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our for the inexperienced? Migration count data suggest mostly juvenile Greater Spotted Eagles appear in coastal peninsulas in China
1
作者 Xu Shi Xiaoping Wang +2 位作者 Qian Wei Qiwei Lin Lei Zhu 《Avian Research》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249-254,共6页
Soaring bird migration often relies on suitable terrain and airflow;therefore,route selection is vital for successful migration.While age and experience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key factor influencing migration route s... Soaring bird migration often relies on suitable terrain and airflow;therefore,route selection is vital for successful migration.While age and experience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key factor influencing migration route selection among soaring raptors in the African-Eurasian Flyway,how they shape the migration route of soaring raptors in East Asia is still largely unknown.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potential variations in the routes and timing in autumn migration of juvenile and older soaring birds,using count data of Greater Spotted Eagles(Clanga clanga)from two coastal sites and two inland sites in China.From 2020 to 2023,we recorded a total of 340 individuals,with the highest site averaging over 90 individuals per autumn,making it one of the world’s top single-season counts and thus a globally important site for this species.We found that 82% and 61% records from coastal sites were juveniles,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land sites(15% and 24%).Juveniles at all four sites exhibited markedly earlier median passage time than non-juveniles,with brief overlapping in their main migration periods.Both coastal sites are located on the tip of peninsulas stretching southwest,requiring long overwater flights if crossing the Bohai Bay or Beibu Gulf,which would be energetically demanding and increase mortality risk.Experienced individuals may have learned to avoid such terrain and subsequent detour,while juveniles are more prone to enter these peninsulas due to lack of experience and opportunities for social learning,or following other raptor species that are more capable of powered flight.Our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age and experience in migration route selection of large soaring bi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nga clanga east asia greater Spotted Eagle JUVENILE Migration route Social learning
下载PDF
战前日本的“海上帝国”建设与“文化共同体”构想 被引量:7
2
作者 陈秀武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3-90,共8页
战前日本"海上帝国"的建设经历了77年。其中有两个大的历史时期可被称为"海上帝国"时期,即日俄战后至1919年的第一期和1936至1945年的第二期。日本殖民者除了对占领地进行军政统治外,还虚构了以"亚洲门罗主义&... 战前日本"海上帝国"的建设经历了77年。其中有两个大的历史时期可被称为"海上帝国"时期,即日俄战后至1919年的第一期和1936至1945年的第二期。日本殖民者除了对占领地进行军政统治外,还虚构了以"亚洲门罗主义"、"东亚协同体"和"大东亚共荣圈"为口号的"文化共同体",以进行更有效的殖民统治。日本海军在这些口号的装点下,完成了"海主陆从"的夙愿,开启了疯狂抢占制海权的扩张活动,并将国家最终引向覆灭。本论涉及的"文化共同体",实际是"海上帝国"建设的文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前日本 海上帝国 亚细亚门罗主义 大东亚共荣圈 文化共同体
下载PDF
竹内好鲁迅研究批判 被引量:4
3
作者 韩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52-67,共16页
以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契机,日本学者竹内好释放了对侵华战争的负疚感,并通过解散中国研究会、废刊《中国文学》等行为,表达自己对"大东亚战争"的拥护。在"二战"进入白热化阶段、日本陷入绝境的现状下,竹内好将鲁迅... 以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契机,日本学者竹内好释放了对侵华战争的负疚感,并通过解散中国研究会、废刊《中国文学》等行为,表达自己对"大东亚战争"的拥护。在"二战"进入白热化阶段、日本陷入绝境的现状下,竹内好将鲁迅塑造为一个回心于"无"的绝对文学者,以此来否定"哲学的结构"的西洋近代文化,建构"文学的结构"的"大东亚文化"。战后,竹内好则从作为"大东亚战争"之"意识形态翼赞"的"近代的超克"论述里,发明了反近代主义的"作为方法的亚洲"。追求东亚主体性的反近代主义的近代,既是竹内好之始终未变的思想轴心,也是其根本悖论之所在,并形成了一种反人道的文学主义的法西斯倾向。实际上,文学主义的法西斯不仅是竹内好个人的特点,而且是20世纪以来的各种激进主义的反近代性思想及其历史实践的普遍性特征,这使今日世界依然游荡着法西斯的幽灵。竹内好生发于"二战"时期的文学思想、政治思考和鲁迅研究,似乎印证了本雅明对法西斯美学的政治批判:近代社会中的"人类的异化已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至于它能把自身的毁灭当作放在首位的审美快感来体验。这便是法西斯求助于美学的政治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内好 《鲁迅》 “大东亚战争” 近代的超克 作为方法的亚洲
下载PDF
近现代中日文学的交错空间——兼论伪满文坛日本文人的创作 被引量:3
4
作者 祝力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6-152,共7页
中国近现代文学与日本"昭和文学"的际会,在时间与空间的双重概念上构筑了伪满文坛。中日文学研究界对伪满文学的归属认定虽然不尽相同,但显而易见的是,伪满文坛上活跃的中日两国文人以及他们使用汉语和日语等多语种进行的创作... 中国近现代文学与日本"昭和文学"的际会,在时间与空间的双重概念上构筑了伪满文坛。中日文学研究界对伪满文学的归属认定虽然不尽相同,但显而易见的是,伪满文坛上活跃的中日两国文人以及他们使用汉语和日语等多语种进行的创作,共同勾绘了近现代中日文学之间的一个交错空间。本文聚焦在伪满文坛活跃的日本文人,以汇聚中日两国作家作品的大东亚文学者大会为线索,通过解读日本文人对该大会文艺性质的理论批判,兼论日本作家在伪满洲国的小说创作,透视作家创作意图在作品中的投射,揭示伪满文坛日本文人在实质上对战争展开的抵制和对日本侵略行径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中日文学 伪满文坛 大东亚文学者大会 《满洲评论》
下载PDF
西田哲学中的“东亚共荣圈”原理——兼与军部的“大东亚共荣圈”理论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玲 胡博实 《外国问题研究》 2012年第3期38-42,共5页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西田几多郎提出了面向世界的历史课题,即"世界性的世界形成主义"。西田的世界观是以东亚为视角、以日本为中心的世界观,其目的是将"八纮为宇"的"皇道精神"发挥于世界。在日本政府已经确...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西田几多郎提出了面向世界的历史课题,即"世界性的世界形成主义"。西田的世界观是以东亚为视角、以日本为中心的世界观,其目的是将"八纮为宇"的"皇道精神"发挥于世界。在日本政府已经确立"大东亚共荣圈"的亚洲战略之后,西田提出"东亚共荣圈"理念,试图从哲学的世界观、文化观角度解读并深化日本政府的"大东亚共荣圈"理论。西田的"东亚共荣圈"中包含浓厚的日本历史特殊性和日本民族优越论的倾向,与军部法西斯的"大东亚共荣圈"殊途同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共荣圈” “大东亚共荣圈” 世界性
下载PDF
中南亚:美国主导下的地缘政治现实及其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思灵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30,共15页
近年来,作为一个重要的地缘政治概念,"中南亚"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注意和研究。从概念区别来看,"中南亚"的出现与一般意义上的地区主义概念差别较大,它是美国主导下出现的地缘政治概念,是中东的延伸。从地缘位置来... 近年来,作为一个重要的地缘政治概念,"中南亚"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注意和研究。从概念区别来看,"中南亚"的出现与一般意义上的地区主义概念差别较大,它是美国主导下出现的地缘政治概念,是中东的延伸。从地缘位置来看,中南亚紧邻我国,美国对中南亚的控制和影响对我国能源、社会、国家安全等具有重要影响,这无疑值得我们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南亚 地缘政治 安全形势 大中东
下载PDF
19世纪以来日本东亚秩序观的主要历史演变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青磊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67-71,共5页
在19世纪至今的近两个世纪中,日本的东亚秩序观伴随着世情及日本国情的变化经历了多次的变化,主要有三次变化,即亚洲主义—大东亚共荣圈—东亚共同体。亚洲主义—大东亚共荣圈—东亚共同体虽然时间跨度很大,但是却一脉相承,都有一种&qu... 在19世纪至今的近两个世纪中,日本的东亚秩序观伴随着世情及日本国情的变化经历了多次的变化,主要有三次变化,即亚洲主义—大东亚共荣圈—东亚共同体。亚洲主义—大东亚共荣圈—东亚共同体虽然时间跨度很大,但是却一脉相承,都有一种"亚洲联合"的思想在里面,大东亚共荣圈只是对亚洲主义的一种扭曲。了解日本东亚秩序观的变化及其实质,利于东亚各国在"东亚共同体"的建设过程中采取积极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秩序观 亚洲主义 大东亚共荣圈 东亚共同体
下载PDF
岛崎藤村战争责任问题考
8
作者 刘晓芳 《日本问题研究》 CSSCI 2015年第6期66-74,共9页
文章从岛崎藤村与战争责任相关的几大"悬案"入手,通过对他在战争期间参加的文学组织及相关活动中的具体表现的分析,以及对藤村的战争体验、藤村文学所反映的战争观的考察,尝试着对其战争责任问题进行了厘清和评判,从而为彻底... 文章从岛崎藤村与战争责任相关的几大"悬案"入手,通过对他在战争期间参加的文学组织及相关活动中的具体表现的分析,以及对藤村的战争体验、藤村文学所反映的战争观的考察,尝试着对其战争责任问题进行了厘清和评判,从而为彻底清算日本文学家的战争责任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崎藤村 大东亚文学家大会 日本文学报国会 战争观 战争责任
下载PDF
“大东亚战争”时期日本殖民主义政策面面观——《艺文》第1卷第6号读解
9
作者 刘春英 《日本学论坛》 2008年第1期35-40,共6页
1941年末,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大东亚战争",翌年3月始,又举办一系列"满洲"建国十周年的"庆典"活动,此间出版的《艺文》杂志第1卷第6号,鲜明地反映了该特殊时期"满洲"日本殖民主义政策的面面观及... 1941年末,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大东亚战争",翌年3月始,又举办一系列"满洲"建国十周年的"庆典"活动,此间出版的《艺文》杂志第1卷第6号,鲜明地反映了该特殊时期"满洲"日本殖民主义政策的面面观及殖民地民众的思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东亚战争” 《艺文》 “大东亚共荣圈”
下载PDF
鲁迅晚年与日本三大文人的交往史实考订 被引量:4
10
作者 武继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22-131,共10页
1935年5月至1936年2月期间,鲁迅在上海分别会见了三位日本文坛的显赫人物,若按会见时间顺序排列,他们是白桦派著名作家长与善郎、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大诗人野口米次郎和新感觉派代表人物横光利一。鲁迅跟长与善郎和野口米次郎的两次会谈,... 1935年5月至1936年2月期间,鲁迅在上海分别会见了三位日本文坛的显赫人物,若按会见时间顺序排列,他们是白桦派著名作家长与善郎、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大诗人野口米次郎和新感觉派代表人物横光利一。鲁迅跟长与善郎和野口米次郎的两次会谈,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上虽然不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牵涉这三次会见仍然有一些实质性问题没有答案。要探讨的实质性问题其实就一个,即希望搞清楚30年代鲁迅的日本观。在这个问题上,过去的研究文章尽管数量不少,但都没有得出一个立足于史实的结论。也许讨论这个话题本身就是对先行研究的一种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讲,提供的史实依据至少能够为勾勒30年代鲁迅日本观的真实轮廓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一.二八事变” “日支亲善” 政治嗅觉 “大东亚共荣”
下载PDF
中国全面抗战时期的东亚国际秩序研究
11
作者 祁怀高 王欣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79-83,共5页
在1937-1945年的中国全面抗日战争期间,东亚地区存在着两种国际秩序的较量:以"门户开放"为特征、美国主导建立的华盛顿体系;以"共存共荣"为特征、日本企图建立的"大东亚共荣圈"。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导致... 在1937-1945年的中国全面抗日战争期间,东亚地区存在着两种国际秩序的较量:以"门户开放"为特征、美国主导建立的华盛顿体系;以"共存共荣"为特征、日本企图建立的"大东亚共荣圈"。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导致了华盛顿体系的崩溃;太平洋战争之后,日本初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建立起"大东亚共荣圈"。但随着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日本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只是昙花一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盛顿体系 东亚新秩序 大东亚新秩序 中国抗战
下载PDF
大东亚会议的本质及其对伪满政权的影响
12
作者 季泓旭 《日本问题研究》 2017年第2期30-36,共7页
大东亚会议是日本为巩固和强化对占领地区的控制于1943年11月初主办的"首脑会议",是日本操纵下的一场徒具象征意义的检阅。对于伪满洲国来说,在大东亚会议的政治展示背后更具有深刻的内涵,标志着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后期对伪满... 大东亚会议是日本为巩固和强化对占领地区的控制于1943年11月初主办的"首脑会议",是日本操纵下的一场徒具象征意义的检阅。对于伪满洲国来说,在大东亚会议的政治展示背后更具有深刻的内涵,标志着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后期对伪满洲国在其侵略体系中地位的强化与再确认。由此可见,日本精心策划的大东亚会议就是其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加紧强化对各仆从政权的控制而召开,并基本达到预期目的,促使伪满洲国进一步"国防国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东亚会议 伪满洲国 战时宣传
下载PDF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的回教政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锦祥 《日本研究》 2020年第3期62-71,共10页
本文从档案出发,探讨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回教政策的动机及具体内涵。经考证得知,支配这一时期日本回教政策的有两股力量:一是外务省;一是陆军及大东亚省。前者主要关注中东方向,依托大日本回教协会积极对中东穆斯林国家开展无线电广播... 本文从档案出发,探讨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回教政策的动机及具体内涵。经考证得知,支配这一时期日本回教政策的有两股力量:一是外务省;一是陆军及大东亚省。前者主要关注中东方向,依托大日本回教协会积极对中东穆斯林国家开展无线电广播等宣传工作,培育其亲日立场,并借助“政策审议会”推动相关决策。后者更重视“共荣圈”内的穆斯林管理,一方面推动中国内部的汉回对立,并意图在西北构建独立的回教国家;另一方面,日本也大力推进东南亚穆斯林的宣抚工作,并成为其早期在东南亚迅速扩大战果的重要原因。总体来看,回教政策不仅是日本与德意串联、从西向包围英美苏的重要工具;也是其在东向推动构建“大东亚秩序”的核心政策之一,有必要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教政策 外务省 陆军 大东亚省
下载PDF
货币秩序与日本殖民体系的扩展--“大东亚金融圈”的再审视
14
作者 姚锦祥 《日本研究》 2018年第3期63-72,共10页
国际秩序的转型及管理涉及政治军事层面,也包含经济金融层面。实际上,历次全球秩序或地区秩序的变革,都紧紧围绕着经济金融上的大变动。而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货币制度"。日本在推动其"满蒙政策"和"大东亚共... 国际秩序的转型及管理涉及政治军事层面,也包含经济金融层面。实际上,历次全球秩序或地区秩序的变革,都紧紧围绕着经济金融上的大变动。而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货币制度"。日本在推动其"满蒙政策"和"大东亚共荣圈"计划时,同样也伴随着一个日元侵略和"日元本位"的建立过程,日元秩序的构建在日本地缘战略的实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货币凭借其本身所具有的极强的制度性属性和结构性属性,营造了有利于霸权建立及霸权维持的外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秩序 殖民体系 “大东亚金融圈” 日元经济圈 国际秩序
下载PDF
天下体系与东亚合作模式的演变
15
作者 王小红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8期34-36,共3页
东亚近现代历史中曾出现过两个区域合作体系:天下体系指导下的东亚朝贡体系和大东亚共荣圈。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正在出现第三个区域合作体系——东亚共同体。前两个体系对第三个体系起着截然相反的启示作用,文化天下,武遭摒弃。如何继... 东亚近现代历史中曾出现过两个区域合作体系:天下体系指导下的东亚朝贡体系和大东亚共荣圈。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正在出现第三个区域合作体系——东亚共同体。前两个体系对第三个体系起着截然相反的启示作用,文化天下,武遭摒弃。如何继承历史遗产,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合作 朝贡体系 大东亚共荣圈 东亚共同体
下载PDF
殖民奴化教育的《建国精神》
16
作者 段兵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80-83,共4页
伪满洲国反动、愚民的政治宣传教育小册子《建国精神》,是殖民奴化的教材,它极力宣扬“满洲国”是以日本国为中心国家和指导国家的“日满一体化”的国家,号召为全球实现以日本国为中心和指导国家的一个国家即日本的“建国精神”而努力... 伪满洲国反动、愚民的政治宣传教育小册子《建国精神》,是殖民奴化的教材,它极力宣扬“满洲国”是以日本国为中心国家和指导国家的“日满一体化”的国家,号召为全球实现以日本国为中心和指导国家的一个国家即日本的“建国精神”而努力奋斗。这些足见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的狼子野心和颠倒是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奴化教育 建国精神 日满一体 日本指导世界
下载PDF
晚宴的政治与“大东亚的黎明”——1938年佐藤春夫的北京之行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升远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9-110,共12页
1938年,佐藤春夫作为《文艺春秋》特派员的北京之行具有政治意味。佐藤一行与周作人、钱稻孙等留京知识分子的晚宴意在"催化"已有些微事伪倾向的"亲日派",却因周、钱等的"政治沉默"而感到"惨不尽欢&... 1938年,佐藤春夫作为《文艺春秋》特派员的北京之行具有政治意味。佐藤一行与周作人、钱稻孙等留京知识分子的晚宴意在"催化"已有些微事伪倾向的"亲日派",却因周、钱等的"政治沉默"而感到"惨不尽欢";然而三四年后,佐藤与保田与重郎对北京的晚宴反复忆及,乃是投机时局、相机而变的"意义追加"。佐藤到卢沟桥踏访战迹,在桥畔所作的诗歌中,他将战争责任推向中国方面,并认为日本代表了东方未来的希望,"大东亚"前景壮丽。关于在北京见到的中国女性,佐藤或对留日新女性以"流氓腔"做低俗猥谈,或对幼娼流露出居高临下的"伪善",在战争语境下丧失了知识分子的操守与良知。关于侵华时期日本作家的在华活动、中国题材创作乃至其战争责任,中国学者应"拒绝遗忘",且有必要做更为深入、扎实的考证与研究,而不应取张承志式的为加害国之尊者讳的学术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8年 佐藤春夫 北京 “大东亚共荣” 战争责任 拒绝遗忘
原文传递
20世纪前期日本与东亚国际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志勇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62,共12页
20世纪前期,东亚的国际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最大的特征在于日本的崛起。它奉行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是该时期东亚所有大规模战争的肇事者。在这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东亚的主要矛盾是日本对中国的不断侵略。为约束日本独霸东亚的行动... 20世纪前期,东亚的国际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最大的特征在于日本的崛起。它奉行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是该时期东亚所有大规模战争的肇事者。在这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东亚的主要矛盾是日本对中国的不断侵略。为约束日本独霸东亚的行动,以美国为首的列强建立起了华盛顿体系。但日本的东亚政策目标是"破旧立新",建立以日本为主导的东亚新秩序,并为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对英美开战,彻底打破华盛顿体系,建立日本主导的"大东亚新秩序"。日本的这种侵略扩张、独霸东亚的对外政策,遭到了中国和国际社会的一致反对和抵制,最终以失败告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东亚关系 华裔秩序 华盛顿体系 大东亚新秩序
原文传递
近现代日本亚太政策的演变与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臧运祜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4-143,共10页
关于近现代日本对于亚太地区的政策,我国史学界目前还只有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着重考察了1868———1945年间日本亚太政策的演变,将其近百年的盛衰过程划分为:明治时代(1868—1911)的基本形成阶段、大正—... 关于近现代日本对于亚太地区的政策,我国史学界目前还只有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着重考察了1868———1945年间日本亚太政策的演变,将其近百年的盛衰过程划分为:明治时代(1868—1911)的基本形成阶段、大正—昭和初年(1912—1930)的初步实施阶段、十五年战争期间(1931—1945)的全面实施与崩溃阶段,并分别进行了史实性的论述。在此基础上,结合运用社会科学的方法,从政策内容的构成与实质、政策实施的程序与手段以及政策目标的追求等方面,总结了近现代日本亚太政策的若干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日本 大陆政策 南进 "大东亚共荣圈" 亚太地区
原文传递
东亚地区秩序演变视角下的日本外交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海燕 刘凤华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13年第9期53-58,共6页
华夷秩序是东亚第一个有自身特点的地区秩序结构,日本与华夷秩序间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松散关系。"大东亚新秩序"是日本主导的、以武力构建的、排除非东方国家的秩序结构,因其以反人类的武力为实施手段和维系纽带,最终以失败告... 华夷秩序是东亚第一个有自身特点的地区秩序结构,日本与华夷秩序间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松散关系。"大东亚新秩序"是日本主导的、以武力构建的、排除非东方国家的秩序结构,因其以反人类的武力为实施手段和维系纽带,最终以失败告终。旧金山体制是美国将西方的国际法规则用于规范东方社会的一种结果,日本以"非正常国家"身份置于其中。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日本开始追求国家的"正常化",其最终目标是再次构建日本主导下的东亚地区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夷秩序 大东亚新秩序 旧金山体制 日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