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入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者心脏结构近期改变的比较
1
作者 郑楠 管涛 曲毅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者心脏结构的近期改变。方法选取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104例,根据入路方式分为左房微小切口组、右外侧切口组和正中切口组。比较各组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切口...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者心脏结构的近期改变。方法选取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104例,根据入路方式分为左房微小切口组、右外侧切口组和正中切口组。比较各组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重症监护时间、心脏结构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正中切口组比较,左房微小切口组和右外侧切口组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切口长度缩短,术后引流量减少(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各组右房左右径和上下径、右室前后径缩小,左室舒张期末内径增大(P<0.05),且术后3个月较术后3天比较差异更显著(P<0.05),术后3天左房微小切口组和右外侧切口组与正中切口组比较差异更显著(P<0.05);术后3个月各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左房微小切口、右外侧切口较正中切口入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近期矫正效果较好,但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房微小切口入路 右外侧切口入路 正中切口入路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心脏结构
下载PDF
右腋下微创小切口经左心房入路行成人复杂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骆晨涛 周冰 +3 位作者 胡志斌 王树伟 刘志芳 崔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4期329-333,共5页
目的 探讨右腋下微创小切口经左心房入路行成人复杂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0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33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0~60岁。患者均接受胸腔镜辅助下无可见瘢痕右... 目的 探讨右腋下微创小切口经左心房入路行成人复杂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0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33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0~60岁。患者均接受胸腔镜辅助下无可见瘢痕右腋下微创手术,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左心房路径行房间隔缺损修补。结果 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术后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结果提示,未见明显穿隔血流,修补满意。结论无可见瘢痕右腋下微创小切口经左心房入路行复杂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安全有效,可以提供较好的美容效果及良好的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可见瘢痕 右腋下微创 小切口 房间隔缺损 左心房入路
下载PDF
经皮穿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在卵圆孔未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文雅 刘韦华 +2 位作者 郑小叶 谢晴 周琦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1-3,7,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在卵圆孔未闭(PFO)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3月—2020年3月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诊断为单纯PFO 114例。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结合右心声学造影对PFO患者进行筛查,然后给予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目的探讨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在卵圆孔未闭(PFO)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3月—2020年3月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诊断为单纯PFO 114例。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结合右心声学造影对PFO患者进行筛查,然后给予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未成年患者常规选择8 mm封堵器,成年患者常规选择10 mm封堵器,卵圆窝菲薄或合并膨出瘤时选用12 mm或14 mm封堵器。结果114例PFO中,有10例在3个心动周期内右向左分流30~50个微气泡,术中数字血管造影可见微小孔,但加硬导丝不能顺利通过,未继续进行手术,手术治疗失败。其余104例在3个心动周期内右向左分流>50个微气泡或呈左心腔浑浊状态,全部封堵成功。封堵成功者术后1个月常规超声探查示,封堵器形态、位置均正常,无封堵器移位、脱落或封堵器相关血栓事件;复查cTTE显示,仅17例可见右向左分流,分流量较少,微气泡<10个。结论通过cTTE选择经皮穿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PFO时,建议选择3个心动周期内右向左分流>50个微气泡的患者。选用合适的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PFO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 未闭 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右向左分流 诊断
下载PDF
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的外科治疗
4
作者 萧明第 朱晓东 +4 位作者 郭加强 孙立忠 阎军 唐跃 代宝元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0年第5期368-370,414-415+417,共6页
本院自1976年1月至1989年12月手术治疗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TAPVC)58例。心上型38例,心内型19例,混合型1例。死亡5例,死亡率8.6%。本文对该病的发生率、诊断和手术方法进行讨论,着重介绍作者采用左右房联合切口矫治本病的经验。
关键词 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 左右房联合切口
下载PDF
左右心房联合测压导管在小儿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晏馥霞 于钦军 +5 位作者 李守军 王嵘 林霖 王宇红 常勇男 李立环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59-961,共3页
目的评价左右心房联合测压导管(简称联管)用于心脏手术围术期左心房压力监测的可行性、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40例术中需左心房压力监测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年龄1~4岁;体质量8~15kg。麻醉诱导和维持采用静脉和吸入复合全... 目的评价左右心房联合测压导管(简称联管)用于心脏手术围术期左心房压力监测的可行性、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40例术中需左心房压力监测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年龄1~4岁;体质量8~15kg。麻醉诱导和维持采用静脉和吸入复合全身麻醉方法,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麻醉诱导后,经右侧颈内静脉分别置入联管和单腔导管至左心房。联管是由5.5-F的改良三腔中心静脉导管和内置于中心腔的微导管组成,微导管长于改良三腔导管。单腔管是20G的中心静脉导管,为常规使用的左心房留置导管。手术期间,在完成心内修补后将微导管和单腔管尖端经房间隔放入左心房。记录手术结束时和回到恢复室后的二管压力测定值,并评估操作难易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联管左心房压力测定值与单腔管左心房压力测定值明显相关,手术结束时压力值的相关系数r=0.974(P=0),回恢复室左心房压力测定值的相关系数r=0.949(P=0)。留置导管期间和围术期无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所有患儿无死亡。结论联管测定左心房压力值与单腔管相近,数据准确,无导管相关并发症,可替代单腔导管监测左心房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房管 左心房压力 心脏手术 左右心房联合测压导管
原文传递
右胸微创小切口与传统胸部正中切口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6
6
作者 黄茂勋 朱志成 +3 位作者 朱翠琳 王维铁 许日昊 柳克祥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6期554-557,共4页
目的对比右胸微创小切口与传统胸部正中切口行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治疗左心房粘液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3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外科施行右胸微创小切口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32例患者[微创小切口组,男9... 目的对比右胸微创小切口与传统胸部正中切口行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治疗左心房粘液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3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外科施行右胸微创小切口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32例患者[微创小切口组,男9例,女23例,年龄(59.1±9.5)岁]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收治的17例行传统胸部正中切口的左心房粘液瘤患者(对照组,男7例,女10例,年龄(60.0±9.0)岁]对比,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微创小切口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较对照组长,而术后机械通气时间(9.5±4.9)h、ICU停留时间(18.6±6.2)h、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103.8±19.4)ml、二次开胸止血率(0.0)、术后输血量(1.4±1.1)U、下地活动时间(38.5±6.9)h、住院时间(8.1±0.9)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0)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右胸微创小切口行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安全可行,且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胸微创手术 正中切口手术 左心房粘液瘤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