的自由意志与文化规范的矛盾关系,故庄子哲学难以从这样的矛盾中提出新的哲学问题,从而通过忘思弱化人的思想创造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主义 生命力 变化力 创造力 庄子哲学
下载PDF
庄子本真理想人格审美内涵的现代阐释
10
作者 赵诗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7-41,共5页
《庄子》文本中描写了大量理想的人格形象,都以保持个体自身的本真以及追求内在精神的自由作为最高的生命理想,这主要体现在庄子所塑造的丑人、匠人和以真人为代表的神人、圣人、至人等三类群体身上。他们充分体现了庄子理想人格的建构... 《庄子》文本中描写了大量理想的人格形象,都以保持个体自身的本真以及追求内在精神的自由作为最高的生命理想,这主要体现在庄子所塑造的丑人、匠人和以真人为代表的神人、圣人、至人等三类群体身上。他们充分体现了庄子理想人格的建构及其所表现出的三种审美意蕴和人生境界:形体残缺的真丑之美及其追求的顺命境界、涵道于技的游戏之美及其安命境界、达道的精神飘逸之美及其逍遥境界,它们共同指向个体生存与生命精神的自由和自在,并将其作为理想人格的内在规定,呈现了庄子“以真为美”的人格审美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本真 人格 审美
下载PDF
《庄子》“安之若命”释义
11
作者 夏资强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9-94,106,共7页
《庄子》内篇中的《人间世》和《德充符》都有提到“安之若命”。通过梳理《庄子》一书和“命”有关的思想理论,发现“命”不仅与“德”相即,而且还具有流变、无待的特点。“安之若命”语句的重点不在于对“命”的屈服与顺从,而在于强... 《庄子》内篇中的《人间世》和《德充符》都有提到“安之若命”。通过梳理《庄子》一书和“命”有关的思想理论,发现“命”不仅与“德”相即,而且还具有流变、无待的特点。“安之若命”语句的重点不在于对“命”的屈服与顺从,而在于强调面对人生困境时,人应当采取转化消解的态度。“安之若命”凸显了“德”将“心知”转化为“真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消解 心知
下载PDF
“楚狂接舆歌”的文学演变路径
12
作者 李媛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1-46,共6页
《庄子·人间世》“接舆歌”与《论语·微子》所载版本不一,前者的楚人文法特色更为浓厚。两处文本的思想差异关键在于“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与“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庄子·人间世》与楚系文献中出现的相似... 《庄子·人间世》“接舆歌”与《论语·微子》所载版本不一,前者的楚人文法特色更为浓厚。两处文本的思想差异关键在于“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与“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庄子·人间世》与楚系文献中出现的相似文本同属于未来“不可待”的传统,并将指涉对象具体到“人间世”之“世”,表明现世的明哲保身及未来的不可期待。《论语·微子》加以改造,与汉系文献同属于未来“犹可追”的传统。以“接舆歌”为主体内容的楚狂接舆歌孔子故事,经历“楚系文献—《庄子·人间世》—《论语·微子》”的文学演变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人间世》 《论语·微子》 文学演变
下载PDF
《庄子》隐逸思想新解
13
作者 夏资强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2-76,共5页
庄子隐逸思想受到诸多关注,通过对《庄子》文本分析,发现隐逸思想是在“是”“非”对举层面提出来,它并不偏重于“隐”这一具体行为,而是强调“心”的作用,超脱“是”与“非”的对立,达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逍遥理境。
关键词 《庄子》 隐逸 逍遥 成心
下载PDF
论《水浒传》中的《庄子》因素--兼论《水浒传》的“三波一荡”情节艺术
14
作者 刘洪强 王玲 《菏泽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11-115,共5页
《水浒传》的思想意蕴与人物形象等可在《庄子》中找到类似的素材,细绎两者之间的相似,可以得出许多有意义的结论。《水浒传》的情节有较强的模式化特征,可称为“三波一荡”情节艺术。
关键词 《水浒传》 庄子 因素 “三波一荡”
下载PDF
解读“流浪的蝙蝠”--《庄子怀疑论美学》评介
15
作者 章辉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22-123,共2页
颜翔林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成果《庄子怀疑论美学》,以精湛的逻辑推导和理论思辨的能力,深刻阐释了庄子美学思想中的核心结构,并将其作为借鉴以关切现实。
关键词 《庄子怀疑论美学》 怀疑论 庄子美学思想
下载PDF
“齐物-论”抑或“齐-物论”?——《齐物论》主旨辨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崧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32-36,共5页
《齐物论》是《庄子》内七篇中最重要也最难解的一篇。自古以来,对"齐物论"三字的理解和读法就存在歧异,有认为"齐物"连读的,有认为"物论"连读的,有认为"齐物"而兼"齐论"的,莫衷一... 《齐物论》是《庄子》内七篇中最重要也最难解的一篇。自古以来,对"齐物论"三字的理解和读法就存在歧异,有认为"齐物"连读的,有认为"物论"连读的,有认为"齐物"而兼"齐论"的,莫衷一是。显然,"齐物论"的读法取决于如何理解,而如何理解取决于全文的主旨要义。如果把《齐物论》置于内七篇的思想整体中来探究,会发现物我关系是《齐物论》行文的基本线索。物我对立是庄子力图要超越的,庄子追求的最高境界不是"万物齐一",而是从根本上做到"吾丧我",以臻于"未始有物"的至人之识度。经由"吾丧我"而来的,是根本无"物"可言。因此,"齐物论"只能理解为"齐同物论",相应地只能是"物论"连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齐物论 物论 吾丧我 未始有物 至人
下载PDF
大庄子-侯家地区金矿矿体地质特征浅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耿安凯 《世界有色金属》 2017年第23期159-160,共2页
大庄子-侯家地区为胶东地区重要的金矿产地,矿体分布受大庄子断裂及王埠庄断裂控制,呈较规则的透镜状、似层状产出,目前共发现矿体2个,矿石类型主要为硅化碎裂岩,矿化蚀变以硅化、绢英岩化为主。
关键词 地质特征 金矿 大庄子-侯家 山东平度
下载PDF
庄子“返德归道”思想探析--从“性修反德”“成和之修”看庄子的道德修养工夫
18
作者 钱琨子 《安康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04-107,共4页
庄子道德修养工夫是以“返德归道”为指向的彻底减法,通过减损世俗所求,并对本真之性与天赋之德的修养与复归,以实现对道的体证。性修反德,是从修性方面而言,即反其性、反其真,恢复、返归个体本然之性。成和之修,是从修德方面而言,即回... 庄子道德修养工夫是以“返德归道”为指向的彻底减法,通过减损世俗所求,并对本真之性与天赋之德的修养与复归,以实现对道的体证。性修反德,是从修性方面而言,即反其性、反其真,恢复、返归个体本然之性。成和之修,是从修德方面而言,即回归个体与宇宙万物、与他人间关系的至和状态,以及个体自身内部的心性状态和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返德归道 性修反德 成和之修 道德修养
下载PDF
从《庄子杂志》看高邮二王的文献考据方法--兼谈考据质料与考据形式的相互关系
19
作者 郭泓志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65-71,共7页
考据质料与考据形式在文献考据中具有依存关系。考据质料为考据形式提供文献证据,考据形式为考据质料灌注结构原则。《庄子杂志》使用字书、古注、用例等考据质料来证实考据形式下所作之论断,又使用以声求义、押韵制约、因形破讹、相对... 考据质料与考据形式在文献考据中具有依存关系。考据质料为考据形式提供文献证据,考据形式为考据质料灌注结构原则。《庄子杂志》使用字书、古注、用例等考据质料来证实考据形式下所作之论断,又使用以声求义、押韵制约、因形破讹、相对为文、古注体例等考据形式来赋予考据质料以生命。丰富的考据经验和“得经意”的强烈愿望使王氏敢于进行考据质料、考据形式均十分稀薄的“理训”。扎实的考据质料、自觉的考据形式、求实的考据精神、“得经意”的考据目的,共同奠定了高邮二王文献考据史上的崇高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据学 读书杂志 庄子 高邮二王
下载PDF
《庄子休鼓盆成大道》的越界游旅及其图像隐喻
20
作者 宋丽娟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30,共9页
《庄子休鼓盆成大道》不仅是最早被译成西文的中国话本,而且译文众多;其“艳孀变节”的主题引发了西方学者的比较研究,而其独特的双重叙事模式又令西方文人纷纷效仿;此外,西方画家为之精心绘制的插图,又赋予庄子不一样的视觉影像;凡此种... 《庄子休鼓盆成大道》不仅是最早被译成西文的中国话本,而且译文众多;其“艳孀变节”的主题引发了西方学者的比较研究,而其独特的双重叙事模式又令西方文人纷纷效仿;此外,西方画家为之精心绘制的插图,又赋予庄子不一样的视觉影像;凡此种种,使得《庄子休鼓盆成大道》成为多元文化融合的典型。这一方面体现了文本经由翻译,越界游于异域的旅程,另一方面这种越界游旅又使之成为一种流动的文本,在文本流动中完成内容的改写和含义的叠加,从而实现了多元文化的融通和汇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休鼓盆成大道》 流动的文本 翻译 图像隐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