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兆辉 梅思静 吕志华 《疑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493-496,共4页
目的对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根据预定的纳入、排除标准,在Medline及万方数据率、CNKI数据库中进行相关检索,由2名评价员独立提取资料。应用RevMan5.1软件包对各研究结果进行数据合并分析... 目的对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根据预定的纳入、排除标准,在Medline及万方数据率、CNKI数据库中进行相关检索,由2名评价员独立提取资料。应用RevMan5.1软件包对各研究结果进行数据合并分析。结果纳入1999—2011年国内外文献7篇,共352例患者,其中177例动静脉联合溶栓,175例单一静脉/动脉溶栓或基础治疗。(1)动静脉联合溶栓组神经功能缺损的总改善率为67.23%,对照组为4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P〈0.05),联合组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OR=2.67,95%CI 1.68~4.26,P=0.01)。(2)联合组溶栓后24 h E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加权平均差=15.65,95%CI 9.30~21.99,P〈0.01)。(3)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合并症状性颅内出血率为9.04%,对照组为9.7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动静脉联合溶栓疗效优于单一静脉/动脉溶栓或基础治疗,而继发症状性颅内出血率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 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 荟萃分析
下载PDF
动静脉结合给药的FLEP法治疗难以切除的晚期胃癌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黎奇 李国立 +4 位作者 曹建民 许建 王绪林 李宁 黎介寿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6期571-575,共5页
目的:为提高胃癌新辅助化疗的效果,观察动静脉结合的FLEP化疗方法对难以切除局部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选择30例难以切除的晚期胃癌,以FLEP法化疗。FLEP方案:5-FU 370 mg/(m2.d),持续静脉滴注20 h,第1~5天;四氢叶... 目的:为提高胃癌新辅助化疗的效果,观察动静脉结合的FLEP化疗方法对难以切除局部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选择30例难以切除的晚期胃癌,以FLEP法化疗。FLEP方案:5-FU 370 mg/(m2.d),持续静脉滴注20 h,第1~5天;四氢叶酸钙30 mg/(m2.d),静脉滴注,第1~5天;依托泊苷70 mg/(m2.d)与顺铂70 mg/(m2.d),动脉介入注射到癌肿所在部位,第6、20天。每5周重复一次,2、3个疗程后复查,以CT评价有效率。随访所有接受治疗的病例,总结中位数生存期、1、2、3、5年生存率。结果:30例中CT评价稳定5例,进展3例,均未行手术治疗;部分缓解21例及完全缓解1例,除1例部分缓解者未行手术外,余均行胃次全、全胃或联合脏器切除,淋巴结清扫采取D2、D2加转移淋巴结手术,手术切除率70.0%;CT评价有效率73.3%;中位数生存期18个月,1年生存率为76.7%;2年生存率为33.3%;3年生存率为20.0%;5年生存率为3.3%。结论:动静脉结合的FLEP法可提高晚期胃癌的切除率,使生存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新辅助化疗 FLEP法 动静脉结合给药
下载PDF
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颈动脉硬化病变的逆转作用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孙玉平 许建新 《中国执业药师》 CAS 2017年第5期11-14,共4页
目的 :分析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颈动脉硬化病变的逆转效果。方法:将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氨氯地平组和缬沙坦组,各40例;氨氯地平组给予氨氯地平片治疗,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胶囊和氨氯地平... 目的 :分析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颈动脉硬化病变的逆转效果。方法:将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氨氯地平组和缬沙坦组,各40例;氨氯地平组给予氨氯地平片治疗,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胶囊和氨氯地平片治疗;治疗2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代谢、24 h动态血压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治疗后,缬沙坦组患者的24 h平均动脉压(24 h MAP)、24 h舒张压(24 h DBP)和24 h收缩压(24 h SBP)均显著低于氨氯地平组(P<0.05);缬沙坦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高于氨氯地平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组(P<0.05);缬沙坦组患者的斑块长径、斑块厚度和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均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组(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显著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和颈动脉硬化病变逆转效果,且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颈动脉硬化病变 缬沙坦 氨氯地平 联合用药 疗效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Risks of Thromboembolism of Drospirenone-Containing and Nondrospirenone -Containing 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 Use: A Meta-Analysis
4
作者 Wan-Lin Zhang Zhe Dong +4 位作者 Jun-Yan Zhang Min-Zhi Lyu Wei Zhang Jian-Lei Huang Xin Yang 《Reproductive and Developmental Medicine》 CSCD 2021年第3期154-160,共7页
This study aimed to estimate the risk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arterial thromboembolism(ATE),and other side effects following the use of drospirenone(DRSP)-containing 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s(COCs).When comp... This study aimed to estimate the risk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arterial thromboembolism(ATE),and other side effects following the use of drospirenone(DRSP)-containing 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s(COCs).When compared with non-DRSP-containing COCs,DRSP-containing COCs decreased the risk of VTE by 15%in the overall study population,although thi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adjusted hazard ratio/risk ratio[95%confidence interval]0.85[0.69,1.04]).DRSP-containing COCs also showed significant benefits in terms of ATE risk.The body mass index of the subject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 0.64 kg/m^(2) after taking the DRSP-containing COCs for 6 months.We concluded that DRSP-containing COCs were safe for use and could be broadly recommen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erial Thromboembolism 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s DROSPIRENONE venous Thromboembolism
原文传递
动静脉结合术前化疗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5
作者 李国立 郭飞龙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期31-35,共5页
围术期化疗是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别于常规的全身化疗,动静脉结合术前化疗在联合用药的基础上,根据药物作用特点,对给药方式进一步优化,在本中心已有20余年的临床应用和研究历史。本文将从理论基础、发展过程、治疗优... 围术期化疗是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别于常规的全身化疗,动静脉结合术前化疗在联合用药的基础上,根据药物作用特点,对给药方式进一步优化,在本中心已有20余年的临床应用和研究历史。本文将从理论基础、发展过程、治疗优势和临床研究进行介绍。通过回顾临床与基础研究,阐述其临床治疗效果和可能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结合术前化疗 进展期胃癌 动脉介入化疗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应用VA-ECMO联合IABP的时机探索 被引量:8
6
作者 潘晨亮 赵晶 +9 位作者 胡思雄 雷鹏 赵存瑞 苏昱润 蔡玮婷 张珊珊 闫志杰 卢安东 张博 白明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51-858,共8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AMICS)患者应用动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的不同时机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中国体外生命支持学会注册数据库中2019年3月至2022年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AMICS)患者应用动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的不同时机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中国体外生命支持学会注册数据库中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入组接受VA-ECMO支持的AMICS患者,根据是否联合IABP及联合时机,分为VA-ECMO单独组、VA-ECMO+IABP同期组和VA-ECMO+IABP非同期组。收集3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危险因素、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病情危重特点、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结果及VA-ECMO相关参数及并发症等。主要临床终点为全因死亡事件,机械循环支持的安全性指标包括血红蛋白下降大于50 g/L、消化道出血、菌血症、下肢缺血、下肢血栓、急性肾损伤、肺水肿及卒中。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3组患者随访30 d内的生存结局,以VA-ECMO+IABP同期组作为参考,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AMICS患者VA-ECMO+IABP不同时机联合对30 d内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研究纳入68例应用VA-ECMO支持的AMICS患者,其中女性12例(17.6%),所有患者年龄(59.8±10.8)岁。VA-ECMO单独组19例,VA-ECMO+IABP同期组34例,VA-ECMO+IABP非同期组15例。VA-ECMO+IABP同期组ECMO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VA-ECMO单独组及VA-ECMO+IABP非同期组(P均<0.05)。与VA-ECMO+IABP非同期组比较,其余两组ECMO支持时间较短、发生急性肾损伤并发症比例更低(P均<0.05),单独VA-ECMO组发生肺水肿的并发症比例更低(P<0.05)。院内存活患者在VA-ECMO+IABP同期组为28例,明显高于VA-ECMO单独组(9例)及VA-ECMO+IABP非同期组(7例)(P均<0.05);随访30 d内存活患者在VA-ECMO+IABP同期组为26例,明显高于VA-ECMO单独组(9例)及VA-ECMO+IABP非同期组(4例)(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提示相较于VA-ECMO+IABP同期使用,单独VA-ECMO(HR=2.801,P=0.036)及VA-ECMO+IABP非同期使用(HR=2.985,P=0.033)与AMICS患者30 d内死亡率增加相关。结论AMICS患者应用VA-ECMO时,同期联合IABP可提高患者ECMO撤机率、存活出院率及30 d内的生存率,且没有明显增加额外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原性休克 动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 联合时机
原文传递
动静脉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序贯使用阿加曲班治疗静脉窦血栓的安全性和初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李鑫 刘雅婷 +6 位作者 武国德 张振昶 吕文明 郑婷 王蕾 袁薇 鄢琦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8-80,共3页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thrombosis,CVST)是一种由多种原因所致静脉回流受阻的脑血管疾病,由于临床表现多样,该疾病误诊率及病死率较高。急性期治疗主要以抗凝及血管内介入治疗为主,现本文对血管内介入治疗静脉窦血...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thrombosis,CVST)是一种由多种原因所致静脉回流受阻的脑血管疾病,由于临床表现多样,该疾病误诊率及病死率较高。急性期治疗主要以抗凝及血管内介入治疗为主,现本文对血管内介入治疗静脉窦血栓的同时序贯使用阿加曲班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及对治疗疗效的初始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窦血栓 动静脉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 阿加曲班
原文传递
三种外增压技术改善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效果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郭礼平 巨积辉 +2 位作者 王凯 金光哲 周荣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682-685,703,共5页
目的比较3种外增压技术用于指背筋膜蒂皮瓣转移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手外科对80例(80指)指端缺损患者采用指背筋膜蒂皮瓣进行移植修复,并将其随机分成A、B、C、D 4组,A组(20例)对... 目的比较3种外增压技术用于指背筋膜蒂皮瓣转移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手外科对80例(80指)指端缺损患者采用指背筋膜蒂皮瓣进行移植修复,并将其随机分成A、B、C、D 4组,A组(20例)对皮瓣行动、静脉联合增压;B组(20例)行动脉外增压;C组(20例)行静脉外增压;D组(20例)不予以增压(无增压组)。术后1周,观察各组指背筋膜蒂皮瓣的并发症情况,以及6~8个月远期指体修复后的外形、功能、皮瓣感觉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患者6~8个月,所有患者的皮瓣均成活。感染、肿胀的发生率4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瓣青紫、水疱的发生率:A组为5%(1例)、无;B组为无、5%(1例);C组为25%(5例)、65%(13例);D组为30%(6例)、60%(12例)。其中A、B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而C组又明显低于D组(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患者满意度、关节总活动度、静态两点辨别觉、寒冷耐受情况的评分以及供区愈后的优良率:A组分别为(51.21±9.02)%、(190.58±11.21)°、(9.21±2.80)mm、(60.22±7.98)分、95%;B组分别为(50.33±5.78)%、(185.22±13.05)°、(11.52±4.25)mm、(63.52±6.22)分、90%;C组分别为(48.32±3.58)%、(184.57±12.66)°、(13.92±2.98)mm、(67.12±3.53)分、75%;D组分别为(43.32±2.18)%、(164.52±10.10)°、(16.92±4.28)mm、(70.32±5.43)分、78%。上述的各个数值A、B、C组均优于D组(P<0.05);其中在患者满意度、关节总活动度及供区愈后优良率方面,A、B、C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态两点辨别觉、寒冷耐受情况方面,A组明显优于B、C组(P<0.05),而B组又优于C组(P<0.05)。结论 3种外增压技术用于指背筋膜蒂皮瓣移植修复指端缺损的疗效均优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而动、静脉联合外增压较动脉外增压和静脉外增压的治疗方式获得了更好的皮瓣感觉及手指外形,是3种外增压技术的首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端缺损 指背筋膜蒂 外科皮瓣 动静脉联合外增压 动脉外增压 静脉外增压 疗效比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