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oretical Distribution of Gutta-percha within Root Canals Filled Using Cold Lateral Compaction Based on Numeric Calculus
1
作者 闵艺 宋颖 +1 位作者 高原 Paul.M.H.Dummer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6年第4期588-593,共6页
This study aimed to present a new method based on numeric calculus to provide data on the theoretical volume ratio of voids when using the cold lateral compaction technique in canals with various diameters and tapers.... This study aimed to present a new method based on numeric calculus to provide data on the theoretical volume ratio of voids when using the cold lateral compaction technique in canals with various diameters and tapers. Twenty-one simulated mathematical root canal models were created with different tapers and sizes of apical diameter, and were filled with defined sizes of standardized accessory gutta-percha cones. The areas of each master and accessory gutta-percha cone as well as the depth of their insertion into the canals were determined mathematically in Microsoft Excel. When the first accessory gutta-percha cone had been positioned, the residual area of void was measured. The areas of the residual voids were then measured repeatedly upon insertion of additional accessary cones until no more could be inserted in the canal. The volume ratio of voids was calculated through measurement of the volume of the root canal and mass of gutta-percha cones. The theoretical volume ratio of voids was influenced by the taper of canal, the size of apical preparation and the size of accessory gutta-percha cones. Greater apical preparation size and larger taper together with the use of smaller accessory cones reduced the volume ratio of voids in the apical thir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provided a precise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theoretical volume ratio of voids in root-filled canals when using cold lateral comp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rAL compactION Volume ratio of void apical preparation gutta-percha
下载PDF
BeeFill^(TM) 2in1热牙胶根管充填系统根管封闭性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宁 葛久禹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研究BeeFill TM2in1热牙胶根管充填系统对扁形根管的充填效果。方法:将20颗根管的近远中径与颊舌径之比小于0.5的单根管前磨牙,根管预备后,随机分别采用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术和BeeFill TM2in1热牙胶根管充填系统行根管充填。充填... 目的:研究BeeFill TM2in1热牙胶根管充填系统对扁形根管的充填效果。方法:将20颗根管的近远中径与颊舌径之比小于0.5的单根管前磨牙,根管预备后,随机分别采用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术和BeeFill TM2in1热牙胶根管充填系统行根管充填。充填后的样本自根尖向冠方垂直于牙体长轴每间隔1mm制备横切片。体视显微镜下观测各横截面中是否存在空隙并计算空隙面积。结果:BeeFill TM2in1组空隙发生率、空隙面积的百分比均低于冷牙胶侧压组并存在统计学差异性;BeeFill TM2in1组在各层次横截面的空隙面积百分比平均值均低于冷牙胶侧压组并存在统计学差异性。结论:和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术相比,BeeFill TM2in1热牙胶根管充填系统在封闭扁形根管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牙胶根管充填系统 根管充填 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
下载PDF
BeeFill-TM-2in1热牙胶根充系统封闭能力的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敬铁楠 牛磊 张英 《口腔医学》 CAS 2013年第9期612-614,共3页
目的评价BeeFill-TM-2in1热牙胶根充系统的根管封闭性能。方法选取50颗单根管离体前磨牙,沿釉牙骨质界截冠,用镍钛器械采用冠向下法进行预备,预备至统一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采用BeeFill-TM-2in1热牙胶根充系统进行充填;B组... 目的评价BeeFill-TM-2in1热牙胶根充系统的根管封闭性能。方法选取50颗单根管离体前磨牙,沿釉牙骨质界截冠,用镍钛器械采用冠向下法进行预备,预备至统一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采用BeeFill-TM-2in1热牙胶根充系统进行充填;B组采用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技术进行充填。用亚甲基蓝染色,颊舌向纵切后,在根管显微镜下放大20倍后测量染料渗透长度。结果 A组根充后染料渗透长度平均为(0.78±0.13)mm,B组根充后染料渗透长度平均为(1.96±0.46)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eeFill-TM-2in1热牙胶根充系统对根管的封闭能力优于冷侧压法,适宜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牙胶根管充填系统 冷侧压法 染料渗漏
下载PDF
不同根管充填方法的封闭能力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桑杰 孙喆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90-993,997,共5页
目的:比较冷侧压和垂直加热加压根管充填方法及根管封闭剂的封闭能力。方法:60颗单根管离体前牙、前磨牙,用TF锉冠向下法根管预备至#.06/25。随机分为4组,每组15颗牙。A组:牙胶尖+AH Plus冷侧压充填,B组:牙胶尖+冷侧压充填,C组:牙胶尖+A... 目的:比较冷侧压和垂直加热加压根管充填方法及根管封闭剂的封闭能力。方法:60颗单根管离体前牙、前磨牙,用TF锉冠向下法根管预备至#.06/25。随机分为4组,每组15颗牙。A组:牙胶尖+AH Plus冷侧压充填,B组:牙胶尖+冷侧压充填,C组:牙胶尖+AH Plus+BeeFill热牙胶注射充填,D组:牙胶尖+BeeFill热牙胶注射充填。用2%亚甲基蓝染料7d后颊舌向纵切后,用根管显微镜放大20倍并测量染料渗透,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各实验组间染料渗漏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C组之间染料渗漏无显著性差异。无根管封闭剂组染料渗漏明显多于有根管封闭剂组。结论:热垂直加压充填和冷侧压充填技术在根尖渗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根管封闭剂的使用对减少根管的微渗漏、提高根管封闭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渗透 冷侧压充填 垂直加热加压充填
下载PDF
桩道预备后剩余根管充填物的根尖封闭作用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曲贞珍 李晓光 王青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6年第5期560-565,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根管充填方法及桩道预备后不同长度的充填材料对根尖的封闭作用,寻找根管充填方法和剩余充填材料的最佳搭配选择,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32颗单根管牙随机分为6个实验组(每组各20颗)和2个对照组(每组各6颗)。根管... 目的:比较不同根管充填方法及桩道预备后不同长度的充填材料对根尖的封闭作用,寻找根管充填方法和剩余充填材料的最佳搭配选择,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32颗单根管牙随机分为6个实验组(每组各20颗)和2个对照组(每组各6颗)。根管预备后A、B、C 3组行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桩道预备后分别剩余4、6、8 mm根管充填物;D、E、F 3组行连续波热牙胶充填,桩道预备后分别剩余4、6、8 mm根管充填物;G组(阴性对照组)随机选择不同充填方法及不同长度剩余根管充填物;H组不进行根管充填。利用葡萄糖定量检测微渗漏模型,检测各组从冠方向根方渗漏的葡萄糖浓度(体积)。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和D、B和E、C和F比较,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组微渗漏显著大于热牙胶充填组。A和B、A和C、D和E、D和F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B和C、E和F相比,无显著差异,说明根尖剩余4 mm和6 mm组间具有显著差异,而剩余6 mm和8 mm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连续波热牙胶充填技术的根尖封闭性能显著优于冷牙胶侧方加压法。桩道预备后剩余6 mm微渗漏较少,是较合适的剩余充填材料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渗漏 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 连续波热牙胶充填 根尖剩余充填材料
下载PDF
冷侧压法、垂直加压法及iRoot SP糊剂单尖法的根管充填疗效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高萍 王月秋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20期224-227,236,共5页
目的评价全科医生使用AH-Plus糊剂冷牙胶侧压法、iRoot SP糊剂单尖法和AH-Plus糊剂热牙胶垂直加压法的根管充填疗效。方法将2019年6—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口腔科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第四门诊部全科医生治疗的磨... 目的评价全科医生使用AH-Plus糊剂冷牙胶侧压法、iRoot SP糊剂单尖法和AH-Plus糊剂热牙胶垂直加压法的根管充填疗效。方法将2019年6—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口腔科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第四门诊部全科医生治疗的磨牙患者按根管充填方法分为A组(冷侧压法)、B组(iRoot SP糊剂单尖法)、C组(垂直加压法),每组各40颗患牙。评价根管充填时间、术后7 d疼痛率、充填质量和半年随访疗效。结果102例患者的116颗患牙中,A组平均每个根管充填时间为(138.27±22.24)s,B组为(56.55±6.21)s,C组为(74.10±7.3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疼痛率(13.5%、5.0%、17.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根管充填质量(89.2%、92.5%、89.7%)和半年随访成功率(89.2%、97.5%、9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组方法均能取得良好疗效,但iRoot SP糊剂单尖法操作简便,更利于全科医生开展复杂根管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oot SP 单尖法 垂直加压充填技术 冷侧压充填技术 根管治疗
下载PDF
对比热牙胶垂直加压法与iRoot SP冷侧法行C形根管充填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
7
作者 尹振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20期72-74,共3页
目的研究牙体牙髓病应用热牙胶垂直加压法和iRoot SP冷测法行C形根管充填的效果。方法86例牙体牙髓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3例。参照组采取热牙胶垂直加压法行C形根管充填,实验组采取iRoot SP冷测法行C形根管... 目的研究牙体牙髓病应用热牙胶垂直加压法和iRoot SP冷测法行C形根管充填的效果。方法86例牙体牙髓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3例。参照组采取热牙胶垂直加压法行C形根管充填,实验组采取iRoot SP冷测法行C形根管充填。对比两组患者充填效果、充填面积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参照组填充有效率88.37%(38/43)高于实验组的86.05%(37/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填充面积(95.63±2.53)%与参照组的(96.15±2.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28%高于实验组的11.6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体牙髓病行C形根管充填时应用热牙胶垂直加压法和iRoot SP冷测法均可以得到理想的充填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牙胶垂直加压法 iRoot SP冷测法 牙体牙髓病 C形根管充填
下载PDF
不同预备和充填方法组合对根管峡区充填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樊红霞 张雪 +2 位作者 魏俨培 陈亮 于静涛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540-543,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预备和充填方法组合对根管峡区的充填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外科门诊患者因正畸治疗拔除的上颌前磨牙60颗,随机分为4组,每组15颗。A组:采用机用ProTaper镍钛锉根管预备+连续波... 目的比较不同预备和充填方法组合对根管峡区的充填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外科门诊患者因正畸治疗拔除的上颌前磨牙60颗,随机分为4组,每组15颗。A组:采用机用ProTaper镍钛锉根管预备+连续波热牙胶充填;B组:采用机用Pro Taper镍钛锉根管预备+冷侧压充填;C组:采用不锈钢K锉根管预备+热牙胶充填;D组:采用不锈钢K锉根管预备+冷侧压充填。各组牙齿充填完成后将根尖5 mm内牙根垂直牙长轴每隔1 mm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比较分析各组间的差异,检验水准α=0.05。结果 C组在根管峡区充填效果最差,与A、B、D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D组充填效果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锈钢K锉和热牙胶连续波充填技术组合不适合根管峡区的充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峡区 根管预备 热牙胶 冷侧压
原文传递
GuttaFlow常温流动牙胶充填系统对根管封闭能力的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小燕 杨军英 +1 位作者 张盛炎 陈珊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09年第5期5-8,共4页
目的评价GuttaFlow常温流动牙胶充填系统对根管的封闭能力,并与常用根管封闭剂加牙胶尖冷侧压法进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72颗人体单根前牙于颈部截冠,机用镍钛器械以冠向下法进行根管预备。标本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每组各20个... 目的评价GuttaFlow常温流动牙胶充填系统对根管的封闭能力,并与常用根管封闭剂加牙胶尖冷侧压法进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72颗人体单根前牙于颈部截冠,机用镍钛器械以冠向下法进行根管预备。标本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每组各20个样本,分别为GuttaFlow组(A组)、AHPlus组(B组)和氢氧化钙组(C组),另外设立阳性和阴性对照组,每组各6个标本。根充3个月后,染料渗透法与透明牙技术结合对样本进行处理,测量根管内的染色长度。结果A组的染色长度为1.335mm,B组为2.996mm,C组为6.925mm。三组染色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GuttaFlow常温流动牙胶充填系统在观察期内具有较好的根管封闭能力,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TTAFLOW 冷侧压法 染料渗透法 透明牙
原文传递
三种充填技术根管封闭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晓莉 Sahibzada Mohammad Noor +2 位作者 殷凌云 刘柳慧 陈敏慜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7年第11期680-682,共3页
目的:利用葡萄糖定量法检测根管微渗漏模型,评价侧向加压充填技术、垂直加压充填技术及固核载体充填技术对根管微渗漏的影响。方法:选取71颗直根管上前牙,根管预备后随机分为7组,A组(14颗)用热牙胶垂直加压加AH Plus充填;B组(8颗)仅用... 目的:利用葡萄糖定量法检测根管微渗漏模型,评价侧向加压充填技术、垂直加压充填技术及固核载体充填技术对根管微渗漏的影响。方法:选取71颗直根管上前牙,根管预备后随机分为7组,A组(14颗)用热牙胶垂直加压加AH Plus充填;B组(8颗)仅用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C组(13颗)用侧方加压加AH Plus充填;D组(8颗)仅用侧方加压充填技术;E组(11颗)用Thermafil加AH Plus充填;F组(7颗)仅用Thermafil充填;G组(10颗)为阴性对照组,用粘蜡充填根管。牙根外表面、根管口及根尖孔处涂二层指甲油。于第7d、14d、21d、28d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从冠方向根方漏出的葡萄糖量。结果: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第7d、14d、21d、28dA、C组及C、E组微渗漏值有显著性差异(P<0.001),但A、E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时间点C、D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但A、B组与E、F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7d、14d及第21d、28d各组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各组第14d与第21d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侧方加压充填技术封闭根管的能力优于垂直加压充填技术及固核载体充填技术,而后两种充填技术封闭根管的能力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方加压充填技术 垂直加压充填技术 Thermafil充填技术 AH Plus根管封闭剂 根管微渗漏 根管 充填
原文传递
三种根管充填技术根管系统充盈致密度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秀娟 董艳梅 高学军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94-497,共4页
目的 比较3种根管充填技术对根管系统充盈的致密度,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将57颗去除牙冠、预备好的上、下颌前磨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9颗牙,其中单根管牙10颗,双根管牙9颗.分别采用常温流动牙胶技术又称GuttaFlow技术(GF... 目的 比较3种根管充填技术对根管系统充盈的致密度,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将57颗去除牙冠、预备好的上、下颌前磨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9颗牙,其中单根管牙10颗,双根管牙9颗.分别采用常温流动牙胶技术又称GuttaFlow技术(GF组)、冷侧压技术(LC组)、热垂直加压技术(VC组)充填根管.使用Leica SP 600切片机自冠方向根尖每间隔1 mm垂直于牙长轴制备牙根横断面切片,每个切片可有冠方和根方两个截面作为研究的观测面,GF组的切片截面数为363个,LC组为361个,VC组为355个.用ZOOM-630连续变倍立体显微镜放大45倍观测切片截面上根充物中的空隙.结果 ①空隙发生率:VC组为21.4%(76/355),显著低于GF组(47.7%,173/363)和LC组(52.6%,190/361),P<0.0167;GF组与L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②空隙面积百分比:3组有空隙切片截面的空隙面积百分比的中位数GF组为2.67,LC组为1.55,VC组为1.01,经非参数检验GF组显著高于VC组、LC组(P=0.000,P=0.008),而VC组与L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③根管峡部的充盈完好率:VC组充盈完好率为86%(85/99),显著高于GF组(55%,43/78)和LC组(58%,49/84),P<0.0167;GF组和L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结论 VC组根管系统充盈的致密度最高,优于LC组与GF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充填 冷侧压技术 热垂直加压技术 常温流动牙胶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