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OPENS NEW HORIZON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1
作者 LV WEIZHOU 《Contemporary World》 2018年第2期2-5,共4页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established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as the guiding ideol- ogy of the CPC, marking a new leap forwar...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established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as the guiding ideol- ogy of the CPC, marking a new leap forward in synthesizing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with China's concrete conditions. This Thought enriches and develops scientific socialism,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With brave new intellectual horizon, it deepen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aws governing government by communist parties,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occupying an important place of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of Marxism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Guided by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made great historical achievements, creating new splendor and helping open new vista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 JINPING CHINESE 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Historical Rol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during the World Anti-fascist War
2
作者 姜安 Huang Deyua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6年第3期24-40,共17页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and the world anti- fascist war constitutes a major historical theme of our times. As a positive force for democracy and peace, the international corners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and the world anti- fascist war constitutes a major historical theme of our times. As a positive force for democracy and peace, the international cornerstone of the anti-fascist war. Its Communist movement became a solid political enormous sacrifices and contributions made it one of the final forces terminating the fascist political order, and its humanity provided mankind with a just direction in the struggle against war terrorism and for peace idealism. It thus became a major force in effectively adva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cy and peace. Based on the logic of condemnation, the critical reflections upon fascism made by the Communist movement have provided a value dimension for the building of today'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ystem. Based on the logic of construction, the international peace ethics follow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offer an ideological foundation for the building of the new international order. And based on the logic of development, the new paradigm of world civilization pursu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has become a political exemplar for the current pursuit of international peace. The political for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as China's political backbone and advance guard, cannot be overlooked: it influenced the anti-fascist war, the postwar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and the democratization of world order. Of course, both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Comintern also offered many historical lessons during the anti-fascist war, lessons that merit profound reflection and consid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anti-fascist war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oviet Union Comintern
原文传递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工会思想的生成逻辑、核心意蕴与现实启示
3
作者 张步中 覃伟津 《山东工会论坛》 2024年第2期1-12,共12页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是列宁的经典文本之一,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工会思想。这一工会思想的生成植根于马克思恩格斯严密的工会理论,生发于国际及俄国国内工人运动历史的经验总结,成长于对形形色色工会问题争论的现实批判,具...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是列宁的经典文本之一,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工会思想。这一工会思想的生成植根于马克思恩格斯严密的工会理论,生发于国际及俄国国内工人运动历史的经验总结,成长于对形形色色工会问题争论的现实批判,具有理论、历史和现实三重逻辑。“党直接依靠工会来进行自己的工作”的特殊地位、“工会是共产主义学校”的职能定位、“对工会进行教育和领导”的组织建设构成这一工会思想的核心意蕴。挖掘这一文本的工会思想对当前做好工会工作具有深刻的现实启示:前提基础在于充分认识到工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根本保证在于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价值彰显在于发挥工会在新时代的教育培训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工会思想 党的领导 群众路线
下载PDF
延安时期工合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塑造——从镜像偏差到理性建构的跃迁
4
作者 赵晓刚 赵鑫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6-73,共8页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尽管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政策使得中国共产党在国际社会中几乎处于失语状态,但中国共产党仍然积极采取措施塑造国际形象。由于经验缺乏,中国共产党当时只能采取一种“自塑”的方式,但不免陷入有理说不清的镜像偏差窘...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尽管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政策使得中国共产党在国际社会中几乎处于失语状态,但中国共产党仍然积极采取措施塑造国际形象。由于经验缺乏,中国共产党当时只能采取一种“自塑”的方式,但不免陷入有理说不清的镜像偏差窘况。直到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借助工合运动的传播途径,最大化地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声音,在国际社会建构了良好的政党形象。考察延安时期由国际友人创办的工合运动基本情况、工合建构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动因以及工合建构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方式,可以破解当前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过程中的理论局限和解释困境,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塑造提供策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工合运动 形象塑造 镜像偏差 国际形象
下载PDF
中共在1922年汉阳铁厂罢工中的斗争策略与经验启示
5
作者 雷平 乔秉睿 《工会理论研究》 2024年第2期61-70,共10页
汉阳铁厂是近代中国最大的钢铁厂,在武汉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开展工人运动的重点关注对象。早在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在汉阳铁厂开展调查研究,宣传引导工人觉醒并主动参与罢工斗争。1922年,汉阳铁厂工人在中共... 汉阳铁厂是近代中国最大的钢铁厂,在武汉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开展工人运动的重点关注对象。早在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在汉阳铁厂开展调查研究,宣传引导工人觉醒并主动参与罢工斗争。1922年,汉阳铁厂工人在中共领导下罢工,此次罢工充分展现了中共灵活的斗争策略。中共抓住汉阳铁厂的生产命脉,动员关键部门工人罢工;及时处理工贼问题,团结动员工友;根据当局的“保护劳工”政策,宣传罢工斗争的合法性;借助工会组织,获得支持援助。这些举措呈现出汉阳铁厂罢工的动态过程。汉阳铁厂罢工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城市开展工人运动的有益尝试,为后续工运事业的发展带来了策略借鉴和经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 汉阳铁厂 罢工 工运 组织动员
下载PDF
新时代党的五四运动纪念活动:形式、特质与价值
6
作者 陈殿林 程湘娟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五四运动纪念活动在中国共产党纪念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入新时代,党围绕五四运动开展了多元化的纪念活动,除了传统的集会形式,还创新性地引入回信交流、主题实践等多种活动形式。这些纪念活动展现出三个显著特点:首先,它们延续... 五四运动纪念活动在中国共产党纪念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入新时代,党围绕五四运动开展了多元化的纪念活动,除了传统的集会形式,还创新性地引入回信交流、主题实践等多种活动形式。这些纪念活动展现出三个显著特点:首先,它们延续了五四运动纪念活动中所蕴含的五四精神核心;其次,活动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最后,通过结合青年群体的实际情况,实现了话语体系的创新。新时代的五四运动纪念活动在弘扬和传承革命精神、引导青年成长以及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中国共产党纪念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时代的五四运动纪念活动以其多样化的形式和新的特质,赋予了纪念史更为丰富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五四运动纪念活动
下载PDF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策略思想及其启示——以《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为基础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康锐 洪雁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8,共8页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作为列宁论述无产阶级政党正确策略问题的经典著作,创造性地回答了正确策略是为“党的政治活动”提供正确指引、是“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是能“发展、援助和激起世界各国的革命”...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作为列宁论述无产阶级政党正确策略问题的经典著作,创造性地回答了正确策略是为“党的政治活动”提供正确指引、是“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是能“发展、援助和激起世界各国的革命”的策略。并指出制定正确策略要深入把握以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以“考虑各个时代不同的基本特征”为前提、以“估计到历次革命运动的经验”为重点、以“估计到本国的一切阶级力量”为核心的方法论,形成了系统的无产阶级政党正确策略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深入挖掘和总结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策略思想,对我们党在制定和运用正确策略时,夯实正确策略的思想基础,确保正确策略的时代性、灵活性和群众性,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政党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正确策略
下载PDF
论中国国际关系学的三次历史转向
8
作者 张畅 赵雪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4,共8页
中国国际关系学创立于旧中国,但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真正开始和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同频共振。中国国际关系学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第一次历史转向,其最大的特征是以“国际共运史”为主流;改革开放后开始了第二次历史转向,... 中国国际关系学创立于旧中国,但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真正开始和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同频共振。中国国际关系学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第一次历史转向,其最大的特征是以“国际共运史”为主流;改革开放后开始了第二次历史转向,其最大特征是“回归”西方话语体系的国际关系学本体;世纪之交,国际格局急剧变化,全球治理理念和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符合时代需求,成为中国国际关系学的第三次转向目标,也应该是世界国际关系学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际关系学 历史转向 国际共运史 新型国际关系理论
下载PDF
日本共产主义政党百年历史演变、发展特点与前景展望
9
作者 朱旭旭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39,共8页
日本作为一个具有悠久社会主义传统的国家,不仅长期活跃着日本共产党,还存在日本共产党(行动派)、日本共产党(日本之声)等多支共产主义力量。分析日本共产主义政党历史演变、发展特点与前景,有助于我们全面系统认识其呈现出的历史渊源... 日本作为一个具有悠久社会主义传统的国家,不仅长期活跃着日本共产党,还存在日本共产党(行动派)、日本共产党(日本之声)等多支共产主义力量。分析日本共产主义政党历史演变、发展特点与前景,有助于我们全面系统认识其呈现出的历史渊源同根性、意识形态复杂性、组织发展多样化、政治地位边缘化等显著特点,进而挖掘“一个国家存在多个共产党”这一共产主义运动奇特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日本共产主义政党复兴之路尽管难免充满曲折,但前景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共产主义政党 社会主义运动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下载PDF
论吴玉章与四川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10
作者 李茂 侯松林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4-91,共8页
吴玉章以其川内名流与辛亥元老的双重身份在四川早期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创办《四川》杂志,推动了近代四川的思想启蒙,以及领导荣县独立、首创革命政权,开四川民主革命风气之先,为四川早期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准备了有... 吴玉章以其川内名流与辛亥元老的双重身份在四川早期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创办《四川》杂志,推动了近代四川的思想启蒙,以及领导荣县独立、首创革命政权,开四川民主革命风气之先,为四川早期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准备了有利的思想和舆论环境;二是领导和组织四川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为四川早期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奠定了人才与思想基础;三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传播与创建中国青年共产党,直接推动了四川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玉章 近代四川 共产主义运动
下载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地域性”表现及其比较价值——兼论结构对照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1
作者 欧阳琼芳 马明飞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4-33,共10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由于受“资本主义地域性”的限制,从而具有相对制度的妥协性、对西方现代性问题的批判性、以及由于缺乏执政党支持而派生出的学理性,面临着边缘化的困境。而在“社会主义地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则更为原本地保留... 西方马克思主义由于受“资本主义地域性”的限制,从而具有相对制度的妥协性、对西方现代性问题的批判性、以及由于缺乏执政党支持而派生出的学理性,面临着边缘化的困境。而在“社会主义地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则更为原本地保留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神,并且以中国化成果对其进行了本土化的拓展。在承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执政党领导下抵制错误思潮的能力,在吸收社会建设经验后诊治现代性症候的能力,在理论拓新的同时坚持群众路线和人类关怀的能力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地域性 西方马克思主义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卡塞姆时期伊拉克共产党的浮沉
12
作者 王以宁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4期43-46,共4页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萌芽在新生的伊拉克破土而出。面对西方殖民主义和封建专制主义的压迫,伊拉克共产党于1934年应运而生。在严酷的社会环境之下,伊共几经沉浮,在挫折中不断前行,到20世纪50年代,伊共一度成为伊拉克...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萌芽在新生的伊拉克破土而出。面对西方殖民主义和封建专制主义的压迫,伊拉克共产党于1934年应运而生。在严酷的社会环境之下,伊共几经沉浮,在挫折中不断前行,到20世纪50年代,伊共一度成为伊拉克政坛举足轻重的力量。然而,在“自由军官组织”领袖卡塞姆在伊拉克建立政权(1958—1963年)后,伊共逐渐暴露出其路线的局限性:过度服从苏联指导,过于降低斗争目标,过分屈服政府打压。伊共走上了由盛转衰的道路,内外政策的缺陷暴露无遗,最终以悲剧收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拉克共产党 共产主义运动 卡塞姆政权
下载PDF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中的国际共运因素论析
13
作者 许冲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 2024年第2期78-88,共11页
基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中国革命和建设论题的密切联系,在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过程中,中共重视借由对赫鲁晓夫评价斯大林典型个案的镜鉴、对共产国际与苏联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多维影响的反思、对欧洲左派及其知... 基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中国革命和建设论题的密切联系,在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过程中,中共重视借由对赫鲁晓夫评价斯大林典型个案的镜鉴、对共产国际与苏联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多维影响的反思、对欧洲左派及其知识分子所谓社会主义失败论的辩诬,系统论证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实事求是和恰如其分地评价“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的功过等核心论题。如此理路,既为由外而内地审度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的重大历史问题,也为创设一种由此及彼的历史以及理论的省思路径,据以达成“总结经验,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政治发展诉求,彰显出中共作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自觉、理论自觉和政治自觉。此举对新时代系统总结中共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具有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下载PDF
上海学联及其学生运动历史脉络述略
14
作者 薛诗雯 《西部学刊》 2024年第6期127-131,共5页
上海学生联合会(上海学联),作为中国第一个有组织、有历史使命的学生联合会,肇始于五四运动、成熟于五卅运动,始终活跃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重建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前台,在新时代展现出新的活... 上海学生联合会(上海学联),作为中国第一个有组织、有历史使命的学生联合会,肇始于五四运动、成熟于五卅运动,始终活跃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重建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前台,在新时代展现出新的活力。历史地看,其在自身发展和组织学生运动的历程中,提高了学生群体及学生组织的社会地位、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与不懈奋斗的优良作风;展现出长期坚持党的领导与共青团的正确指导、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运动的形式、重视对青年学生的引导和充分发挥学生骨干作用等经验与特点,对我们今天做好青年学生工作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学联 学生运动 共青团 青年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群众运动的革命实践(1928—1934)研究——以《列宁青年》为中心
15
作者 方勇 钟巧蓉 《长春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90-95,共6页
《列宁青年》作为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具有清晰的目标和强烈的诉求,是宣传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争取群众的重要思想阵地。在严峻的革命斗争形势下,《列宁青年》发表了多篇内容丰富、革命性强的刊文。通过宣传... 《列宁青年》作为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具有清晰的目标和强烈的诉求,是宣传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争取群众的重要思想阵地。在严峻的革命斗争形势下,《列宁青年》发表了多篇内容丰富、革命性强的刊文。通过宣传指导,党、团中央加强了对青年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士兵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的思想动员和领导工作,使群众运动对革命斗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群众运动 《列宁青年》
下载PDF
大革命时期第一、二届广州农讲所与广东各地方党组织建立探析
16
作者 胡海燕 《西部学刊》 2024年第3期87-90,共4页
大革命时期是广东地方党组织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国共合作初期,广东党组织发展缓慢,直到1925年初才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与广州农讲所的创办密切相关。广州农讲所培养了大批农运干部,特别是第一、二届学员在广东地方党组织建立过程中发... 大革命时期是广东地方党组织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国共合作初期,广东党组织发展缓慢,直到1925年初才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与广州农讲所的创办密切相关。广州农讲所培养了大批农运干部,特别是第一、二届学员在广东地方党组织建立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两届学员深受国共两党高层的重视,毕业后多数被委派为农民部特派员这一要职,加之这一时期中共中央对党组织和党员发展做出一系列政策调整,促使他们为广东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农讲所 农民运动 广东党组织
下载PDF
建党前后(1919-1922)邓中夏对“劳工神圣”口号的实践阐释
17
作者 杨军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5-93,118,共10页
邓中夏以唯物史观对“劳工神圣”口号的阐释,肇始于他领导的早期工人运动。这种实践阐释,首开知识分子走与劳工相结合的先河,走出书斋与劳工相结合,提倡“劳工神圣”以促进劳工阶级的觉醒;创办面向劳工的刊物,深刻阐明“劳工神圣”以启... 邓中夏以唯物史观对“劳工神圣”口号的阐释,肇始于他领导的早期工人运动。这种实践阐释,首开知识分子走与劳工相结合的先河,走出书斋与劳工相结合,提倡“劳工神圣”以促进劳工阶级的觉醒;创办面向劳工的刊物,深刻阐明“劳工神圣”以启发劳工阶级意识;创立以产业组合为原则的革命工会,用斗争实践阐释“劳工神圣”;是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中国化的具体体现,既是领导工人罢工斗争经验的总结,又是在实践基础上将唯物史观与中国劳工运动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成果,为党的早期工人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中夏 中国共产党 工人运动 唯物史观 劳工神圣
下载PDF
“另造一个民族党”:中共创建民权运动大同盟及其余波
18
作者 江明明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 2024年第3期15-26,共12页
1922年6月中共接受共产国际指示,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主要是与国民党合作的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共最初反对共产国际提议的加入国民党的合作方式,希望建立党外合作。在党外合作遭孙中山拒绝后,中共党内产生抛开国民党,“另造一个民族... 1922年6月中共接受共产国际指示,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主要是与国民党合作的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共最初反对共产国际提议的加入国民党的合作方式,希望建立党外合作。在党外合作遭孙中山拒绝后,中共党内产生抛开国民党,“另造一个民族党”并与之合作,建立民主革命联合战线的备用方案,并由此发起民权运动大同盟以为“第三党”之预备。西湖会议上中共迫于共产国际压力同意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但此后由于苏俄与国民党的联盟尚未完成,国共党内合作亦未入正轨,中共继续发展民权运动大同盟这一预备“第三党”。及至“二七惨案”使中共认识到必须与国民党切实合作且国民党已改组巩固,民权运动大同盟才逐渐停止活动。由此观之,1926年蔡和森在莫斯科偶遇胡适并劝其组党,则可视为中共在国共合作发生危机时,“另造一个民族党”方案的再度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权运动大同盟 中国共产党 国共合作 胡适 蔡和森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与上海左翼文化运动的发生
19
作者 陈红旗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3-90,共8页
20世纪20年代,革命文学诞生于中国社会革命意识不断膨胀之时和五卅运动激起的反帝爱国浪潮之中,诞生于上海共产党人与知识分子共同寻求救国之路的艰难抉择之中。上海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译介、传播和运用,对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的倡行... 20世纪20年代,革命文学诞生于中国社会革命意识不断膨胀之时和五卅运动激起的反帝爱国浪潮之中,诞生于上海共产党人与知识分子共同寻求救国之路的艰难抉择之中。上海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译介、传播和运用,对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的倡行,散发着浓郁的艺术气息与革命意蕴,并与共产党人的革命主张和高尚人格一起,激发了一代青年对自由、民主、平等、正义、革命、爱情、强国梦的政治表达和强烈渴望,助推了上海左翼文化运动的发生,进而推动、促成了一个革命文化运动席卷中国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上海左翼文化运动 无产阶级文化 资产阶级文化
下载PDF
市民社会批判的双重视域与马克思哲学的自由观——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阐释 被引量:1
20
作者 贺来 田帅帅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177,共9页
如何理解人的自由是马克思全部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不是抽象地看待人的自由本质,而是将其还原到人所处的社会关系之中加以理解。市民社会构成近代社会的基本形态,为探寻人的自由解放之路,马克思基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双重视域... 如何理解人的自由是马克思全部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不是抽象地看待人的自由本质,而是将其还原到人所处的社会关系之中加以理解。市民社会构成近代社会的基本形态,为探寻人的自由解放之路,马克思基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双重视域对市民社会进行了批判,超越了仅仅停留于总结近代市民社会物质运动规律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传统与从抽象出发批判近代市民社会的德国哲学传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这一“双重视域批判”的积极成果,创造性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正是借助于“异化劳动”这一分析工具,马克思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现代奴役制本质和人的自由无法实现的社会现实根源。同时,立足于市民社会批判的双重视域,马克思给出了扬弃近代市民社会、实现人的现实自由的实践方案,即共产主义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市民社会批判 异化劳动 双重视域 共产主义运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