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on clot rate and activated clotting time: an in vitro study 被引量:2
1
作者 SHI Xu-bo BAI Ying LI Jie XIAO Jie WANG Jian-qi ZHENG Hua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8期3553-3556,共4页
Background Due to lack of point-of-care testing, the use of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LMWH) therapy in some special patients is restricted.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MWH on clot rate (C... Background Due to lack of point-of-care testing, the use of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LMWH) therapy in some special patients is restricted.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MWH on clot rate (CR) and activated clotting time (ACT), and to search for an appropriate method for bedside monitoring of anticoagulant activity of LMWH. Methods Thirty-two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staff of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CR and ACT were measured with different reagents (glass beads, diatomite, kaolin and magnetic bar) on blood samples spiked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LMWH (dalteparin, 0.2-1.8 IU/ml). Correlations between concentrations of LMWH and values of CR and ACT were analysed based on the data obtained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establish a regression equation. Results With the increase in doses of dalteparin, CR values reduced gradually. The values of CR of four reagents (glass beads, diatomite, kaolin and magnetic bar) were 20.4-4.5 IU/min, 27.4-6.9 IU/min, 27.5-7.9 IU/min and 7.8-0.1 IU/min respectively and an linear relationship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CR values and dalteparin concentrations (P〈0.05). The values of ACT were 173-615 seconds, 130-270 seconds, 123-226 seconds, 337-1411 seconds respectively, which showed a linear regression between the ACT values and dalteparin concentrations (P〈0.01). Differences in slope of the regression curves of ACT were observed with all the reagents tested (glass beads 248.2 s/IU, diatomite 74.8 s/IU, kaolin 58.2 s/IU and magnetic bar 1112.2 s/IU, P〈0.01). While the minimum concentration of dalteparin was 0.2 IU/ml, 0.4 IU/ml, 1.4 IU/ml and 0.2 IU/ml separately, the ACT values of the four coagulants (glass beads, diatomite, kaolin and magnetic bar) were beyond the normal limit and showed a noticeable increase respectively (P〈0.01). Conclusions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re was an excellent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R and ACT values and dalteparin concentrations for all the four reagents (glass beads, diatomite, kaolin and magnetic bar) in vitro. The sensitivity of different coagulation reagents to LMWH different. Choosing a suitable reagent, both CR and ACT were possible to be used as a convenient bedside test for LM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t rate activated clotting time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原文传递
含有胶冻状凝块精液的两种处理方法的比较研究
2
作者 袁景川 蒋彦 +6 位作者 宋歌 耿彩平 孟繁玉 刘俊山 黄小龙 贾梦楠 林菲 《中国性科学》 2023年第5期29-32,共4页
目的比较含有胶冻状凝块精液的两种不同处理方法对体外受精(IVF)周期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石家庄市第四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助孕患者中男方精液未见明显异常但含有胶冻状凝块的16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单... 目的比较含有胶冻状凝块精液的两种不同处理方法对体外受精(IVF)周期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石家庄市第四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助孕患者中男方精液未见明显异常但含有胶冻状凝块的16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单纯密度梯度离心法组(A组,n=78)和先瞬时离心去凝块后再行密度梯度离心法组(B组,n=85)。比较两组精液处理前后的活动精子百分率(活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活力)、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等;比较两组的补救单精子卵胞质显微注射(Re-ICSI)周期率及两组未行Re-ICSI周期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可利用囊胚率及临床妊娠率等。结果B组活率、活力、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2PN受精率、可利用囊胚率均优于A组,Re-ICSI周期率则低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含有胶冻状凝块的特殊精液,先瞬时离心去凝块后再行密度梯度离心法是更有效的分离精子的方法;该方法可显著降低短时受精Re-ICSI周期率,提高IVF周期2PN受精率及可利用囊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冻状凝块 密度梯度离心法 受精率 可利用囊胚率
下载PDF
研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张金银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10期153-155,163,共4页
目的探讨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患者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徐州市矿山医院80例瘢痕子宫剖宫产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参照组施以缩宫素注射液治疗,研... 目的探讨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患者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徐州市矿山医院80例瘢痕子宫剖宫产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参照组施以缩宫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施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凝血功能水平、不同时间段出血量、术后1 d泌乳量评分、泌乳时间以及术后2 d泌乳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高于参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5,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凝血功能水平、血小板聚集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不同时间段出血量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泌乳时间短于参照组,术后1 d泌乳量评分以及术后2 d泌乳量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瘢痕子宫剖宫产术患者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可提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凝血功能水平,减少不同时间段出血量,提升术后泌乳量以及缩短泌乳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瘢痕子宫剖宫产术 治疗总有效率 凝血功能水平
下载PDF
大鼠血瘀证相关指标与三七总皂苷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杨煜 闻宇 +3 位作者 石卓 秦源 张建一 吕文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488-490,共3页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血瘀证相关指标的影响及治疗作用。方法应用肾上腺素加冰水建立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舒血宁组、三七总皂苷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连续注射1周后取材。采用LBY-S5血栓形成仪测血栓长度;用LBY-N6A自...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血瘀证相关指标的影响及治疗作用。方法应用肾上腺素加冰水建立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舒血宁组、三七总皂苷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连续注射1周后取材。采用LBY-S5血栓形成仪测血栓长度;用LBY-N6A自清洗旋转式黏度计测血液黏度;用试剂盒(冻干型)方法测定凝血酶时间(TT)。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注射三七总皂苷的各组大鼠均能够显著抑制体外血栓形成;抑制红细胞压积、降低血液黏度;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延长凝血时间。结论三七总皂苷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血液流变学、血小板黏附及聚集和抗血栓有明显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改善微循环、红细胞的变形能力、血液的高凝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血栓 红细胞压积 血小板聚集率 凝血时间
下载PDF
辐照时间与血栓凝龄对超声波体外溶栓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华兴 高云华 +2 位作者 刘政 刘平 李馨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7年第4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实验条件下,辐照时间和血栓凝龄对超声波溶栓效率的影响。方法取健康人全血180ml,置于37℃恒温水浴孵育。取其中120ml均分为2,6,12,24,48,72h不同凝龄的体外血栓。每一凝龄的血栓等额分成辐照组与对照组,辐照组以2MHz、1.8W... 目的探讨体外实验条件下,辐照时间和血栓凝龄对超声波溶栓效率的影响。方法取健康人全血180ml,置于37℃恒温水浴孵育。取其中120ml均分为2,6,12,24,48,72h不同凝龄的体外血栓。每一凝龄的血栓等额分成辐照组与对照组,辐照组以2MHz、1.8W/cm2的脉冲超声波辐照10min;对照组予以假照。其余60ml凝龄时间为2h,等额分为辐照组和对照组,辐照组以2MHz、1.8W/cm2的脉冲超声波分别辐照20,30,60min;各对照组分别予以假照相同时间。比较辐照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溶栓率,并分别计算溶栓率与凝龄、辐照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凝龄2,6,12h的体外血栓在超声辐照10min条件下,溶栓率显著提高(P<0.05);超声辐照凝龄2h的体外血栓10,20,30,60min,溶栓率显著提高(P<0.01)。超声波体外溶栓效率与凝龄呈线性负相关(r1=-1.000,P<0.01),与辐照时间呈线性正相关(r2=1.000,P<0.01)。结论在体外实验条件下,2MHz、1.8W/cm2的脉冲超声波有明确的直接溶栓效果,其溶栓率与凝龄成反比,与辐照时间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溶栓疗法 辐照时间 凝龄 溶栓率
下载PDF
奇可力皂苷抗脑缺血作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晶 昌友权 +2 位作者 曲红光 尹尔丽 昌喜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92-394,共3页
目的:探讨奇可力皂苷(Gross saponin of Chicory,GSC)的抗脑缺血作用。方法:以电阻法阻断大脑一侧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奇可力皂苷对脑梗死面积及行为评分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脑缺血作用及其作用机理;采用大鼠血瘀模型,观察奇... 目的:探讨奇可力皂苷(Gross saponin of Chicory,GSC)的抗脑缺血作用。方法:以电阻法阻断大脑一侧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奇可力皂苷对脑梗死面积及行为评分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脑缺血作用及其作用机理;采用大鼠血瘀模型,观察奇可力皂苷对血瘀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及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GSC10.4、20.8、31.2mg/kg均可明显减少脑梗死面积(p<0.05,p<0.01);GSC10.4、20.8、31.2mg/kg可明显抑制血瘀大鼠的血小板聚集率(p<0.05),还可明显延长血瘀大鼠的凝血时间(p<0.05)。结论:GSC具有一定的抗脑缺血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及抗凝血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可力皂苷 脑缺血 脑梗塞面积 行为评分 血小板聚集率 凝血时间
下载PDF
乌索酸对动物体外血凝块溶解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熊筱娟 易增兴 《宜春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8-20,共3页
目的:研究乌索酸对动物体外血凝块的溶解作用,探究乌索酸抗血栓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腹主动脉插管放血,分别取正常大鼠、给药大鼠血清,按体外试管法及血清药理学溶栓实验,研究乌索酸对大鼠体外血凝块的溶解作用。结果:乌索酸20、40... 目的:研究乌索酸对动物体外血凝块的溶解作用,探究乌索酸抗血栓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腹主动脉插管放血,分别取正常大鼠、给药大鼠血清,按体外试管法及血清药理学溶栓实验,研究乌索酸对大鼠体外血凝块的溶解作用。结果:乌索酸20、40、80、160、320mg/L,尿激酶60Umg/L浓度下及乌索酸20、40、80、160、320mg/kg×3d饲药后含药血清对大鼠体外形成的血凝块其溶解率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乌索酸对体外形成的血凝块的溶解作用随剂量的加大呈增强趋势。结论:乌索酸对体外血凝块有溶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索酸 血凝块溶解率 抗血栓 血清药理学
下载PDF
不同N/C比纳米碳氮膜对多壁碳纳米管抗凝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赵梦鲤 李德军 +2 位作者 董磊 刘小绮 曹叶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31-36,共6页
为改善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材料的抗凝血性能,采用离子束辅助沉积(ion beam assisted deposition,IBAD)技术,在MWCNTs表面沉积不同N/C比的纳米碳氮(CNx)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 为改善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材料的抗凝血性能,采用离子束辅助沉积(ion beam assisted deposition,IBAD)技术,在MWCNTs表面沉积不同N/C比的纳米碳氮(CNx)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alysis,XPS)、接触角测试、血小板黏附测试和动态凝血时间测试等方法研究了该材料结构特征、生物相容性与制备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SEM结果显示覆盖CNx薄膜的MWCNTs的表面形貌更加平整.XPS结果表明:沉积CNx薄膜的MWCNTs中,N/C比分别为0.20、0.21和0.27,其中N和C两元素之间以sp2和sp3两种杂化方式结合.血液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亲水性的增强和N/C比率的增高,沉积CNx薄膜的MWCNTs显示出较好的抗凝血性,其血小板黏附率低,在材料表面团聚少,凝血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辅助沉积 沉积CNx薄膜的MWCNTs 抗凝血性能 血小板黏附 动态凝血时间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中不同抗凝策略与并发症的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洋 邓磊 +5 位作者 冯璇璘 李依 宋孟龙 王宇 常莉 周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1年第7期630-634,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us-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 ECMO)不同抗凝策略导致的出血和血栓并发症及住院存活情况。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监护室使用V-A ECM... 目的回顾性分析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us-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 ECMO)不同抗凝策略导致的出血和血栓并发症及住院存活情况。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监护室使用V-A ECMO并且ECMO运转时间超过24 h的72例心肺衰竭患者纳入研究。通过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分组,即ACT 140~180 s为低强度抗凝组和ACT 180~220 s为高强度抗凝组,比较两组住院存活率、出血和血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有35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低强度抗凝组16例,高强度抗凝组19例。低强度抗凝组住院存活率显著高于高强度抗凝组(68.75%vs.21.05%,P<0.05);低强度抗凝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高强度抗凝组(43.75%vs.89.47%,P<0.05),其中颅内出血率和穿刺部位出血率低强度抗凝组显著降低(18.75%vs.73.68%,P<0.05;31.25%vs.73.68%,P<0.05);低强度抗凝组输注红细胞悬液量显著低于高强度抗凝组[U:2(1.5,3.5)vs.6.3(3.6,12.4),P<0.05];低强度抗凝组第2天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及第3天PT显著低于高强度抗凝组(P<0.05)。结论在V-A ECMO运行中,低强度抗凝策略是相对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ECMO) 抗凝 存活率 出血 血栓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前后血栓弹力图参数变化与病情程度、复发缺血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贺扬欣 张萌 +3 位作者 梁珊珊 许亚莉 万春晶 王宝燕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10期100-105,共6页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治疗前后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变化与病情程度、复发缺血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AIS 235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出院后6个月内复发缺血情况,根据是否复发缺血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治疗前后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变化与病情程度、复发缺血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AIS 235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出院后6个月内复发缺血情况,根据是否复发缺血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治疗前后TEG参数,并比较不同病情程度患者治疗前TEG参数[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值)、凝血反应时间(R值)、最大血块强度(MA值)、血凝块形成速率(α角)],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治疗前TEG参数与AIS病情程度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治疗后TEG参数预测复发缺血的价值。结果本研究235例AIS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复发缺血25例(10.64%)。复发组治疗后K值、R值低于未复发组,MA值、α角高于未复发组(P<0.05,P<0.01)。K值、R值重度患者<中度患者<轻度患者,MA值、α角重度患者>中度患者>轻度患者(P<0.05)。治疗前K值、R值与AIS病情程度呈负相关(r=-0.715、-0.748,P<0.01),MA值、α角与AIS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727、0.768,P<0.01)。治疗后K值、R值、MA值、α角预测AIS复发缺血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联合预测AUC最大,为0.954。结论AIS患者治疗前TEG参数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治疗后TEG参数在预测复发缺血方面具有一定价值,治疗前后检测TEG参数变化有助于评估AIS病情和预测复发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栓弹力图 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 凝血反应时间 最大血块强度 血凝块形成速率 复发
下载PDF
阿司匹林对不同部位牙周炎患牙拔牙创凝血影响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陆萌萌 庄晓华 +1 位作者 於丽明 高益鸣 《口腔医学》 CAS 2015年第9期734-738,754,共6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不同部位重度牙周炎患牙拔牙创凝血影响的差异及原因。方法选取需拔除单颗重度牙周炎患牙的服药者160例(年龄50-80岁,剂量100 mg / d,服药时间>2周);包括上下颌前牙各30例,前磨牙各20例,磨牙各30例。对病...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不同部位重度牙周炎患牙拔牙创凝血影响的差异及原因。方法选取需拔除单颗重度牙周炎患牙的服药者160例(年龄50-80岁,剂量100 mg / d,服药时间>2周);包括上下颌前牙各30例,前磨牙各20例,磨牙各30例。对病例进行光学法血小板聚集率检测(LTA)后,在不停药情况下拔牙。根据拔牙创凝血分级表(Ⅰ、Ⅱ级凝血正常,Ⅲ-Ⅴ级出血依次增加)评估创面,对病例的凝血情况和正常凝血者的血小板聚集率(PAgT)进行比较,分析阿司匹林对不同部位拔牙创抗凝作用的差异及可影响该药作用的因素。结果①在上颌前牙、前磨牙、磨牙病例中,凝血正常者比例分别为43%、15%、10%,下颌该比例分别为93%、30%、20%;其中下颌中切牙、侧切牙病例凝血均正常,其余牙位病例中出现Ⅲ、Ⅳ级,Ⅴ级未见。②上颌前牙、前磨牙、磨牙凝血正常者的PAgT 分别为(14.01±1.05)%,(15.27±0.62)%,(16.83±0.57)%,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7);下颌分别为(12.83±1.64)%,(13.92±0.87)%,(15.44±0.92)%,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1);并且,上颌前牙、前磨牙、磨牙凝血正常者的PAgT 均高于下颌同名牙病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分别为0.028,0.047,0.044)。③Ⅲ、Ⅳ级病例拔牙创周围颌骨及牙槽突骨质较疏松,血供丰富,牙周膜面积较大。结论①阿司匹林可对重度牙周炎患牙(除下颌中切牙、侧切牙)拔牙创产生抗凝作用。②对于上、下颌牙列,前牙、前磨牙、磨牙创面正常凝血所需的PAgT 逐渐升高,依次更易受到该药抗凝作用的影响;同时,上颌拔牙创正常凝血所需的PAgT 高于下颌同名牙,故该药对上颌创面的影响较下颌明显。③患牙周围颌骨及牙槽突的血供、牙周膜面积等因素可影响拔牙创出血量;创面出血越多,其正常凝血的PAgT 越高,阿司匹林对其抗凝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拔牙 牙周炎 血小板聚集率 凝血
下载PDF
服用阿司匹林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与上颌牙周炎患牙拔牙创凝血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陆萌萌 庄晓华 高益鸣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8-332,共5页
目的:探讨服用阿司匹林者在上颌牙周炎患牙拔除后正常凝血所需的血小板聚集率(PAgT)水平和术前合理的停药天数。方法:选取90例接受单颗上颌重度牙周炎患牙拔除的服药者(100 mg/d),分为前牙组(A组)、前磨牙组(B组)和磨牙组(C组),每组30例... 目的:探讨服用阿司匹林者在上颌牙周炎患牙拔除后正常凝血所需的血小板聚集率(PAgT)水平和术前合理的停药天数。方法:选取90例接受单颗上颌重度牙周炎患牙拔除的服药者(100 mg/d),分为前牙组(A组)、前磨牙组(B组)和磨牙组(C组),每组30例,包括术前不停药、停药3d和5d者各10例。对其行以花生四烯酸(AA)为诱导剂的光学法血小板聚集率检测(LTA)后实施拔牙,根据拔牙创凝血分级表(Ⅰ级为正常,Ⅱ、Ⅲ级出血量依次增加)评估病例,分析术前不停药、不同停药时间对创面凝血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curve,SPSS11.6)探讨使用PAgT(AA诱导值)预判术后正常凝血的最佳诊断界值。结果:1Ⅱ级病例在A组中为3例不停药和1例停药3d者,在B组中为5例不停药、2例停药3d和1例停药5d者,在C组中为6例不停药、4例停药3d和1例停药5 d者;3组其余病例为Ⅰ级。2A、B、C组AA诱导值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10.15%、13.25%和16.5%。结论: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100 mg/d)在拔除单颗上颌前牙、前磨牙、磨牙重度牙周炎患牙前经LTA-AA检测,如PAgT≥10.15%、13.25%和16.5%,可预计拔牙创凝血正常,术前可不停药;反之出血量增加,前牙病例可停药3 d,前磨牙、磨牙病例可停药5 d,并完善创面止血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血小板聚集率 拔牙 凝血 光学法血小板聚集率检测
下载PDF
高掺量粉煤灰水泥注浆材料主要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贺平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84-286,共3页
利用正交实验法测试不同水灰比、固相比及速凝剂掺量的浆液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并依此试验结果探讨各性能间相互影响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水固比的降低,注浆材料的初凝、终凝时间、28 d抗压强度和结石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注浆材料的流动... 利用正交实验法测试不同水灰比、固相比及速凝剂掺量的浆液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并依此试验结果探讨各性能间相互影响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水固比的降低,注浆材料的初凝、终凝时间、28 d抗压强度和结石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注浆材料的流动性呈现出降低的趋势;随着速凝剂掺量的增加,注浆材料的主要物理力学特性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注浆材料 凝结时间 抗压强度 流动度 结石率
下载PDF
改良三腔硅胶尿管联合负压吸引护理膀胱血块填塞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绍英 陈春燕 简素仪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期187-190,共4页
目的研究改良三腔硅胶尿管联合负压吸引护理膀胱血块填塞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8年10月诊治的膀胱血块填塞患者160例分为改良组与普通组,各80例,改良组采用改良三腔硅胶尿管联合负压吸引方法,普通组采用普通三腔硅胶尿... 目的研究改良三腔硅胶尿管联合负压吸引护理膀胱血块填塞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8年10月诊治的膀胱血块填塞患者160例分为改良组与普通组,各80例,改良组采用改良三腔硅胶尿管联合负压吸引方法,普通组采用普通三腔硅胶尿管联合负压吸引方法。评估清除血块时间,比较两组患者血块清除量、血块大小、应用冲洗液量、血块清除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发生血块填塞的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改良组彻底清除血块时间以及护理后患者尿色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短于普通组(P<0.05);改良组患者清除血块大小以及血块量明显高于普通组,冲洗液用量明显少于普通组(P<0.05);改良组血块清除成功率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尿路感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与普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三腔硅胶尿管联合负压吸引护理应用于膀胱血块填塞可有效提高患者膀胱内部血块清除率,缩短清除时间,减少冲洗液用量以及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血块填塞 改良三腔硅胶尿管 负压吸引 血块清除率
下载PDF
银杏酮酯滴丸治疗ACS患者PCI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对PAR、ACT和ATⅢ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燕飞 李明英 +1 位作者 丁云 夏靓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13-115,共3页
目的 探讨银杏酮酯滴丸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聚集率(PAR)、活化凝血时间(ACT)和抗凝血酶(AT)Ⅲ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0月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行PCI... 目的 探讨银杏酮酯滴丸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聚集率(PAR)、活化凝血时间(ACT)和抗凝血酶(AT)Ⅲ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0月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行PCI的90例ACS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在PCI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联用银杏酮酯滴丸。治疗7d后,比较PAR、ACT、ATⅢ的变化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3个月后,比较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结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PA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ACT、AT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中,观察组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躯体活动受限、治疗满意度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CS患者PCI术后应用银杏酮酯滴丸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PAR、ACT、ATⅢ表达,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银杏酮酯滴丸 血小板聚集率 活化凝血时间 抗凝血酶Ⅲ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重度血瘀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氯吡格雷抵抗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麻新国 王卫清 +1 位作者 吴森林 张俊立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7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重度血瘀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10例冠心病重度血瘀证行PCI术后伴有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重度血瘀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10例冠心病重度血瘀证行PCI术后伴有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小板抑制率和残余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61%,高于对照组的8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血小板抑制率及残余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及残余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重度血瘀证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血小板抑制率,减轻氯吡格雷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瘀证 重度 氯吡格雷抵抗 血府逐瘀汤 中医证候 血小板抑制率 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
下载PDF
自体血凝块技术在输尿管软镜碎石中的应用
17
作者 高五岳 刘贝贝 +5 位作者 郭园园 孙巍 王成勇 李立强 徐亮 刘建民 《中华全科医学》 2024年第7期1121-1124,共4页
目的通过在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手术中应用自体血凝块技术的效果比较来评价自体血凝块技术的适用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2年6月—2024年2月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的65例结石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 目的通过在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手术中应用自体血凝块技术的效果比较来评价自体血凝块技术的适用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2年6月—2024年2月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的65例结石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使用自体血凝块技术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5例。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取石次数、住院时间、术后残留2 mm结石例数、术后残留4 mm结石例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BMI、结石数量、结石位置以及累积结石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54.97±7.06)min]较对照组[(68.14±9.75)min]缩短,术中取石次数[(11.50±3.04)次]明显少于对照组[(20.77±3.36)次],术后残留2 mm结石例数(8例)明显少于对照组(2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残留4 mm结石例数、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中使用自体血凝块技术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及安全性。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取石次数,提高术后无结石率,使得临床无意义残余结石碎片的发生率最小化,从而可能降低结石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凝块 残余碎片 输尿管软镜 无结石率
原文传递
Impact of Blood Clot in Oocyte-Corona-Cumulus Complex dur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18
作者 Yu-ling HUANG Xiao-ling LONG +2 位作者 Yong FAN Wen-hong ZHANG Hong-zi DU 《Journal of Reproduction and Contraception》 CAS 2012年第1期57-63,共7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pact of blood clots in the oocyte-corona-cumulus complexes (OCCC) dur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Methods The OCCCs were harvested from the patients undergoing l...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pact of blood clots in the oocyte-corona-cumulus complexes (OCCC) dur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Methods The OCCCs were harvested from the patients undergoing long protocol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The OCCCs with blood clots removed or not, were randomly grouped into A or B. The OCCCs without blood clots were group C (the control).Results The patient's age, infertility duration, the average GN consumption, the average days of superovulation and an average number of harvested oocyte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3 groups. The fertilization rate and 2PN rate in group A were the highest, which were 85.4% and 71.1%, respectively, followed by group C, which were 77.5% and 64.9%, respectively. The lowest fertilization rate and 2PN rate were in group B, 75.8% and 62.2%, respectively. Those in group 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s B and C (P〈0.01), 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B and group C. The implantation rates and pregnancy rate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3 groups after transplantation, even if group A got the highest rate among the 3 groups. Conclusion Removing the blood clots in OCCC can improve the outcome of IVF-ET without increasing the cost and complexity of the 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 blood clot fertilization rate PREGNANCY
原文传递
新型促凝试剂检测低分子肝素抗凝活性体外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史旭波 王建旗 +2 位作者 王吉云 侯晓霞 马志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566-1568,共3页
目的探讨活化凝血时间(ACT)新型促凝试剂检测低分子肝素(LMWH)的灵敏性。方法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招募30例健康志愿者,抽取血标本依次加入不同剂量LMWH(达肝素钠),最终血标本达肝素钠浓度范围为0.1—1.8U/ml,分别应用新... 目的探讨活化凝血时间(ACT)新型促凝试剂检测低分子肝素(LMWH)的灵敏性。方法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招募30例健康志愿者,抽取血标本依次加入不同剂量LMWH(达肝素钠),最终血标本达肝素钠浓度范围为0.1—1.8U/ml,分别应用新型促凝剂磁棒与传统促凝剂高岭土测定ACT、纤维蛋白凝结速率(CR)值,对不同达肝素钠浓度与相应的ACT、CR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求得回归方程。结果随达肝素钠浓度增加,用2种促凝剂分别测得的ACT值均逐渐延长而CR值逐渐减小,2种促凝剂的ACT值均与达肝素钠浓度成直线相关关系(P〈0.01),CR值均与达肝素钠浓度呈指数相关关系(P〈0.01)。分析ACT值与达肝素钠浓度的直线回归方程发现,磁棒的直线斜率明显高于高岭土(1097.6s/U比59.3s/U,P〈0.01)。结论新型促凝试剂磁棒对达肝素钠抗凝活性灵敏性较高,有可能用于临床LMWH抗凝活性的床旁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低分子量 体外研究 活化凝血时间 凝结速率 试剂
原文传递
4.5 Gy γ射线照射后比格犬凝血机制的改变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振虎 王宁 +12 位作者 李明 邢爽 黄海潇 欧红玲 熊国林 赵燕芳 谢玲 王金香 缪竞诚 朱南康 张学光 罗庆良 从玉文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 比格犬4.5 Gy γ射线照射后,经综合对症和细胞因子2种治疗,观察其凝血机制的改变.方法 血小板体外聚集实验、血栓弹力图(TEG)描记分法、出凝血时间检测.结果 照后7 d照射对照组、综合对症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TEG凝固时间(K... 目的 比格犬4.5 Gy γ射线照射后,经综合对症和细胞因子2种治疗,观察其凝血机制的改变.方法 血小板体外聚集实验、血栓弹力图(TEG)描记分法、出凝血时间检测.结果 照后7 d照射对照组、综合对症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TEG凝固时间(K)值升高,而细胞因子治疗组则变化不明显.照射后14 d照射对照组TEG各项参数变化最为明显,表现为凝血反应时间(r)、凝固时间(k)、r+k和血栓最大凝固时间(M)值大幅度升高,凝血时间、血栓最大凝固时间延迟,血栓最大弹力度(Ma)值大幅度下降,血栓最大弹力幅度减小.细胞因子治疗组各项参数均好于综合对症组.照射对照组照射后14 d凝血酶时间明显延长,综合对症和细胞因子组于照后2-3周凝血酶时间最长,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照后42 d,血小板体外聚集实验综合对症组75%动物血小板聚集功能处于极低水平(正常值的20%以下),而细胞因子对症组仅有33%动物血小板聚集功能处于极低水平.结论 细胞因子新组合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放射病比格犬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聚集率 凝血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