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TRP3及CTRP9水平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刘宏娜 李晓宇 +3 位作者 宋爱霞 常青 孙健 薛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153-1156,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3和CTRP9水平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年12月至2023年5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3和CTRP9水平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年12月至2023年5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者85名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CTRP3、CTRP9水平,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测量颈总动脉IMT。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TRP3、CTRP9水平及颈总动脉IMT,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颈总动脉硬化程度,不同动脉硬化程度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TRP3、CTRP9水平,分析血清CTRP3,CTRP9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总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TRP3、CTRP9水平分别为(238.34±65.23)、(138.34±52.65)n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72.14±83.47)、(249.25±78.32)ng/mL],颈总动脉IMT为(1.34±0.41) mm,显著高于对照组[(0.74±0.1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颈总动脉硬化程度正常占比为9.20%,明显低于对照组(72.94%),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占比分别为31.03%、57.4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7.64%、9.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颈总动脉IMT的增加,血清CTRP3和CTRP9的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TRP3和CTRP9水平与颈总动脉IMT均呈负相关(r=-0.461、-0.592,P<0.05),而CTRP3和CTRP9之间呈正相关(r=0.498,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TRP3和CTRP9水平与颈总动脉IMT有明显负相关性。CTRP3和CTRP9可能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脑梗死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临床预测和干预缺血性脑卒中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总动脉 CTRP3 CTRP9 内膜中层厚度 相关性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与动脉顺应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梁立荣 李新立 +4 位作者 吴成权 许迪 王震震 钱卫冲 廖静 《高血压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与大小动脉顺应性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intima-mediathickness)改变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美国ATPⅢ指南MS的诊断标准,将221例受试者分为对照组46例、代谢综合征组亚组1(有1项异常,...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与大小动脉顺应性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intima-mediathickness)改变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美国ATPⅢ指南MS的诊断标准,将221例受试者分为对照组46例、代谢综合征组亚组1(有1项异常,n=94)、亚组2(有2项异常,n=58)和亚组3(有3项以上异常,n=29)。采用美国HDICVProfilorDO2020动脉波形分析仪和HP5500超声仪检测各组大小动脉顺应性(C1、C2)和颈动脉IMT。结果代谢综合征各亚组随着组份聚集的增多,C1和C2逐渐降低,颈动脉IMT逐渐增厚。其中与对照组比较,C1和颈动脉IMT与亚组2和亚组3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但与亚组1均无差异(P>005);而C2与各亚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等级相关分析显示HOMAIR、颈动脉IMT与代谢综合征组份聚集程度呈正相关(rs=0493,rs=0261,P均<001),C1、C2与其负相关(rs=-0138,P<005,rs=-0195,P<001)。结论C1、C2降低,颈动脉IMT增厚与MS及其各组份的聚集程度密切相关;C2减退可作为反映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血管早期病变-内皮功能障碍的敏感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动脉顺应性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内皮功能障碍 高血压 高血脂 高血糖
下载PDF
不同血压亚临床血管病变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梁立荣 李新立 +4 位作者 吴成权 许迪 王震震 钱卫冲 廖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压水平动脉顺应性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亚临床血管病变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桡动脉脉搏分析仪和血管外超声检测69例正常血压者、42例正常高值血压者、87例1级高血压和38例2级以上高血压患者大动脉顺应... 目的:探讨不同血压水平动脉顺应性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亚临床血管病变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桡动脉脉搏分析仪和血管外超声检测69例正常血压者、42例正常高值血压者、87例1级高血压和38例2级以上高血压患者大动脉顺应性(C1)、小动脉顺应性(C2)和颈动脉IMT。结果:①随着血压水平的增高,C1和C2逐步减低,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颈总动脉IMT在正常高值组与正常血压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血压l级及2级以上组IMT均增厚,与正常血压组和正常高值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②卡方分析表明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组和高血压组C1异常减退率分别为0%、1.4%、2.4%,组间无统汁学差异(P>0.05)。C2异常减退率在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组和高血压组分别为23.3%、42.9%和77.9%,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动脉顺应性C2降低早于血压升高、C1减退和颈动脉IMT增厚,提示C2减低能更早更敏感地反映不同血压水平亚临床血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顺应性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下载PDF
内中膜厚度定量及动脉僵硬度分析技术评价糖耐量减低及2型糖尿病者颈总动脉改变 被引量:8
4
作者 谭丽芳 艾红 +2 位作者 王娟 石秀英 淡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55-1658,共4页
目的应用血管内中膜厚度定量(QIMT)及动脉僵硬度分析(QAS)技术评价糖耐量减低(IGT)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总动脉结构及功能的改变。方法对病例组68例患者[30例IGT(IGT亚组)和38例T2DM(T2DM亚组)]及58名正常对照(NC)组的右侧颈总动脉行... 目的应用血管内中膜厚度定量(QIMT)及动脉僵硬度分析(QAS)技术评价糖耐量减低(IGT)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总动脉结构及功能的改变。方法对病例组68例患者[30例IGT(IGT亚组)和38例T2DM(T2DM亚组)]及58名正常对照(NC)组的右侧颈总动脉行QIMT、QAS及相关血清学检查,获取以下参数:内中膜厚度(IMT)、顺应性系数(CC)、扩张性系数(DC)、僵硬度参数(β)、2h血糖值(2hPG)、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GHb),并分析NC组与病例组各亚组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T2DM亚组DC低于NC组(P<0.05),其余参数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GT和T2DM亚组β和IMT、2hPG、LDL与GHb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 QIMT及QAS技术可反映动脉血管的早期结构及功能变化,对诊断IGT及T2DM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耐量减低 内-中膜厚度 弹性 颈总动脉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轻度胆固醇升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林泽鹏 张志伟 +2 位作者 张荣奎 舒平春 吴仕琴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8-590,共3页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对合并轻度胆固醇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入选50~79岁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者79例,随机分分两组:他汀组40例及非他汀组39例,他汀组在使用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基...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对合并轻度胆固醇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入选50~79岁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者79例,随机分分两组:他汀组40例及非他汀组39例,他汀组在使用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10~20mg/d,睡前),非他汀组在使用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基础上不用他汀类药物。入组时,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2.6~3.6mmol/L。入组时和12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血池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检查及测定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治疗前后血浆hs-CRP、左室功能指数、冠状动脉钙化积分(LN)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他汀组12月后,LDL-C较入组时下降33.2%,非他汀组较入组时无变化。他汀组12个月后,左室高峰充盈率(LVPFR)较入组时明显增加(P值<0.05);而高敏C-反应蛋白、LN及IMT显著下降(P值均<0.05)。结论对于轻度LDL-C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规降压药物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能明显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及稳定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瑞舒伐他汀 高敏C-反应蛋白 左室功能指数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超声检测和物理性状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赵宝珍 钱国正 +3 位作者 李卫萍 张波 钱嵘 廖继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斑块发生率、部分血流动力学参数和物理性状参数值。方法 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81例冠心病患者和 3 2例相同年龄组正常人的颈总动脉内径、IMT、斑块发生率和部分血流动力学参数 ,...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斑块发生率、部分血流动力学参数和物理性状参数值。方法 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81例冠心病患者和 3 2例相同年龄组正常人的颈总动脉内径、IMT、斑块发生率和部分血流动力学参数 ,结合肱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 ,计算颈总动脉的硬化指数、动脉可扩张度、动脉顺应性、血管壁周向扩张率。结果 冠心病组颈总动脉管径增宽 (0 .0 5 >P >0 .0 1) ,IMT明显增厚 (P <0 .0 1) ,血流速度下降 (0 .0 5 >P >0 .0 1或P <0 .0 1) ,斑块探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60 .49%vs 9.3 8% ) ,动脉硬化指数显著升高 ,动脉可扩展度、顺应性和血管壁周向扩张率明显降低。结论  2D CDUS可清楚显示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表现 ,动脉物理性状参数值能为判断动脉粥样硬化 ,进而诊断冠心病提供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颈总动脉 超声 内中膜厚度 动脉物理性状参数
下载PDF
血糖调节受损者的颈总动脉结构及功能改变 被引量:4
7
作者 栾艳艳 王燕 +2 位作者 曾敏霞 李艺 胡兵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9-112,共4页
目的采用高频超声射频数据处理技术评估血糖调节受损(IGR)患者的颈总动脉结构及功能改变,探讨其空腹血糖、负荷后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对数转换值(HOMA-IR)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弹性的相关性。方法对102例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 目的采用高频超声射频数据处理技术评估血糖调节受损(IGR)患者的颈总动脉结构及功能改变,探讨其空腹血糖、负荷后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对数转换值(HOMA-IR)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弹性的相关性。方法对102例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其中IGR 57例(IGR组),45例糖耐量正常(NGT组)。使用高频超声射频数据处理技术分别获得两组患者颈动脉IMT、颈总动脉扩张性(CD)、单点脉搏波传播速度(PWVβ)和僵硬度(β)等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其与血糖、HOMA-IR的相关性。结果与NGT组相比,IGR组颈总动脉弹性已发生改变,β、PWVβ增高,CD降低,而IMT无明显改变。IGR组的CD、β、PWVβ均与空腹血糖、负荷后血糖、HOMA-IR呈正相关。结论糖代谢异常早期已存在动脉弹性参数异常,并与血糖及HOMA-IR相关,表明高血糖及胰岛素抵抗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高频超声射频数据处理技术为早期诊断糖代谢异常患者的动脉病变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调节受损 颈总动脉 超声检查 内-中膜厚度 弹性
下载PDF
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与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桑更生 丁中 +2 位作者 冯燕娴 石增刚 陆江辉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84-286,共3页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与冠心病的关系,以及IMT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90例疑似冠心病者测定IMT及对斑块分级,并通过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为冠心病组60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15例,不稳定性...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与冠心病的关系,以及IMT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90例疑似冠心病者测定IMT及对斑块分级,并通过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为冠心病组60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1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5例,急性心肌梗死20例)和对照组(非冠心病)30例,观察颈总动脉IMT、斑块在各组中的变化及IMT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颈总动脉IMT、斑块指数在对照组和冠心病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冠心病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MT与冠脉病变的血管数呈正相关(P<0.05),而与冠脉狭窄的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颈总动脉IMT与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颈总动脉超声检查可以作为早期发现和筛选冠心病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血管造影术 内膜中层厚度 斑块 颈总动脉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少特 雷志辉 +1 位作者 李莉 王彦 《武警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管弹性与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Ⅰ组为30名健康人,Ⅱ组为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30例,Ⅲ组为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30例,用高频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收缩期颈动脉内径(DS...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管弹性与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Ⅰ组为30名健康人,Ⅱ组为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30例,Ⅲ组为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30例,用高频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收缩期颈动脉内径(DS)、舒张期颈动脉内径(DC),计算颈总动脉壁弹性的相关参数:可扩张度(DC)、顺应性(CC);观察受检者的肱动脉充血反应性扩张(DTRH)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内径的变化(DTNG),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较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正常对照组增厚(P<0.01),血管弹性与血管内皮功能明显减低(P<0.01),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较正常对照组血管内皮功能明显减低(P<0.01),血管内皮功能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之间有较大相关性,呈负相关,与颈总动脉壁可扩张度、顺应性有较大相关性,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肱动脉依赖性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退早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变化,可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血管弹性一起作为监测冠心病病情发展变化及判断预后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颈总动脉 内中膜厚度 血管弹性 内皮功能
下载PDF
多因素干预下糖化血红蛋白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蒋江卫 朱苗飞 +4 位作者 黎佩珊 黄秀娟 梁雪玲 陈银侃 林绍静 《中南药学》 CAS 2008年第4期479-48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危因素强化干预条件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新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的预测作用。方法对90例病程1年以内的T2DM患者进行以抗血小板聚集为基础的强化血糖、血压、血脂及体重等综合干预治疗,... 目的探讨多危因素强化干预条件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新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的预测作用。方法对90例病程1年以内的T2DM患者进行以抗血小板聚集为基础的强化血糖、血压、血脂及体重等综合干预治疗,以△CCA-IMT值是否≥0.02 mm为界限,将T2DM患者分为CCA-IMT增厚组及非增厚组,比较强化干预1年前、后2组患者间代谢指标的差异及其与CCA-IMT增厚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CCA-I MT增厚的危险因素。结果经1年多因素强化治疗后,90例新诊T2DM患者中CCA-I MT增厚组患者24例,非增厚组66例;CCA-I MT增厚组患者有吸烟史、饮酒史、高血脂史、高血压史的比例及患者的年龄显著高于非增厚组患者(P<0.05);CCA-I MT增厚组患者HbA1c的下降幅度即△HbA1c[0.20(5.90^-2.80)∶1.20(9.30^-2.70)]明显小于非增厚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CCA-I MT增厚密切关联的因素有年龄、△HbA1c。结论对新诊T2DM采取多危因素强化干预条件下,HbA1c的下降幅度能够预测CCA-I MT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颈总动脉 内中膜厚度 多因素干预 糖化血红蛋白
下载PDF
探讨评价心脏与血管耦联新参数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2
11
作者 罗向红 李朝军 +2 位作者 曹铁生 段云友 刘杰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9年第7期440-443,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QIMT)评价正常人冷加压实验前后颈总动脉内径、血流平均波强(MWI)变化,并判断此方法评价颈总动脉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健康志愿者30例。应用QIMT技术和常规二维超声分别观察静息状... 目的应用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QIMT)评价正常人冷加压实验前后颈总动脉内径、血流平均波强(MWI)变化,并判断此方法评价颈总动脉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健康志愿者30例。应用QIMT技术和常规二维超声分别观察静息状态下、冷加压负荷实验后的左侧颈总动脉,测量其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内径及血流参数,并计算内径变化率、MWI。随机选取10例,1周后进行重复检验。结果QIMT测量正常人左侧颈总动脉最大内径、最小内径在冷加压后均增宽(P〈0.05)。颈总动脉血流MWI在冷加压诱导试验后增加(P〈0.05)。MWI与最小内径、最大内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345,r=0.282。常规二维超声测量,冷加压实验前后颈总动脉内径变化不明显(P〉0.05)。QIMT重复测量最大内径组内比较均具有高度一致性[组内:r=0.96,P〈0.0001,平均差异(0.026±0.014)mm]。结论冷加压实验结合QIMT可准确检测颈总动脉功能,QIMT测量血管管径精度优于二维超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 心脏与血管耦联 冷加压试验 血流平均波强 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A1c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晓霞 胡彩虹 +6 位作者 石红 杨丽丽 孙静 徐坤 刘霞 党静 何继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1-103,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IMT水平,观察其变化并探讨相互关系。方法超声测量49例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以此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同时检测各临床生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探讨影响颈总动... 目的通过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IMT水平,观察其变化并探讨相互关系。方法超声测量49例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以此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同时检测各临床生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探讨影响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 IMT在无血管病变组、T2DM单纯大血管病变组呈递增趋势,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2h-PG相关性最强,其次是年龄、HbA1c,HbA1c与2h-PG相关性最强,而与空腹血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该研究提示HbA1c与2h-PG相关性最强,而与空腹血糖无明显相关性,HbA1c水平能够预测IMT的进展,即HbA1c水平越低、IMT的进展越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下载PDF
叶酸对H型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占成 姬文慧 +2 位作者 阮长武 方宁远 初少莉 《上海医药》 CAS 2014年第23期49-52,共4页
目的 :研究H型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的变化以及叶酸对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颈总动脉IMT的影响。方法 :203例近1月未服降压药的I^II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 目的 :研究H型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的变化以及叶酸对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颈总动脉IMT的影响。方法 :203例近1月未服降压药的I^II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Hcy≥10μmol/L)和普通高血压组(Hcy<10μmol/L),把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叶酸治疗组(试验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口服依那普利10 mg/d,试验组同时服用叶酸片2.5 mg/d,在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复查Hcy水平、测定双侧颈总动脉IMT。结果 :H型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IMT高于普通高血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血压没有进一步下降,但是Hcy和颈总动脉IMT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cy可能是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之一;叶酸可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的Hcy、逆转颈总动脉IMT的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H型高血压 颈总动脉 内膜中层厚度
下载PDF
超重/肥胖儿童颈总动脉内径、血流速度和内膜中层厚度与早期动脉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何垚 赵晓娟 朱好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7-290,共4页
目的:探究超重/肥胖儿童颈总动脉(CCA)内径、血流速度和内膜中层厚度(IMT)与早期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根据儿童肥胖评判标准和体重指数(BMI)对120例儿童分组,BMI超过年龄标准的为观察组(n=61),BMI未超过年龄标准的为对照组(n=59)。利... 目的:探究超重/肥胖儿童颈总动脉(CCA)内径、血流速度和内膜中层厚度(IMT)与早期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根据儿童肥胖评判标准和体重指数(BMI)对120例儿童分组,BMI超过年龄标准的为观察组(n=61),BMI未超过年龄标准的为对照组(n=59)。利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臂踝脉搏波传播速度(ba PWV)。采用体表超声分别测量颈总动脉内径、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PSV)和舒张末血流速(EDV)]和内膜中层厚度(IMT),并分析其与早期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对照组ba PWV值和早期动脉硬化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 <0. 001);两组CCA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97),观察组PSV、EDV低于对照组,IMT高于对照组(P均<0. 05);不同超重/肥胖患儿之间早期动脉硬化发生率和I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随着患儿肥胖程度增加,早期动脉硬化发生率和IMT随之增加(P均<0. 05); PSV、EDV变慢(OR=1. 960和2. 040,95%CI=1. 037~3. 706和0. 810~5. 137)和IMT增厚(OR=2. 601,95%CI=1. 042~6. 497)是影响超重/肥胖儿童早期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超重/肥胖儿童ba PWV、PSV、EDV和IMT明显异于健康儿童,血流速度变慢和IMT增厚是影响超重/肥胖儿童早期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肥胖儿童 颈总动脉内径 血流速度 内膜中层厚度 早期动脉硬化
下载PDF
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严子君 张瑞岩 +5 位作者 左君丽 初少莉 张奇 胡健 张建盛 沈卫峰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6期399-401,共3页
目的:研究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及粥样斑块检出率与冠心病发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14例具有至少一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70例)和对照组(44例),测定所有病例的双侧CIMT、颈总动脉... 目的:研究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及粥样斑块检出率与冠心病发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14例具有至少一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70例)和对照组(44例),测定所有病例的双侧CIMT、颈总动脉内径和颈总动脉粥样斑块情况。结果:两组间各项冠心病危险因素均无显著差异。超声结果显示,冠心病组CIMT、粥样斑块检出率均显著增高(P<0.01),颈总动脉内径略增大,但差异不显著。CIMT≥0.8mm和检出粥样斑块为预测冠心病发病的独立指标(P<0.01)。CIMT和粥样斑块检出率均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控制了多项影响因素后,相关性仍显著。结论:CIMT增厚、粥样斑块检出为冠心病发病的独立预测因素,并且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粥样斑块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QIMT技术在正常人颈动脉冷加压实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6
作者 董娟 李朝军 +1 位作者 刘望彭 丁建锋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18期18-20,共3页
目的应用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Quality Intima-Media Thickness,QIMT)观察正常人冷加压实验前后颈总动脉内径的变化,并判断此方法评价颈总动脉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正常健康志愿者30例,年龄(24.68±1.73)岁。应用Q... 目的应用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Quality Intima-Media Thickness,QIMT)观察正常人冷加压实验前后颈总动脉内径的变化,并判断此方法评价颈总动脉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正常健康志愿者30例,年龄(24.68±1.73)岁。应用QIMT技术和常规二维超声分别观察记录静息状态下、冷加压负荷实验后的右侧颈总动脉,测量其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内径,并计算内径变化范围、百分变化率。随机选取10例1周后行重复试验。结果QIMT技术测量正常人右侧颈总动脉最大内径、最小内径、内径变化幅度及内径百分变化率在冷加压后均增宽(P<0.05)。百分变化率与最大血流速度间呈线性相关;二维法,冷加压实验前后颈总动脉内径变化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QIMT技术重复测量最大内径组内比较均具有高度一致性。组内r=0.92,P<0.0001,平均差异(0.027±0.012)mm。结论QIMT技术可准确测量冷加压前后颈总动脉内径变化,以及检测颈总动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功能 冷加压试验 QIMT
下载PDF
严格血糖控制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玉华 周智广 +5 位作者 刘志文 陈小燕 谭少珍 宁洁 何霞 熊斌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93-295,共3页
目的探讨多危因素强化干预条件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预测作用。方法超声测量34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12例健康对照者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同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对156例病程1年以内、无... 目的探讨多危因素强化干预条件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预测作用。方法超声测量34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12例健康对照者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同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对156例病程1年以内、无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治疗,探讨影响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2型糖尿病有动脉粥样硬化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无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干预后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下降幅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幅度呈正相关(r=0.166,P=0.041),与基线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呈负相关(r=-0.189,P=0.024);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进展组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幅度明显小于非进展组(P=0.02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幅度越大,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进展越慢。结论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多危因素强化干预条件下,基线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其干预后的下降幅度能够预测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2型糖尿病 颈总动脉 内膜中膜厚度 多因素干预
下载PDF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内瘘闭塞的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易扬 路建饶 +6 位作者 田军 姚洁洁 陆文娟 武立群 顾波 王汉清 张金元 《中国血液净化》 2008年第5期263-265,共3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浓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动静脉内瘘栓塞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上海市静安中心医院和解放军第455医院MHD患者120例,根据其在半年内是否有过1次或1次...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浓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动静脉内瘘栓塞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上海市静安中心医院和解放军第455医院MHD患者120例,根据其在半年内是否有过1次或1次以上的动静脉内瘘栓塞事件,将其分为动静脉内瘘栓塞组(AVFT)和动静脉内瘘非栓塞组(NAVFT),所有患者采用Phl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IMT,于透析日抽空腹血测定血浆tHcy、叶酸(FA)、VitB_(12)、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糖(glu)、血浆白蛋白(Alb)、胆固醇(Ch)、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MHD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发生率为90%,是正常人的34.6倍,其血浆tHcy水平(27.6±8.3)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5±1.7)μmol/L,P<0.01。AVFT组tHcy血浆浓度、IMT平均值明显高于NAVFT组,P<0.01,tHcy>40umol/L的患者数也明显多于NAVFT组,P<0.05;MHD患者血浆tHcy浓度与IMT呈明显正相关,r=0.362,P<0.01。结论MHD患者普遍存在HHcy,HHcy可能是动静脉内瘘栓塞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动静脉内瘘栓塞
下载PDF
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脉搏波传导速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贾小月 孙倩美 +3 位作者 张利平 李艳春 杨洁 左力 《中国医药》 2021年第12期1841-1845,共5页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和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3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治疗的91例MHD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和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3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治疗的91例MHD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随访前检测CCA-IMT和cfPWV。随访85个月,记录MHD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36例)和死亡组(55例);根据CCA-IMT将患者分为CCA-IMT增厚组(43例,≥0.9 mm)和CCA-IMT正常组(48例,<0.9 mm);根据cfPWV将患者分为cfPWV升高组(37例,≥12 m/s)和cfPWV正常组(54例,<12 m/s)。分析MHD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脑血管事件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年龄、糖尿病肾病比例、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血清铁蛋白水平、CCA-IMT均高于/大于生存组(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CA-IMT增厚组全因死亡率和心脑血管事件死亡率均高于CCA-IMT正常组(均Log-rank P<0.001);cfPWV升高组全因死亡率和心脑血管事件死亡率均高于cfPWV正常组(Log-rank P=0.017、0.02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风险比=1.035,95%置信区间:1.005~1.066,P=0.023)、糖尿病肾病(风险比=3.497,95%置信区间:1.886~6.485,P<0.001)、CCA-IMT≥0.9 mm(风险比=2.077,95%置信区间:1.114~3.872,P=0.021)、SF(风险比=1.001,95%置信区间:1.000~1.002,P=0.019)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肾病(风险比=2.632,95%置信区间:1.202~5.765,P=0.016)、CCA-IMT≥0.9 mm(风险比=6.261,95%置信区间:2.611~15.010,P<0.001)、cfPWV≥12 m/s(风险比=2.644,95%置信区间:1.253~5.577,P=0.011)是MHD患者心脑血管事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CA-IMT和cfPWV增加是MHD患者远期全因死亡和心脑血管事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脉搏波传导速度 预后
下载PDF
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宜东 钟晓卫 +4 位作者 李华琦 傅徐泉 严同 陈利鸿 杨梅 《西部医学》 2016年第11期1510-1513,共4页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对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血清胱抑素C(Cys-c)的影响程度。方法选择8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强化组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治...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对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血清胱抑素C(Cys-c)的影响程度。方法选择8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强化组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在治疗3、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CCA-IMT、Cys-c、HbA1c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CCA-IMT、Cys-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都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Cys-c、HbA1c强化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糖治疗对大血管病变有益处,但胰岛素强化治疗较口服降糖药对其大血管并发症进展的控制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胰岛素强化治疗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血清胱抑素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