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布啡对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及镇痛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同鑫 张明军 +3 位作者 周晓军 金冉 代志恒 聂艳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1594-1597,共4页
目的探究纳布啡对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唇腭裂小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纳布啡组(39例)。纳布啡组麻醉诱导前推注0.2 mg... 目的探究纳布啡对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唇腭裂小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纳布啡组(39例)。纳布啡组麻醉诱导前推注0.2 mg·kg^(-1)纳布啡,给予对照组罗库溴铵、丙泊酚、舒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记录两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以镇静评分量表、疼痛评估量表评估患者拔管后30 min(T_(0))、1 h(T_(1))、2 h(T_(2))、4 h(T_(3))镇静、镇痛效果;从患儿术前、术毕、术后30 min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评估患儿麻醉效果。结果纳布啡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镇静评分、镇痛评分主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T_(1)、T_(2)、T_(3)镇静评分、镇痛评分均较T_(0)下降;组间比较,纳布啡组T_(0)、T_(1)、T_(2)、T_(3)时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镇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呼吸主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处理主效应、时间主效应、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对照组术毕及术后30 min心率、平均动脉压均较术前升高,组间比较,纳布啡组术毕及术后30 min心率、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纳布啡组躁动、呼吸道分泌液增多、呼吸抑制等发生率(5.13%)低于对照组(25.64%)(P<0.05)。结论纳布啡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可有效维持生命体征,缩短苏醒时间,镇痛、镇静效果更好,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纳布啡 镇痛效果 生命体征
下载PDF
基于CT多平面重建及MRI分析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内骨折区域形态类型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32
2
作者 莫凌 梁德 +7 位作者 黄锦菁 江晓兵 杨志东 叶林强 崔健超 张顺聪 姚珍松 晋大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47-1653,共7页
背景:既往有学者根据X射线、MRI等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进行分类,然而目前国内外关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椎体内骨折区域的形态类型及分布规律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应用CT多平面重建及MRI观察并总结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椎... 背景:既往有学者根据X射线、MRI等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进行分类,然而目前国内外关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椎体内骨折区域的形态类型及分布规律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应用CT多平面重建及MRI观察并总结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椎体内的骨折区域形态类型及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7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5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9例,女283例,平均年龄73.07岁。入院后所有患者完善X射线、CT多平面重建、MRI及骨密度等检查,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确诊477个椎体为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将多平面重建CT中致密影或透亮线及MRI中骨髓水肿带定义为骨折区域,由2名脊柱外科医师及1名影像科医师通过多平面重建CT及MRI观察并总结骨折区域的形态类型及分布规律。研究已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ZYYECKYJ【2017】057。结果与结论:①MRI可清晰显示472个椎体内骨折区域,不能清晰显示5个椎体内骨折区域;多平面重建CT可清晰显示469个椎体内骨折区域,不能清晰显示8个椎体内骨折区域,其中包括MRI中无法分析骨折区域的5个椎体;两种检查方法观察骨折椎体内骨折区域无明显差异(P=0.402),最终发现8个椎体不能通过CT或MRI判断其骨折区域形态;②以矢状面CT、MRI图像为主观察469个椎体,骨折区域形态类型分为嵌插型(n=311,66.31%)和裂隙型(n=158,33.69%),在裂隙型椎体中,26个椎体裂隙内含有气体,28个椎体裂隙内含有液体,7个椎体裂隙内同时存在气体和液体;③以矢状面CT、MRI图像为主观察469个椎体,骨折区域在椎体内的分布位置分为上方型(n=238,50.75%)、下方型(n=80,17.06%)、前方型(n=21,4.48%)、中央型(n=110,23.45%)、混合型(n=20,4.26%);④结果表明,结合多平面重建CT及MRI能有效辨别椎体内骨折区域形态类型及明确骨折区域在椎体内分布情况,这对于分析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受伤机制及制定治疗方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CT多平面重建 MRI 骨折区域 形态类型 分布 嵌插骨折 裂隙征
下载PDF
唇腭裂患儿术前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症状对术后生命体征影响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宋蕾 姜舒原 +3 位作者 贾仲林 石冰 龚彩霞 李杨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8-404,共7页
目的研究唇腭裂患儿术前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症状对术后生命体征的影响,从而探寻能反映手术风险的术前指标。方法查阅唇腭裂手术患儿的病历1 000份,记录患儿术前5项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症状和术后5项生命体征值,进行描述性和单因素统计学... 目的研究唇腭裂患儿术前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症状对术后生命体征的影响,从而探寻能反映手术风险的术前指标。方法查阅唇腭裂手术患儿的病历1 000份,记录患儿术前5项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症状和术后5项生命体征值,进行描述性和单因素统计学分析,探究两者联系。结果在术后24 h内,93.3%的患儿出现了生命体征异常,但大部分为轻微异常;术前最高体温正常与否的两组间,术后体温和收缩压异常的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白细胞计数过高或发热的患儿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呼吸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发热的患儿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体温和收缩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诊断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收缩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白细胞计数过高的患儿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收缩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实施全身麻醉下唇腭裂手术是相对安全的,但需加强监护。术前发热是术后生命体征异常的敏感指标,白细胞数和上呼吸道感染诊断亦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上呼吸道感染 生命体征
下载PDF
裂隙征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价值
4
作者 屈国林 腾树春 +6 位作者 朱岳龙 王春艳 杨军 张志虎 王兴武 李长彬 宋云龙 《中国临床医学》 2011年第3期290-292,共3页
目的:探讨在腰椎峡部裂的X线诊断中,"裂隙征"在腰椎正、侧、斜位X线片中的显示率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诊断L5双侧峡部裂研究对象拍摄立位腰椎正、侧、双斜位X线片,分别确定L5双侧峡部裂裂隙的阳性显示率、裂隙的宽度及... 目的:探讨在腰椎峡部裂的X线诊断中,"裂隙征"在腰椎正、侧、斜位X线片中的显示率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诊断L5双侧峡部裂研究对象拍摄立位腰椎正、侧、双斜位X线片,分别确定L5双侧峡部裂裂隙的阳性显示率、裂隙的宽度及走形方向。9例加做腰椎CT并行二、三维重建显示裂隙的宽度和走向。分别对3个体位X线片的"裂隙征"显示率作配对卡方检验并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在正位片上L5峡部裂隙的显示率为13.8%(8/58),称为"裂隙征",它表现为重叠的X线间接征像。侧位片L5峡部裂隙的显示率为74.1%(43/58),斜位片L5峡部裂隙的双侧和单侧总显示率为81.0%(47/5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后2个体位的裂隙显示称为"裂隙征"。9例腰椎CT检查证实腰椎峡部裂诊断并同时显示裂隙的方向,其与冠状面或与矢状面形成不同夹角。结论:腰椎峡部裂的裂隙在正位片上显示率很低,并且是重叠的间接X线征像。在侧位和斜位片上,裂隙的阳性显示率高,是直观清晰的直接X线征像,也是腰椎峡部裂诊断的第一要素。因此,腰椎峡部裂的裂隙在X线侧位片和斜位片的直观清楚显示称为"裂隙征"更为准确、恰当。如在体检中X线侧位和斜位片上"裂隙征"阳性即可对腰椎峡部裂作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峡部裂 X线诊断 裂隙征
下载PDF
Pierre Robin序列征15例临床及随访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文娟 梅家平 +2 位作者 杨勇 叶素芬 李坚旭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20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随访情况,为合理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3月本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患儿临床特点和诊治要点。结果 15例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 目的探讨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随访情况,为合理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3月本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患儿临床特点和诊治要点。结果 15例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均具有小下颌畸形、舌后坠及喂养困难、呼吸困难等典型临床特征,12例有腭裂。15例患儿按临床分级给予综合治疗,其中5例放弃治疗后死亡。10例病情好转出院的患儿中,2例失访,8例随访患儿中6例生长发育指标与正常同龄儿童相仿,2例生长发育较正常同龄儿童落后。结论临床医生深刻认识Pierre Robin序列征的临床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本病,按本病分级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能有效改善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ERRE ROBIN序列征 小下颌 腭裂 舌后坠
下载PDF
颞骨高分辨率CT半规管共脚内侧裂隙征对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李莉 赖艳梅 方哲明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4年第8期533-537,共5页
目的:探讨颞骨高分辨率CT(HRCT)半规管共脚内侧裂隙征对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LVAS)的诊断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06年1月—2023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832例,其中男526例、女306例,年龄0.25~39.00... 目的:探讨颞骨高分辨率CT(HRCT)半规管共脚内侧裂隙征对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LVAS)的诊断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06年1月—2023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832例,其中男526例、女306例,年龄0.25~39.00[2.67(1.50,5.71)]岁。所有患者均行内耳MR水成像及颞骨HRCT检查。观察项目:(1)观察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中LVAS发病特征;(2)以内耳MR水成像见内淋巴囊扩大为LVAS诊断金标准,评价HRCT半规管共脚内侧裂隙征对LVAS的诊断效能。结果:(1)832例(1664侧)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中,内耳MR水成像确诊为LVAS患者136例267侧(16.0%,267/1664),其中男84例165侧(61.8%,165/267)、年龄0.50~39.00[2.25(1.52,5.44)]岁,女52例102侧(38.2%,102/267)、年龄0.25~28.00[3.00(1.52,6.00)]岁;双侧发病131例(96.3%,131/136),单侧发病5例(3.7%,5/136)。(2)HRCT半规管共脚内侧裂隙征诊断LVAS阳性患者272侧、阴性1392侧;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9.6%,阳性预测值为98.2%,阴性预测值为100%。构建ROC曲线,AUC为0.998(95%CI:0.996~1.000,P<0.001)。结论:颞骨HRCT的半规管共脚内侧裂隙征对前庭导水管异常扩大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是CT诊断LVAS的特异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丧失 感音神经性 半规管共脚内侧裂隙征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 高分辨率计算机体层成像
原文传递
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骨折伴椎体裂隙征 被引量:4
7
作者 干旻峰 王华铮 +3 位作者 钮俊杰 陆英杰 杨惠林 高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评估椎体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KP)治疗骨质疏松椎骨折伴椎体裂隙征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分析本科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椎骨折伴椎体裂隙征患者23例,分别在术前、术后第3 d及末次随访时,记录VAS、ODI评分以... [目的]评估椎体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KP)治疗骨质疏松椎骨折伴椎体裂隙征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分析本科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椎骨折伴椎体裂隙征患者23例,分别在术前、术后第3 d及末次随访时,记录VAS、ODI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同时在各时间点测量椎体高度和局部后凸角。[结果]23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手术,其中4例患者椎间隙存在无症状性骨水泥渗漏,受累节段均集中于胸腰段。术后第3 d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的VAS及ODI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术后第3 d局部后凸角、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中缘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第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凸成形术治疗含气椎体裂隙征(intraverte⁃bral cleft,IVA)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椎体裂隙征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原文传递
裂隙征在股骨颈骨折微观辨证论治中的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唐立明 周广全 +2 位作者 周驰 王海彬 庞智晖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8-13,共6页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术后愈合过程中裂隙征的形成基础、演变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随访符合标准的105例患者,记录骨折的Garden分型、裂隙征的分级、裂隙征出现和消失的时间点、内固定构型的全程稳定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和演变等指标,...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术后愈合过程中裂隙征的形成基础、演变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随访符合标准的105例患者,记录骨折的Garden分型、裂隙征的分级、裂隙征出现和消失的时间点、内固定构型的全程稳定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和演变等指标,并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6.7%出现了裂隙征,2级裂隙征为26.7%;内固定构型全程稳定性1级为81%,2级为19%,没有发生内固定失效和骨折不愈合。总病理学坏死率为80.1%;总影像学坏死率为46.7%(49例),其中6.7%(7例)进展为临床坏死,其余的42例影像学坏死能维持为ARCOⅠ-Ⅱ期或者完全修复。股骨头幸存率超过90%.结论:裂隙征在骨折的愈合过程中相当普遍,并且对坏死股骨头的修复产生重要影响,安全渡过其失稳危险期是关键,本术式能够提供全程的生物力学稳定效能和持续有效的生物学修复能力,从而确保骨折的愈合,促进坏死修复,降低坏死的发生率和股骨头塌陷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股骨颈骨折 裂隙征 空心加压螺钉结合腓骨移植 微观辨证
原文传递
外伤性睫状体断离的致伤因素和体征分布特点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毅 庞秀琴 +2 位作者 王绍莉 张兰 何雷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9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分析外伤性睫状体断离的致伤原因以及临床分布特征,为全面和准确掌握外伤性睫状体断离的诊断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外伤性睫状体断离279例(279眼)。结果主要的致伤原因为拳击伤79例(28.32%),鞭炮致伤36例(12.90%),车祸伤27例... 目的分析外伤性睫状体断离的致伤原因以及临床分布特征,为全面和准确掌握外伤性睫状体断离的诊断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外伤性睫状体断离279例(279眼)。结果主要的致伤原因为拳击伤79例(28.32%),鞭炮致伤36例(12.90%),车祸伤27例(9.68%),石(木)块(棒)伤26例(9.32%)。不同前房深度和眼压组合的构成比:低眼压并浅前房155例(55.56%);低眼压但正常前房64例(22.94%);正常眼压但浅前房43例(15.41%);正常眼压并正常前房17例(6.09%)。结论外伤性睫状体断离的主要外伤原因首推拳击伤,其后依次是鞭炮伤、车祸伤和石(木)块(棒)钝物击伤。对于诊断而言,低眼压并浅前房是主要的体征,但并不是必要的体征,部分伤眼的眼压和前房深度并不表现为上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体断离 外伤性 病因 体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