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秋原与苏汶在1932 被引量:2
1
作者 尹康庄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74-79,共6页
胡秋原与左翼作家虽然都抵制"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等,但出发点不同。胡秋原反对"用一种中心意识,独裁文坛",左翼则认为"向进步的方向勇敢迈进,作为解放斗争的武器",才是文学现实存在的惟一正确形态。这样,... 胡秋原与左翼作家虽然都抵制"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等,但出发点不同。胡秋原反对"用一种中心意识,独裁文坛",左翼则认为"向进步的方向勇敢迈进,作为解放斗争的武器",才是文学现实存在的惟一正确形态。这样,双方实际上都同时成了对方的否定对象。胡秋原对左翼的批评更多是有的放矢,且不乏真知灼见。苏汶同样反对文学一味的政治工具化,主张创作自由,一些见解还更具独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自由 “留声机说” 阶级性 “第三种人”
下载PDF
革命时代的另一种声音——论梁实秋对同时代文学的反思
2
作者 王敏 李骏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9-21,共3页
梁实秋总是以"不合时宜"的姿态对同时代文学进行反思和批判,然而他在文坛上独树一帜和坚守己见的品格,处处显示了与"五四"精神的投合。他坚持整体性的文学观,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新文学彻底反传统倾向的制衡和反驳;他... 梁实秋总是以"不合时宜"的姿态对同时代文学进行反思和批判,然而他在文坛上独树一帜和坚守己见的品格,处处显示了与"五四"精神的投合。他坚持整体性的文学观,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新文学彻底反传统倾向的制衡和反驳;他批判文学的阶级论和工具论,倡导文学的多样性和独立性,这些对同期文学乃至当代文学的发展都是有所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 无产阶级文学 阶级论 审美
下载PDF
马克思与西方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的异度探析
3
作者 郑忆石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1期1-6,159,共6页
阶级观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与马克思的阶级观,在阶级界定的基点上,有"多元"与"一元"的差异;在社会动力承担者的指向上,有中间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异。西方马克思主义... 阶级观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与马克思的阶级观,在阶级界定的基点上,有"多元"与"一元"的差异;在社会动力承担者的指向上,有中间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异。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阶级观差异成因,是资本全球化的不同阶段和西方资本主义不同的社会现实导致的社会阶级内在结构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西方马克思主义 阶级观 差异 形成原因
下载PDF
论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观点及其意义
4
作者 糜海波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114-119,共6页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里,阶级同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其存在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消除阶级同消灭私有制和消灭剥削是同一个过程。阶级本质上是经济范畴,但阶级关系不仅是一种经济关系,还表现为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里,阶级同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其存在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消除阶级同消灭私有制和消灭剥削是同一个过程。阶级本质上是经济范畴,但阶级关系不仅是一种经济关系,还表现为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阶级分析应将客观的经济标准与主观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标准相结合。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理性看待阶级问题以及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动力作用,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现实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唯物史观 阶级观
下载PDF
近代经济伦理思想的萌蘖——论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经济伦理思想 被引量:2
5
作者 唐凯麟 王玉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62-65,141,共5页
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经济伦理思想主要表现在 :义利观上对“私”、“利”的伦理肯定 ,本末观上重视“末业” ,财富观上宣扬富民的福音 ,经济改革上的利商、用商、利民的伦理价值取向。固而拉开了近代经济伦理思想变迁的序幕 ,成为近代... 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经济伦理思想主要表现在 :义利观上对“私”、“利”的伦理肯定 ,本末观上重视“末业” ,财富观上宣扬富民的福音 ,经济改革上的利商、用商、利民的伦理价值取向。固而拉开了近代经济伦理思想变迁的序幕 ,成为近代启蒙思潮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经济伦理思想 义利观 本末观 魏源
下载PDF
论邓小平阶级观的时代价值
6
作者 杨国斌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20-21,共2页
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 ,邓小平在新的实践基础上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形成了科学的阶级观。深入研究邓小平的阶级观 ,对当代中国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健康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邓小平 阶级观 时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阶级斗争
下载PDF
论“两课”教师对学生的“三观”教育
7
作者 田蕾 《忻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3期56-57,73,共3页
高校的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近年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对`两课'的高度重视,意味着对`两课'教师具有更高的要求.`两课'教师对大学生的`三观'教育关系到大学生的发展前途和国家的命运.因此`两课'教师必须引导... 高校的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近年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对`两课'的高度重视,意味着对`两课'教师具有更高的要求.`两课'教师对大学生的`三观'教育关系到大学生的发展前途和国家的命运.因此`两课'教师必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理论课 思想品德课 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教师 学生 高校
下载PDF
面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行大学改革
8
作者 秦侠 崔人元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中央再三强调要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并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从国际成功经验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论述了必须面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改革大学的教学育人与科学研究,培养创造型人... 中央再三强调要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并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从国际成功经验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论述了必须面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改革大学的教学育人与科学研究,培养创造型人才和进行知识创新。从大学教学育人、科技创新两方面,探讨了如何面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行大学改革的一些具体问题。面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学要乘势而上,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也取得自身的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改革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创新型国家 知识经济 科学发展观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下载PDF
隐性叙事视域下《傲慢与偏见》中的阶级观建构研究
9
作者 江润洁 陈欣怡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89-93,共5页
申丹教授在她的隐性叙事理论研究中提出:在许多叙事作品中,情节发展背后实际上存在一个隐性进程。隐性叙事进程作为情节发展背后的暗流,旨在表达与显性情节互补或相反的主题。这些主题互相制衡,相辅相成,从而使文学作品更具戏剧性,创造... 申丹教授在她的隐性叙事理论研究中提出:在许多叙事作品中,情节发展背后实际上存在一个隐性进程。隐性叙事进程作为情节发展背后的暗流,旨在表达与显性情节互补或相反的主题。这些主题互相制衡,相辅相成,从而使文学作品更具戏剧性,创造出不同以往的审美价值。以隐性叙事理论为指导,重新分析研究《傲慢与偏见》这部经典文学作品,发现小说表层情节叙事背后还存在着另外一股叙事暗流,即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对上层阶级的态度并非静态不变的,而是随情节发展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从小说开端的淡然和戏谑,发展到小说中部的期待与认同,再至后半部与结尾对上层贵族阶级的融入和同化,这也体现了作者本人阶级观的动态变化和两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进程 《傲慢与偏见》 动态阶级观 重评
下载PDF
要“正确”抑或要“真实”?——论曹禺开明本《雷雨》修改的得失
10
作者 靳书刚 《民族艺林》 2020年第1期127-132,共6页
《雷雨》1934年问世后曹禺对它修改了五次,造成了六个不同的版本,其中改动幅度最大的是1951年的开明本。相对于初版本而言,开明本总的变化倾向是要“正确”不要“真实”。作者用阶级观点改造了周朴园和周萍,重塑了鲁大海这个唯一的工人... 《雷雨》1934年问世后曹禺对它修改了五次,造成了六个不同的版本,其中改动幅度最大的是1951年的开明本。相对于初版本而言,开明本总的变化倾向是要“正确”不要“真实”。作者用阶级观点改造了周朴园和周萍,重塑了鲁大海这个唯一的工人形象。这次修改导致了剧本剧情过于突出阶级矛盾和社会冲突,主题变得明晰化和政治化,人物变得简单化和类型化,诗剧风格被放逐,语言风格走向大众化和粗鄙化。这一次失败的改写为以后的文学发展留下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确” “真实” 阶级观点 变化
下载PDF
论邓小平的阶级观
11
作者 文尚卿 陈文兴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5-8,共4页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国外各阶级各阶层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内由于受"文革"动乱的影响,阶级关系十分混乱。根据国内外阶级关系的实际情况,邓小平对阶级理论进行了深刻反思和科学总结,认为社会主义时期党的工作中心由"以...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国外各阶级各阶层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内由于受"文革"动乱的影响,阶级关系十分混乱。根据国内外阶级关系的实际情况,邓小平对阶级理论进行了深刻反思和科学总结,认为社会主义时期党的工作中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尊重和爱护农民阶级的改革愿望和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农民阶级改革的先锋作用;必须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阶级观 阶级关系 阶级理论 经济建设 知识分子 阶级基础 群众基础
下载PDF
邓小平阶级观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12
作者 李玮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4-6,共3页
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与时俱进,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做出了新的判断,进行了新的理论概括,形成了科学的阶级观.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是邓小平阶级观产生的理论基础.... 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与时俱进,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做出了新的判断,进行了新的理论概括,形成了科学的阶级观.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是邓小平阶级观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邓小平阶级观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是邓小平阶级观形成和发展的国际因素.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为邓小平阶级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现实材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邓小平阶级观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前提.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是邓小平阶级观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阶级观 形成 条件
下载PDF
简论马克思主义人权观
13
作者 王自发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3期1-4,共4页
本文是从形成与发展、阶级属性、基本特征等三个主要方面综述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体系,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对近代中国人权理论研究与政治斗争,尤其是在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 本文是从形成与发展、阶级属性、基本特征等三个主要方面综述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体系,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对近代中国人权理论研究与政治斗争,尤其是在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权观 形成与发展 阶级属性 基本特征
下载PDF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马克思主义启蒙
14
作者 李海青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41,共15页
对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国现代化而言,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启蒙功能极为重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之所以能够发挥持续的启蒙功能,且这种启蒙功能如此彻底,在于其本身具有极其强大的启蒙能力。中国现代化大致可分为依次递进... 对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国现代化而言,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启蒙功能极为重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之所以能够发挥持续的启蒙功能,且这种启蒙功能如此彻底,在于其本身具有极其强大的启蒙能力。中国现代化大致可分为依次递进的三个阶段:通过革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经济的现代化;推进以人的现代化为中心的全面现代化。与此三个阶段相适应,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生产力观点、人学观点与系统观点先后发挥了主要的启蒙作用。总结马克思主义的整个启蒙历程,可以得出以下启示:不能将启蒙与启蒙话语作为近代西方意识形态的专利,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掌握启蒙的主导话语权;随着中国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对相关经验与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对于马克思主义主要启蒙点的选择将会更加契合实际、更加准确;在主要启蒙点的选择过程中,党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其他启蒙资源都必须放在马克思主义的视域内加以阐发与吸纳,马克思主义发挥着总体的指导与定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启蒙 阶级观点 生产力观点 人学观点 系统观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