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OH)_2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常照荣 李苞 +1 位作者 李云平 魏献军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566-568,共3页
合成了结晶程度较高的Co(OH)2,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充放电实验表明:Co(OH)2具有一定的放电比容量:98.4mAh/g,多次充放电实验表明它的容量较为稳定。循环伏安实验表明:氢氧化钴电极具有一定的可逆性。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说明:电... 合成了结晶程度较高的Co(OH)2,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充放电实验表明:Co(OH)2具有一定的放电比容量:98.4mAh/g,多次充放电实验表明它的容量较为稳定。循环伏安实验表明:氢氧化钴电极具有一定的可逆性。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说明:电极反应是在CoOOH和Co(OH)2之间进行的。通过对氢氧化钴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能进一步了解Co(OH)2作为添加剂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钴电极 电化学性能 氢氧化钴
下载PDF
Co(OH)_2和Ni粉对氢氧化镍电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蒋洪寿 张昊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28-632,共5页
采用三角波电位扫描、X射线衍射及恒流充放电曲线法研究了在氢氧化镍电极中添加Co( OH) 2 和 Ni粉后对电极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氢氧化镍电极中加入质量分数为 8% Co( OH) 2和 13% Ni粉时 ,电极的放电容量最高 ,电极在充放电循环过程... 采用三角波电位扫描、X射线衍射及恒流充放电曲线法研究了在氢氧化镍电极中添加Co( OH) 2 和 Ni粉后对电极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氢氧化镍电极中加入质量分数为 8% Co( OH) 2和 13% Ni粉时 ,电极的放电容量最高 ,电极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的膨胀最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NI电池 氢氧化镍电极 co(oh)2 Ni粉
下载PDF
纳米β-Ni(OH)_2掺杂Al(OH)_3和Co(OH)_2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长久 柴小琴 钟胜奎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15-517,共3页
在一定温度下,采用NiC2O4·2H2O和NaOH进行固相反应,制备出纳米级β Ni(OH)2粉末。样品按一定比例掺杂Al(OH)3和Co(OH)2制备复合电极,详细讨论Al(OH)3和Co(OH)2含量对掺杂复合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XRD法研究了复合电极... 在一定温度下,采用NiC2O4·2H2O和NaOH进行固相反应,制备出纳米级β Ni(OH)2粉末。样品按一定比例掺杂Al(OH)3和Co(OH)2制备复合电极,详细讨论Al(OH)3和Co(OH)2含量对掺杂复合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XRD法研究了复合电极充放电前后的结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β Ni(OH)2纳米粉体加入含量5%的Al(OH)3、10%的Co(OH)2和10%的镍粉,并以泡沫镍为集流体在10MPa压力下压制出镍正极材料,其掺杂粉体的振实密度大于1.35g/cm3,结构稳定,开路电位达0.768V,电极以25mA/cm2电流充电,以4mA/cm2放电,终止电位为0.2V(相对于HgO/Hg电极)时,放电时间高于8.67h,电极放电电位平稳,容量较大,活性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Β-NI(oh)2 掺杂 AL(oh)3 co(oh)2 电化学性能 化学电源
下载PDF
包覆Co(OH)_2和CoOOH的球形Ni(OH)_2电极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唐致远 王岩 +2 位作者 耿鸣明 许峥嵘 荣强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73-275,共3页
球形Ni(OH)2表面改性可以有效地改善MH-Ni电池的性能。主要研究了球形Ni(OH)2表面包覆Co(OH)2和CoOOH以及它们的电极性能。实验结果证明,包覆Co(OH)2虽然容量比较高,活化快,但振实密度较小。而包覆CoOOH的球形Ni(OH)2不但振实密度高,而... 球形Ni(OH)2表面改性可以有效地改善MH-Ni电池的性能。主要研究了球形Ni(OH)2表面包覆Co(OH)2和CoOOH以及它们的电极性能。实验结果证明,包覆Co(OH)2虽然容量比较高,活化快,但振实密度较小。而包覆CoOOH的球形Ni(OH)2不但振实密度高,而且制成的电极具有放电电压高,比容量高,活化次数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NI电池 co(oh)2 coOoh NI(oh)2 电极性能 正极添加剂 电解液
下载PDF
纳米β-Ni(OH)_2复合LiOH和Co(OH)_2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钟胜奎 刘长久 柴小琴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1-43,共3页
一定温度下,用NiC2O4·2H2O和NaOH进行固相反应,制备出纳米级β Ni(OH)2粉末。样品按一定比例掺杂LiOH和Co(OH)2制备复合电极,讨论LiOH和Co(OH)2含量对掺杂复合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β Ni(OH)2纳米粉体加入含量10%的LiOH... 一定温度下,用NiC2O4·2H2O和NaOH进行固相反应,制备出纳米级β Ni(OH)2粉末。样品按一定比例掺杂LiOH和Co(OH)2制备复合电极,讨论LiOH和Co(OH)2含量对掺杂复合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β Ni(OH)2纳米粉体加入含量10%的LiOH、10%的Co(OH)2和5%的镍粉、5%的乙炔黑,并以泡沫镍为集流体在6MPa压力下压制出镍正极材料,其结构稳定。电极以380mA/g电流充电,76mA/g放电,终止电压为0 6V时,比容量达280mAh/g,放电电位平稳,活性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电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纳米β-Ni(oh)2 Lioh co(oh)2 复合电极
下载PDF
Co(OH)_2/碳纸自支撑电极的合成及其无酶葡萄糖传感特性 被引量:1
6
作者 谢秋季 蒋慧玲 +2 位作者 裴苑娇 景钇淇 王瑞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02-1608,共7页
无酶电化学法检测葡萄糖虽然因具有准确、快速等优点备受到关注,但是用来修饰电极的纳米材料易团聚影响了其检测性能。然而,自支撑电极能有效地解决纳米材料的团聚现象。因此,本文拟采用恒电势法合成Co(OH)_2/碳纸自支撑电极,利用扫描... 无酶电化学法检测葡萄糖虽然因具有准确、快速等优点备受到关注,但是用来修饰电极的纳米材料易团聚影响了其检测性能。然而,自支撑电极能有效地解决纳米材料的团聚现象。因此,本文拟采用恒电势法合成Co(OH)_2/碳纸自支撑电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形貌进行表征,发现在碳纸上附着大量表面粗糙的纳米球。采用循环伏安法(CV)探讨了不同扫速与电流之间的线性关系,说明葡萄糖在此电极上的电催化反应的控制步骤为吸附控制;利用安培电流-时间法(I-t)检测了该电极对不同浓度葡萄糖的响应信号,发现该电极的电流响应与葡萄糖的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电极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良好的稳定性、重现性和抗干扰能力。此外,对葡萄糖注射液的检测具有良好的实测效果,其加标回收率为99.17%~101.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无酶电化学传感器 co(oh)_2纳米球
下载PDF
快速制备Co(OH)_(2)用于高效析氧 被引量:1
7
作者 邹祥宇 卫学玲 +3 位作者 包维维 艾桃桃 李文虎 寇领江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86-5192,共7页
简单快速地制备活性高、稳定好的电催化剂用于电解水制氢具有重要意义。以六水合硝酸钴为原料,利用三电极体系电化学工作站,在-1.0 V恒电位下在镍网上快速电沉积制备出Co(OH)_(2)@NF,采用XRD、XPS和SEM对Co(OH)_(2)@NF进行物相分析和形... 简单快速地制备活性高、稳定好的电催化剂用于电解水制氢具有重要意义。以六水合硝酸钴为原料,利用三电极体系电化学工作站,在-1.0 V恒电位下在镍网上快速电沉积制备出Co(OH)_(2)@NF,采用XRD、XPS和SEM对Co(OH)_(2)@NF进行物相分析和形貌表征,在1 mol/L KOH电解液中对其电催化析氧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超薄片状结构增加了Co(OH)_(2)@NF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增大了参与反应的有效活性位点数量。驱动10 mA/cm^(2)的电流密度需要过电位为280 mV,塔菲尔斜率为70 mV/dec;具有良好的析氧稳定性和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催化剂 电沉积 析氧反应 co(oh)_(2)@NF
下载PDF
Co(OH)_(2)/NiAl-LDH共修饰的α-Fe_(2)O_(3)光阳极增强光电化学分解水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关媛 杜琼蝶 +3 位作者 周永生 顾昕懿 王少莽 李忠玉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16-25,共10页
采用水热法在掺杂氟的SnO_(2)导电玻璃(FTO)上生长α-Fe_(2)O_(3)光阳极薄膜,通过负载不同量的NiAl-LDH及Co(OH)_(2)双助催化剂,对α-Fe_(2)O_(3)的水分解性能进行改进。通过XRD,SEM和XPS对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显示,Co(OH)_(2)/NiAl... 采用水热法在掺杂氟的SnO_(2)导电玻璃(FTO)上生长α-Fe_(2)O_(3)光阳极薄膜,通过负载不同量的NiAl-LDH及Co(OH)_(2)双助催化剂,对α-Fe_(2)O_(3)的水分解性能进行改进。通过XRD,SEM和XPS对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显示,Co(OH)_(2)/NiAl-LDH薄膜已成功制备,其在α-Fe_(2)O_(3)表面呈均匀分布的交联网状结构,该网状结构促进质子和反阴离子的快速转移,减少电解质溶液对α-Fe_(2)O_(3)的腐蚀。光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强碱性电解质溶液中,相比较于纯α-Fe_(2)O_(3)光阳极,[Co(OH)_(2)]_(1)/Ni_(3)Al-LDH/α-Fe_(2)O_(3)复合材料表现出较优的光电催化活性,光电流密度提高4倍,且在光照下的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Fe_(2)O_(3)光阳极 NiAl-LDH co(oh)_(2) 水分解性能 光电催化活性
下载PDF
Ni(OH)_(2)@Co(OH)_(2)核壳结构的构建及其在抗坏血酸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宇苗 陈志谦 田亮亮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1-105,共5页
二维过渡金属材料因其特殊的物理结构在电催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巨大的纵向比表面积使其容易发生团聚,限制了电催化性能的提高。采用协同腐蚀沉淀法(CEP)将Co(OH)_(2)纳米片[Co(OH)_(2)NSs]生长在Ni(OH)_(2)纳米笼[Ni(OH)_(2)... 二维过渡金属材料因其特殊的物理结构在电催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巨大的纵向比表面积使其容易发生团聚,限制了电催化性能的提高。采用协同腐蚀沉淀法(CEP)将Co(OH)_(2)纳米片[Co(OH)_(2)NSs]生长在Ni(OH)_(2)纳米笼[Ni(OH)_(2)NCs]支架上,改善了其团聚问题。作为抗坏血酸(AA)检测电极,Ni(OH)_(2)NCs@Co(OH)_(2)NSs/玻碳电极[Ni(OH)_(2)NCs@Co(OH)_(2)NSs/GCE]在2.5~1.55 mmol/L范围内,灵敏度高达113μA/(mmol/L·cm^(2)),高于Co(OH)_(2)NSs/GCE和Ni(OH)_(2)NCs/GCE,证明将二维过渡金属材料固定在空心支架上可有效提高电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h)_(2)纳米片 Ni(oh)_(2)纳米笼 协同腐蚀沉淀法 电化学传感器 抗坏血酸
下载PDF
电化学法制备Co(OH)_(2)/Cu(OH)_(2)异质结电极及其作为析氧电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金春 葛性波 +3 位作者 段定岑 任森 丁宗琴 李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78-183,共6页
贵金属IrO_(2)和RuO_(2)被广泛认为是优异的析氧(OER)催化剂,但是高成本限制其应用与发展,故开发高效的非贵金属OER催化剂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前景。采用简便的电化学法制备了一种三维异质结电极Co(OH)_(2)/Cu(OH)_(2)作为优良的OE... 贵金属IrO_(2)和RuO_(2)被广泛认为是优异的析氧(OER)催化剂,但是高成本限制其应用与发展,故开发高效的非贵金属OER催化剂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前景。采用简便的电化学法制备了一种三维异质结电极Co(OH)_(2)/Cu(OH)_(2)作为优良的OER催化剂。Co(OH)_(2)/Cu(OH)_(2)由于其三维异质结构,使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充足的活性位点,同时调节了表面Co的电子结构进而提高OER活性,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性能。在1mol/L KOH溶液中,Co(OH)_(2)/Cu(OH)_(2)能在270mV的低过电位下达到10mA/cm2,并且能保持在100mA/cm2的大电流密度下较长时间进行OER反应,是一种优良的OER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水 电化学法 析氧反应 异质结 co(oh)_(2)/Cu(oh)_(2)
下载PDF
Deposition of Pd on Co(OH)_(2) nanoplates in stabilizer-free aqueous phase for catalytic reduction of 4-nitrophenol
11
作者 Zeng-min TANG Ling ZHANG +1 位作者 Jing-jing DU Li-jian XU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994-2002,共9页
Palladium-supported cobalt hydroxide(Co(OH)_(2)-Pd) nanoplates were fabricated in an aqueous solution and employed as a catalyst for the reduction of 4-nitrophenol.For the preparation of Co(OH)2-Pd,Pd nanoparticles we... Palladium-supported cobalt hydroxide(Co(OH)_(2)-Pd) nanoplates were fabricated in an aqueous solution and employed as a catalyst for the reduction of 4-nitrophenol.For the preparation of Co(OH)2-Pd,Pd nanoparticles were anchored on the Co(OH)_(2) nanoplates after the reduction of Na;PdCl;by ascorbic acid in the absence of a stabilizer at room temperature.The observations under transmiss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reveal that Pd nanoparticles with a size of 2-5 nm are uniformly dispers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Co(OH)_(2) nanoplates.In catalytic test,the conversion of 4-nitrophenol to 4-aminophenol is completed within 6 min in the presence of Co(OH)_(2)-Pd(1000) nanoplates with2.18 at.% Pd,and the corresponding kinetic constant is 0.0089 s;in the first test.The catalyst retains relatively high activity after several cycles.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Co(OH)_(2)-Pd(1000) nanoplates exhibit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toward the reduction of 4-nitrophenol in the presence of NaB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 nanoparticles co(oh)_(2)nanoplates free stabilizer catalyst 4-NITROPHENOL
下载PDF
Tailoring electron transfer with Ce integration in ultrathin Co(OH)_(2) nanosheets by fast microwave for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12
作者 Ya-Nan Zhou Ruo-Yao Fan +7 位作者 Shu-Yue Dou Bin Dong Yu Ma Wen-Li Yu Meng-Xuan Li Yu-Lu Zhou Chen-Guang Liu Yong-Ming Chai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8期299-305,I0007,共8页
The intrinsic activity of Co(OH)_(2) for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may be elaborately improved through the suitable valence adjustment.Ce modification at electronic level is proved to be an efficient strategy owin... The intrinsic activity of Co(OH)_(2) for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may be elaborately improved through the suitable valence adjustment.Ce modification at electronic level is proved to be an efficient strategy owing to the flexible transformation of Ce^(3+)/Ce4+.Herein,Ce0.21@Co(OH)_(2) with the optimized Ce doping have been fabricated to tailor the fast electron transfer for the enhanced activity and stability for OER.Firstly,the obtained core-shell structure composed of vertical loose Co(OH)_(2) sheets not only exposes a large number of active sites,but also provides channels for Ce doping.Secondly,the high pressure microwave with instantaneous heating can fast introduce Ce into Co(OH)_(2),obtaining Cex@Co(OH)_(2) with well dispersion and close integration.The intimated interaction between Ce and Co species may provide the"d-f electronic ladders"for accelerating electron transfer of the catalytic surface.Meanwhile,Ce promotes the formation of Co-superoxide intermediate and/or the release of oxygen,which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rate-determining step for OER.The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s confirmed the low overpotential of 300 m V at 10 m A cm^(-2) and great stability of Ce0.21@Co(OH)_(2) for OER.This work demonstrates a meaningful approach to realize the tuned electronic structure through metal dop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thin co(oh)_(2) Ce doping Electron regulation High pressure microwav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下载PDF
Co_(3)O_(4)/C@GF柔性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13
作者 胡晓霞 王春华 +2 位作者 谈甜甜 邢彦军 刘小杰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74,共5页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PDA改性石墨毡柔性基底上生成纳米片阵列结构的Co(OH)_(2),并以此为生长模板进一步在2-甲基咪唑中生长ZIF-67,通过程序升温热处理后形成Co_(3)O_(4)多级分层结构,得到两种Co_(3)O_(4)/C@GF柔性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PDA改性石墨毡柔性基底上生成纳米片阵列结构的Co(OH)_(2),并以此为生长模板进一步在2-甲基咪唑中生长ZIF-67,通过程序升温热处理后形成Co_(3)O_(4)多级分层结构,得到两种Co_(3)O_(4)/C@GF柔性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柔性电极ZIF-67→Co_(3)O_(4)/C@GF展示出比Co(OH)_(2)→Co_(3)O_(4)/C@GF更高的面积比电容和较低的电荷转移电阻及离子扩散电阻。这主要是因为多级分层结构有利于增加单位面积活性物质的载量,提高能量密度,同时增加了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促进电解液的吸收和扩散,加速反应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沉积 柔性电极 co(oh)_(2) ZIF-67 co_(3)O_(4) 石墨毡
下载PDF
控制结晶法合成表面富含钴的尖晶石LiMn_(2-x)Co_xO_4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国昀 姜长印 +1 位作者 万春荣 应皆荣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19,23,共4页
为了解决尖晶石LiMn2O4在高温下的容量衰减问题,制备出了表面富含钴的尖晶石LiMn2-xCoxO4。采用控制结晶工艺在Mn3O4颗粒表面包覆一层β Co(OH)2,以包覆Co(OH)2的Mn3O4为前驱体,与LiOH·H2O混合,在750℃下反应20h,合成表面富含钴的L... 为了解决尖晶石LiMn2O4在高温下的容量衰减问题,制备出了表面富含钴的尖晶石LiMn2-xCoxO4。采用控制结晶工艺在Mn3O4颗粒表面包覆一层β Co(OH)2,以包覆Co(OH)2的Mn3O4为前驱体,与LiOH·H2O混合,在750℃下反应20h,合成表面富含钴的LiMn2-xCoxO4。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合成的LiMn2-xCoxO4为尖晶石结构,没有杂相。扫描电镜和能量散射光谱(EDS)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尖晶石LiMn2-xCoxO4为类球形,而且表面富含钴。这种表面富含钴的尖晶石LiMn2-xCoxO4在高温下仍然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55℃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01mAh·g-1,15次充放电循环之后,仍保持初始放电容量的99%。而尖晶石LiMn2O4在15次循环后,仅能保持初始放电容量的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结晶法 合成 尖晶石 LiMn2-xcoxO4 锂离子蓄电池 正极材料
下载PDF
Co修饰活性炭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宝宏 殷金玲 +1 位作者 田娟 于立娟 《应用科技》 CAS 2005年第1期53-55,共3页
为提高碳电容器的容量,采用Co2+真空浸渍、碱化处理的方法对活性炭电极进行了修饰.采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寿命试验及漏电流测量等方法对Co修饰后的电极及电容器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Co修饰后的活性炭电极的比容量比未修饰的... 为提高碳电容器的容量,采用Co2+真空浸渍、碱化处理的方法对活性炭电极进行了修饰.采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寿命试验及漏电流测量等方法对Co修饰后的电极及电容器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Co修饰后的活性炭电极的比容量比未修饰的活性炭电极提高26.8%,组成电容器后经1000次循环,电容量仍保持在91%以上,且该电容器漏电流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活性炭 co(oh)2
下载PDF
以β-Co(OH)_2为前驱体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_2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阳兴 万春荣 +1 位作者 姜长印 朱永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44-46,50,共4页
对LiCoO2 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控制结晶法合成出来的层状结构β-Co(OH)2 作为前驱体,和LiOH混和煅烧,制备出高活性的具有层状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试验中,通过差热 热重法分析... 对LiCoO2 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控制结晶法合成出来的层状结构β-Co(OH)2 作为前驱体,和LiOH混和煅烧,制备出高活性的具有层状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试验中,通过差热 热重法分析了煅烧过程的反应机理; X 光衍射谱表明制得的LiCoO2 为α-NaFeO2 层状结构的 HT-LiCoO2; 扫描电镜照片显示β-Co(OH)2 是LiCoO2 优良的前驱体; 性能测试表明制得的LiCoO2 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其首次充电容量为150.1 m Ah/g, 放电容量为143.8 m Ah/g, 充放电效率为95.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coO2 电化学性能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原文传递
Self-assemble construction of hetero-structured Co(OH)_(2)/MXene aerogel toward Li-S batteries as a self-supported host and bifunctional catalyst
17
作者 Yang Liu Ke Tan +6 位作者 Sen Liu Xu Zhang Mao-Qiang Shen Xue-Sen Liu Xin-Yue Gao Lin-Rui Hou Chang-Zhou Yuan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5652-5663,共12页
The shuttling diffusion of polysulfides is a bottleneck that seriously limits the performance of Li-S batteries.Purposeful construction of sulfur cathodes with reliable trapping ability of polysulfides is the key to o... The shuttling diffusion of polysulfides is a bottleneck that seriously limits the performance of Li-S batteries.Purposeful construction of sulfur cathodes with reliable trapping ability of polysulfides is the key to overcome such limitation.Herein,a hierarchical porous architecture,i.e.,Co(OH)_(2)sheets bonded Ti_3C_(2)T_x MXene aerogel(Co(OH)_(2)/MXA),is constructed via a facile selfassembled approach and used as an efficient free-standing polysulfides reservoir.The interconnected three-dimensional(3D)porous network with void space and strong interfacial interaction not only enables high sulfur loading but facilitates fast ion and electron transport.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results confirm the hetero-framework exhibits outstanding immobilization and conversion ability for polysulfides due to its polar surface and bifunctional catalytic activities toward both formation and decomposition of Li2S.The optimized Co(OH)_(2)/MXA cathode delivers excellent rate capability(407 mAh·g^(-1)at 5C)with a sulfur loading of 2.7 mg·cm^(-2),and ultra-stable cycling performance as an extremely small capacity decay of~0.005%per cycle within 1700 cycles at 1C is achieved with a high sulfur loading of 6.7 mg·cm^(-2).More significantly,our design structural/componential methodology here promises the MXene-based aerogel electrodes for LiS batteries and beyo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aerogel co(oh)_(2)sheets Hetero-architecture Self-standing hosts Li-S batteries
原文传递
Mg(OH)_2共沉淀同位素稀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酱油中的微量铅 被引量:6
18
作者 曾祥程 李剑 +2 位作者 李文棣 郑冰 黄志勇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7-181,共5页
目的:建立Mg(OH)2共沉淀和同位素稀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D-ICP-MS)法测定酱油样品中的微量铅。方法:考察并优化pH值和Mg(NO3)2添加量对Pb共沉淀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采用Mg(OH)2共沉淀法可有效去除酱油中大量的可溶性... 目的:建立Mg(OH)2共沉淀和同位素稀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D-ICP-MS)法测定酱油样品中的微量铅。方法:考察并优化pH值和Mg(NO3)2添加量对Pb共沉淀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采用Mg(OH)2共沉淀法可有效去除酱油中大量的可溶性盐。用ID-ICP-MS测定酱油中微量Pb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3.0%,RSD≤0.4%。结论:利用建立的方法测定13种市售酱油中的微量铅,铅含量在0.01~0.21mg/L之间,均未超过相关的国家标准(GB2717-2003)限量(≤1.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Mg(oh)_2共沉淀 同位素稀释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原文传递
氢还原法制备超细钴粉 被引量:1
19
作者 昝林寒 杨滨 +2 位作者 汪云华 赵家春 范兴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1-575,共5页
采用CoSO4加过量NaOH制取的Co(OH)2浆液,在低氢气分压(1MPa)下,水热氢还原法制得了平均粒度120nm,纯度96%的类球形超细钴粉。并对超细钴粉进行二次高温(700℃)氢还原,粒径只长大到200nm左右,纯度高达99.68%。通过控制二次还原温度可以... 采用CoSO4加过量NaOH制取的Co(OH)2浆液,在低氢气分压(1MPa)下,水热氢还原法制得了平均粒度120nm,纯度96%的类球形超细钴粉。并对超细钴粉进行二次高温(700℃)氢还原,粒径只长大到200nm左右,纯度高达99.68%。通过控制二次还原温度可以得到密排六方(hcp)、面心立方(fcc)两种结构的钴粉。对Co(OH)2浆体氢还原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还原 co(oh)2 超细钴粉
下载PDF
前驱物颗粒的形貌对钴粉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高晋 王洪军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5-18,27,共5页
研究了球形草酸钴、球形Co(OH) 2 的制备方法及其颗粒形貌和晶体结构 ,并以此为前驱物还原制备金属钴粉 ,对钴粉颗粒形貌与其前驱物颗粒形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 前驱物 球形草酸钴 球形co(oh)2 形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