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axy allelic diversity in common millet(Panicum miliaceum L.) in China 被引量:12
1
作者 Ruiyun Wang Haigang Wang +6 位作者 Xiaohuan Liu Xu Ji Ling Chen Ping Lu Minxuan Liu Bin Teng Zhijun Qiao 《The Crop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4期377-385,共9页
A set of 132 accessions of commonmillet, Panicum miliaceum L., from12 provinces of China were assessed for endosperm starch type (waxy or non-waxy) using I2-KI staining, amylose and amylopectin contents using the du... A set of 132 accessions of commonmillet, Panicum miliaceum L., from12 provinces of China were assessed for endosperm starch type (waxy or non-waxy) using I2-KI staining, amylose and amylopectin contents using the dual-wavelength colorimetric method, and genotype of Waxygenes conditioning amylose content by gene sequencing. Endosperm starch content varied from 57.69% to 74.70%, while the amylose and amylopectin contents of the starch ranged from 0 to 23.29% and from 41.99% to 70.24%, respectively. Sequencing two Wx genes, including Wx-L (intron 5-exon 7 and intron 8–9) andWx-S (exon 9–intron 10) revealed several polymorphisms (S0, S?15, LC, LF, LY). Marker M5-R11 linking to the Wx-S gene may be used to discriminate waxy common millet accessions from non-waxy ones. Among the 132 accessions, 68 with the S?15 allele had waxy endosperm starch with the amylose content range 0–2.58% and 64 accessions with the S0 allele had non-waxy endosperm starch with amylose content range 3.94%–23.29%. Five genotypes including So15/LF (45% of the accessions), S0/LF (25%), S0/LY (12%), S0/LC (11%), and S?15/LY (7%) were identified. Six new SNPs were detected at the Wx-L locus. These results will facilitate common millet breeding, especially of cultivars free of amylo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on millet Waxy gene SNP STARCH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the controlled factors influencing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 of foxtail and common millet o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被引量:1
2
作者 YANG Qing LI XiaoQi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2296-2308,共13页
To apply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 (δ13C) analyses of C4 plants to the quantitative reconstruction of paleoclimate, the functional mechanism linking plant δ13C (δ13Cp) to the environment, which is based on the... To apply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 (δ13C) analyses of C4 plants to the quantitative reconstruction of paleoclimate, the functional mechanism linking plant δ13C (δ13Cp) to the environment, which is based on the plants'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orphological adaptability, must be thoroughly understood. Foxtail millet (Setaria italic) and common millet (Panicum miliaceum), as C4 plants, are representative crops of the rain-fed agriculture present in northern China. Fossil millets are ideal for paleoclimatic studies because of the ease of acquisition and identification to the species level. Modem seeds of foxtail and common millet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habitats of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and their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s, were an- alyzed and correlated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latitude, altitude,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water availability, and relative humid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δ13C of foxtail millet had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latitude (R=-0.46), which may indicate the influence of light. The effect of light on the δ13C of foxtail millet accounted for only 21% of variability, while other climatic factors did not exert significant influences. Thus, the δ13C of foxtail millet was not suitable for extracting climatic information. The δ13C of common millet wa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growing period (R=0.75), explaining 56% of variability. The functional mechanisms analyzed, using the plants'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orphological adaptability, indicated that common millet can adapt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because of stomatal sensitivity and some non-stomatal factors. Therefore, the 813C of common millet can record precipitation during growth and is a promising factor for paleoclimatic re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tail millet common millet stable carbon isotope water availability C4 plant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原文传递
Diversity and trait-specific sources for productivity and nutritional traits in the global proso millet(Panicum miliaceum L.) germplasm collection 被引量:9
3
作者 Mani Vetriventhan Hari D.Upadhyaya 《The Crop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5期451-463,共13页
Proso millet is an important short-duration crop that adapts well to varied climatic conditions and is grown worldwide for food,feed and fodder purposes.Owing to a lack of genetic improvement,the crop has experienced ... Proso millet is an important short-duration crop that adapts well to varied climatic conditions and is grown worldwide for food,feed and fodder purposes.Owing to a lack of genetic improvement,the crop has experienced no yield improvement and provides low income to farmers.In this study,200 accessions of proso millet originating in 30 countries were evaluated in two rainy seasons to assess phenotypic diversity for morpho-agronomic and grain nutritional traits and to identify high grain-yielding and grain nutrient-rich accessions.Proso millet diversity was structured by geographical region,by country within region,and by racial group.Race patentissimum showed high diversity and ovatum low diversity,and diverged widely from each other.The lowest divergence was observed between races compactum and ovatum.Eighteen high grain-yielding,10 large-seeded,and 26 two or more grain nutrients-rich accessions were identified,and highly diverse pairs of accessions within and between trait groups were identified.They included IPm 9 and IPm2661 for high grain yield and large seed size;and IPm 2069,IPm 2076,and IPm 2537 for high Fe,Zn,Ca,and protein contents.IPm 2875 had a seed coat that is readily removed by threshing.This study provides valuable information to proso millet researchers about agronomic and nutritional traits in accessions that could be tested for regional adaption and yield for direct release as cultivars,and could be used in breeding for developing high grain-yielding and nutrient-rich cultiv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so millet common millet DIVERSITY Race GERMPLASM Grain nutrient
下载PDF
关中盆地6000~2100cal.aB.P.期间黍、粟农业的植硅体证据 被引量:68
4
作者 张健平 吕厚远 +5 位作者 吴乃琴 李丰江 杨晓燕 王炜林 马明志 张小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7-297,共11页
黍、粟是我国北方两种重要的旱作农作物,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考古样品保存及研究方法的限制,早期考古发掘报道的我国关中盆地新石器遗存的农作物多是以粟为主或粟、黍不分,统称粟类作物,缺少对该区... 黍、粟是我国北方两种重要的旱作农作物,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考古样品保存及研究方法的限制,早期考古发掘报道的我国关中盆地新石器遗存的农作物多是以粟为主或粟、黍不分,统称粟类作物,缺少对该区新石器时期粟、黍农业状况的深入研究。本文利用植硅体方法,分别对现代黍、粟和水稻种子的植硅体产量以及关中盆地新石器考古样品中的植硅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等重量的黍、粟种子稃片的植硅体产量基本相等,其植硅体含量所反映的是黍、粟的相对产量(重量);水稻双峰型植硅体的百分含量比水稻实际含量相对偏低。关中盆地泉护、杨官寨、浒西庄、案板、王家嘴,水沟等6个考古遗址17个^(14)C年龄和47个植硅体样品分析结果显示,约6000~2100cal.aB.P.期间,关中盆地黍子的植硅体含量一直占优势(3.4%~34.5%),粟次之(0~6.2%),即使在气候相对暖湿的阶段,黍的产量仍超过粟。泉护、杨官寨、浒西庄,案板等遗址的个别样品中保存水稻植硅体。这些结果为重新认识关中地区新石器时期农业生产与社会经济形态以及与气候环境条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硅体 水稻 关中盆地 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
下载PDF
利用荧光SSR分析中国糜子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37
5
作者 王瑞云 季煦 +5 位作者 陆平 刘敏轩 许月 王纶 王海岗 乔治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0-548,共19页
分析糜子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有助于了解糜子起源与进化,可为糜子优异种质发掘及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利用15个糜子特异性荧光SSR标记检测来源于中国11个省(区)的132份糜子种质资源,检测到107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等位变... 分析糜子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有助于了解糜子起源与进化,可为糜子优异种质发掘及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利用15个糜子特异性荧光SSR标记检测来源于中国11个省(区)的132份糜子种质资源,检测到107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等位变异数为2~14个,平均7个;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0936~0.8676,平均0.5298;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0893~0.8538,平均0.4864。采用遗传距离的聚类将试验材料分为4类,类群I来自东北春糜子区,类群II来自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类群III来自于北方春糜子区,类群IV来自北方春糜子区和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分析模型的遗传结构表明,中国糜子资源来自4个(东北地区、黄土高原、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基因库,与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均与材料的地理起源相关。糜子遗传变异丰富,主要存在于糜子材料间。该结果从分子水平上准确揭示了中国糜子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荧光SSR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遗传结构
下载PDF
用高基元微卫星标记分析中国糜子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8
6
作者 王瑞云 刘笑瑜 +4 位作者 王海岗 陆平 刘敏轩 陈凌 乔治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3848-3859,共12页
【目的】开发高基元(4—6)碱基重复微卫星标记,分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为糜子遗传和进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糜子资源表型多样性,用前期糜子转录组测序获得高基元SSR引物对地理来源差... 【目的】开发高基元(4—6)碱基重复微卫星标记,分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为糜子遗传和进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糜子资源表型多样性,用前期糜子转录组测序获得高基元SSR引物对地理来源差异大的糜子材料进行PCR扩增检测其多态性,用Power Marker 3.25计算遗传多样性参数,用Pop Gen 1.32计算Nei’s遗传距离,用MEGA 5.0进行聚类分析,用Structure 2.2鉴定遗传类群。【结果】96份糜子资源株高和穗长变异最丰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08和1.91。PCR扩增发现,占56.29%的85对引物具多态性,其中四、五和六碱基重复引物分别为71对(83.53%)、10对(11.76%)和4对(4.7%)。85个标记扩增产物大小分布为100—450 bp,PIC值平均为0.51,Rp值为1.00—5.75,平均为3.15。四、五和六碱基重复SSR的平均Rp值分别为3.15、2.8和4.0。基于Rp值分析SSR的分布频次,发现85个标记分布区间为0—1、1—2、2—3、3—4、4—5和5—6,分别包含1(1.18%)、15(17.65%)、31(36.47%)、20(23.53%)、12(14.12%)和6(7.06%)个标记,60%(51个)的标记分布在区间2—3和3—4。用85个SSR扩增96份糜子资源,共检测到232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检测到等位变异2—3个,平均2.7294个;62个位点产生3个变异,23个位点产生2个变异;多样性指数为0.2842—1.0633,平均为0.7708;PIC值为0.0400—0.7281,平均为0.4723。不同生态区糜子种质间的遗传距离为0.0093—0.5052(平均为0.1798),遗传一致度为0.6034—0.9907(平均为0.8485)。基于UPGMA将96个糜子基因型聚为4个群组,第一群组主要属于北方春糜子区;第二群主要属于东北春糜子区;第三群组主要属于华北夏糜子区;第四群组主要属于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遗传结构分析将96份试材划分为4个类群,分别代表黄土高原、华北、东北和北方基因库。UPGMA聚类分析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均与地理起源相关。【结论】在糜子中构建了85个四、五和六碱基重复微卫星标记,这些高基元SSR的引物分辨率(Rp)高,对不同基因型分辨能力强,PCR扩增多态性好;用其评估中国糜子资源的遗传差异发现,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和北方春糜子区资源遗传多样性最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高基元SSR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遗传结构
下载PDF
糜子PmNCED1的克隆及其对PEG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瑞云 杨阳 +5 位作者 王海岗 陈凌 王纶 陆平 刘敏轩 乔治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4-256,共13页
为了解糜子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基因在抗旱中的作用,本研究从黄糜子中克隆了1个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基因,命名为PmNCED1,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PmNCED1编码蛋白的理化特性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PmNCED1基因开放阅... 为了解糜子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基因在抗旱中的作用,本研究从黄糜子中克隆了1个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基因,命名为PmNCED1,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PmNCED1编码蛋白的理化特性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PmNCED1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1 284 bp,编码428个氨基酸。预测PmNCED1蛋白属于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家族成员,保守结构为N-端双亲性α-螺旋和4个组氨酸残基,无跨膜结构,AA23-29(-ARLRQER-)和AA284-290(-TGRSTRR-)为核定位信号,AA400为核输出信号,三级结构包括4个α-螺旋和25个β-延伸链;10种植物NCED1的氨基酸一致性为77%~96%。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PmNCED1的表达量随着PEG胁迫时间增加而升高,PEG处理组与对照组生理指标和解剖结构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PmNCED1与PEG胁迫有关。本研究结果为小麦等作物抗旱性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 糜子 表达模式 PmNCED1
下载PDF
陕北榆林王阳畔遗址的植硅体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夏秀敏 孙周勇 +4 位作者 杨利平 康宁武 陈相龙 王昌燧 吴妍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7-266,共10页
榆林地处农牧交错带,是研究环境演变和人地关系的理想地区。本文基于植硅体分析,探讨了该地区王阳畔遗址仰韶晚期至龙山早期过渡阶段的农业生产情况及农业对环境的适应等。遗址剖面及灰坑样品的植硅体分析表明:仰韶晚期,粟和黍是先民的... 榆林地处农牧交错带,是研究环境演变和人地关系的理想地区。本文基于植硅体分析,探讨了该地区王阳畔遗址仰韶晚期至龙山早期过渡阶段的农业生产情况及农业对环境的适应等。遗址剖面及灰坑样品的植硅体分析表明:仰韶晚期,粟和黍是先民的主要粮食作物,而黍较粟始终保持着种植优势;龙山早期,粟作农业逐渐衰落。植硅体组合图谱显示,先民在此遗址活动期间,气候是略偏凉偏干的,整体上较为稳定,呈现出干凉化的趋势。综合来看,农业活动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响应了环境的变化。需要指出的是,该遗址榆科植硅体的大量发现,不仅补充了史前植物利用史,同时也对丰富植硅体数据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 仰韶晚期 王阳畔遗址 植硅体
下载PDF
十五年区试数据分析展示谷子糜子育种现状 被引量:80
9
作者 刁现民 程汝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4469-4474,共6页
谷子(Setaria italica Beauv.)和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是中国起源的古老粟类作物,在旱作生态可持续农业建设和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应对未来更加干旱环境的战略储备作物。自2001年到2015年,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国家谷... 谷子(Setaria italica Beauv.)和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是中国起源的古老粟类作物,在旱作生态可持续农业建设和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应对未来更加干旱环境的战略储备作物。自2001年到2015年,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国家谷子糜子区域试验,对这个时期培育的谷子糜子品种的产量、适应性和品质进行综合鉴定,积累这个时期谷子糜子育成品种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表现的基础数据。本期《中国农业科学》发表了6篇对过去10—15年谷子糜子育成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表现的分析评价文章,这些文章从整体上梳理了中国华北夏谷区、西北早熟区、西北中晚熟区、东北春谷区和糜子育成品种的产量水平、育种进步的性状和存在问题等,也提出了近期及将来的育种目标。本文是对这6篇文章进行的简评,希望能引导这6篇文章的深入研读。谷子糜子育种的突破有赖于关键性亲本的发现、创制和利用,以及有益产量性状累加育种技术的突破;商品性优质、食味优质、功能性优质专用和中矮秆适合机械化轻简化栽培应成为谷子糜子育种最应关注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糜子 产量 育种现状 区域试验
下载PDF
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品种间农艺性状的形态解剖差异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晓欢 王瑞云 +6 位作者 杜海娥 李红英 王爱萍 王海岗 张海平 秦香 张彬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295-298,共4页
以5个糜子品种为试材,研究糜子品种间8个农艺性状(穗长、千粒重、株高、倒二叶叶夹角、倒二叶叶面积、倒二叶叶脉密度、倒二叶上表皮气孔密度、倒二叶下表皮气孔密度)9项指标的形态解剖差异。结果表明,5个糜子品种间倒二叶叶绿素含量差... 以5个糜子品种为试材,研究糜子品种间8个农艺性状(穗长、千粒重、株高、倒二叶叶夹角、倒二叶叶面积、倒二叶叶脉密度、倒二叶上表皮气孔密度、倒二叶下表皮气孔密度)9项指标的形态解剖差异。结果表明,5个糜子品种间倒二叶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株高等其他8项指标差异极显著;糜子的叶脉密度为4.65-5.66条·mm-1;糜子上表皮气孔密度大于下表皮气孔密度。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糜子品种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PanicummiliaceumL ) 农艺性状 形态解剖结构
下载PDF
不同生态区糜子种质间叶片及光合特性的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瑞云 季煦 +3 位作者 刘晓欢 杨阳 徐凤杰 程冀南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97-102,共6页
气孔大小和密度是植物体对水分胁迫耐受程度、光合作用强度的相关特征,在种间和基因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植物遗传和生态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气孔密度在物种间和品种间具有特异性.选取来自6个糜子栽培生态区的18个糜子种质资源,在叶片成... 气孔大小和密度是植物体对水分胁迫耐受程度、光合作用强度的相关特征,在种间和基因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植物遗传和生态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气孔密度在物种间和品种间具有特异性.选取来自6个糜子栽培生态区的18个糜子种质资源,在叶片成熟期调查其光合生理特性及叶脉、气孔密度等叶片性状特征.结果表明:(1)净光合速率(Pn)与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Ci)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不同糜子种质旗叶叶绿素含量(CF)和倒二叶叶绿素含量(CS)呈极显著正相关,上表皮气孔密度(USD)和下表皮气孔密度(LSD)呈显著正相关.(2)18个糜子种质的叶片特征中,叶脉密度介于4.36±0.0752~6.10±0.0578条·mm^-1;气孔属于双面型,上表皮气孔密度介于55.73±6.6789~146.53±8.0087个·mm^-2,下表皮气孔密度介于49.10±2.2984~120.83±3.6084个·mm^-2.(3)18个糜子种质中,来自宁夏的1号材料(八升半)上、下表皮的气孔密度均为最小,蒸腾小,Tr最小、水分利用率(WUE)最大,Pn较高,是较耐旱的种质;来自山西的16号材料(黄粮黍)上、下表皮气孔密度最大,蒸腾大,Pn最小、WUE最低,是较不耐旱的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不同生态区 叶片性状 光合特性
下载PDF
5个糜子品种的形态指标差异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瑞云 刘晓欢 +4 位作者 申鸽子 霍阿红 王玉州 王海岗 秦香 《山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11期1167-1170,共4页
以5个糜子品种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运用Excel和DPS数据分析软件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Tukey法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中株高、穗长、千粒质量、分蘖数、倒伏率5项农艺性 状指标经方差分析,其品种间差异均... 以5个糜子品种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运用Excel和DPS数据分析软件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Tukey法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中株高、穗长、千粒质量、分蘖数、倒伏率5项农艺性 状指标经方差分析,其品种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5个糜子品种的上表皮气孔密度均多于下表皮,上表皮气孔密度为128.26~ 142.38个/mm2,下表皮气孔密度为117.14~ 130.58个/mm2;叶脉条数为130.44~147.89条;叶脉密度为4.59~5.21条/mm.由此,通过比较5个糜子品种资源农艺性状的差异,可以为优质糜子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农艺性状 差异分析
下载PDF
碳同位素在史前栗黍鉴定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安成邦 吉笃学 +4 位作者 董广辉 王辉 董惟妙 贾鑫 马敏敏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0-414,共5页
以甘肃省秦安县和礼县考古遗址中发现的粟和黍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碳同位素的测定,并开展了碳同位素和形态学鉴定方法的检验。结果表明,粟和黍的碳同位素值是不同的,即使是炭化的考古样品,粟和黍的碳同位素值仍然是有差别的,粟较黍的... 以甘肃省秦安县和礼县考古遗址中发现的粟和黍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碳同位素的测定,并开展了碳同位素和形态学鉴定方法的检验。结果表明,粟和黍的碳同位素值是不同的,即使是炭化的考古样品,粟和黍的碳同位素值仍然是有差别的,粟较黍的碳同位素值总体偏正。这一方法可以比较简便地检验形态学鉴定的结果是否正确。如果能够建立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粟和黍的碳同位素值数据库,将会为粟和黍的鉴别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 碳同位素
下载PDF
化学杂交剂SQ-1诱导糜子雄性不育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崔秀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6-110,共5页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喷药时期为主区,喷药剂量为副区,探讨了用SQ-1诱导产生的雄性不育率、杂交率及自然授粉结实率3项指标评价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喷药时期、喷药剂量及时期与剂量一级互作显著或极显著影响不育率和杂交率。在雌雄蕊原...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喷药时期为主区,喷药剂量为副区,探讨了用SQ-1诱导产生的雄性不育率、杂交率及自然授粉结实率3项指标评价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喷药时期、喷药剂量及时期与剂量一级互作显著或极显著影响不育率和杂交率。在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喷药剂量为4.0和5.0kghm-2时诱导雄性不育率、杂交率都在95%以上;花粉粒分化形成初期,喷药剂量为5.0kghm-2时诱导雄性不育率和杂交率都在95%以上。喷药时期对自然授粉结实率影响不显著,剂量及时期与剂量一级互作影响显著,自然授粉结实率随着剂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SQ-1用于糜子的最佳时期为雌雄蕊原基分化期,最适剂量4.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杂交剂 糜子 雄性不育 杂种优势
下载PDF
导入谷子基因组DNA对小麦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彤 刘政 胡银岗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4-520,共7页
为促进小麦高光效育种研究,以小麦品种普冰201、长武134及分别以普冰201和长武134为受体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导入谷子品种冀谷18基因组DNA的后代株系为材料,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分别测定其最上部叶片或旗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 为促进小麦高光效育种研究,以小麦品种普冰201、长武134及分别以普冰201和长武134为受体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导入谷子品种冀谷18基因组DNA的后代株系为材料,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分别测定其最上部叶片或旗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等光合生理指标,成熟期收获后调查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谷子基因组DNA导入系的光合特性及农艺性状与亲本相比发生了变化。在拔节期,以长武134为受体的导入系01-2-20-10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分别较亲本高出5.5%、12.5%和6.5%。在抽穗期,以普冰201为受体的导入系01-2-12-5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分别高出亲本11.1%和12.5%,导入系01-2-8-4和01-2-14-2的SPAD值较亲本高出9.7%和3.2%。在灌浆期,以普冰201为受体的导入系01-2-11-3的净光合速率较亲本高出10.0%,导入系01-2-12-2的气孔导度较亲本高出11.1%。对单株穗数而言,普冰201后代导入系01-2-12-2较亲本高出3.3%,长武134后代导入系01-2-17-4较亲本高出4.6%。对穗粒数而言,普冰201后代导入系01-2-12-2较亲本多出3.8%,长武134后代导入系01-2-17-4较亲本高出24.9%。普冰201所有后代导入系的株高和千粒重均高于亲本,长武134后代导入系01-2-17-4、01-2-18-5和01-2-18-12的千粒重均高于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谷子 花粉管通道法 光合生理特性 产量性状
下载PDF
利用EST-SSR评估糜子资源遗传差异 被引量:18
16
作者 石甜甜 何杰丽 +4 位作者 高志军 陈凌 王海岗 乔治军 王瑞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4100-4109,共10页
【目的】用微卫星标记分析糜子种质资源(国内外6个不同生态区)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揭示不同来源糜子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和遗传结构差异,便于对糜子资源分类和优异种质的筛选利用。【方法】用144个(高、低碱基序列重复分别为64和80个)SSR... 【目的】用微卫星标记分析糜子种质资源(国内外6个不同生态区)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揭示不同来源糜子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和遗传结构差异,便于对糜子资源分类和优异种质的筛选利用。【方法】用144个(高、低碱基序列重复分别为64和80个)SSR标记评估96份国内外(国内、国外分别为71和25份)糜子资源;用PowerMarker 3.25和PopGen 1.32计算遗传多样性参数,用MEGA 5.0和Structure 2.2进行遗传距离和结构聚类,用Ntsys 2.11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144个EST-SSR标记共检测出368个观测等位变异(Na),每个位点检测到等位变异2—3个,平均为2.5556个;观测杂合度(Ho)为0.4070(RYW15)—0.9789(RYW85),平均为0.8288;期望杂合度(He)为0.4369(RYW59)—0.6693(RYW58),平均为0.553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Nei)为0.4344(RYW59)—0.6653(RYW58),平均为0.5505;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1811(RYW68)—0.7508(RYW58),平均为0.4279。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6474—1.0956,平均为0.8415。就6个生态区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参数而言,北方春糜子区材料的PIC值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高,西北春夏糜子区材料最低。就不同生态区糜子种质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而言,不同生态区糜子种质间的遗传距离为0.0111—0.1425,遗传一致度为0.8672—0.9889,北方春糜子区和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间遗传距离最小和遗传一致度最高,西北春夏糜子区和华北夏糜子区间遗传距离最大。基于UPGMA聚类将试验材料划归3个类群(Ⅰ、Ⅱ、Ⅲ)。类群Ⅰ主要为北方春糜子区材料;类群Ⅱ主要为国外材料;类群Ⅲ主要为北方春糜子区和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材料;基于Structure聚类将糜子资源划归4个群组,红色群组,主要为北方春糜子区和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材料,代表北方和黄土高原基因库;绿色群组,主要为北方春糜子区材料,代表北方基因库;蓝色群组,主要包括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材料,代表黄土高原基因库;黄色群组,代表国外基因库。就各分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参数而言,群组Ⅱ的PIC值最大(0.4606),群组Ⅳ最小(0.3539);主成分分析将试材划归6类,与其地理来源一致。【结论】144个SSR标记可以准确评估96份糜子资源的遗传变异,基于不同依据划分的类群与6个生态区材料的地理来源基本一致,北方春糜子区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SSR 聚类分析 遗传结构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山西糜子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2
17
作者 王舒婷 何杰丽 +4 位作者 石甜甜 陈凌 王海岗 王瑞云 乔治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9-78,共10页
山西是中国糜子主产区之一,有丰富的地方品种和农家种种质资源。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糜子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明确其遗传背景,便于加强糜子各品种之间的基因交流以及优异种质的筛选和利用,同时对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利用2... 山西是中国糜子主产区之一,有丰富的地方品种和农家种种质资源。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糜子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明确其遗传背景,便于加强糜子各品种之间的基因交流以及优异种质的筛选和利用,同时对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利用27对SSR引物分析57份山西糜子的遗传差异,采用PowerMarker 3.25计算每对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采用PopGen1.32计算每对引物和两个生态区的观测等位基因等遗传参数。用MEGA5.0构建Neighbour-Joining聚类图,利用Structure 2.3.4鉴定遗传类群,采用Ntsys2.11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27对SSR引物共检测出71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扩增出2.6296个等位基因,各引物对的有效等位变异占观测等位变异的76.94%。各引物对的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4140~1.0446,平均为0.7686;PIC为0.0601~0.7158,平均为0.5667。两生态区的观测杂合度等遗传参数相差不大。基于N-J遗传距离将57份材料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属于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类群Ⅱ、类群Ⅲ均属均于北方春糜子区和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遗传结构分析将57份糜子材料分为3个类群,绿色类群的基因多样性指数和PIC比蓝色、红色类群高。两种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分布方式均与地理位置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将晋北部材料与晋中、晋南部材料相区别,说明两生态区糜子的遗传背景因地理气候因素有明显差异,与遗传结构群体分析结果一致。研究表明,山西省糜子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SSR标记 聚类分析 遗传结构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旱地谷子易揭膜覆盖试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艾英 郭二虎 +3 位作者 杨红梅 石龙 郑春光 张友环 《山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4期348-350,共3页
为了解决地膜残膜污染问题,研究了易揭膜覆盖对旱地谷子生育时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易揭膜覆盖提高了土壤水分含量,加快了谷子的生长发育进程,可使谷子提早成熟,能促进根系发育,使根基部第1节间缩短,增强抗旱、抗倒性;易揭膜覆盖... 为了解决地膜残膜污染问题,研究了易揭膜覆盖对旱地谷子生育时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易揭膜覆盖提高了土壤水分含量,加快了谷子的生长发育进程,可使谷子提早成熟,能促进根系发育,使根基部第1节间缩短,增强抗旱、抗倒性;易揭膜覆盖的产量比露地增产20.7%,比普通膜覆盖增产13.8%;收获后易揭膜的回收率可达到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谷子 易揭膜 普通地膜 露地
下载PDF
40份糜子资源淀粉组成及含量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邵欢欢 石甜甜 +5 位作者 何杰丽 冯颖 陈凌 王海岗 王瑞云 乔治军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8期1316-1320,共5页
利用双波长比色法在606nm处测定直链淀粉的波长,参比波长为480nm;在538nm处测定支链淀粉的波长,参比波长为708nm,测定来源于不同地区的40份糜子淀粉的组成及含量,为优质糜子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发现,23份糜子材料为糯性,17份为粳... 利用双波长比色法在606nm处测定直链淀粉的波长,参比波长为480nm;在538nm处测定支链淀粉的波长,参比波长为708nm,测定来源于不同地区的40份糜子淀粉的组成及含量,为优质糜子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发现,23份糜子材料为糯性,17份为粳性;总淀粉含量介于58.43%~75.45%,直链淀粉含量介于0~20.34%,支链淀粉含量介于46.70%~69.61%;各地区糜子直链淀粉含量差异显著,而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双波长比色法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下载PDF
糜子Ty 1-copia型反转录转座子基因的序列特征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杰丽 薛延桃 +5 位作者 王瑞云 陈国荣 陈凌 王海岗 杨美红 乔治军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28,共7页
[目的]发掘抗旱相关基因,明晰其编码蛋白的理化特征,为糜子育种提供基因元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数据库和在线程序,对糜子Ty1-copia型反转录转座子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对该基因进行qRTPCR表达特性分析。[结果]Ty1-... [目的]发掘抗旱相关基因,明晰其编码蛋白的理化特征,为糜子育种提供基因元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数据库和在线程序,对糜子Ty1-copia型反转录转座子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对该基因进行qRTPCR表达特性分析。[结果]Ty1-copia基因编码蛋白分子式为C483H758N122O135S7,分子量为10 658.49Da,呈弱碱性,是不稳定的疏水蛋白;该蛋白为非分泌型蛋白、无跨膜结构,既不存在于叶绿体上也不存在于线粒体上;二级结构包括4个α螺旋,4个β折叠;三级结构包括1个螺旋结构和2个折叠结构;含4个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和多重序列比对结果显示糜子保守性较低,与水稻类和毛竹的同源性为64%。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Ty1-copia表达水平在干旱胁迫处理不同时间点存在显著差异,3h时表达量最高,为对照的2.02倍;8h时该基因呈下调表达,表达量低于对照。[结论]Ty1-copia基因可以由干旱胁迫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Ty1-copia 序列特征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