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icient reduction ofβ-lactoglobulin allergenicity in milk using 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 Z816 被引量:2
1
作者 Qianru Zhao Yuwei Wang +3 位作者 Zhengming Zhu Quanyu Zhao Liying Zhu Ling Jiang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CSCD 2023年第3期809-816,共8页
Milk allergy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food allergies,affecting 6%of young children,andβ-lactoglobulin(β-LG)is the main milk allergen.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 Z816 was selected for the degradation ofβ-LG,which was... Milk allergy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food allergies,affecting 6%of young children,andβ-lactoglobulin(β-LG)is the main milk allergen.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 Z816 was selected for the degradation ofβ-LG,which was successfully reduced by about 90%using permeabilized bacteria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The hydrolyzed peptides were identified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and analyzed by molecular modeling,which indicated that C.tyrobutyricum Z816 could effectively degrade the antigenic epitopes ofβ-LG.Finally,the concentration and digestibility ofβ-LG in actual samples was quantified u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and gastrointestinal digestion simulation experiments.The results showed more than 92%ofβ-LG in actual samples was hydrolyzed,and the gastric and total digestibility of whey protein isolate(WPI)was improved by 85.96%and 64.51%,respectively.Therefore,C.tyrobutyricum Z816 offer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degradeβ-LG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milk allergies,which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ypoallergenic dairy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k allergy Β-LACTOGLOBULIN 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 Permeabilized bacteria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一株窖泥源酪丁酸梭菌(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RL1菌株产丁酸发酵培养基 被引量:4
2
作者 彭志云 赵东 +4 位作者 胡晓龙 何培新 张勇 郑燕 牛广杰 《酿酒科技》 2019年第10期24-31,共8页
从某浓香型白酒窖泥中筛选出1 株高产丁酸的酪丁酸梭菌(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RL1 菌株,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其产丁酸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 设计对基础培养基中9 个主要因素进行筛选,确定出对丁酸产量影响... 从某浓香型白酒窖泥中筛选出1 株高产丁酸的酪丁酸梭菌(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RL1 菌株,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其产丁酸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 设计对基础培养基中9 个主要因素进行筛选,确定出对丁酸产量影响显著的3 个因素,依次为葡萄糖、碳酸钙和蛋白胨。对上述显著因素利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产酸响应区域,最后通过Box-Behnken 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佳培养基总成分组成为:葡萄糖85.29 g/L,酵母粉7.5 g/L,蛋白胨9.37 g/L,氯化钠7.5 g/L,乙酸钠4.5 g/L,磷酸氢二钾2.5 g/L,七水合硫酸镁0.3 g/L,硫酸铵1.5 g/L,七水合硫酸亚铁0.015 g/L,硫代乙醇酸钠0.5 g/L,碳酸钙11.6 g/L。优化后培养基的丁酸浓度为22.96 g/L,较优化前的14.23 g/L提高了61.3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 RL1 丁酸 响应面法 优化
下载PDF
High production of butyric acid by 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 mutant
3
作者 Chao Ma Jianfa Ou Matthew Miller Sarah McFann Xiaoguang (Margaret) Liu 《Frontiers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69-375,共7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of butyric acid by process optimization using the metabolically engineered mutant of 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 (PAK-Em). First, the free-cell fermentation a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of butyric acid by process optimization using the metabolically engineered mutant of 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 (PAK-Em). First, the free-cell fermentation at pH 6.0 produced butyric acid with concentration of 38.44 g/L and yield of 0.42 g/g. Second, the immobilized- cell fermentations using fibrous-bed bioreactor (FBB) were run at pHs of 5.0, 5.5, 6.0, 6.5 and 7.0 to optimize fermentation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butyric acid produc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highest titer of butyric acid, 63.02g/L, was achieved at pH 6.5. Finally, the metabolic flux balanc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inves- tigate the carbon rebalance in C. tyrobutyricum. The results show both gene manipulation and fermentation pH change redistribute carbon between biomass, acetic acid and butyric acid.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high butyric acid production could be obtained by integrating metabolic engineering and fermentation process optim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 butyric acid production FERMENTATION MUTANT PH flux balance analysis
原文传递
餐厨垃圾体系下的丁酸发酵强化
4
作者 郑钧译 李明 +4 位作者 朱倍弘 苏畅 郭思含 于麒麟 张耀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97-603,共7页
探究了利用丁酸发酵菌——酪丁酸梭菌,利用餐厨垃圾生产丁酸的可行性。通过酸、碱、温度等预处理方法调控餐厨垃圾中可发酵糖的释放,实现多糖的高效水解。在质量分数为1.5%硫酸、121℃和1h的预处理条件下,还原糖的转化率可达62.8%。经... 探究了利用丁酸发酵菌——酪丁酸梭菌,利用餐厨垃圾生产丁酸的可行性。通过酸、碱、温度等预处理方法调控餐厨垃圾中可发酵糖的释放,实现多糖的高效水解。在质量分数为1.5%硫酸、121℃和1h的预处理条件下,还原糖的转化率可达62.8%。经过酸预处理,餐厨垃圾中的纤维素更易于被酶水解,从而提高了还原糖的转化率。以此餐厨垃圾的酸预处理出料液为底物,探究了碳点强化酪丁酸梭菌发酵产丁酸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添加碳点后,丁酸产量较无碳点组提升了10.4%,而乙酸质量分数则降低了27%。电化学分析显示,添加碳点的酪丁酸梭菌电容提高了11%,电阻降低了12.6%。这表明碳点的加入增强了菌体的电活性,这可能加快了胞内红杆菌固氮(Rnf)复合物的电子传递速率,提高了胞内辅酶NADH(还原型辅酶Ⅰ)/NAD^(+)(氧化型辅酶Ⅰ),从而促进乙酸向丁酸的转化。本文有望为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酸预处理 酪丁酸梭菌 碳点 丁酸发酵
下载PDF
以废弃毕赤酵母为高效氮源强化丁酸发酵生产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程 程文君 +2 位作者 宫立鹏 丁健 史仲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29,共8页
为有效利用固态废弃毕赤酵母,高效发酵生产丁酸,建立了以80 g/L玉米淀粉为基础培养基、以废弃毕赤酵母处理液为高效有机氮源,连续补加葡萄糖的丁酸发酵工艺。7 L厌氧发酵罐下,发酵20h,先以1∶4的比例添加250~400 g/L规格的废弃酵母处理... 为有效利用固态废弃毕赤酵母,高效发酵生产丁酸,建立了以80 g/L玉米淀粉为基础培养基、以废弃毕赤酵母处理液为高效有机氮源,连续补加葡萄糖的丁酸发酵工艺。7 L厌氧发酵罐下,发酵20h,先以1∶4的比例添加250~400 g/L规格的废弃酵母处理液替代昂贵的发酵用复合培养基,再连续补加葡萄糖浓缩液。最终的丁酸质量浓度为45 g/L、得率为40%,丁酸占总酸的比率(butyric acid ratio over total organic acids,B/TA)≥0.90的较高水平。该工艺可以有效地利用来自于废弃酵母处理液中的氨基酸,提高细胞生长速度和浓度,增强丁酸合成所依赖的NADH再生速度,间接改善了丁酸发酵性能。与此同时,实现了废弃生物质的有效利用和资源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发酵 酪丁酸梭菌 有机氮源 还原糖 固态废弃酵母 资源化
下载PDF
联用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对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左和宁 杨伟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观察联用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对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建立DSS诱导的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观察给予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治疗后,小鼠结肠黏膜的病理改变和TNF-α和组织因子(TF)表达的变化。结果... 目的观察联用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对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建立DSS诱导的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观察给予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治疗后,小鼠结肠黏膜的病理改变和TNF-α和组织因子(TF)表达的变化。结果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可明显减轻小鼠结肠黏膜的损伤;可明显抑制TNF-α和TF的表达,尤以两菌合用组抑制作用最强。结论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对DSS诱导的UC有治疗作用,对TNF-α和TF表达的协同抑制作用可能是其发挥协调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乳杆菌属 酪丁酸梭菌 治疗
下载PDF
酪丁酸梭菌RL1产丁酸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胡晓龙 李聪聪 +3 位作者 何培新 李学思 曹振华 李红 《轻工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21-28,共8页
以从浓香型白酒窖泥中分离得到的酪丁酸梭菌RL1(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 RL1)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优化菌株产丁酸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酪丁酸梭菌RL1的最优产丁酸发酵条件为:发酵培养基初始pH=6. 8,装液量100%,培... 以从浓香型白酒窖泥中分离得到的酪丁酸梭菌RL1(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 RL1)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优化菌株产丁酸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酪丁酸梭菌RL1的最优产丁酸发酵条件为:发酵培养基初始pH=6. 8,装液量100%,培养温度34℃,接种量3%(体积分数),还原剂为硫代乙醇酸钠且其添加量为0. 5 g/L.在该发酵条件下,酪丁酸梭菌RL1的丁酸产量可达10. 66 g/L,较优化前提高了41. 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窖泥 酪丁酸梭菌 丁酸 发酵条件优化
下载PDF
纤维床反应器固定化发酵生产丁酸的中试放大
8
作者 施周铭 王金 +3 位作者 蔡谨 黄磊 徐志南 薛宏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共5页
以酪丁酸梭菌为出发菌株,葡萄糖为底物进行批次和补料发酵生产丁酸。基于5 L通用发酵罐和纤维床生物反应器(FBB)发酵生产丁酸的研究基础,在5 000 L体系纤维床上进行丁酸发酵的中试规模放大。5L通用发酵罐发酵体系中,固定化批次发酵的平... 以酪丁酸梭菌为出发菌株,葡萄糖为底物进行批次和补料发酵生产丁酸。基于5 L通用发酵罐和纤维床生物反应器(FBB)发酵生产丁酸的研究基础,在5 000 L体系纤维床上进行丁酸发酵的中试规模放大。5L通用发酵罐发酵体系中,固定化批次发酵的平均糖酸转化率为0.47 g/g,丁酸生产强度为0.82 g/(L·h),分别比游离发酵提高了31%和134%。补料发酵中,丁酸浓度达52.8 g/L,比游离补料发酵提高了46%。在纤维床中试规模放大研究中,批次发酵的平均糖酸转化率为0.48 g/g,丁酸生产强度为0.63 g/(L·h),比游离发酵分别提高了37%和67%。补料发酵的丁酸浓度为51.63 g/L,与游离发酵相比提高了40%。结果表明,与实验室规模相比,纤维床反应器能够放大到1 000倍,能够保持较高的丁酸发酵水平和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床反应器 丁酸 酪丁酸梭菌 中试生产
下载PDF
一株利用乳酸产丁酸梭菌BEY8的鉴定及其特性 被引量:5
9
作者 胡小红 周艳 +5 位作者 陶勇 朱晓宇 魏娜 梁程 何晓红 高平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59-464,共6页
从窖泥中分离到一株能利用乳酸产丁酸的菌株BEY8,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梭菌属(Clostridium).BEY8菌体生长和代谢乳酸的最适pH为5.5-6.0,当pH低于4.8或高于6.5,菌体均出现明显的生长和代谢延滞,但最终仍能完全将乳酸转化为丁... 从窖泥中分离到一株能利用乳酸产丁酸的菌株BEY8,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梭菌属(Clostridium).BEY8菌体生长和代谢乳酸的最适pH为5.5-6.0,当pH低于4.8或高于6.5,菌体均出现明显的生长和代谢延滞,但最终仍能完全将乳酸转化为丁酸;此外,当乳酸浓度达到156mM时,BEY8的生长及代谢同样出现延滞,且延滞时间随乳酸浓度的升高而延长,但最终都能完全将乳酸转化为丁酸,这些特性表明该菌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及代谢稳定性.在pH4.8时,外加乙酸可显著缩短BEY8的生长延滞期,并提高其对乳酸的代谢速率,但乙酸不能作为菌体的唯一能源生长,而只作为电子受体参与代谢乳酸产丁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PH 酪丁酸梭菌 丁酸 转化率
下载PDF
酪丁酸梭菌清除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能力 被引量:6
10
作者 郑文秀 赵倩如 +2 位作者 江凌 黄和 朱丽英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19年第5期490-496,共7页
研究酪丁酸梭菌吸附清除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能力,为其在农作物饲料中的脱毒作用奠定基础。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初始菌质量浓度、pH、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并探究热、酸处理后的菌株清除玉米赤霉烯酮的能力,再采用微生物适应性进化方... 研究酪丁酸梭菌吸附清除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能力,为其在农作物饲料中的脱毒作用奠定基础。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初始菌质量浓度、pH、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并探究热、酸处理后的菌株清除玉米赤霉烯酮的能力,再采用微生物适应性进化方法驯化酪丁酸梭菌,以提高其脱毒效果。结果表明:当初始质量浓度为1.0×10^11个/mL的原始菌悬于pH4.0的培养基,37℃孵育24h时,对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清除效果分别为活菌组31.9%、热处理组44.2%、酸处理组50.2%,说明原始菌对玉米赤霉烯酮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而驯化后的菌株经过热、酸处理,经验证当菌体密度为1.0×10^11个/mL时,酸处理后的驯化菌株对毒素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率可达98.5%,有望被运用于实际生产中,从而减少饲料中的毒素含量,有利于家禽体内毒素的清除,降低毒素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玉米赤霉烯酮 酪丁酸梭菌 吸附
下载PDF
酪丁酸梭菌共培养对速生梭菌己酸代谢的影响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茂彬 殷想想 +5 位作者 郭志豪 晋湘宜 李良 董孝元 常煦 方尚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8-164,共7页
以1株产己酸的速生梭菌(Clostridium celerecrescens)JSJ-1与1株产丁酸的酪丁酸梭菌(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D-1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培养方式(固体、液体、透析袋)比较两种微生物共培养与纯培养生长代谢的差异,通过在纯培养JSJ-1... 以1株产己酸的速生梭菌(Clostridium celerecrescens)JSJ-1与1株产丁酸的酪丁酸梭菌(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D-1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培养方式(固体、液体、透析袋)比较两种微生物共培养与纯培养生长代谢的差异,通过在纯培养JSJ-1时添加不同质量浓度丁酸和丁酸钠,近一步探究了共培养时丁酸菌对己酸菌己酸代谢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34℃时,D-1与JSJ-1同时接种于含葡萄糖的复合固体培养基厌氧培养,D-1比JSJ-1更具有生长优势,会优先利用葡萄糖进行生长。D-1与JSJ-1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共培养己酸的生成时间比相同条件下JSJ-1单独培养时提前了3 d,第12天时己酸质量浓度分别为9.93 g/L和9.79 g/L。葡萄糖对JSJ-1生成己酸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共培养时D-1优先利用葡萄糖可缓解葡萄糖对JSJ-1合成己酸的抑制作用。将JSJ-1与D-1通过直接液体培养与加透析袋共培养作对比,结果表明,JSJ-1与D-1共培养时,JSJ-1与D-1是否存在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对己酸菌己酸产量无影响。通过向纯培养己酸菌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丁酸和丁酸钠,近一步得出D-1在pH 6~6.5时生成的丁酸能够促进JSJ-1合成己酸。共培养时,D-1优先利用葡萄糖不仅可以缓解葡萄糖对己酸生成的抑制作用,而且D-1生成的丁酸可以促进己酸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生梭菌 酪丁酸梭菌 共培养 纯培养
下载PDF
酪丁酸梭菌发酵废弃虾壳产新型单细胞蛋白饲料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智晗 杨蕾 +3 位作者 陈盈利 朱丽英 朱政明 江凌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30,共6页
利用废弃虾壳粉末作为酪丁酸梭菌营养基底生产单细胞蛋白的氮源,探究了不同虾壳粉添加量对菌株生长和生产短链脂肪酸(乙酸、丁酸)的影响,测定了酪丁酸梭菌发酵虾壳粉得到的单细胞蛋白饲料的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质量分数以及氨基酸组... 利用废弃虾壳粉末作为酪丁酸梭菌营养基底生产单细胞蛋白的氮源,探究了不同虾壳粉添加量对菌株生长和生产短链脂肪酸(乙酸、丁酸)的影响,测定了酪丁酸梭菌发酵虾壳粉得到的单细胞蛋白饲料的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质量分数以及氨基酸组成,综合评价了蛋白饲料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在葡萄糖与虾壳粉碳氮质量比为8∶1.75时,生长性能最优且能够生产1.68 g/L的乙酸与3.45 g/L的丁酸。发酵虾壳粉后粗蛋白质量分数较虾壳粉原料提高了7%,粗脂肪、粗纤维质量分数也分别增加了117%和92%,同时灰分质量分数降低了13%。此外,饲料含有的氨基酸种类丰富,且与原料相比16种氨基酸中12种都相应增加。最后,结合发酵前后营养成分和其中短链脂肪酸的变化来看,酪丁酸梭菌发酵虾壳粉生产的单细胞蛋白饲料营养价值丰富,生产过程绿色,成本低廉,是一种有潜力的新型蛋白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丁酸梭菌 短链脂肪酸 单细胞蛋白饲料 虾壳粉
下载PDF
合成生物技术驱动酪丁酸梭菌细胞工厂开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家宇 杨智晗 +3 位作者 杨蕾 朱丽英 朱政明 江凌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2年第6期1174-1200,共27页
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微生物和新型益生菌,酪丁酸梭菌是厌氧条件下代谢多种底物产生丁酸的优势菌株,在其他精细化学品生产和大健康领域亦具有广泛应用。然而,获取生产效率高、鲁棒性强的高版本酪丁酸梭菌细胞工厂,仍然面临着遗传转化效率... 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微生物和新型益生菌,酪丁酸梭菌是厌氧条件下代谢多种底物产生丁酸的优势菌株,在其他精细化学品生产和大健康领域亦具有广泛应用。然而,获取生产效率高、鲁棒性强的高版本酪丁酸梭菌细胞工厂,仍然面临着遗传转化效率低、遗传操作工具有限、调控手段单一等诸多挑战。近年来,随着合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和酪丁酸梭菌生物信息数据的逐步完善,多种研究策略和技术,包括基因编辑系统等,被用于设计和构筑酪丁酸梭菌底盘细胞高效合成各种精细化学品。本文首先对酪丁酸梭菌独特的生理特性进行了概述。然后,对酪丁酸梭菌底盘细胞改造过程中涉及的系统生物学方法以及遗传操作工具的构建方法与技术进行了总结。同时,探讨了酪丁酸梭菌中多类型代谢调控策略以及群体感应系统的开发及其在合成精细化学品中的应用。最后,从遗传转化效率提升、基因编辑工具拓展、基因回路设计与重构高通量筛选平台建立、一碳气体利用等方面对酪丁酸梭菌底盘细胞的创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丁酸梭菌 底盘细胞 合成生物技术 系统生物学 代谢工程
下载PDF
酪丁酸梭菌发酵产丁酸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衡文 叶光斌 邹伟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6-190,共5页
丁酸及其衍生物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饲料、医药等各个领域,酪丁酸梭菌作为发酵产丁酸的代表菌株受到业界极大关注。对酪丁酸梭菌发酵产丁酸的研究进展做了系统综述,主要包括生理特性、产丁酸途径、廉价底物开发、遗传工程改造和新型... 丁酸及其衍生物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饲料、医药等各个领域,酪丁酸梭菌作为发酵产丁酸的代表菌株受到业界极大关注。对酪丁酸梭菌发酵产丁酸的研究进展做了系统综述,主要包括生理特性、产丁酸途径、廉价底物开发、遗传工程改造和新型反应器应用方面,并对酪丁酸梭菌发酵生产丁酸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后来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和方法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丁酸梭菌 丁酸 生理特性 发酵 生物反应器
下载PDF
ZIF-8@纤维素酶-细胞共固定化体系的构建及强化丁酸合成的应用
15
作者 王雨薇 尹成泰 +1 位作者 刘婷婷 江凌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7-86,共10页
酶-细胞共固定化作为多酶固定化策略的拓展,因其能分层包埋固定化酶和细胞不同生物分子从而强化系统催化性能,成为现阶段酶工程研究的新热点。为了将这一新技术用来强化丁酸的合成,作者基于仿生矿化法构建沸石咪唑酯骨架(zinc zeolitic ... 酶-细胞共固定化作为多酶固定化策略的拓展,因其能分层包埋固定化酶和细胞不同生物分子从而强化系统催化性能,成为现阶段酶工程研究的新热点。为了将这一新技术用来强化丁酸的合成,作者基于仿生矿化法构建沸石咪唑酯骨架(zinc 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8,ZIF-8)分隔包覆纤维素酶和酪丁酸梭菌(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Ct),制备ZIF-8@纤维素酶-Ct共固定化体系。通过SEM、FT-IR、XRD等技术表征以及进行酶解、发酵实验的分析验证,该体系具有更优的同步糖化发酵性能。结果表明:在最适条件(40℃、pH 4.5)下,底物玉米芯水解率达56.02%,葡萄糖转化率为85.61%;进一步置于不同的pH和氧气体积分数下,发现有ZIF-8@纤维素酶包覆的细胞具有更高、更稳定的比生长率和相对细胞活力以及较低的相对活性氧水平,丁酸在32 h内产量达到6.74 g/L,比未固定化细胞提高了12.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酪丁酸梭菌 沸石咪唑酯骨架 共固定化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建模和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方法计算后验描述丁酸梭菌株对于给定辐照剂量区的应答趋势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翔 姜婷婷 +3 位作者 徐丹 杨榛 梁剑平 王亮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0-505,共6页
利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方法估计Logistic回归模型中的参数,就是要构造一个以参数的后验分布为其平稳分布的非周期不可约的马尔可夫链,然后用该平稳分布中抽出的样本点计算蒙特卡罗积分。上述理论方法... 利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方法估计Logistic回归模型中的参数,就是要构造一个以参数的后验分布为其平稳分布的非周期不可约的马尔可夫链,然后用该平稳分布中抽出的样本点计算蒙特卡罗积分。上述理论方法可以解决实验样本数据由于存在定和约束和多重共线性、在进行经典的logistic回归建模时的困难问题。基于此方法,研究了丁酸梭菌株对于给定辐照区间剂量的应答趋势,用模型挖掘数据所隐含的内在信息并导出了Logistic回归模型参数的贝叶斯框架下的50%,90%,95%和99%的置信区间。结果表明,运用Logistic与马尔可夫链耦合模型在有关给定辐射剂量对于微生物作用效果问题的logistic回归建模中具有较大的科学性与很好的使用性,从而可以为辐照诱变处理微生物制定辐照剂量区提供理论支持和回归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回归 马尔可夫链 辐射剂量 丁酸梭菌
原文传递
酪丁酸梭菌代谢工程菌的构建及其发酵特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贵清 刘刚 杨长得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0-176,共7页
酪丁酸梭菌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可以利用葡萄糖、木糖、纤维二糖、阿拉伯糖等多种底物进行产酸发酵,主要发酵产物为丁酸和乙酸,是一种适合于木质纤维素同步糖化发酵生产丁酸的菌种。将酪丁酸梭菌乙酸发酵关键基因取代为丁酸发酵... 酪丁酸梭菌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可以利用葡萄糖、木糖、纤维二糖、阿拉伯糖等多种底物进行产酸发酵,主要发酵产物为丁酸和乙酸,是一种适合于木质纤维素同步糖化发酵生产丁酸的菌种。将酪丁酸梭菌乙酸发酵关键基因取代为丁酸发酵关键基因来构建突变株,可使突变株丁酸发酵量增多,乙酸发酵量减少。分别获得来源于丙酮丁醇梭菌的丁酸代谢关键酶基因——乙酰乙酰辅酶A转移酶基因(thl)、来源于酪丁酸梭菌本身的乙酸代谢关键酶基因片段——磷酸转乙酰基酶基因片段(pta)和来源于质粒pIMP1的红霉素抗性基因(em)。将它们与质粒pUC19相连构建为非复制性质粒pUC19-EPT。通过电转化将其导入酪丁酸梭菌中。利用红霉素抗性平板筛选获得转化子,通过PCR验证发现,获得的突变株染色体上pta被thl替换。在以葡萄糖为底物的发酵中,突变株丁酸得率为0.47,较野生型增大了34%,乙酸得率为0.05,较野生型下降了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丁酸梭菌 丁酸 乙酰乙酰辅酶A转移酶 磷酸转乙酰基酶 代谢工程
原文传递
重离子径迹蚀刻膜处理甘蔗废糖蜜提升酪丁酸梭菌代谢丁酸效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冰 王娅娟 +2 位作者 周翔 陆栋 李欣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4-302,共9页
为对工业废料甘蔗废糖蜜进行资源化回收利用,选择绿色膜处理工艺——重离子径迹蚀刻膜,对预处理的甘蔗废糖蜜进行过滤,并用于酪丁酸梭菌合成丁酸。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甘蔗废糖蜜中的粒径分布和多酚类物... 为对工业废料甘蔗废糖蜜进行资源化回收利用,选择绿色膜处理工艺——重离子径迹蚀刻膜,对预处理的甘蔗废糖蜜进行过滤,并用于酪丁酸梭菌合成丁酸。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甘蔗废糖蜜中的粒径分布和多酚类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糖蜜中的胶体、灰分和多酚类等毒性物质可被蚀刻膜过滤。碘化丙啶染色法的结果表明,在膜处理后的甘蔗废糖蜜中,酪丁酸梭菌的存活率高达98.30%。经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以膜处理后的甘蔗废糖蜜发酵生产丁酸,丁酸的产量为39.08 g/L。重离子径迹蚀刻膜结合化学法将甘蔗废糖蜜变废为宝,无污染、零排放,科学有效地提高了酪丁酸梭菌对甘蔗废糖蜜的利用效能及产丁酸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离子径迹蚀刻膜 甘蔗废糖蜜 多酚类物质 酪丁酸梭菌 丁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