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Q激光联合创福康胶原冷敷贴在治疗面部雀斑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春燕 廖佳 +7 位作者 韦敏 文荣娥 李春颖 陆娴 陈彦云 覃莉莉 覃朝 殷国前 《中国医疗美容》 2018年第2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大Q激光联合创福康胶原冷敷贴在治疗面部雀斑术后创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0例面部雀斑接受大Q532nm激光治疗术后的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即刻给予冰垫冰敷面部20~30min,治疗后3d每... 目的探讨大Q激光联合创福康胶原冷敷贴在治疗面部雀斑术后创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0例面部雀斑接受大Q532nm激光治疗术后的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即刻给予冰垫冰敷面部20~30min,治疗后3d每天应用冰垫冰敷创面1次,每次20~30min;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给予创福康胶原冷敷贴20~30min,持续至治疗后3d,每天一次,每次20~30min,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雀斑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创面疼痛消退时间、创面结痂及脱痂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雀斑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创面并发症、疼痛消退时间、创面结痂以及痂皮脱落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Q532nm激光联合创福康胶原冷敷贴治疗面部雀斑可提高治疗有效率,提高激光术后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及缩短术后患者创面疼痛持续时间及结痂时间,促进创口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雀斑 q激光 创福康胶原冷敷贴
下载PDF
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马琼 王燕 +2 位作者 孙素姣 段静娴 陈丽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91-93,共3页
目的:观察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寻常性痤疮患者,采用半侧面部对照观察,分为两组。治疗组:左侧面部,先用粉刺针清除皮损,再采用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联合使用胶原贴敷料治疗;对... 目的:观察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寻常性痤疮患者,采用半侧面部对照观察,分为两组。治疗组:左侧面部,先用粉刺针清除皮损,再采用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联合使用胶原贴敷料治疗;对照组:右侧面部,采用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联合使用胶原贴敷料治疗。激光治疗两周1次,6次为1个疗程。98例患者均进行1个疗程的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观察治疗后皮损改善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痤疮皮损改善有效率(90.82%)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激光治疗后均配合使用胶原贴敷料,能明显缓解患者皮肤的灼热感及干燥敏感。结论: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面部先用粉刺针清除皮损,联合治疗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量 q开关ND:YAG激光 胶原贴敷料 寻常性痤疮
下载PDF
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褐青色痣术后皮肤修复应用胶原贴冷敷膜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柯娅楠 余泳 +3 位作者 陈月明 杨坤霞 吴淑君 王艳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年第11期1621-1623,共3页
目的观察胶原贴冷敷膜对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褐青色痣术后皮肤修复的效果。方法将126例褐青色痣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观察组于术后外敷胶原贴冷敷膜;对照组仅单纯使用冰敷。术后随访1周,观察两组间... 目的观察胶原贴冷敷膜对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褐青色痣术后皮肤修复的效果。方法将126例褐青色痣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观察组于术后外敷胶原贴冷敷膜;对照组仅单纯使用冰敷。术后随访1周,观察两组间皮肤修复情况及患者主观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的皮肤修复速度及患者主观疼痛感受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褐青色痣术后应用胶原贴冷敷膜可有效促进皮肤修复,改善患者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贴冷敷膜 褐青色痣 q开关ND:YAG激光 皮肤护理
下载PDF
微针导入类人胶原蛋白联合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玉洁 刘瑜 +3 位作者 陈阳美 邹道佩 蒲以欢 陈瑾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8-10,共3页
目的:评价微针导入类人胶原蛋白联合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选取门诊黄褐斑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激光组:15例,单用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1次/月,共治疗6个月;联合组:15例,采用微针导入类人胶原蛋白联合Q开关1 064n... 目的:评价微针导入类人胶原蛋白联合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选取门诊黄褐斑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激光组:15例,单用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1次/月,共治疗6个月;联合组:15例,采用微针导入类人胶原蛋白联合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激光治疗1次/月,两次激光治疗中间接受1次微针治疗,两种治疗交替进行,共治疗6个月。结果:治疗结束后,联合组MASI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73.3%)显著高于激光组(53.3%)(P<0.05),联合组的满意率(60.0%)显著高于激光组(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微针导入类人胶原蛋白联合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疗效优于单用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且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开关1064nm激光 类人胶原蛋白 类人微针 黄褐斑 满意度
下载PDF
Q开关Nd:YAG激光非损伤嫩肤的小鼠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召力 郭淑兰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7年第11期944-946,共3页
目的:评估Q开关Nd:YAG激光非损伤嫩肤后小鼠真皮胶原蛋白含量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532nm,1064nm的Q开关Nd:YAG激光;对3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1组对照组,3组实验组。分别用532nm、1064nm以及这两种波长激光联合各照射5... 目的:评估Q开关Nd:YAG激光非损伤嫩肤后小鼠真皮胶原蛋白含量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532nm,1064nm的Q开关Nd:YAG激光;对3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1组对照组,3组实验组。分别用532nm、1064nm以及这两种波长激光联合各照射5次,间隔7天。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2只小鼠真皮中Ⅰ和Ⅲ型胶原蛋白含量,HE染色测定真皮胶原纤维的厚度。结果:(1)胶原纤维的厚度及Ⅰ和Ⅲ型胶原蛋白的含量均比对照组高(P<0.01);(2)532nm组的胶原纤维的厚度及Ⅰ和Ⅲ型胶原蛋白的含量均比1064nm组高(P<0.01);两种波长联合的胶原纤维的厚度及Ⅰ和Ⅲ型胶原蛋白的含量均比532nm组和1064nm组高(P<0.01)。结论:532nm、1064nm以及这两种波长的激光联合照射是有效的嫩肤方法,532nm优于1064nm,两种波长联合优于单用一种波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开关ND:YAG激光 非损伤嫩肤Ⅰ和Ⅲ 型胶原
下载PDF
围绝经期妇女5项指标水平的变化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士军 陆卫平 +1 位作者 谭维琴 张金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13-214,共2页
目的探讨围绝经妇女血清雌二醇(E2)与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NP)、N端骨钙素(N-MlD)、甲状旁腺素(PTH)等水平的变化及关系。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江苏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妇女240例,按... 目的探讨围绝经妇女血清雌二醇(E2)与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NP)、N端骨钙素(N-MlD)、甲状旁腺素(PTH)等水平的变化及关系。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江苏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妇女240例,按年龄分为20~〈40岁、40~〈45岁、45~〈50岁、50~〈55岁、55~〈60岁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E2、β-Crosslap、PINP、N-MID、PTH等5项指标,比较5个年龄组5项指标的差异,并分析E2与其他4项指标,5项指标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围绝经期(40~〈60岁)妇女4个年龄组E2的水平均明显低于20~〈40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40~〈60岁)妇女4个年龄组β-Crosslap、PINP、N-MID、PTH等4项指标水平均高于20~〈40岁组。围绝经期妇女E2水平与β-Crosslap、PINP、N-MID、PTH等4项指标均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61、-0.52、-0.47、-0.63,P〈0.05)。E2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72,P〈0.05);β-Crosslap、PINP、N-MID、PTH等4项指标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1、0.59、0.63、0.58,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的血清E2、β-Crosslap、PINP、N-MID、PTH水平检测对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骨代谢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性激素 β胶原降解产物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N端骨钙素 甲状旁腺素 围绝经期妇女
下载PDF
前列宁胶囊调控MMP-2影响细胞外基质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周建衡 杨弘 +1 位作者 林久茂 洪振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1期2829-2834,共6页
目的:观察前列宁胶囊(QC)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介导的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探讨QC对BPH的治疗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BPH模型组,QC低、中、高观察组,建立BPH模型,QC干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MMP-2、FN、Collagen IV、L... 目的:观察前列宁胶囊(QC)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介导的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探讨QC对BPH的治疗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BPH模型组,QC低、中、高观察组,建立BPH模型,QC干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MMP-2、FN、Collagen IV、LN; BPH-1细胞培养,分别加入MMP-2和未加MMP-2刺激因子,QC干预,MTT法观察细胞活性,Q-PCR及Western-Blot分别检测MMP-2、FN、Collagen IV、LN基因及蛋白表达(未加MMP-2),加入MMP-2组检测FN、Collagen IV、LN。结果:QC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的FN、LN、Collagen IV含量降低,MMP-2升高(P <0. 05 or P <0. 01);BPH-1细胞培养QC干预,加入及未加入MMP-2刺激因子细胞活力均有下降,以48 h后最明显;加入MMP-2刺激因子FN、Collagen IV、LN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未加MMP-2刺激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QC对BPH具有治疗作用,QC调控MMP-2介导细胞外基质FN、Collagen IV、LN基因和蛋白表达可能是其治疗BPH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前列宁胶囊 ECM MMP-2 FN collagen IV LN q-PCR WESTERN-BLOT
下载PDF
CTGF反义寡核苷酸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胶原Ⅲ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沙文刚 樊均明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23-1025,共3页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反义寡核苷酸对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胶原Ⅲ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CTGF反义寡核苷酸导入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48 h后,用RT-PCR、ELISA法观察CTGF和胶原Ⅲ的...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反义寡核苷酸对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胶原Ⅲ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CTGF反义寡核苷酸导入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48 h后,用RT-PCR、ELISA法观察CTGF和胶原Ⅲ的表达。结果TGF-β1能够诱导NRK52E细胞表达CTGF并进而促进胶原Ⅲ的分泌,CTGF反义寡核苷酸导入细胞后可以大部分取消TGF-β1的作用,而对照组的寡核苷酸没有此作用。结论CTGF反义寡核苷酸能够特异地抑制CTGF的表达,进而阻止细胞外基质的生成,这可能是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反义寡核苷酸 转化生长因子 上皮细胞 胶原-Ⅲ
下载PDF
毛囊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建立
9
作者 全仁夫 许世超 +1 位作者 曾林如 倪月明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10期853-857,I0001,共6页
目的建立一套可行的毛囊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获得高纯度的种子细胞,为构建新型人工皮肤积累实验数据。方法采用显微分离技术结合中性蛋白酶、四型胶原酶分离单个毛囊组织,分别接种于没有包被的24孔板(A组)、Matrigel基质胶包被的24孔板(... 目的建立一套可行的毛囊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获得高纯度的种子细胞,为构建新型人工皮肤积累实验数据。方法采用显微分离技术结合中性蛋白酶、四型胶原酶分离单个毛囊组织,分别接种于没有包被的24孔板(A组)、Matrigel基质胶包被的24孔板(B组)和成纤维细胞作为饲养层细胞的24孔板(C组),完全培养基培养细胞,然后采用IV型胶原差速贴壁法纯化毛囊干细胞,计算其黏附率,比较筛选前后细胞的增殖能力,并对其进行免疫荧光检测和Q-PCR检测与分析。结果通过显微切割技术结合中性蛋白酶和IV型胶原酶,分离单个毛囊组织,采用完全培养基Matrigel基质胶包被原代细胞培养,IV型胶原差速贴壁法分选纯化出的细胞,经过免疫荧光、细胞形态观察、Q-PCR检测,证实是毛囊干细胞,且增殖力强,可大量扩增。结论建立了一整套相对比较成熟的体外培养体系,为后期转染毛囊干细胞,构建复合人工皮肤,进行动物实验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干细胞 IV型胶原 q—PCR
下载PDF
终板胆碱酯酶缺失型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一家系的临床、电生理、肌肉病理和基因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戴毅 丁青云 +5 位作者 何腾龙 赵燕环 任海涛 管宇宙 陈琳 崔丽英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04-609,共6页
目的分析终板胆碱酯酶缺失型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电生理、肌肉病理和基因特点。方法 先证者为15岁女性,出生即发现眼睑下垂、运动易疲劳、生长发育迟滞,病情缓慢进展,青少年期出现眼球活动受限、呼吸功能下降和脊柱侧弯... 目的分析终板胆碱酯酶缺失型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电生理、肌肉病理和基因特点。方法 先证者为15岁女性,出生即发现眼睑下垂、运动易疲劳、生长发育迟滞,病情缓慢进展,青少年期出现眼球活动受限、呼吸功能下降和脊柱侧弯。有一姐有类似表现,1岁时因肺部感染夭折。对先证者进行全面血液检测、电生理检查、肌肉病理和基因检测,并对父母进行家系验证。结果 先证者电生理检查可见运动神经传导单次刺激出现重复复合肌肉动作电位,重复神经电刺激可见低频递减、高频快速递减-轻度递增-递减-稳定现象。针极肌电图提示轻度肌源性损害。单纤维肌电图可见颤抖值增宽。肌肉活体组织检查符合轻度肌原性改变。基因检测发现COLQ基因c.1082delC、c.1190G〉A复合杂合突变,分别来源于父母。结论 COLQ基因缺陷导致的终板胆碱酯酶缺失型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具有特殊电生理改变,有助于识别。麻黄碱为首选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 终板胆碱酯酶缺失 胶原q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高通量测序 麻黄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