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京津冀地区WEF系统综合评价研究
1
作者 王晶 吴春莉 郑涛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7,59,共9页
为综合评价京津冀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5个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变异系数综合赋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利用线性加权法构建综合评价指数模型测度京津冀地区WEF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水平,... 为综合评价京津冀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5个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变异系数综合赋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利用线性加权法构建综合评价指数模型测度京津冀地区WEF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水平,并基于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影响WEF系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子与维度。结果表明:2011—2021年京津冀地区WEF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现上升趋势,空间尺度上3个省市的均值排序为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京津冀地区WEF系统各维度指数表现出不同的时空特征,其中共享维度表现出下降趋势,创新维度的空间差异性最显著;粮食产量、生活耗能占比、万元GDP耗能量、生活用水量占比、第三产业耗能占比等指标是影响WEF系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子,协调与共享是影响WEF系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维度,本研究可为区域资源高水平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F系统 高质量发展 综合评价指数模型 灰色关联度模型 京津冀地区
下载PDF
兰州市县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及对策建议
2
作者 谈润方 彭莉 +2 位作者 杨娇 魏媛 杨虎 《甘肃科技纵横》 2024年第9期68-76,共9页
兰州市围绕“1139”工作部署,纵深推进强科技行动,“创新兰州”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构建兰州市县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从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创新产出、企业创新4个维度对兰州市8个县区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区... 兰州市围绕“1139”工作部署,纵深推进强科技行动,“创新兰州”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构建兰州市县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从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创新产出、企业创新4个维度对兰州市8个县区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区域科技能力发展不均衡,城关区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强,安宁区、七里河区处于中间水平,西固区、红古区、榆中县、皋兰县、永登县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通过对各县区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各自优势、劣势和潜力指标,进而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评价法 科技创新水平指数 科技发展水平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下载PDF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政府引导基金绩效评价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杜龙波 王湿杰 +1 位作者 王晓晨 孙菲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基于政府引导基金近年发展特点和相关政策要求,遵循政策导向性、重要性、层次性等原则,从项目决策、经济效益、管理水平、可持续性4个维度构建政府引导基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 基于政府引导基金近年发展特点和相关政策要求,遵循政策导向性、重要性、层次性等原则,从项目决策、经济效益、管理水平、可持续性4个维度构建政府引导基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进行绩效评价,结果表明该基金总体运营状况良好。最后针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引导基金 绩效评价 AHP 模糊综合评价法
下载PDF
区域海事事故治理效果动态综合评价
4
作者 江玉杰 万征 陈继红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37-1946,共10页
为准确评价区域海事事故治理效果,通过构建动态综合评价模型,为水上交通安全规划提供决策依据。首先,从事故的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角度出发,建立包含8个指标的区域海事事故治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使用博弈赋权法对熵权法所得权重和... 为准确评价区域海事事故治理效果,通过构建动态综合评价模型,为水上交通安全规划提供决策依据。首先,从事故的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角度出发,建立包含8个指标的区域海事事故治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使用博弈赋权法对熵权法所得权重和指标相关性权重确定法(Criteria Importance Thr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 CRITIC)所得权重进行组合,以确定各时段评价指标组合权重,并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TOPSIS)对各地区海事事故治理效果进行各时段静态综合评价。再次,通过混合时序算子集结各时段静态综合评价值,求得各地区海事事故治理效果的动态综合评价值,进而判断各地区海事事故的治理效果。最后,运用所建评价模型对2017—2021年上海、浙江、广东和山东4个地区海事事故治理效果进行动态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与单一赋权TOPSIS法相比,博弈赋权-TOPSIS法所得静态综合评价结果更为合理可靠;与单一时序算子相比,混合时序算子所得动态综合评价结果更为合理可靠;随着海事事故治理策略和治理强度不同,上海和广东地区海事事故治理效果呈上升趋势,而浙江和山东地区海事事故治理效果呈下降趋势;广东地区海事事故治理效果稳定性最强,而浙江地区海事事故治理效果稳定性最弱;上海地区海事事故治理效果最好,而浙江地区海事事故治理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工程 区域海事事故 治理效果 动态综合评价 博弈赋权-TOPSIS法 混合时序算子
下载PDF
2000—2020年“一江两河”地区耕地集约利用变化
5
作者 桑一铭 辛良杰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3-855,共13页
耕地利用集约度是提高粮食产量、缓解人地矛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的耕地数据,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模型,探究了2000—2020年“一江两河”地区耕地的集约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近2... 耕地利用集约度是提高粮食产量、缓解人地矛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的耕地数据,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模型,探究了2000—2020年“一江两河”地区耕地的集约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近20 a来“一江两河”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有所提升,但总体水平偏低。2020年耕地利用集约度较2000年提高了38.2%,这一提升主要归因于农资投入、技术投入和开发利用水平的增加。(2)各区县间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差异大,在空间上呈现出高集约度区域由东部向西部迁移且范围扩大的变化特征,东西区域间耕地利用集约度差异缩小,低集约度的区县数量减少。(3)灌溉指数、耕地面积比重和耕地质量对“一江两河”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独立影响最显著,社会经济因素、农业科技因素和政策环境因素与耕地资源禀赋交互作用下对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影响程度增大。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应持续推进“一江两河”地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关注区域差异,实现高集约度地区可持续发展,低集约度地区全要素投入,同时充分发挥农业政策和经济的协同作用,协调促进“一江两河”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集约度 “一江两河”地区 综合指标评价 驱动机制 高空间分辨率
下载PDF
肇兰新河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改善对策
6
作者 赵晓珊 董彭旭 +7 位作者 冯可心 姜兵 杜慧玲 于晓英 孙健 李秀媛 张乐天 李广来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6-866,共11页
为诊断肇兰新河的水环境问题,从水质、底质、水生态状况3个方面开展对肇兰新河流域为期1年(2021年夏季—2022年春季)的系统调研、监测与数据分析。采用多指标综合分析法,构建三层次递阶评价体系,选取物理完整性、水资源与安全、水质等7... 为诊断肇兰新河的水环境问题,从水质、底质、水生态状况3个方面开展对肇兰新河流域为期1年(2021年夏季—2022年春季)的系统调研、监测与数据分析。采用多指标综合分析法,构建三层次递阶评价体系,选取物理完整性、水资源与安全、水质等7项指标构建肇兰新河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其健康状况。结果表明:肇兰新河源头青肯泡污染严重,干流沿岸以农业面源污染为主,水生态系统受到人类干扰强度较高,河流生态系统脆弱。肇兰新河河流健康总体评价得分为0.26,介于0.20~0.40,等级评级为“差”,其中河流上游、中游和下游健康总体评价的7个方面得分均低于0.4,部分评分低于0.2,评价等级为“差”或“极差”。从河流管理、水污染控制和水生态修复方面提出治理策略,采取优化断面布设、深度控制污染来源、清淤治理等措施改善肇兰新河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肇兰新河 河流生态系统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健康评价 治理策略
下载PDF
黄河流域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关系研究
7
作者 王彦华 《中国商论》 2024年第4期153-156,共4页
文章以黄河流域九省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综合指数分析模型,计算黄河流域2007—2022年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综合评价指数,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测算黄河流域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 文章以黄河流域九省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综合指数分析模型,计算黄河流域2007—2022年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综合评价指数,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测算黄河流域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人口和产业发展关系呈现由“人口滞后”向“产业滞后”发展的趋势,耦合协调度总体不高且流域间差异较大。因此,本文认为黄河流域要进行分区统筹管理,以期实现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协调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九省区 人口结构 产业结构 综合评价指数 耦合协调分析
下载PDF
The Unascertaine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Rationalization of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被引量:1
8
作者 Xiaoguo Ma Fengqiu Du Kaidi Liu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2006年第3期609-620,共12页
The index system of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set up. There are two delaminated levels, the top layer evaluation and the bottom one on which the top evaluation is based. That 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valu... The index system of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set up. There are two delaminated levels, the top layer evaluation and the bottom one on which the top evaluation is based. That 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valuation of regional industry structure.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two evaluation levels involves the two essentially different two index weights, the unsscertalned comprehensive evaluating model together with division weight are used in the bottom evaluation, and expert weight in the top layer evaluation. In view of the evaluation of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 sort of comparatively reasonable utility evaluation model is set up. Take the case of Beijing and other six provinces and cities is positively analyzed, which reflects the actual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ndex system unascertaine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division weight expert weight
原文传递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生态承载力时空动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戚曌 谭炳香 +2 位作者 曹晓明 于航 沈明潭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2-230,共9页
生态承载力是衡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时空变化分析有助于了解地区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对生态环境的治理与恢复评价、环境整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及国土资源优化也具有全面的参考价值。以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生态承载力是衡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时空变化分析有助于了解地区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对生态环境的治理与恢复评价、环境整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及国土资源优化也具有全面的参考价值。以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为研究区,以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为数据源,基于地区的实际生态状况,构建生态承载力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进而获得地区生态承载力时空分布及演变格局,并从降雨、温度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对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进行驱动分析。结果表明,1990—2020年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区域的生态承载力整体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其中黄河以北的灌区向西南方向的荒漠化区域不断扩张,较高生态承载力的面积占比大幅度增加,高生态承载力面积降低,受土地开发利用的影响较大,其次是温度和降雨,而黄河以南的荒漠化区域以中生态承载力为主,在2010年之前大面积转为较低生态承载力,到2020年又恢复到中生态承载力,受温度影响较大,其次是降雨和灌草植被覆盖状况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地区 生态承载力 综合评价指标 驱动分析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三生用地时空格局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凯迪 袁琳 +1 位作者 胡晓 孙晓芳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5期94-102,共9页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之间的转化加速,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协调利用产生较大影响。基于2000—2018年的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按照“生产-生活-生态”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通过地学信息图谱、生态环境综合评...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之间的转化加速,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协调利用产生较大影响。基于2000—2018年的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按照“生产-生活-生态”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通过地学信息图谱、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定量分析了京津冀地区2000—2018年三生用地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2000—2018年期间,研究区生活用地和生态用地呈增加趋势,生产用地呈减少趋势。三生用地空间变化以生产用地转变为生活用地为主,同时存在生产用地转变为生态用地;(2)从空间分布上看,东部及北部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较好,西南部状况较差,从数量上看总体呈现转好态势;(3)在生态环境质量变差区,生活用地的增加比率相对较高、生态用地减少;相反,在生态环境质量变优区,生活用地的增加比率相对较低、生态用地面积增加。结果可为京津冀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降低生态环境风险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用地 时空变化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 京津冀地区
下载PDF
黄淮冬麦区不同来源地新育成小麦品种性状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会芳 齐红志 +5 位作者 孙岩 冯晓 杨翠苹 卓文飞 燕照玲 齐学礼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9-731,共13页
为系统了解黄淮冬麦区不同来源地(南片、北片)小麦性状多样性现状,以黄淮冬麦区新育成的109份小麦为材料,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模型构建等方法,对黄淮冬麦区新育成小麦的12个农艺及品质性状... 为系统了解黄淮冬麦区不同来源地(南片、北片)小麦性状多样性现状,以黄淮冬麦区新育成的109份小麦为材料,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模型构建等方法,对黄淮冬麦区新育成小麦的12个农艺及品质性状进行性状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9份小麦中,南片、北片各有84、25个品种,分别占比77.1%、22.9%。强筋、中强筋小麦分别占比11.9%、16.5%,合计占比28.4%。12个性状变异系数在1.66%~76.64%,平均为11.37%,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大,容重的最小。12个性状的H′在1.50~4.65,平均为3.78,基本苗的H′最小,其余均在3.00以上。北片小麦12个性状的H′均高于南片,增幅为24.7%~188.6%,生育期的增幅最小,基本苗的最大。在平方欧氏距离10.0处,黄淮冬麦区109个小麦被聚为六大类,大部分小麦按来源地聚在同一大类。不同来源地的小麦容重、生育期、穗数、吸水率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南片比北片分别低0.9%、3.5%、11.0%、4.1%。不同来源地小麦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差别较小,南片为80.25%,北片为83.33%。不同来源地综合得分均表现为强筋小麦>中强筋和中筋小麦。北片小麦性状的丰富度、均匀性高于南片,进化潜力较高,穗数、穗粒数、容重、蛋白质含量、吸水率5个性状可用于评价小麦的综合表现;南片小麦应积极改良品种,注重品种农艺及品质性状的多样性,拓宽遗传基础,生育期、穗数、产量、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6个性状可用于评价小麦的综合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冬麦区 小麦新品种 多样性指数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网络信号质量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毛秋云 李璟 +5 位作者 詹子仪 叶子强 周允 毕凤娟 蔡慧 孙冠群 《现代电子技术》 2023年第1期85-90,共6页
当前部分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网络信号较弱,难以支持采集系统的正常信息传输。为深入研究终端所处环境的网络信号质量,在分析终端相关数据项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终端网络信号质量二次评价模型,并进行终端区域网络信号分析。首先在指标... 当前部分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网络信号较弱,难以支持采集系统的正常信息传输。为深入研究终端所处环境的网络信号质量,在分析终端相关数据项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终端网络信号质量二次评价模型,并进行终端区域网络信号分析。首先在指标项内部通过层次分析法进行初步评分;然后通过CRITIC-AHP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项间权重,与优劣解距离法结合对终端网络信号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将针对评价结果中划分出的低质量终端,结合经纬度信息采用DBSCAN算法聚类,定位出多个低质量终端聚集的网络信号薄弱区域,并进行区域性分析。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数据分析中,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系统评价终端的网络信号质量,并定位出终端网络信号薄弱区域,为后续提升网络信号质量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电信息采集终端 评价指标 网络信号质量 CRITIC TOPSIS 层次分析法 DBSCAN聚类 综合评价 区域分析
下载PDF
省际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测度与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进 兰叶凡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52,共6页
文章基于环境治理的效果维度、效率维度、协调维度、公平维度和科技维度,构建了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托全局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研究发... 文章基于环境治理的效果维度、效率维度、协调维度、公平维度和科技维度,构建了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托全局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研究发现:我国环境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整体上快速提升,但亦存在较为明显的波动性特征和“东高西低”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且造成各省份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存在差异的原因并不相同。总体而言,弥补环境治理的公平性、协调度和科技化短板,并推动形成区域间联防联控的环境治理新局面,是提升我国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 区域不平衡 评价指标体系 全局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中亚5国生态承载力时空动态监测与驱动因素分析
14
作者 李旭 古丽·加帕尔 +2 位作者 于涛 尹瀚民 涂海洋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4-485,共12页
中亚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研究中亚5国生态承载力,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中亚5国生态环境特征,从自然资源补给、生态环境状态和人类活动3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像元... 中亚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研究中亚5国生态承载力,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中亚5国生态环境特征,从自然资源补给、生态环境状态和人类活动3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像元尺度的生态承载力指数,分析中亚5国2001—2019年生态承载力时空动态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中亚生态承载力由西南向北部和东部递增;71.56%的地区生态承载力处于相对稳定状态,23.93%的地区呈提升趋势,4.51%的地区呈下降趋势,其中湿地生态系统下降较为明显;生态承载力在2003、2006、2010和2016年发生4次突变,干旱是引起生态承载力突变和波动的主要原因,尤其对中亚北部雨养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影响较大;人类活动对中亚生态承载力变化的影响较大,其影响集中在咸海、哈萨克丘陵、图尔盖洼地及耕作区和绿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干旱区 综合指标评价 层次分析法 生态承载力 残差分析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乡镇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构建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雅玉 宋玉 +1 位作者 田晋华 高金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9-145,159,共8页
中国西北干旱区乡镇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严峻,水资源承载力已成为制约该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相结合,构建了西北干旱区乡镇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并以甘肃黄花滩生态移民区为例,对2020年水... 中国西北干旱区乡镇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严峻,水资源承载力已成为制约该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相结合,构建了西北干旱区乡镇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并以甘肃黄花滩生态移民区为例,对2020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20年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属于水资源短缺地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已接近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的边缘,且支撑的人口规模已达到饱和状态。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承载压力较大,水资源承载力已轻度超载。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提升黄花滩生态移民区水资源承载力的建议:采取高效率的输水方式、政府加强对区域水资源的管理与调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研究成果可为西北干旱区乡镇水资源的优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西北干旱区
下载PDF
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绩效评价研究——基于组合权及模糊综合评价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祝连波 王婷婷 +2 位作者 沈璐 杨诚 袁悦萍 《工程建设》 2023年第4期59-66,共8页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急速发展,政府投资的项目数量和总投资额也随之逐年递增,如何科学有效地提升政府投资集中建设项目绩效已成为我国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选定11个一级指标以及65个二级指标后,再凭借...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急速发展,政府投资的项目数量和总投资额也随之逐年递增,如何科学有效地提升政府投资集中建设项目绩效已成为我国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选定11个一级指标以及65个二级指标后,再凭借问卷调查的形式筛选出46个二级指标,建立了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绩效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并建立了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对某项目进行具体的绩效管理评价,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本文研究成果将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绩效水平评价提供直接的方法,并为该方向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投资项目 建设管理绩效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熵值法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8个农艺性状的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应党 任自超 +8 位作者 王冲 林坤 李思同 田顺顺 郭凤芝 郭凌云 葛振勇 李顺 任庆国 《河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41-48,共8页
对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进行综合评价,可以为小麦育种工作提供评价方法和优异亲本。以黄淮麦区150份小麦品种(系)为研究群体,测定每个材料的8个农艺性状(株高、穗长、每穗小穗数、穗粒数、单株有效分蘖数、粒质、粒整齐度、千粒重),采... 对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进行综合评价,可以为小麦育种工作提供评价方法和优异亲本。以黄淮麦区150份小麦品种(系)为研究群体,测定每个材料的8个农艺性状(株高、穗长、每穗小穗数、穗粒数、单株有效分蘖数、粒质、粒整齐度、千粒重),采用遗传多样性指数(H′)、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层次聚类等方法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与综合评价。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8个农艺性状的H′为0.29(粒质)~2.05(穗长),平均为1.62,表明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变异分析结果显示,该小麦群体中单株有效分蘖数(30.96%)和粒整齐度(20.46%)的变异系数较大,株高(5.66%)和每穗小穗数(7.61%)的变异系数较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农艺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穗长与每穗小穗数(r=0.459)和穗粒数(r=0.316)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每穗小穗数(r=0.289)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有效分蘖数(r=-0.372)和千粒重(r=-0.238)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粒整齐度(r=0.247)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8个农艺性状转换为6个独立的指标,可覆盖87.51%的原有性状信息。基于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值(D值)进行层次聚类,将黄淮麦区150份小麦品种(系)划分5个类群(优异型、较好型、中等型、较差型、最差型),筛选出山农25771(0.695)、泰农108(0.687)、鲁原158(0.672)、鲁原309(0.668)、TKM0311(0.640)、LS4607(0.636)、鲁研148(0.620)、BY598(0.617)、衡观35(0.615)、鲁麦23(0.612)和衡4399(0.611)共11份优异品种(系),可作为小麦育种的优异亲本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麦区 小麦 遗传多样性指数 主成分分析 层次聚类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研究
18
作者 左瑞 赵欣韵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23年第3期77-84,110,共9页
结合现有区域创新研究成果和安徽省区域发展特点,从创新主体、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创新产出和创新绩效5个方面构建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综合评价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投入拉动效... 结合现有区域创新研究成果和安徽省区域发展特点,从创新主体、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创新产出和创新绩效5个方面构建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综合评价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投入拉动效益显著;区域创新格局基本稳定,创新发展路径各具特色;区域发展协调度有所提升,两极差距不断扩大。在分析安徽省创新能力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区域经济 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 加权综合评价
下载PDF
城市河道生态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19
作者 李文泉 南贵珍 牟天瑜 《环境科技》 2023年第3期54-58,65,共6页
城市河道是城市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完善的城市河道生态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对城市河道的生态现状进行评价,而且对制定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方案和治理效果的评估有着重要意义。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城市河道生态功能关... 城市河道是城市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完善的城市河道生态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对城市河道的生态现状进行评价,而且对制定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方案和治理效果的评估有着重要意义。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城市河道生态功能关键因子,结合层次分析法原理,对河道缓冲带、河道护岸和河道水体进行综合评价,构建了一套(包含3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城市河道生态评价体系,并对指标进行量化,该研究成果对城市河道的生态评价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道 生态治理 生态评价体系 层次分析法 生态评价综合指数
下载PDF
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与区域差异分析
20
作者 王鸿 陈楠昕 孟思贝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9期98-102,107,共6页
黑龙江省2011-2020年10年间农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增长显著,特别是乡村振兴和绿色供给是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的最大优势,但资源节约仍然是农业绿色发展的短板;各地区农业绿色发展均呈现增长趋势,但相对来说存在一定个体差异,哈尔滨发展... 黑龙江省2011-2020年10年间农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增长显著,特别是乡村振兴和绿色供给是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的最大优势,但资源节约仍然是农业绿色发展的短板;各地区农业绿色发展均呈现增长趋势,但相对来说存在一定个体差异,哈尔滨发展水平最高,七台河、大庆、绥化、鸡西等地次之,大兴安岭、黑河和双鸭山等区域较低。提升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主要包括改变经营模式实现农业绿色全面转型;结合地区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农业;推动种养结合强化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加大创新投入提高绿色农业的效益性;完善农业生态补贴制度推动实施“绿色农业工程”等,可以为黑龙江省及其他地区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绿色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与区域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