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真德秀《论语集编》对朱子之学的“铨择刊润”之功
1
作者 惠江南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4-23,共10页
《四书章句集注》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然其“浑然犹经”,理解难度较大。朱门弟子及其后学在继承和推广朱子之学时,显然就面临着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的通俗化问题。故此,朱熹的弟子门人在奉《四书章句集注》为治学圭臬的同时纷纷... 《四书章句集注》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然其“浑然犹经”,理解难度较大。朱门弟子及其后学在继承和推广朱子之学时,显然就面临着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的通俗化问题。故此,朱熹的弟子门人在奉《四书章句集注》为治学圭臬的同时纷纷为其续作篡疏,通过经典诠释的再诠释推动朱学的传承与创新。真德秀是著书诠释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开创者和最有成就者,其代表作《论语集编》因“依注作书”的编纂体例、“以朱注朱”的诠释方法、“宗主朱学”的诠释特点和“以理为主”的诠释思想而对《论语集注》有“铨择刊润”之功,并由此推动了《论语集注》的经典化进程和朱子学术思想的通俗化与官方化进程,亦影响了南宋以后《四书》诠释学和中国经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集注》 《论语集编》 朱子学 真德秀 论语诠释
下载PDF
安大简《仲尼曰》所见孔子言行观——兼与传世文献互证
2
作者 魏逸暄 《北方论丛》 2023年第2期28-34,共7页
新出安大简《仲尼曰》作为战国写本,是研究孔子思想的新材料。本文重点探讨《仲尼曰》所见孔子言行观,对论及言行关系的简文加以解析,并指出《仲尼曰》所见孔子言行观的三个方面:主张言不过行,要求少言慎言,并强调慎言与“仁”的关联。... 新出安大简《仲尼曰》作为战国写本,是研究孔子思想的新材料。本文重点探讨《仲尼曰》所见孔子言行观,对论及言行关系的简文加以解析,并指出《仲尼曰》所见孔子言行观的三个方面:主张言不过行,要求少言慎言,并强调慎言与“仁”的关联。在战国竹书本与传世文献相对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窥见儒家思想的传承性与复杂性,同时能够对《论语》等传世文献的成书、流传以及儒家思想的演变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 《仲尼曰》 孔子 言行观 《论语》
下载PDF
杨应秀《论语讲说》对朱熹哲学思想的扬弃
3
作者 刘星 唐德晟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55-60,110,共7页
杨应秀记录了求学时听到的师生之间关于《论语》和《四书章句集注》的讨论,采用语录体写成了《论语讲说》一书.在书中,他继承朱熹的"理"本体论思想,重点论证了阴阳二气存在的合理性;心性论层面上,他选择孟子的"性善论&qu... 杨应秀记录了求学时听到的师生之间关于《论语》和《四书章句集注》的讨论,采用语录体写成了《论语讲说》一书.在书中,他继承朱熹的"理"本体论思想,重点论证了阴阳二气存在的合理性;心性论层面上,他选择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与物皆有"仁义礼智信"五性,并提出了除"道心""人心"之外的"知觉之心";工夫论层面上,他主张"知行合一",也可按情况对一方有所侧重,还强调"知"重在积累,"行"需符合"恕"的要求.通过对《论语讲说》的研究可见,杨应秀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朱熹的思想,却未因此而失去自己的思想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应秀 《论语讲说》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下载PDF
杨伯峻《论语译注》注释特点论 被引量:2
4
作者 蔡莱莉 柳宏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5-171,共7页
儒家经典的传承与历代注疏文本紧密关联。杨伯峻面对新的时代,敏锐地作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嬗变和转型。其《论语译注》以尊重传统、实事求是、千虑一得的鲜明注释特点,积极探索当代译注体文本形态及注释方法。杨氏之实践及其成果,对于传... 儒家经典的传承与历代注疏文本紧密关联。杨伯峻面对新的时代,敏锐地作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嬗变和转型。其《论语译注》以尊重传统、实事求是、千虑一得的鲜明注释特点,积极探索当代译注体文本形态及注释方法。杨氏之实践及其成果,对于传统文化的价值挖掘与当代转型,对于今天的文化发展与文化繁荣,对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无疑具有启迪意义和参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伯峻 《论语译注》 儒家精典 注释特点
下载PDF
汉晋《论语》注的援《易》解经特色 被引量:6
5
作者 闫春新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81,共7页
在《论语》注释史上,援引《易》之经传以注解《论语》,是汉晋时期《论语》注释的突出特色。本文比较全面、系统地考察了这一时期援《易》注经的必要性、可能性、分类及其各自特征,并通过考察援《易》解《论语》中的孔子形象进一步加以... 在《论语》注释史上,援引《易》之经传以注解《论语》,是汉晋时期《论语》注释的突出特色。本文比较全面、系统地考察了这一时期援《易》注经的必要性、可能性、分类及其各自特征,并通过考察援《易》解《论语》中的孔子形象进一步加以补证。深人探讨汉晋《论语》注中的援《易》注经及其所彰显的时代风貌,并从中管窥孔子形象及其流变,既能显微出两汉经学与魏晋玄学的学术传承及其转向,更可对后者的中心问题——圣人观及其玄学家所发挥之玄学新义有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 《论语》 汉晋 援《易》解经 以《易》解《论语》
下载PDF
张栻《论语解》的学风旨趣与思想意蕴 被引量:4
6
作者 肖永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4-32,共9页
张栻对二程推崇备至,书中大量引述和发挥二程之言,宗奉二程的特点十分明显。同时,张栻对《论语》进行了创造性的阐释,表现出专注于阐发义理、追求义理连贯和意义圆通的特色。再者,《论语解》是张栻依托《论语》而大量发挥其理学思想的... 张栻对二程推崇备至,书中大量引述和发挥二程之言,宗奉二程的特点十分明显。同时,张栻对《论语》进行了创造性的阐释,表现出专注于阐发义理、追求义理连贯和意义圆通的特色。再者,《论语解》是张栻依托《论语》而大量发挥其理学思想的著作。在解说过程中,张栻将其理学观念熔铸于《论语》文本之中,赋予《论语》以鲜明的理学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栻 论语解 理学
下载PDF
朱熹解《论语》中的“君子”“小人” 被引量:5
7
作者 乐爱国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61-67,107,共8页
《论语》讲“君子”“小人”,既有“以德言”,即“君子”指有德之人,“小人”指无德之人,又有“以位言”,即“君子”指居上位的统治者,“小人”指居下位的平民百姓。朱熹解《论语》中的“君子”“小人”,较以往更多地讲“以位言”,尤其... 《论语》讲“君子”“小人”,既有“以德言”,即“君子”指有德之人,“小人”指无德之人,又有“以位言”,即“君子”指居上位的统治者,“小人”指居下位的平民百姓。朱熹解《论语》中的“君子”“小人”,较以往更多地讲“以位言”,尤其是,朱熹《论语集注》解读“樊迟请学稼”而将“小人哉,樊须也”中的“小人”解为“细民”,将“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小人”解为“仆隶下人”,为朱熹首次。朱熹对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解读,并非将义与利对立起来,但仍将其中的“君子”“小人”解为“以德言”,而不是“以位言”。清代的刘宝楠、俞樾解《论语》中的“君子”“小人”,又较朱熹更多地讲“以位言”,并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中的“君子”“小人”解为“以位言”。研究这种解读的变化,无疑有助于当今的《论语》解读,甚至有益于对儒学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朱熹 论语集注 以德言 以位言
下载PDF
黄震《论语》诠释的“浙学”特色 被引量:1
8
作者 唐明贵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4-110,159,共7页
黄震作为南宋四明朱学传人,一方面极力推崇朱注,为其疏通发明,既注重名物训诂,又注重阐明文意;另一方面,对于其中存在的个别问题,能够做到是者是之、非者非之,绝不盲从,体现了"浙学"的批判精神。在对《论语》进行解释时,举凡... 黄震作为南宋四明朱学传人,一方面极力推崇朱注,为其疏通发明,既注重名物训诂,又注重阐明文意;另一方面,对于其中存在的个别问题,能够做到是者是之、非者非之,绝不盲从,体现了"浙学"的批判精神。在对《论语》进行解释时,举凡《集注》中涉及到的字词、人物、史实、名物解释不明者、有异议者,他都予以了考证;同时,释经力主务求本意,反对文外求意、反对以后事释经、反对过高之论、反对务新奇,体现了"浙学"的求实精神。在诠释《论语》时,他还极尽发挥之能事,其阐发的躬行践履思想,极具实学特色,反映了"浙学"的"经世致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震 论语 诠释 浙学 特色
下载PDF
朱熹《论语集注》文学观简论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春强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6-120,共5页
朱熹的文论家形象一直晦而不彰。朱熹不仅创立了博大精深、光耀百代的朱子哲学,而且善识音律,精通文学,经常从一位情感充沛的创作者或一位掘深探微的鉴赏者的角度入手来解读文学,摇曳性灵、感发生命,揭示出了某些文学创作、鉴赏与批评... 朱熹的文论家形象一直晦而不彰。朱熹不仅创立了博大精深、光耀百代的朱子哲学,而且善识音律,精通文学,经常从一位情感充沛的创作者或一位掘深探微的鉴赏者的角度入手来解读文学,摇曳性灵、感发生命,揭示出了某些文学创作、鉴赏与批评领域的本质规律。《论语集注》中"文道一贯"的文学本体观、"文质彬彬"的文学创作观、"尽善""尽美"的审美理想观、"玩味""涵泳"的文学鉴赏观初步构成了相对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让我们得以窥见朱熹理学家身份光环下的文论家面目,并搜索出传统经学诠释路径从经学到文学转向的端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论语集注 文学观
下载PDF
《论语集解》何晏注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闫春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22,共7页
在何晏《论语集解》中,何晏自己所加《论语》注文极具汉魏注经的两面性,充分显示了何晏《论语》注由两汉经学《论语》向魏晋玄学《论语》的过渡性特色:从注经风格上其基本属于汉注系统,但不乏重义解的魏晋新学风:何晏既承袭了汉儒注经... 在何晏《论语集解》中,何晏自己所加《论语》注文极具汉魏注经的两面性,充分显示了何晏《论语》注由两汉经学《论语》向魏晋玄学《论语》的过渡性特色:从注经风格上其基本属于汉注系统,但不乏重义解的魏晋新学风:何晏既承袭了汉儒注经的重字词训诂、稍讲阴阳五行,又决不征引谶纬;更是在其少部分注文中偏重义解,不过其大多数的义理发挥又不离字词训诂;从汉晋间论语学的前后走向看,何晏《论语》注透露了一些玄学信息,将一些儒学观念初步玄学化,更规定了以后魏晋《论语》注经的主要发展方向;若具体到其《论语》注与魏晋《易》、《老》、《庄》的关系,何晏则较为系统、全面地以三玄之学注解了《论语》,并有意使其玄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晏 《论语集解》 三玄注经 汉注系统
下载PDF
朱熹《论语集注》文学化诠释探微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春强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1期126-131,共6页
朱熹不仅创立了博大精深、光耀百代的朱子哲学,而且富有文学情趣,时不时地从一位掘深幽微的文学诠释者的角度入手来解读经学著作,感发生命、摇曳性灵。面对着凝结了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天悟道、天人合一等智慧结晶的《论语》一书,朱熹... 朱熹不仅创立了博大精深、光耀百代的朱子哲学,而且富有文学情趣,时不时地从一位掘深幽微的文学诠释者的角度入手来解读经学著作,感发生命、摇曳性灵。面对着凝结了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天悟道、天人合一等智慧结晶的《论语》一书,朱熹通过"气象容貌"与"玩味涵泳"两大方面对《论语》文本的文学要素处处留意、时时体察,其内在追求则是《论语》经学文本的文学元素与启迪内涵的昭示最大化。朱熹确是一位高明的催人自我教化、自我完善的"审美教化大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容貌 玩味涵泳 审美教化 《论语集注》
下载PDF
《孟子》中孔子言论辑疏 被引量:1
12
作者 衷尔钜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1-7,55,共8页
研究孔子、儒家思想,不能仅限于《论语》,还应注意参考先秦其他典籍中记载的资料,尤其是《孟子》。《孟子》一书保存了《论语》未载的28条孔子言论,这些言论有比较高的可信性,它们不但可补《论语》之不足,而且其本身义蕴丰富深刻,有很... 研究孔子、儒家思想,不能仅限于《论语》,还应注意参考先秦其他典籍中记载的资料,尤其是《孟子》。《孟子》一书保存了《论语》未载的28条孔子言论,这些言论有比较高的可信性,它们不但可补《论语》之不足,而且其本身义蕴丰富深刻,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孟子》 孔子言论 辑疏
下载PDF
朱熹《论语集注》“四论管仲”注文初探
13
作者 薛勇民 范嵘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3期98-102,共5页
朱熹《论语集注》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论语》注本。注解文本体现了朱熹对孔子仁、礼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其中"四论管仲"是《论语》中孔子对人物的评价内容里所占篇幅最大的。通过研读、分析朱熹《论语集注》中关于孔子对... 朱熹《论语集注》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论语》注本。注解文本体现了朱熹对孔子仁、礼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其中"四论管仲"是《论语》中孔子对人物的评价内容里所占篇幅最大的。通过研读、分析朱熹《论语集注》中关于孔子对管仲的四次评价的注文,有助于理解朱熹独特的哲学思想以及了解朱熹注解经典文本的注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论语集注》 “四论管仲”
下载PDF
对传统断代经学史研究的反思与开拓--评《清代地域学派<论语>诠释研究》
14
作者 黄睿 秦跃宇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83-86,共4页
2004年,柳宏教授以其博士论文《清代<论语>诠释史论》初步开拓了清代《论语》学研究,并使这一课题逐渐受到重视。历经十数年的坚守与耕耘,作者又于2018年推出了由他主撰的《清代地域学派<论语>诠释研究》。新著一反历时性... 2004年,柳宏教授以其博士论文《清代<论语>诠释史论》初步开拓了清代《论语》学研究,并使这一课题逐渐受到重视。历经十数年的坚守与耕耘,作者又于2018年推出了由他主撰的《清代地域学派<论语>诠释研究》。新著一反历时性散点研究的做法,通过考察地域学派知识群体《论语》诠释之面貌,直观描绘了清代《论语》诠释版图,深入分析了不同地域《论语》研究之个性与成因。作者的这一研究方法与理念,不仅是对此前博士论文的超越,更是对断代经学史传统研究模式的反思与开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地域学派 论语 诠释
下载PDF
《易大传》非孔子所作
15
作者 游唤民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6-80,共5页
将《易大传》各传作了对比研究,论证了《易 大传 》各传非出自一人之手,并指出其中某些哲学范畴及《系辞传》、《说卦传》大谈卜筮,为 《论语》所无,从而认定《易大传》为说《易》者 积累之作,为一部综合性论集,非孔子所作;但其... 将《易大传》各传作了对比研究,论证了《易 大传 》各传非出自一人之手,并指出其中某些哲学范畴及《系辞传》、《说卦传》大谈卜筮,为 《论语》所无,从而认定《易大传》为说《易》者 积累之作,为一部综合性论集,非孔子所作;但其中包涵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易大传》 作者 考证 儒家思想 《易传》 《象传》 《杂卦传》
下载PDF
论皇侃《论语义疏》中的圣人观
16
作者 邱忠堂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S1期162-165,178,共5页
南朝皇侃《论语义疏》中的圣人观,从先秦圣人观发展而来,经过两汉及魏晋学术的熏陶涤荡,吸收融合佛道思想而成型。皇侃《论语义疏》中的圣人观从内涵、人性论基础和价值启示等个方面都凸显出儒为宗、融合佛道的特征。
关键词 《论语义疏》 圣人观 人性 三教融合
下载PDF
单集解本《论语集解》版本与源流考论
17
作者 秦跃宇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17,共5页
单集解本系统《论语集解》版本与流传涉及较多争议的,是西夏文《论语集解》、"宋监本"《论语集解》和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西夏文《论语集解》其实是根据北宋陈祥道的《论语全解》翻译而成。"宋监本"《论语集解... 单集解本系统《论语集解》版本与流传涉及较多争议的,是西夏文《论语集解》、"宋监本"《论语集解》和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西夏文《论语集解》其实是根据北宋陈祥道的《论语全解》翻译而成。"宋监本"《论语集解》实际乃是南宋中期福建刘氏天香书院私刻本,该本非是延自六朝至北宋以来单集解本系统的流传,较之皇疏本更不可能与日本正平本存在所谓"同一祖本"。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之岳氏非是南宋岳珂,该本应是元初宜兴岳浚严格按照南宋廖莹中"世彩堂"原本覆刻,都是同出于邢疏本系统非严格意义上的单集解刻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集解》 单集解本 版本与源流
下载PDF
刘恭冕《何休注训论语述》诠释特点研究
18
作者 冯晓斌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00-106,共7页
在扬州学派《论语》诠释研究中,刘恭冕无疑是发展主线上不可忽略的一颗明珠,他在公羊学大行其道的晚清坚守扬州学派的治学精神。《何休注训论语述》一书辑录文本、实事求是,训诂考据、仔细辨析,会通博洽、不主一家,是为晚清《论语》研... 在扬州学派《论语》诠释研究中,刘恭冕无疑是发展主线上不可忽略的一颗明珠,他在公羊学大行其道的晚清坚守扬州学派的治学精神。《何休注训论语述》一书辑录文本、实事求是,训诂考据、仔细辨析,会通博洽、不主一家,是为晚清《论语》研究中的独特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恭冕 《何休注训论语述》 诠释特点
下载PDF
《论语译注》“君子”译文商榷六则
19
作者 黄佳琦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7期118-119,132,共3页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将八处"君子"译出其根本含义,如此能够深入理解孔子原意。笔者认为仍有六处"君子"的译文应译出其根本含义,如"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君子不以言举人"、"君...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将八处"君子"译出其根本含义,如此能够深入理解孔子原意。笔者认为仍有六处"君子"的译文应译出其根本含义,如"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君子不以言举人"、"君子信而后劳其民"、"君子惠而不费"应译为"有位者","君子不施其亲"应译为"在上位的人","君子不以绀緅饰"应译为"有位者"或"孔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译注 君子 有德者 有位者
下载PDF
《洪兴祖〈论语说〉辑佚》补正
20
作者 许家星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80-86,共7页
洪兴祖《论语说》是宋代重要的经学著作,惜乎不传。《洪兴祖〈论语说〉辑佚》一文据《论语集注》、《论语大全》辑佚二十五条,亦间有疏误。今补充《辑佚》漏引二书之2条,并据《论语或问》补17条、据《四书通》补13条、据《论语集说》及... 洪兴祖《论语说》是宋代重要的经学著作,惜乎不传。《洪兴祖〈论语说〉辑佚》一文据《论语集注》、《论语大全》辑佚二十五条,亦间有疏误。今补充《辑佚》漏引二书之2条,并据《论语或问》补17条、据《四书通》补13条、据《论语集说》及《经典稽疑》补4条,共增补36条。另将《或问》、《四书通》所同于《大全》者进行比较,纠讹正误,以显《论语说》之原貌。据此可窥洪氏论语学考证精详、说理透彻之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兴祖 《论语说》 辑佚 补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