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6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ion of sand dunes and sand shifts along the southern fringe of the Mu Us Desert since the Ming Dynasty 被引量:6
1
作者 DENG Hui SHU ShiGuang +1 位作者 SONG YuQin XING FuLa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22期3128-3138,共11页
This article takes the two segments of the Ming Great Walls,Dabian and Erbian,and their associated barracks and forts as geographical references. Based on a detailed scrutiny of historical records of the Ming and Qing... This article takes the two segments of the Ming Great Walls,Dabian and Erbian,and their associated barracks and forts as geographical references. Based on a detailed scrutiny of historical record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and on field surveys,the southern boundaries of the sand dunes and sand shifts of the Mu Us Desert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re carefully reconstructed. A comparison of the southern boundaries of the sand dunes and sand shifts of the Mu Us Desert in Ming and Qing with the modern boundary revealed in remote sensing imagery clearly shows that the southern boundary of dunes and shifts in the Mu us Desert has expanded only in a few areas and on a small scale. In the area to the south of Changle Fort,along the direction of annually prevailing winds,sand drifts have pene-trated through the Jialu River valley into the loess region and have formed a sand strip of 32 km long and 3 km wide. To the east of Qingping Fort,sand drifts penetrated toward the eastern loess region through the Luhe River valley and have formed another sand strip of 8 km long and 2 km wide. Gener-ally speaking,though the intensity of human activity has been increasing in this area since the Ming Dynasty,the Mu Us Desert has not significantly expanded toward the southeast or southwest. The sand-loess boundary in the southern fringe of the Mu Us Desert has been almost unchanged since the Ming Dynas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长城 地理位置 兵营
原文传递
清代书院课艺:联结书院学与科举学的历史文献
2
作者 刘海峰 赵凯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111,共11页
在上千年的中国书院史上,多数书院都重视以考促学。从流传形态来看,清代书院课艺主要分为课艺原件、编入别集中的课艺和以书院名义选编的课艺总集三大类别;就主课艺内容而言,清代书院课艺大体包括制艺试帖、经史词章、时务西学等门类。... 在上千年的中国书院史上,多数书院都重视以考促学。从流传形态来看,清代书院课艺主要分为课艺原件、编入别集中的课艺和以书院名义选编的课艺总集三大类别;就主课艺内容而言,清代书院课艺大体包括制艺试帖、经史词章、时务西学等门类。书院课艺数量与书院数量、考课次数、书院额数和刊刻频率直接相关。尽管历史上汗牛充栋的书院课艺多已散佚,但其现存数量依旧十分巨大,无法准确估算。清代书院课艺具有一定的经学、文学、史学、书院学和科举学价值,深入挖掘其中的有用元素,可以从书院考课内容与科举考试内容、考课衡文标准与科举衡文标准、书院育人目标与科举取士目标、科举人物的思想观念与关系网络、书院生徒平时成绩与科考录取率等方面,考察书院学与科举学的共生和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书院 课艺 书院学 科举学 联结
下载PDF
古典学视野下的西汉敦煌西域史探索与重构
3
作者 郑炳林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共6页
古典学在历史学领域中,与历史文献学趋同。从这个视角而言,敦煌汉简也是古典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敦煌汉简具有极强的史料价值,特别是在推动西汉敦煌西域史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敦煌汉简进行研究利用,西汉敦煌西域历史中的诸多... 古典学在历史学领域中,与历史文献学趋同。从这个视角而言,敦煌汉简也是古典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敦煌汉简具有极强的史料价值,特别是在推动西汉敦煌西域史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敦煌汉简进行研究利用,西汉敦煌西域历史中的诸多细节都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敦煌 西域史 古典学
下载PDF
书院讲学与晚明理学传播——以“东林书院网络”为中心的考察
4
作者 黄漫远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5-109,共5页
晚明是理学传播较活跃的时期,书院是理学传播的重要场域之一。晚明书院学人秉承修正儒脉的立说宗旨,思考理学传播中淑世精神的传递,通过讲会、结社等方式在书院或书院之外弘扬己说,构建传播网络,形成了以东林书院为代表的多个波及全国... 晚明是理学传播较活跃的时期,书院是理学传播的重要场域之一。晚明书院学人秉承修正儒脉的立说宗旨,思考理学传播中淑世精神的传递,通过讲会、结社等方式在书院或书院之外弘扬己说,构建传播网络,形成了以东林书院为代表的多个波及全国、影响社会深层结构的学派群体,对晚明清初学统构建和学术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书院 理学传播 东林书院
下载PDF
易代之际文学研究的新成果--评张兵等著《明清之际:诗人心态与诗歌走向》
5
作者 张毓洲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01-104,共4页
探究明清之际的诗人心态与诗歌走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张兵教授等撰著的《明清之际:诗人心态与诗歌走向》一书高度关注易代之际的文人心态与文学生态,有力推动了学界对易代之际诗歌研究乃至明清文学研究的进展。该书在时... 探究明清之际的诗人心态与诗歌走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张兵教授等撰著的《明清之际:诗人心态与诗歌走向》一书高度关注易代之际的文人心态与文学生态,有力推动了学界对易代之际诗歌研究乃至明清文学研究的进展。该书在时段定位、选题角度、研究方法等方面特征明显,值得关注。该书在邓之诚、严迪昌等前辈学者的启示下,吸取和借鉴学界相关研究成果,聚焦明清之际这一特殊历史时段的诗人心态与诗歌走向,既能与学界研究该问题的热度相吻合,又具有鲜明的前沿意识,且能因时间定位的准确具体而使研究内容细致深入。书中聚焦具体的历史事实和诗歌文本,深入细致地探究了诗人心态的变化如何严重影响了诗歌创作和诗风走向。本书采用文艺生态学等研究方法,将明清之际的诗坛看作一个相互影响和制约的生态系统,关注历史事件、文学社团、诗人群体、诗歌创作、诗学批评等要素,在具体研究中又能将宏观和微观、群体和个案结合起来,进而凸显鲜明的问题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代之际 文学研究 新成果 《明清之际:诗人心态与诗歌走向》
下载PDF
明清文人书斋空间诗意建构解析
6
作者 任康丽 徐聪 《华中建筑》 2024年第9期178-182,共5页
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蓬勃发展,文人书斋在园林建造兴盛的发展中进入鼎盛时期。通过对书斋文化历史沿革梳理,阐述其建筑形态在士大夫阶层发展的必然性与重要性,剖析其空间文化意蕴。明清文人书斋对空间类型、布局建构、... 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蓬勃发展,文人书斋在园林建造兴盛的发展中进入鼎盛时期。通过对书斋文化历史沿革梳理,阐述其建筑形态在士大夫阶层发展的必然性与重要性,剖析其空间文化意蕴。明清文人书斋对空间类型、布局建构、长物陈设的设计思考,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也是重构现代书斋文化的美学精髓,具有传承与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文人书斋 空间建构 陈设
下载PDF
明代亲王墓出土仪仗俑分类研究
7
作者 朱立 张荣 唐仕瑞 《贵州文史丛刊》 2024年第1期14-25,共12页
明代亲王仪仗俑出土数量众多,保存较为完整。通过分类对比研究,可以发现明代亲王墓中仪仗俑的使用和演变是有一定规律的,其所穿冠服对于研究明代衣冠服饰和礼仪制度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明代 亲王 仪仗俑 分类研究
下载PDF
“仅为举业而作?”:明代科举化经学价值的再认识
8
作者 张昊阳 文廷海 《考试研究》 2024年第6期94-99,共6页
自清代以来,学者大多对明代科举化经学持否定态度,将其与传统经学对立起来。明代科举化经学作为明代制度与社会文化交织影响下的产物,有其存在的原因与价值。通过对明代科举制度、社会风气、士人心态等方面的考察,重新审视明代科举化经... 自清代以来,学者大多对明代科举化经学持否定态度,将其与传统经学对立起来。明代科举化经学作为明代制度与社会文化交织影响下的产物,有其存在的原因与价值。通过对明代科举制度、社会风气、士人心态等方面的考察,重新审视明代科举化经学的特点与价值,其虽然偏离传统经学的研究路径,但也承担了明代社会一定程度上所必要的功用属性,对于明代经学的传播与普及具有独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经学 科举化经学 学术史 经学史
下载PDF
元明时期的文化与《孟子》研究
9
作者 张小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39,共8页
元明时期的文化与《孟子》研究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交织互动。元及明初,由于程朱理学官方地位的确立,《孟子》研究只能在理学范围内继承发展;明代中期政纲废弛,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张扬个性、奢靡逾制成为新风尚... 元明时期的文化与《孟子》研究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交织互动。元及明初,由于程朱理学官方地位的确立,《孟子》研究只能在理学范围内继承发展;明代中期政纲废弛,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张扬个性、奢靡逾制成为新风尚,强调个人主观能动性、提倡致知顿悟等简约修行方式的心学逐渐获得社会认可。作为心学的重要思想资源,《孟子》研究获得创造性发展,特别是良知理论被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阳明后学由于过度强调人的本能欲望而逐渐流于空虚,走向理学的反面;明代后期,实学兴起,反对空谈,主张重回程朱理学,理学与心学的学术之争也使学者们重回经典,在二者的双重作用下,《孟子》研究逐渐走向考据。元明时期的《孟子》研究,是从宋学向清学过渡的重要时期,为清代《孟子》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时期 文化 《孟子》研究
下载PDF
冲突与调适:明初庙堂政治与孟学关系考论
10
作者 李谷悦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129,共8页
明初庙堂政治与孟学发生激烈的冲突,太祖、成祖两代君主为解决与孟学在理念上的矛盾采取了各种手段。明太祖时期发生“罢黜孟子配享”和“编修《孟子节文》”两大事件,明成祖时期又低调地废止《孟子节文》并颁行《四书大全》作为科举的... 明初庙堂政治与孟学发生激烈的冲突,太祖、成祖两代君主为解决与孟学在理念上的矛盾采取了各种手段。明太祖时期发生“罢黜孟子配享”和“编修《孟子节文》”两大事件,明成祖时期又低调地废止《孟子节文》并颁行《四书大全》作为科举的标准教材,最终完成庙堂政治与孟学的调适。通过考察梳理几大事件的始末,会发现朱元璋、朱棣父子的基本立场与“王圣”精神是一致的,但是集权的策略又有所差异,产生的影响自然也不尽相同。最终孟学与科举的进一步紧密结合,深刻影响着明代士人的精神世界,并酝酿了明中期的学术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堂政治 明代孟学 《孟子节文》 《四书大全》
下载PDF
明清河南方言“维”组字声母考
11
作者 陈凤娟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93-97,共5页
古止摄合口三等以母字“维惟唯”等照例应该归于零声母,但是在河南大多数方言中却读同微母[v]。文章借助明清河南韵书、韵图等材料爬梳了这组字的读音,发现“维惟唯”等字被记作独立连声小韵或与微母字同小韵不绝于书。联系这组字在《... 古止摄合口三等以母字“维惟唯”等照例应该归于零声母,但是在河南大多数方言中却读同微母[v]。文章借助明清河南韵书、韵图等材料爬梳了这组字的读音,发现“维惟唯”等字被记作独立连声小韵或与微母字同小韵不绝于书。联系这组字在《中原音韵》已读微母,推断它们在河南方言读入微母至少已有700年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河南文献 “维”组字声母 考证
下载PDF
以经评墨:晚明士大夫方弘静的墨学观
12
作者 蒋威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15,共9页
晚明士大夫方弘静晚年著作《千一录》的立言宗旨是在“反经而已矣”基础上的“放淫距诐”。面对晚明佛教对于儒学侵蚀的现实,方弘静对于孟子辟杨墨的立场给予同情之理解,多次不自觉地为孟子辩护。对于韩愈的“孔墨必相用”说,方弘静颇... 晚明士大夫方弘静晚年著作《千一录》的立言宗旨是在“反经而已矣”基础上的“放淫距诐”。面对晚明佛教对于儒学侵蚀的现实,方弘静对于孟子辟杨墨的立场给予同情之理解,多次不自觉地为孟子辩护。对于韩愈的“孔墨必相用”说,方弘静颇有微词,乃至怀疑《读墨子》篇非其所作。方弘静对于墨家的节用说有一定的认可,但是却始终未赞一词。而他对于墨家节葬说的一分为二的分析,也是建立在孔子曾经有反对厚葬言行的基础之上的。面对墨家与儒家思想对立的非久丧与非乐说,方弘静则拿起经学的武器,对之进行严厉地批判。以方弘静为代表的墨学保守派,与以王世贞为代表的墨学稳健派,及以李贽为代表的墨学激进派共同构成晚明士大夫墨学观的不同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方弘静 墨学 《千一录》 以经评墨
下载PDF
武当山遇真宫东宫遗址配殿复原设计研究
13
作者 朱宇华 刘芙含 张淙洲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48-56,共9页
武当山古建筑群肇始于唐代,明代作为皇家道场而兴盛,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武当山遇真宫为明成祖朱棣下令敕建。遇真宫古建筑群内包含3个区域,分别为中宫、西宫、东宫区域。依据《武当山遇真宫遗址... 武当山古建筑群肇始于唐代,明代作为皇家道场而兴盛,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武当山遇真宫为明成祖朱棣下令敕建。遇真宫古建筑群内包含3个区域,分别为中宫、西宫、东宫区域。依据《武当山遇真宫遗址》中提供的考古遗址信息,选择东宫配殿遗址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明代大木作做法,参考同时期的其他明代官式建筑,对遇真宫东宫配殿遗址的信息要素进行尺度权衡推演和复原考量,为遇真宫东宫遗址复原成果提供可视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当山遇真宫 明代官式建筑 复原研究 尺度权衡
下载PDF
清末民初士人王舟瑶的著述人生
14
作者 张燕 《台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6-52,共7页
王舟瑶追寻传统士人“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但能敏锐觉察晚清学术发展潮流,确立“从经中求道”的学术旨趣。他紧跟时代发展变化,认同并践行近代教育理念,成功实现从传统士人到近代学人的转变。学术旨趣、教育实践、存续文脉是促使其转变... 王舟瑶追寻传统士人“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但能敏锐觉察晚清学术发展潮流,确立“从经中求道”的学术旨趣。他紧跟时代发展变化,认同并践行近代教育理念,成功实现从传统士人到近代学人的转变。学术旨趣、教育实践、存续文脉是促使其转变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士人 王舟瑶 经学
下载PDF
明清闷户橱的设计艺术与文化价值
15
作者 杨秋怡 吕九芳 《家具》 2024年第2期99-103,108,共6页
明清闷户橱作为我国传统古典家具样式之典型,以特殊的结构和实用的功能彰显民族智慧,归纳总结明清闷户橱的发展演变,可丰富我国传统家具研究系统,为当代家具发展夯实文化底蕴。以明清闷户橱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挖掘... 明清闷户橱作为我国传统古典家具样式之典型,以特殊的结构和实用的功能彰显民族智慧,归纳总结明清闷户橱的发展演变,可丰富我国传统家具研究系统,为当代家具发展夯实文化底蕴。以明清闷户橱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挖掘“闷户橱”之名及其历史渊源,从时空维度细述明清闷户橱的设计艺术及文化价值。明清闷户橱的形成是在橱的发展下,与案、柜、箱结合的结果,在明代确定基本形制,在清代发展装饰造型,在民间丰富用材工艺。最后,指出明清闷户橱的应用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三大文化价值,为其现代发展蓄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闷户橱 设计艺术 文化价值 古典家具 家具文化
下载PDF
义利与天命:明代中后期士人举业心态钩沉
16
作者 张昊阳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17,共6页
科举制度在明代逐渐完善并发展至鼎盛阶段,因其制度本身尚存在不足之处,加之明代浓厚的功名风气影响,使得明代中后期的科举竞争压力愈发激烈。与此同时,明代繁荣的商品经济与市井生活对于人们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诱惑与压力相互作用使得... 科举制度在明代逐渐完善并发展至鼎盛阶段,因其制度本身尚存在不足之处,加之明代浓厚的功名风气影响,使得明代中后期的科举竞争压力愈发激烈。与此同时,明代繁荣的商品经济与市井生活对于人们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诱惑与压力相互作用使得明代中后期的士人在举业过程中的心态变得尤为复杂。通过对明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学术学风、官学教育等方面的考察,大体可以钩沉出明代中后期士人的三种举业心态:即功利心态、天命心态、抵触心态,从而更为全面和立体地认识明代士人的举业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科举 举业心态 专经取士 科举学风
下载PDF
14世纪中西服饰文化比较研究
17
作者 吴时雨 宋琦 《西部皮革》 2024年第19期148-150,共3页
文章通过比较中国明朝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服饰形态,分析服饰历史背景、色彩和面料等方面的异同,探讨两地服饰文化的特点。研究认为,此时中西方在服饰上对人的个性与精神的诠释其理念是一致的,但在此共同点上因各种因素而变得有差异... 文章通过比较中国明朝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服饰形态,分析服饰历史背景、色彩和面料等方面的异同,探讨两地服饰文化的特点。研究认为,此时中西方在服饰上对人的个性与精神的诠释其理念是一致的,但在此共同点上因各种因素而变得有差异。明朝服饰重在求“合”,合乎场合顺应天意,崇尚“穿衣之礼”,整体上较为封闭含蓄,但不失端庄雅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服饰重在求“异”,异于他人追求自我,崇尚表露人体曲线美和情感色彩,服饰整体较为开放显露、明艳温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设计 明朝 文艺复兴时期 对比研究
下载PDF
青岛地区明清海防聚落遗产价值的分级评价研究
18
作者 戴昀 王灵芝 王凌绪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8期248-251,共4页
本研究以青岛地区明清海防遗存中的卫所聚落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其空间形态特征及发展影响因素。通过制定针对此类文化遗产的多层级评价系统,初步建立海防聚落保护利用的整体性和规范性框架,为青岛地区的历史城区保护和海洋文化建... 本研究以青岛地区明清海防遗存中的卫所聚落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其空间形态特征及发展影响因素。通过制定针对此类文化遗产的多层级评价系统,初步建立海防聚落保护利用的整体性和规范性框架,为青岛地区的历史城区保护和海洋文化建设提供量化评价标准和应对措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价值研究 明清 海防聚落 历史城区保护 海洋文化
下载PDF
明代会试试经考略 被引量:21
19
作者 吴宣德 王红春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9-112,共14页
明代科举会试的录取,不仅受到分卷的地域限制,还受到分经录取比例的限制。对明代64科会试1.8万余进士试经情况的统计分析表明:会试对各经的考生人数应有一个基本控制,而会试录取则根据各经考生的人数按一定比例进行,借以保证各经均有相... 明代科举会试的录取,不仅受到分卷的地域限制,还受到分经录取比例的限制。对明代64科会试1.8万余进士试经情况的统计分析表明:会试对各经的考生人数应有一个基本控制,而会试录取则根据各经考生的人数按一定比例进行,借以保证各经均有相应数量的考生中式。因此,在明代科举的会试中,考生最终的成功与其所属分卷区域以及所习经书有相当紧密的关系,并非全由自由竞争而取得。进士习经情况的地区差异,既显示出不同地区士人习经风气的不同,也显示出各个地区在专经考试中的竞争力可能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科举 会试试经 专经考试
下载PDF
苏州艺圃营建考 被引量:8
20
作者 林源 冯珊珊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5-119,共5页
苏州艺圃位于苏州老城西北的吴趋坊文衙弄,明嘉靖年间袁祖庚创建,初名醉颖堂。袁氏之后万历末年宅园归文震孟所有,更名为药圃。清初顺治年间为姜埰所得,再更名为艺圃。姜氏之后屡易其主。艺圃的总体格局是东宅西园,以方池为园之核心,山... 苏州艺圃位于苏州老城西北的吴趋坊文衙弄,明嘉靖年间袁祖庚创建,初名醉颖堂。袁氏之后万历末年宅园归文震孟所有,更名为药圃。清初顺治年间为姜埰所得,再更名为艺圃。姜氏之后屡易其主。艺圃的总体格局是东宅西园,以方池为园之核心,山在池南,园中各主要建筑物三面环池而建。此池山格局奠定于文氏药圃与姜氏艺圃时期,虽经多次修缮仍然基本保持至今。依据历史文献与现状测绘,对艺圃不同历史时期的格局、组成内容及主要建筑物进行了分析、研究与复原推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苏州 艺圃 古典园林 明代 营造历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