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词学史上的“尽头艳语”论 被引量:2
1
作者 彭玉平 王卫星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1-136,共6页
所谓"尽头艳语"就是指在内容上描写儿女柔情,而在语言表达上以质朴直截而近乎极致的词句。作为直质艳词的一种,其自成一格的魅力、亦正亦邪的特征在宋代就已受到关注及争议。清初明确将"尽头艳语"作为直质艳词中一... 所谓"尽头艳语"就是指在内容上描写儿女柔情,而在语言表达上以质朴直截而近乎极致的词句。作为直质艳词的一种,其自成一格的魅力、亦正亦邪的特征在宋代就已受到关注及争议。清初明确将"尽头艳语"作为直质艳词中一种独特类型,加以标举,冠以"尽头语"、"决绝语"、"透骨情语"等名。其与婉约艳词相反相成,使轻薄归厚重,俚俗通大雅,决绝含忠恕,质语穷艳态,直语寄微言,尽语播远韵。这种特征的形成须有至情高格为依托,由大气真力来运转,既是成就其独至之妙的关键,也是其特征、渊源、价值、正变定位历来备受争议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尽头艳语 词学 清词
下载PDF
试论柳永慢词的创作思想 被引量:6
2
作者 徐安琪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13-16,共4页
柳永是慢词的开拓者 ,在慢词的创作上表现出独立特行的创作思想。柳永具有积极的创新精神 ,大量运用时调俗曲 ,创作浅近卑俗的歌词 ;在慢词创作的目的和功用上 ,则鲜明地表现出“应歌”的思想。正是在这两个方面 ,柳永慢词创作表现出与... 柳永是慢词的开拓者 ,在慢词的创作上表现出独立特行的创作思想。柳永具有积极的创新精神 ,大量运用时调俗曲 ,创作浅近卑俗的歌词 ;在慢词创作的目的和功用上 ,则鲜明地表现出“应歌”的思想。正是在这两个方面 ,柳永慢词创作表现出与晏欧等人不同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貌 ,从而在宋代慢词创作中有先导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永 慢词 创作思想 词调
下载PDF
传播媒介的变化对宋词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岳芬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54-58,共5页
歌伎是宋词传播的中介这一现实 ,影响和制约了宋词抒写的内容、协律的特点、艺术风格和审美特征。随着社会、政治情况的变化和印刷技术的发展 ,宋词从口头传播转向书面传播 。
关键词 宋词 传播方式 传播媒介 传受
下载PDF
柳永评价“热点”“盲点”透视 被引量:4
4
作者 欧明俊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5-50,共6页
本文认为 ,柳永的人品既不卑鄙 ,也不高尚 ,他是世俗中人、性情中人。其词品与人品之间不能划等号 ,也不应以道德评价代替审美评价。柳词在历代传播过程中发生一些价值增减和变异 ,它被接受者积极或消极地“曲解”。应充分重视评价差异... 本文认为 ,柳永的人品既不卑鄙 ,也不高尚 ,他是世俗中人、性情中人。其词品与人品之间不能划等号 ,也不应以道德评价代替审美评价。柳词在历代传播过程中发生一些价值增减和变异 ,它被接受者积极或消极地“曲解”。应充分重视评价差异性的接受者因素。柳词在词史及文学史上的成就是由其“时效”价值和“历时”价值共同构成的 ,柳词的“俗”化在文学观念上有突破性的意义。柳词的文化史意义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市民文化、都市文化、通俗文化的成就和发展方向。应结合历史语境和当代语境 ,对其做出既合乎历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永研究 俗化 文学研究 审美评价 接受美学 道德评价 市民文民 都市文化 通俗文化 词史地位 文化史
下载PDF
“曲”变为“词”:长短句韵文之演进 被引量:3
5
作者 解玉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1-162,共12页
中国古代歌唱之歌辞,自其文体形式看,可分齐言、杂言(长短句)两类。初唐"沈宋体"的出现标志着齐言韵文格律化的完成,而杂言(长短句)韵文的格律化中晚唐以后也渐次展开。如果我们把未格律化、规范化的长短句界定为"曲&qu... 中国古代歌唱之歌辞,自其文体形式看,可分齐言、杂言(长短句)两类。初唐"沈宋体"的出现标志着齐言韵文格律化的完成,而杂言(长短句)韵文的格律化中晚唐以后也渐次展开。如果我们把未格律化、规范化的长短句界定为"曲"、格律化的长短句界定为"词",那么千余年来长短句韵文的演进实即"曲"不断变为"词"的过程。数百年来,"诗变为词"、"词变为曲"乃是人们述及诗词曲嬗变的流行性观念,对此我们自应抱"了解之同情",但不必以古人之是非为是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变为词 词变为曲 宋词 元曲 南北曲
下载PDF
从曲子词到格律诗——唐宋词体演进的历史轨迹 被引量:2
6
作者 高峰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56-59,共4页
词体在隋唐之际本是合乐而歌的流行曲子;时至宋代,则出现了音声与辞意不谐的状况。苏轼等词家突破音律的拘限,藉词以抒情言志,并且更加注重文学的格律技巧。印刷术的发展、词作传播方式的转移,以及南渡以来词乐的失传,都更加速了曲子歌... 词体在隋唐之际本是合乐而歌的流行曲子;时至宋代,则出现了音声与辞意不谐的状况。苏轼等词家突破音律的拘限,藉词以抒情言志,并且更加注重文学的格律技巧。印刷术的发展、词作传播方式的转移,以及南渡以来词乐的失传,都更加速了曲子歌词向格律诗的演进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子词 格律诗 唐朝 宋朝 词体 文学创作
下载PDF
文学语言诗意逻辑的生成与存在主体的意义建构——以宋词语言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吉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0-146,共7页
语言是文学艺术赖以存在的基本形式因,是言说主体"由艺进道"进行自我主体性身份建构的重要途径与方式之一。使用不同性质的语言符号进行文学艺术的编码创作活动,暗示了"文学场"内外参与者对权利话语的冲突与斗争。... 语言是文学艺术赖以存在的基本形式因,是言说主体"由艺进道"进行自我主体性身份建构的重要途径与方式之一。使用不同性质的语言符号进行文学艺术的编码创作活动,暗示了"文学场"内外参与者对权利话语的冲突与斗争。在诗性语言符号建构的艺术文本世界中,融入了创作者自我生命情感体验和审美想象的"世界",是一个流动性的虚拟想象世界,展现了言说主体对"他者之自我"的理想追求。被言说的万物以饱满的诗性能量进入并呈现于这个世界中,与言说主体相遇,打开了一个双向沟通的召唤式意义图示,从而实现对言说主体存在意义的深情呼唤与敞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场 语言 言说主体 宋词语言
下载PDF
论宋词意象的文化品格 被引量:3
8
作者 杨艳梅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63-65,共3页
 当宋代词人在词的创作中"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时,便"立象以尽意"。经过对所立之象的艺术加工和创造,宋人词笔下出现了丰富多姿的审美意象。正如清人袁枚诗中所言"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这些...  当宋代词人在词的创作中"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时,便"立象以尽意"。经过对所立之象的艺术加工和创造,宋人词笔下出现了丰富多姿的审美意象。正如清人袁枚诗中所言"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这些审美意象不仅有其写实性,同时还具有虚拟性,呈现出独特的文化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意象 文化品格
下载PDF
论辞与赋——从文体渊源与文学方法两方面着眼 被引量:3
9
作者 钱志熙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6-65,共10页
本文认为,辞与赋原为两种古老的体裁,各自开始于口头文学时代。辞渊源于"祝史陈辞"、行人辞令等体,屈原的《离骚》、《九章》等作品与祝史陈辞有渊源关系。辞赋两体自宋玉、唐勒至汉初贾谊开始合流,至汉代赋体大兴,辞名隐而... 本文认为,辞与赋原为两种古老的体裁,各自开始于口头文学时代。辞渊源于"祝史陈辞"、行人辞令等体,屈原的《离骚》、《九章》等作品与祝史陈辞有渊源关系。辞赋两体自宋玉、唐勒至汉初贾谊开始合流,至汉代赋体大兴,辞名隐而赋名显,然汉人仍多以辞赋合称。然辞赋不仅是两种文体之名,更是两种文法之名。辞赋两法都始于口传时代,至辞赋合流后成为赋体文学的两种基本的表现方法。但不同赋作、不同阶段的辞赋,其在使用辞法与使用赋法上是各有侧重的。这应该是我们认识赋史,评论赋艺的重要的考察点。赋代表了文人文学最早成熟的一种文学方法,同时也是最早追求的一种审美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史陈辞 楚辞 汉赋
下载PDF
试论温庭筠的乐府歌诗与诗词体式过渡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文凡 李博昊 《长春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43-46,共4页
温庭筠的创作正处于诗向词过渡的晚唐时期,他的作品也初步显示了这种文体上的变革。尤其是他以女性为题材的乐府诗作不仅改变了以往“唐人乐府皆不入乐”的局面,在创制上更是采用了“由乐以制词”的词体创制之法,其工整的章法、和谐的... 温庭筠的创作正处于诗向词过渡的晚唐时期,他的作品也初步显示了这种文体上的变革。尤其是他以女性为题材的乐府诗作不仅改变了以往“唐人乐府皆不入乐”的局面,在创制上更是采用了“由乐以制词”的词体创制之法,其工整的章法、和谐的音律奠定了词调创制与定型的基础。这与词作华美的形式、悠远的意境相结合,奏响了诗体文学向词体文学过渡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庭筠 乐府诗 唐宋词 诗词体式过渡
下载PDF
陈子龙《湘真阁存稿》和《倡和诗馀》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思增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106-109,共4页
陈子龙是明末清初云间词派的重要人物。他的《湘真阁存稿》作于甲申国变之后,是一部唱和之作,收在与其他五位云间友朋的唱和总集———《倡和诗馀》中。本文拟将陈子龙《湘真阁存稿》与其他词人的唱和词作对比分析,从词的意象、闺情词... 陈子龙是明末清初云间词派的重要人物。他的《湘真阁存稿》作于甲申国变之后,是一部唱和之作,收在与其他五位云间友朋的唱和总集———《倡和诗馀》中。本文拟将陈子龙《湘真阁存稿》与其他词人的唱和词作对比分析,从词的意象、闺情词、咏物词三方面入手,研究其表现的共同倾向和相互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子龙 喝和
下载PDF
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花间词”的流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儒俊 陈凌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32-35,共4页
如果将唐五代时期花间曲词看作文人之间、文人与民间情感能量互动行为中的"符号资本",那么花间词则可以看作是当时特定社会时期的流行文化符号。文章运用社会学互动仪式链理论,探究文人在"笙箫歌舞"的江南这一特定... 如果将唐五代时期花间曲词看作文人之间、文人与民间情感能量互动行为中的"符号资本",那么花间词则可以看作是当时特定社会时期的流行文化符号。文章运用社会学互动仪式链理论,探究文人在"笙箫歌舞"的江南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微观情景中,在填词的社会互动的仪式链的交换情感乐趣中,我国第一部文人词集选《花间词》这一"符号资本"流行的传播本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间词 互动仪式 情感能量 符号资本 传播
下载PDF
温庭筠诗词意境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然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51-54,共4页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也是词坛领域的"花间鼻祖"。在意境的运用上,他的诗与词都构筑了情景交融的纯美境界,又在传统的诗境之外开辟了新的词境。同时,他把乐府诗的风格纳入了词的意境,使诗和词分为两种文体。
关键词 温庭筠 乐府 意境
下载PDF
《文选》本骚类作品八篇小序的文献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德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1期59-64,共6页
向来治骚者所据版本主要是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对补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各篇小序中的矛盾与牴牾之处,治骚者已有所察并有所论,但由于资料缺乏,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尚有待深入。从《文选》本骚类作品八篇小序中,可见补注本《楚辞... 向来治骚者所据版本主要是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对补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各篇小序中的矛盾与牴牾之处,治骚者已有所察并有所论,但由于资料缺乏,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尚有待深入。从《文选》本骚类作品八篇小序中,可见补注本《楚辞章句》的版本问题;《文选》原本录有王逸《楚辞章句》的八篇小序,尤刻李善注本则基本保留了其原貌的文献价值。补注本《楚辞章句》中矛盾牴牾的原因,主要是多篇小序非出于一人之手,因而,《楚辞章句》成书之后,还存在一个不断增补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章句》 《离骚》研究 文献价值
下载PDF
不妨随俗自婵娟——从流行歌曲视角看唐宋词的通俗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秋敏 《殷都学刊》 2007年第2期81-86,共6页
作为当时的流行歌曲,唐宋词具有鲜明的通俗性特征。这不仅表现在其音乐性质的世俗化,更表现在其歌词所反映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理想乃至人生价值定位都与以雅文化为核心的正统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一方面导致了雅俗文化的冲突和对... 作为当时的流行歌曲,唐宋词具有鲜明的通俗性特征。这不仅表现在其音乐性质的世俗化,更表现在其歌词所反映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理想乃至人生价值定位都与以雅文化为核心的正统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一方面导致了雅俗文化的冲突和对峙,另一方面,它们又促成了这两种文化的渗透与融合,从而使宋代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雅俗交融共存的良性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流行歌曲视角 通俗特征 表现形态 价值分析
下载PDF
《文馆词林》韵文的校点问题 被引量:2
16
作者 季忠平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6年第4期50-53,共4页
本文以《文馆词林》为例,从音韵的角度,分八个方面探讨了古写本韵文校点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音韵 韵文 《文馆词林》
下载PDF
温庭筠诗的意象与词的意象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然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56-58,80,共4页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也是词坛领域的"花间鼻祖"。在意象运用上,温庭筠的诗与词都注重对华美物象的客观描绘,但诗中意象流丽动荡,典故众多,带有虚化的幻想,而词中意象浓艳静谧,以写实为主。由于崇尚客观的审美理想,温庭筠...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也是词坛领域的"花间鼻祖"。在意象运用上,温庭筠的诗与词都注重对华美物象的客观描绘,但诗中意象流丽动荡,典故众多,带有虚化的幻想,而词中意象浓艳静谧,以写实为主。由于崇尚客观的审美理想,温庭筠的诗与词意象运用上有相似之处,但他对诗和词已经有了自觉的分体意识,这引发了他对这两种文体不同的审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庭筠 意象
下载PDF
“梅”在唐宋词中地位的升迁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电雷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76-78,共3页
就花间词来看,词在发轫期由于文学传统、人文地理、社会风气等原因,词风以"艳"、"柔"为主要特征,词的植物意象青睐于纤弱的杨柳,而疏于梅。宋代词风重理趣,主风骨,情深志高,兼之梅有耐寒、清高的动人姿态及其意象... 就花间词来看,词在发轫期由于文学传统、人文地理、社会风气等原因,词风以"艳"、"柔"为主要特征,词的植物意象青睐于纤弱的杨柳,而疏于梅。宋代词风重理趣,主风骨,情深志高,兼之梅有耐寒、清高的动人姿态及其意象丰富等原因,使宋词的植物意象在总体上表现为:钟于梅而疏于柳。梅意象在唐宋词中经历了由稀到繁、再到满树梅花的升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间词 宋词 地位升迁 原因
下载PDF
唐诗宋词中的女性服饰美学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平 陈旭东 《山东纺织经济》 2011年第5期69-71,共3页
唐诗宋词这道中国文化特有的迷人风景中,有着丰富多彩、美不胜收的女性服饰描绘。这些描绘,可以让我们非常形象地了解唐宋两代女性服饰。本文通过撷取唐诗宋词中的一些精彩的女性服饰描绘,分析比较了唐宋两代女性服装面料及色彩、造型... 唐诗宋词这道中国文化特有的迷人风景中,有着丰富多彩、美不胜收的女性服饰描绘。这些描绘,可以让我们非常形象地了解唐宋两代女性服饰。本文通过撷取唐诗宋词中的一些精彩的女性服饰描绘,分析比较了唐宋两代女性服装面料及色彩、造型款式、发饰佩饰等方面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服饰艺术,反映了唐宋时期女性的服饰美学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宋词 面料色彩 造型款式 发饰佩饰 女性服饰美学
下载PDF
楚辞的诗体类型与流变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震云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68-72,共5页
辞是一种古老的祝语,以表达美好的愿望,后又用来寄托盛世危言,具有悲歌性质。楚辞是汉代人编集时给出的名称,也同时被当作诗体一种,应是就整体风格而言。屈原的作品原有自己的诗体名称,具体地,一共有诗体11种,出自传统的有九(歌)、颂、... 辞是一种古老的祝语,以表达美好的愿望,后又用来寄托盛世危言,具有悲歌性质。楚辞是汉代人编集时给出的名称,也同时被当作诗体一种,应是就整体风格而言。屈原的作品原有自己的诗体名称,具体地,一共有诗体11种,出自传统的有九(歌)、颂、诵、辞、章、赋6种,这些诗体三代以来就已经形成。屈原自己创造的诗体有哀、骚、问、游、怀等5种,后代虽有述作,但未能广泛流行。因此,楚辞的诗体有整体的和具体的之分,在文学发展史上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诗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体 楚辞诗体 渊源流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