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upuncture for 24 cases of peroneal nerve palsy 被引量:1
1
作者 柏树祥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12年第3期55-56,共2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therapy for peroneal nerve palsy.Methods Twenty-four cases of peroneal nerve palsy took acupuncture treatment,with acupoints of Bāfēng(八风 EX-LE 10),Tàichōng(太冲 LR 3),...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therapy for peroneal nerve palsy.Methods Twenty-four cases of peroneal nerve palsy took acupuncture treatment,with acupoints of Bāfēng(八风 EX-LE 10),Tàichōng(太冲 LR 3),Yánglíngquán(阳陵泉 GB 34),Xuánzhōng(悬钟 GB 39) etc.,once a day,10 times as a course.Results Twenty-four cases were all cured after 1-4 courses.Conclusion Acupuncture for peroneal nerve palsy shows a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oneal nerve palsy acupuncture therapy foot drop
原文传递
Presentation and management outcome of foot drop with tibialis posterior tendon transfer
2
作者 Muhammad Saaiq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4年第11期1047-1055,共9页
BACKGROUND Foot drop causes considerable disability.The ankle-dorsiflexion is either weak or lost completely.Additionally,the ankle eversion and toe extensions are also impaired.This results in a high steppage gait wh... BACKGROUND Foot drop causes considerable disability.The ankle-dorsiflexion is either weak or lost completely.Additionally,the ankle eversion and toe extensions are also impaired.This results in a high steppage gait while walking.Overall,the gait is awkward;there is greater energy consumption;increased proneness to sustain injury of the forefoot;and more frequent falling during walking.AIM To document the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profile of foot drop patients in our population and evaluate the outcome of tibialis posterior(TP)tendon transfer for restoring the lost dorsiflexion in foot drop.METHODS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at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in Islamabad over a period of 7 years.It included patients of all sexes and ages who presented with foot drop and had no contraindications for the procedure of TP tendon transfer.Exclusion criteria were patients who had contraindications for the operation.For instance,paralyzed posterior leg compartment muscles,Achilles tendon contracture,stiff ankle or toes,unstable ankle joint,weak gastrocnemius and scarred skin spanning over the route of planned tendon transfer.Also,patients who had the foot drop as a result of disc prolapses or brain diseases were excluded.Convenience sampling technique was used.The circum-tibial route of TP tendon transfer was employed.RESULTS Out of 37 patients,26(70.27%)were males whereas 11(29.72%)were females.The mean age was 22.59±8.19 years.Among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foot drop,road traffic accidents constituted the most common cause,found among 20(54.05%)patients.The share of complications included wound infections in 3(8.10%)patients and hypertrophic scars in 2(5.40%)patients.At 1-year postoperative follow-up visits,the outcome was excellent in 8(21.62%),good in 20(54.05%)and moderate in 9(24.31%).CONCLUSION The majority of cases of foot drop resulted from road traffic accidents that directly involved the common peroneal nerve.TP tendon transfer through the circumtibial route was found to be an easily executed effective operation which restored good dorsiflexion of the ankle among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ot drop Common peroneal nerve peroneal nerve palsy Tibialis posterior transfer Tibialis anterior Tendon transfer
下载PDF
电针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雨燕 赵惠颖 尚艳杰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5期58-60,共3页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近年电针疗法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进行整理、总结、分析。电针疗法治疗该病在穴位的选择上以足三阳经穴为主,电针波型等参数的选择不尽相同,均取得满意疗效。电针治疗该病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临床电针参数的...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近年电针疗法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进行整理、总结、分析。电针疗法治疗该病在穴位的选择上以足三阳经穴为主,电针波型等参数的选择不尽相同,均取得满意疗效。电针治疗该病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临床电针参数的设定尚无统一标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总神经麻痹 电针 文献综述
下载PDF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腓总神经麻痹的原因及处理 被引量:4
4
作者 彭慧明 翁习生 +2 位作者 林进 金今 赵宏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0年第3期198-203,共6页
目的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腓总神经麻痹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有完整记录的1257例初次TKA患者中术后出现腓总神经麻痹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并随访14~56个月,其中一期双侧TKA 4例,单侧TKA 2例;术... 目的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腓总神经麻痹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有完整记录的1257例初次TKA患者中术后出现腓总神经麻痹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并随访14~56个月,其中一期双侧TKA 4例,单侧TKA 2例;术前诊断骨关节炎3例,类风湿关节炎2例,血友病关节炎1例。结果 6例(0.47%)术后出现腓总神经麻痹,可能的原因包括术中拉钩位置不当,术后血肿压迫,神经阻滞麻醉过程针刺伤,止血带时间过长,术后加压包扎过紧,严重膝外翻屈曲畸形矫形。5例(83.3%)完全恢复,1例行神经探查手术,术后症状一度加重,随访术后6个月运动功能恢复,但目前仍残留感觉麻木。结论初次TKA术后腓总神经麻痹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预防是关键,围手术期应注意识别可能发生的一些危险因素并谨慎操作。保守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神经探查手术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初次 并发症 腓总神经 麻痹
下载PDF
超短波、低频脉冲电疗联合电针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的疗效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敏 李嵩 +2 位作者 张玉淼 刘春辉 石汉文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6期451-453,共3页
目的观察超短波、低频脉冲电疗联合电针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腓总神经麻痹患者,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配合超短波、低频脉冲电疗和电针治疗,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并早期康复治疗。治疗前及治... 目的观察超短波、低频脉冲电疗联合电针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腓总神经麻痹患者,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配合超短波、低频脉冲电疗和电针治疗,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并早期康复治疗。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用徒手肌力法(MMT)和神经功能愈合标准评分法(MCRR标准)对下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MMT评分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组优良率为85.00%,对照组为60.0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超短波、低频脉冲电疗联合电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腓总神经麻痹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总神经麻痹 超短波 低频脉冲电疗 电针治疗 徒手肌力法
下载PDF
骨科院内压迫性腓总神经麻痹的成因和护理对策 被引量:2
6
作者 方梅 王菊香 冯金娥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3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 探讨骨科院内压迫性腓总神经麻痹的成因和护理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复习1994年5月至2001年12月发生的7例骨科院内压迫性腓总神经麻痹,分析其发生原因。结果 7例病例中,其中3例发生于膝关节周围手术后功能锻炼过程中,1例系腓骨颈... 目的 探讨骨科院内压迫性腓总神经麻痹的成因和护理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复习1994年5月至2001年12月发生的7例骨科院内压迫性腓总神经麻痹,分析其发生原因。结果 7例病例中,其中3例发生于膝关节周围手术后功能锻炼过程中,1例系腓骨颈、胫骨平台骨折应用支具固定后,2例系骨科床牵引辅助复位者,1例为关节镜检截石位者。所有病例均接受保守治疗,经至少1年以上随访,预后良好。结论 护理因素在骨科院内压迫性腓总神经麻痹的发病中占一定地位,在了解其解剖学机理和成因后,采取针对易发因素的护理预防对策,在避免此病的发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院内压迫性腓总神经麻痹 成因 护理 胫骨平台骨折 腓骨颈骨折
下载PDF
高度膝关节外翻畸形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合并症的预防
7
作者 刘雪峰 孙贵才 +10 位作者 刘全 赵承斌 亓云龙 潘世奇 于方堤 张育成 陈立民 张大鹏 刘昊 张捍军 张涛 《临床骨科杂志》 2008年第4期321-323,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高度膝关节外翻畸形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出现合并症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21例高度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应用膝关节髌骨外侧手术入路Z形切开,假体安放旋转定位,以膝关节周围韧带平衡后下肢力线为基准。膝关节外翻的软组织平衡... 目的探讨预防高度膝关节外翻畸形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出现合并症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21例高度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应用膝关节髌骨外侧手术入路Z形切开,假体安放旋转定位,以膝关节周围韧带平衡后下肢力线为基准。膝关节外翻的软组织平衡方法:膝关节屈曲位和伸直位外侧间隙均紧张,在屈曲膝关节90°状态位,松解股骨外髁上外侧副韧带、关节囊后外侧角、腘肌腱;伸直位网格状松解髂胫束上方。屈曲位良好而伸直位紧张,松解髂胫束、外侧副韧带、后关节囊;屈曲位紧张伸直位良好,松解腘肌腱、外侧副韧带、关节囊后外侧角。结果21例均获随访,时间9~28个月,2例迟发腓总神经麻痹,3个月后恢复。手术切口一期愈合。KSS评分术前为(43.3±4.1)分,术后12个月为(83.8±5.2)分,24个月为(87.4±4.5)分。结论应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度外翻膝关节畸形,难于膝关节内翻,采用膝关节外侧手术入路和相应设计的手术方法,能够很好解决外翻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出现的合并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外翻膝 髌骨脱位 腓总神经麻痹
下载PDF
王晓红治疗腓神经麻痹案例举隅
8
作者 于斯文 王晓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2295-2296,共2页
近年来,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逐渐被推广并得到世界各地认可,其疗效也被各界人士认同,在治疗腓神经麻痹上也相得益彰。文章介绍了王晓红教授治疗腓神经麻痹的临证经验,她认为本病与肺、脾胃、肝、肾等脏腑有关,为"本虚标实&q... 近年来,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逐渐被推广并得到世界各地认可,其疗效也被各界人士认同,在治疗腓神经麻痹上也相得益彰。文章介绍了王晓红教授治疗腓神经麻痹的临证经验,她认为本病与肺、脾胃、肝、肾等脏腑有关,为"本虚标实"之证,临证采取循经取穴与局部取穴原则,起到"疏经通络,益气活血"的作用,在改善肌力和感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对神经损伤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中药、康复、超声波、TDP等为腓神经麻痹的治疗提供越来越多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晓红 腓神经麻痹 病因病机 案例举隅
下载PDF
胫-腓总神经侧侧缝合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近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修先伦 王吉波 +2 位作者 张少成 王季 祝玉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1187-1188,共2页
目的 :提出一种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的新方法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6例下肢痉挛性脑瘫患者。将支配痉挛肌群和支配其拮抗肌群的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干进行侧侧缝合 :大腿后侧切口显露两神经干的近端约 5cm后相互靠拢 ,切开两神经相邻面的神... 目的 :提出一种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的新方法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6例下肢痉挛性脑瘫患者。将支配痉挛肌群和支配其拮抗肌群的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干进行侧侧缝合 :大腿后侧切口显露两神经干的近端约 5cm后相互靠拢 ,切开两神经相邻面的神经外膜和束膜约 2cm ,切至神经纤维后 ,再相互并拢缝合外膜。 4例患者手术同时辅以内收肌切断或跟腱延长术。结果 :经过 5~ 1 0个月的随访 ,6名患者的肢体痉挛、畸形均有缓解 ,其中 5例患儿在不附加额外刺激的情况下 ,已无痉挛发作 ,恢复了患肢的主要功能。肢体功能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进一步改善。结论 :胫 -腓总神经侧侧缝合后 ,脑瘫患者术后痉挛肌群可获得部分拮抗肌群神经的支配从而通过改变大脑皮层定位来最终缓解肢体痉挛 ,是治疗脑瘫的新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总神经侧侧缝合 治疗 下肢痉挛性脑瘫 疗效观察
下载PDF
腓肠肌外侧头纤维化钙化与膝及小腿后外侧疼痛 被引量:5
10
作者 顾少光 郝丹丽 +4 位作者 崔志超 刘志强 孙产惠 贺小平 张伟 《解剖与临床》 2013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腓肠肌外侧头纤维化、钙化引起膝后及小腿后外侧疼痛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腓肠肌外侧头纤维化、钙化导致膝及小腿后外侧疼痛病例25例(28侧),其中侧位X线片于股骨外侧髁后部可见明显的小豆骨22侧,仅见小钙化点... 目的:探讨腓肠肌外侧头纤维化、钙化引起膝后及小腿后外侧疼痛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腓肠肌外侧头纤维化、钙化导致膝及小腿后外侧疼痛病例25例(28侧),其中侧位X线片于股骨外侧髁后部可见明显的小豆骨22侧,仅见小钙化点6侧;均行钙化或纤维化组织包块切除,腓总神经探查松解术。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术后静态及动态一过性足下垂及小腿下段与足背麻木症状消失,膝关节后外侧疼痛消失或明显缓解。结论:腓肠肌外侧头纤维化钙化是膝后外疼痛的重要原因,大多伴有腓总神经受损症状,目前对其认识欠缺,误诊率高,手术切除纤维化钙化包块、选择松解受累的腓总神经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肌外侧头 纤维化钙化 膝后外疼痛 腓总神经瘫痪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胫后肌腱转位治疗腓总神经损伤源性足下垂畸形 被引量:4
11
作者 温晓东 赵宏谋 +5 位作者 鹿军 李毅 张言 梁景棋 常鑫 梁晓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1-595,共5页
目的探讨胫后肌腱转位治疗腓总神经损伤源性足下垂畸形的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6年9月,采用胫后肌腱转位治疗21例单侧腓总神经损伤源性足下垂畸形。男12例,女9例;年龄23~47岁,平均32.1岁。致伤原因:医源性腓总神经损伤7例,胫腓骨近... 目的探讨胫后肌腱转位治疗腓总神经损伤源性足下垂畸形的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6年9月,采用胫后肌腱转位治疗21例单侧腓总神经损伤源性足下垂畸形。男12例,女9例;年龄23~47岁,平均32.1岁。致伤原因:医源性腓总神经损伤7例,胫腓骨近端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5例,刺伤或割伤行神经探查术3例,直接打击暴力4例,腓骨头骨折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8年,平均5.6年。合并家族遗传性踇外翻畸形1例、柔韧性足趾屈曲挛缩5例。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及踝足功能(FAAM)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测量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以及背伸肌力。摄X线片并测量Meary角、跟骨倾斜角以及后足力线角。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2个月,平均30.2个月。患者踝关节背伸肌力由术前0级恢复至3~4级。随访期间未出现平足畸形、爪形趾。末次随访时,Meary角、跟骨倾斜角以及后足力线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侧AOFAS评分、FAAM评分、踝关节背伸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跖屈活动度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239,P=0.158)。健、患侧踝关节背伸活动度及AOFAS评分、FAAM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跖屈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19,P=0.538)。结论胫后肌腱转位治疗腓总神经损伤源性足下垂畸形有效,患者踝关节功能改善明显,术后早期未出现继发性平足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下垂 胫后肌腱 肌腱转位 腓总神经损伤 踝关节
原文传递
基于肌内神经分布针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尖足畸形 被引量:2
12
作者 向俊璐 刘圆圆 +3 位作者 魏巍 李岚 王东 周文智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6期698-70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肌内神经分布的针刺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痉挛性脑性瘫痪(CP)尖足畸形患儿的痉挛程度及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6年11月,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康复科进行治疗的47例痉挛性CP尖足畸形患儿为研究... 目的探讨基于肌内神经分布的针刺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痉挛性脑性瘫痪(CP)尖足畸形患儿的痉挛程度及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6年11月,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康复科进行治疗的47例痉挛性CP尖足畸形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3)。2组患儿均给予相同的常规粗大运动训练及中医推拿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另给予基于肌内神经分布的针刺治疗,所有患儿均共计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时,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及《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对2组患儿进行疗效评价。对2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2组患儿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疗效评价结果组间及组内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获得该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5(11)号],所有患儿监护人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1)2组患儿性别构成比,年龄及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Ⅱ级、Ⅲ级)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CSS及GMFM分值组间比较:治疗前,2组患儿CSS及GMFM分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6个月时,观察组患儿CSS分值分别为(10.5±1.9)分、(7.6±1.7)分、(7.0±1.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1.9±1.7)分、(8.6±1.6)分、(8.2±1.8)分;而GMFM分值分别为(66.7±9.5)分、(79.6±10.1)分、(90.2±10.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9.1±8.8)分、(73.1±11.2)分、(81.5±12.6)分,并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SS分值:t=-2.662,P=0.011;t=-2.022,P=0.049;t=-2.374,P=0.022;GMFM分值:t=6.588,P<0.001;t=2.086,P=0.043;t=2.532,P=0.015)。(3)CSS及GMFM分值组内比较:治疗1、3、6个月时,观察组患儿CSS分值均分别低于治疗前的(12.1±1.7)分,GMFM分值均分别高于治疗前的(49.5±7.9)分,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SS分值:t=-11.632、-26.432、-32.111,GMFM分值:t=9.091、14.159、17.352;均为P<0.001);治疗1个月时,对照组患儿CSS及GMFM分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时,对照组患儿CSS分值分别低于治疗前的(12.0±1.6)分,GMFM分值分别高于治疗前的(48.5±8.5)分,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SS分值:t=-18.247、-17.109,GMFM分值:t=10.366、11.723;均为P<0.001)。结论在常规粗大运动功能训练及中医推拿治疗基础上,联合基于肌内神经分布的针刺疗法,治疗痉挛性CP尖足畸形患儿起效更早,能进一步缓解肢体痉挛、减轻下肢尖足异常程度、提高下肢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肌痉挛状态 马蹄足畸形 针刺疗法 腓神经 胫神经 儿童
原文传递
综合疗法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丽娟 刘亚丽 +1 位作者 王淑斌 晋志高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4-336,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灸法与走罐联合应用与西药对比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腓总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和西药组,各45例。综合组应用电针阳陵泉、足三里、悬钟、解溪、太冲、足临泣等穴并结合温和艾条灸以及患肢... 目的:观察电针、灸法与走罐联合应用与西药对比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腓总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和西药组,各45例。综合组应用电针阳陵泉、足三里、悬钟、解溪、太冲、足临泣等穴并结合温和艾条灸以及患肢小腿外侧走罐3种方法综合治疗,每日1次;西药组应用药物口服维生素B1每次10mg,每日3次,甲钴胺每次0.5mg,每日3次。两组均15天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综合组治疗后感觉、运动神经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7.8%(44/45),西药组为82.2%(37/45),综合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1)。电生理检查显示综合组腓深神经运动传导和腓浅神经感觉传导波幅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均P<0.05),综合组较西药组治疗后腓深神经运动传导波幅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电针、灸法与走罐综合疗法治疗腓总神经麻痹较西药治疗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总神经麻痹 电针疗法 灸法 走罐
原文传递
术中术后规范化电刺激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的疗效分析
14
作者 薛万里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第21期36-37,共2页
目的探查术中术后规范化电刺激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武陟县人民医院分院骨科接受治疗的腓总神经麻痹患者73例,给予手术松解腓总神经,术中使用双极电凝笔连接神经电刺激仪,以2Hz脉冲,强度100-200,刺激... 目的探查术中术后规范化电刺激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武陟县人民医院分院骨科接受治疗的腓总神经麻痹患者73例,给予手术松解腓总神经,术中使用双极电凝笔连接神经电刺激仪,以2Hz脉冲,强度100-200,刺激10min,缝合切口前取明胶海绵半片,喷洒5mg地塞米松注射液后贴在腓总神经上。术后2周开始规范化神经电刺激治疗,直至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刺激穴位为阳陵泉、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冲阳、解溪、三阴交、阴陵泉。每日1次,每次治疗30min,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结果全部病例完成至少1年随访,有17例术后一周内肌力增加1个等级,术后1个月随访时有35例肌力增加至少1个等级,术后2个月随访时有50例肌力增加至少1个等级,术后3个月除2例外其余病例均肌力增加至少1个等级。术后3个月复查共27例肌力完全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时为57例。仅有7例术后1年内肌力未恢复至完全正常,其中3例随访至18个月时神经功能基本恢复,1例随访至2年神经功能未能完全恢复并停止随访,另3例失去随访。结论腓总神经麻痹手术松解时给与电刺激,符合术后规范化电刺激,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总神经 神经麻痹 电刺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