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ariation of land use structure in Chuzhou City, China:1996-2005 被引量:3
1
作者 Zhang Jian 《Ecological Economy》 2007年第2期159-167,共9页
Nowadays the fast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rought about serious conflicts between the limited land resources and the increasing land demand in Chuzhou City. The changes of land use structure also restrict economic de... Nowadays the fast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rought about serious conflicts between the limited land resources and the increasing land demand in Chuzhou City. The changes of land use structure also restric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ety progress in this area. Because different cities have different functional localization, the city area and each county (city) have formed characteristic land utilization structu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make rational use of land resources and ensure the sustainable use of land resources by analyzing the variation of land use structure in the city area and each county (city) in Chuzhou City. Based on the data of land use modification of Chuzhou City from 1996 to 2005 and adopting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andscape ecology, this paper studies quantitatively the temporal division of regional land use structure and its dynamic chang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is method can reveal the law of the variation; (2) the variation of land use structure in Chuzhou City: increasing diversification, evenness and heterogeneity; (3) the intensity of change in land use from 1996 to 2005 in the city appeared in the sequence: grass land > traffic land > garden land > virgin land > forest land > industrial and residential land > cultivated land > other agricultural land > water facility land; (4) there were remark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ity area and each county (city) in the relative change and the land use structure change from 1996 to 2005.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ariation of land use structure in Chuzhou City, and finally proposes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structure Landscape ecology chuzhou City 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
下载PDF
滁州古城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2
作者 宋迎迎 《江苏商论》 2024年第6期79-82,共4页
在滁州古城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力度不足、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不深、精品线路策划宣传不够、开发运营主体不明、相关配套保障不健全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滁州古城应以古城历史文化保护为核心,强化“文化... 在滁州古城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力度不足、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不深、精品线路策划宣传不够、开发运营主体不明、相关配套保障不健全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滁州古城应以古城历史文化保护为核心,强化“文化+旅游”双轮驱动,在指导思想、内涵挖掘、线路策划、开发主体、配套保障、对外宣传六个方面寻求创新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州古城 文化旅游 融合发展 路径
下载PDF
智慧化赋能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体育社会服务的研究——以滁州市为例
3
作者 张振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42-49,共8页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式,结合智慧化赋能全民健身的时代背景,对滁州市所在区域4所高校的体育场馆资源、体育社会服务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发现,目前在智慧化赋能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体育社会服务存在问题有:智慧...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式,结合智慧化赋能全民健身的时代背景,对滁州市所在区域4所高校的体育场馆资源、体育社会服务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发现,目前在智慧化赋能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体育社会服务存在问题有:智慧体育资源稀少,无法满足受众需求;智慧化技术应用不广泛;服务态度差,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外开放时间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低下;经营模式不健全,商用和自用界限不清。针对以上问题,研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拓展并升级智慧体育场馆资源、完善体育场馆管理制度和模式、创新定价收费模式、合理控制体育场馆的人流量、创新和健全体育场馆经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化 全民健身 高校体育 社会服务 滁州市
下载PDF
共生视域下毗邻型景区与城市融合发展研究——以琅琊山景区与滁州市为例
4
作者 王钦安 《滁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8-34,65,共8页
景城融合发展是区域合理分工与共生协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也是现代文旅产业发展及目的地建设的基本趋势。基于共生理论框架,阐释了景区和城市融合共生的单元、条件和模式,分析了景城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机理,再以... 景城融合发展是区域合理分工与共生协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也是现代文旅产业发展及目的地建设的基本趋势。基于共生理论框架,阐释了景区和城市融合共生的单元、条件和模式,分析了景城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机理,再以琅琊山景区与滁州城为例,阐述了其在融合发展中的现状与问题,并以此提出了一体化构建大琅琊山旅游目的地、建设大琅琊山旅游功能区、打造大琅琊山文旅要素体系、塑造大琅琊山文旅品牌形象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更多区域的景城融合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城市毗邻型景区 融合发展 琅琊山景区与滁州市
下载PDF
滁菊多糖结构特性及其免疫活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韩天祥 刘文卓 +3 位作者 徐佳铭 李俊杰 赵哲 陈春旭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20-328,共9页
目的分离纯化滁菊多糖(Chuzhou chrysanthemum polysaccharides,CCPS),对其进行结构解析,并研究其免疫活性。方法以滁菊为原料,热水浸提,乙醇沉淀得到CCPS;通过快流速二乙氨基乙基-琼脂糖凝胶(diethylaminoethyl-sepharose fast flow,DE... 目的分离纯化滁菊多糖(Chuzhou chrysanthemum polysaccharides,CCPS),对其进行结构解析,并研究其免疫活性。方法以滁菊为原料,热水浸提,乙醇沉淀得到CCPS;通过快流速二乙氨基乙基-琼脂糖凝胶(diethylaminoethyl-sepharose fast flow,DEAE-FF)和葡聚糖凝胶G-100(Sephadex G-100)层析柱分离纯化CCPS,得到中性多糖CCPS-1-1。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和红外光谱法、刚果红实验等进行CCPS-1-1结构解析,建立小鼠单核巨噬细胞(mouse mononuclear macrophages cells,RAW264.7)的免疫模型探究其免疫刺激活性。结果CCPS-1-1主要由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组成,具有三股螺旋结构。体外免疫活性实验表明,CCPS-1-1可以促进RAW264.7细胞的增殖和吞噬作用,显著诱导RAW264.7细胞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分泌及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释放。结论分离纯化得到的滁菊CCPS-1-1具有促进免疫活性的作用,在调节机体免疫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菊 多糖 结构 免疫活性
下载PDF
滁州市一次持续性臭氧污染过程气象与传输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雷 周颖 龚年祖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2019年6月8日至17日,安徽省滁州市发生一次持续性臭氧(O_(3))污染过程,O_(3)浓度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浓度限值3%~45%。基于滁州市老年大学监测站点空气质量数据、滁州市气象站及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气象数据,运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 2019年6月8日至17日,安徽省滁州市发生一次持续性臭氧(O_(3))污染过程,O_(3)浓度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浓度限值3%~45%。基于滁州市老年大学监测站点空气质量数据、滁州市气象站及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气象数据,运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方法,研究污染发生时段的气象和区域传输特征。结果表明:①在此次O_(3)污染过程中,日最高温度的变化范围为25.5~34.7℃,风速整体小于4 m/s,风向以偏东风为主,午后的相对湿度在40%左右。在该时段内,滁州市基本处于均压场的控制之中,且受到锋面气旋外围下沉气流的影响,大气层结稳定。②O_(3)污染发生期间,滁州市主要受东南方向气流的影响,但来自山东省、安徽省北部和江苏省北部的气流的影响也不容忽视。6月9日夜间至10日上午的O_(3)浓度异常高值,与9日下午的气压异常低值及9日夜间的大气边界层高度异常高值密切相关。上述气压及大气边界层高度异常值的出现使得上风向高浓度O3被输送至滁州。③此次污染过程的潜在贡献源区主要分布于安徽省东南部、江苏省中西部和浙江省北部等地。上述区域的加权潜在源贡献因子(WPSCF)值大于0.4,加权浓度权重轨迹(WCWT)值超过了100μg/m^(3)。今后,滁州市在O3污染防控工作中应加强与上述区域的联防联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气象 污染输送 潜在贡献源区 滁州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滁州市空气质量预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华俊玮 白琳 +3 位作者 邢程 凌遵斌 熊世为 郁凌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78,共5页
利用2017—2019年滁州市6种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和AQI资料、气象要素及ECMWF数值预报作为输入参数,构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污染物质量浓度和AQI预报模型,其中AQI预报按季节划分为4个模型。结果表明:6种污染物中O_(3)的预报效果最好,相关... 利用2017—2019年滁州市6种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和AQI资料、气象要素及ECMWF数值预报作为输入参数,构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污染物质量浓度和AQI预报模型,其中AQI预报按季节划分为4个模型。结果表明:6种污染物中O_(3)的预报效果最好,相关系数为0.84,PM_(2.5)、PM_(10)和NO_(2)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72和0.72,SO_(2)和CO预报效果略差;基于分季节模型AQI的24 h预报结果TS评分为0.77,空报率(FAR)和漏报率(PO)分别为15%和12%,相较于非季节模型预报效果更好;春季和秋季的TS评分分别为0.88和0.86,相较于冬季和夏季预报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预报模型 随机森林算法 滁州
下载PDF
滁州市大气环境质量底线及管控分区研究
8
作者 丁雨薇 王晓辉 彭书传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9-744,共6页
在“三线一单”编制工作中,划定大气环境质量底线和管控分区是关键内容之一。文章以滁州市为研究对象,描述了大气环境质量底线的划定方法和目标要求,测算出滁州市各县市区大气污染物分阶段的允许排放量和达标削减比例,同时划定了7个优... 在“三线一单”编制工作中,划定大气环境质量底线和管控分区是关键内容之一。文章以滁州市为研究对象,描述了大气环境质量底线的划定方法和目标要求,测算出滁州市各县市区大气污染物分阶段的允许排放量和达标削减比例,同时划定了7个优先保护区、24个重点管控区和8个一般管控区。针对大气环境管控区提出管控要求,并对划定成果进行初步应用探索,以期对其他各市编制“三线一单”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质量底线 管控分区 管控要求 三线一单 滁州市
下载PDF
基于PLUS—InVEST模型的滁州市土地利用与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及预测
9
作者 任超群 刘平辉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39-47,共9页
探究土地利用及生境质量变化,对促进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以滁州市为研究区,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PLUS模型、IM模型和InVEST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及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并预测2030年滁州市不同情... 探究土地利用及生境质量变化,对促进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以滁州市为研究区,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PLUS模型、IM模型和InVEST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及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并预测2030年滁州市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和生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2000—2020年,滁州市建设用地持续扩张,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土地利用强度变化倾向性特征明显;2030年滁州市生态保护情景下的林草地增长较明显,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减缓,其他3种情景下的生态用地呈减少趋势,城市蓝绿空间萎缩;2000—2020年,滁州市生境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建设用地扩张引发琅琊区及周边生境质量显著下降;2030年滁州市4种情景下的生境质量水平由高到低排序为生态保护情景>耕地保护情景>自然发展情景>经济发展情景。综上,本研究可为滁州市生态格局优化及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境质量 PLUS模型 InVEST模型 滁州市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域下艺术乡建路径研究——以处州乱弹为例
10
作者 吕羚 《丽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2-47,共6页
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艺术乡建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正逐渐成为研究和实践的重要领域。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揭示了艺术乡建在资源限制、文化差异、社区参与度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遇到的困境,并以处州乱弹这一艺术形式为个案,深入探... 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艺术乡建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正逐渐成为研究和实践的重要领域。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揭示了艺术乡建在资源限制、文化差异、社区参与度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遇到的困境,并以处州乱弹这一艺术形式为个案,深入探讨了其在促进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和社区凝聚力提升方面的有效作用,旨在为其他乡村地区的艺术乡建实践提供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 艺术乡建 处州乱弹 文化传承
下载PDF
一株滁菊枯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生防效果的研究
11
作者 吴瑞 陈雨婷 +2 位作者 曹启荣 朱琳 周成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19,共7页
筛选出滁菊枯萎病病原菌的拮抗菌株,可为滁菊枯萎病的防治提供菌株资源。使用连作滁菊根际土壤作为供试土壤分离微生物,经过CAS培养基和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产铁载体拮抗菌株。共分离纯化出183株细菌分离株,通过CAS培养基筛选出77株具有... 筛选出滁菊枯萎病病原菌的拮抗菌株,可为滁菊枯萎病的防治提供菌株资源。使用连作滁菊根际土壤作为供试土壤分离微生物,经过CAS培养基和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产铁载体拮抗菌株。共分离纯化出183株细菌分离株,通过CAS培养基筛选出77株具有产铁载体功能的菌株,与尖孢镰刀菌平板对峙试验复筛出5株拮抗菌。其中TZ-8抑菌率为59.68%,且具备固氮、解磷、解钾和分泌IAA的能力,鉴定表明该菌株为越南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vietnamiensis)。侵染试验表明该菌株能够有效抵御病原菌侵染植物组织,盆栽试验表明该菌株对滁菊枯萎病具备良好的生防效果。通过侵染试验和盆栽试验验证拮抗菌株对滁菊枯萎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可纳入滁菊枯萎病生防菌剂的菌株资源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菊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 根际促生菌 拮抗菌 生物防治 连作障碍
下载PDF
滁州市16个油菜品种比较试验
12
作者 林凯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6期4-8,共5页
为筛选出适宜滁州地区种植的油菜品种,为滁州地区油菜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选择16个油菜品种,从产量、主要经济性状、抗性、生育期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秦优88、浙杂903产量居参试品种前两位,产量分别为2 941.5、2 88... 为筛选出适宜滁州地区种植的油菜品种,为滁州地区油菜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选择16个油菜品种,从产量、主要经济性状、抗性、生育期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秦优88、浙杂903产量居参试品种前两位,产量分别为2 941.5、2 884.5 kg/hm^(2),较产量均值分别增产11.35%、9.19%;同时,这两个品种生育期适中,生长势强,一致性好,抗性强,经济性状好,适宜在滁州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品种比较 产量 经济性状 抗性 安徽滁州
下载PDF
滁菊米酒发酵工艺优化
13
作者 林春寅 李雅丽 杜传来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0-78,共9页
目的:探究滁菊米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发酵酵母、发酵时间、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和物料比,通过响应面试验构建Box-Behnken多元回归模型确定滁菊米酒的最佳工艺。结果:本试验最佳酵母为安琪酿酒曲,最佳配比为200 ... 目的:探究滁菊米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发酵酵母、发酵时间、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和物料比,通过响应面试验构建Box-Behnken多元回归模型确定滁菊米酒的最佳工艺。结果:本试验最佳酵母为安琪酿酒曲,最佳配比为200 g糯米,滁菊与糯米物料比2%,酵母接种量0.9%,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7 d;在此工艺下生产的滁菊米酒酒精度为9.10%vo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90°Brix,黄酮含量为1.98 mg/L,总酸含量为2.48 g/L。结论:在该条件下的滁菊米酒色泽均匀,并带有滁菊香味,口感极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菊 糯米 发酵 工艺优化
下载PDF
城镇化背景下滁州市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与发展策略研究——以滁州市龙岗村为例
14
作者 蔡新豪 彭小洪 吴伟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1期93-98,共6页
传统村落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历史沉淀,其独特的空间形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以安徽省滁州市龙岗村为例,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利用Depthmap软件,解析龙岗村的空间形态特征,结合实地调研和访谈,归纳总结了龙岗村的村落空间形态、村落交... 传统村落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历史沉淀,其独特的空间形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以安徽省滁州市龙岗村为例,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利用Depthmap软件,解析龙岗村的空间形态特征,结合实地调研和访谈,归纳总结了龙岗村的村落空间形态、村落交通流线、村落内部空间及发展现状等问题。结果表明:①龙岗村各空间整合度数值差距大,空间整合度较低;②龙岗村受其空间形态影响,村落东部连接值低,空间渗透性差,因而造成村落整体连接值较差;③龙岗村的空间可理解度较高,通过局部空间形态来推测整体空间形态比较容易。根据龙岗村的实际需求和条件,该文提出了优化核心空间、保护空间景观和延续村庄文脉的发展对策,以期推动龙岗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州市 城镇化 传统村落 空间句法 空间形态 发展策略
下载PDF
滁州鲫生物学特性及营养成分分析
15
作者 艾伟岭 王桢璐 +2 位作者 袁小琛 汪永忠 王明献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6期136-142,共7页
滁州鲫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种质资源亟待开发。为此,对西涧湖水库和滁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保种池塘的滁州鲫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滁州鲫的DNA含量为1.64,属于三倍体,染色体组由159条染色体组成,核型公式为3n=30m+24... 滁州鲫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种质资源亟待开发。为此,对西涧湖水库和滁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保种池塘的滁州鲫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滁州鲫的DNA含量为1.64,属于三倍体,染色体组由159条染色体组成,核型公式为3n=30m+24sm+45st+60t,染色体臂数为213条;西涧湖水库与滁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保种池塘的种群之间遗传差异较小,滁州鲫与银鲫的差异SNP位点共1 257 574个;大部分SNP位点所在的基因富集在与生长发育相关的通路上;17种常见氨基酸均在滁州鲫肌肉中的水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中测出,在水解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总量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EAA/TAA)以及鲜味氨基酸总量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DAA/TAA)分别为41.74%±5.31%和33.17%±2.92%;滁州鲫肌肉中含有16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有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有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有6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州鲫 生物学特性 营养成分
下载PDF
皖江经济带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以滁州市为例
16
作者 潘光仕 郭梅 《滁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4-18,42,共6页
基于创造性劳动,创新人才可以促进和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进而提高社会生产效率。通过大量创新人才的集聚,为皖江经济带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提供重要支撑。本文以皖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滁州市为例,分... 基于创造性劳动,创新人才可以促进和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进而提高社会生产效率。通过大量创新人才的集聚,为皖江经济带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提供重要支撑。本文以皖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滁州市为例,分析了滁州市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现状,发现存在创新人才匮乏、创新人才队伍不稳定、高等教育规模不足以及人才队伍平台建设不足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强创新人才平台建设和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 产业转型 皖江经济带 滁州市
下载PDF
王阳明与明代滁州的讲学活动
17
作者 周凯 陶会平 陈光锐 《滁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6-21,45,共7页
正德年间,王阳明来滁任职,聚徒讲学。阳明走后,阳明后学继续在滁开展了众多的讲学活动。阳明后学在滁的讲学活动,特别是早期的讲学活动,遭到了当地学术领袖、程朱学者和甘泉学派门人的排斥和压制,这也显示出明代滁州学术环境的多元性和... 正德年间,王阳明来滁任职,聚徒讲学。阳明走后,阳明后学继续在滁开展了众多的讲学活动。阳明后学在滁的讲学活动,特别是早期的讲学活动,遭到了当地学术领袖、程朱学者和甘泉学派门人的排斥和压制,这也显示出明代滁州学术环境的多元性和竞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滁州 讲学
下载PDF
滁州地区汉族指纹嵴线数分布研究
18
作者 李勋华 高国柱 卢齐伟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1-26,共6页
目的探讨滁州地区汉族人群的指纹嵴线规律和分布特点。方法分析830例(男397例,女433例)滁州地区汉族成人手指纹嵴数的特征,并与国内上海、湖北、广东、文西、宁夏、河南、河北、辽宁、安徽地区、湖南、吉林等11个地区进行比较。结果滁... 目的探讨滁州地区汉族人群的指纹嵴线规律和分布特点。方法分析830例(男397例,女433例)滁州地区汉族成人手指纹嵴数的特征,并与国内上海、湖北、广东、文西、宁夏、河南、河北、辽宁、安徽地区、湖南、吉林等11个地区进行比较。结果滁州地区的男性指纹嵴数为(148.13±37.74)条,女性为(138.53±40.16)条,有显著性别差异(P<0.01);男女在拇指、示指、中指的总指纹嵴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同一性别的左右手指纹对比中,除了女性拇指存在差异外(P<0.01),其他手指均无显著差异(P>0.05)。滁州汉族群体指纹嵴数的分布与宁夏、安徽淮北两地有显著差异(P<0.05),与其他九个地区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滁州地区汉族人群的指纹嵴线存在性别差异;同性左右指纹嵴线在手指间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对称性;滁州地区汉族人群手指纹嵴线分布与南方群的均质性较高,倾向南方群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州 汉族人群 指纹嵴数
下载PDF
推进宁滁省际毗邻区域一体化发展研究
19
作者 吕小瑞 杨磊 《滁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2-17,共6页
加强跨区域合作,探索省际毗邻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国家战略的要求,也是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所在。构建以毗邻示范区促县,以县促市,以市促圈,以圈成群的一体化传导机制,是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路径。近年来... 加强跨区域合作,探索省际毗邻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国家战略的要求,也是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所在。构建以毗邻示范区促县,以县促市,以市促圈,以圈成群的一体化传导机制,是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路径。近年来,宁滁省际毗邻区域在建立协作机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环保联防联治等方面取得务实成效。随着南京都市圈毗邻地区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有必要对宁滁省际毗邻区域一体化发展存在的决策思维障碍、体制机制障碍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并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为长三角更多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探索道路、提供战略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滁省际毗邻区域 一体化 发展
下载PDF
滁菊粉对面团特性和面包风味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鲍雨婷 孙玥 +1 位作者 李雪玲 梁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7-114,共8页
为探究将滁菊粉应用至面包加工中,对面团特性以及面包风味、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Mixolab 2混合试验仪对面团热机械学特性进行测定,并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检测及分析面包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同时测定面包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 为探究将滁菊粉应用至面包加工中,对面团特性以及面包风味、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Mixolab 2混合试验仪对面团热机械学特性进行测定,并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检测及分析面包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同时测定面包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胺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面包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显示,滁菊粉的加入显著增加了面团的吸水率同时降低了淀粉的峰值黏度和回生值,与对照面包相比,滁菊面包的风味物质含量更加丰富,其中d-樟脑为滁菊的特征风味成分,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2种样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在抗氧化活性方面,滁菊面包的总黄酮含量为260.47 mg/100 g,明显高于对照面包,且对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均大于对照组。综上可知,面包中添加滁菊粉能够丰富面包的风味成分同时提高面包的抗氧化活性,为滁菊在面包类焙烤食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包 滁菊 混合试验仪 抗氧化活性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 风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