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有鹏教授治疗寒地儿童荨麻疹的临证经验
1
作者 王佳 郭峥 王有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6-29,共4页
王有鹏教授基于对寒地地域特点及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认识,立足临床实践,对寒地儿童荨麻疹的诊疗具有独到见解。王有鹏教授从发病邪气、脏腑、体质三个层面总结其病因病机为风邪主导,寒、热、湿邪兼杂为患;肺脾肾三脏虚损,心肝亢盛为本;同... 王有鹏教授基于对寒地地域特点及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认识,立足临床实践,对寒地儿童荨麻疹的诊疗具有独到见解。王有鹏教授从发病邪气、脏腑、体质三个层面总结其病因病机为风邪主导,寒、热、湿邪兼杂为患;肺脾肾三脏虚损,心肝亢盛为本;同时受先天禀赋及体质因素的影响。根据寒地儿童荨麻疹发病特点将其分为风邪袭表证、湿热蕴肤证、肺脾气虚证,治疗以调和脏腑为本,祛除病邪为标,运用合方随证施治,同时兼顾调体养护,防患于未然,可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寒地域 荨麻疹 儿童 风邪袭表 湿热蕴肤 肺脾气虚
下载PDF
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寒冷性荨麻疹临床分析
2
作者 王娣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4期129-131,147,共4页
目的分析治疗寒冷性荨麻疹采用桂枝麻黄各半汤的临床疗效。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6月—2023年8月南京市江宁区中医院收治的60例寒冷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西药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使用... 目的分析治疗寒冷性荨麻疹采用桂枝麻黄各半汤的临床疗效。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6月—2023年8月南京市江宁区中医院收治的60例寒冷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西药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使用中药实施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对比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瘙痒程度、实验室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瘙痒程度均低于对照组,炎症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1/30),低于对照组的20.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寒冷性荨麻疹,可以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实验室指标,降低瘙痒程度,不良反应少,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冷性荨麻疹 桂枝麻黄各半汤 中医证候 瘙痒程度 实验室指标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下载PDF
麻杏石甘汤临床应用近况
3
作者 王丽军 郝哲 +3 位作者 段立鸣 张建帮 王晓燕 张中华 《河南中医》 2024年第7期1000-1005,共6页
麻杏石甘汤首载于《伤寒论》,具有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之功,无论有汗、无汗均可使用。现已广泛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及荨麻疹等疾病,临床疗效较为确切,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目前,虽然关于麻杏石甘汤单... 麻杏石甘汤首载于《伤寒论》,具有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之功,无论有汗、无汗均可使用。现已广泛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及荨麻疹等疾病,临床疗效较为确切,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目前,虽然关于麻杏石甘汤单味药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较多,但对于整方的化学成分作用机制研究鲜有报道,整方化学成分作用的发挥与煎煮工艺、各组分剂量大小、不同产地药材质量等因素等有关。今后,可以将全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体内代谢过程、起效成分之间配伍作用及质量控制标准等作为研究目标;其次,关于麻杏石甘汤临床试验的样本量较少,缺乏大样本试验数据,下一步应增加样本量,确证疗效的可信度与实效性;除此之外,还需针对不同病证作用机制进行研究,阐明中药通过多靶点参与其关键病理生理进程的机制,再依据异病同治的治法,按照方证相应理论,灵活加减配伍以与病证相适应,为拓展临床应用范围及相关制剂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杏石甘汤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支气管炎 肺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哮喘 荨麻疹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自拟消瘾汤加常规西药治疗风寒侵袭型急性荨麻疹的效果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建强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4期185-189,共5页
目的探析自拟消瘾汤联合常规西药在风寒侵袭型急性荨麻疹中的疗效和对中医症候积分的作用。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宜兴市中医医院接诊的风寒侵袭型急性荨麻疹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 目的探析自拟消瘾汤联合常规西药在风寒侵袭型急性荨麻疹中的疗效和对中医症候积分的作用。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宜兴市中医医院接诊的风寒侵袭型急性荨麻疹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采取常规西药联合自拟消瘾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发作周期,变态反应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荨麻疹发作情况、变态反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症候积分比对照组更低,研究组每周发作次数比对照组更少、发作持续时间比对照组更短,研究组患者各项变态反应指标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比对照组的77.78%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药自拟消瘾汤联合常规治疗应用于风寒侵袭型急性荨麻疹的治疗中,可显著改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和各项变态反应指标,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寒侵袭型急性荨麻疹 自拟消瘾汤 中医证候
下载PDF
火龙罐综合灸治疗慢性荨麻疹风寒型疗效观察
5
作者 叶晓玲 邵玉婉 +3 位作者 向红霞 李芳 赖海霞 黄超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年第10期2032-2034,共3页
目的:观察火龙罐综合灸治疗慢性荨麻疹风寒型的疗效。方法: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用药物治疗,观察组用火龙罐综合灸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荨麻疹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DLQI评分、总有效率... 目的:观察火龙罐综合灸治疗慢性荨麻疹风寒型的疗效。方法: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用药物治疗,观察组用火龙罐综合灸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荨麻疹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DLQI评分、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龙罐综合灸治疗慢性荨麻疹风寒型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风寒型 火龙罐综合灸 对照治疗观察
下载PDF
温针治疗风寒束表型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6
作者 舒文娜 刘卫 +5 位作者 唐璐 李兆赤 宋湘丽 雷牛平 谌桑妮 谌筱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0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温针治疗风寒束表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8月在怀化市中医医院确诊为慢性荨麻疹风寒束表型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温针和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治疗,观察比较2组... 目的探讨温针治疗风寒束表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8月在怀化市中医医院确诊为慢性荨麻疹风寒束表型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温针和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各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临床症状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经治疗症状均有好转,但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慢性荨麻疹临床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且不良反应少。结论温针明显改善风寒束表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症状,且无不良反应,临床疗效优于服用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寒束表证 瘾疹 荨麻疹 温针疗法 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
下载PDF
标本法在寒热辨证荨麻疹的应用浅议
7
作者 许经纶 《TMR国学研究》 2023年第4期17-21,共5页
荨麻疹以鲜红色、苍白色风团伴瘙痒为主要表现,辨证可以寒热统领,在标本法理论指导下,辨证何经为病或是否发生六经传变,根据六经病变选取对证方药,简便易操作。
关键词 标本法 寒热辨证 荨麻疹
下载PDF
气候因素对寒冷性荨麻疹与膀胱炎的影响与意义 被引量:13
8
作者 杨立明 王晓明 +2 位作者 刘晓明 韩巍 张铭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00-1101,共2页
通过观察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与膀胱炎的病例,结合文献,分析了气候因素对寒冷性荨麻疹与膀胱炎的影响与意义。暴露在寒冷环境、受到局部全身冷刺激发展为荨麻疹,诊断为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论述了诊断与治疗。根据气候条件,... 通过观察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与膀胱炎的病例,结合文献,分析了气候因素对寒冷性荨麻疹与膀胱炎的影响与意义。暴露在寒冷环境、受到局部全身冷刺激发展为荨麻疹,诊断为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论述了诊断与治疗。根据气候条件,避免寒冷,及时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因素 寒冷性荨麻疹 膀胱炎 影响与意义
下载PDF
咪唑斯汀治疗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刘玲玲 闻卫兢 +3 位作者 李福秋 刘晓明 王宝玺 朱学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97-699,共3页
目的:评价咪唑斯汀治疗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咪唑斯汀和安慰剂治疗,观察患者对冷刺激试验的风团反应和瘙痒程度,以及... 目的:评价咪唑斯汀治疗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咪唑斯汀和安慰剂治疗,观察患者对冷刺激试验的风团反应和瘙痒程度,以及临床反应。结果:试验组患者冷刺激试验的风团反应、冷刺激试验复温20min时的瘙痒程度、遇冷空气或冷水后出现风团或瘙痒的程度与安慰剂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咪唑斯汀治疗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寒冷性 咪唑斯汀
下载PDF
中医治疗寒冷性荨麻疹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隋广涛 隋广平 +3 位作者 赵金辉 杨静波 王爱灵 杨军 《天津中医药》 CAS 2008年第1期22-23,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疗效。[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70例,服用中药治疗,对照组60例,口服依巴斯汀片治疗,服药4周后判效,停药2个月随访。[结果]治疗组痊愈30例,显效24例,好转10例,无效6例;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22...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疗效。[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70例,服用中药治疗,对照组60例,口服依巴斯汀片治疗,服药4周后判效,停药2个月随访。[结果]治疗组痊愈30例,显效24例,好转10例,无效6例;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22例,好转12例,无效14例。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寒冷性荨麻疹具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冷性荨麻疹 中医药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玉桂宁荨汤治疗风寒型荨麻疹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IL-6、IL-8及IFN-γ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和平 王莹 《中医药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玉桂宁荨汤治疗风寒型荨麻疹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IL-6、IL-8及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口服玉桂宁荨汤和对照组36例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 目的:探讨玉桂宁荨汤治疗风寒型荨麻疹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IL-6、IL-8及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口服玉桂宁荨汤和对照组36例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复发率及血清IL-6、IL-8、IFN-γ水平。结果:经4周治疗后,玉桂宁荨汤组疗效评价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复发率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玉桂宁荨汤组经治疗后第4周血清IL-6、IL-8及IFN-γ水平与咪唑斯汀缓释片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桂宁荨汤治疗风寒型荨麻疹临床效果明显,并能降低血清IL-6、IL-8水平和提高血清IFN-γ水平,减小疾病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桂宁荨汤 风寒型荨麻疹 咪唑斯汀缓释片 IL-6 IL-8 IFN-Γ
下载PDF
针刺联合隔热姜灸治疗风寒型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海龙 尹洪娜 刘畅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第7期18-21,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隔热姜灸治疗风寒型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其免疫机制。方法:将58例风寒型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用口服药物氯雷他定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隔热姜灸治疗,双侧取穴:曲池、风池...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隔热姜灸治疗风寒型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其免疫机制。方法:将58例风寒型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用口服药物氯雷他定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隔热姜灸治疗,双侧取穴:曲池、风池、合谷、膻中、天枢、太冲、血海和足三里进行针刺,再施以隔热姜灸治疗。分别于周一、周三、周五进行治疗,4周为一疗程。采用荨麻疹活动性评分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包括患者的瘙痒程度、荨麻疹团块的数量、大小以及皮肤划痕症状等,进而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风寒型荨麻疹患者血清中总Ig E、趋化因子CCL26、CCL27水平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中总Ig E、趋化因子CCL26、CCL27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与风寒型荨麻疹的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结论:针刺治疗风寒型荨麻疹疗程短、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整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有关,对于风寒型荨麻疹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隔热姜灸 风寒型荨麻疹 趋化因子
下载PDF
寒冷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组胺释放活性检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少文 郝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32-734,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PACU)患者血清组胺释放活性及其意义。方法:通过分离人皮肤肥大细胞,进行肥大细胞体外组胺释放试验,测定组胺释放率。将患者血清用MicroconYM-100超滤膜,分成>100ku和<100ku两部分,以及56℃加... 目的:探讨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PACU)患者血清组胺释放活性及其意义。方法:通过分离人皮肤肥大细胞,进行肥大细胞体外组胺释放试验,测定组胺释放率。将患者血清用MicroconYM-100超滤膜,分成>100ku和<100ku两部分,以及56℃加热去补体等处理后,比较不同条件下血清组胺释放活性。结果:15例PACU患者全血清组的组胺释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100ku组与全血清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00ku组和去补体组与全血清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PACU患者全血清组和>100ku组分别有10例组胺释放率>15%,阳性率为66.67%;<100ku组无1例阳性;去补体组有2例阳性,阳性率为13.33%。结论:部分PACU患者血清中存在组胺释放活性,这种活性物质的分子质量>100ku,且依赖补体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寒冷性 肥大细胞 组胺释放
下载PDF
185例寒冷性荨麻疹临床特征及三冷实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麦涛 王有为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寒冷性荨麻疹(cold urticaria,CU)的临床特征,增强对CU的认识。方法采用频数分布法和集中度法分析185例不同年龄段CU患者的临床和三冷实验资料。结果 185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1.85;高发年龄段为31~40岁,未表现出明显季节集中趋... 目的探讨寒冷性荨麻疹(cold urticaria,CU)的临床特征,增强对CU的认识。方法采用频数分布法和集中度法分析185例不同年龄段CU患者的临床和三冷实验资料。结果 185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1.85;高发年龄段为31~40岁,未表现出明显季节集中趋势;55.68%的患者冷凝集素、冷球蛋白或冷纤维蛋白阳性,且存在三种异常免疫蛋白同时存在的现象,冷凝集素(滴度≥1∶32)阳性率高达21.62%,其余次之。结论 CU作为一种冷刺激所诱发的荨麻疹,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在临床诊断中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冷性荨麻疹 临床特征 实验分析
下载PDF
玉屏桂枝乌梅汤治疗风寒型慢性荨麻疹9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学义 朱爱明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11期1552-1554,共3页
目的观察玉屏桂枝乌梅汤治疗风寒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荨麻疹180例,随机分为以玉屏桂枝乌梅汤的治疗组90例和以西药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的对照组90例。所选病例均为风寒型慢性荨麻疹患者,平素身体健康,不伴有其他过敏... 目的观察玉屏桂枝乌梅汤治疗风寒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荨麻疹180例,随机分为以玉屏桂枝乌梅汤的治疗组90例和以西药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的对照组90例。所选病例均为风寒型慢性荨麻疹患者,平素身体健康,不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内脏疾病的患者;治疗期间保持饮食清淡,禁食辛辣腥膻等发物,不采取其他任何治疗措施,半年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26.67%和4.44%,显效率分别为41.11%和12.22%,有效率分别为23.33%和18.89%,总有效率分别为91.11%和35.56%,无效率分别为8.89%和64.4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桂枝乌梅汤治疗风寒型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明显优于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本方药物组成简单,药品价廉,且采用中药颗粒剂服用方便,无毒副作用,利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桂枝乌梅汤 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 风寒型 慢性荨麻疹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寒冷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丽 王建锋 张虹亚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年第2期371-374,共4页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2例慢性寒冷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28例)、中医组(31例)和联合组(33例),西医组予服用依巴斯汀片,中医组予服用桂枝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联合组在口服依巴...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2例慢性寒冷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28例)、中医组(31例)和联合组(33例),西医组予服用依巴斯汀片,中医组予服用桂枝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联合组在口服依巴斯汀片基础上联合桂枝汤加减和穴位敷贴。3组均在疗程(30d)结束后评价疗效,并随访至停药半年后复发率。结果:西医组症状积分和疗效与中医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症状积分和疗效与西医组及中医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药半年后西医组、中医组及联合组的复发率分别为66.66%、40.00%及25.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寒冷性荨麻疹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较低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汤加减 穴位敷贴 依巴斯丁 慢性寒冷性荨麻疹
下载PDF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寒冷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力 孙艳萍 +2 位作者 魏荣友 李淑贞 徐燕华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29期109-112,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寒冷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医综合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对照组有两组,分别是单纯中药组(51例)和单纯西药组(50例),三组患者1周复查1次,4周后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寒冷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医综合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对照组有两组,分别是单纯中药组(51例)和单纯西药组(50例),三组患者1周复查1次,4周后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96.08%)、总有效率(100.00%)、不良反应发生率(1.96%)及复发率(5.26%)与对照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寒冷性荨麻疹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综合疗法 寒冷性荨麻疹 临床观察
下载PDF
温针灸结合走罐法治疗寒冷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天航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4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结合走罐法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寒冷性荨麻疹患者8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温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 目的:探讨温针灸结合走罐法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寒冷性荨麻疹患者8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温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走罐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积分均值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27%;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73%,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在积分均值情况方面,治疗之前两组患者并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虽然两组患者积分均值均有所降低,但是观察组患者积分均值降低的幅度比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寒冷性荨麻疹中使用温针灸结合走罐法能够降低患者的积分均值情况,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走罐法 寒冷性荨麻疹 临床效果 应用价值
下载PDF
麻黄方颗粒配合穴位埋线对寒冷性荨麻疹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姜晓蕾 《四川中医》 2016年第11期123-125,共3页
目的:观察麻黄方颗粒配合穴位埋线对寒冷性荨麻疹(CU)的疗效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39例CU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3例)与对照组(16例),两组均给予外用炉甘石洗剂治疗,对照组采用西替利嗪治疗,研究组采用... 目的:观察麻黄方颗粒配合穴位埋线对寒冷性荨麻疹(CU)的疗效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39例CU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3例)与对照组(16例),两组均给予外用炉甘石洗剂治疗,对照组采用西替利嗪治疗,研究组采用麻黄方颗粒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CD4+、CD8+、CD4+/CD8+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CD4+、CD8+、CD4+/CD8+均有所改善(P<0.05),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临床各项症状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优于对照组62.50%(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9%,略低于对照组18.75%(P>0.05)。结论:对CU患者采用麻黄方颗粒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功能,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麻黄方颗粒 穴位埋线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组胺释放活性检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少文 杨蓉娅 赵志力 《感染.炎症.修复》 2006年第4期213-217,257,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PACU)患者血清组胺释放活性及其意义。方法:通过分离人皮肤肥大细胞和外周血嗜碱粒细胞,进行体外组胺释放试验,测定组胺释放率。用Microcon YM-100超滤膜,将15例PACU患者血清分成分子量大于100kD部... 目的:探讨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PACU)患者血清组胺释放活性及其意义。方法:通过分离人皮肤肥大细胞和外周血嗜碱粒细胞,进行体外组胺释放试验,测定组胺释放率。用Microcon YM-100超滤膜,将15例PACU患者血清分成分子量大于100kD部分和小于100 kD部分,以及56℃加热去补体等处理部分后,比较不同条件下血清组胺释放活性。结果:15例PACU患者全血清活化肥大细胞或/和嗜碱粒细胞,引起的组胺释放率和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大于100kD组与全血清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小于100kD组和去补体组与全血清组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PACU患者血清活化肥大细胞或/和嗜碱粒细胞,两组间的组胺释放无显著差异,但是。同一例患者血清活化肥大细胞或/和嗜碱粒细胞,引起组胺释放是不一致的。结论:部分PACU患者血清中存在组胺释放活性,这种活性物质的分子量大于100 kD,且依赖补体的参与。活化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的介质可能不是同一种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 麻疹患者 血清组胺释放 嗜碱粒细胞 患者血清 皮肤肥大细胞 活性物质 活化 释放率 分子量 补体 释放试验 差异显著 阳性率 外周血 进行体 对照组 超滤膜 清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