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ltivating Cultural Self-Awareness to Teach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1
作者 LIU Sha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24年第3期127-131,共5页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undisputably important in today’s world.Schools on every level in China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educating young people with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Chinese anthropolo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undisputably important in today’s world.Schools on every level in China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educating young people with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Chinese anthropologist Fei Xiaotong developed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self-awareness to meet this urgent need.The paper explores the rich meanings of cultural self-awareness concept and how the idea is relevant to teach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al self-awarenes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teaching
下载PDF
Features of Self-Awareness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2
作者 Iuliia Khomiakova 《Open Journal of Medical Psychology》 2022年第3期182-190,共9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concept of “self-awareness” and its main components, and describes the features of self-consciousness and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in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 The specific featu... This paper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concept of “self-awareness” and its main components, and describes the features of self-consciousness and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in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 The specific features inherent in the self-awareness of people who have schizophrenia are revealed. The paper presents the experience of modern researchers who studied the features of self-awarenes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by analyzing documentary sources, analyzing the major psychometric scales of the subjects, studying their ideas about their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their own psychological space, and analyzing the self-descriptions of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ZOPHRENIA Paranoid Schizophrenia self-awareness Mental Illness Men-tal Disorders
下载PDF
Women's Self-awareness Establishment Written by Angela Cater—A Case Study of Mirror Effect in The Bloody Chamber
3
作者 张思炫 《海外英语》 2020年第12期226-228,共3页
The Bloody Chamber is the most famous and critical masterpiece by Angela Cater. According to the writer Marina War-ner,"it's about desire and its destruction, the self-immolation of women, how women collude a... The Bloody Chamber is the most famous and critical masterpiece by Angela Cater. According to the writer Marina War-ner,"it's about desire and its destruction, the self-immolation of women, how women collude and connive with their condition of enslavement."Feminism in Angela Cater's view may seem extremely radical at first glance, especially in such an unorthodox Gothic tale filled with blood, murders and sexuality. However, beneath the surface conceal rational reflections on the irrational"fe-male mythology, which is the result ofa long-term ideological indoctrination in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Many women try to find their identity in this patriarchy centered social norms and regard men's affirmation as the source of happiness. They have built their self-awareness unconsciously catering to males'needs.This article is going to demonstrate another pattern of women's self-aware-ness establishment process in Angela Cater 's conception, via analyzing the functions of a kind of specific symbols in the story—mirrors, which reflect the expected female images through different perspect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ela Cater The Bloody Chamber FEMINISM Mirror Effect self-awareness
下载PDF
东西方的文明循环:劳伦斯·宾雍全球地缘影响视域中的艺术文明论 被引量:1
4
作者 陶家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2-38,共17页
本文从全球文明批评元话语视域分析20世纪上半叶英国的远东艺术批评家、文物鉴藏家、诗人劳伦斯·宾雍远东艺术研究的三部曲《远东绘画》《龙的腾飞》和《亚洲艺术中人的精神》。绝然不同于20世纪末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 本文从全球文明批评元话语视域分析20世纪上半叶英国的远东艺术批评家、文物鉴藏家、诗人劳伦斯·宾雍远东艺术研究的三部曲《远东绘画》《龙的腾飞》和《亚洲艺术中人的精神》。绝然不同于20世纪末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或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劳伦斯·宾雍的全球艺术文明论的当代价值在于:全面颠覆欧洲传统文艺摹仿论,质疑现代科学主义,否定西方启蒙线型进步知识型和欧洲中心主义,褒扬以中国古典文明为核心的东方人本精神;建构全球艺术文明的跨文化循环宏大叙事,东方文明以中国艺术为核心形成辐射式结构,东西方文明以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为纽带形成双向循环;在他提炼的崭新的艺术文明评价和认知模态中,艺术表征的精神化程度而不是科技进步和物质繁荣程度决定文明的层级和优劣。宾雍的全球艺术文明论表征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现代主义文艺和思想领域戈德沃西·洛斯·迪金森、罗杰·弗莱、亚瑟·韦利、埃兹拉·庞德等共同建构的全球艺术文明话语。这一应时而生的现代西方文明批评话语集体从现代西方文明源头的古希腊精神转向对东方中国古典文明精神的深度阐释和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宾雍 艺术文明 文明循环 全球地缘影响
下载PDF
重述、疗愈与告别——鲁迅的创伤体验与《野草》写作
5
作者 刘志权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5,共11页
《野草》处于前期鲁迅向后期鲁迅转型的过渡期,借此探究鲁迅这一阶段的心路历程,对理解鲁迅有重要意义。种种迹象表明,《新青年》团体的解散及兄弟失和事件的双重打击,对鲁迅造成了心理创伤并导致了《野草》的形成。从妙手偶得的《秋夜... 《野草》处于前期鲁迅向后期鲁迅转型的过渡期,借此探究鲁迅这一阶段的心路历程,对理解鲁迅有重要意义。种种迹象表明,《新青年》团体的解散及兄弟失和事件的双重打击,对鲁迅造成了心理创伤并导致了《野草》的形成。从妙手偶得的《秋夜》到《影的告别》到最终的《题辞》,显示了《野草》作为“告别过去”的创伤见证书写的定位;过去的生命、死去的生命及朽腐的生命的三分法,以及黑暗、死亡与深渊意象,构成了《野草》创伤写作的重要内涵。与许广平的爱情帮助鲁迅走出孤寂的“独头茧”,后期《野草》中的“腊叶”“野蓟”以及现实中悬挂安特来夫像的行为,见证了鲁迅创伤的愈合。鲁迅终于走进光明,结束了向内的自我剖析,开始了“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的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心理 《野草》 文明批评
下载PDF
人类文明关系转型中的全球文明倡议
6
作者 王公龙 黄歆韵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4年第2期25-38,共14页
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秩序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过程中由西方世界主导建构而成的,蕴含着深刻的矛盾性,长期影响、制约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当今世界从根本上反思和审视人类文明秩序的弊端,以新... 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秩序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过程中由西方世界主导建构而成的,蕴含着深刻的矛盾性,长期影响、制约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当今世界从根本上反思和审视人类文明秩序的弊端,以新的文明观推动人类文明秩序的调整和改良提供了历史性契机。全球文明倡议以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为理论前提,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价值取向,以“三个超越”为核心理念,以“三个辩证统一”为思维方法,树立起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新文明观。作为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者,中国现阶段有必要把凝聚国际共识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锚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统筹推进,厚植历史和文化根基,加大全球文明倡议的对外有效传播,促进中外文明交流对话,并敢于和善于同阻挠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各种行为作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文明倡议 新型人类文明关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价值
7
作者 李成 解超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18,共8页
近代以来,现代化构成了人类实践活动的中心内容,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基本规定。作为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现代化的意义也具有文明价值。从文明价值的角度来说,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符合并诠释着人类文明发... 近代以来,现代化构成了人类实践活动的中心内容,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基本规定。作为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现代化的意义也具有文明价值。从文明价值的角度来说,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符合并诠释着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出现和发展为解决当前人类文明发展变革的现实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具体来说,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价值主要表现为:增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彰显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现代理念、引领了人类文明形态的历史变革、破解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现代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文明价值
下载PDF
文明实践与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笔谈) 被引量:1
8
作者 鲍嵘 包开鑫 +2 位作者 单可 江璐 杨宁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共15页
高等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与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道路探索,是知与行的一体两面,是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相互融通。绵绵不绝的中华文明为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和实践探索提供了广阔空间与强劲动力,然而在西方术语、概念和范畴成为现代... 高等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与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道路探索,是知与行的一体两面,是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相互融通。绵绵不绝的中华文明为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和实践探索提供了广阔空间与强劲动力,然而在西方术语、概念和范畴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原型化理论”的背景下,由于中国高等教育的理论、思想不贯通,以及学界对中国高等教育本土经验的总结有限,中国高等教育理论还难以实现高等教育精神上的独立自主。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构建需要中西文明互鉴下的文明自觉,需要在漫长的文明历史中(不能仅限于近现代历史)来诠释中国高等教育精神的自觉,回答高等教育“宅兹中国”“何以中国”,从而构建中国文化的主体性自觉。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要能辨识西方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哲学基础及其文明根性,需要实现方法论、思想语境的转变,即要以能判定“本体论—形而上学”的道(体)论为思想框架,以道用不离的思维评判西方高等教育知识与价值两离的本体论。基于古老文明返本开新的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构建和自我主张,需要坚持文明比对、文明融通和领悟文明的“文明自觉”。通过对高等教育核心术语的逻辑学与语用学规范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高等教育传统话语和高等教育核心术语具有统摄性、文明根性、时代性和交互性等多重特征。西方高等教育的“理性”话语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性理”话语造成巨大冲击,理性话语的中西融合是构建全面理性话语的一条思路。而高等教育的异化现象表明,高等教育话语权需要进行现代性批判,促使高等教育主体话语权的回归,从而为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赋予新动力。中华文明实践蕴藏着丰富的高等教育的价值认同与思想遗产,它们包括却不限于“中和位育”的高等教育目的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等教育政治哲学以及“兼容并蓄”的高等教育学术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 高等教育核心术语 高等教育文明自觉
下载PDF
重读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探索与发展:一种文明互鉴的视角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笑吟 郭树勇 《国际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54,160,共22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受到战后全球文明交流交锋和多元共存的国际政治现实的推动。其中,文明互鉴既是理论研究发生发展的历史背景,也是实现理论知识整合的主要动力,更是开展理论创新的国际化面向。新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在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受到战后全球文明交流交锋和多元共存的国际政治现实的推动。其中,文明互鉴既是理论研究发生发展的历史背景,也是实现理论知识整合的主要动力,更是开展理论创新的国际化面向。新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在文明互鉴下的探索与发展呈现出一种动态、多元、辩证的前进趋势,主要体现为三个阶段:一是在建国初期、冷战大国文明博弈背景下同苏联、美国等国际关系理论间的文明激荡与文化交锋;二是改革开放后,在多元文明共存与和平发展的时代判断下,主动开展对国外理论知识的批判性引介,在融会中外的基础上提升本国理论自觉与意识系统化;三是21世纪后,积极推进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创新,在新一轮的全球文明交流交锋中,凝聚以“中国学派”为代表的共同体意识,产生了面向国际学术界传播的理论范式成果,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外交思想对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建设发挥着总领性、全面性的指导作用,围绕国际关系的重大理论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和命题,而文明互鉴则将在新时期继续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进步与成长提供新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 文明互鉴 理论自主 理论发展史
下载PDF
文明互鉴视角下尤金·奥尼尔戏剧的中国化改编与传播
10
作者 盛菀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12-217,共6页
20世纪80年代中美文化艺术交流频繁之际,中国剧坛掀起了“奥尼尔热”。奥尼尔戏剧不仅为身处戏剧危机的中国剧作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现代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还为中国戏剧舞台带来了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中国化改编话剧作品。奥尼尔戏剧同时被... 20世纪80年代中美文化艺术交流频繁之际,中国剧坛掀起了“奥尼尔热”。奥尼尔戏剧不仅为身处戏剧危机的中国剧作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现代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还为中国戏剧舞台带来了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中国化改编话剧作品。奥尼尔戏剧同时被中国传统戏曲借鉴并改编,由其经典名剧改编的川剧、曲剧、甬剧不仅受到地方戏观众的认可,而且受邀在国外巡演,提高了中国戏曲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在当代中西文明互鉴的视角下,奥尼尔戏剧中国化改编和海外传播的成功,为中国的跨文化戏剧实践带来了经验启示。对西方戏剧的改编不仅要具有吸收融合西方优秀文化的开放性,同时也要立足中国独特的民族审美与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互鉴 奥尼尔 中国化改编 跨文化传播 民族审美
下载PDF
Edge computing oriented virtual optical network mapping scheme based on fragmentation prediction
11
作者 何烁 BAI Huifeng +1 位作者 HUO Chao ZHANG Ganghong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EI CAS 2024年第2期158-163,共6页
As edge computing services soar,the problem of resource fragmentation situation is greatly worsened in elastic optical networks(EON).Aimed to solve this problem,this article proposes the fragmentation prediction model... As edge computing services soar,the problem of resource fragmentation situation is greatly worsened in elastic optical networks(EON).Aimed to solve this problem,this article proposes the fragmentation prediction model that makes full use of the gate recurrent unit(GRU)algorithm.Based on the fragmentation prediction model,one virtual optical network mapping scheme is presented for edge computing driven EON.With the minimum of fragmentation degree all over the whole EON,the virtual network mapping can be successively conducted.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can reduce blocking rate,and the supporting ability for virtual optical network services is greatly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astic optical networks virtual optical network fragmentation self-awareness edge computing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意义
12
作者 陈石明 刘淑琪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18,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文明价值: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的逻辑为中心的现代化,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的资本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是独立自主的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 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文明价值: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的逻辑为中心的现代化,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的资本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是独立自主的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克服了物质主义单向度现代化的局限;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解决了西方式现代化的生态赤字;中国式现代化是建设人类共同未来的现代化,避免了国强必霸的文明冲突。科学认识、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这些文明意义,对于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文明意义
下载PDF
王白渊的亚洲观:反霸权、批判脱亚入欧与重构亚洲
13
作者 刘奎 《台湾历史研究》 2024年第2期21-34,共14页
王白渊是中国台湾日据时期的著名诗人,他有较为明确的亚洲意识。他的亚洲观带有文明论和革命论的双重色彩:从文明论的角度揭露西方文明的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从革命论的角度批判西方帝国的霸权行径。亚洲的觉醒意味着亚洲各民族要通过... 王白渊是中国台湾日据时期的著名诗人,他有较为明确的亚洲意识。他的亚洲观带有文明论和革命论的双重色彩:从文明论的角度揭露西方文明的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从革命论的角度批判西方帝国的霸权行径。亚洲的觉醒意味着亚洲各民族要通过民族运动走向民族自决,并通过文艺复兴改变西方通过现代化确立的东西文明等差结构,重新确立亚洲文化本位,以摆脱西方文明的楷。王白渊的亚洲观,借鉴了中国、印度、土耳其等亚洲国家的民族革命经验,以及泰戈尔、甘地、孙中山、冈仓天心、罗曼·罗兰、列宁等中西方思想资源,在与相关思想者对话的基础上,批驳黑格尔欧洲中心世界史观对亚细亚的偏见,质疑并批判日本脱亚入欧论背后的文明论依据。他对日本现代化和殖民主义的批判,是他与日本诸多亚细亚主义的根本区别。通过文明论和革命论,王白渊最终想建立的是民族和阶级均得到解放的亚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观 王白渊 文明论 脱亚入欧 亚洲主义
下载PDF
新亚洲学论纲:文明型亚洲研究的构建
14
作者 贾文山 刘长宇 《太平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3,共13页
长期以来,以美欧为代表的亚洲研究范式,存在“西方中心主义”视野偏狭与“方法论民族主义”路径偏执,欠缺文明层面的动态分析与宏观比较,由此,笔者提出了新亚洲学的研究范式,即文明型亚洲研究。文明型亚洲研究突破并有机糅合现有的亚洲... 长期以来,以美欧为代表的亚洲研究范式,存在“西方中心主义”视野偏狭与“方法论民族主义”路径偏执,欠缺文明层面的动态分析与宏观比较,由此,笔者提出了新亚洲学的研究范式,即文明型亚洲研究。文明型亚洲研究突破并有机糅合现有的亚洲研究路径,以文明互动互鉴为整体性视角,结合关系主义理论思维,将文明共生作为核心价值关切,聚焦描摹亚洲多样文明的历史及现实关联与互动过程、提炼总结亚洲区域文明交流互鉴的经验教训。文明型亚洲研究对于亚洲地缘政治和我国及全球的亚洲研究具有战略价值,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发展共同体和亚洲命运共同体。在当前,中国的亚洲研究处于区域国别研究领域中的边缘地位,存在对美西方研究路径和范式的依赖,中国支持文明型亚洲研究的跨学科研究机制与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中国的新亚洲学建构,应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亚洲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亚洲区域价值认同与身份认同,以文明交流互鉴实现“亚洲作为方法”的研究范式议程设计,并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全媒体”逻辑为参照,打造融通古今中外、突破学科壁垒、贯通学界与业界、联动战略咨政与社会科普的四维学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亚洲学 文明型亚洲研究 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区域国别研究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基于文明交流互鉴视角
15
作者 何苗 《宁夏党校学报》 2024年第3期103-110,共8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坚实的人类共同利益支撑,为世界未来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对不同文明历史演进与丰富内涵的深入了解,也离不开世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坚实的人类共同利益支撑,为世界未来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对不同文明历史演进与丰富内涵的深入了解,也离不开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我们要以加强文明对话为前提,以讲好中国故事为路径,以凝聚共同价值为指引,以促进民心相通为动力,积极搭建文化桥梁、厚植价值根基、摒弃文化偏见、筑牢文明基石,鼎力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明交流互鉴 全人类共同价值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与传承
16
作者 廖佩伶 《河北法律职业教育》 2024年第3期43-48,共6页
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强调以德治国、礼法并举、义利兼顾等理念,注重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维护,它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和包容性的特性。通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具有的现代价值,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有效的传承路径,包括寻求传统法... 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强调以德治国、礼法并举、义利兼顾等理念,注重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维护,它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和包容性的特性。通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具有的现代价值,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有效的传承路径,包括寻求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价值的对接、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纳入法治宣传教育规划、以新媒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营造传承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社会氛围等,旨在为推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法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文明特性 现代价值 传承路径
下载PDF
The Interdependent Coexistence of the Rational Civilizations: The Mental Origin of Civilizations
17
作者 Dingyu Chung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 2020年第1期46-94,共49页
The paper purposes that the three major civilizations are territorial rational civilization originated from the tribes before the Axial Age, discrete Western rational civilization originated from the mega empires in M... The paper purposes that the three major civilizations are territorial rational civilization originated from the tribes before the Axial Age, discrete Western rational civilization originated from the mega empires in Middle East and Greece during the Axial Age, and the connective Eastern rational civilization originated from the mega empires in India and China during the Axial Age. Territorial rational civilization with territorial worldview for ingroup and outgroup individuals produces territorial nationalist democracy based on rule of boundary to deal with ingroup and outgroup individuals. Discrete Western rational civilization with discrete worldview for discrete and independent individuals produces discrete liberty-equality democracy based on rule of law to deal with discrete individuals. Connective Eastern rational civilization with connective worldview for connective and related individuals produces connective common wellbeing democracy based on rule of relation to deal with connective individuals. The current highly international interdependence produces the purposed internationalized interdependent community which allows the interdependent coexistence of the three rational civilizations by establishing the promotion of rational civilizations, the basic rules of relation and law, the potential civilizational and the regional defense boundaries, and the cooperation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mental origin of the rational civilization consists of the social brain for instinctive intragroup relations and worldviews to form the original human social group, the mental immune system for instinctive mental therapy, theory of imaginary mind for imaginary religious and political entities with their own minds to form cohesive large social groups, and the thinking brain for rule to form rational civi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vilizATION MENTAL Origin of civilizATIONS Interdependent COEXISTENCE Tribalization GLOBALIZ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civilizational Boundary
下载PDF
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新型文明关系的中国方案 被引量:3
18
作者 严安林 王公龙 +2 位作者 王健 刘军 毛瑞鹏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9,157,共20页
全球文明倡议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之后,中国提出的又一项重要倡议。全球发展倡议致力于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全球安全倡议致力于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文明倡议则致力于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不断加剧的全... 全球文明倡议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之后,中国提出的又一项重要倡议。全球发展倡议致力于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全球安全倡议致力于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文明倡议则致力于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不断加剧的全球性危机凸显了重塑人类文明关系的紧迫性,日益崛起的中国把重塑人类文明关系视作为世界作贡献的重要途径。为避免文明冲突历史悲剧的重演,中国主动顺应历史潮流,提出全球文明倡议,积极引导人类文明关系走向正确方向。全球文明倡议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构建新型文明关系、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及推进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同时,文明对话也有助于中国拓展全球伙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外交思想 人类文明新形态 文明对话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特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丹 夏文强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2,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深植于五千年中华文明沃土,吸收了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具有显著的文明特质。和而不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基因,是中国得以在现代化大潮中开辟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内在本色;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追求,是中... 中国式现代化深植于五千年中华文明沃土,吸收了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具有显著的文明特质。和而不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基因,是中国得以在现代化大潮中开辟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内在本色;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追求,是中国为实现更加平等公正的现代化进行的接续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创制,是中国立足于国情传统,为追求实质民主进行的有效创新;和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伦理,是中国植根爱好和平传统、打破大国“国强必霸”魔咒的自觉选择。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特质及其蕴含的生成逻辑、主体逻辑、制度逻辑、比较逻辑,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厚度、人文温度、价值高度、胸怀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明特质 中华传统 西方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新媒介话语与跨文明传播:基于网络玄幻小说“走出去”的考察
20
作者 张恒军 张芷汀 《新媒体与社会》 2023年第3期39-50,387,388,共14页
中国网络小说“出海”多年,硕果累累,其中网络玄幻小说格外突出。网络玄幻小说作为一种民族化、特色化的新媒介话语,积极参与了跨文明传播。本研究试图在明确新媒介话语跨文明传播意义的基础上,把握网络玄幻小说的新媒介话语属性,以及... 中国网络小说“出海”多年,硕果累累,其中网络玄幻小说格外突出。网络玄幻小说作为一种民族化、特色化的新媒介话语,积极参与了跨文明传播。本研究试图在明确新媒介话语跨文明传播意义的基础上,把握网络玄幻小说的新媒介话语属性,以及网络玄幻小说参与跨文明传播之可能性,总结网络玄幻小说作为新媒介话语参与跨文明传播之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话语 跨文明传播 网络玄幻小说 国际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