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秤漏的结构及其稳流原理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华同旭
-
机构
广州市教育局
-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24,共9页
-
文摘
秤漏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漏刻 ,在隋唐及北宋前期曾是司天机构的主要计时仪器。渴乌是秤漏中最重要的部件。李兰秤漏和大型秤漏的稳流原理基本一样 ,都是使渴乌和浮子相连 ,从而在保持水头极为稳定的情况下泄水。根据对中、日、韩三国相关史料的分析 。
-
关键词
秤漏
马上漏刻
渴乌
结构
稳流原理
-
Keywords
steelyard clepsydra,clepsydra on horseback,siphon,str uctture,principle of steady flow
-
分类号
P1-09
[天文地球—天文学]
-
-
题名关于马上漏刻的第四第五种推测
被引量:3
- 2
-
-
作者
薄树人
-
机构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5年第2期185-189,共5页
-
文摘
该文对李强就马上漏刻所提出的三种推测进行分析,认为它们的成立均存在困难。因而提出了第四种推测:马上漏刻是一组安装在一块木板上的秤漏。由于马的运动有时可能比较剧烈,这组秤漏难以保持稳定,于是又提出第五种推测:水银从上面的一只玉壶经过一条长而曲折的管道流注到下面的玉壶里。当水银改成弹子时,这就发展成为辊弹漏刻。
-
关键词
漏刻
马上漏刻
辊弹漏刻
推测
-
Keywords
clepsydra
clepsydra on horseback
clepsydra using a rolling ball
-
分类号
P111.1
[天文地球—天文学]
-
-
题名宋代时间测量与计算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滕艳辉
唐泉
-
机构
西北大学数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心
咸阳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
出处
《时间频率学报》
CSCD
2012年第1期57-64,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073016)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资助项目(10YJCZH208)
+1 种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0801435)
西北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资助项目(10YZZ04)
-
文摘
介绍了中国古代计时系统中的时间单位及其换算。详细讨论了宋代(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达的历史时期)对回归年等基本天文常数的测算和昼夜时刻的定授。结合宋代历法,分析宋代气朔、没灭、日出晨昏等各种时刻的计算方法。指出:在宋代中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时间系统,它包括定时授时系统、观象测时系统和历法计时系统。
-
关键词
时间
冬至
没日
漏刻
-
Keywords
time
the winter solstice
mo days
clepsydra
-
分类号
N09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P1-092
[天文地球—天文学]
-
-
题名敦煌具注历日中的昼夜时刻问题
被引量:6
- 4
-
-
作者
汪小虎
-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9-139,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外科学文化交流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0&ZD063)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计量名家研究"(项目编号:2004BLS005)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华帝国后期的时间管理--明清时代之颁历制度研究"(项目编号:13YJC770044)
-
文摘
一些敦煌具注历日标注有昼夜时刻,其功用,为指导漏刻改箭。文章收集敦煌具注历日之历序及年历表两方面的昼夜时刻相关内容进行对照,梳理了早期历书中标注昼夜时刻的发展演进脉络。结合术数文化典籍,认为敦煌具注历日中昼夜时刻的标注遵循某种特定规则,并将这些历书与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大唐阴阳书》残卷相互参照,整理出了昼夜时刻的编排体系。最后,从天文学史的角度,阐释了敦煌具注历日中昼夜时刻体系的历史地位。
-
关键词
敦煌具注历日
昼夜时刻
《大唐阴阳书》
漏刻改箭
-
Keywords
annotated calendar from Dunhuang, Day & Night Time, Da-Tang Yin-Yang Shu,changing Loujian of Louke (clepsydra)
-
分类号
P19
[天文地球—天文学]
K870.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马上漏刻辨
被引量:4
- 5
-
-
作者
郭盛炽
-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5年第2期190-193,共4页
-
文摘
该文对马上漏刻的有关资料进行了研究,认为它不大可能是。由计量流体的流量来确定时刻的漏壶,而与辊弹漏刻更为接近。
-
关键词
马上漏刻
漏壶
辊弹漏刻
-
Keywords
clepsydra on horseback
water clock
a clock using a rolling ball
-
分类号
P111.1
[天文地球—天文学]
-
-
题名北魏天文学成就初探
被引量:2
- 6
-
-
作者
李海
-
机构
山西大同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
出处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4期92-96,共5页
-
基金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07041050-03]
-
文摘
北魏政权对汉文化采取积极吸收方针,设置天文机构,重视人才的选拔与使用,积极收集、整理天文资料,兴建天文台,制造天文仪器,因此,北魏的天文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中浑仪、李兰秤漏、天象厅成为天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
关键词
北魏
天文学
浑仪
秤漏
天象厅
-
Keywords
northern wei
astronomy
armillary sphere
steelyard clepsydra
the astronomic observatory
-
分类号
P1-092
[天文地球—天文学]
-
-
题名一种漏刻与钟表结合的擒纵机构设计与实现
- 7
-
-
作者
孙辉
-
机构
河北大学质量技术监督学院
-
出处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22年第4期4-6,共3页
-
基金
河北大学"依托实习基地开展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2021-JG-SXJD23)
2018年高等学校仪器类专业新工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18C044)
河北大学实验室开放项目(项目编号:sy201856)。
-
文摘
漏刻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计时工具,对提高古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古代漏刻计时原理为基础,结合现代钟表计时装置,通过对擒纵机构的优化设计,将两者结合起来,共同显示时间。将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漏刻与现代钟表相结合,既体现我国古人的智慧,又融入了现代科技。
-
关键词
漏刻
擒纵机构
创新设计
-
Keywords
clepsydra
escapement mechanism
innovative design
-
分类号
TH7
[机械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
-
-
题名李兰秤漏的一种可能结构及其平均流速稳定原理
被引量:1
- 8
-
-
作者
钱先友
-
机构
苏州科技大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9-113,共5页
-
文摘
秤漏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漏刻,在隋唐及北宋前期曾是司天机构的主要计时仪器。根据古文献记述,李兰秤漏很可能是使用弹簧联结权器和秤钩,以达到平均流速稳定的目的。
-
关键词
李兰秤漏
渴乌
结构
流速稳定原理
-
Keywords
Li Lan s steelyard clepsydra
siphon
structure
principle for the stabilization of average flow velocity
-
分类号
TB939
[机械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
-
题名汉铜漏壶的保护修复及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3
- 9
-
-
作者
杨忙忙
-
机构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64,共6页
-
文摘
为配合西安航天工业园区的建设,2008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凤栖原考古队对园区的汉墓群进行清理时,在K4陪葬坑发现了一件铜漏壶。通过对漏壶的保护修复及表面附着物的显微观察,不但有效地控制了粉状锈,而且还发现了铜漏壶上携带的大量实物信息,这些遗留物到底为何物,与漏壶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漏壶本身是如何计时的?本研究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为研究西汉当时的生活习俗、社会礼制、丧葬制度及计时水平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
关键词
西汉铜漏壶
保护修复
附着物显微观察
计时机理
-
Keywords
Bronze clepsydra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of attachments
Timing mechanism
-
分类号
K876.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评《中国漏刻》
- 10
-
-
作者
潘鼐
-
机构
上海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所
-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2年第3期233-236,共4页
-
文摘
本文对华同旭所著《中国漏刻》作了扼要的评介,指出该书对中国漏刻的产生与发展作出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崭新的论点,是一部富有成果的优秀著作。大量的科学实验,尤其为天文学史研究树立了可贵的范例。
-
关键词
中国漏刻
计时
天文学史
漏刻
-
Keywords
commentary, China's clepsydra
-
分类号
P19
[天文地球—天文学]
-
-
题名从漏刻角度浅谈运气学说时间系统
- 11
-
-
作者
裴枫
刘晓燕
邰雪莉
崔亚东
张玉鑫
黄雪杰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5-648,共4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专项(No.2019YFC17119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973716)。
-
文摘
文章从《素问·六微旨大论》原文漏刻角度出发,对漏刻起源、漏刻计时原理、汉代时辰制划分、时刻制形成的本末始终以及医家们对六气交司时刻的注解进行梳理考察。最终明晰,运气学说时间系统更重视漏刻制计时,其与汉代《黄帝内经》中的十六时段并行计时,唐代及以后医家对六气交司时刻的注释均基于南北朝后发展的时刻制。
-
关键词
运气学说
《黄帝内经》
《六微旨大论》
漏刻制
时刻制
六气交司时刻
时间系统
-
Keywords
Five circuit phases and six atmospheric influences theory
Huangdi Neijing
Liuweizhi Dalun
clepsydra
Time system
Starting time of Liuqi
Time system
-
分类号
R226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漏刻为什么要改箭?
被引量:4
- 12
-
-
作者
汪小虎
-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2-87,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外科学文化交流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0&ZD063)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华帝国后期的时间管理--明清时代之颁历制度研究(项目编号:13YJC770044)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琉球历书的演变与东亚国际秩序变迁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14BLS006)
-
文摘
漏刻是中国古代时间计量之最重要工具,其使用过程中,需要在特定日期更换漏箭。前人对漏刻改箭原因的解释,未达成共识。文章根据《准斋心制几漏图式》所载图、文,又联系到漏刻运作过程中分昼漏、夜漏两段交替进行的惯例,基于漏刻连续计时的运作系统,阐述了改箭原因:漏刻常用日出、日落作为时间计量起算点来调节水位,而这些时间点周年变动,故需更换漏箭以适应。水漏与钟表计时之运作有所差异,中国古代时间计量有多种方式模拟水漏,皆可纳入"漏刻系统"进行审视。
-
关键词
时间计量
漏刻
漏箭
改箭
《准斋心制几漏图式》
-
Keywords
Time-measuring
clepsydra
Scale-ruler
Replacement of scale-rulers
"ZhunZhai XinZhi JiLouTuShi"
-
分类号
N0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
-
题名漏刻与汉代时间观念
被引量:3
- 13
-
-
作者
董涛
-
机构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30,共13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秦汉时期的国家构建、民族认同与社会整合研究”(17ZDA180)
-
文摘
汉代是漏刻制度形成和完善的关键时期,主要表现在铜壶滴漏技术的进步和昼夜百刻制度的定型。其中,技术上的进步主要是二级漏刻的出现。这种漏刻更为精确,也更为稳定可靠,同时也促进了漏刻的广泛使用。而昼夜百刻制度的定型说明对一日之内的时间如何进行细分,人们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时间精确到"刻"对汉代人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刻"是比"时"更小的时间单位,不仅能够测量时间点,还能够计量一段较小的时间段。而"刻"的出现也让原来模糊的"时"能确定在某个具体时间点上,使其变得精确可计量。漏刻的广泛使用深刻地影响了汉代人的时间观念,促进了人们对精确化和时间细分的认识,也使得人们正确认识自身感知和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
-
关键词
立表下漏
海昏侯铜漏
浮箭漏
昼夜百刻
时制
-
Keywords
Libiaoxialou(立表下漏)
Marquis Haihun’s Copper clepsydra
Floating Arrow clepsydra
Dividing a Day into One Hundred Moments
Time System
-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模拟漏刻:古代兵书记载的两种计时法
被引量:1
- 14
-
-
作者
汪小虎
关增建
-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4-69,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计量史”(项目编号:15ZDB030)。
-
文摘
中国古代的漏刻进行连续计时,一天分为白天、黑夜两段,这种时间计量需要三方面的配合:漏刻的均匀水流,百刻制,以及昼漏、夜漏交替进行所需的改箭。漏刻之外,古人还进一步尝试研制出多种计时方法,如兵书记载的数步计时法、数珠计时法,通过人力,开展步行、拨珠活动,并进行计数。文章指出,两种计时法都预设了一昼夜百刻;当步行、拨珠操作长时段运行,即可以视作速度均匀,这其实是模拟漏刻计时过程中均匀水流导致水位变化的量化;两种计时法分白天、黑夜不同时段进行,需要参照不同日期昼夜长短数据,这与漏刻计时过程中的改箭活动有相通之处。两种计时法的出现,反映出漏刻精度逐步提高的同时,时间计量进入的发展新阶段。
-
关键词
时间计量
漏刻
昼夜长度
数步
数珠
-
Keywords
Time measurement
clepsydra
Length of day and night
Pace-counting
Bead-counting
-
分类号
N0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
-
题名关于《灵枢·卫气行》中时间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
- 15
-
-
作者
项翔
丁德光
-
机构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
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
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出处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9-552,共4页
-
文摘
《灵枢·卫气行》讲述了卫气循行经过、时间,以及候气而刺,但由于文中前后时间的矛盾,使得后世未能运用于临床。对比二十八宿计时体系和漏刻计时体系,可知二十八宿计时体系更为合理,漏刻体系非计时而是计数。遵从《灵枢·卫气行》本意,重新整理了推算卫气循行的方法,为研究针灸候气而刺之提供新思路。
-
关键词
卫气行
二十八宿
漏刻
候气而刺
灵枢
-
Keywords
weiqixing
lunar mansions
clepsydra
needling techniques of acupuncture for waiting for qi arrival
Lingshu
-
分类号
R245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
-
题名探秘海昏侯刘贺墓出土铜漏
被引量:1
- 16
-
-
作者
张琼
范丽君
高劲松
-
机构
江西省博物馆
-
出处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8-152,共5页
-
文摘
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被评为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示了我国迄今发现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截至2016年4月,已经清理遗物1万余件(套)。在刘贺墓的北回廊藏椁中发现了一件铜漏,是目前存世量极少的西汉计时器实物之一,这件铜漏的使用方法、计时机理、应用范围和社会评价是怎样的呢?本文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为研究西汉时期的计时方法、科技发展水平及社会礼制等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
关键词
铜漏
水力学
西汉
刘贺
-
Keywords
Bronze clepsydra
Hydraulics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Liu He
-
分类号
K876.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