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ommon logic的UML类图形式化及验证 被引量:1
1
作者 郭雨婷 潘文林 江涛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6期506-509,共4页
统一建模语言(UML)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面向对象建模语言,其图形化,半形式化的特点,使其缺乏精确的语义描述,模型之间容易出现不一致问题,因此,UML类图的形式化问题尤为重要.common logic是一阶逻辑的一个特殊拓展,语法简洁,无符号,易... 统一建模语言(UML)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面向对象建模语言,其图形化,半形式化的特点,使其缺乏精确的语义描述,模型之间容易出现不一致问题,因此,UML类图的形式化问题尤为重要.common logic是一阶逻辑的一个特殊拓展,语法简洁,无符号,易读易掌握易使用,语义精确,满足一阶模型理论,相较于其它逻辑语言,更适合UML类图进行形式化规约.因此,提出采用common logic对UML类图进行形式化,得到形式化的语义规约,并对实例模型进行一致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on logic UML类图 形式化 一致性验证
下载PDF
Efficient Load Balancing with MANET Propagation of Least Common Multiple Routing and Fuzzy Logic
2
作者 V.Gayatri M.Senthil Kumaran 《Computers, Materials & Continua》 SCIE EI 2022年第7期1831-1845,共15页
Mobile Ad Hoc Network(MANET)is a group of node that would interrelate among each other through onemulti-hop wireless link,wherein the nodes were able to move in response to sudden modifications.The objective of MANET ... Mobile Ad Hoc Network(MANET)is a group of node that would interrelate among each other through onemulti-hop wireless link,wherein the nodes were able to move in response to sudden modifications.The objective of MANET routing protocol is to quantify the route and compute the best path,but there exists a major decrease in energy efficiency,difficulty in hop selection,cost estimation,and efficient load-balancing.In this paper,a novel least common multipath-based routing has been proposed.Multipath routing is used to find a multipath route from source and destination.Load balancing is of primary importance in the mobile ad-hoc networks,due to limited bandwidth among the nodes and the initiator of the load routing discovery phase in the multipath routing protocol.Fuzzy logic for load balancing multipath routing in MANETs is proposed,which ensures the data packets are sent through a path with the variance of binary sets to predict the origin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data to be received in the system.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proposed system is to reduce the routing time of data packets and avoid the traffic based on multipath source and destination.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have to verify 96.7%efficiency in balancing the lo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ETS multipath routing least common multiple routing(LCMR)and fuzzy logic route requests(RREQs) route replies(RREPs)
下载PDF
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易地搬迁政策的逻辑转换 被引量:1
3
作者 平卫英 王佳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2-22,共11页
在传统因贫移民的历史根基上,历经40余年的演变发展,党中央围绕易地搬迁统筹部署,形成了一套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鲜明制度特色的工作逻辑,孕育了丰硕的实践成果。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易地搬迁政策面临如何应对后续帮扶和“三... 在传统因贫移民的历史根基上,历经40余年的演变发展,党中央围绕易地搬迁统筹部署,形成了一套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鲜明制度特色的工作逻辑,孕育了丰硕的实践成果。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易地搬迁政策面临如何应对后续帮扶和“三农”工作战略转型的双重考验,需要实现搬迁目标由脱贫向振兴、搬迁对象由贫困群体向五类村庄、搬迁方式由扶贫集中搬迁向统筹搬迁撤并、搬迁机制由聚力攻坚向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转变。由此,应以历史视域和开放视野分析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易地搬迁政策的逻辑转换问题,接续推进从全面小康迈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搬迁 逻辑转换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下载PDF
互构·相融·共强: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大党形象的关联逻辑 被引量:1
4
作者 饶武元 罗邹贤 刘建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大党形象同特质共生成,探究两者的关联发现: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大党形象存在着互构、相融、共强的逻辑关系。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大党形象的力量之源,其理想信仰支撑形象之核、初心使命铸牢形象之...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大党形象同特质共生成,探究两者的关联发现: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大党形象存在着互构、相融、共强的逻辑关系。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大党形象的力量之源,其理想信仰支撑形象之核、初心使命铸牢形象之基、伟大斗争彰显形象之美、不负人民哺育形象之根;中国共产党大党形象彰显了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标识,凝聚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思想力量,接续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引领目标,发扬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禀赋,坚定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价值赓续;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大党形象存在着相融共进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文化逻辑;新征程上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大党形象要同筑共强,必须要筑牢理想信念“总开关”以奠定基本前提,砥砺初心使命“传家宝”以坚定实干立场,点燃文化自信“新火种”以提供持久涵养,强化政治品格“力量源”以注入浩然正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伟大建党精神 大党形象 互构相融共强 关联逻辑
下载PDF
推进乡村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向:基于空间正义的分析
5
作者 何植民 蒋护纹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3,共8页
空间正义是一种城乡空间发展及社会正义问题在空间上的投射,是对社会空间公平与正义的追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征程中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遵循,可以通过相应的顶层设计与价值引领实现城乡发展成果共享。立足于新时代发展背景,从空间正义内... 空间正义是一种城乡空间发展及社会正义问题在空间上的投射,是对社会空间公平与正义的追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征程中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遵循,可以通过相应的顶层设计与价值引领实现城乡发展成果共享。立足于新时代发展背景,从空间正义内涵及特性出发,正视乡村空间非正义现实,并基于乡村共同富裕目标实现对客观规律的充分尊重、空间权益的有效保障和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等空间正义需要,从宏观层面的空间制度的顶层设计、中观层面的空间分配的公平正义和微观层面的空间生产的均衡配置等三个层次,构建推进共同富裕的空间分析维度,并阐述其在中国语境下的逻辑理路及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同构性,为我国乡村地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理论参考。在空间正义视域下,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总体思路与实践路向在于:坚持群众需求的价值导向,树立空间生产为人民的正义观;构建完善的空间分配格局,发挥促进公平正义的最大效用;加快制度创新与改革,保障乡村地区居民的空间权益;尊重乡村差异性文化,打造正义性的多元空间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空间正义 共同富裕 理论逻辑 实践路向
下载PDF
由分化到平衡:面向共同富裕的乡村治理人才发展逻辑——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正攀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10,共16页
乡村治理人才在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有研究侧重于探讨某类乡村治理人才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或其发展问题,缺乏乡村治理人才队伍整体与共同富裕相联系的针对性研究。对重庆的48名乡村治理人才采取半结构化访谈等方式... 乡村治理人才在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有研究侧重于探讨某类乡村治理人才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或其发展问题,缺乏乡村治理人才队伍整体与共同富裕相联系的针对性研究。对重庆的48名乡村治理人才采取半结构化访谈等方式获取原始材料,运用扎根理论探索乡村治理人才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其与共同富裕的联系,逐步编码并提炼出41项初始概念、21项副范畴和5项主范畴,最终确定面向共同富裕的乡村治理人才发展逻辑。该逻辑涵盖了乡村治理人才发展所遵循的“需求—路径—能力—村庄形态”链条及其与村庄发展程度的关系,从而揭示了乡村治理人才在实践发展中的规律及其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与联系。乡村治理人才的发展需求集中在人才存量结构与人才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人才队伍稳定性不足、专业人才整体缺乏等方面,发展路径以党政机构主导为主体、乡村居民共治为根本、社会力量协同和企业主体参与为重要方式,基于结构、数量、规模、组织化程度、流动性5个维度建构的发展能力面临可持续挑战,乡村治理人才的不同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和发展能力的综合作用使村庄发展形塑出人才缺失型、人才流失型、人才稳定型、人才吸引型等不同形态。4种村庄形态与先富型、小康型、帮扶型3类村庄发展程度之间存在互为前提的联结关系。“分化”作为贯穿这一发展逻辑链条中的突出特征,事实上是农村农民共同富裕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面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从乡村人才振兴角度看,亟待推动人才缺失型、人才流失型村庄向人才稳定型或人才吸引型村庄转化,进而以乡村治理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平衡促进3类不同发展程度的村庄共同走上富裕道路。在政策选择上可从优化乡村治理人才资源配置、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人才引育机制、培养乡村治理专业人才、促进村(社)干部职业化、推动城乡人才自由流动等方面促进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乡村治理人才 发展逻辑 扎根理论
下载PDF
共同富裕重要论述从理论到实践的科学践行探析——基于党的二十大“共同富裕”的解读
7
作者 乔轶娟 岳敏 《科技资讯》 2024年第6期1-3,共3页
共同富裕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之上并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科学理论,从诞生之日起,就有其实践使命。追求共同富裕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从毛主席时期的实践尝试到党的二十大的宏伟蓝图,党的领导和人民的笃定跟随已经获... 共同富裕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之上并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科学理论,从诞生之日起,就有其实践使命。追求共同富裕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从毛主席时期的实践尝试到党的二十大的宏伟蓝图,党的领导和人民的笃定跟随已经获得初步成功。同时,继续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中提出的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共同富裕一定能够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历史逻辑 理论内涵 科学实践
下载PDF
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性及其生成逻辑——以苗疆走廊为考察对象
8
作者 龙正荣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6期25-34,共10页
共同性是共同体形成、巩固和发展的基础,增进共同性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方向,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旋律。文化共同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性的核心属性,是共同体存续的根脉和灵魂,具体表征为物质、制度、精神层次的共同性。基于... 共同性是共同体形成、巩固和发展的基础,增进共同性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方向,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旋律。文化共同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性的核心属性,是共同体存续的根脉和灵魂,具体表征为物质、制度、精神层次的共同性。基于苗疆走廊各民族文化共同性的分析表明,自然生境是文化共同性生成的外部条件,经济基础是文化共同性生成的物质前提,实践理性是文化共同性生成的根本依据,社会交往是文化共同性生成的内在动力。文化共同性生成的四重逻辑,拓展了中华民族共同性探讨的理论视野,为增进文化共同性,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实践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文化共同性 生成逻辑 苗疆走廊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域下的乡村教育振兴(笔谈)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森 张鸿翼 +7 位作者 杜尚荣 汪莹 赵鑫 李敏 王天平 牌代琼 张姝 朱艳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共2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领域和组成部分,乡村教育振兴具体表现为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教育全面振兴、乡村教育内涵式发展和乡村教育质量振兴、乡村文化特色彰显和乡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领域和组成部分,乡村教育振兴具体表现为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教育全面振兴、乡村教育内涵式发展和乡村教育质量振兴、乡村文化特色彰显和乡村教育资源共享振兴。共同富裕视域下的乡村教育具有文化性、育人性、整体性和生态性特征。共同富裕中全面富裕、共建共富和逐步富裕理念为乡村教育振兴指明了方向。乡村教育的内生动力、资源配置和文化供给为实现振兴提供支持,通过共生、共治、共建、共享等路径,构建乡村教育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的新格局。未来的乡村教育需突显学校、社会、个体各层面的乡土化、现代化和共享化,从巩固、衔接、振兴三个实践向度,以政府顶层设计、内生格局构建、良性联动机制等构筑行动框架,统筹乡村教育发展规划、激发乡村教育永续动力、助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乡村教育振兴 内涵特征 理论逻辑 历史经验 行动框架
下载PDF
资本功能财富增长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内在逻辑
10
作者 李松龄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3-32,共10页
资本运用新方法新技术能够发展生产力和增加财富,能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财富支持,但并不一定保障全体人民财富占有上的共同富裕。资本与劳动力资本相结合,既有发展生产力和增加财富的功能,又有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作用。生产资料... 资本运用新方法新技术能够发展生产力和增加财富,能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财富支持,但并不一定保障全体人民财富占有上的共同富裕。资本与劳动力资本相结合,既有发展生产力和增加财富的功能,又有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作用。生产资料资本化为资本所有者股份和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新型股份制,能够实现资本和劳动力资本有机结合,能够实现劳动贡献归劳动者所有、资本贡献归资本所有者所得,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财富增长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制度创新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功能 财富增长 共同富裕 逻辑关系
下载PDF
社会组织推动共同富裕的驱动逻辑与机制设计——基于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研究
11
作者 沈永东 赖艺轩 顾昕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94,158,159,共18页
多元机制推动共同富裕的政策设计或现实影响业已得到广泛关注,但研究者多讨论以政府为主体的行政机制和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机制的作用与影响,较为忽视以社会组织为主体的社群机制推动共同富裕的不同驱动逻辑、机制设计与具体作用发挥。... 多元机制推动共同富裕的政策设计或现实影响业已得到广泛关注,但研究者多讨论以政府为主体的行政机制和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机制的作用与影响,较为忽视以社会组织为主体的社群机制推动共同富裕的不同驱动逻辑、机制设计与具体作用发挥。以浙江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研究对象,论文构建了“制度逻辑驱动-多元机制互补嵌合-多领域作用发挥”的理论分析框架,深度剖析社会组织推动共同富裕的驱动逻辑和内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社会组织推动共同富裕受到政府逻辑、市场逻辑、社群逻辑等不同制度逻辑驱动;(2)不同制度逻辑组合影响社会组织在经济发展、收入分配、社会治理等共同富裕不同领域发挥的异质性作用;(3)社会组织推动共同富裕的作用发挥通过多元机制互补嵌合加以实现。在理论层面,研究丰富了以社会组织为主体的多元机制互补嵌合促进共同富裕研究;在实践层面,研究结论为我国社会组织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共同富裕 制度逻辑 多元机制 互补嵌合
下载PDF
人口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相互促进的理论逻辑及实践进路
12
作者 王正攀 周学馨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3-96,共14页
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人口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两者互为前提,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离开了人口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离开了共同富裕,人口高质量发展将大打折扣。人口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人口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两者互为前提,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离开了人口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离开了共同富裕,人口高质量发展将大打折扣。人口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相互促进的理论命题遵循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内在逻辑上,人口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具有主体上和时序上的一致性,两者相互促进的结合体是高品质生活、最终目的是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应对人口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在实践中面临的消极影响和难题,需健全老龄社会共同富裕制度体系、关注重点社会群体营造勤劳致富风尚以及推进精神共同富裕从宏观愿景向微观场景落地等,从而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不断积累叠加效应和乘数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高质量发展 共同富裕 相互促进 理论逻辑 实践进路
下载PDF
普惠保险推进共同富裕实现的理论逻辑与效应——基于中国区县数据的实证研究
13
作者 郑莉莉 杨建理 刘丹阳 《商学研究》 2024年第3期55-67,共13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普惠保险发挥了“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在实现共同富裕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运用中国县级数据实证检验普惠保险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普惠保险可以促进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收入差...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普惠保险发挥了“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在实现共同富裕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运用中国县级数据实证检验普惠保险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普惠保险可以促进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收入差距在城市、农村内部以及城乡之间均实现收敛,地区间收入差距在缩小,收入不平等程度在降低,本文还发现普惠保险指数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农村更加显著。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普惠保险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社会福利促进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发现普惠保险对不同地区城乡收入均值的影响有地域上的差异。最后,本文从增强普惠保险的收入再分配功能、进一步提高普惠保险产品和服务的普惠性、发挥普惠保险风险管理功能这三个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保险 共同富裕 理论逻辑
下载PDF
共同体意识助推共同富裕的逻辑机理与实现路径
14
作者 康红梅 肖雪梅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0-39,共10页
当代社会处于流变与重组之中,个体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满怀对安全感、归属感的强烈渴望,这是共同体构建的基础。重新培育异质性社会中的共同体意识,实现行动构建与共同体的再次超越和新赋义,有利于助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以共... 当代社会处于流变与重组之中,个体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满怀对安全感、归属感的强烈渴望,这是共同体构建的基础。重新培育异质性社会中的共同体意识,实现行动构建与共同体的再次超越和新赋义,有利于助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以共识为逻辑起点,共建为中介,共富为行动目标,通过构建以“共识—共建—共富”为体系的共同体意识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的分析框架,探寻两者相辅相成、同频共振的内在逻辑与作用机理,探索出以共同体意识助推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共识通过强化价值认同与利益认同,凝聚思想共识建立利益联结;共建通过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盘活资源实现融合发展;共富通过提升成员致富能力,促进财富合理分配,实现收益福利共享,最终助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意识 共同富裕 逻辑机理 实现路径
下载PDF
数字经济、服务业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 被引量:5
15
作者 彭梦圆 刘诚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4年第6期11-25,共15页
在数字经济引领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和推动服务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主导的新动力,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数字经济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需要依托数字经济多方多... 在数字经济引领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和推动服务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主导的新动力,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数字经济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需要依托数字经济多方多元多维发展,数字经济通过赋能服务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共同富裕。数字产业化的本质在于提供平台服务,产业数字化的发展关键在于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数字经济是由数字技术引领的新发展,是推动中国服务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也是带动人民实现经济富裕的钥匙。数字经济从提高服务业效率、增大服务业效益以及帮助服务业多元扩张等方面帮助服务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在扩大服务业开放、增加社会财富的同时,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提高服务业生产率、促进数实融合、优化公共服务等方面赋能服务业的高质与新质共同发展,协同推动共同富裕。基于此,提出提升数字经济对就业创业的带动、加快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缓解服务业供给抑制、构建数字经济新价值锚定指标、坚持包容审慎的监管态度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新质生产力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共同富裕 逻辑分析
下载PDF
教育法典编纂的“公因式元素”及其逻辑主线
16
作者 彭中礼 彭娟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122,共15页
编纂契合新时代需求的教育法典,需要运用提取公因式的立法技术。运用该技术提取“公因式元素”,契合法典总分模式的体例要求,符合司法裁判的规范适用要求,得到国内外法典编纂的有效验证,符合中国教育国情的实际需求。教育法典提取“公... 编纂契合新时代需求的教育法典,需要运用提取公因式的立法技术。运用该技术提取“公因式元素”,契合法典总分模式的体例要求,符合司法裁判的规范适用要求,得到国内外法典编纂的有效验证,符合中国教育国情的实际需求。教育法典提取“公因式元素”的过程分为三步:首先确定提取范围,其次通过因式分解法以相似性确定提取类别,最后通过逻辑涵摄方法以共有性提取特定“公因式元素”。教育法基本原则具有天然“公因式元素”属性;以法律效果和构成要件为双重标准,可进一步提取其他“公因式元素”,大致包含受教育权、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内容等。基于逆向逻辑检视,可以洞察教育法典的各“公因式元素”之间存在一条以“权力-权利”为核心紧密联结的逻辑主线,其以保障受教育权为逻辑起点,保障教育主体权利、规范教育活动和呈现合理教育内容为联结中介,以国家教育权为外部保障,最终指向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终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法典 提取公因式立法技术 “公因式元素” 因式分解法 “权力-权利”逻辑主线
下载PDF
新时代共同富裕理论的三重逻辑探析
17
作者 熊蕾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48-52,共5页
新时代共同富裕理论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生成逻辑上,新时代共同富裕理论的形成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承典塑新,是对中华传统共同富裕思想精髓的现实转换,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推动共同富裕的经验总结;理论逻辑... 新时代共同富裕理论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生成逻辑上,新时代共同富裕理论的形成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承典塑新,是对中华传统共同富裕思想精髓的现实转换,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推动共同富裕的经验总结;理论逻辑上,阐明了共同富裕的主体,拓展了共同富裕的内容,创新了共同富裕的路径,总结了共同富裕的实现过程;实践逻辑上,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根本保障,建立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效体制机制,以高质量发展为有效路径推进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共同富裕理论 生成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下载PDF
共同富裕目标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逻辑关系、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思贝 陈丛刊 郑家鲲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93,共10页
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重要着力点。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考察共同富裕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逻辑关系,指出共同富裕目标下全民... 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重要着力点。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考察共同富裕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逻辑关系,指出共同富裕目标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要求以及面临的政策衔接不顺畅、资源结构不合理、供需关系不匹配、实践效果不显著等问题。提出具体实施路径:凝聚共识共信,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制度保障;促进共建共享,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厚植为民情怀;推动共创共融,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增添创新活力;聚焦共事共赢,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拓展多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 共同富裕 逻辑关系 现实挑战 路径选择
下载PDF
数字文化赋能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逻辑理路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泳安 冯荟帆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47-255,共9页
数字文化的发展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深入研究其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影响意义重大。从数字文化消费中把握人民精神生活的趋向,在此基础之上辩证分析数字文化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效能:一方面,数字文化激发了人们参与精神生活的... 数字文化的发展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深入研究其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影响意义重大。从数字文化消费中把握人民精神生活的趋向,在此基础之上辩证分析数字文化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效能:一方面,数字文化激发了人们参与精神生活的积极性,促进了更广泛的文化传播,增加了人们之间的精神交往;另一方面,数字文化存在生产的异化和内容供给良莠不齐、精神交往缺乏深入以及产生新的交往壁垒、物质能力限制数字文化消费能力的问题。针对现存的问题,应该生产高质量的数字文化产品并优化内容供给,建设数字文化平台,加深人们之间的精神交往,提升人们的数字文化消费能力和理性自觉,充分发挥数字文化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赋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化 精神生活 共同富裕 逻辑理路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统筹逻辑探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小泽 许彩慧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0,共6页
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了理论概括,统筹逻辑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核心是多个领域之间实现统筹发展,包括人口规模与现代化、先富与后富走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类发展与... 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了理论概括,统筹逻辑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核心是多个领域之间实现统筹发展,包括人口规模与现代化、先富与后富走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类发展与自然和谐共生、国内与国际和平发展。通过对这些方面关系的梳理,阐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统筹逻辑,进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规律,指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中国式现代化 共同富裕 统筹逻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