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ulatory Effects of Compound Polysaccharide Erweikang on the Immune Function o f Mice 被引量:2
1
作者 杜光 马宝瑕 +1 位作者 张锐 孙明辉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2年第3期221-223,共3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modulatory effects of compound polysaccharide Erweikang on the immune function of the immunosuppressive mice, the positive immune modulati on of Erweikang at different doses and different time p... In order to study the modulatory effects of compound polysaccharide Erweikang on the immune function of the immunosuppressive mice, the positive immune modulati on of Erweikang at different doses and different time points was compared when n ormal saline and cyclophosphamide served as contro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 fferent doses of Erweikang could effectively reverse the decreased induction lev els of NK, IL 2, γ IFN and the contents of TNF and IgG of the immunosu ppressive mice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Erweikang for 7 to 14 days. It was sugges ted that compound polysaccharide Erweikang presents positive immune modulation i n dose and time dependent mann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und polysaccharide Erweikang immune func tion mice immunosuppressive
下载PDF
Surface Properties of Cu Doped La-Ni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2
作者 Baisheva R.G. Ibgasheva R.Kh.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25-230,共6页
A series of Cu-doped La-Ni intermetallic compounds(LaN5-xCux, x = 0-4) was studied. The bulk structure and surface composition of the samples were detected before and after they were used as catalyst for nitrobenzene ... A series of Cu-doped La-Ni intermetallic compounds(LaN5-xCux, x = 0-4) was studied. The bulk structure and surface composition of the samples were detected before and after they were used as catalyst for nitrobenzene hydrogennation. The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the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depend on the surface region composition, especially on the valence of the metal 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Nitrobenzene hydrogenation Surface composi-tion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致密气轻烃地球化学特征
3
作者 倪春华 吴小奇 +5 位作者 王萍 王付斌 贾会冲 朱建辉 张毅 姜海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6-379,共14页
大牛地气田是鄂尔多斯盆地典型致密砂岩大气田之一。为了更深入了解该区天然气的成因和来源,揭示天然气运移相态,对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致密气开展了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表明,该区上古生界致密气C5-7轻烃组成具有异构烷烃优势分布... 大牛地气田是鄂尔多斯盆地典型致密砂岩大气田之一。为了更深入了解该区天然气的成因和来源,揭示天然气运移相态,对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致密气开展了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表明,该区上古生界致密气C5-7轻烃组成具有异构烷烃优势分布,C6-7轻烃组成中芳烃含量整体偏低(<10%),甚至未检出芳烃,C7轻烃组成具有甲基环己烷优势分布特征,甲基环己烷相对含量均超过50%。上二叠统下石盒子组天然气K_(1)值、K_(2)值均与二叠系山西组和石炭系太原组天然气一致,而δ^(13)C_(1)值则与山西组天然气一致,与太原组天然气有明显不同。与山西组天然气相比,下石盒子组天然气整体具有偏低的苯/正己烷、苯/环己烷和甲苯/正庚烷比值,以及明显偏高的正庚烷/甲基环己烷比值。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及烷烃气碳氢同位素组成综合表明,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天然气为典型煤成气,其中山西组和太原组天然气均为原地自生自储,而下石盒子组天然气为下伏山西组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经历了游离相垂向运移聚集形成,太原组烃源岩不具有显著贡献。受天然气运移和水溶等作用影响,庚烷值、异庚烷值、苯/正己烷比值等轻烃指标直接用于判识大牛地气田致密气成熟度会存在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化合物 成熟度 天然气成因 气源对比 运移相态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CaCl_(2)与BaCl_(2)复配对水泥浆抗负温劣化和硫酸盐侵蚀的试验研究
4
作者 胡灿 杜军 +6 位作者 万勇 刘天乐 杨国坤 曲波 郑少军 寇俊辉 倪晓阳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6,115,共12页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深入推动,冻土区施工日渐增多,负温劣化和硫酸盐侵蚀对水泥浆性能的负面影响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安全隐患。通过-20℃恒温无预养水泥浆水化试验,利用XRD、SEM、TG、CT和力学测试等手段对水...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深入推动,冻土区施工日渐增多,负温劣化和硫酸盐侵蚀对水泥浆性能的负面影响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安全隐患。通过-20℃恒温无预养水泥浆水化试验,利用XRD、SEM、TG、CT和力学测试等手段对水泥浆水化产物、孔隙结构、力学性质等进行分析,综合评价了CaCl_(2)-BaCl_(2)复配使用对水泥浆在负温和硫酸盐环境下水化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单一使用CaCl_(2),添加BaCl_(2)不仅可以促进水泥浆水化程度,还可与SO_(4)^(2-)反应,减少高硫型水化硫铝酸钙(又称钙矾石,AFt)的生成,提升水泥浆抗硫酸盐侵蚀能力;CaCl_(2)-BaCl_(2)复配使用时BaCl_(2)的合理掺量为10wt%~15wt%,此时水泥浆具有相对最优的水化产物、孔隙结构和力学性质,其抗负温劣化和抗硫酸盐侵蚀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该研究结果可为冻土区工程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浆 负温劣化 硫酸盐侵蚀 CaCl_(2)-BaCl_(2)复配 水化性能评价 试验研究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and Cu Enrichment Capacity of TLSB_2-K, a Cu-tolerant Strain 被引量:1
5
作者 康薇 郑进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12期2081-2084,2144,共5页
[Objective] The Cu-tolerance and Cu enrichment capacity of TLSB2-K were investigated. [Method] The previously isolated TLSB2-K strain was identified though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gram staining and 16S rDNA sequenc... [Objective] The Cu-tolerance and Cu enrichment capacity of TLSB2-K were investigated. [Method] The previously isolated TLSB2-K strain was identified though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gram staining and 16S rDNA sequence alignment. In ad- dition,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pH and osmotic pressure on the growth of strain were also investigated by using shaking culture. The Cu-tolerance and Cu enrich- ment capacity of TLSB2-K strain under Cu stress were also studied. [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LSB2-K belongs to Bacillus spp., and its optimum growth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 temperature, 27 ~C; pH, 7.0; osmotic pressure, 1.1% NaCI. When the Cu concentration ranged from 100 mg/L to 500 mg/L, the strain grew well; when the Cu concentration ranged from 100 mg/L to 400 mg/L, the Cu content in bacteria wa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u concentration; when the Cu con- centration was 400 mg/L and the incubation time was 30 h, the Cu content in bac- teria reached the peak (2 250 mg/kg); the highest tolerant concentration was 700 mg/L. [Conclusion] TLSB2-K strain had relatively high Cu tolerance and Cu enrich- ment capacity. They had important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val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contamination Cu tolerance Bacillus cereus Molecular identifica- tion Enrichment capacity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Apple Stress Resistance
6
作者 王贵平 王金政 +2 位作者 薛晓敏 路超 聂佩显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3年第10期1413-1416,共4页
In the research, changes of apple chemistry, and molecule, under stresses, are n terms of morphology, physiology, bio- illustrated and research and identifica- tion methods of apple resistance are explored involving ... In the research, changes of apple chemistry, and molecule, under stresses, are n terms of morphology, physiology, bio- illustrated and research and identifica- tion methods of apple resistance are explored involving drought-resistance, flood-re- sistance, salt-stress resistance, cold-hardiness and heat-resistance. In addition prospects of apple resistance research are proposed,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LE Adverse stress Stress resistance Research progress identifica- tion method
下载PDF
复合植物提取物对肉羊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7
作者 郭焘 高畅 +3 位作者 尹娜 王文文 王园 齐景伟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48,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CPE)对高精料饲粮条件下肉羊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共分1个对照组(CON)和4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培养底物为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Ⅰ组)、50(Ⅱ组)、80(Ⅲ组...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CPE)对高精料饲粮条件下肉羊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共分1个对照组(CON)和4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培养底物为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Ⅰ组)、50(Ⅱ组)、80(Ⅲ组)、110(Ⅳ组)mg/kg CPE。分别在培养3、6、9、12 h及24 h测定pH、氨氮(NH3-N)浓度、菌体蛋白(BCP)含量及产气量。结果表明:①3 h时,Ⅳ组NH3-N浓度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6 h时,Ⅰ组NH3-N浓度显著低于CON、Ⅲ、Ⅳ组(P<0.05);Ⅳ组NH3-N浓度显著高于Ⅰ组及Ⅱ组(P<0.05);12 h时,与CON组相比,Ⅰ、Ⅱ、Ⅲ组NH3-N浓度显著下降(P<0.05);24 h时,Ⅰ、Ⅱ、Ⅲ组NH3-N浓度均显著低于CON组及Ⅳ组(P<0.05)。②3 h时,Ⅰ组BCP含量显著低于CON、Ⅱ、Ⅲ组(P<0.05);6 h时,Ⅲ组BCP含量显著高于CON、Ⅰ及Ⅱ组(P<0.05)。9 h时,Ⅱ组及Ⅲ组B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且Ⅱ组显著高于Ⅲ组(P<0.05);12 h时,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BCP含量均显著提高。③3 h时,Ⅲ组产气量显著高于CON组及其他各试验组(P<0.05)。6、9、12 h时,与CON组相比,Ⅱ、Ⅲ及Ⅳ组产气量均显著提高(P<0.05);24 h时,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产气量均显著提高(P<0.05)。④多项组合效应指数(MFAEI)表明,当CPE添加量为80 mg/kg时,对体外瘤胃发酵的促进效果较好。综上所述,CPE可促进肉羊体外瘤胃发酵功能,且添加量为80 mg/kg为最适添加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植物提取物 高精料饲粮 体外批次培养 瘤胃发酵 肉羊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氟橡胶、氟树脂及其制品中多种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
8
作者 周鑫月 卢瑶 +2 位作者 罗雅丹 黎娟 王亚韡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66-1179,共14页
基于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技术,建立了氟橡胶、氟树脂及其制品中37种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的定量分析方法和19种PFASs的定性分析方法。采用25 mmol·L^(-1)乙酸铵甲醇/乙腈(1∶1,体积比)溶液对氟橡胶... 基于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技术,建立了氟橡胶、氟树脂及其制品中37种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的定量分析方法和19种PFASs的定性分析方法。采用25 mmol·L^(-1)乙酸铵甲醇/乙腈(1∶1,体积比)溶液对氟橡胶类、氟树脂固体类和氟树脂纺织类样品进行超声振荡提取;采用四甲基叔丁基醚(MTBE)对氟树脂液体类样品进行超声振荡提取,提取液经Envi-carb和Oasis WAX柱固相萃取,并用甲醇和0.1%氨水甲醇洗脱。在10 mmol·L^(-1)乙酸铵溶液-乙腈流动相下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梯度洗脱分离,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采集,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5、10、20 ng·g^(-1)(氟橡胶类)和2.5、5、10 ng·g^(-1)(氟树脂类)加标水平下,氟橡胶类、氟树脂固体类、氟树脂纺织类和氟树脂液体类样品中37种PFASs的回收率分别为81.3%~109%、60.9%~111%、87.8%~125%和88.7%~140%;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4%~28%、1.5%~22%、1.8%~27%和1.4%~19%;检出限(LOD)分别为0.03~0.3 ng·g^(-1)、0.03~0.8 ng·g^(-1)、0.02~2 ng·g^(-1)和0.04~1 ng·g^(-1);定量下限(LOQ)分别为0.07~0.9 ng·g^(-1)、0.08~2 ng·g^(-1)、0.06~6 ng·g^(-1)和0.1~4 ng·g^(-1)。19种PFASs的回收率为0.300%~208%,适于半定量和定性分析。使用该方法测定10个氟橡胶和氟树脂样品,Σ_(37)PFASs含量为9.73~66.17 ng·g^(-1)。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且定量准确,可为研究氟橡胶、氟树脂及其制品中PFASs的残留情况及完善我国出口贸易和国内履约执法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橡胶 氟树脂 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固相萃取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技术测定水体中微量苯系物单体碳同位素方法研究
9
作者 漆艳 尹希杰 +1 位作者 李玉红 林锡煌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74-1480,共7页
该文建立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SPME/GC/C-IRMS)技术测定水体中7种苯系物碳同位素(δ13C)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萃取温度30℃,萃取时间60 min条件下萃取效果最佳,萃取温度(30~60℃)和萃取时间(15~60 min)对顶空萃... 该文建立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SPME/GC/C-IRMS)技术测定水体中7种苯系物碳同位素(δ13C)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萃取温度30℃,萃取时间60 min条件下萃取效果最佳,萃取温度(30~60℃)和萃取时间(15~60 min)对顶空萃取(HS-SPME)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分馏无影响。最佳萃取条件下,利用HS-SPME和直接萃取(D-SPME)方法分别测试7种苯系物的δ13C值,标准偏差分别为0.08‰~0.45‰和0.05‰~0.39‰,测试误差分别为-0.16‰~0.33‰和-0.41‰~0.46‰,两种SPME方式在萃取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碳同位素分馏,HS-SPME的灵敏度比D-SPME方法高1~2个数量级。通过移动平均值算法计算苯、间/对二甲苯、异丙苯的检出限为1μg/L,甲苯、乙苯、邻二甲苯、苯乙烯的检出限为2μg/L。测得江苏某废弃农药场地下水中7种苯系物δ13C值的标准偏差为0.01‰~0.43‰。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用于水体中痕量苯系物单体碳同位素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系物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质谱 单体碳稳定同位素分析 水体
下载PDF
感染外用中药复方专利的申请情况及用药规律分析
10
作者 王丹丹 谭红略 张虹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1050-1055,共6页
目的分析抗感染外用中药复方专利的申请授权情况,挖掘外用抗感染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下载提取2000年以来外用抗感染中药复方专利数据,录入Excel表分类汇总授权专利数量、年份、申请人类型、地区、... 目的分析抗感染外用中药复方专利的申请授权情况,挖掘外用抗感染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下载提取2000年以来外用抗感染中药复方专利数据,录入Excel表分类汇总授权专利数量、年份、申请人类型、地区、治疗疾病分布、剂型等信息,复方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利用“方剂分析”功能进行复方用药的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结果共筛选出102项外用抗感染的中药专利复方,专利申请数量整体不足且近年来下滑明显,以个人名义申报占比78.43%,药物剂型涵盖11种剂型,常见膏剂、散剂、洗剂、搽剂等,主要用于治疗外伤、皮肤病等,多数进行了简单的疗效评价和安全性考察。所选处方用药分散、药味共计285种,其中出现10次以上的高频药味20种,多为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药,主归肝、心、肾经,强关联药对有乳香-没药、白及-黄柏、白及-地榆、黄连-黄柏、地榆-黄柏等,聚类分析出14个核心药物组合和7个新处方。结论外用抗感染中药复方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主要用于治疗外伤和皮肤病,常用黄柏、大黄、冰片、地榆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类药材,体现了清热解毒以祛邪、补益心脾以扶正的整体治疗观念;乳香、没药、白及、黄柏、地榆、黄连等不仅是高频药物,也是强关联药物,是临床外用抗感染的核心药群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感染药 中草药 外用 中药复方专利 用药规律
下载PDF
Simple analytical model for depth-averaged velocity in meandering compound channels 被引量:3
11
作者 Yuqi SHAN Chao LIU Maokang LUO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CSCD 2015年第6期707-718,共12页
A simple but applicable analytical model is presented to predict the lat- eral distribution of the depth-averaged velocity in meandering compound channels. The governing equation with curvilinear coordinates is derive... A simple but applicable analytical model is presented to predict the lat- eral distribution of the depth-averaged velocity in meandering compound channels. The governing equation with curvilinear coordinates is derived from the momentum equation and the flow continuity equ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quasi-uniform flow.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in a large-scale meandering compound channel.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data, a magnitude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for the governing equation, and two lower-order shear stress terms are ignored. Four groups of experimental data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re used to verify the predictive capability of this model, and good predictions are obtained. Finally,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velocity parameter and the limitation of this model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andering compound channel simple analytical model lateral distribu-tion method physical experiment depth-averaged velocity
下载PDF
国家中药复方专利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治法和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念 薛晓鸥 +1 位作者 刘小丽 谢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9期1705-1710,共6页
目的通过对治疗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的中药复方专利的挖掘,分析复方专利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治法,用药规律,指导临床遣方用药。方法搜索国家专利数据库中2010—2023年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中药复方专利,运用中医... 目的通过对治疗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的中药复方专利的挖掘,分析复方专利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治法,用药规律,指导临床遣方用药。方法搜索国家专利数据库中2010—2023年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中药复方专利,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3.0数据挖掘,对中药使用频次,药性,药味,归经,功效等进行统计,通过关联规则,k-means算法和复杂熵聚类法等方法统计用药规律和配伍规律。结果共纳入治疗异常子宫出血中药复方122剂,涉及中药155味,使用频次前6位分别是当归、地黄、白芍、黄芪、地榆、益母草。复发中的药物药性以温(34.58%)为首,药味以苦(37.61%)为主;功效以补虚类为主,其次为止血类;药对组合中出现频次最高为“黄芪-当归”;置信度居首位的关联组合为“白术,仙鹤草-黄芪”;聚类分析得到5个核心类方。结论补气养血是异常子宫出血的核心治法;清热止血是重要治法;活血化瘀是异常子宫出血的潜在治法;用药考究,多药相须,重视炮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子宫出血 中药复方专利 用药规律 治法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复合菌种发酵玉米秸秆的效果评定及筛选
13
作者 杜云龙 杨濛 +5 位作者 栾嘉明 冯鑫 杨东旭 金英海 张敏 耿春银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84-90,共7页
试验以不同复合菌种发酵后的玉米秸秆作为发酵底物,进行瘤胃体外发酵试验并测定相关指标,结合各指标以筛选出最优的复合菌种。试验分为对照组(CON)、黑曲霉菌+地衣芽孢杆菌组(HD)、地衣芽孢杆菌+黄孢原毛平革菌组(DB)、黑曲霉菌+黄孢原... 试验以不同复合菌种发酵后的玉米秸秆作为发酵底物,进行瘤胃体外发酵试验并测定相关指标,结合各指标以筛选出最优的复合菌种。试验分为对照组(CON)、黑曲霉菌+地衣芽孢杆菌组(HD)、地衣芽孢杆菌+黄孢原毛平革菌组(DB)、黑曲霉菌+黄孢原毛平革菌组(HB),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于室温下密封发酵21 d后开袋取样,通过感官鉴定和发酵指标评定,并采用瘤胃体外发酵方法,测定产气参数、发酵参数和体外消化率等指标,评价不同复合菌种对玉米秸秆的发酵效果。结果表明,HB、DB组的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HB组合中酸性木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较CON组显著提高(P<0.05)且高于其他各组。DB组合中外切β-1,4-葡聚糖酶、滤纸酶的活性较CON组显著提高(P<0.05)且高于其他各组。在瘤胃体外发酵试验中,DB组的产气量显著高于CON、HB组(P<0.05)。3个试验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其中DB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DB组的酸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显著高于CON组(P<0.05),3个试验组的干物质体外消化率、粗蛋白体外消化率、中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且DB组的中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综上,本试验选用的复合菌种发酵均可不同程度提高玉米秸秆中各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粗纤维降解率,综合分析,以玉米秸秆中接种5%地衣芽孢杆菌+5%黄孢原毛平革菌组合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种 玉米秸秆 发酵 粗纤维 纤维素酶活性 体外发酵
下载PDF
中国社区基金会再定位:复合型功能及其内涵诠释
14
作者 陈俊杰 魏娜 《中国非营利评论》 2023年第2期1-20,315,316,共22页
社区基金会本土化实践在过去的十余年间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相关的理论研究对于中国社区基金会的功能定位尚缺乏全景式的评估与展望。本文尝试量化了中国社区基金会功能定位的复合形态,发现其具体表现为协同功能(促进社区治理创新)和服务... 社区基金会本土化实践在过去的十余年间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相关的理论研究对于中国社区基金会的功能定位尚缺乏全景式的评估与展望。本文尝试量化了中国社区基金会功能定位的复合形态,发现其具体表现为协同功能(促进社区治理创新)和服务功能(对公共服务事项的补充)并重、保障功能(偏向于传统慈善活动)为辅,政府主导型和民间主导型社区基金会在功能定位上既高度分化又轻度趋同;然后借此构建起以“保障、服务、协同”为核心要素的复合型功能视角,从纵向互动中的功能分化效应和横向互动中的功能趋同效应两方面探究了复合型功能的生成逻辑。未来的社区基金会本土化实践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避免政府过度干预,精准识别和对接社区需求,完善“五社联动”配套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基金会 功能定位 复合型功能 生成逻辑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哈得逊及相邻地区原油含氮化合物分布特征及油藏充注方向探讨 被引量:16
15
作者 肖中尧 黄光辉 +3 位作者 王培荣 张秋茶 卢玉红 胡晓勇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3-270,共8页
塔里木盆地哈得逊及相邻地区存在一些化学组成相似的中—高密度原油。对原油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和相对组成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原油中含氮化合物分布特征和原油的运移分馏效应存在较好的成因联系。随着运移作用的加强,“屏... 塔里木盆地哈得逊及相邻地区存在一些化学组成相似的中—高密度原油。对原油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和相对组成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原油中含氮化合物分布特征和原油的运移分馏效应存在较好的成因联系。随着运移作用的加强,“屏蔽”型与“暴露”型或“半屏蔽”型化合物的比值增加,含氮化合物浓度下降,且不同化合物之间的比值均表现出较强的协同变化关系。含氮化合物运移参数的分布特征表明,哈得4油田原油总体上具有由北向南的运移和充注过程。这与区域上原油的运移方向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原油 含氮化合物 分馏效应 运移作用 协同变化关系 油藏 地球化学
下载PDF
麻黄汤不同配伍对大鼠发汗作用的定量评价 被引量:20
16
作者 熊倩 张密 郑青山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7期763-768,共6页
目的:基于麻黄汤不同配伍对大鼠发汗影响的实验数据,采用模型化与模拟化方法进行再分析,提取更多信息,阐明其配伍规律,为优化组方提供参考。方法:麻黄汤4个组分为L14(24+)正交设计,1水平为"使用",0水平为"不使用",... 目的:基于麻黄汤不同配伍对大鼠发汗影响的实验数据,采用模型化与模拟化方法进行再分析,提取更多信息,阐明其配伍规律,为优化组方提供参考。方法:麻黄汤4个组分为L14(24+)正交设计,1水平为"使用",0水平为"不使用",药效指标为大鼠腋窝皮肤汗腺空泡发生率为作用指数。采用正交模拟法与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分析各组分在复方背景下的重要程度和相互作用。模拟偏倚由4种视图及单组分实验结果综合评价。结果:麻黄汤各组分对大鼠发汗作用的药效影响按重要程度排序依次是桂枝(B)、麻黄(A)、杏仁(C)和甘草(D),药效最佳组合为麻黄+桂枝,最弱组合为杏仁+甘草。结论:麻黄汤发汗作用药效贡献最大的为麻黄、桂枝,且两者作用相当,发挥最佳发汗作用须两者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汤 配伍 模拟 定量分析
下载PDF
三种中药复方制剂对雏鸡免疫器官发育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润霞 吴润 +3 位作者 刘磊 寇晓晶 魏姣 王玉龙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33,共6页
为了探究中药复方对雏鸡免疫功能及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试验以黄芪、白术、防风、黄芩和五倍子等单味中药组成3种中药复方制剂,将120只1日龄健康雏鸡分为4组(Ⅰ组,"扶正止泄散",未加玉屏风散基础复方组;Ⅱ组,"扶正止泄散... 为了探究中药复方对雏鸡免疫功能及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试验以黄芪、白术、防风、黄芩和五倍子等单味中药组成3种中药复方制剂,将120只1日龄健康雏鸡分为4组(Ⅰ组,"扶正止泄散",未加玉屏风散基础复方组;Ⅱ组,"扶正止泄散"复方组;Ⅲ组,"芪术扶正汤"复方组;Ⅳ组,对照,不加喂药),分别于42、52和62日龄对试验组和对照组鸡进行检测,测定T淋巴细胞、鸡γ-干扰素、抗体效价和免疫器官指数等免疫指标,同时制作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其对雏鸡内脏器官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抗体效价和γ-IFN水平显著升高(P<0.01),Ⅰ、Ⅱ组优于Ⅲ组;免疫器官指数和血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Ⅱ组优于Ⅰ组;镜下观察组织切片,各器官结构良好无明显病变.3种中药复方对雏鸡免疫功能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增强机体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其中Ⅱ组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鸡 中药复方制剂 免疫功能 器官发育 组织切片
下载PDF
水性涂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 被引量:11
18
作者 薛希妹 丁玉龙 +3 位作者 刘心同 薛秋红 李静 单宝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7-271,共5页
建立了内墙涂料中24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GC—MS检测方法,重点研究了现有检测方法分离度差和回收率低的问题,采用无水硫酸钠净化、二氯甲烷超声和膜过滤提取体系,改善了各种化合物的回收率,特别是提高了二元醇类化合物的回... 建立了内墙涂料中24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GC—MS检测方法,重点研究了现有检测方法分离度差和回收率低的问题,采用无水硫酸钠净化、二氯甲烷超声和膜过滤提取体系,改善了各种化合物的回收率,特别是提高了二元醇类化合物的回收率,优化后的实验条件下,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70%-94%,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6.8%,检出限为3.1~10.6mg/L。在30~300mg/L范围内,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精密度好,完全满足进出口水性涂料中常见的24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涂料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气相色谱-质谱法 超声提取
下载PDF
枫杨树皮抗菌物质的分离鉴定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罗彭 王佳佳 +5 位作者 李兵 郭占京 廖彭莹 陈俊 李汉浠 潘为高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6-250,共5页
依据生物活性跟踪法的程序(体外抗菌为药理筛选指标),通过萃取、沉淀、硅胶吸附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的现代分离手段,对传统外用抗菌中药枫杨树皮的抗菌物质进行了系统筛选,发现乙醇提取物的亲脂性萃取部位(氯仿部位、乙酸... 依据生物活性跟踪法的程序(体外抗菌为药理筛选指标),通过萃取、沉淀、硅胶吸附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的现代分离手段,对传统外用抗菌中药枫杨树皮的抗菌物质进行了系统筛选,发现乙醇提取物的亲脂性萃取部位(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石油醚部位)有抗菌作用,其他部位无活性;首次从氯仿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筛选出4个抗菌活性单体,TLC确定纯度后,经EI-MS、1D NMR(1H、13C、DEPT)和2D NMR(HSQC、1H-1H COSY、HMBC)分别鉴定为5-羟基-1,4-萘醌(1)、5-羟基-2-甲氧基-1,4-萘醌(2)、2,6-二甲氧基-1,4-对苯醌(3)、没食子酸(4)。3个类别抗菌化学母核(苯醌、萘醌、苯甲酰)的多个抗菌成分共同构成枫杨的抗菌物质基础。多成分活性中心抗菌物质基础的阐明,可为研发不易产生耐药性的枫杨抗菌部位药和药材质量标准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杨树皮 抗菌物质 生物活性跟踪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下载PDF
不同物理形态复合肥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特性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军 陆继东 +1 位作者 姚顺春 董美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81-885,共5页
为深入了解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应用于复合肥成分的检测机制,选用不同物理形态(粉状和颗粒状)的复合肥样品,在不同压力下制得片状样品进行实验,以分析不同物理形态复合肥样品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特性。实验分别对比了0,0.5,2,4,6MPa下... 为深入了解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应用于复合肥成分的检测机制,选用不同物理形态(粉状和颗粒状)的复合肥样品,在不同压力下制得片状样品进行实验,以分析不同物理形态复合肥样品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特性。实验分别对比了0,0.5,2,4,6MPa下粉末和颗粒的N,P,K的等离子体光谱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压力较小时,两种形态样品的光谱特性存在较大差别,且颗粒状样品的谱线强度明显高于粉末状样品。而随着压力的增加,两者的光谱特性的差别逐渐减小。对于同一形态样品,随着压力的增加,各主要元素的特征谱线强度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光谱特性 不同物理形态 复合肥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