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zymes activity of intestinal grafts after liver small bowel transplantation in rats 被引量:1
1
作者 Xiao-Yi Sun Guo Wang +3 位作者 Hui-Fen Shi Ming-Fa Wei Guang-Fu Yin Li-Qiang Ru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 Surgery, Tongji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Department of Neurobiology,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30, China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03年第3期338-343,共6页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activity alterations of enzymes in intestine grafts after liver/small bowel transplantation in rats and the relations of these changes to immune rejection of grafts. METHODS: A model of ...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activity alterations of enzymes in intestine grafts after liver/small bowel transplantation in rats and the relations of these changes to immune rejection of grafts. METHODS: A model of liver/small bowel transplantation (LSBT) was established in closed colony SD and Wistar rats. The activity of enzymes including triphosphatase (ATPase), alkalinophosphatase (AKP), acytelcholinesterase (AchE), oxidesynthase (NOS) and monoamine oxidase (MAO) in bowel grafts was studied histochemically at regular postoperative intervals. RESULTS: The activity of enzymes in the wall of the grafts disappeared eventually in isolated small bowel transplantation (SBT) rats. In contrast, the activity in LSBT rats remained and recovered postoperatively. CONCLUSIONS: The rejection in grafted intestine could be prevented or delayed in LSBT rats. The changes in the activity of enzymes and neurons might be used to detect the rejec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gra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ll bowel transplantation combined liver/small bowel transplantation ENZYME
下载PDF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caused by a bezoar following an adult simultaneous liver-kidney transplantation:A case report
2
作者 Gilbert Pan Robin D Kim +1 位作者 Jeffrey Campsen George Rofaiel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0年第18期4109-4113,共5页
BACKGROUND Small bowel obstructions(SBOs)are common following a large intra-abdominal operation;however,SBOs caused by bezoars are unreported in patients following liver-kidney transplantation procedures,particularly ... BACKGROUND Small bowel obstructions(SBOs)are common following a large intra-abdominal operation;however,SBOs caused by bezoars are unreported in patients following liver-kidney transplantation procedures,particularly in adults.CASE SUMMARY A 65-year-old Caucasian female presented with nausea and nonbilious emesis during her postoperative course following a simultaneous liver-kidney transplantation.She developed worsening nausea and vomiting with significant 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obstipation.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showed a marked abnormal dilation of multiple small bowel loops with a distinct transition point that was suggestive of a small bowel obstruction.An exploratory laparotomy revealed a foreign body in the intestinal track approximately 30 cm from the ileocecal valve.The foreign body was extracted and identified as a bezoar with hair follicles and old digestive contents.Following the operation,the patient demonstrated rapid clinical improvement with resolution of nausea,emesis,and progress in bowel motility.CONCLUSION SBOs caused by bezoars can occur immediately following a liver-kidney transplantation and should not be discounted as a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e report liver transplantation liver-kidney transplantation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Post-transplant complications transplantation
下载PDF
Immunological protection of small bowel by simultaneously transplanted liver graft in pigs
3
作者 Yin, Zhen-Yu Li, Ning +4 位作者 Wang, Xiao-Ming Ni, Xiao-Dong Jiang, Feng Li, You-Sheng Li, Jie-Shou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09年第4期363-369,共7页
BACKGROUND: A simultaneously transplanted liver shields a bowel graft from immunologic attack in small animals, while the possible immuno-tolerance induced by the liver in liver and small bowel transplantation (LSBT) ... BACKGROUND: A simultaneously transplanted liver shields a bowel graft from immunologic attack in small animals, while the possible immuno-tolerance induced by the liver in liver and small bowel transplantation (LSBT) is uncertain in large animal models.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ly suspected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liver on small bowel allograft, we developed a new model of composite LSBT in the pig. METHODS: Seventy outbred long-white pigs were randomized into four groups. LSBT without immunosuppressive treatment (n=10, group A); LSBT with routine immunosuppressive treatment (n=10, group B); LSBT with a lower dose of immunosuppressive treatment (n=10, group C); and small bowel segment allotransplantation without immunosuppressive treatment (n=10, group D). RESULTS: There was no remarkable difference in survival time between groups A and D (10.33 vs. 12.89 days, P>0.05), but the initial time of acute rejection of the intestinal graft in group A was clearly delayed when compared to group D (8.22 vs. 4.33 days, P<0.05), and the rejection scores in group A were remarkably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D at each postoperative time point (0 vs. 0.44 on day 3, P<0.05; 0.22 vs. 1.78 on day 5, P<0.05; 1.11 vs. 2.56 on day 7, P<0.05). There were evident differences in postoperative survival time, initial time of acute rejection and postoperative rejection scores between groups A, B and C. Postoperative survival time (30.00 vs. 28.13 days, P>0.05), initial acute rejection time (25.40 vs. 22.13 days, P>0.05) or rejection score did not differ between groups B and C within one postoperative month. CONCLUSIONS: Compared to isolated segment small bowel allotransplantation, the intestinal graft in LSBT (group A) had a delayed initial time of acute rejection and a lower postoperative acute rejection score, and a lower dose of immunosuppressive treatment led to persistent graft immuno-tolerance in LSBT. Thus the simultaneously transplanted liver graft may reduce the risk of intestinal rejection and protect the bowel graft from severe acute rej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transplantation small bowel transplantation PORCINE ALLOtransplantation rejection immuno-tolerance
下载PDF
在猪肝-肠联合移植中瓜氨酸是移植肠急性排斥反应的血清学指标 被引量:2
4
作者 蒋峰 倪晓冬 +5 位作者 尹震宇 李幼生 刘放南 张丽华 李宁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4年第4期193-196,共4页
目的 :研究在猪肝 小肠联合移植实验中 ,移植肠的急性排斥反应对血清瓜氨酸浓度的影响。 方法 :共进行肝 小肠联合移植 1 5次 ,术后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 ,存活时间超过 7天的受者猪在研究范围之内。术后按计划对肝 小肠联合移植实验后 ... 目的 :研究在猪肝 小肠联合移植实验中 ,移植肠的急性排斥反应对血清瓜氨酸浓度的影响。 方法 :共进行肝 小肠联合移植 1 5次 ,术后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 ,存活时间超过 7天的受者猪在研究范围之内。术后按计划对肝 小肠联合移植实验后 ,测定受者猪的血清瓜氨酸浓度。在取血的同时采集移植肠黏膜作移植肠的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评分 ,并作瓜氨酸浓度 急性排斥反应病理评分的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1 5头猪中有 1 1头存活时间超过 7天。在受者猪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 ,随着排斥反应逐级增强 ,血清瓜氨酸水平逐渐减低 ,而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瓜氨酸浓度 急性排斥反应病理评分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为 :瓜氨酸浓度 =36 .0 2 - 8.2 6×病理评分 ,相关系数为r =0 .91。 结论 :在猪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肝-肠联合移植 瓜氨酸 移植肠 急性排斥反应 血清学指标 免疫抑制剂
下载PDF
肝肠联合移植供肠、供肝的获取与保存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幼生 李宁 +6 位作者 李元新 罗开 李为苏 倪小冬 朱亮 蒋峰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8期707-710,共4页
目的 :探讨自无心搏尸体联合获取和保存肝小肠的方法以及在临床肝、肠联合移植中的应用。 方法 :采用体内原位灌注、联合获取的方法 ,将肝、小肠、胰、脾和肾一并获取 ,移植物经 4℃UW液保存 ,将获取的小肠和肝联合移植至一短肠综合征... 目的 :探讨自无心搏尸体联合获取和保存肝小肠的方法以及在临床肝、肠联合移植中的应用。 方法 :采用体内原位灌注、联合获取的方法 ,将肝、小肠、胰、脾和肾一并获取 ,移植物经 4℃UW液保存 ,将获取的小肠和肝联合移植至一短肠综合征合并有淤胆的患者体内。 结果 :供者热缺血时间 2min 30s,移植肠冷缺血 6h 4 0min ,移植肝冷缺血 8h 7min。 结论 :自无心搏尸体联合获取的供肠、供肝适合于临床肝肠联合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肠联合移植 器官获取 器官保存
下载PDF
一种新型肝肠联合移植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肝对小肠免疫保护作用初探(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肇毅 陆森 +4 位作者 成峰 王一芳 沈历宗 华一兵 吴文溪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26-29,共4页
目的 建立一种新型的大鼠肝肠联合整体移植模型 ,并研究移植肝是否对移植肠具有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肝肠联合移植在切取移植物后 ,利用供体胸段下腔静脉在门静脉侧壁建立一袖套 ,并安置套管。受体手术时 ,将此门静脉侧壁袖套与受体门... 目的 建立一种新型的大鼠肝肠联合整体移植模型 ,并研究移植肝是否对移植肠具有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肝肠联合移植在切取移植物后 ,利用供体胸段下腔静脉在门静脉侧壁建立一袖套 ,并安置套管。受体手术时 ,将此门静脉侧壁袖套与受体门静脉残端套管法吻合。供体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右肾动脉吻合。免疫保护作用通过术后病理学检查评估。结果 本法使受体手术无肝期与Kamada双套管法肝移植无肝期相同 ,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手术成功率高。术后肝肠联合移植组排斥反应程度较小肠移植组轻。结论 用本方法建立大鼠肝肠联合移植模型是可行的。肝肠联合移植时肝对小肠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大鼠 肝肠联合移植 免疫保护
下载PDF
大鼠肝肠联合移植IL-2、IL-4及IFN-γ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娄诚 朱理玮 +1 位作者 逯宁 田伟军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439-442,共4页
目的: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4和干扰素γ(IFN-γ)在大鼠肝/小肠移植中的变化规律,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大鼠肝肠联合移植免疫耐受机理。方法:建立大鼠肝肠联合移植(LSBTx组)和单独小肠移植(SBTx组)模型,每组取6只受鼠观察生... 目的: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4和干扰素γ(IFN-γ)在大鼠肝/小肠移植中的变化规律,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大鼠肝肠联合移植免疫耐受机理。方法:建立大鼠肝肠联合移植(LSBTx组)和单独小肠移植(SBTx组)模型,每组取6只受鼠观察生存期,每组另取6只大鼠于移植后5 d、7 d收集小肠移植物,术后14 d单独收集LSBTx组小肠移植物,分别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采用RT-PCR方法检测移植物中IL-2、IFN-γ和IL-4等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结果:LSBTx组大鼠均获得长期存活(>28 d),SBTx组大鼠中位生存期12.7 d。组织学提示SBTx组大鼠死于严重排斥反应,而LSBTx组至术后14 d移植肠排斥反应已明显缓解,SBTx组术后5 d、7 d移植肠排斥反应评分高于LSBTx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不同时段IL-2基因表达水平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SBTx组术后5 d IL-4基因表达高于LSBTx组(P<0.05),SBTx组术后5 d、7 d IFN-γ基因表达也高于同时段的LSBTx组(P<0.05)。结论:移植物中IL-2基因转录水平并不能反映术后移植排斥反应强度;术后早期IL-4水平的下调与免疫耐受有关;持续低水平的IFN-γ表达是肝脏诱导小肠耐受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肠联合移植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大鼠原位肝移植与异位阶段性小肠移植细胞凋亡的差异
8
作者 田伟军 王鹏志 +2 位作者 朱理玮 邱宇杰 梁晖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82-483,共2页
目的:将具有免疫特惠性质的移植肝脏与免疫排斥最强烈的移植小肠相比较,探讨肝脏移植的特点。方法:对接受肝移植和小肠移植大鼠移植物内凋亡细胞进行观察。结果:移植肝脏内以间质细胞凋亡为主,移植小肠内以实质细胞凋亡为主。结论:小肠... 目的:将具有免疫特惠性质的移植肝脏与免疫排斥最强烈的移植小肠相比较,探讨肝脏移植的特点。方法:对接受肝移植和小肠移植大鼠移植物内凋亡细胞进行观察。结果:移植肝脏内以间质细胞凋亡为主,移植小肠内以实质细胞凋亡为主。结论:小肠腺上皮凋亡在小肠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移植肝脏通过浸润细胞凋亡得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小肠移植 脱噬作用 细胞凋亡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建立肝肠联合移植大鼠模型及移植肝对小肠的免疫保护作用
9
作者 肇毅 成峰 +3 位作者 陆森 沈历宗 华一兵 吴文溪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5-136,146,共3页
目的:建立新型肝肠联合移植大鼠模型,并研究移植肝是否对移植肠具有免疫保护作用。方法:肝肠联合移植切取移植物时,保留门静脉完整性,利用供体胸段下腔静脉在门静脉侧壁上建立一袖套,并安置套管。受体手术时,将此袖套与受体门静脉残端... 目的:建立新型肝肠联合移植大鼠模型,并研究移植肝是否对移植肠具有免疫保护作用。方法:肝肠联合移植切取移植物时,保留门静脉完整性,利用供体胸段下腔静脉在门静脉侧壁上建立一袖套,并安置套管。受体手术时,将此袖套与受体门静脉残端套管法吻合。动脉重建通过供体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右肾动脉端端吻合。免疫保护作用通过术后病理学检查评估。结果:用此法建立肝肠联合移植大鼠模型手术无肝期显著缩短,与Kamada双套管法肝移植无肝期相同,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手术成功率高。术后7、14天异基因小肠移植组出现重度排斥反应,而肝肠联合移植组仅表现为中度排斥。结论:用该方法建立一期大鼠肝肠联合移植模型方便可行,且成功率高。肝肠联合移植时移植肝对移植小肠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肠联合移植 动物模型 免疫保护作用 大鼠
下载PDF
同种异体肝、小肠联合移植术的麻醉处理
10
作者 周志宏 徐建国 +2 位作者 管忍 李玉红 田婕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肝、小肠联合移植的麻醉处理和生理功能的维护。 方法 :1例患者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 ,术中监测有创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血气、电解质、体温等。 结果 :在...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肝、小肠联合移植的麻醉处理和生理功能的维护。 方法 :1例患者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 ,术中监测有创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血气、电解质、体温等。 结果 :在游离残余小肠期、移植小肠血管开放期、无肝期、新肝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很大 ,血压明显降低 ,心率加快 ;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凝血酶时间显著延长 ,凝血因子Ⅰ浓度显著下降 ;血 pH和标准剩余碱 (SBE)呈代谢性酸中毒改变 ,血氯一过性升高 ,血钙偏低 ,无肝期血糖升高 ;体温维持在 36~ 37℃。 结论 :同种异体肝肠联合移植术麻醉的管理和监测非常重要 ,最好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 ,选用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尤其要做好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的调控、酸碱和电解质平衡以及体温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小肠移植 联合手术 麻醉 同种异体移植手术 血流动力学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大鼠肝肠联合移植后肝对小肠的免疫保护作用
11
作者 肇毅 陆森 +3 位作者 成峰 华一兵 吴文溪 王学浩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878-1883,共6页
目的:建立大鼠肝肠联合整体移植模型,研究移植肝是否对移植小肠具有免疫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封闭群SD大鼠和近交系Wistar大鼠.实验分5组:同基因小肠移植组、同基因肝移植组、异基因小肠移植组、异基因肝移植组、肝肠联合移植组.同... 目的:建立大鼠肝肠联合整体移植模型,研究移植肝是否对移植小肠具有免疫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封闭群SD大鼠和近交系Wistar大鼠.实验分5组:同基因小肠移植组、同基因肝移植组、异基因小肠移植组、异基因肝移植组、肝肠联合移植组.同基因移植供受体均为Wistar大鼠,异基因小肠移植、肝移植和肝肠联合移植供受体分别选用SD和Wistar大鼠.肝肠联合移植在切取移植物后,利用供体胸段下腔静脉在门静脉侧壁建立一袖套,并安置套管.受体手术时,将此门静脉侧壁袖套与受体门静脉残端套管法吻合.供体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右肾动脉吻合.免疫保护作用通过术后5,7,14 d从各组随机取出4只大鼠的移植物普通病理检查及细胞凋亡检测评估.结果:肝肠联合移植模型建立手术成功率73.3%(22/30).同基因移植组术后仅表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轻度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移植物细胞凋亡数逐渐减少.异基因移植术后均出现急性排斥、移植物细胞凋亡数递增,并且较同基因移植多,差别有显著性.小肠移植术后5,7,14 d分别表现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排斥.而肝肠联合移植的小肠移植物术后5,7,14 d分别表现为轻度、轻度和中度排斥,且14 d时小肠细胞凋亡数较异基因小肠移植组少,差别具有显著性(16.9±4.3 vs 20.5±6.3,P<0.05).术后各时间点异基因肝移植和肝肠联合移植的移植肝排斥反应严重程度相同,细胞凋亡数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此法建立大鼠肝肠联合移植模型可行.肝肠联合移植时肝对小肠具有免役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大鼠 肝肠联合移植 免疫保护 凋亡
下载PDF
大鼠肝/小肠联合整块移植模型建立 被引量:4
12
作者 逯宁 何小玲 +2 位作者 田伟军 梁晓宇 王鹏志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766-768,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肝/小肠联合整块移植模型。方法分别以Wistar和SD大鼠为供、受体进行肝/小肠联合移植,并进行单独肝移植或小肠移植作为对照,不同移植组各取12只受体进行生存期观察。结果肝/肠联合移植手术52次,手术成功43例,成功率82.7%。... 目的建立大鼠肝/小肠联合整块移植模型。方法分别以Wistar和SD大鼠为供、受体进行肝/小肠联合移植,并进行单独肝移植或小肠移植作为对照,不同移植组各取12只受体进行生存期观察。结果肝/肠联合移植手术52次,手术成功43例,成功率82.7%。联合移植组受体有9只(75%)存活时间超过60 d,且小肠移植物存活。单独小肠移植组受体均于20 d内死亡,单独肝移植组10只受体(83.3%)存活60 d以上。结论肝/小肠联合整块移植模型是研究肝/肠联合移植免疫学特性的有力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小肠 联合移植 大鼠
原文传递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样分子等位基因与活体小肠、肝、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贺梁 季刚 +5 位作者 董光龙 王为忠 陶开山 张更 张玉海 金伯泉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070-1074,共5页
目的研究供、受者间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样分子(MICA)等位基因匹配率与小肠、肝、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对收集的4例活体小肠移植供、受者血液标本及组织病理切片,5例活体肝脏部分移植供、受者及6例活体肾脏... 目的研究供、受者间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样分子(MICA)等位基因匹配率与小肠、肝、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对收集的4例活体小肠移植供、受者血液标本及组织病理切片,5例活体肝脏部分移植供、受者及6例活体肾脏移植供、受者血液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HLA配型,针对MICA基因最常见的8个基因型13个等位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检测,统计供、受者间等位基因匹配率,并分析其与临床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结果所有移植病例供、受者HLA配型均为半相合状态。供、受者间MICA等位基因匹配率较高者(〉6/13),其受者显示出相对较轻的临床、病理排斥反应及相对较长的生存时间。而供、受体间MICA等位基因匹配率较低者(≤6/13),其受者则显示出相对较重的临床及病理排斥反应,生存时间亦较短。结论活体小肠、肝、肾移植中供、受者间MICA等位基因的匹配率高低与移植后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强度间存呈负相关,与生存时间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MHC Ⅰ类 器官移植 小肠移植 肝移植 肾移植 等位基因
原文传递
大鼠肝小肠联合移植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晓毅 王果 +2 位作者 魏明发 夏谷良 史慧芬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94-195,共2页
本文报告一种采用封闭群大鼠进行的肝小肠联合移植模型。术中供体肝与小肠整块游离和灌注,分开切取。供肝原位、供肠异位移植于受体大鼠。主要血管用Kamada袖套法吻合。正式实验21次,3天以上存活率为43%。结果表明:减少手术时间和... 本文报告一种采用封闭群大鼠进行的肝小肠联合移植模型。术中供体肝与小肠整块游离和灌注,分开切取。供肝原位、供肠异位移植于受体大鼠。主要血管用Kamada袖套法吻合。正式实验21次,3天以上存活率为43%。结果表明:减少手术时间和简化操作技术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因素和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小肠移植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肝小肠联合移植的术式探讨及术后处理一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魏来 陈知水 +7 位作者 杨传永 曹志新 明长生 杜敦峰 陈栋 郭晖 周琦 陈孝平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39-543,共5页
目的 总结1例保持门静脉连续性的小肠双造口方式肝小肠联合移植病例的手术操作和术后处理的经验。方法受者为短肠综合征合并肝功能不良的男性患者,供者为尸体供者。联合切取器官,确保供者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的连续性。移植肝静脉采... 目的 总结1例保持门静脉连续性的小肠双造口方式肝小肠联合移植病例的手术操作和术后处理的经验。方法受者为短肠综合征合并肝功能不良的男性患者,供者为尸体供者。联合切取器官,确保供者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的连续性。移植肝静脉采用背驼式吻合,受者自体门静脉和供肝门静脉端侧吻合,胆道端端吻合,供者肝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吻合于受者腹主动脉;移植小肠约2ITI,两端双造口于腹壁,未作肠道吻合。采用人源化抗CD52单克隆抗体诱导治疗,维持期单用他克莫司。行内镜下黏膜活检监测排斥反应。结果术后1个月内,患者发生腹腔感染和疑似排斥反应各1次,分别经过手术和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痊愈。随访6个月,受者移植肝和小肠功能恢复良好,但仍有腹泻,需补充静脉营养,体重尚未完全恢复。结论保持门静脉连续性的小肠双造口方式肝小肠联合移植可以简化手术操作,发生外科并发症的风险小,有利于肝脏和小肠功能恢复及术后排斥反应的监测,但是消化液未能进入移植小肠,也影响了受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小肠移植 联合移植
原文传递
辅助性同种异体肝肠联合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监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尹震宇 王效民 +3 位作者 李宁 黎介寿 李幼生 倪小冬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9-412,共4页
目的评价猪同种异体辅助性肝肠联合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监测方法。方法将50头杂交长白猪分为3组.A、B组各20头各完成10次猪辅助性带胰头及十二指肠的同种异体肝肠联合移植术.其中B组术后予以免疫抑制治疗:C组10头完成交互的同种异体... 目的评价猪同种异体辅助性肝肠联合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监测方法。方法将50头杂交长白猪分为3组.A、B组各20头各完成10次猪辅助性带胰头及十二指肠的同种异体肝肠联合移植术.其中B组术后予以免疫抑制治疗:C组10头完成交互的同种异体节段性小肠移植术10例。术后1、3、5、7、14、21及30d经移植肠远端造口取小肠黏膜经常规处理后。分别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并进行排斥反应评分。结果术后A组出现排斥反应的中位时间为8(7~12)d.迟于c组的5(3~5)d(P〈0.05)。术后1周,A组的排斥反应评分为1.11±0.20。低于C组(2.56±0.18,P〈0.05);但比B组高(O.20±0.13,P〈O.05)。A组移植术后中位存活时问为9(7~25)d,C组为12(7~20)d.而B组术后全部成活超过30d.与以上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移植术后排斥反应通过肠造口取材进行监测方便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肠联合移植 小肠移植 实验动物 移植排斥
原文传递
大鼠肝小肠联合移植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晓毅 王果 +1 位作者 史惠芬 夏谷良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41-142,195-196,共2页
采用封闭群大鼠建立一种肝小肠联合移植模型,研究肝移植后的自然耐受状态对小肠移植物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在封闭群单独小肠移植组大鼠,术后14天内排斥率为100%。与之相比。肝小肠联合移植组大鼠术后14天时小肠排斥率显著降低(55.6%,P... 采用封闭群大鼠建立一种肝小肠联合移植模型,研究肝移植后的自然耐受状态对小肠移植物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在封闭群单独小肠移植组大鼠,术后14天内排斥率为100%。与之相比。肝小肠联合移植组大鼠术后14天时小肠排斥率显著降低(55.6%,P<0.01),小肠排斥的程度也比单独同品种小肠移植组轻。该组另有44.4%的大鼠至术后14天时移植小肠无排斥,肠壁上Ach E,AkP和ATP_()等酶的活性以及SP,VIP能神经元成分也有明显恢复。证实肝对小肠具有保护作用,它诱导产生耐受,使小肠移植避免或推迟发生排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小肠联合移植 小肠移植
原文传递
猪辅助性带胰头及十二指肠肝肠联合移植的研究
18
作者 尹震宇 王效民 +4 位作者 李宁 李幼生 倪小冬 蒋峰 黎介寿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5-557,共3页
目的介绍猪辅助性带胰头及十二指肠的肝肠联合移植(LSBT)模型技术及其免疫抑制治疗.方法 40头杂交长白猪分为两组,每组20头,组内进行辅助性带胰头及十二指肠的LSBT 10次.其中A组未用免疫抑制剂治疗,B组采用环孢素A和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结... 目的介绍猪辅助性带胰头及十二指肠的肝肠联合移植(LSBT)模型技术及其免疫抑制治疗.方法 40头杂交长白猪分为两组,每组20头,组内进行辅助性带胰头及十二指肠的LSBT 10次.其中A组未用免疫抑制剂治疗,B组采用环孢素A和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结果 A组动物术后成活时间为(10.33±1.93) d(7~25 d),B组全部动物成活超过30 d.在没有应用体外转流的情况下,可以耐受血液动力学的波动,血液动力学指标(B组)可以在血流再通后2 h恢复正常.B组猪术后血液、尿液和腹腔引流液中的淀粉酶一过性升高,但在1周后回落到术前水平,活检没有发现严重胰腺炎.结论猪辅助性带胰头和十二指肠的LSBT是一种可行的、安全的移植模型,这一模型可以简化传统肝肠移植的技术,应用环孢素A和甲强龙可以有效的抑制猪肝肠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肠联合移植 十二指肠 辅助性 胰头 血液动力学指标 免疫抑制治疗 甲基强的松龙 急性排斥反应 环孢素A 免疫抑制剂 腹腔引流液 严重胰腺炎 模型技术 体外转流 移植模型 B组 一过性 淀粉酶 肠移植 移植后 甲强龙 成活
原文传递
大鼠小肠移植肝脏移植物抗宿主疾病中凋亡及Fas配体的表达
19
作者 李刚 邹小明 +2 位作者 宋茂力 闫朝岐 傅松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90-1091,i0006,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小肠移植肝脏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动物模型,探讨细胞凋亡及其Fas系统与肝脏GVHD的关系。方法选用体重为200~250 g的雄性大鼠,对照组为SD-SD大鼠(n=25),实验组为Wistar-SD大鼠(n=25),行大鼠异位全小肠移植术。分别于术后... 目的建立大鼠小肠移植肝脏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动物模型,探讨细胞凋亡及其Fas系统与肝脏GVHD的关系。方法选用体重为200~250 g的雄性大鼠,对照组为SD-SD大鼠(n=25),实验组为Wistar-SD大鼠(n=25),行大鼠异位全小肠移植术。分别于术后第1、3、5、7、9、11天取肝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同时检测肝功,TUNEL法检测肝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as及其配体(FasL)表达。结果两组术后肝脏功能无明显改变,光镜及电镜亦无明显凋亡性改变。实验组,TUNEL阳性细胞从术后第4天开始出现,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而对照组无明显增加。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两组Fas在肝脏中广泛表达;而FasL只在实验组的术后第11天广泛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sL和细胞凋亡可以被当作大鼠小肠移植中早期诊断肝脏GVFID的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移植 脱噬作用 肝脏
原文传递
门脉建立侧袖式大鼠肝/小肠整块联合移植模型
20
作者 孙亮 乔海泉 +3 位作者 石铁锋 姜宪 唐波 姜洪池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714-716,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肝、小肠整块联合移植模型。方法用Wistar大鼠行同种异体肝、小肠整块联合移植。肝肠联合移植整块切取移植物时,保留门静脉完整性,利用供体腹段下腔静脉在门静脉侧壁上建立一侧袖,并安置套管。然后按kamada二套管法行原... 目的建立大鼠肝、小肠整块联合移植模型。方法用Wistar大鼠行同种异体肝、小肠整块联合移植。肝肠联合移植整块切取移植物时,保留门静脉完整性,利用供体腹段下腔静脉在门静脉侧壁上建立一侧袖,并安置套管。然后按kamada二套管法行原位肝移植,动脉重建通过供体腹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以建立肠系膜上动脉及肝固有动脉血供。回肠末端在右下腹造瘘。结果手术成功率为86%,动物平均存活时间大于30d。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移植肝和小肠结构正常。结论用门脉建立袖套式血管吻合技术施行大鼠肝、小肠整块联合移植模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小肠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