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携带骨膜的低位外踝上皮瓣在前足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连海鹏 王科 +3 位作者 古雨浓 李建武 白国玺 李战宁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8期3018-3022,共5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携带骨膜的低位外踝上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收治的92例前足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摸球法分组,奇数为对照组(46例),偶数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携带骨膜的低位外踝上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收治的92例前足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摸球法分组,奇数为对照组(46例),偶数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38.69±3.25)岁,机械损伤24例,车祸伤17例,压砸伤5例,予以传统清创联合携带骨膜的低位外踝上皮瓣修复治疗;观察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38.51±3.12)岁,机械损伤25例,车祸伤15例,压砸伤6例,予以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携带骨膜的低位外踝上皮瓣修复治疗,两组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皮瓣成活率、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踝关节功能[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感觉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44.96±4.25)min、抗生素使用时间(5.69±1.14)d、住院时间(18.98±2.87)d、换药次数(4.28±1.01)次、皮瓣切取面积(47.26±4.85)cm^(2),对照组分别为(61.02±5.69)min、(11.25±2.05)d、(28.65±3.16)d、(9.26±1.95)次、(55.36±5.12)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753、16.464、16.251、12.355、8.309,均P<0.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皮瓣成活总体优良率为95.65%(44/46),对照组为71.74%(3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38,P=0.002)。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19.79±3.02)分比(16.02±2.84)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2.32±0.59)分比(4.21±0.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68、12.389,均P<0.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感觉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χ^(2)=9.902,P=0.007)。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52%(3/46)比21.74%(1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9,P=0.036)。结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携带骨膜的低位外踝上皮瓣修复治疗前足软组织缺损效果显著,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皮瓣存活率,减轻患者疼痛,促进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携带骨膜的低位外踝上皮瓣 前足软组织缺损 踝关节功能 感觉功能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胫腓骨下段开放性骨折伴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徐志平 肖尚毫 +1 位作者 徐鹏 梅雷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10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胫腓骨下段开放性骨折伴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福建省福能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胫腓骨下段开放性骨折伴复合组织缺损患者60例,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胫腓骨下段开放性骨折伴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福建省福能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胫腓骨下段开放性骨折伴复合组织缺损患者60例,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小腿内侧皮瓣修复,研究组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随访时间3个月,比较两组皮瓣成活率、皮瓣愈合时间、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患者皮瓣成活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研究组患者皮瓣愈合时间(13.69±3.01)d短于对照组(15.73±2.45)d,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出现1例血管危象,对照组患者出现3例感染、1例血管危象、2例皮瓣臃肿、2例皮瓣远端坏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腓骨下段开放性骨折伴复合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能够提高皮瓣成活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并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下段开放性骨折 复合组织缺损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
下载PDF
应用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疗效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姚铿 谭宇顺 林明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24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应用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瓣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行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后切口处发生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100例,根据切口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应用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瓣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行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后切口处发生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100例,根据切口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瓣修复对跟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进行修复,对照组予以传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对跟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小腿皮瓣供区损伤程度,治疗后血管危象、皮瓣远端皮肤浅表坏死、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管危象、皮瓣远端皮肤浅表坏死、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近端距离外踝尖距离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瓣是修复跟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及钢板外露的较良好的治疗方法,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瓣修复 跟骨骨折 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 疗效
下载PDF
外踝后上外侧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 被引量:1
4
作者 冯鹏 侯书健 +1 位作者 孙乐天 王振军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8年第4期394-395,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外踝后上外侧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皮肤坏死伴钢板外露的效果。方法 2007年1月-2017年1月,对18例创面采用VSD治疗1~2周,以外踝后方皮瓣为旋转点,在外踝后上外侧、小腿中部以下,根据受区创面大小设计切取皮瓣。结果本组18... 目的探讨采用外踝后上外侧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皮肤坏死伴钢板外露的效果。方法 2007年1月-2017年1月,对18例创面采用VSD治疗1~2周,以外踝后方皮瓣为旋转点,在外踝后上外侧、小腿中部以下,根据受区创面大小设计切取皮瓣。结果本组18例18个皮瓣,皮肤缺损范围为8 cm×3 cm~3 cm×2 cm,皮瓣切取范围9 cm×4 cm~4 cm×3 cm,术后除1例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治愈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5年,骨折均愈合,皮瓣外形好,无臃肿,行走正常。结论外踝后上外侧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皮肤坏死伴钢板外露创面,皮瓣血供可靠,设计灵活,切取范围缩小,明显减少了对小腿供区的损害,手术操作简单,疗效好,是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最佳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跟骨骨折 外踝后上外侧皮瓣 修复
下载PDF
腓骨短肌肌瓣逆行转位修复外踝及跟腱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4
5
作者 杨连根 张增方 +3 位作者 安小刚 娄宏亮 韩守江 李晓东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41-643,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修复外踝及跟腱处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设计腓骨短肌肌瓣逆行转位修复外踝及跟腱处软组织缺损创面。中厚皮片移植覆盖肌瓣。结果7例外踝及跟腱处软组织缺损合并骨、跟腱外露病例。缺损面积最大5cm×6cm,最...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修复外踝及跟腱处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设计腓骨短肌肌瓣逆行转位修复外踝及跟腱处软组织缺损创面。中厚皮片移植覆盖肌瓣。结果7例外踝及跟腱处软组织缺损合并骨、跟腱外露病例。缺损面积最大5cm×6cm,最小3cm×4cm。术后伤口Ⅰ期愈合,肌瓣全部成活。结论腓骨短肌肌瓣逆行转位修复外踝、跟腱处软组织缺损,此方法简单、并发症少、成功率较高,尤其适用于中小创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短肌肌瓣 外踝 跟腱 软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外踝上皮瓣治疗儿童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周占锋 池凯 王丽英 《临床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外踝上皮瓣修复儿童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74例儿童足部软组织缺损伴感染患者,其中40例创面清创VSD治疗后应用外踝上皮瓣修复缺损;34例常规换药...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外踝上皮瓣修复儿童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74例儿童足部软组织缺损伴感染患者,其中40例创面清创VSD治疗后应用外踝上皮瓣修复缺损;34例常规换药,待创面新鲜、感染控制后外踝上皮瓣修复缺损。观察两种治疗方案创面感染情况、皮瓣成活情况、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随访瘢痕增生、功能状况。结果经VSD或改良VSD治疗1~2周后,创面感染率明显降低,肉芽组织新鲜;行外踝上皮瓣修复术,仅6例出现远端少量坏死,无皮瓣下感染及液化,经换药后愈合,与常规换药相比创面感染率低(P〈0.05)、皮瓣成活率高(P〈0.05)、切口愈合时间平均缩短1周、住院时间平均缩短2周,术后随访3—6个月,皮瓣外形、瘢痕增生情况与保守换药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部功能影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较常规换药能有效地应用于复杂创面,有助于控制感染,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为皮瓣移植提供良好条件,促进创面早期修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外踝上皮瓣解剖位置恒定,切取范围大,简便易行,成活率高,二者联合应用是修复儿童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外踝上皮瓣 儿童 足部 软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外踝部复合组织缺损患者感染控制及足微循环状态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于健 俞立新 +2 位作者 郭松华 冯炜 陈学强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41-1344,共4页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对外踝部复合组织缺损患者感染控制及足微循环状态的影响情况,以了解VSD治疗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58例外踝部复合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对外踝部复合组织缺损患者感染控制及足微循环状态的影响情况,以了解VSD治疗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58例外踝部复合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患者进行常规的外踝部复合组织缺损治疗,观察组29例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VSD治疗,统计两组的感染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足微循环状态相关指标(甲襞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结果观察组感染率为3.45%,明显低于对照组13.79%,治疗后足微循环状态相关指标(甲襞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VSD治疗对外踝部复合组织缺损患者感染控制效果较好,且对足微循环状态的影响也更为积极,VSD治疗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D治疗 外踝部复合组织缺损 感染控制效果 足微循环状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