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nscriptional responses of mu-, pi- and omega-class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enes in the hepatopancreas of 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 exposed to microcystin-LR 被引量:1
1
作者 Ling Li Xu-Fang Liang +4 位作者 Shan He Guangyu Li Zhengyong Wen Wenjing Cai Dan She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4年第25期3153-3161,共9页
The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play important roles in detoxification of microcystins(MCs),but the responses of GSTs to MC-LR have not been well characterized in freshwater gastropod,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In... The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play important roles in detoxification of microcystins(MCs),but the responses of GSTs to MC-LR have not been well characterized in freshwater gastropod,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In the present study,we cloned full-length cDNAs of mu-and pi-class GSTs(GSTM and GSTP)and partial cDNA of omega-class GST(GSTO),and determined the transcriptional responses of the three GST genes to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MC-LR(0,1,10 and 100 lg/L)in C.cahayensis.The full-length cDNAs of GSTM and GSTP of C.cahayensis were 813 and 820 bp,containing an open reading frame(ORF)of 648 bp(encoding 215 amino acids)and 624 bp(encoding 207 amino acids),respectively.The mRNA expression of GSTM and GSTO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exposure to 10 lg/L MC-LR,and the mRNA expression of GST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100 lg/L MC-LR exposure.This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detoxication of MCs in C.cahayensis,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its sedentary life and filter-feeder status.The mRNA expression of the three GST isoforms in C.cahayensis could be used as biomarkers for water contam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谷胱甘肽S 反应 转录 酶基因 全长CDNA GSTS 淡水腹足类
原文传递
发酵饵料对中华圆田螺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涛 陈李婷 +3 位作者 邓小红 樊荟慧 陈静 宾石玉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0-53,共4页
试验旨在探讨发酵饵料对中华圆田螺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25 g的中华圆田螺6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螺。A组、B组田螺分别饲喂基础饵料和发酵基础饵料。试验期20 d。试验结束,取田螺肠道内容物,利用... 试验旨在探讨发酵饵料对中华圆田螺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25 g的中华圆田螺6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螺。A组、B组田螺分别饲喂基础饵料和发酵基础饵料。试验期20 d。试验结束,取田螺肠道内容物,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果显示,A组、B组田螺的成活率均为100%。与A组相比,B组田螺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均有所提高,饵料系数降低(P>0.05)。高通量测序得到有效序列共375 141条,序列长度为416~455 bp。将有效序列进行聚类并划分,对OTU进行统计,发现每组样品的OTU覆盖率均在99.9%以上。A组、B组田螺肠道丰富度最高的前6个细菌门类依次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浮霉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A组、B组田螺肠道排名前5的菌属为变形菌属、拟杆菌属、厚壁菌属、软壁菌属和衣原体,与A组相比,B组田螺丰度前5菌属的相对丰度均有提高,其中厚壁菌属和衣原体显著提高(P<0.05)。B组OTU数量、Chao1指数、Simpson指数均高于A组(P>0.05)。研究表明,发酵饵料可以提高中华圆田螺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饵料 中华圆田螺 生长性能 肠道菌群
下载PDF
硝基苯对3种中国土著水生生物的毒性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志刚 张志生 高士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4-59,共6页
以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和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3种我国代表性土著生物为对象,通过半静态试验研究了硝基苯暴露对这3种生物的急性毒性。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的T... 以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和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3种我国代表性土著生物为对象,通过半静态试验研究了硝基苯暴露对这3种生物的急性毒性。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的Trimmed Spearman-Karver(TSK)法得到硝基苯的急性毒性ρ(96 h,LC50)分别为:林蛙蝌蚪,117.04 mg.L-1;中华圆田螺,104.23 mg.L-1;日本沼虾,0.033 7 mg.L-1。基于ρ(96 h,LC50)值,取0.01为安全系数,安全浓度ρs分别为:林蛙蝌蚪,1.17 mg.L-1;中华圆田螺,1.04 mg.L-1;日本沼虾,0.34μg.L-1。3种受试生物对硝基苯毒性反应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日本沼虾中华圆田螺>林蛙蝌蚪。对照鱼类急性毒性实验的毒性分级标准,硝基苯对日本沼虾属于剧毒物质,而对林蛙蝌蚪和中华圆田螺则属于中等毒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苯 中国林蛙蝌蚪 中华圆田螺 日本沼虾 急性毒性
下载PDF
氟对中华圆田螺肝胰脏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剑杰 曹谨玲 +1 位作者 李潇 阴晴朗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8-273,共6页
选取中华圆田螺为受试动物,探究氟对其肝胰脏抗氧化酶SOD、GSH、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水氟环境条件下(0、40、80、160 mg·L^(-1))连续暴露10 d、20 d和30 d时,与对照组相比,中华圆田螺肝胰脏SOD活... 选取中华圆田螺为受试动物,探究氟对其肝胰脏抗氧化酶SOD、GSH、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水氟环境条件下(0、40、80、160 mg·L^(-1))连续暴露10 d、20 d和30 d时,与对照组相比,中华圆田螺肝胰脏SOD活性在暴露前20 d,中低浓度组活性被诱导升高,高浓度组受抑制降低。暴露30 d时,中低浓度组活性降低,高浓度组逐渐升高。MDA含量在暴露前20 d时,中低浓度组活性整体被诱导升高,高浓度组受抑制降低。暴露30 d时,MDA含量受到显著抑制均低于对照组。GSH活性以诱导为主均高于对照组,POD活性在10 d时均低于对照组,而在20 d时被诱导升高且均高于对照组,30 d时中高浓度以抑制为主。上述研究结果为水质污染控制及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圆田螺 抗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圆田螺保护酶分子在大运河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缠民 冯照军 李宗芸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12864-12866,共3页
[目的]研究以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保护酶作为京杭大运河不同污染程度环境监测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测定螺内脏团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比较室内模拟法、样点笼内放养法和... [目的]研究以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保护酶作为京杭大运河不同污染程度环境监测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测定螺内脏团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比较室内模拟法、样点笼内放养法和直接采样法测定保护酶分子标志物活性评价大运河污染方法的优劣。[结果]中华圆田螺组织抗氧化保护酶系统的SOD、POD、CAT活性是指示污染的敏感指标。CAT活性在污染环境中被抑制,且在临界范围内随着污染毒性作用的加强,抑制作用也加强。POD活性在污染环境中被激活,但各时间段的增幅变化却不尽相同。SOD的变化不稳定,它在30 d暴露后的降低表明其较适合作为短时间的检测指标。[结论]中华圆田螺保护酶作为京杭大运河不同污染程度环境监测的分子标志物是可行的,样点笼内放养测定保护酶分子标志物活性评价法最优,直接采样测定保护酶活性法不可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中华圆田螺 保护酶 分子标志物 污染评价
下载PDF
氟在中华圆田螺体内富集及其对肝胰脏免疫相关酶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潇 靳文博 +3 位作者 李若静 祝欢欢 赵晓晓 曹谨玲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1期124-128,共5页
以中华圆田螺为试验材料,研究水环境中不同浓度(0、40、80、160 mg/L)氟暴露条件下,氟在其体内的富集及对肝胰脏免疫相关酶,如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氟化钠连续暴露30、60 ... 以中华圆田螺为试验材料,研究水环境中不同浓度(0、40、80、160 mg/L)氟暴露条件下,氟在其体内的富集及对肝胰脏免疫相关酶,如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氟化钠连续暴露30、60 d后,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氟暴露组中华圆田螺不同组织中的氟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氟暴露剂量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趋势,表明氟在中华圆田螺不同组织中的浓度已经达到平衡;在整个染毒过程中,染毒组ACP和AKP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呈先降后升的趋势。氟暴露30 d,高浓度组ACP和AKP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氟暴露60 d,所有染毒组ACP和AKP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染毒组CAT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呈先升后降再升趋势,且80 mg/L组和160 mg/L组CAT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圆田螺 生物富集 免疫相关酶
下载PDF
两种有机酸存在下铜对中华圆田螺肝脏的氧化应激效应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慧 王群 +1 位作者 王为木 谈建康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6-312,共7页
为探讨不同水平EDTA和柠檬酸(CA)作用下沉积物中铜对底栖无脊椎动物生态毒理学效应,以中华圆田螺为受试生物,研究了肝脏中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有机酸... 为探讨不同水平EDTA和柠檬酸(CA)作用下沉积物中铜对底栖无脊椎动物生态毒理学效应,以中华圆田螺为受试生物,研究了肝脏中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有机酸存在下,铜污染底泥可诱导中华圆田螺肝脏产生ROS。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得出的3组双重峰分裂谱线为典型的α-苯基-N-叔丁基甲亚胺-N-氧化物(PBN)捕获羟自由基(·OH)形成PBN/·OH的EPR波谱。有机酸存在下,低剂量铜(≤100 mg·kg-1)对MDA产量影响不显著。较高剂量铜暴露下,EDTA的存在抑制MDA产生,CA的添加则均使MDA含量增加。EDTA存在下铜可显著抑制中华圆田螺肝脏中SOD和CAT活性。相对而言,CA的加入可减缓高剂量铜暴露下中华圆田螺肝脏SOD与CAT酶活性的剧烈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酸 中华圆田螺 氧化应激 自由基 抗氧化系统
下载PDF
中华圆田螺纤维素酶提取及纯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力通 李珺 刘佼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812-2814,共3页
以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为原料提取纤维素酶,采用均匀设计优化提取工艺,并采用硫酸铵沉淀法初步纯化酶液。结果表明,中华圆田螺纤维素酶提取最佳工艺为缓冲液pH 4.8、浸提时间12 min、离心时间24 min;采用饱和度45%... 以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为原料提取纤维素酶,采用均匀设计优化提取工艺,并采用硫酸铵沉淀法初步纯化酶液。结果表明,中华圆田螺纤维素酶提取最佳工艺为缓冲液pH 4.8、浸提时间12 min、离心时间24 min;采用饱和度45%的硫酸铵沉淀法纯化酶液,所得酶液的总酶活和比活力最高,分别为651.01 U和34.099 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 纤维素酶 提取 均匀设计 硫酸铵沉淀
下载PDF
异育银鲫‘中科3号’和中华圆田螺稻田生态种养效果比较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樊海平 薛凌展 +3 位作者 杨晓燕 张树兴 钟全福 林煜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3期148-153,共6页
拓展稻田综合种养殖品种,充分利用稻田资源,丰富市场供应,为山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稳步发展提供重要基础。在武夷山稻花鱼养殖示范基地,开展了异育银鲫‘中科3号’和中华圆田螺稻田生态种养殖比对试验和成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养殖周期... 拓展稻田综合种养殖品种,充分利用稻田资源,丰富市场供应,为山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稳步发展提供重要基础。在武夷山稻花鱼养殖示范基地,开展了异育银鲫‘中科3号’和中华圆田螺稻田生态种养殖比对试验和成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养殖周期139天,“稻+鲫+螺”模式总产量达9937.5 kg/hm^(2),比“稻+鲫”模式高出7.72%,比“稻+螺”模式低7.67%,总利润分别比“稻+鲫”和“稻+螺”模式高出25.83%和77.91%;其产出投入比、成本利润和销售利润率明显高于“稻+螺”模式。“稻+鲫+螺”生态种养模式有效提高了稻田综合种养成效,但还需要优化水产动物放养的协同比例和管理关键技术,进一步提升稻田多品种混养的比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生态种养 中华圆田螺 异育银鲫‘中科3号’ 养殖效果 综合效益
下载PDF
中华圆田螺对沉积物中十溴联苯醚工业品DE-83的生物积累与转化
10
作者 田胜艳 祝凌燕 +2 位作者 梁贤伟 李军团 曹晓波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48-756,共9页
为研究沉积物中十溴联苯醚(BDE-209)的生物有效性,将淡水生态系统中常见的底栖动物中华圆田螺(Cipoangopaludinaca-hayensis)~k露于商品DE-83(主要包含92%的BDE-209、6%的BDE-206、1.5%的BDE-207和0.5%的BDE-208)染毒的沉... 为研究沉积物中十溴联苯醚(BDE-209)的生物有效性,将淡水生态系统中常见的底栖动物中华圆田螺(Cipoangopaludinaca-hayensis)~k露于商品DE-83(主要包含92%的BDE-209、6%的BDE-206、1.5%的BDE-207和0.5%的BDE-208)染毒的沉积物,进行60d养殖实验。根据暴露期间中华圆田螺体内PBDEs含量与同系物组成的变化,探讨了田螺对DE.83的富集动力学、积累常数以及可能发生的生物转化。实验结果显示,DE-83主要同系物均能够被中华圆田螺积累,但是生物有效性非常低,BDE.209、BDE.207和BDE-206的吸收速率常数(ka)为0.029~0.042d^-1,BDE-207〉BDE-206〉BDE-209。依据动力学参数推算的生物-沉积物积累因子(BSAF)非常低,分别为0.05(BDE-209)和0.02(BDE-206和BDE-207)。暴露20d后,中华圆田螺体内有低溴代同系物检出,其含量随暴露时间延长而增加,说明BDE-209在中华圆田螺体内发生了生物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溴联苯醚 中华圆田螺 生物积累 生物转化
下载PDF
低浓度微纳米氧化锌对中华圆田螺的生态毒性
11
作者 刘慧 蒋安祺 王为木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4-480,共7页
为探讨微米氧化锌与纳米氧化锌对底栖生物生态毒性效应的影响,以中华圆田螺为受试生物,采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等多种检测方法,比较研究了肝脏自由基、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在14 d暴露时间内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微、纳米氧化... 为探讨微米氧化锌与纳米氧化锌对底栖生物生态毒性效应的影响,以中华圆田螺为受试生物,采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等多种检测方法,比较研究了肝脏自由基、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在14 d暴露时间内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微、纳米氧化锌均可诱导中华圆田螺产生羟基(·OH)自由基;微米氧化锌暴露抑制SOD活性,纳米氧化锌则显著诱导SOD活性;纳米氧化锌对田螺肝脏羟基(·OH)自由基、CAT、MDA和Zn富集量的诱导程度高于微米氧化锌;微、纳米氧化锌均显著抑制GST活性,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对中华圆田螺肝脏产生更强的毒性效应,但当微米氧化锌达到一定浓度后能够产生和纳米氧化锌相似水平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氧化锌 纳米氧化锌 自由基 抗氧化系统 中华圆田螺
下载PDF
不同饲料对中华圆田螺仔螺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樊荟慧 杜雪松 +4 位作者 文衍红 黄杰 罗福广 陈李婷 宾石玉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6-89,共4页
为研究不同饲料对中华圆田螺仔螺生长及存活的影响,试验选择5日龄仔螺891只,随机分为A、B、C、D、E、F、G、H和I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3只,分别饲喂红球藻粉、小球藻粉、螺旋藻粉、鲜芥菜泥、基础饲料、50%红球藻粉+50%基础饲料、50... 为研究不同饲料对中华圆田螺仔螺生长及存活的影响,试验选择5日龄仔螺891只,随机分为A、B、C、D、E、F、G、H和I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3只,分别饲喂红球藻粉、小球藻粉、螺旋藻粉、鲜芥菜泥、基础饲料、50%红球藻粉+50%基础饲料、50%小球藻粉+50%基础饲料、50%螺旋藻粉+50%基础饲料和50%鲜芥菜泥+50%基础饲料,在室内20℃进行为期3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饲喂螺旋藻粉+基础饲料的H组仔螺生长最好,其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为90.91%和2.16%。E、F、A、I、B、C和G组的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分别是H组的80.00%(P<0.05)和84.26%,43.32%和50.93%(P<0.01),33.33%和40.74%(P<0.01),23.33%和29.17%(P<0.01),20.00%和24.54%(P<0.01),13.33%和17.59%(P<0.01),10%和12.96%(P<0.01)。饲喂新鲜芥菜泥的D组仔螺的体质量无增长。H组仔螺存活率最高,分别比E、F、A、C、D、I、G、B组高1.04%、4.30%、5.43%(P>0.05)、7.78%、7.78%、11.49%、12.79%(P<0.05)和18.29%(P<0.01)。综述所述,在基础饲料中添加50%的螺旋藻粉能提高中华圆田螺仔螺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圆田螺 仔螺 螺旋藻粉 红球藻粉 小球藻粉 配合饲料 生长 存活率
下载PDF
中美淡水生物对氨氮的物种敏感度对比分析
13
作者 张天旭 孙金生 +3 位作者 张秋英 凌郡鸿 闫振广 何欢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4-192,共9页
参照美国水生生物基准制定技术指南,搜集、筛选了氨氮对我国和美国淡水水生生物(包括鱼类、溞类和贝类等)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数据,并补充开展了氨氮对我国本土贝类——河蚬和中华圆田螺的急性毒性试验,统一将氨氮毒性数据调整至标准水质... 参照美国水生生物基准制定技术指南,搜集、筛选了氨氮对我国和美国淡水水生生物(包括鱼类、溞类和贝类等)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数据,并补充开展了氨氮对我国本土贝类——河蚬和中华圆田螺的急性毒性试验,统一将氨氮毒性数据调整至标准水质条件下(T=20℃,pH=7.0),对中美淡水生物对氨氮的物种敏感性进行了比较,计算了中美氨氮水质急性基准阈值。结果表明:我国物种相比美国物种对氨氮的敏感性整体较弱,但标准水质条件下中美两国的氨氮基准阈值接近(中国为0.84 mg·L-1,美国为0.79 mg·L-1)。贝类在各淡水生物类群中对氨氮的物种敏感性最高,大致排序为贝类>鱼类>溞类,我国鱼类和贝类的敏感性比美国相对较弱,溞类差异不明显。贝类幼体对氨氮的敏感性远高于成体,建议氨氮基准研究中使用贝类幼体进行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蚬 中华圆田螺 物种敏感度分布 水生生物 氨氮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中华圆田螺硝基呋喃代谢物残留量 被引量:8
14
作者 肖曼 张玲 +5 位作者 张杨 李凯华 徐媛原 张微 钟仕花 张兵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1814-1820,共7页
目的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中华圆田螺中呋喃唑酮、呋喃它酮、呋喃妥因和呋喃西林4种硝基呋喃代谢物的方法。方法样品经50%甲醇水洗涤除杂后,进行衍生,用磷酸氢二钾溶液调pH后,经过乙酸乙酯提取,氮吹浓缩,乙酸铵和乙... 目的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中华圆田螺中呋喃唑酮、呋喃它酮、呋喃妥因和呋喃西林4种硝基呋喃代谢物的方法。方法样品经50%甲醇水洗涤除杂后,进行衍生,用磷酸氢二钾溶液调pH后,经过乙酸乙酯提取,氮吹浓缩,乙酸铵和乙腈混合溶液定容,且正己烷除脂,吸取下层液体过膜待测。在正离子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同时测定中华圆田螺中的4种硝基呋喃代谢物。结果在优化后的仪器工作条件下进行测定,4种代谢物的质量浓度在1.0~10 n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4~0.9998,检出限为1.07×10^-2~7.02×10^-2 ng/g。加标回收率为92.0%~104.0%,批内和批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7%~4.7%(n=6)。结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准确度和重现性,可用于同时测定中华圆田螺中的呋喃唑酮、呋喃它酮、呋喃妥因和呋喃西林4种硝基呋喃代谢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中华圆田螺 硝基呋喃代谢物
下载PDF
中华圆田螺+水培花卉协同净化水质的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邢浩春 李志亮 +5 位作者 陈梅兰 焦云红 王磊 付伟 张健 乔莉娟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9期148-151,共4页
为探明中华圆田螺与具有景观、药用价值的水培花卉白掌和降糖草协同净化水质的效果,为水产养殖水体及景观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在室内模拟富营养化静态水体进行协同净化试验,测定其对总氮、总磷、叶绿素a和悬浊度的去除... 为探明中华圆田螺与具有景观、药用价值的水培花卉白掌和降糖草协同净化水质的效果,为水产养殖水体及景观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在室内模拟富营养化静态水体进行协同净化试验,测定其对总氮、总磷、叶绿素a和悬浊度的去除率,记录植物根长、株高、病虫害、动物体重等指标。结果表明:对总氮的去除率依次为降糖草+田螺组合(49.53%)>白掌+田螺组合(41.32%)>降糖草(39.21%)>白掌(35.86%),且差异极显著(P<0.01);降糖草+田螺组合对水体中总磷的去除率最高,为67.53%,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处理。降糖草、白掌在受污水体中长势良好,株高增长率达49.6%以上,生根快,无病虫害,适应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圆田螺 水培花卉 白掌 降糖草 净化水质
下载PDF
瓯江流域中华圆田螺繁殖特征的观察
16
作者 陆君 吴燕琴 +2 位作者 黄富友 张任驰 程骏 《丽水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76-80,共5页
在中华圆田螺的繁殖季节,对田螺自然群体的繁殖特征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中华圆田螺的寿命通常为4龄,1龄期生长最快,3龄期开始生长速度明显减慢,1~4龄田螺的壳高参考值分别是3.0~3.8 cm、3.8~5.4 cm、3.8~6.2 cm和4.6~7.0 cm。繁殖季... 在中华圆田螺的繁殖季节,对田螺自然群体的繁殖特征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中华圆田螺的寿命通常为4龄,1龄期生长最快,3龄期开始生长速度明显减慢,1~4龄田螺的壳高参考值分别是3.0~3.8 cm、3.8~5.4 cm、3.8~6.2 cm和4.6~7.0 cm。繁殖季节自然群体的雌雄比例为1.3∶1,雌螺的怀仔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4龄的平均怀仔量分别为23粒/只、36粒/只、46粒/只和78粒/只。自然繁殖群体的年龄以2龄和3龄个体占绝对优势。繁殖季节,雌螺每个月产1次仔,产仔时间为每个月底至下月初,其中3月底4月初、5月底6月初和9月底10月初为繁殖高峰期。选用于繁殖的种螺以1~3龄为好,以2龄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圆田螺 繁殖特征 观察
下载PDF
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捕获中华圆田螺肝脏活性氧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为木 王群 +1 位作者 刘慧 窦传彬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9-411,共3页
采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EPR)对中华圆田螺肝脏活性氧进行分析和鉴定。选取二甲基亚砜(DMSO)和α-苯基-N-叔丁基甲亚胺-N-氧化物(PBN)捕获自由基。EPR图谱表明:水污染胁迫会使中华圆田螺肝脏产生羟自由基,空气和氮气环境中均可以检测到活... 采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EPR)对中华圆田螺肝脏活性氧进行分析和鉴定。选取二甲基亚砜(DMSO)和α-苯基-N-叔丁基甲亚胺-N-氧化物(PBN)捕获自由基。EPR图谱表明:水污染胁迫会使中华圆田螺肝脏产生羟自由基,空气和氮气环境中均可以检测到活性氧。氮气环境下,可以获得活性氧更为详细的图谱信息,更利于开展对活性氧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顺磁共振(EPR) 中华圆田螺 活性氧 羟自由基
原文传递
氟对中华圆田螺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评价
18
作者 李潇 靳文博 +1 位作者 李若静 曹谨玲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5年第5期15-17,共3页
为探讨氟对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的生态毒性效应,采用静态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水环境中不同浓度氟暴露对中华圆田螺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氟离子溶液暴露下的中华圆田螺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氟中毒症状,且随... 为探讨氟对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的生态毒性效应,采用静态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水环境中不同浓度氟暴露对中华圆田螺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氟离子溶液暴露下的中华圆田螺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氟中毒症状,且随着氟离子浓度的增加与暴露时间的延长,死亡率也相应增加,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氟对中华圆田螺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694.12、642.11、542.11、480.77 mg/L。通过回归方程计算,得出氟对中华圆田螺的安全浓度为48.08 mg/L。根据急性毒性的分级标准,氟对中华圆田螺的毒性为低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圆田螺 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