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New Infinite Sequence Complexion Solutions of a Kind of Nonlinear Evolutionary Equations
1
作者 Lina Yi Jundong Bao   Taogetusang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15年第12期1624-1632,共9页
The method combining the function transformation with the auxiliary equation is presented and the new infinite sequence complexion solutions of a class of nonlinear evolutionary equations are constructed. Step one, ac... The method combining the function transformation with the auxiliary equation is presented and the new infinite sequence complexion solutions of a class of nonlinear evolutionary equations are constructed. Step one, according to two function transformations, a class of nonlinear evolutionary equations is changed into two kinds of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Step two, using the first integral of the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two first order nonlinear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re obtained. Step three, using function transformation, two first order nonlinear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re changed to the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 that could be integrated. Step four, the new solutions, B?cklund transformation and the nonlinear superposition formula of solutions of the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 that could be integrated are applied to construct the new infinite sequence complexion solutions of a class of nonlinear evolutionary equations. These solutions are consisting of two-soliton solutions, two-period solutions and solutions composed of soliton solutions and period sol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LINEAR Evolutionary Equation Function Transformation NONLINEAR SUPERPOSITION Formula of SOLUTIONS complexion NEW SOLUTIONS
下载PDF
An effective strategy to inhibit grain coarsening:Construction of multi-element co-segregated grain boundary complexion
2
作者 Le Fu Gabriel Arcuri +4 位作者 Wenjun Yu Bohan Wang Zihua Lei Ying Deng Kathryn Grandfield 《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060-1071,共12页
When exposed to moderate to high temperatures,nanomaterials typically suffer from severe grain coarsening,which has long been a major concern that prevents their wider applications.Here,we proposed an effective strate... When exposed to moderate to high temperatures,nanomaterials typically suffer from severe grain coarsening,which has long been a major concern that prevents their wider applications.Here,we proposed an effective strategy to inhibit grain coarsening by constructing grain boundary(GB)complexions with multiple codoped dopants,which hindered coarsening from both energetic and kinetic perspectives.To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strategy,multiple selected dopants were doped into a ZrO_(2)-SiO_(2)nanocrystalline glass ceramic(NCGC)to form GB complexio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CGC was predominantly composed of ZrO_(2)nanocrystallites(NCs)distributed in an amorphous SiO_(2)matrix.Ultrathin layers of GB complexions(~2.5 nm)were formed between adjacent ZrO_(2)NCs,and they were crystalline superstructures with co-segregated dopants.In addition,a small amount of quartz solid solution was formed,and it adhered to the periphery of ZrO_(2)NCs and bridged the adjacent NCs,acting as a“bridging phase”.The GB complexions and the“bridging phase”synergistically enhanced the coarsening resistance of ZrO_(2)NCs up to 1000°C.These findings are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GB complexions and are expected to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design of nanomaterials with excellent thermodynamic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_(2)-Si_(2) multi-element co-segregation grain boundary(GB)complexion grain coarsening atom probe tomography(APT)
原文传递
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 model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multiple features
3
作者 XU Anying WANG Tianshu +7 位作者 YANG Tao HAN Xiao ZHANG Xiaoyu WANG Ziyan ZHANG Qi LI Xiao SHANG Hongcai HU Kongfa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08-119,共12页
Objective To construct a precise model for identify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constitutions;thereby offering optimized guidanc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lan-ning;and ultimately enhancing medical... Objective To construct a precise model for identify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constitutions;thereby offering optimized guidanc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lan-ning;and ultimately enhancing medical efficiency and treatment outcomes.Methods First;TCM full-body inspection data acquisition equipment was employed to col-lect full-body standing images of healthy people;from which the constitutions were labelled and defin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stitution in Chinese Medicine Questionnaire(CCMQ);and a dataset encompassing labelled constitutions was constructed.Second;heat-suppres-sion valve(HSV)color space and improved local binary patterns(LBP)algorithm were lever-aged for the extraction of features such as facial complexion and body shape.In addition;a dual-branch deep network was employed to collect deep features from the full-body standing images.Last;the random forest(RF)algorithm was utilized to learn the extracted multifea-tures;which were subsequently employed to establish a TCM 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 mod-el.Accuracy;precision;and F1 score were the three measures selected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odel.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accuracy;precision;and F1 score of the proposed model based on multifeatures for identifying TCM constitutions were 0.842;0.868;and 0.790;respectively.In comparison with the identification models that encompass a single feature;either a single facial complexion feature;a body shape feature;or deep features;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 that incorporating all the aforementioned features was elevated by 0.105;0.105;and 0.079;the precision increased by 0.164;0.164;and 0.211;and the F1 score rose by 0.071;0.071;and 0.084;respectively.Conclusi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affirmed the vi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which incor-porated multifeatures;including the facial complexion feature;the body shape feature;and the deep feature.In addition;by employing the proposed model;the objectification and intel-ligence of identifying constitutions in TCM practices could be optim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 Deep feature Facial complexion feature Body shape feature Multiple features
下载PDF
吴海科辨治重症脑血管病的“六辨”思路
4
作者 龚利芬 黄珊 +2 位作者 张学颖 江晨 吴海科(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2174-2178,共5页
重症脑血管病为涉及意识障碍的一类脑血管病重症,与中医中风病之中脏腑相对应。吴海科教授扎根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尤其精研与中医病机相关的《素问·至真要大论》,并结合临床实践,立足于传统四诊“望闻问切”的辨... 重症脑血管病为涉及意识障碍的一类脑血管病重症,与中医中风病之中脏腑相对应。吴海科教授扎根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尤其精研与中医病机相关的《素问·至真要大论》,并结合临床实践,立足于传统四诊“望闻问切”的辨证方法,简化并创立了针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六辨”辨证体系,即“辨神志以知病情变化”“辨色泽以明气血盛衰”“辨舌象以推病势进退”“辨脉象以判预后转归”“辨气息以识脏腑虚实”“辨寒热以知阴阳表里”,突出了神志、面色、舌象、脉象、气息、寒热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辨证中的意义。此“六辨”信息获取较简便,发挥了中医诊法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辨证中的特点和优势,可为建立重症脑血管病的中医临床诊疗规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血管病 《素问·至真要大论》 辨神志 辨面色 辨舌象 辨脉象 辨气息 辨寒热 吴海科
下载PDF
朱丹溪对中医望形色的运用
5
作者 陈芬 章亭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8期73-75,共3页
望形色是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形色是在先天获得与后天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在临床中,具有判断患者体质和提示病邪性质的作用,对于判断疾病的预后和转归也有重要的价值。朱丹溪的《格致余论》一书中有大量的望形色指导临床诊治... 望形色是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形色是在先天获得与后天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在临床中,具有判断患者体质和提示病邪性质的作用,对于判断疾病的预后和转归也有重要的价值。朱丹溪的《格致余论》一书中有大量的望形色指导临床诊治的医案,该文通过具体医案分析,浅述丹溪先生望形色的临床运用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格致余论 望形色
下载PDF
天回医简《脉书·上经》研究
6
作者 王锦峰 谷建军 《四川中医》 2024年第10期16-19,共4页
在成都天回汉墓出土的M3:121医简(即天回医简),经整理小组研究,确定系属扁鹊医学。其中由54支简掇合而成的《脉书·上经》充分展示了扁鹊医学中的五脏通天与色脉诊内容。再将出土文献《天回医简》与传世文献《黄帝内经》进行对比研... 在成都天回汉墓出土的M3:121医简(即天回医简),经整理小组研究,确定系属扁鹊医学。其中由54支简掇合而成的《脉书·上经》充分展示了扁鹊医学中的五脏通天与色脉诊内容。再将出土文献《天回医简》与传世文献《黄帝内经》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素问》中诸多篇章是对《脉书·上经》的阐释。比如《素问·阴阳类论》通过三阳三阴对五脏通天的内涵进行了解读;其次《素问·移精变气论》指出详查面色与脉搏,可通于神明。五脏通天,提示人体五脏与天气可以通过穴位互通,同时五脏之气在脉口也有所体现;色脉诊,可以通过面色与脉动的五行对应关系,来预判死生。而色脉诊内容的完整亦可有助《脉书·上经》残简内容的推演。所以天回汉墓医简的出土,有助于学者们对训诂的学术源流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回医简》 《脉书·上经》 《素问·阴阳类论》 五脏通天 色脉诊
下载PDF
从微藻中提取多不饱和脂肪酸 被引量:28
7
作者 吴庆 蔡昭玲 +1 位作者 丛威 马润宇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8,共4页
初步探测了用尿素包合法从一种海洋微藻中提取出的脂肪中富集 1 6∶2 ,1 6∶3,1 8∶2 ,2 0∶5 (分别指碳和双键数 ,1 6∶2指十六碳两双键 )四种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s)。海洋微藻富含PUFAs,实验研究得出用无水乙醚和石油醚混合溶剂在体... 初步探测了用尿素包合法从一种海洋微藻中提取出的脂肪中富集 1 6∶2 ,1 6∶3,1 8∶2 ,2 0∶5 (分别指碳和双键数 ,1 6∶2指十六碳两双键 )四种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s)。海洋微藻富含PUFAs,实验研究得出用无水乙醚和石油醚混合溶剂在体积比 1∶2、温度 2 0℃、提纯时间 5h的实验条件下萃取海藻中的脂肪质量最高。皂化过程选取甲醇作为溶剂要明显优于以乙醇作为溶剂的结果 ,实验确定采用KOH 甲醇作为皂化试剂 ;研究了作为关键因素的尿素在尿素包合过程中的影响 ,得出质量分数为 2 0 %的尿素试验提纯效果较好 ,富集所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占脂肪酸的 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 尿素包合法 海洋微藻
下载PDF
腐殖酸对铬在砂质土壤中吸附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亚军 朱琨 +1 位作者 王进喜 陈利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2-47,共6页
为了增强西北地区砂质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研究了腐殖酸对六价铬(Cr6+)在砂土介质中吸附作用的影响。进行了反应接触时间、pH值、HA投加量等对反应的影响研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并阐述了腐殖酸、铬离子和砂土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 为了增强西北地区砂质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研究了腐殖酸对六价铬(Cr6+)在砂土介质中吸附作用的影响。进行了反应接触时间、pH值、HA投加量等对反应的影响研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并阐述了腐殖酸、铬离子和砂土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砂土对Cr6+的吸附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而减弱,pH值为3时铬去除率仅有22%;但当溶液中存在腐殖酸时,砂土对Cr6+吸附能力明显增强,同样条件下铬去除率增加了30%。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酸性条件下腐殖酸易与铬络合,络合物与砂土颗粒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增强了砂土对Cr6+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 腐殖酸 六价铬 砂土 络合作用 吸附
下载PDF
GD-3型光电血流容积仪对113例健康人面部常色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胡志希 袁肇凯 +1 位作者 顾星 杨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965-967,共3页
目的 观察健康人面部常色光电血流容积指标的正常参考值及三类偏色光电血流容积比值指标的情况。方法 应用GD-3型光电血流容积面诊仪与Pclab生物机能系统匹配,观察额部、左颊、右颊、鼻头、下颏的血流容积指标及三类偏色的血流容积指... 目的 观察健康人面部常色光电血流容积指标的正常参考值及三类偏色光电血流容积比值指标的情况。方法 应用GD-3型光电血流容积面诊仪与Pclab生物机能系统匹配,观察额部、左颊、右颊、鼻头、下颏的血流容积指标及三类偏色的血流容积指标情况。结果 五部中反映心脏搏动的时间指标Tag、Tab、Tae、Teg、Tab/Tag、Tbe/Tab完全一致,反映心血管功能和血流状态的指标Hb、Hd、He、Hf、Tw、Hb/Tab、Hd/Hb、He/Hb、Hf/Hb、Tw/Tag因部位不同而异。Hb/Tab呈鼻尖>左、右颊>额部、下颏,Hd/Hb、He/Hb、Hf/Hb、Tw/Tag则相反。三类偏色中反映心血管功能的Hb/Tab、Hd/Hb、He/Hb、Hf/Hb、Tw/Tag均有显著差异,随着面部常色由偏赤→偏白→偏黄,Hb/Tab逐渐变小,Hd/Hb、He/Hb、Hf/Hb、Tw/Tag逐渐变大。结论 光电血流容积指标能反映心血管的功能和血液的状态,面部血流容积变化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面色-血流容积变化的机理,是面部常色形成的生理基础。光电血流容积仪为中医望色提供了一个现代化的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血流容积仪 面部常色 望诊
下载PDF
亚健康状态的面部光谱与五脏色色度特征 被引量:16
10
作者 吴宏进 许家佗 +3 位作者 陆璐明 陈晓 屠立平 张志枫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59-66,共8页
目的:观察健康人群和亚健康状态人群面部不同点位的光谱色度情况,为健康状态的评价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用"健康状态评价问卷"H20V2009对470名无明确急慢性疾病者进行健康状态评估,根据主观量表得分分为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 目的:观察健康人群和亚健康状态人群面部不同点位的光谱色度情况,为健康状态的评价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用"健康状态评价问卷"H20V2009对470名无明确急慢性疾病者进行健康状态评估,根据主观量表得分分为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并根据中医辨证对亚健康进行五脏定位分析。采用CM-2600D分光测色仪,观测额部、眉间部、鼻部、下颏、左颧部、右颧部、左眼胞及右眼胞8处的L、a、b、C值以及400~700nm不同波长段的面色反射率。结果:与健康组比较,亚健康组整体面部色度特征L值偏高(P<0.05),a、b、C值偏低(P<0.05),提示亚健康组面色较健康组浅淡、色度偏低;在400~560nm段波长反射率,亚健康组偏高(P<0.05),显示亚健康组面色偏青;亚健康组面部额部、眉间、鼻部a、b和C值差异明显。亚健康五脏分型各组L值较健康组升高(P<0.05);亚健康不同脏腑辨证组间色度值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肺型与其他各型差异最显著,a、b和C值较其他各型降低;亚健康不同脏腑辨证组间光谱反射率比较,肺型在400~520nm、脾型在420~600nm段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型低于其他脏型,脾型高于其他脏型。结论:亚健康状态不同五脏辨证分型者的面部不同点位光谱色度不同,可以为健康的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健康 面色 光谱色度 色诊
下载PDF
基于YCbCr肤色检测与AdaBoost联级算法的嘴部特征定位 被引量:9
11
作者 田原嫄 姚萌萌 +1 位作者 潘敏凯 郭海涛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33-935,共3页
为了结合面部其他融合特征研究疲劳状态模式识别,主要研究了人的嘴部特征的定位及状态分析。对基于YCb Cr肤色结合Ada Boost联级算法采集帧图像定位人脸,在人脸定位的基础上,基于三庭五眼的先验知识对嘴部特征进行粗定位,采用迭代法自... 为了结合面部其他融合特征研究疲劳状态模式识别,主要研究了人的嘴部特征的定位及状态分析。对基于YCb Cr肤色结合Ada Boost联级算法采集帧图像定位人脸,在人脸定位的基础上,基于三庭五眼的先验知识对嘴部特征进行粗定位,采用迭代法自适应阈值分割法进行嘴部特征状态分析,利用最小外接法优化了嘴部状态参数。结果表明,提出的嘴部特征定位方法具有可行性、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CBCR 肤色检测 ADABOOST 联级算法 嘴部定位
下载PDF
不同皮肤类型患者激光脱毛的最佳剂量及疗效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黎 刘晓瑾 +2 位作者 安文清 马春玲 李蓉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总结不同皮肤类型患者采用激光脱毛所需的最佳剂量及疗效。方法应用Lightsheer半导体激光脱毛机对不同皮肤类型患者进行脱毛治疗,各种皮肤类型均由相同最低治疗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能量,最终寻找合适的治疗剂量。同时观察各型皮肤在... 目的总结不同皮肤类型患者采用激光脱毛所需的最佳剂量及疗效。方法应用Lightsheer半导体激光脱毛机对不同皮肤类型患者进行脱毛治疗,各种皮肤类型均由相同最低治疗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能量,最终寻找合适的治疗剂量。同时观察各型皮肤在术中、术后的反应及最终疗效。结果不同皮肤类型患者所用最佳激光剂量不同,Ⅱ、Ⅲ,Ⅳ、Ⅴ和Ⅵ型皮肤所需激光能量呈递减式,而术中、术后反应、反应持续时间及达到满意脱毛效果所需的治疗次数与前者相反。结论半导体激光脱毛对不同皮肤类型采用不同治疗剂量及术后不同对症处理方法,均能取得满意的脱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皮肤类型 脱毛
下载PDF
络合剂种类对化学镀Ni-P镀层阳极极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孙榆芳 杨德均 朱祖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1-13,共3页
研究了在两种络合剂条件下得到的化学镀Ni-P镀层,在10%HCl、10%NaOH、及3.5%NaCl介质中的阳极极化特性,动电位极化实验、极化前后镀层表面的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以及极化前镀层表面胞状物显微硬度测量,结果表明:Ni-P镀层阳极... 研究了在两种络合剂条件下得到的化学镀Ni-P镀层,在10%HCl、10%NaOH、及3.5%NaCl介质中的阳极极化特性,动电位极化实验、极化前后镀层表面的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以及极化前镀层表面胞状物显微硬度测量,结果表明:Ni-P镀层阳极极化特性不仅与镀层中的磷含量有关,而且还与镀层的表面形貌,成份分布以及组织结构等因素有关,并非高磷含量镀层在任何介质中都非常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络合剂 阳极极化 电镀 磷镍合金 镀合金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中医面色诊信息采集与识别研究 被引量:31
14
作者 李福凤 邸丹 +4 位作者 王忆勤 钱鹏 郑晓燕 刘国萍 李晓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8年第6期71-76,共6页
目的:探索中医面色诊的规范化采集环境和客观识别方法,实现中医面色诊的计算机自动识别。方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比较各种人造光源,建立面色诊采集环境和临床面色判读量表;采集典型面色样本,结合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多种信... 目的:探索中医面色诊的规范化采集环境和客观识别方法,实现中医面色诊的计算机自动识别。方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比较各种人造光源,建立面色诊采集环境和临床面色判读量表;采集典型面色样本,结合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多种信息处理方法对面部颜色信息进行识别。结果:①研制了符合中医特点的以LED光源为照明光源的面色诊采集暗箱;②确定了符合中医理论的,临床专家认可的中医面部五色分类判读量表;③建立了面色诊颜色客观自动识别的方法,确定各类面色在色彩空间中的范围,初步研制中医面色识别分析系统。结论:该方法实现了中医面色诊的计算机自动识别,克服了传统中医望面色无客观量化标准和存在主观性的不足,增强了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的规范化和准确性,提高了辨证诊断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色诊 采集环境 图像处理 计算机技术
下载PDF
中医面部色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洁 胡志希 +3 位作者 李杰 凌智 李琳 侯超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85-88,共4页
从面部色诊分区、常色、病理五色、病证相关研究四个方面对现代面部色诊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前景展望。
关键词 面部色诊 色诊分区 常色现代研究 病理五色 病证相关研究
下载PDF
念珠菌阴道炎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陆少颜 余连双 谭忠伟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83-183,共1页
目的探索女性念珠菌阴道炎发病情况及耐药性。方法白带常规采用直接盐水涂片法;阴道分泌物培养按细菌培养常规法进行培养。结果白带常规检查中念珠菌阳性率为12.9%,滴虫阳性率为2.0%,线索细胞阳性率为10.3%,清洁度(Ⅲ~Ⅳ)... 目的探索女性念珠菌阴道炎发病情况及耐药性。方法白带常规采用直接盐水涂片法;阴道分泌物培养按细菌培养常规法进行培养。结果白带常规检查中念珠菌阳性率为12.9%,滴虫阳性率为2.0%,线索细胞阳性率为10.3%,清洁度(Ⅲ~Ⅳ)为13.0%。阴道分泌物培养情况如下:念珠菌阳性率为26%,细菌感染阳性率为45%.今珠菌培养阳性的标本中:白色念珠菌占90%,光滑念珠菌占7.8%,热带念珠菌占2.2%。念珠菌药敏结果分析:制霉素敏感度大于80%,是治疗念珠菌阴道炎最理想的药物。结论念珠菌阴道炎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以免抗生素的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阴道炎 发病情况 耐药性
下载PDF
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的定量评价 被引量:16
17
作者 樊昕 刘丽红 +3 位作者 岳丹霞 姚美华 安俞熙 杨蓉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5期806-808,共3页
目的:应用VISIA皮肤测试仪对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进行定量评价。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0年10月在我激光美容中心进行黄褐斑激光治疗的患者72例,应用Medlite C8 Q-开关激光,以1064nm波长,6~8mm光斑照射面部,每周... 目的:应用VISIA皮肤测试仪对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进行定量评价。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0年10月在我激光美容中心进行黄褐斑激光治疗的患者72例,应用Medlite C8 Q-开关激光,以1064nm波长,6~8mm光斑照射面部,每周1次,10次为一个总疗程,用VISIA皮肤测试仪和临床照片对患者色素斑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治疗72例,基本治愈28例(38.9%),显效34例(47.2%),好转10例(13.9%),无效0,总有效率为86.1%,患者耐受性好,无明显副作用。VISIA皮肤测试显示治疗后色素斑相对于治疗前绝对数值平均下降35.2±8.4,相对分值下降1.625±0.279,相对比率平均提高(38.6±6.2)%,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edlite C8 Q-开关激光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应用VISIA皮肤测试仪检测黄褐斑患者的定量分析,可以作为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一个定量衡量标准,在诊断、指导治疗方法和疗效评估上都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Q-开光激光 色素性疾病 VISIA皮肤测试仪 面部分析 定量评价
下载PDF
超重力法纳米肤色氧化锌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0
18
作者 蔡意文 毋伟 陈建峰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8-31,共4页
文中研究了在超重力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的过程中加入少量表面修饰剂进行原位修饰 ,制备肤色ZnO的新工艺 ,并对其表面修饰机理和对紫外 可见光吸收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红外光谱、紫外 可见光漫反射、TEM ,XRD等手段对所得产品进行表征 ,... 文中研究了在超重力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的过程中加入少量表面修饰剂进行原位修饰 ,制备肤色ZnO的新工艺 ,并对其表面修饰机理和对紫外 可见光吸收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红外光谱、紫外 可见光漫反射、TEM ,XRD等手段对所得产品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该法制得的肤色ZnO粒径小 ,分散性较好 ,形貌为类球形 ,对紫外线的屏蔽优于普通氧化锌 ,适用于化妆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法 肤色氧化锌 表征
下载PDF
中医面诊信息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文书 王松 +3 位作者 苑琳琳 吴芸 宋红 郑小伟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11期86-89,共4页
面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部分。近几年运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技术进行舌、脉诊客观化研究一直是研究热点,而面诊的观化研究却较少。本文从人脸图像采集、面部检测定位、面部脏腑反射区域定位、面色提取识别以及其他面部特征的识别、面诊... 面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部分。近几年运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技术进行舌、脉诊客观化研究一直是研究热点,而面诊的观化研究却较少。本文从人脸图像采集、面部检测定位、面部脏腑反射区域定位、面色提取识别以及其他面部特征的识别、面诊辨证推演等方面,系统地总结了目前中医面诊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诊 人脸检测 特征定位 面色识别 辨证推演
下载PDF
基于肤色的驾驶员面部定位与跟踪算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英 杨佳 盛敬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9-102,共4页
采用CCD摄像机获得驾驶员脸部图像,利用肤色在颜色空间的聚类性,建立基于肤色的人脸二维高斯分布数学模型.选用YCbCr颜色空间作为肤色分布统计的映射空间,用最大类间方差阈值对人脸图像分割,获得人脸图像灰度直方图水平投影和垂直投影,... 采用CCD摄像机获得驾驶员脸部图像,利用肤色在颜色空间的聚类性,建立基于肤色的人脸二维高斯分布数学模型.选用YCbCr颜色空间作为肤色分布统计的映射空间,用最大类间方差阈值对人脸图像分割,获得人脸图像灰度直方图水平投影和垂直投影,实现对面部定位.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根据驾驶员面部当前帧图像预测下一帧图像的位置,并通过局部搜索精确定位,实现对驾驶员面部的跟踪.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肤色的驾驶员面部定位与跟踪算法可靠性高,具有良好的动态定位能力,而且对驾驶员坐姿的变化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肤色 YCBCR 颜色空间 驾驶员 面部定位 跟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