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氏枝孢霉感染二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赵安琪 刘佳怡 +3 位作者 张雍 刘永霞 于长平 刘红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5年第1期48-50,共3页
2例患者均为具有外伤史的老年农民,皮损表现为无症状增生性斑块。组织病理学检查示典型的硬壳小体。真菌培养鉴定为卡氏枝孢霉(Cladophialophora carrionii)。给予口服伊曲康唑200 mg每日两次,外用夫西地酸乳膏和硝酸舍他康唑乳膏。1个... 2例患者均为具有外伤史的老年农民,皮损表现为无症状增生性斑块。组织病理学检查示典型的硬壳小体。真菌培养鉴定为卡氏枝孢霉(Cladophialophora carrionii)。给予口服伊曲康唑200 mg每日两次,外用夫西地酸乳膏和硝酸舍他康唑乳膏。1个月后患者皮损改善。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发现中国卡氏枝孢霉感染发病人群主要为中老年(平均年龄53.7岁),50%患者有外伤史。受累部位以上肢最为多见,斑块是最常见的皮损形态,平均病程约为5.4年,由于缺乏自觉症状,患者往往推迟就诊,可能导致感染蔓延,引起畸残。卡氏枝孢霉对抗真菌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氏枝孢霉 着色芽生菌病 真菌感染
下载PDF
伊曲康唑联合全厚皮片移植术治愈着色芽生菌病1例 被引量:4
2
作者 高露娟 王爱平 +3 位作者 杨淑霞 陈伟 陈喜雪 李若瑜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2年第1期29-30,共2页
患者男,47岁。颈部皮损5 a,皮损直接镜检可见多个棕色硬壳小体,皮损组织真菌培养为卡氏枝孢瓶霉,皮损组织病理PAS染色可见棕色厚壁孢子。诊断为着色芽生菌病,给予患者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治疗8个月,皮损形成瘢痕,之后采取全厚皮片移植术切... 患者男,47岁。颈部皮损5 a,皮损直接镜检可见多个棕色硬壳小体,皮损组织真菌培养为卡氏枝孢瓶霉,皮损组织病理PAS染色可见棕色厚壁孢子。诊断为着色芽生菌病,给予患者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治疗8个月,皮损形成瘢痕,之后采取全厚皮片移植术切除瘢痕,术后继续口服伊曲康唑治疗2个月,皮损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芽生菌病 卡氏枝孢瓶霉 伊曲康唑 全厚皮片移植
下载PDF
卡氏枝孢霉致着色芽生菌病2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禹卉千 李丽娜 +1 位作者 李振鲁 王豫平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期40-43,共4页
着色芽生菌病是一种慢性难治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真菌感染性疾病,其病原菌为暗色真菌属,最常见的是裴氏着色霉、卡氏枝孢霉及疣状瓶霉,常以孢子形态寄生于腐生植物或土壤中,人多通过外伤接触植入感染。其诊断依据病原学检查,治疗为以抗真... 着色芽生菌病是一种慢性难治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真菌感染性疾病,其病原菌为暗色真菌属,最常见的是裴氏着色霉、卡氏枝孢霉及疣状瓶霉,常以孢子形态寄生于腐生植物或土壤中,人多通过外伤接触植入感染。其诊断依据病原学检查,治疗为以抗真菌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现报告2例我科诊断的由卡氏枝孢霉感染的着色芽生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芽生菌病 卡氏枝孢霉 诊断
下载PDF
卡氏枝孢瓶霉致面部着色芽生菌病一例
4
作者 刘志远 刘志军 +5 位作者 方园 袁宏伟 陈秀荣 王毓新 许淑珍 寇景福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2年第5期316-318,共3页
50岁女性患者,左面部红色斑丘疹1年。皮肤科情况:左面部可见一4cm×2 cm大小暗红色形状不规则的斑丘疹,表面可见疣状增生及黄白色或黑色痴屑,红斑周围散发粟粒至黄豆大小红色丘疹。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真皮内大量淋巴细... 50岁女性患者,左面部红色斑丘疹1年。皮肤科情况:左面部可见一4cm×2 cm大小暗红色形状不规则的斑丘疹,表面可见疣状增生及黄白色或黑色痴屑,红斑周围散发粟粒至黄豆大小红色丘疹。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真皮内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浸润,见疑似真菌菌丝及硬壳小体。痴下分泌物湿片直接镜检可见疑似棕色硬壳小体。组织标本经真菌培养见黑色菌落生长,ITS测序鉴定为卡氏枝孢瓶霉。诊断:卡氏枝孢瓶霉着色性真菌病。治疗:盐酸特比萘芬0.25g每日1次口服,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和莫匹罗星软膏1:1混合外用,联合中药软坚散结、凉血、消斑方剂。治疗2周后皮损变薄,红斑消退,皮屑消失,治疗3个月后停药;4个月后红斑基本消退,18个月后皮损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芽生菌病 卡氏枝孢瓶霉
下载PDF
伊曲康唑治疗着色芽生菌病后出现暂时性增生性皮疹一例
5
作者 陈文杰 暴芳芳 +2 位作者 卢宪梅 刘红 张福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2年第12期862-864,共3页
患者,男,67岁。鼻部增生性斑块4个月,有外伤史。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可见真菌孢子,真菌镜检可见硬壳小体,真菌培养与菌种鉴定为卡氏枝孢瓶霉。予伊曲康唑、热敷治疗,患者治疗第1个月后原皮损部位出现的增生性皮疹,继续原治疗方案3个月,... 患者,男,67岁。鼻部增生性斑块4个月,有外伤史。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可见真菌孢子,真菌镜检可见硬壳小体,真菌培养与菌种鉴定为卡氏枝孢瓶霉。予伊曲康唑、热敷治疗,患者治疗第1个月后原皮损部位出现的增生性皮疹,继续原治疗方案3个月,增生性皮疹萎缩,基本痊愈。出现增生性皮疹的原因猜测为伊曲康唑治疗后,皮损部位的真菌细胞膜功能受损,大量异种蛋白被机体识别,加重了局部的炎症反应,具体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芽生菌病 卡氏枝孢瓶霉
下载PDF
卡氏枝孢霉与阿耶罗枝孢瓶霉的随机扩增DNA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席丽艳 吴绍熙 +4 位作者 KaoruOkada 泽香代子 宫治诚 福岛和贵 前林行雄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02-305,共4页
研究卡氏枝孢霉与阿耶罗枝孢瓶霉的DNA多态性,了解两菌在DNA型别与形态学及菌种来源地域的相互关系。采用溴苯提取法提取DNA,以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方法对来自五个国家的21株分离株(19株卡氏枝孢霉,2株阿耶罗枝孢瓶... 研究卡氏枝孢霉与阿耶罗枝孢瓶霉的DNA多态性,了解两菌在DNA型别与形态学及菌种来源地域的相互关系。采用溴苯提取法提取DNA,以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方法对来自五个国家的21株分离株(19株卡氏枝孢霉,2株阿耶罗枝孢瓶霉)进行研究。结果:①10个随机引物筛选出3个具有较好DNA扩增的引物。②19株卡氏枝孢霉的DNA带型具有较大的遗传相似性,阿耶罗枝孢瓶霉的DNA带型与卡氏枝孢霉略有不同,但与中国株具有较大相似性(85%的遗传相似性)。③卡氏枝孢霉的遗传相似性与菌株的来源地域关系密切,同一国家的菌株具有相似的DNA带型,位于树状图的同一树组中。结论:随机扩增DNA多态性研究发现卡氏枝孢霉具有一定的种内差异,其DNA带型与菌株的来源地域关系密切,阿耶罗枝孢瓶霉的DNA带型与某些株卡氏枝孢霉更相似。本研究方法简便、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氏枝孢霉 阿耶罗枝孢瓶霉 DNA多态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